会计基础知识点

2024-08-14

会计基础知识点(精选6篇)

篇1:会计基础知识点

生产费用账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在确认材料费用时,应根据领料凭证区分车间、部门和不同用途后,按照发出材料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对于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直接材料费用项目;对于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应由这些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标准在这些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分担的金额计入相应的成本计算对象(生产产品的品种、类别等);对于为提供生产条件等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对于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具体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对于短期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按实际发生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其中,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应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属于间接费用,应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当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时,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当企业采用计时工资制时,对于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也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对于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生产工人的短期职工薪酬,则需采用一定的分配标准(实际生产工时或定额生产工时等)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短期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短期职工薪酬应计入当期损益。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和专设销售机构销售人员的短期职工薪酬均属于期间费用,应分别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企业发生制造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结转或分摊时,借记“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四)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是指将企业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以便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有关产品成本信息是进行库存商品计价和确定销售成本的依据,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企业应设置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用来归集应计入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通过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企业各月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已记入“生产成本”科目中。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用完工产品总成本除以该种产品的完工总产量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种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种产品在产品的总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这时归集在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费用总额还要采取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成本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当产品生产完成并验收入库时,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

1.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练习题

2.会计从业《会计基础》单选题

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

4.会计基础知识大纲整理

5.陕西会计从业《会计基础》易错题及答案

6.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练习题精选

7.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章节试题

8.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9.新疆会计从业会计基础易错题及答案

10.2016新疆会计从业会计基础易错题集精选

篇2:会计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 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 定是法 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利 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 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 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发生费用 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 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 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 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 和损 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 劳务而发 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 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 种民 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 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

3、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

4、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5、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6、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 要、增 减金额、余额等。

7、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哪方增加,哪方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和记录的经济业务,账户余额 一般在 增加方。

8、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 户的名称、开设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载体和具体运用。无科目,账户无依据,无自由式户,科目无作用;科目无结构,账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实际工作中,科目和账户不加以严格区 分,相互通用。

第四章 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2、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 构。

3、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 贷,减少为借。

4、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权益类 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5、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6、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 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 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试算不平衡,肯定 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7、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8、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 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金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金额合计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 税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等于净利润

第五章 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

3、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4、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 务的发 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 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

5、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 分为一 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区分:领 料单 限额领料单 差旅费报销单 增值税专用发票

6、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名称、日期、单位和个人、内容、金额

7、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 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8、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

9、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和及 时性

10、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 据。

11、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 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列 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 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 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写错误的,重新编制。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 凭证。企业采购报销差旅费填制一张收款凭证和一张转账凭证。

第六章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记录业务的簿籍。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和依据。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 造 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 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普通日记账,特种 日记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 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 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

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红色墨水(红字冲销、多栏账中,登记减少数、三栏账中,未印余额方向的,登记负数)

5、过次页与承前页(1、不需结计发生额,页末余额转次页

2、需结计本月发生额自月初至 页末

3、需结计本年发生额,自年初至页末)

6、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7、登账:现金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付款凭证(提现)按业 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银行日记账是出纳人员根据银行收款凭证、银行付 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存现)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 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的。明细账是根据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和 原始凭证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 逐笔登记。

8、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 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

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9、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 字更 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 证金 额少记),以前凭证有错,蓝字填制一张更正。

10、“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11、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固定资产明细账不需每年更换新账。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 证账 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 总账依据 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 序简单 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

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 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 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 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 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 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 和不定期清查。

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

2、单位撤并

3、中外合资、国内联营责人调离)局部清查(流动性大:

1、现金:日记月结

2、银行:每月核对

3、存货:每月重点抽查

4、清产核资

5、单位主 要负重财物:每月清查

5、往来款:一年1 至2 次)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但不得由出纳亲自 清点;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 款日 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 与银行 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 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待处理财产损溢)项目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赔偿: 其他应收款)现金营业外收 管理费用入固定资产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入原材料

项目盘盈处理盘亏处理(赔偿: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管理费用(正常)用营业外支 出(非 常)基他应收款(赔偿)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 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半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 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 的动态报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 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 会计档案

1、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 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 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不得由出纳保管)。

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 年、5 年、10 年、15 年、年。3年5年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 片(报废清理后)15 年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25 年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永久 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 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 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

提供查阅 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 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 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 一律不得销毁。重点定义: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 益流入。

2、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账户中 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4、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静态会计报表。

