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管理

2024-08-14

进口食品管理(共8篇)

篇1:进口食品管理

进口食品标签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保证进出口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进出口预包装食品(以下简称进出口食品)标签的审核、检验管理。

第四条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工作,并负责食品标签的审核、批准、发证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指定的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指定检验检疫机构)负责食品标签的初审及检验工作。

第五条进出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六条进出口食品的经营者或其代理人在进出口前,应当向指定检验检疫机构提出食品标签审核申请。

第七条申请食品标签审核时,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食品标签审核申请书;

(二)食品标签的设计说明及适合使用的证明材料;(三)食品标签所标示内容的说明材料;(四)进口国(地区)对食品标签的有关规定;(五)食品标签的样张六套,难以提供样张的,可提供有效照片;(六)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品种及工艺相同、规格或包装形式不同的进出口食品可以合并提出标签审核申请。

第九条申请食品标签审核时,还须提供相应的检测样品。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并能满足标签审核要求。

第十条指定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受理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申请,并按有关规定组织初审。初审后,将申请材料和初审结果报送国家检验检疫局审批。

第十一条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的内容包括:标签的格式、版面以及标注的与质量有关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正式中文标签。

第十二条进口食品标签应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进行审核;出口食品标签应按进口国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进行审核。

第十三条经审核符合要求的食品标签,由国家检验检疫局颁发《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

第十四条进出口食品的报检人办理报检手续时,必须提供《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否则检验检疫机构不受理报检。

第十五条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时,应对食品标签进行检验,并根据食品标签检验结果综合评定食品是否合格。

第十六条对进出口食品标签检验的内容为:

(一)报检的食品标签是否与经审核的食品标签相符;

(二)食品标签标注内容是否与食品相符;

(三)核定进出口食品标签可否在销售国使用。

第十七条进出口食品标签未经审核或检验不合格的,进口食品不准销售,出口食品不准出口。

进口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有什么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___年___月___日公布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二款规定禁止“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进口的预包装食品”。

同时《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章法律责任中的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九条(十二)项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物品;违法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食品标签:是指在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

食品标签是反映商品内资品质及相关信息的载体,它对于指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欺诈、规范市场有关键的作用,标签的主要功用是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型物含量、厂名、批号、日期标志等食品质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饮用的说明,消费者购买预包装食品只能通过标签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了解食品的特性。

进口食品在国内销售需要什么证件

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经过检验检疫后进口的食品都贴有正规的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要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境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如果买到的所谓“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在原材料使用、加工过程、储存、运输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可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

这份证书是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进口货。

购买时,最好选择大型正规商场,因为有购物发票,有利于维权。

篇2:进口食品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他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

第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但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

(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或者俗名;

(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

(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通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

(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他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第七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产地。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

第八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是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相应予以标注:

(一)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或者其子公司,应当标注各自的名称和地址;

(二)依法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公司分公司或者公司的生产基地,应当标注公司和分公司或者生产基地的名称、地址,或者仅标注公司的名称、地址;

(三)受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且不负责对外销售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对于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企业的名称,或者仅标注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四)分装食品应当标注分装者的名称及地址,并注明分装字样。

第九条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地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贮存条件。

乙醇含量10%以上(含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可以免除标注保质期。日期的标注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或者采用“年、月、日”表示。

第十条 定量包装食品标识应当标注净含量,并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标注规格。对含有固、液两相物质的食品,除标示净含量外,还应当标示沥干物(固形物)的含量。净含量应当与食品名称排在食品包装的同一展示版面。净含量的标注应当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的成分或者配料清单。配料清单中各种配料应当按照生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进行标注,具体标注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在食品中直接使用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的,应当在配料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标注具体名称;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可以标注具体名称、种类或者代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识还应当标注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第十二条 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所执行的产品标准代号。

第十三条 食品执行的标准明确要求标注食品的质量等级、加工工艺的,应当相应地予以标明。

第十四条 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及QS标志。委托生产加工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委托企业具有其委托加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可以标注委托企业或者被委托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编号。

