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2024-08-08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精选8篇)

篇1: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进入21世纪的不长时间,我国就普及了义务教育,不少城镇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各种不同的功能。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即使是通过加强法治的手段实施社会政治控制也是与加强教育密切相关的,法的控制本质上也是法治思想的教育而实现。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现。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国家、政府或执政常所希求的政治理想与信念。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宏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而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成,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得以加强。现代物质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的发展与变革又强烈地反作用于现代物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应立足于现代教育对现代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科技革命缘何如此持续推进?显然,这依赖于教育的贡献。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为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意义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对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的基础地位就在于此。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教育基础的稳固与强大必将有利于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篇2: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宏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而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成,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得以加强。现代物质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的发展与变革又强烈地反作用于现代物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应立足于现代教育对现代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科技革命缘何如此持续推进?显然,这依赖于教育的贡献。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篇3:社会经济与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

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 即“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相联系的活动, 它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同时“教育虽然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但教育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成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直截了当, 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发展, 既依赖于成人教育本身, 同时也依赖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抽象地概说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没有意义的, 必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 历史地、具体地认识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社会经济以成人教育的制约作用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成人教育受社会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以1995年计, 发达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成本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5.5% (即一个人可供4个大学生读书) , 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指数为78.9%, 我国为81%。这就是说, 在中国, 一个人拥有的国民生产总值只能培养一个大学生略有节余。所以,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发展高等教育, 不仅受到综合国力整体水平的制约, 还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要想使高等教育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只能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 既要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 也要多种渠道并举, 积极发展成人教育, 而且要特别重视发展办学方式灵活、办学成本偏低而又能满足社会、公民的多样化需求的成人教育。可以说在中国,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是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必然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将替代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 这种变化也必然对成人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挑战。第一, 这种变化将使知识、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更加成一种必然。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割裂的现象也许会很快而且彻底地成为过去, 产学研真正交融一体的春天或许很快就要到来了。第二, 由于这种变化,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倡导的“学会学习”从此有了更深一层的社会学和经济学基础。只有学会学习, 自主地、动态地、坚持不懈地掌握和创新科学技术的劳动者, 才真正有可能使知识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才真正有可能成为经济竞争中的赢者, 而成人教育也正朝这个方面发展。

同时,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依靠智能进行劳动的人越来越多, 这就很自然地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智能型劳动不断升温的日子里, 成人教育究竟应当怎样来进一步开发成人的智力呢?从理论上宏观地讲, 成人教育应当像智力研究专家韦克斯勒所说的那样, 促使“个体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行动”, 发展“个体合理思维以及有效应付环境的整体能量”。从实践上微观地讲, 成人学习者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智能主要有三种:一是综合思维能力, 二是抽象思维能力, 三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种能力旨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能够从容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和判断;第二种能力旨在面对新思想、新理论、新创造、新发明的层出不穷, 能够逻辑地进行推理和印证;第三种能力旨在置身充满竞争的时代, 能够通过组织和改造已经学得的知识解决问题, 或是有所发现和获得创新。明晰了成人学习者需进一步开发的智力, 成人教育者特别是成人教学活动一线的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囤积式”教育模式, 有针对性地创新能切实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能力、开发成人学习者的智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这对成人教育者是一个挑战。

二、成人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经济新时代的又一个标志是, 衡量效率的标准从强调劳动生产率向强调知识生产率转移。其中再进一层的共识就是, 知识生产率取决于教育与培训、研究和开发。成人教育对于这种变化, 和对于其他一些变化一样, 最初有始料未及之感, 尔后有体会到其中具有“革命意义”之感, 再后就是一种直面挑战的感觉。所谓“革命意义”之感, 就是发现, 教育经济学规律越来越明白地向世人昭示:教育———经济, 经济———教育, 时代已将两者紧紧地辗压在了同一个磨盘下, 它将磨合出前人无法想象, 今人亦难以预见的丰硕之果。所谓“直面挑战”之感, 就是指在这种情况之下, 聚集了知识创造、发展和传播多种职能的教育系统, 除了发挥好面向经济增长的研究和开发功能之外, 还应该在教育和培训方面, 将其大门敞开得更大更宽一些, 向更多的成年人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我国的成人教育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有一个同样的心愿:每所大学都应该成为“开放大学”, 在空间上提供远距离学习的机会, 在时间上提供在不同的时候进行学习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的层次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发挥到最大的策略

既然成人教育对社会经济有如此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使成人教育的推动作用发挥到最大呢?

