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2024-08-14

体育器材赔偿制度(精选8篇)

篇1: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体育器材借用及损坏赔偿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的体育器材的管理,更加合理地使用体育器材,延长体育器材寿命,保证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同时教育学生珍惜和爱护学校公物,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上体育课借用体育运动器材,由体育教师布置上课班级的体育委员,由上体育课班级的体育委员到体育运动器材保管老师处领取,体育运动器材保管老师进行登记之后方可领出。下课后,再统一由体育委员如数归还,体育保管老师进行验收。

二、每班体育课上课时间可以借用体育器材,其余时间一律不借用。

三、每位学生最多只能借用一件体育器材。

四、借用人员必须认真填写体育器材借用归还登记本。

五、学生必须爱护体育器材、设备。如对体育器材使用不合理而造成损害,要进行批评教育。如有损坏,应自觉赔偿,具体办法如下:

(1)篮球、排球、足球等大型活动器材学生若损坏,视其情节处理,已有损坏但还能使用的按正常损耗处理。如有丢失,学生应自行购买实物上交器材室,或按原价进行赔偿。

(2)小型活动器材(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球拍、象棋等)如有损坏、丢失者,学生应自行购买实物上交器材室。或按原价进行赔偿。

(3)如有意损坏体育器材的,加倍赔偿。

(4)以旧充新,私自调换学校器材的,发现后收回原有器材,并没收私有器材。

六、如所借运动器材发现遗失,一律由所借人或班级按原价进行赔偿。

七、器材丢失,任课教师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除加强教育外,按实际情况处理,通报全校。

八、凡本校教师借用,一律凭借条并注明归还日期,如有丢失或损坏一律照价赔偿。

九、设立体育器材报废、损坏、遗失的登记簿,记录其器材的种类、规格和价值,事故的责任及赔偿情况,每学期汇总一次。如属自然损耗物品的在账册中注销;如属不耐用器材而一时无法修复的要办理报废手续。

十、器材的自然损耗、报废要由体育器材保管员提出申请,体育组组长和有关教师共同鉴定,确认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方可作自然损耗,报废处理。价值一千元以上的器材的报废要写出鉴定报告,经主管领导审批,并填好器材报损单备案。

附注:

体育器材赔偿价目明细表

篮球:50元/个

排球:50元/个

足球:50元/个

乒乓球拍:35元/付

羽毛球拍:35元/付

呼啦圈:20元/个

小呼啦圈:10元/个

短跳绳:8元/条

长跳绳:15元/条

毽子:5元/个

篇2: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1、器材遗失、损坏赔偿,不仅是为了挽回仪器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爱护器材,按要求去用器材,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

2、学生使用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清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若因教师未向学生讲清而引起学生损坏或意外事故,教师应负有责任。

3、发生遗失、损坏或其它事故,应及时追查原因,填写“遗失、损坏赔偿登记表”。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由于本身质量或故障而损坏的,不追查使用者的责任。

5、由于使用不慎无意中损坏的,酌情按原价10%-50%赔偿。

6、由于遗失或因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的,或未经教师许可在室内随意搬弄造成损坏的,按原价50%-100%赔偿。

7、由于打闹造成损坏或有意损坏的,私自拿走的,应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由当事人作书面检查,酌情按原价100%-200%赔偿,情节恶劣的,学校还应给予纪律处分。

8、对于学生使用劳动器材,学生应先检查使用的器材,并在“使用登记表"上注明。若有问题,应及时向教师汇报。否则,按原价100%赔偿。

9、教师因教学而遗失、损坏,一律作报损处理,不必赔偿。但必须说明原因,填写“报损单”。如有贵重器材损坏,除填写“报损单”外,还应由当事人送校长审批,才能报损。

10、借用器材如有遗失、损坏,必须填写“遗失、损坏赔偿登记表”,并按原价赔偿。

篇3: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一、国家赔偿范围的含义

国家赔偿范围 (range of national compensation) 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行为方面的国家赔偿范围, 也就是导致国家赔偿责任的行为的范围。二是结果方面的国家赔偿范围, 也就是哪些结果可以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

西方国家行政赔偿类法律对于赔偿范围, 通常使用概括性描述, 并不一一列举。如日本国家赔偿法规定“行使国家或公共团体公权力之公务员, 就其执行职务因故意或过失不法加害于他人者, 国家或公共团体对此应负赔偿责任。”韩国国家赔偿法规定“公务员执行公务, 因故意或过失违反法令加损害于他人者, 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应赔偿其损害。”

二、我国新国家赔偿法中的赔偿范围的规定

我国国家赔偿法对于赔偿范围的规定, 在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章中都专设一节作了详细列举。原《国家赔偿法》在总则中对赔偿范围作了概括性规定, 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又将这一概括性规定条文中加上“有本法规定的……情形”这一限定性字眼。笔者认为, 这一改动其实可以看作对国家赔偿范围的规定, 由概括加列举的混合式变成了实质上的列举式。列举式最大的缺陷在于难以全面列举, 导致规定的赔偿范围相对较窄。