第十五条 混装非食用产品易造成误食,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第十六条 食品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其标识上标注中文说明:

(一)医学临床证明对特殊群体易造成危害的;

(二)经过电离辐射或者电离能量处理过的;

(三)属于转基因食品或者含法定转基因原料的;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等规定,应当标注其他中文说明的。

第十七条 食品在其名称或者说明中标注“营养”、“强化”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有关规定,标注该食品的营养素和热量,并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量标示。

第十八条 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下列内容:

(一)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

(二)非保健食品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

(三)以欺骗或者误导的方式描述或者介绍食品的;

(四)附加的产品说明无法证实其依据的;

(五)文字或者图案不尊重民族习俗,带有歧视性描述的;

(六)使用国旗、国徽或者人民币等进行标注的;

(七)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禁止标注的内容。

第十九条 禁止下列食品标识违法行为:

(一)伪造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二)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

(三)伪造、冒用、变造生产许可证标志及编号;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食品标识的标注形式

第二十条 食品标识不得与食品或者其包装分离。

第二十一条 食品标识应当直接标注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或者其包装上。 第二十二条 在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标注。

透过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不能清晰地识别各独立包装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强制标注内容的,应当在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上分别予以标注,但外包装易于开启识别的除外;能够清晰地识别各独立包装食品的所有或者部分强制标注内容的,可以不在外包装上重复标注相应内容。

第二十三条 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标识的背景和底色应当采用对比色,使消费者易于辨认、识读。

第二十四条 食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为规范的中文,但注册商标除外。

食品标识可以同时使用汉语拼音或者少数民族文字,也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当与中文有对应关系,所用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但注册商标除外。

第二十五条 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大于20平方厘米时,食品标识中强制标注内容的文字、符号、数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

食品或者其包装最大表面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时,其标识可以仅标注食品名称、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净含量以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标注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至第八条、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未按规定标注应当标注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未按规定标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未按规定标注净含量的,依照《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未按规定标注食品营养素、热量以及定量标示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食品标识标注禁止性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三十二条 伪造或者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伪造食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其他生产者的名称、地址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食品标识与食品或者其包装分离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第二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依照本章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七条 从事食品标识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包庇放纵违法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进口食品的进口方式

全球组货业务的兴起

随着进口食品越来越受国人的青睐,经调查,不仅淘宝网上卖得不易热乎,就连中粮我买网、京东商城等国内知名网站都已经开始销售进口零食,于是国内进口商、经销商竞相向国外厂商进口食品。

对于进口国外食品,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定额才能完成,这对很多区域进口商、经销商而言,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区域所需求的进口食品数量达不到一个货箱的数量,无法从国外进口,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进口商、经销商只能从实力大的进口公司购买,以较高的价格购进然后以同行价格售出。据区域进口商、经销商反应:以这样的方式销售进口食品,只能赚取很低的一部分利润。

就许多区域进口商、经销商面临的同样问题,国内兴起了全球组货业务。全球组货,简单地说是指将多个区域进口商、经销商所需的较少食品组合在一起装到一个货箱,以达到一定的数量,完成进口。从参与组货的区域进口商、经销商中了解到,全球组货业务给他们提供了实用的进口渠道,并且减少了产品成本;增加了产品利润,是一种适用性和灵活性很强的新型进口方式。

中间商服务角色的出现

随着全球组货业务的开展,出现了服务于全球组货业务的中间商。中间商将需要组货的区域进口商、经销商所需货物统一起来向海外厂商订货并组装,然后进口至中国。中间商还可将各个区域进口商、经销商的货物发送到各个区域,完成各区域进口商、经销商进口货物的整个流程。

意义

全球组货业务为很多区域进口商、经销商带来了便利,也大大降低了进口食品的成本。这在很大的意义上,降低了进口食品的售价,让中国消费者能更快的接受进口食品,享受实惠的进口食品;也使进口食品的市场日益扩大;消费平民化。

进口食品的常见类型

种类

休闲食品:糖果、巧克力、糕点饼干曲奇、干果蜜饯、肉脯干货、膨化食品;