1. 教育投资的针对性和市场性使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发挥有影响。

投资既要满足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经费, 又要使资源优化配置。当然, 教育投资并非越多越好, 如果投资没有针对性和市场性, 教育非但不能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反而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为一方面, 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迟效性, 短期内不但看不到教育投资的回报, 反而会由于生产性投资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的相对减小, 而延缓应有的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 盲目扩大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 的规模, 会致使人才供应超过社会现有的经济水平对人才的需求, 造成“人才过剩”、“人才外流”等一系列问题。

2. 教育内容的职业性与实用性有利于成人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经济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论过分注重知识的工具作用, 忽视它的基础作用, 即过分强调功利价值而忽视它的理论价值。我们并非完全否定知识的实用性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但过于偏重知识的工具价值则可能造成成人学习者的知识面过窄, 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现象。教育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尽可能地保护社会及个人能够应付危害和随之而来的难以预料的变化, 即使人适应新的环境。反映在教育内容方面, 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应受过分“精专”原则的支配, 而应以“博贯” (博览贯通) 原则为主, 成人学习者在学校中所学习的内容应为将来能更广泛地适应社会做准备, 即要注重成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对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注重的是教师的教, 而以启发式教学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学必须引起成人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 (主要是内在动机) , 调动成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成人学习者通过观察、阅读、思考, 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发展成人学习者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同时也是对教育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末,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 这场新技术革命是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显著特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求更新教学方法, 注重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尤其强调人要具备继续学习、处理复杂信息、敏锐发现问题、对事物作出关键性判断, 以及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与人合作的能力与品质。显而易见, 时代对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整体性要求。传统的以继承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着眼于人的创造性的培养, 着眼于人的主体意识的树立, 着眼于人在未来社会中适应能力的增强。在成人教育中, 案例教学、实验课程应成为一大特色, 要以弹性学制、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与讨论、定期面授等教学形式方便在职人员就学, 要结合成人心理、生理特点,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适应广大在职人员的不同需求, 尤其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4月版.

[2]常立学.成人高等教育概论.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3]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12月24日.

[4]黄健.世纪之交发达国家 (地区) 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教育研究, 1999年第7期.

篇4: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安防监控系统;设备布置;主要功能

1、工程概况

某大型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小区共有一个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出入口。在小区出入口,小区地面主要道路、地下车库出入口,各单元出入口、各单元地下层到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通地面出入口、地下车库内主要道路、电梯轿厢、监控中心设置彩色摄像机,以监视进出的车辆及进出的人员,要求能看清车辆的牌照及人员的面部特征,系统要求采用硬盘录像机,图像资料的保存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2、安防监控系统概述与布置

2.1系统概述

安防监控系统是小区弱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视觉延伸,在该小区中,监视点主要设在小区出入口、小区的主干道路等重要部位,对这些区域内人员及车辆进出实时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掌握整个小区的安全动态。典型的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组成,前端设备通常由摄像机、手动或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听器、报警探测器和多功能解码器等部件组成,通过有线、无线或光纤传输媒介与中心控制系统的设备建立相应的联系。

2.2前端设备布置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共设置114个摄像机,其中室外为高清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共12台,单体楼及地下车库为彩色高清720P摄像机共76台,大堂门卫为彩色高清720P摄像机共2台,还有电梯用彩色半球攝像机共24台;上述点位分布于小区出入口,小区地面主要道路、地下车库出入口,各单元出入口、各单元地下层到地下车库出入口、地下车库通地面出入口、地下车库内主要道路、电梯轿厢、监控中心等位置安装高清彩色摄像机。

在小区西侧出入口设置2台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在小区主要通道设置10台1080P彩色枪式摄像机,外场共有12个摄像机。

在2个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2个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出入口、2个通一期地下车库出入口共设置10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单元楼通地下车库口设置7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地面通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8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地下车库主干道设置18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地下车库自行车集中停放区设置3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地下车库共有46个摄像机。

小区内共有30幢单体楼,在每个单元楼地下一层电梯厅、一层电梯厅、自行车库出入口设置一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大堂门卫出入口设置2个720P高清彩色枪式固定摄像机。在每个电梯轿厢内设置一个电梯半球摄像机,独立采用模拟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的终端是由7台网络硬盘录像机、2台DVR数字硬盘录像机和1台核心交换机、服务管理器组成。且在监控中心机房配置一套由16台22寸液晶监视器组成电视墙。摄像机立杆和支架的选用将注意安装牢固,避免风力引起立杆或支架晃动,影响图像质量。摄像机信号及电源引线都是室外管道敷设,避免环境对设备寿命的影响。

2.3交换机的配置

由摄像机的分布位置来就近配置交换机。根据标准规范,选择的交换机最好配有专用墙柜,在墙柜开门处设置报警开关与本项目报警系统连接,一旦打开柜门安保中心就会有报警显示。交换机为专用电源供电,并在设备箱中配置合适的蓄电池和充电电路。为满足数字摄像机传输的带宽要求,每台交换机的端口使用量不超过75%。