新《国家赔偿法》列举的赔偿范围有所拓宽, 一是进一步对致使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明确。原《国家赔偿法》第三条和第十五条规定了“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这一规定无法涵盖被虐待, 或者监狱、看守所等场所的监管人员纵然他人实施殴打、虐待等行为致使公民身体受到伤害或者死亡的情形。而这些情况又屡有发生, 亟待纳入法律规制之中。所以新《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三项、第十七条第四项明确规定“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二是对刑事拘留、逮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国家赔偿进行了完善和健全, 增强了可操作性。原《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了错误拘留、错误逮捕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但并没有对何为“错误”做出界定和描述, 致使实践中对这项规定的执行大多流于形式。新《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新增第一项、第二项, 分别明确规定了何种情况之下的刑事拘留和刑事逮捕, 国家将承担赔偿责任, 主要包括违法拘留、合法据留但超出法定时限、以及错误逮捕三种情形, 也体现了新《国家赔偿法》中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责任原则共存的局面。

三、国家赔偿范围中的有关问题

从中外国家赔偿法的对比借鉴中, 对我国国家赔偿法律中的赔偿范围问题还可以继续拓展至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赔偿问题

立法赔偿是指立法赔偿是指国家对立法机关在执行立法职权和行使其他法定职权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害给予的赔偿。[1]有观点认为, 立法行为属于国家主权行为, 许多国家基于主权豁免原则, 没有将立法行为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目前法、德等赔偿制度较为发达的国家明确将立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法国是在1936年由最高行政法院以判例的形式开创了立法赔偿的先河, 确认国家对经济立法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1938年又以判例确认了国家对合同之外的立法行为承担赔偿责任。1960年国家赔偿责任又扩展到因签订国际条约而对特定人造成的严重损害。如今, 法国的国家立法行为直接发生的损害, 一旦造成了被害人异常而特殊的危险, 在法律未明示或默示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下, 国家仍然承担赔偿义务。德国也是采用判例的形式创建了立法赔偿制度, 联邦最高法院承认违宪的措施立法和个案立法会产生国家赔偿责任, 但没有承认违反法律、法规命令等法律规范所产生的国家赔偿责任。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立法赔偿的内容。而且我国传统行政法理论认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这也成为立法行为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的一个巨大障碍。但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对个人价值的逐渐尊崇, 从世界各国国家赔偿法律的发展趋势来看, 国家赔偿的范围在逐渐扩大, 国家在赔偿责任方面获得豁免的范围在逐渐缩小, 将立法行为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应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从我国来看, 首先应该研究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突破基础理论上的障碍。然后借鉴国外经验, 立足我国的情况进行法律移植研究。我个人认为, 立法赔偿创建初期可以借鉴德国经验, 采用例外赔偿原则, 对立法赔偿情形作出严格的界定, 也就是由法律明确规定在特定的哪种情况下和什么范围内国家承担立法赔偿, 为立法赔偿的晚上和国家赔偿范围的拓展积累实践经验。

2、公有公共设施损害的赔偿问题

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都将公有公共设施的建造、管理过程中造成的赔偿责任纳入国家赔偿责任的范畴之中。如韩国《国家赔偿法》第五条规定, 因道路、河川及其他公共营造物之设置或管理有瑕疵, 致他人发生损害时, 国家或者地方自治团体负赔偿之责。[2]日本《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 因道路、河川或其他公共营造物之设置或管理有瑕疵, 致使他人受损害时, 国家或公共团体对此应负赔偿责任。[3]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上把公有公共设施因为建造或管理不妥而致的损害完全排除在国家赔偿范围之外。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 医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 道路等国有公共设施, 因建造、管理上的瑕疵产生的赔偿, 不是违法行使职权的范畴, 不应该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另一种观点认为, 政府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全社会, 其活动产生的后果也就应该由全社会共同承担, 即产生的损害应该由国家进行赔偿。我认为, 对国家赔偿在这一问题上的豁免, 不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也容易导致司法实践中的规避法律现象。如果将公有公共设施损害问题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则能够体现公共负担平等, 能够引导社会公共事业的良性发展, 能够增强设置和管理者的责任感。我国如果当前没有条件像韩日等过一样将公有公共设施造成的损害尽都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也可以在公共管理色彩比较浓厚的一定范围内引入国家赔偿责任。

3、行政不作为的赔偿问题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消极放弃了应该行使的行政权力, 给相对人实际上造成了损害, 不作为行政主体的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国外各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都没有完全排除行政不作为的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美国联邦侵权求偿法第1346条规定:“由政府雇员在他的职务或工作范围内活动时的疏忽或错误的作为或不作为所引起财产的破坏或损失、人身的伤害或死亡等属于美利坚合众国的侵权赔偿范围之内。”联邦德国1981年国家赔偿法第1条规定:“公权力机关违反对他人承担公法义务时, 公权力机关应依据本法对他人赔偿就此产生的损害。”[4]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三条第五项“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这一概括性规定, 没有完全关闭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渠道, 但是也并没有明确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因此有必要将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予以明确, 更好的促进行政主体积极履行其法定作为义务, 更好的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摘要:国家赔偿范围是国家赔偿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新的国家赔偿法中的赔偿范围问题。第二部分通过对中外国家赔偿制度的对比研究, 从立法赔偿、公有公共设施损害的赔偿问题、行政不作为的赔偿问题等三个方面, 来分析研究国家赔偿范围。