冲调饮品:果蔬汁、纯净/矿物质水、碳酸饮料、养生冲饮茶/茶饮、咖啡;

粮油/调味:橄榄油、速食/面类、罐头、调味品、意大利面/面酱等;

水果类:进口水果;

母婴用品:进口奶粉、进口辅食、进口营养品等。

品牌

小胖子百利隆劳士纳托亚莱斯特彼得薯片先辈萨哈东方福多卡佩罗维尼亚爱美味麦丹尼罗宾逊贝斯娜哈里摩尔奥格伊梅克斯巴德纳斯爱妃吉拉多梦思爱思德里奥吉贝丝科鲁麦拉阿斯贝沃特曼潘德拉穆莎沃福达赛瑞盟派尼高蒂劳伦斯格兰多那奥尼北田口福莱海太芳塔娜芭提娅赛普丽娜亚利桑那杰事可口可乐乐天好沃德阿莎力巴黎水盛香珍等

篇3:进口食品管理

现如今, 进口食品的市场蒸蒸日上, 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了保障我国食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当务之急。

我国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 进口食品在我国的食品贸易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面对各种各样的进口食品, 消费者很难辨识其安全性,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既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又会影响食品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 应该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安全监管, 杜绝不安全进口食品流入我国市场。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是整个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活动, 该项工作执行的高效性、规范性、公正性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且进行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也是维系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现状

进口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体系不完善

尽管我国现在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有1800多项, 食品行业标准有2900多项, 其中强制性的国家标准有600多项, 但是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虽然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国家标准有很多, 但是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却少之又少, 由于进口食品的特殊性, 所以一般的食品安全标准很难保证其安全性。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和控制食源性危害方面的标准都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且许多食品中对于铅含量的标准设置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差别甚大, 某些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也较高, 总体来讲,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内容覆盖面较窄。

进口食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差

目前为止, 我国还未建立健全的全国性的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所以一些检验信息还不能够实现网络共享。尽管我国在一些管理规定中建立了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措施, 但是其不是很详细,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许多细节方面没有涉及到, 且国家质检局与检验检疫机构不定期的对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后, 未能及时将其执行情况与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预警办公室等相关部门, 难以确保检验信息实现网络共享。

进口食品安全检验监管方式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进口食品的种类与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多, 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红酒、奶粉、保健品、肉制品等就是进口食品的典型代表, 这些食品的大量涌入为我国的检验检疫部门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对进口食品进行检验时, 主要采取的是批批检验的原则, 该检验原则没有针对性, 不能够根据进口食品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检验, 应该根据不同的产品特性去设立相应的检验项目与检验标准, 以此来提高检验效率, 从而确保流入我国国内市场的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建议

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面对目前我国的进口食品安全状况, 要想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首先应建立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相协调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在熟知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专家团队的带领下, 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以修改, 并制定相应的新内容, 确保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相一致。然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修订周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严重滞后其更新速度相对缓慢, 所以应通过立法来解决该问题, 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修改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能够满足当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最后, 应加快研究和修订不协调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 加大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资金投入力度, 有效解决我国进口食品安全标准之间不统一与不协调的问题, 及时将那些落后的、重复制定的标准淘汰掉, 制定新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安全标准, 使得相关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

健全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对进口食品进行安全监管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对其进行严格检验, 保证进口食品质量的安全性, 加强对进口食品的国内收货人、国外生产企业备案管理, 加快进口食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进口食品安全监控制度, 将国家监管部门对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管内容与监管周期进行规范。建立一支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对那些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进口食品进行严查, 并不断引进高科技,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对食品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力。此外, 若因为工作人员工作失职或故意不履行进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违反《食品安全法》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 要根据造成影响的轻重程度追究相应的责任, 加大对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

结语

篇4:解析美国对进口食品的管理

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及其他相关法案,美国国会授权美国卫生部下属的食品、药品管理局(简称FDA)和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及检验局(简称FSIS)对进入和拟进入美国市场的进口食品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美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利益。