3、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3.1传输部分

安防监控系统传输部分就是系统的图像信号通路,也就是传输图像信号。对图像的传输,重点要求是在图像信号经过传输系统后,不产生明显的干扰、跌落,视频信号,同步信号的幅度均不产生明显的衰减,保证从摄像机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的清晰度、视频幅度、图像等级和灰度等级等参数,满足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本安防监控系统将基于独立的视频监控网络构建,系统采用星型网络结构,构建由接入层网络交换机和核心层网络交换机组成的两层网络拓扑结构。用CAT5E网线传输图像信号至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通过光纤传输至核心交换机,前端设备采用电源线供电,护套采用聚氯乙烯。其中,电梯摄像机在沿用传统模拟传输方式传输和存储。

3.2中心控制显示及耗电

安防监控系统选用全景品牌数字网络硬盘录像机,配置大屏液晶监视器,实现视频图像记录及多画面分割图像显示功能。由于本系统配置1080P高清摄像机,为保证出入口的监控图像本地存储时间大于等于6小时,对这些摄像机分别配置了32G的SD存储卡。按技防规范要求,每台NVR的存储数量不得超过16路视频,本系统共有90路视频输入,因此,配置6台8盘位的网络硬盘录相机。本系统选用的网络高清摄像机采用High Profile H.264编码,具有低带宽,小存储空间的特点。

本系统是集中供电。网络摄像机采用AC24V安全电压供电,其余电梯专用摄像机为12V直流供电。前端摄像机每只耗电5瓦,因考虑到传输距离较远,且在中间分路有一定难度,因此,中心机房集中分成若干路对摄像机供电,即保证集中供电,又排除中间环节的干扰因素。

3.3系统主要功能

安防监控系统是住宅小区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实时地录制摄像机图像,并可根据需要进行监看与回放。系统可以24小时连续自动运行,无论室内、室外任何天气情况下,系统都可运行自如,不受干扰。数字网络硬盘录像机可使监视器随时显示任意所需要的图像,获得高质量的清晰图像。安防监控系统支持完整的日志功能,并能长时间记录。网络录像机按设定进行硬盘录像,并能在视频图像上叠加摄像机号、地址、时间。各种操作程序均具有存储功能,当供电系统突然中断时,所有编程设置和记录画面数据均可保留。

4、结语

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可靠的设备与成熟的技术,对于关键设备都设有备份,且系统软件具备维护保障能力和系统恢复能力,确保最大限度拉长稳定运行的时间,一旦系统发生意外故障时可以尽快恢复,是住宅小区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参考文献

[1]尹世柱.智能小区安防监控系统.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3-25

[2]张国章.制造企业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中国安防,2012-10-01

篇5:论述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企业文化功能就是企业文化的“性能”与作用, 它分为内功能和外功能两种。内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在其文化共同体内部的文化功能;外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外部环境的作用与功能。诸如企业文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对社会各阶层、各种角色的影响, 对其他集团文化的示范与冲击。显然, 内功能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主要功能, 外功能是企业文化的派生功能、辅助功能。当然, 随着企业文化共同体的全球性的迅速发展及其实力、作用的与日俱增, 企业文化的外功能愈益重要, 其研究和探讨价值亦愈大。

企业文化作为广大职工共同的价值观、追求, 必须对职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就能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这种功能往往在企业文化形成的初期就已存在, 并长期地引导职工始终不渝地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和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对职工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人们由于合乎特定准则的行为受到承认和赞扬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反之, 则会产生失落感和挫折感。因此, 作为组织的一员往往会自觉地服从那些根据全体成员根本利益而确定的行为准则, 产生“从众”行为。这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约束)功能的依据所在。

美国学者凯兹·卡恩认为, 在社会系统中, 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一种心理力量, 而非生物的力量。社会系统的基础, 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企业文化正是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来沟通企业内部人们的思想, 使企业成员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 产生对企业目标、准则、观念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同时, 在企业氛围的作用下, 使企业成员通过自身的感受, 产生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的形成, 将使职工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向心力。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外部刺激, 使个体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发奋进取的效应。研究激励理论的学者发现, 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是被激励对象要觉得自己确实干得不错, 至于用绝对标准去衡量他们是否真干得不错, 那倒无关紧要。在一个“人人受到重视、个个受到尊重“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氛围中, 每个成员所作出的贡献,都会受到青睐, 得到领导的赞赏和集体的褒奖。结果是, 在这种环境中, 任何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员都会感到满意, 受到鼓舞,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才能而瞄准下一个目标, 并以旺盛的斗志开始新的行动。这就是所谓“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导致成功的了。”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不是虚张声势的表面宣传,也不仅仅是企业凝聚员工队伍的“粘合剂”,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精神风貌、多元化信息和昂扬向上的张扬和浓缩。

铺天盖地的广告极大宣传了企业,它借助各种媒介、媒体将企业广而告之,从而影响受众,企业的文化也在简单而生动的细节中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标新立异的广告词、一个耳目一新的广告牌、一篇报道深刻的通讯,都让企业借助企业文化在无形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企业物质文化作用更加明显。