篇3:会计基础知识点

关键词:会计基础知识,教学,方法,技巧,恒等式,经济业务,会计分录

《会计基础知识》课是所有会计专业学生求学的“必经之路”, 因此, 这部分知识对中职生而言极其重要。但因其入门难, 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学生抱怨不断, 尤其是对如何根据经济业务做会计分录很头痛。中职教师也叫苦连天, 因为讲了很多学生还是不明白。鉴于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做法, 和同行分享。

笔者认为, 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去把握教学。学生将这三个环节上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 才能将有关内容融会贯通, 从而真正掌握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理解会计恒等式与经济业务类型的关系

要想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首要条件是深刻理解会计恒等式与九种经济业务类型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都是简单记忆两个等式和九种经济业务类型, 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点。因此, 在学完“借贷记账法”后有学生不懂, 并不是因为“借贷记账法”有多么难学, 而是因为在学习“会计恒等式”时, 没有理解它的意义以及经济业务对恒等式的影响。笔者在课堂上分成以下几步讲解:

第一步, 讲解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让学生重点理解“相等”的含义。在黑板上先列出几个等式:

相信所有学生都知道这七个等式都是正确的, 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它们的共性: (1) (2) 为两边同增, 等式相等; (3) (4) 为两边同减, 等式相等; (5) (6) (7) 为等式同一边一增一减, 等式同样相等。随后将数字3替换成资产, 数字1替换成负债, 数字2替换成所有者权益。这样, 不费太多的口舌就能让学生理解会计恒等式的意思, 促进其掌握这个难点。

第二步, 讲解经济业务对恒等式的影响, 让学生理解任何一种经济业务都不会影响会计恒等式的相等关系。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会计基础知识》中列举了九种经济业务类型: (1) 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2) 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3) 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4) 一项资产和一项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5) 一项资产增加, 另一项资产减少; (6) 一项负债增加, 另一项负债减少; (7) 一项负债增加,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8) 一项负债减少,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如果逐一讲解这九种经济业务既枯燥又无趣, 也难以让学生一下子全部记住, 所以仍可利用上述等式去讲。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号入座”, 将课本上的九种经济业务类型用上述等式表示, 当学生用到第 (7) 个等式时就会发现怎么缺了两种, 于是让学生自己编两个等式去配合教材上剩下的两种经济业务。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这九种经济业务类型, 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等式两边同增型, 如 (1) 、 (2) 种经济业务;第二类是等式两边同减型, 如 (3) 、 (4) 种经济业务;第三类是等式一边同增减, 如 (5) 至 (9) 种经济业务。这样的归类和总结, 会促进学生学得既快又轻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九种经济业务类型对恒等式有何影响, 结合第一步骤让学生反思这些等式无论增减多少, 只要保证等式两边同增同减或者等式同一边的一增一减, 则等式永远相等。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影响恒等式的恒等关系。要让学生明白导致等式不相等的经济业务是不存在的。

第三步, 举例讲解经济业务, 说明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在讲解时, 让学生理解各种经济业务是如何影响会计恒等式中各要素变化的, 尤其是要进一步理解“相等”的思想。

例如:某企业向银行借款80, 000元存入银行。利用会计恒等式, 以提问启发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分析这笔业务。

第一问:“企业向银行借款”会涉及哪一种要素?学生回答涉及“负债”。

第二问:此项借款导致企业的负债是增加还是减少?学生判断导致增加。

第三问:此笔业务另外又会影响哪个要素?学生在经过启发后就会判断影响“资产”要素。

第四问:“存入银行”导致企业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学生判断导致增加。

经过这一番分析后, 在黑板上将其结果表示出来即:

这样, 学生就会很直观地看到分析结果, 也会很充分地理解这笔经济业务导致会计恒等式两边同增80, 000元, 并且等式保持相等, 属于“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同时增加”的业务类型。按照此种模式, 再循环举例讲解2~3个, 让学生独立完成3~4个练习, 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掌握上述知识点。

结合会计恒等式理解学习会计要素的结构

要想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则须对会计要素的结构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并能娴熟地掌握和运用。当讲解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这一内容时, 应结合会计恒等式, 将本节内容融会进去。可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完成:首先, 在黑板上展现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提问复习, 强调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影响其相等关系。其次, 将另一等式:“收入-费用=利润”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利润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 然后将两个公式进行合并,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第三, 经过上述讲解之后, 开始讲账户的结构, 在黑板上展示:

当讲解“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时, 先不要过多解释该类账户为什么会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 只先让学生知道一般资产类账户基本是借方记增加, 贷方记减少即可。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方式想一下:“负债”应该如何反映其增减情况?其记录方向能不能和资产类一样?经过分析和引导, 学生自然会得出负债类账户和资产类账户记录相反。然后, 让学生分析记录账户增减的情况有几种?学生经过观察, 就会得出只有两种情况, 即一类是借方记增加, 贷方记减少;另一类是借方记减少, 贷方记增加。按照这个思路让学生分析“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登记方向, 学生会很容易推出该类账户的记录方向和负债是一样的。以此类推, 收入记录的方向也就出来了。但在让学生分析费用类账户时, 学生常会出现错误, 这很正常。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费用与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相减关系, 自然而然地认为是其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在此情况下, 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生会发现是相加的关系, 再让学生观察“费用”和这几项要素是什么关系。学生发现是相减的关系, 此时, 应将“费用”要素进行移项, 将等式变成:

学生在看到这种变化之后, 会很快得出费用类账户应该和资产类账户结构一致, 也是借方记增加, 贷方记减少。经过分析之后, 学生基本上不需要记忆各要素的增减方向, 就很快掌握了这个难点。

融通知识点, 结成知识线, 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要在黑板上写下这个等式:

引入经济业务, 分成以下几步讲解。

例题:大华公司购入一批原材料, 价款50, 000元, 款示付。

第一步, 让学生明确这笔业务的会计主体是“谁”, “立场”要分清楚,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会计主体假设”的含义。学生经过判断得出是“大华公司”。

第二步,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观察“大华公司”做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买材料”。提出第一个问题:“此项业务涉及哪些会计要素?”经过引导观察, 让学生得出影响“资产、负债”这两个会计要素。再提出第二个问题:“这个资产叫什么名字?负债叫什么名字?”让学生翻开会计科目表, 找出最合适的名称。一般情况学生都会正确回答, 是“原材料、应付账款”科目。此举是让学生明白会计科目的作用, 同时熟悉这些名称, 避免死记硬背。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在此业务中‘原材料’是增还是减?‘应付账款’是增还是减?”让学生进行判断, 引导其得出“影响‘原材料’增加”, 但对于‘应付账款’是增是减, 则要给学生仔细解释, 因为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会计的时候, 对应收应付分不清“立场”, 常会判断错误。所以要强调这方面的内容, 经过解释后得出“影响‘应付账款’增加”。

第三步, 在经过上述分析之后, 让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即:

然后, 教师提出反问“为什么资产增加50, 000?”让学生将第二步的分析结果进行逆向总结, 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资产类账户结构”的知识点, 提出“这笔经济业务影响资产是增加还是减少?”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资产-原材料”增加50, 000元应列示在其借方的道理。然后让学生独立分析经济业务的另一半“负债—应付账款”应如何体现出来, 让学生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当然, 要提醒学生注意恒等式两边的不同。即:

第四步, 让学生回顾曾学过的知识点, 将“点”结成“线”, 达到融会贯通, 强化理解。在经过前段学习和练习后学生会很容易得出该业务属于“一项资产增加, 另一项负债增加, 等式两边同增”的类型。再次逆向回忆资产、负债的增减方向, 还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将这些知识点连成“线”。

第五步, 顺理成章,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会计分录:

笔者相信, 写出这个会计分录的道理学生应该非常容易看明白。这个过程像抽丝剥茧一样, 一层一层让学生理解如何做出会计分录, 从而达到学会做会计分录。

在讲解的基础上, 应再反复讲2~3个例题, 同样的过程、同样的分析重复几次, 让学生理解得更加充分, 掌握得更加牢固。这样“会计语言”也就被学生轻松学会, 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且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12-15, 41-51.

[2]许义生, 陈菂, 于敏.初级财务会计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40-47.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借助会计报表讲授会计基础知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对于新接触会计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会计知识抽象,概念化强,缺少感性认识。虽然会计知识比较抽象、比较理性,但会计报表能给学生带来感性的认识,因为知道会计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但知道或至少听说过会计报表的学生却不在少数。所以教师在讲授会计基础知识时,不妨借助于会计报表这一有形手段。

一、解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教学内容的最后一部分,如将这两张报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首先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这里可以采用这两张表的简表进行讲解,则更具有效果。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可以简化成以下形式:

1.资产负债表

根据表1,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方,左方列示了该公司在2011年12月31日资产拥有情况,即在这一日,公司共拥有1000万元的资产。企业拥有资产又代表占用的资金,则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又表示公司(企业)资金的占用;那么占用的资金从哪里来呢?资金的来源就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右方,其中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公司(企业)的投资者的投入,以所有者权益来表示,另一部分来源于公司(企业)的借入,以负债来表示,所以资产负债表的右方表示资金的来源。