进口食品的口岸管理

为了确保FDA获知所管辖的入境货物,进口商或其代理商必须向美国海关服务部提交货物拟入境通知和缴纳入境货物保证金,等待准许入境的通知。FDA通过与海关的密切合作来实施对入境货物的监督检查。海关将入境货物信息通知FDA,FDA将对该批货物是否准许入境做出决定,如果FDA决定不对该批货物进行抽检,那么,该批货物获准进入美国市场。

通常,如果FDA决定抽检某批进口货物,FDA官员将直接从装运货船上抽取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经检验合格的货物,将获准进^美国市场,不合格的货物,根据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将被拒绝入境。

进口商可以向FDA提出申请,要求对不合格货物进行重新处理,处理措施包括:修改标签,针对不合格项目进行重新处理以及其他变通措施。该申请需包含详细的处理计划、实施地点和实施时间,地点和拟完成时间须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所有该类申请需经FDA审核和批准后方可实施。

如果某批货物被拒绝入境,进口商须在海关监督下退运或销毁。如果进口商拒绝执行,海关将再次通知进口商执行,再次拒绝执行,海关将根据该货物的危害程度评估,没收相应数量的保证金作为处罚。

进口食品的预申报

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与生物恐怖预备应对法对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进行了增补,要求自2003年12月12日起FDA接收进口食品的预申报。未按要求进行预申报的进口食品(包括:未提前申报、错误申报及不适时的申报)将被拒绝入境,除非获得海关边境保护局(简称CBP)准许货物出境通知,该货物可以在CBP的监督下立即从入境口岸出境,否则,该货物必须在入境口岸扣留等待CBP或FDA的进一步通知。

需预申报的食品

预申报适用于进口或拟进口到美国,供人类或其他动物食用的食品。该处食品的定义为“用于人或其他动物的食物或饮料的物品、口香糖和作为上述物品成分的物品”。不包括与食品接触的物质或杀虫剂。需要预申报的食品是指在美国使用,储存或分销,包括礼品、贸易样品、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样品、转口食品、复出口的食品。包括:饮食辅料和饮食成分、婴儿配方食品、饮料(包括酒精饮料和瓶装水)、水果和蔬菜、鱼类和海鲜、乳制品和蛋类、作为食品或者食品成分的农产品、罐装和冷冻食品、焙烤食品、小吃和糖果(包括口香糖)、活的食用动物、动物饲料和宠物食品。

不需预申报的食品

不需要预申报的食品包括:个人携带的用于个人消费的食品,如个人、家庭、朋友消费而不是用于销售或者分销的食品,个人住所内制作,并作为个人礼品送给在美国个人的食品,直到出口没有离开抵达港的出口食品,根据《联邦肉产品检验法》、 《禽产品检验法》和《蛋产品检验法》,由美国农业部单独监管的肉产品、禽产品、蛋产品;外交邮件邮寄的食品。

预申报方法

生产商、出口商、经纪人、进口商或美国代理人商可通过CBP的Acsg统或FDA的预申报系统界面(简称PN系统界面)提交预申报。CBP和FDA系统每天24小时,每周7天工作,如果该系统无法工作,那么所要求的预申报信息可以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

预申报包含信息

预申报要求提交以下信息:(1)提交人的身份,包括姓名、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件地址,(2)传送者的身份(如果不同于提交人),包括姓名、公司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件地;(3)入境类型和CBP的识别号码;(4)食品的标识,包括完整的FDA产品编码、普通名称或市场名称、从最小包装体积到最大容器描述食品的量,批号、编码号或其他可适用的食品标识信息,(5)制造商的身份;(6)种植者的身份(如果知道);(7)FDA生产国;(8)托运商的身份,食品通过国际邮件方式进口除外,(9)食品的托运国。如果食品通过国际邮件进口,注明邮寄的预期日期和邮寄国,(10)预期的抵达信息(地点、日期、时间),如果食品通过国际邮件进口,注明美国收件人的姓名、地址;(11)进口商、所有者和最终收货人的身份。通过国际邮件进口或者通过美国转口的食品除外;(12)承运人的身份和运输方式。通过国际邮件方式进口除外;(13)运输计划信息。通过国际邮件方式进口除外。