关键词:国家赔偿范围,立法赔偿,行政不作为赔偿

参考文献

[1]赵宏伟:《中法国家赔偿制度比较研究》,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2]张红:《韩国国家赔偿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行政法学研究》, 2007年第4期。

[3]张正钊:《国家赔偿制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年。

篇4: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摘 要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中的法定赔偿在近几年司法实践中的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本文通过对法定赔偿适用过滥原因以及制度本身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法定赔偿适用应该审慎而周密,以彰显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损害赔偿 法定赔偿

法定赔偿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在法院已经了认定侵权行为的存在,但难以计算具体赔偿数额的情况下,提供法律依据。以避免有侵权行为发生,但因当事人提供的赔偿证据不足而驳回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现象发生。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赔偿制度,法定赔偿本应是在侵权所得或者被侵权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才适用的,但在实践中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补充作用的范围,成为确定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主要方法。

一、法定赔偿适用过滥的原因

司法实践中,相当多的案件适用法定赔偿。但是,当我们翻阅适用法定赔偿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我们会发现大量的判决在证据分析和说理部分对侵权的认定倾注了厚重的笔墨,但到了损害赔偿部分,一般均未具体分析确定赔偿额所酌定的因素及其作用,有的法院甚至不表述斟酌了哪些因素。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由于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确实非常困难或当事人怠于举证,从而导致审判实践中,原告方面损失的证据不足,被告一方违法所得的证据也无法采信,由于都是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的事实,法官只能适用法定赔偿来判决①;第二,在我国法院系统目前的法官考核制度设计中,上级法院发回重审及改判的案件数量是其中一项量化的考核指标,所以在这种制度设计之下,法官必然会想方设法避免自己所审的案件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改判,而至于判决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时,法定赔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上级法院在适用法定赔偿同样也是酌定一个数额,所以只要没有充分的理由,适用法定赔偿判决的数额是不会被改判的。从我们的统计数据亦可清楚地看到,案件的上诉率趋于正常水平,但是改判率却低的惊人,比如北京的上诉率为25%,而其改判率竟然为0%,无一例改判,可想北京下级法院法官的业绩。第三,由于法律对法定赔偿规定得比较抽象,没有一个具体、准确的数额,需要法官根据各种因素在法定幅度内酌定一个合理数额,赔偿数额的确定,是法官通过心证行使自由裁量的结果,而这种心证的过程在判决书中比较难以表述,由于担心“言多必失”,只好一笔带过②。

二、法定赔偿本身存在的问题

(一)自由裁量变为恣意裁量

法定赔偿方法在审判实践中的适用比较广泛,鉴于确定赔偿数额的难度,法官根据各种相关因素酌定一个合理数额,是为了提高审判效率、做到相对公平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法定赔偿额幅度较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较大。不同法官的素质不同,侧重不一,认识有别,在确定赔偿数额上可能会有较大差异,有时还会导致赔偿数额与实际损失失调。例如,在几乎同一时期,被侵权注册商标同为LV,而侵权人的销售时间、销售数量及价格远低于秀水市场的情况下,路易威登马利蒂(法国)公司却在上海联家超市(家乐福超市经营者)的商标侵权案件中获赔人民币30万元。缺乏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易使判决发生与法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以及个案的公证性和合理性的价值取向相违背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在法定赔偿幅度内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予以必要规范。

(二)法定赔偿限额问题

如果被告侵权获利较大,侵权人只要故意隐瞒、销毁证据,阻碍取证,就很可能适用法定赔偿。而法定赔偿的最高限额50万标准太低,有时并不足以弥补被侵权人损失,反而成为侵权人的庇护伞。也就是说,被告只要阻碍举证,则为自己找到了法定限额的保护。由于销售数量、金额等资料都由侵权人控制,侵权人如意图阻碍取证是很容易做到的,易产生道德风险。

理论上讲,如果与上述情况相反,权利人受到的损失较少,则原告也可能借口取证困难而疏于举证,请求适用法定赔偿,原告同样有道德风险。但这与上述情况的区别在于,被告只要阻碍举证,能够可能达到赔偿额封顶的结果,而原告虽然能够消极举证、请求法定赔偿,但法院一般情况并不会判五十万元,而是需综合各种因素对赔偿额进行判定,判令的赔偿额一般远低于五十万元。和被告相比,即便同是恶意利用法定赔偿,原告也是受很大制约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原告获得超过实际损失的赔偿额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在侵权程度严重的情况下,法定赔偿限额的规定反而易被侵权人所利用,起不到保护权利人的效果。

三、结语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是商标侵权行为经人民法院认定后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无法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利益,也无法真正制裁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更会损害到司法救济制度的合理性评价。因此,作为目前赔偿数额主要计算方法的法定赔偿适用应该审慎而又周密,从而实现民事诉讼对因侵权行为而造成利益失衡状态的矫正功能,以彰显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注:

①梅雪芳,陈晓峰.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适用问题研究.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1):64.