因为公司(企业)的资金占用情况和资金的来源情况是时时在变化的,所以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公司(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即财产情况)主要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揭示,所以资产负债表就是反映公司(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利润表

根据表2,利润表表示公司(企业)的收入在抵减了费用后所余利润为多少。由于费用的支付、收入的取得以及利润的形成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所以利润表表示的是公司(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所取得的收入、支付的费用和形成的利润。收入、费用和利润又是表示公司(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所以利润表是反映公司(企业)一段时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二、讲授会计基础知识

1.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也就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对象。在会计理论和实践中将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作为会计的对象。无论怎样解释,听起来都挺抽象的,借助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简表就可以清晰明白地解释会计的对象就是资金的运动。

上图构成了一幅资金运动图,公司(企业)通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集资金形成资产,运用资产进行经营取得收入,收入抵减费用后又形成利润,利润最后又增加了公司(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资金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的。所以,在图1中,箭头方向表示资金的流向,即资金的运动方向。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正是核算和监督资金在运动的过程中是怎样具体表现的。正是由于如此,将资金的运动作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

2.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按照经济特征的不同,将会计对象具体划分为会计要素。由于会计要素是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要素,所以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讲授会计要素会很容易。

在讲授会计对象时使用报表简表说明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就是资金的运动,那么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将以不同的形式来存在,这些不同的形式我们就称之为会计要素,在会计实践中,我们称其为会计六要素,即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利润表上体现的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个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也就是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财产情况(即企业拥有多少资产,以及资产的来源情况)的会计要素;后三个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也就是反映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所取得的成果(即企业支出了多少费用取得了多少收入,剩余多少利润)的会计要素。

3.会计科目和帐户

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内容或用途对会计要素所做的进一步分类,具体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利润六项会计要素下的具体项目。所以会计科目对应相应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费用类、利润类六类会计科目。

由于利润最终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在会计科目表中被列入所有者权益类,另外,为了更好地核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还设置了成本类的会计科目,所有会计科目表中包括资产、成本、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六大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和帐户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帐户是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所以,单就会计科目的名称来说,其叫做会计科目,但若会计科目具有一定的格式,我们就称之为帐户。为了教学的方便,使用“T”字帐即将帐页简单地分为左右两方来代替实际工作中的帐户结构。

4.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这种关系有如下三种: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收入-费用=利润 (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

等式(1)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比较好理解,因为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表示资金的占用,右方表示资金的来源,资金的占用要等于资金的来源,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2)可以在利润表中直接体现出来,收入抵减费用后剩余为利润,所以有收入-费用=利润这一等式成立。

利用会计等式(1)(2)和资金运动图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等式(3)。图1不仅可以体现出资金的运动方向,而且揭示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即收入抵减费用后剩余的利润最后又形成了所有者权益,将这种关系用公式可以有如下体现: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利润;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endprint

5.会计假设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是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时提出的制约条件,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条件,它们的概念都是抽象化的,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可以体现出其中的三个: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左下方是报表的“编制单位”,这个“编制单位”正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因为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涉及两个公司(企业),比如,购买原材料,对于买方来说是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而对于卖方来说就是收入增加,银行存款增加。那么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为买方进行核算呢还是为卖方进行核算?或者为买卖双方都进行核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的会计主体这一假设前提,即会计(或会计人员)所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说,会计(或会计人员)为哪一家公司(企业)服务就为哪一家公司(企业)记帐,而不管其他公司(企业)的

事务。

(2)会计分期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中下方是编制日期,这一编制日期正是会计分期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会使会计报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为了更好地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编制一次报表。但这样做,使得工作量过大,那么就可以以十天、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间隔来编制一次报表,再或者有时间就编制,没有时间就不编制?如果由每一家公司(企业)自主来选择报表的编制时间,对于报表外部使用者来说势必没有可比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提出了会计分期这一假设前提。即所有的报表编制单位都以一年为时间间隔编制年度报告,以半年为时间间隔编制中期报告,以一个月为时间间隔编制月份报告。在我国,以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3)货币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右下方是“单位:元”,这正是货币计量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仅可以用货币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实物形式表示,为了保持报表的连贯性和可比性,于是就提出了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假设前提。即无论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都只用货币体现在会计报表上。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如果某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以外币进行收支,也可以选择该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在会计报表上,则要折合成人民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的另一个假设前提是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前提在会计报表上不能体现出来,就要为学生解释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4.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5.会计假设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是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时提出的制约条件,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条件,它们的概念都是抽象化的,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可以体现出其中的三个: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左下方是报表的“编制单位”,这个“编制单位”正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因为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涉及两个公司(企业),比如,购买原材料,对于买方来说是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而对于卖方来说就是收入增加,银行存款增加。那么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为买方进行核算呢还是为卖方进行核算?或者为买卖双方都进行核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的会计主体这一假设前提,即会计(或会计人员)所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说,会计(或会计人员)为哪一家公司(企业)服务就为哪一家公司(企业)记帐,而不管其他公司(企业)的