不经检验即自动扣留

有些情况下,当历史纪录或者其他记录表明某种食品有可能违法,那么,进口食品到达美国口岸时会被自动扣留,称之为不经检验即自动扣留(简称DWPE)。

在下列情况下,FDA可宣布对某项产品采取自动扣留措施。

(1)至少有一个样品经检验发现对人体健康有明显危害,如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超标,存在毒素、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或含有未经申报批准的成份如色素等。

(2)有资料或历史记录,或接到其他国家有关部门的通告,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产品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并经FDA对上述消息来源进行评估,确认该类产品在美国也可能造成同样的危害,FDA也可宣布对此类产品采取自动扣留措施。

(3)多个样品经检验不合格,但对人体健康未存在明显危害,如夹杂物,标签不合格等,可按以下情况分别对生产商、出口商或国家(地区)宣布采取自动扣留措施:

凡被施以自動扣留措施的产品运抵美国后,必须经美国当地实验室检验合格并经FDA地方办公室审核认可后,海关才准予放行。FDA对进口食品进行的日常抽查检验,所需费用均由FDA承担,进口商不需交纳检验费,但对于被列入自动扣留名单的货物,货物运抵后,必须由进口商联系F D A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验,所需费用由进口商承担。进口货物自动预警系统

美国建立了进口货物的自动预警系统,协助FDA对有问题的货物以及被列入DWPE名单的货物进行评估和识别。通过FDA的进口产品操作和管理系统(OASIS)同海关的自动贸易系统(ACS)的联网,使得FDA可以对每一批所管的进口货物进行快速及时的处理,进口货物信息通过ACS系统输入至FDA,该系统同时会向FDA提供关于该货物的相关信息,包括:潜在的问题,历史记录等,同时系统会自动保存新的记录。FDA将据此在几分钟后作出放行、抽检或扣留等决定。

结语

篇5: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掌握进口食品进出口商信息及进口食品来源和流向,保障进口食品可追溯性,有效处理进口食品安全事件,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向中国大陆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出口食品的境外出口商或者代理商,以及境内进口食品的收货人(以下统称进出口商)的备案管理。

本规定附表所列经营食品种类之外的产品,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部分粮食品种、部分油籽类、水果、食用活动物等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主管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备案管理系统),负责公布和调整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名单。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申请的受理、备案资料信息审核,以及在食品进口时对进出口商备案信息的核查等工作。

第二章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备案

第四条 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备案,并对所提供备案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通过备案管理系统填写并提交备案申请表(附件1),提供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名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经营食品种类、填表人姓名、电话等信息,并承诺所提供信息真实有效。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应当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备案信息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提交备案信息后,获得备案管理系统生成的备案编号和查询编号,凭备案编号和查询编号查询备案进程或者修改备案信息。

第六条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地址、电话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通过备案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备案管理系统保存出口商或者代理商的所提交的信息以及信息修改情况。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名称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申请备案。

第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完整提供备案信息的出口商或者代理商予以备案。备案管理系统生成备案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名单,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公布名单的信息包括:备案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名称及所在国家或者地区。

第三章 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

第八条 进口食品收货人(以下简称收货人),应当向其工商注册登记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并对所提供备案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收货人应当于食品进口前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申请备案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填制准确完备的收货人备案申请表;

(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等的复印件并交验正本;

(三)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四)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组织机构设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

(五)拟经营的食品种类、存放地点;

(六)2年内曾从事食品进口、加工和销售的,应当提供相关说明(食品品种、数量);

(七)自理报检的,应当提供自理报检单位备案登记证明书复印件并交验正本。检验检疫机构核实企业提供的信息后,准予备案。

第十条 收货人在提供上述纸质文件材料的同时,应当通过备案管理系统填写并提交备案申请表(附件2),提供收货人名称、地址、联系人姓名、电话、经营食品种类、填表人姓名、电话以及承诺书等信息。收货人应当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备案信息与相关人员取得联系。