篇5:损坏公物赔偿制度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损坏公物必须赔偿”。学校所有财产均属国有资产,根据“谁使用,谁管理,谁损坏,谁赔偿”的校产管理原则,为明确权利和责任,牢固树立“爱护公物光荣,损坏公物可耻”的思想,避免一切损坏维修费用都由学校买单的现象,形成人人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赔偿制度,清查损坏公物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一、损坏方式:分自然损坏和非自然损坏。

1、学校公物确属自然损坏,原则上不列入赔偿范围。

2、学校公物受到非自然损坏,必须区分不同情况由损坏者给予赔偿。

二、责任认定:

公物损坏,由校区负责追查。查清责任的,应由损坏者给予赔偿。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由校区承担,学校从校区奖励资金中扣除。

三、赔偿办法:总务处加强公物维修管理,严格履行维修签字手续。本着有损坏,及时发现,及时维修的原则。每月总务处和德育处对校区进行公物和校产检查,对长时间损坏无发现的情况,对校区进行通报批评。

赔偿分现金赔偿和实物赔偿两种形式。

1、损坏公物后,损坏者应主动及时报告班主任,班主任再报告教导处,并办理损坏赔偿手续。赔偿完成,校区报总务处维修。

2、原则上应在当日一次交清赔偿款。

3、现金赔偿,按照公物损坏赔偿制度的规定的金额,交校区教导处。

4、实物赔偿,按照原物、原样、原位进行赔偿,由损坏者应限期(一般3日内)负责维修好。

5、无意人为损坏公物,按实际修理费用进行赔偿。

6、故意人为损坏公物,按实际修理费用2-3倍标准进行赔偿。

7、损坏公物后,隐瞒不报,校区发现后查问班级的,按实际修理费用2-3倍标准进行赔偿。

四、处理处罚: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从严处理,从重处罚(赔偿金为破坏价值的3-5倍)。

(1)故意损坏或唆使他人者,按情节轻重加倍赔偿,并根据认错态度给予必要的处分;

(2)屡教屡犯,知错不改者;

(3)有人证、物证拒不承认,态度恶劣者;

(4)知情不报,包庇隐瞒者。

五、举报奖励:

对举报故意损坏公物的人,学校对举报人进行保密,并对举报者所在班级每人次奖励1分,记入班级量化考核成绩,并对举报学生进行重奖。

六、赔偿标准:

1、课桌桌凳:课桌椅每套120元。木质桌腿折断每根20元。

2、讲桌:木质讲桌每张600元;铁质讲桌每张800元;

3、黑板:每块黑板 800 元,数据线100 元,黑板音响系统 500 元;

4、日光灯:灯管每只20元;灯座每个40元。

5、镇流器:每只30元。

6、墙壁插座(开关):每个10元。

7、室内小广播:每个 100 元,广播开关 50 元

8、玻璃:窗玻璃每扇500元;门玻璃每片20元。楼门玻璃每块1000元。

9、窗帘:每个200元;

10、门:根据损坏程度赔偿20-400元。

11、木门框:100元。

12、门把手:每只50元。

13、锁扣(门挂):每付15元。

14、铁锁:每把15元。

15、插销:每付10元。

16、铝合金窗销:每付10元。

17、讲台:根据损坏程度赔偿20-200元。

18、黑板擦:每个5元。

19、水嘴:每个20元。厕所管件每件20-100元。厕所灯泡每个50元。

20、收子、拖把:每个(把)10元。

21、走廊宣传栏每块300元,视损坏程度赔偿100-300元。

22、损坏花草树木等视具体情况赔偿。

23、损坏水管、玷污或毁坏墙壁(围栏)者,视具体情况赔偿或限期修复。

24、损坏球类、体育设施、图书等其他物品,视具体情况进行赔偿。

25、损坏微机、多媒体、饮水机等电器设备按照进货价进行赔偿。

26、防盗窗每扇1000元,楼梯护栏每根100元。

27、铁水壶每个50元,保温桶每个300元。

28、践踏草皮每次20元。

29、未明确的损坏行为由总务处根据实际确定赔偿金额。

七、损坏登记:

1德育处将对各班损坏公物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公物损坏严重的班级,该学期不能被评为优胜班级,班主任不能评为模范班主任。学期结束后,没有公物损坏或公物损坏少的班级,根据次数和赔偿金额给予一定奖励。

2、学校鼓励并提倡班级财产自查自修。无意损坏者,自己及时修理好的可不到德育处进行登记。

八、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项校产及校舍设施的非自然损坏。

说明:学校将对各班及责任区公物情况不定时的检查,期末进行校产大清查,班主任向学校交接校产。丁庄镇中心初中

实行“首见负责制”的有关规定

“首见负责制”是指: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论是否属于本班学生及本职工作范围,都应按照: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 谁发现,谁负责;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具体要求:

(1)、见到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闹校事件,首见责任人应及时劝止,并立即向学校德育处、校级领导报告,必要时拨打“110”报警。

(2)、见到学校发生被盗事件,首见责任人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上前制止,做好保护现场工作,及时向校级领导汇报。

(3)、见到学校学生在校内外打架或被校内外人员勒索敲诈、殴打等事件,应立即劝止,并向学校德育处及时报告,必要时及时报警。如发现有人受伤,应首先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不得耽搁并及时通知班主任和家长。

(4)、见到学生上下楼梯拥挤、混乱或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等现象,首见责任人应立即制止,出现安全事故,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将伤者送往校医室或医院救治,并及时报告学校德育处(或校长室)。

(5)、见到学生在上学途中发生交通伤害事故,首见责任人应及时上前予以帮助,并协助肇事者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和学校德育处。

(6)、见到本校学生进入游戏机房、网吧,首见责任人应立即将其带出并通知班主任、家长和学校德育处。

(7)、见到本校学生在校内外吸烟及其它不良行为,首见责任人应立即制止并通知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处。

(8)、见到学生劳动安全事故、大型集会安全事故时,首见责任人应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将伤者送往校医室或医院,并立即向学校主要领导汇报。

(9)、见到学生在校内乱涂乱画、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损坏公物,购买零食、把食物带出餐厅、学生集会纪律混乱等,首见责任人应立即制止,并提出批评。

(10)、见到偶发病患的首遇责任人应立即将病患学生送至医院救治,不得耽搁并及时通知分管主任、班主任和学生家长。

篇6:学校财产赔偿制度

爱护公物,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全体师生应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爱护公物,这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损坏公物要赔偿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1、损坏公物要赔偿。赔偿现金标准如下:

⑴打破玻璃,按每平方50—70元赔偿。

⑵损坏日光灯管一支,赔款20元。

⑶损坏壁灯,吸顶灯一盏,赔款30—50元。

⑷损坏凳脚一只,赔款3-5元。

⑸损坏台桌脚一只,赔款5—10元。

⑹损坏凳面一张,赔款10-15元。

⑺损坏桌面一张,赔款15—20元。

⑻损坏广播音箱一只,赔款80——100元。

(9)损坏树木、花卉,赔偿5——20元。

(10)损坏开关、接线盒盖,每个赔偿5元,安全通道灯面盖每块12元。

(11)损坏球类、图书、文娱用品、仪器等公物,视情赔偿。

(12)损坏门、窗、床、黑板、墙壁等其他公物,视损坏程度计价赔偿。

2、赔偿原则:损坏者应在当天报校产管理员核实损坏程度,核价开单据,再凭损坏价格单向校财会室一次性交付赔偿金。

3、谁损坏公物由谁承担赔偿。如查不出肇事者,室内应由班级负责赔偿,一经查清,仍由损坏者承担,并视实情,从重赔罚。

4、凡有一列情况之一者,应从重赔款处罚,直到校纪处分。

①屡教屡犯,知错不改者;

②有人证物证而拒不承认,态度恶劣者;

③策划、煽动者;

④知情不报、包庇隐瞒者。

5、对损坏公物的维修、凭赔偿发票由总务处统一安排修理。

篇二:学校财产管理规定及赔偿制度的实施办法

为了更好地管好学校财产,提高财产使用率,为教育、教学服务,做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同时进一步对学生加强爱护公共财物教育,树立以爱护公物为荣,破坏公物为耻的好风尚,特制定学校财产管理办法及财产损坏赔偿制度的实施办法如下:

一、学校财产管理办法:

遵照“勤俭办校”的方针,对本校财产管理作如下规定:

1、教室经调整维修后,各班要爱护使用,卫生用具、锁头、课桌椅等不得随便调换。

2、要保持门窗、玻璃、墙壁的整洁完好。学生不得在墙壁上乱写、乱贴、乱敲、乱画。

3、教育学生必须爱护课桌椅,责任到人。不得随便乱踩踏,拖动课桌椅,不准在课桌上乱刻、乱写、乱涂、乱画等。

4、各班教室由班主任负责管理,每天值日生必须关闭电源、关好门窗。各部门、功能教室均由相关人员负责管理,确保财产完好无损。

5、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共设施。

6、人人必须爱护公物,遵守规定,人为损坏或破坏公物者必须照价赔偿。

二、财产损坏赔偿制度:

1、根据财产管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建立以下财产损坏赔偿制度:

①打破玻璃一块,赔偿10元。

②损坏凳面,赔偿20元。

③损坏桌面一张,赔偿30元。损坏桌子造成不能使用,赔偿70元。

④损坏门、窗(门玻璃、窗玻璃)、黑板、墙壁等公物视情况赔偿。

⑤损坏树木,按原价赔偿。

⑥损坏球类、图书、文娱用品、仪器等公物,视其单价赔偿。

⑦损坏旗台周围不锈钢栏杆、不锈钢圆球,按市场价赔偿。

⑧损坏其它公物,一律按市场价赔偿。

2、谁损坏由谁承担赔偿、赔款时间原则上应在当天,一次支付。

3、以实物抵偿或负责修理的,原则上在三天之内办好,不得拖延。

4、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从重赔款处罚:

①屡教、屡犯、知错不改者。

②有人证物证而拒不承认,态度恶劣者。

③恶意损坏、煽动者。

④知情不报,包庇隐瞒者。

篇三:学校财产赔偿制度

一、教育师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各班要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

二、以班级、处室为单位,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定期检查评比,将检查结果公布于众,并作为文明班队、教职工评优条件之一。

三、不得在桌凳上胡写乱画,课桌凳要责任到人,一旦损坏,照价赔偿。

四、一切公共财物若有损坏或丢失,除照价赔偿外,还应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分。

五、财产保管人、使用人,若因失职保管不善或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失,要照价赔偿或酌情罚款。

篇四:学校财产物资管理及赔偿制度

为加强学校财产管理,防止积压、浪费、降低损耗,提高教育使用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财产内容

(一)固定资产

1、学校的所有土地、建筑物、活动场地、设备和环境设施、交通工具等。

2、各处室、年级、教研组、班级内配备的各种电器、电脑、电教设施、文件柜、桌、沙发等物品。

3、教室内学生用课桌、凳、电器,寝室内床铺及各类电器、桌凳等。

4、图书馆、阅览室内设备及各类图书。

5、实验室、教学机房内各类仪器、电教设备、教具等物品。

6、音乐器材、美术器材、体育非易损器材等。

7、其它固定资产。

(二)非固定资产

1、各类办公用品、教具、学生实验用药品、器皿等。

2、学校正常维修购置的材料、配件及其它物品。

3、体育教学用各类易损器材。

二、财产管理

(一)财产管理与组织分工

1、学校的财产实行“归口领导、层层负责、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重购轻管、只用不管的倾向。

2、分管总务工作的副校长对全部财产负责,总务处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对全校财产负责管理。

3、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要对本部门本班级的财产负责日常管理,保证办公、教学的正常使用和财产安全。各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本部门、本班级财产日常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二)财产的购买、登记与领用

1、财产的购买审批程序制度

学校各部门因教学、办公需要购买设备及物品,应由处室主任填写《物品购置申请表》,并报分管副校长审核,经校长办公会同意,分管财务的校长审批签字后,由总务处购买。使用部门到总务处保管室办理出库手续,领取物品。

2、财产登记中要依照规定正确分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1)购入、调入的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出售单位的账面原价、调拨价等记账。

(2)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根据捐赠者提供的价值凭据记账。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中实际发生的工资、材料费用等全部成本记账。

3、办公用品的领用由各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按照核定的人数统一到保管室领用。

(三)财产的年核及移交制度

1、学校的财产实行年核管理制度,以学年为一阶段(班级财产每学期为一阶段)总务处根据学校规定的配备设施目录,负责财产年(期)初配发、登记工作,学年(期)末核实验收工作。

2、处室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对总务处配备的设备、用品目录单要验收签字(一式二份),并负责日常使用管理,保证一切财产的安全。

3、总务处和电教管理人员对各处室、部门财产的执行平时与集中相结合的维修制度。总务处在学期中对财产实行不定期督查制度,集中维修在寒、暑假进行,保证办公、教学的正常使用。

4、财产的年核方法及程序

①暑期放假前一个星期,各处室部门、教研组和班主任要按照总务处配发的财产设施目录清单对责任范围内的财产进行一次自查,之后总务处派人进行核实验收,并形成财产验收报告。

②每个学期结束前,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员(保管员)要将所有领借、用图书资料或器材追回并整理盘点。学期结束最后一周教务处和总务处联合对以上部门进行财产验收年核,年核办法:

查征订目录与实际数字是否相符;查配置帐单、入库单与实物是否相符;查财物保管、使用情况看是否有损坏。根据验核结果形成验收报告。

③验收报告要写出财产遗失或破坏的数字和处理意见。(参照财产物资赔偿制度)

报告一式三份,分别送办公室和财务室各一份。

5、由于工作调动或退休等原因离开原单位,必须到总务处办理财产交接手续,否则学校一律不予办理调动有关手续。

6、特殊情况,如办公、教学等需要进行财产调整(或负责人变更)有关人员需到总务处办理变更手续。凡是未办理变更手续的,将追查原领用保管人责任。

(四)财产的报损与报废

1、学校财产报废,应由管理人员、总务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作出鉴定,经确定无修复价值后,由相关人员书面上报,总务处签署意见,分管后勤的校长审核,最后报校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报废(填写物品报废申请单),大型、精密、贵重设备仪器的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2、低值易耗品做到节约和爱护使用。如有损坏,及时到相关处室、年级、教研室报损,然后到总务处登记。

3、报废固定资产,不得任意销毁或转给私人,按合法程序作变价处理。变价处理在工会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其收入要上交到学校专户。