其实,企业文化更多的是抽象而隐蔽的挥发,在无形中助推着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

企业文化的内容简单明确,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认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企业的主要成员会产生使命感,员工对企业及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形象将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篇6: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形势和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代体育课程自形成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和体育的发展,都对体育课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的体育在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但体育成为一门课程的历史却并不长。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直到 18 世纪后期,体育课程才正式形成。

使学校体育形成为课程的最重要的教育家是德国教育家古茨穆斯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美国教育家杜威,泰勒则对体育课程的定型和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15-17世纪,体育课程主要是在意大利、法国等国的一些宫廷学校中,从中世纪骑士七技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军事体育活动,如骑马、击剑以及跳舞等,逐渐被作为培养绅士的手段,并最终被洛克概括为绅士教育的构成要素。世纪被称为“裴斯泰洛齐的世纪”。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现代体育课程的人文主义传统主要产生于贵族学校的绅士教育中,而体育课程中的科学主义传统则主要产生与平民学校中。

在我国,体育教学论研究的肇始约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而我国的体育教学论真正以一门学科的形式出现,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发端于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非常活跃,从研究方法到研究内容都有许多创新。在国外,教学流派林立,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教学改革试验和教学理论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开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理论。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专制的国家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近现代时期。在体育教学思想领域中,各种教学思想、理论经过冲突、融合,出现了新的特点。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体育教学思想以及“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中突出的蔡元培所强调的“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在1917 年 4 月,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针对当时中华民族体质衰弱,而提倡体育者多不知“体育之真意”的情况,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对体育的各项基本问题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文章强调指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还在于卫国。体育的效用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壮意志。文章正确地阐述了体育与智育、德育的辩证关系,指出:“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主的英、美各教派在我国创办了教会学校,并设立了基督教青年会,宣传西洋体育。1904~1908 年间,天津青年会干是饶伯森(C.H.Robertson)、上海青年会干事麦肯罗(C.H.Mecloy)在京、沪一带进行演说,并创办了《体育季刊》,编纂了体育教科书等,西洋体育在我国广泛传播,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19 年以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麦柯尔等人相继来华讲学,自然体育思想被介绍到我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先是批判并全盘否定美国的自然体育思想,在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体育教学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不仅呈现出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相对应的趋势,而且自身也经历着不断深入与丰富发展的新进程。

一、引进学习阶段(1949~1958)这一时期引进的前苏联的体育教育体制,使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学习前苏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强调教育的阶段性,对西方国家体育教育理论一概拒之门外,造成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单一模式。教育部于1950年颁发了《小学体育暂行标准(草案)》,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的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三部分。教材纲要是以整队和步伐、体操、舞蹈、游戏、技巧、球类运动、田径赛等内容进行分类的。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课程

二、独立探索阶段(1958~1966)1958 年掀起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时称教育革命。从 1961 年到 1963 年出版的本科、中专两本《体育理论》教材中,可以看出学习前苏联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所作的努力。例如,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内容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在指导思想上能够接近我国当时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并且汇集了一些国内体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但是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受挫停滞阶段(1966~1979)在“十年**”中,教育教学领域成为重灾区。1966 年在“停课闹革命”的冲击下,学校的正常教学治学被干扰,大多数地区和学校的体育课被取消,教学科研停顿下来,特别是受“两个估计”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校体育事业被全盘否定,被基本形成的学校体育卫生规章制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以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统统说成是“封、资、修”的东西。在教学理论的基本上变成了“经验汇编”“政策解说”或“导师语录”,实际上完全取消了理论研究和教学规律的探讨,致使体育教学理论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

四、改革开放后体育教学理论的新发展(1979~)拨乱反正,我国开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

1986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7年颁发了《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其中对体育课的课时有所增加,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各年级由每周2课时增为3课时。同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

20世纪最后十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处于广泛、深入的改革与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健身计划纲要》、《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重要法规、文件,相继颁布和实施。特别是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举起了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全面改革的大旗,由此孕育了自2000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广泛且深刻基础教育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些理念的提出,为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成为当前体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认识基础。课程课程”

这一轮课改体育必修11分最多(语文、数学、英语必修10分)、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都证明了国家对体育课程越来越来重高考在高考应试教育中体育考生还是会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学校不能狠抓体育考生,有的学校甚至没有高考体育班从而导致学校领导不能重视体育。也就不能保证体育课时、学生活动、经济投入及场地器材;体育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课时计算都受到歧视,导致体育专业教师不足。

二、请论述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答: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是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

1、体育课程的生理学基础

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都受到生理学因素的制约。直立给人类带来了进化,同时带来种种缺陷。体育锻炼为防止人类集体的退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对于个体来说体育锻炼是促进个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提高的必要活动。体育锻炼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运动过程,无论是运动内容,还是运动负荷、运动方式等都受到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制约。因此,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差异性,遵循解剖学与生理学的规律,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应遵循人的机体工作能力的发展变化规律。