事务。

(2)会计分期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中下方是编制日期,这一编制日期正是会计分期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会使会计报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为了更好地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编制一次报表。但这样做,使得工作量过大,那么就可以以十天、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间隔来编制一次报表,再或者有时间就编制,没有时间就不编制?如果由每一家公司(企业)自主来选择报表的编制时间,对于报表外部使用者来说势必没有可比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提出了会计分期这一假设前提。即所有的报表编制单位都以一年为时间间隔编制年度报告,以半年为时间间隔编制中期报告,以一个月为时间间隔编制月份报告。在我国,以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3)货币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右下方是“单位:元”,这正是货币计量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仅可以用货币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实物形式表示,为了保持报表的连贯性和可比性,于是就提出了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假设前提。即无论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都只用货币体现在会计报表上。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如果某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以外币进行收支,也可以选择该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在会计报表上,则要折合成人民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的另一个假设前提是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前提在会计报表上不能体现出来,就要为学生解释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4.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5.会计假设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是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而对会计资料进行核算时提出的制约条件,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四个基本假设前提条件,它们的概念都是抽象化的,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可以体现出其中的三个: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左下方是报表的“编制单位”,这个“编制单位”正是会计主体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因为每一笔经济业务都涉及两个公司(企业),比如,购买原材料,对于买方来说是原材料增加、银行存款减少,而对于卖方来说就是收入增加,银行存款增加。那么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为买方进行核算呢还是为卖方进行核算?或者为买卖双方都进行核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提出的会计主体这一假设前提,即会计(或会计人员)所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说,会计(或会计人员)为哪一家公司(企业)服务就为哪一家公司(企业)记帐,而不管其他公司(企业)的

事务。

(2)会计分期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中下方是编制日期,这一编制日期正是会计分期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会使会计报表的结构发生变化,如果为了更好地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编制一次报表。但这样做,使得工作量过大,那么就可以以十天、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间隔来编制一次报表,再或者有时间就编制,没有时间就不编制?如果由每一家公司(企业)自主来选择报表的编制时间,对于报表外部使用者来说势必没有可比较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提出了会计分期这一假设前提。即所有的报表编制单位都以一年为时间间隔编制年度报告,以半年为时间间隔编制中期报告,以一个月为时间间隔编制月份报告。在我国,以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3)货币计量

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头的右下方是“单位:元”,这正是货币计量在会计报表上的体现。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仅可以用货币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实物形式表示,为了保持报表的连贯性和可比性,于是就提出了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假设前提。即无论报表编制公司(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都只用货币体现在会计报表上。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人民币作为记帐本位币。如果某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以外币进行收支,也可以选择该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在会计报表上,则要折合成人民币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的另一个假设前提是持续经营,这个假设前提在会计报表上不能体现出来,就要为学生解释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4.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1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篇5: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 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

款凭证。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

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5、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6、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

7、“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8、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现金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原材料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正常)

营业外支出(非常)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半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 会计档案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3年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5年

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

15年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年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永久

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不包括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篇6:《会计基础》知识点: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

2.记账凭证的书写应当清楚、规范。

3.除结账和更正错账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原始凭证。

4.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或根据若干张同类原始凭证汇总填制,也可以根据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

但不得将不同内容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5.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凭证应由主管该项业务的会计人员,按业务发生的顺序并按不同种类的记账凭证采用“字号编号法”连续编号。

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以上(含两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编号。如第四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写三张记账凭证,则填制的记账凭证编号为记字4 1/3、记字4 2/3、记字4 3/3。

6.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

(1)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2)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

①调增金额用蓝字;

②调减金额用红字。

(3)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

7.记账凭证填制完成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1.会从《会计基础》知识点

2.会计基础考试易错知识点

3.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练习题

4.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

5.会计从业《会计基础》单选题

6.会计基础知识大纲整理

7.安徽会计从业《会计基础》练习题及答案

8.零会计基础如何备考会计证考试

9.新疆会计从业会计基础易错题及答案

上一篇:蔬菜进货合同范本下一篇:村委会主任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