三、公物的借用与损赔

1、学校公共财产一般不予外借,因有特殊情况确需借用的须经校长批准。

2、因工作需要借用公物的应出具借据。借用期间因保管不当造成物品丢失的应照单价赔偿;因使用不当造成物品损坏的,由当事人根据损坏的程度给予合理赔偿。

3、学校教职工携公物出校门必须持总务开出的物品出门证,没有物品出门证而门卫私自放行的,一经发现扣发门卫与放行物品价值等同数额的工资。

5、非本校人员不得借用本校公物,因情况特殊确需借用,须经校长批准。

四、财产物资赔偿制度

第一条:财产、物资损坏、丢失的索赔,由总务处负责,财务室进行协助。

第二条:财产、物资在储存过程中损坏、丢失,经查明由于保管不善造成的,由保管人员负责赔偿。保管不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摆放、取用不当;

2、收发失误;

3、由于未采取恰当措施造成财产、物资腐烂、霉变、虫蛀、鼠啃等。

4、由于未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造成财产、物资被盗。

5、其他保管不善的情况。

第三条:财产、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丢失的赔偿,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1、发到个人使用和保管的工具与用品,包括各种教学用品、测试仪器、电工工具、量具、耐用文具、办公桌椅柜等,在未达到物品使用年限前丢失或非因公损坏时,由领用人自行进行赔偿。各种财产使用年限:

(1)电工工具:5年以上;

(2)三角板、圆规:2年以上;

(3)收录机:3年以上;

(4)跑表、计算器具:4年以上;

(5)办公桌椅:不能出现刻画痕迹,不得私自撬锁。

(6)其他教学设备设施按照使用年限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2、公共物品损坏、丢失,该物品的管理部门应及时确定责任人,由责任人赔偿,无法确定责任人的,由该使用或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共同赔偿。

3、学生故意损坏、丢失学校财物,由物品归口管理责任人确定当事人,由当事人赔偿;无法确定当事人的,由管理责任人赔偿。学生故意损坏的加倍处罚,并将其处罚事由通知家长(另见《班级财产管理制度》)。

4、贵重物品如照相机、电视机、功放、摄相机、电脑、乐器等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制定相应的使用和保养制度,由于使用和保养不当造成损坏时,由责任人赔偿。

5、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建立借阅制度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丢失、损坏图书资料,由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四条:因工作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学校在办财产移交时如有财产丢失或损坏,应先进行财产、物资赔偿之后才可办理其它手续。

第五条:财产、物资损坏、丢失后的索赔责任及赔偿程序

资产管理干事将有关情况和应赔偿金额等写成书面报告,交总务主任签字后,交财务室,并通知有关人员到财务室交款,或从其工资中扣回其应赔偿金额,如赔偿较大不能从当月工资一次扣回时,可以分月扣回每月扣款金额不能小于该责任人当月所发工资的50%。

第六条:本校职工的亲属及来客损坏我校财产,由该职工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本制度对职工的规定处理。

第七条:赔偿款项由学校财务室统一收取,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收取赔偿款项,平时的款项应及时上交学校财务室。

篇7:医院赔偿制度

第一条因工作失职、不负责任、违反操作规程,致使国家财产损失,根据情节轻重、本人一贯表现,给予批评教育、处分或酌情赔偿。

第二条凡属使用太久以及在抢救病员时损坏之器材,经有关人员证明可免予赔偿,但要填写报损单。

第三条遇有大批财物遗失或霉烂,药品失效、虫蛀时,除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外,应检查原因,追究责任。

第四条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造成医疗仪器物质遗失者按《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价格投诉制度

第一条我院的收费价格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医药费用管理的通知》和《内江市医疗服务价格》统一标准执行。

第二条住院病人费用查询在门诊收费室查询。

第三条病人经过查询对收费情况有异议的:

(一)病人所在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解释,直到病人满意为止。

(二)有收费投诉的由财务科特价管理员接待,由财务科组织护理部、院办、费用产生科室共同协调处理,处理情况直到投诉人满意为止,并做好投诉记录。

接待价格投诉服务制度

一、熟悉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流程。

二、认真对待每一件价格投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三、接待工作中,做到热心、耐心,认真仔细听取投诉意见,记录投诉内容。

四、接待投诉注意稳定患者情绪,尽快缓和矛盾,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五、对所投诉事件,主动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帮助解决困难,促进沟通。

六、对投诉的每一件事都要及时处理,落到实处。

七、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随意泄露投诉内容和处理结果(相关科室除外)。

篇8:体育器材赔偿制度

一、精神损害的概念

精神损害, 指公民生命、健康权受到国家侵权损害, 造成公民正当或合法的精神权益的损失。所谓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 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 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来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国家赔偿法上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国家不法公务行为侵害, 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丧失、减损或遭受精神痛苦, 要求国家赔偿义务机关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法律制度。作为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 也应该符合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也就是说, 首先要有行为的违法性;其次要有损害事实;再次是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最后是主观过错, 但是不论其对概念如何定义, 目的在于通过对受害人给与经济补偿, 使受害人的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