2、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体育课程作为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学的理论与观点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从教育学的理论与视角来认识体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育课程更好地融入到整个教育课程中去。学生的健康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与前提,保持与增进学生的健康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所有环节。只有在全体教师和相关人员都注意关心学生健康的条件下,学生的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学生的健康不仅是在运动场上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而且应该使身心处于和谐状态。为了有效地保持与增进学生的健康,体育课程必须将体育与健康有机结合。

3、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体育课程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撑。因为心理学以人为研究对象,课程学以学校如何能更有效地育人为研究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课程的理论基础。从亚里士多德依据官能心理学提出的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思想,到赫尔巴特注重观念的运动而推行的 “统觉”论,无不体现了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对学校课程设计及课程改革的影响,其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4、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篇7: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云南边境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责任重大,教育事业发展迫不及待,发展边境地区小学教育就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边境地区的的教育在学校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这许多突出的问题。由于边境地区大多数属于高寒山区、信息闭塞、交通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特殊,学校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突出,根据实习情况笔者选择云南省25个边境县中较有代表性的马关县做分析得出了: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质量低下;既懂本民族语言又精通汉语教学的教师缺乏,双语教学很难开展;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令人担忧;人口居住分散,撤点并校一方面规划不合理,导致适龄儿童上学困难,另一方面,许多寄宿制学校设施不配套,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面对边境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所学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分析总结马关县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出解决马关县小学教育的对策与建议:政府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鼓励社会慈善捐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方便学生上学。本文以马关县为例提出解决边境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的科学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边境;小学教育;问题;对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国家、社会、家庭都对教育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小学教育是人生中接受教育的基础对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云南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马关县为例提出完善边境地区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同时为边境地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对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然而,像云南边境地区这样一个集农村与边疆一体的特殊环境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依然是一片空白。本研究立足于云南边境地区存在的具体问题,选择马关县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调查及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找到了解决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切实可行的理论。

发展边境教育是建设和谐边疆的必然追求

。发展边境、促进边境的和谐就是边境边民自身发展的关键,当今是统一发展、共同发展的时代主流,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形成学习的能力和品质。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挖掘自身潜能,保证广大边民更好的生活和适应地区发展的需要,从而彻底改变贫穷的生活。

马关县属于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笔者根据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相关访谈及感受结合在校期间学习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提出解决边境地区教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二、云南边境地区概况及教育现状

(一)云南边境地区概况

云南边境各县从东南到西北分别于越南、老挝和缅甸接壤国境线全长4000多千米,约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五分之一,囊括了云南省的南部和西部边界,其中中越边境线长1354千米,中老边境线长710千米,中缅边境线长1997千米,(见图2-1)并且云南与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等国也相距不远,从整个地理区位看云南边境地区南连位于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半岛,背依广袤的亚洲大陆,是亚洲大陆腹地与东南亚大陆连接的链环。

云南边境地区范围包括德宏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红河州文山州等八个边境共25个市县(见表2-1)。边境25个市县中人口占全省129个县市人口的19.37%,国土面积9.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3.47%。边境25各县市中靠边沿线有111个乡镇,843个村委会,9559个自然村,是典型的集山区、民族、边疆、贫困于一体的区域。

(二)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的基本现状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客观上限制了人们的受教育机会。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经济状况相对较差,许多家庭无力支付孩子上学学费。再加上教育资源不足、近几年“两免一补”“三免教育”的实施使我省许多中小学生从中受益,缓解了边境地区学生上学困难的局面。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27年,云南5.96年,排在中国第29位。而云南25个边境县中绝大多数群众人均受教育年限仅2-3年,一些边境村寨至今无一个高中生或中专生,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流失较严重(截至2006年底,保山市1.34%、文山州3.34%、怒江州2.55%)。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马关县小学的办学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相对落后,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改变现在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加快危房重建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为马关教育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优先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

优先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支持边境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对边境教育发展的明确要求。根据国家规定的投资标准、改造计划和程序,建设一批标准化,现代化学校,解决马关小学办学条件落后的问题。

优先推行标准化学校建设,必须依靠政府牵头。加大资金的专项投入,为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完善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积极有效的对口支援能够快速、持续的实现边境地区标准化学校建设。鼓励对口支援学校将本校闲置的设备、教学仪器、图书等支援给需要的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等,与云南省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中专学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等对口支援边境地区标准化学校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国家进行对口支援项目。2.加快经济建设、带动教育发展

马关地区地理特殊,是边疆、贫困、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的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就应该两手抓,一手抓经济,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地理特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经济,一手抓教育,大力发展本教育事业首先要有经济作支撑,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到马关就业,促进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在边境地区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鼓励更多的人上学,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根据实际情况发展种植、养殖业提高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实现这一目标就离不开一支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要提升现有教师素质,也要不断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边境地区就业,同时还要加大双语教学的培训。因此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是马关县的一个难题也是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1.从在职教师抓起,提高在职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些措施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改变了教师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局面,培训计划主要方式是让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等。[3] 国家出台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力。

对于马关县小学教育中教师素质差的面貌,只有这些措施远远不能充分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原因从马关县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解决小学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走出一条全新开放、全面适合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路子来,按照中央民族大学王锡宏教授发展边境地区教育的“五维开放”战略构想。[2]在云南省内、国内进行牵头提高教师素质,或者免费边境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不仅对国内资源开放而且把开放扩展到世界,对真心实意帮助我国边境地区教育的组织,为我们的教师培训,免试入学等举措。一是,教师自愿参加函授、自考等进修,提高自身素养。[1] 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加强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内地优秀教师到边境小学定期任教。四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对刚引进的新教师进行入职前培训。

1.健全人才引进策略,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边境就业

云南边境地区条件艰苦很多优秀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该地区就职任教,造成边境地区教师数量欠缺,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边境地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让边境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高于内地,工作环境接近城内地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到边境地区任教。从而边境学校可以挑选到优秀的人才到边境地区任教,逐渐地边境地区教育就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许多毕业生到边境地区任教既无亲人也没有住房,那么他们就不愿意到边境地区任教,因此要率先在边境地区实施教育安居工程,让这些毕业生到边境就业有房住,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当地政府可以为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自愿到边境地区教育教学,并且能够定期一定年数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可行的通道。

边境地区政府可以定向培养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本地区服务。这样既可以改变边境地区教育落后的局面,也可以为很多学子圆大学梦。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到边境地区支教也是改善边境教育现状的一大法宝。2.全面开展和落实双语教学

马关县民族成分较多,使用语言复杂,学校教育语言障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开展有效的双语教学非常关键,居于当前双语教师紧缺的情况,教育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双语教学老师,其次更多的挖掘本民族具有双语教学潜力的教师进行中长期的培训学习。增加教师双语教学的技能训练,比如讲课比赛、手抄报比赛等。[7]

建立健全教育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师和学生时不能一刀切,充分考虑教育教学中语言因素的影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盲目评价。综合考虑学生,教师的成绩,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能力,鼓励教学点成立双语教学研究小组专为双语教学服务。

(三)适当调整学校布局,讲究规模效益,降低辍学率

像马关一样云南边境地区,广大山村自然环境复杂,村民居住分散,学校布局分散,在“撤点并校”时要多方面、多角度考虑规模效益、办学效益,充分考虑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在不影响学生究竟入学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减少学生上学跑路的压力,尽量做到就近入学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入学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当分散办学,优先保证学生的入学权利。1.修建寄宿学校、完善寄宿条件

首先政府应该把小学阶段的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整体规划中,确保建设寄宿制学校经费的充足与及时到位,完善学校寄宿制条件,改善现在教学生活条件。全方位、多角度考虑“撤点并校”战略。修建标准化学校,让寄宿生生活更加便捷,为每个寄宿制学校配备保育员,并且保障保育员的编制问题,其次还要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积极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例如“我爱我家乡”等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品质。[8] 其次,在撤点并校上可以适当保留小学低段的学生在村小上学,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到城里学习,这样学生生活能力可以充分得到保障,从而学生上学也比较方便。

最后,为了寄宿制学生能够更好地与父母联系,让亲情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可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电话,并要求家长定期你给孩子通话,确保亲情的不断裂。也可以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和家长面对面通话,例如:在学校建立亲情视频聊天室,并定期开展,确保用到实处、恰到好处。

2.加强寄宿制学生自主管理

寄宿制办学学生管理是学校的一大重要任务,如何做好寄宿制学生的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的发掘学生的潜力,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思路践行寄宿制学生管理。学校可以成立“学生会”自主管理,这个办法在很多学校都不敢尝试,尤其是边境的小学要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可能很多老师、管理者都不敢实施,但是只要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么利是大于弊的。[12] 成立“学生会”进行自主管理

模式当前在小学中基本没有,但是也有部分边境地区小学做了尝试,学校领导人也很满意,也赞同用这种方式去管理学生。马关县M小学校长谈到这个问题时也直言不讳的说:“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也是被逼无奈才使用的,因为我们实在太缺乏教师,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这样让学生自主管理开始我们也犹豫,但在摸索中发现其实只要做好了是很有利益的。”通过学生会管学生既可以为教师减轻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

云南边境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让人深思,到底该如何发展云南边境地区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现在各级政府已把边境地区小学教育放在了重要地位,在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边境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上,稳步推进城乡教育快速发展等方面都做了认真研究和部署。

本文以文山州马关县为例提出促进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云南边境地区小学教育存在问题:(1)基础薄弱,教育基础设施需要改善(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落后;(3)撤点并校不合理,适龄儿童上学困难,辍学率居高不下。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立足教育均衡、快速发展,从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地理环境条件针对性的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3)适当调整学校布局,讲究规模效益,降低辍学率;

研究的不足:一方面,教育是国家的一个大问题,也涉及到很多领域和职能部门,在实地调研中较难,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给本研究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笔者研究能力有限,论述中难免存在表述不清和引用观点有误等缺陷,加之对数据挖掘不够,分析方法简单,以至于结果比较肤浅和片面,有待其