对于精神损害, 旧的《国家赔偿法》只在第三十条规定了非财产性的救济措施, 而没有对精神损害可给予财产性赔偿作出规定。多年的法律运作实践证明, 这是国家赔偿立法上的一大缺陷。这种缺陷经过个案的不公处理及社会各界关注的推动力量而被无限放大, 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 比如当年引起广泛关注的陕西某县的麻旦旦“处女嫖娼案”, 该案最后的判决结果, 不仅案件当事人难以接受, 法学界及关注这些案件的广大社会公众也同样难以接受。

当这些以国家名义作出的违法行为, 侵害到当事人的人格、身份利益时, 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 受害人受到的不仅是身体上的损害, 更深层次的损害往往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因此, 当这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被判定违法, 并给当事人造成伤害时, 仅给受害人以物质损害方面的补偿, 而不在精神层面给予充分的补偿 (仅仅赔礼道歉等) 的做法, 就很难谓是公平的, 更难以消除社会大众的不满情绪。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下, 法院不能违背成文法而创造法律, 更不能违背法律进行裁判, 法院被立法束缚住了手脚, 丧失了能动地平衡当事人利益的能力, 正确地执行了不公正的法律, 这不仅是受害人, 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国旧的《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立法上的不完善, 因此, 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国家赔偿制度的范围之中是完全必要的。

(一) 全面保障人权的需要

基于现代法治的损害填补原则, 对于因权力的行使而造成相对人损害的, 应当给予赔偿, 这既包括物质上的赔偿, 也包括精神损害的填补。通过金钱的赔偿使受害人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抚慰, 已是各发达国家的法律共识, 也已为我国民事法律所确认。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保障受害人权利的需要, 避免法律上的不公平。

(二) 监督、确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由于我国的国家赔偿采取的是一种“国家责任, 机关赔偿”的形式, 通过精神抚慰金对受害人损害进行比较全面的救济, 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形成压力, 促进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管理, 依法、规范地行使职权, 避免权利滥用。

(三) 形成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

在民事领域, 不管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称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解释) , 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下称侵权责任法) 均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 如果独在国家赔偿法领域不予赔偿, 不利于形成完整、有序的法律责任体系。

三、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其本次修改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精神赔偿纳入了归家赔偿中, 其明确规定:“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 致人精神损害的, 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 为受害人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 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从《国家赔偿法》第3条和第17条来看, 其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 也仅限于其具体规定的, 但是现实生活中, 它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是有限的, 对于其没有规定的, 难道就不应该给予赔偿吗?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诚然我国《国家赔偿法》对包括行政赔偿在内的国家赔偿虽然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但该法无论从“赔偿范围”还是“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都没有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直接的法律规定, 那么, 我们能够从中看出,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 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也是有缺陷的, 当受害人遭受损害时, 其损害不仅仅表现在身体上, 而更多的是在精神上, 因此, 只给予身体上的补偿, 而不给予精神上的补偿, 显然是不公正的, 是和我国的赔偿法想违背的, 介于此, 笔者认为, 我们对精神损害的赔偿适用范围应该针对个案, 给予扩大适用。

四、精神损害抚慰金扩大适用及赔偿标准

(一) 精神损害抚慰金扩大适用

虽然法律基于如上的考虑, 采取限制赔偿的立场, 但正如上面所述, 对于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而遭受损害的受害人给予全面充分的赔偿, 对于确保其依法行使职权具有很大的监督、促进作用。法律不能因为现行的行政、司法环境还不理想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放弃全面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立场, 更不能对这种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行为一味偏袒, 这种区别保护的做法违背了法律的基本职能, 更容易造成法律上的不公正。除了上述分析, 笔者主张扩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 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国家赔偿范围标准不同于民事侵权赔偿, 故国家赔偿法律在赔偿范围等方面未做根本修订的情况下, 仅规定精神损害的财产性赔偿, 尚难形成对受害人的权益进行全面地保护。

2. 即使在现有的赔偿范围内, 我国一般对精神损害也是采取相当谨慎的态度, 只有对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才给予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种限制与前项赔偿范围问题相互制约, 更进一步加大了受害人取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难度。

3. 对当事人所能获得的赔偿采取过于谨慎、限制的态度立场, 可能会导致对违法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偏袒, 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权利人利益的维护, 更难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惩戒, 不利于法治政府的构建。

(二) 精神损害的认定及赔偿标准

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 国家赔偿法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对此, 这主要是由于精神损害赔偿它不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认定时比较困难, 现实情况也非常复杂, 对于赔偿的标准, 不同的案件各不相同, 法律很难就认定和标准这两方面作出抽象、统一的规定, 可以在具体案件中由司法机关进行认定。因此, 这要求我们在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时, 不仅要考虑《精神赔偿解释》及有关的法律, 而且还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结合当地经济生活水平并考虑社会公众的认可程度确定适当的赔偿数额。目前, 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 都未形成一个合理的赔偿限额或赔偿幅度。因此, 要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 首先要认定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其次是考虑受害人的受损失状况, 再次是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最后要考虑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根据审判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适时作出具体应用的解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名家林清玄的抒情散文下一篇:朱自清 春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