篇8: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生涯发展视域下个体休闲的功能与意义

(一) 休闲对个体职业发展的促进。现代休闲方式对个体工作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但为工作而罔顾休闲必将导致人生发展的畸形。现代社会背景要求下, 应将休闲与工作有效整合、扬长避短, 努力让休闲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综述相关研究发现, 休闲对工作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休闲是应对工作应激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的工作特点是节奏快、负荷高、责任重, 工作应激成为损害个体身心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 有效应对工作应激成为现代社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与必备素质。休闲活动是目前人们应对工作应激的最常见选择, 但如何休闲才能有效应对工作应激并促进工作发展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首先, 有研究显示休闲能够隔离工作应激及其损害作用, 比如有关工作抽离 (work detachment) 的研究发现, 参与休闲可以暂时脱离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与思考, 这种休闲中的“与工作隔离”本身就是积极的, 能够产生更好地工作成就、更多的积极工作行为、更高水平的幸福感与睡眠质量以及更低的工作枯竭感[3], 相反, 若逃避休闲则会放大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损害。其次, 有效休闲可以显著降低工作应激及其损害作用。比如有关工作倦怠 (job burnout) 的研究发现, 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水平高的以及令人高兴的休闲活动水平越高, 工作倦怠水平相应越低[4];相反, 随意而消极被动的休闲活动增加则对工作倦怠改善无明显作用。可见, 恰当休闲是延缓、降低工作应激及其损害的有效途径。

2.休闲为工作提供积极心理资源支持。高效、健康的工作方式需要积极心理资源的支撑, 而休闲是个体积极心理资源的重要来源之一。休闲对工作资源的补给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积极休闲为工作补给情绪资源。休闲是积极情绪的重要源泉, 而且与工作情景相比, 休闲中产生积极情绪的概率明显较高。休闲中获得的积极心境即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 而且积极心境具有弥漫、相对持久稳定的特点, 可以跨情境进入工作领域, 促进个体更积极、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从而维护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其二, 积极休闲为工作储备积极心理品质。积极休闲需要具备与人积极互动、积极投入思考, 或者富有冒险精神等多种积极心理品质, 在积极休闲中养成积极品质与技能同样可以带入工作领域, 进而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第三, 积极休闲为工作提供积极人际支持。休闲历程中形成的积极人际关系是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 不仅能够应对工作压力, 同时也为工作发展提供了潜在机遇。

3.休闲与工作的动态平衡促进个体生涯完整发展。生活不能片面化, 休闲与工作都是人的基本需要, 都需要满足。工作或职业虽然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非自始至终, 而休闲几乎贯穿人生全过程。休闲在不同人生阶段均具有重要的生涯发展功能:人生早期, 休闲是个体准备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重要途径;人生中期, 休闲是应对职业困境与促进人生幸福的有效途径;人生晚期, 必要的休闲习惯与技能则使个体避免陷入因工作丧失导致的系列身心健康问题。休闲与工作两大生活领域只有效整合才能构成个体全面发展的完整人生。休闲-工作动态平衡的观点认为, 休闲与工作之间存在内在的相互关联与影响, 可以彼此限制、也可以彼此促进, 个体生涯发展规划需要统筹考虑休闲与工作的互动影响, 从休闲与工作彼此促进的视角出发, 既关注工作发展、 也关注休闲发展, 只有构建出休闲与工作彼此动态平衡、良性互动的生涯结构, 才是成功的生涯规划。[5]

(二) 积极休闲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生涯发展规划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领域, 也应涵盖休闲等个体重要生活领域, 否则难以促进整体生命质量的提升。休闲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促进人的全面、 自由发展的必由路径。休闲在本质上是自由、自发的, 是相对摆脱控制与束缚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休闲时空中个体个性展现更充分、潜力实现更有条件。然而客观来说, 休闲作为个体成长与发展的背景性因素, 既能产生积极的贡献也可导致负面结果出现。比如有研究显示, 积极休闲能够促进学业成绩、良好个性余精神性、幸福感以及身心健康等全面发展;而不当休闲则是危险性行为 (如抽烟、酗酒、危险性行为等) 、不良性格等的诱发因素。

1.休闲与个体全面发展的复杂关系。究竟哪些休闲活动有助于个体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但休闲活动分类本身却是一个难题, 已有研究尝试了从频率、强度、特点、项目、季节、位置与个人意义等多种维度进行分类, 但尚未达成一致。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结构化休闲 (structured leisure) 得到研究者普遍重视, 结构化休闲指那些受到监督并以个体发展为目标的有组织休闲或正式休闲。相关研究发现, 总体上参与结构化休闲越多越有助于个体学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但具体来看各项结构化休闲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比如:体育运动与焦虑/抑郁改善及教育成就正相关, 但同时与不良行为、药物滥用等也有正相关; 参与较多艺术活动与学生会活动的青少年更少出现违纪行为与药物滥用行为, 但随时间延续, 相比那些较少参加者他们的药物滥用行为却有增加趋势。此外, 从休闲参与时间角度来看, 有研究指出少于15小时的结构化休闲有助于减少青少年饮酒数量、而多于15小时则会增加饮酒数量, 但多于20小时的结构化休闲的青少年饮酒量少于那些不参加者[6]。可见, 即便是普遍认为有益于青少年发展的结构化休闲, 因具体类型、参与程度以及背景变量的不同而对青少年生涯发展的影响不尽相同。

另一方面, 非结构化休闲指那些不受监督也不以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休闲, 比如闲逛 (hanging out) 、随意休闲、校外自由活动等, 通常这类休闲会导致青少年发展的消极后果。比如有研究显示, 闲呆在外边与青少年首次酒精饮用正相关;看电视、玩视频游戏等随意休闲与体重超重、身体机能下降及饮酒等危险行为正相关。但同样有研究指出合理的非结构化休闲具有舒缓学业压力等积极效应。从更广义角度来看, 非结构化休闲对个体发展也有许多贡献, 比如有研究显示, 野营、下棋等非结构性休闲有助于个性全面发展;参加一些自由组织的互动学习小组 (如吉他等乐器学习、组建乐队等) 则有助于青少年创造性、坚持性、竞争性、社会归属感和个性等的发展。[6]综合来看, 休闲与个体发展关系密切而复杂、亟待澄清。

2.休闲与个体全面发展的循环互动关系。毋庸置疑, 休闲与个体全面发展关系密切, 但如何休闲才能有效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目前实证性研究结果尚存分歧。基于理论分析我们认为, 休闲与青少年个体发展是相互生成的关系, 其间的因果路径是环形的、互为因果的, 身心发展状况影响休闲质量, 而休闲质量又影响身心发展。休闲与个体发展的因果关系走向既受制于环境条件也取决于主观努力, 良好的休闲环境、积极的休闲态度、必要的休闲技能是保证高质量休闲, 并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是青少年休闲干预与教育的侧重点。

二、生涯发展视域下的青少年休闲教育

休闲教育 (Leisure education) 是一种旨在促进青少年积极休闲、 避免消极休闲, 并最终促进青少年个性成长与生涯全面发展的教育。当前我国青少年休闲教育地位相对较低, 相关课程、教材、师资均不到位, 从教师、家长到青少年自身都缺乏休闲生活与休闲生涯规划的系统知识, 致使青少年休闲意识薄弱、休闲技能低下、休闲规划混乱, 这种状况极易诱发问题行为、危险行为乃至犯罪行为, 对整体生涯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当前, 推动我国青少年休闲教育破困发展的当务之急开发一门相关课程, 其中又以开发一本优秀的青少年休闲教育教材最为迫切。参考国外相关研究[7,8]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 我国青少年休闲教育课程或教材内容可以参考如下主题设计:休闲与生活的关系、 休闲获益与风险、休闲动机与选择、休闲时间与休闲体验管理、休闲应对压力、休闲的限制与资源、休闲与人际交往、休闲与人生改变等。

已有研究显示, 积极推动休闲教育能够显著促进个性完善与生涯发展[6]。具体来看, 短期内休闲教育能够提升自我意识与休闲价值感, 促进克服休闲阻碍因素的能力以及对周围可利用休闲资源的认识水平提高, 促进自我负责的健康休闲行为与积极休闲动机水平提高等;中长期成效则包括无聊感减少、药物滥用减少、休闲兴趣增加, 以及新的休闲活动与健康休闲活动参与增加等;最终效果则体现在休闲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进入成熟而富有成效的生涯发展阶段。

摘要:休闲与学习、工作一样是个体生活的重要领域, 个体休闲对其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休闲能够显著促进个体生涯发展, 而消极休闲则会阻碍个体生涯良性发展。因此, 重视休闲教育是提升青少年生涯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涯发展,休闲教育,青少年

参考文献

[1]楼慧心.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走向互相融合——知识经济时代的休闲和工作[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05:90-93.

[2]王守颂.论休闲时代休闲教育的必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112-114.

[3]Sonnentag S, Arbeus H, Mahn C, et al.Exhaustion and lack of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from work during off-job time:Moderator effects of time pressure and leisure experience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2014, 19 (2) :206.

[4]Toker S, Biron M.Job burnout and depression:Unraveling their temporal relationship and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12, 97 (3) :699.

[5]Lin Y S, Huang W S, Yang C T, et al.Work-leisure conflict and its associations with well-being:The roles of social support,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job burnout[J].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5:244-252.

[6]Caldwell L L, Faulk M.Positive Leisure Science[M].Springer Netherlands, 2013:41-60.

[7]Caldwell, L.L. (2004) .Time Wise:Taking charge of leisure time curriculum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cotts Valley, CA:ETR Associates.

上一篇:2022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总结)下一篇:经理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