收货人提交备案信息后,获得备案管理系统生成的申请号和查询编号,凭申请号和查询编号查询备案进程或者修改备案信息。

第十一条 收货人名称、地址、电话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通过备案管理系统提出修改申请,由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同意后,予以修改。备案管理系统保存收货人所提交的信息以及信息修改情况。

第十二条 备案申请资料齐全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受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工作。

第十三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收货人的备案资料及电子信息核实后,发放备案编号。备案管理系统生成备案收货人名单,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公布名单的信息包括:备案收货人名称、所在地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名称等。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部门对已获得备案的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备案信息实施监督抽查。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通过对进口食品所载信息核查出口商或者代理商的备案信息,通过查验有关证明材料或者现场核查收货人所提供的备案信息。

对备案信息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要求其更正、完善备案信息。不按要求及时更正、完善信息的,应当将有关信息录入进出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良信誉记录。

第十五条 进口食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在对进口食品进行报检时,应当在报检单中注明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名称及备案编号。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核对备案编号和进口食品进出口商名称等信息与备案信息的一致性,对未备案或者与备案信息不一致的,告知其完成备案或者更正相关信息。

第十六条

(一)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在申请备案时提供虚假备案资料和信息的,不予备案;已备案的,取消备案编号。

出口商或者代理商向中国出口的食品存在疫情或者质量安全问题的,纳入信誉记录管理,并加强其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对于其他违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二)收货人在申请备案时提供虚假备案资料和信息的,不予备案;已备案的,取消备案编号。

收货人转让、借用、篡改备案编号的,纳入信誉记录管理,并加强其进口食品检验检疫。

第五章附 则

篇6:进口食品管理

令第145号)

第145号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已经2011年6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局 长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进口食品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向中国输出食品的境外生产、加工、储存企业(以下统称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工作。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组织实施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由国家认监委负责制定、调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

《目录》内不同产品类别的注册评审程序和技术要求,由国家认监委另行制定、发布。

第五条 《目录》内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应当获得注册后,其产品方可进口。

第二章 注册条件与程序

第六条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条件:

(一)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与注册相关的兽医服务体系、植物保护

体系、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等经评估合格;

(二)向我国出口的食品所用动植物原料应当来自非疫区;向我国出口的食品可能存在动植物疫病传播风险的,企业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应当提供风险消除或者可控的证明文件和相关科学材料。

(三)企业应当经所在国家(地区)相关主管当局批准并在其有效监管下,其卫生条件应当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七条 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申请注册,应通过其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或其他规定的方式向国家认监委推荐,并提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性文件以及下列材料,提交的有关材料应当为中文或者英文文本:

(一)所在国(地区)相关的动植物疫情、兽医卫生、公共卫生、植物保护、农药兽药残留、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和卫生要求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所在国(地区)主管当局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及法律法规执行等方面的书面资料;

(二)申请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名单;

(三)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对其推荐企业的检疫、卫生控制实际情况的评估答卷;

(四)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对其推荐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声明;

(五)企业注册申请书,必要时提供厂区、车间、冷库的平面图,工艺流程图等。

第八条 国家认监委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或指定机构对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或其他规定方式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需要,组成评审组进行实地评审,评审组成员应当2人以上。

从事评审的人员,应当经国家认监委考核合格。

第九条 评审组应当按照《目录》中不同产品类别的评审程序和要求完成评审工作,并向国家认监委提交评审报告。

国家认监委应当按照工作程序对评审报告进行审查,做出是否注册的决定。符合注册要求的,予以注册,并书面通告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

区)的主管当局;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通告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主管当局,并说明理由。

国家认监委应当定期统一公布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名单,并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条 注册有效期为4年。

境外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延续注册的,应当在注册有效期届满前一年,通过其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或其他规定的方式向国家认监委提出延续注册申请。

逾期未提出延续注册申请的,国家认监委注销对其注册,并予以公告。第十一条 已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注册事项发生变更时,应当通过其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或其他规定的方式及时通报国家认监委,国家认监委根据具体变更情况做出相应处理,并报国家质检总局。

第十二条 已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在其向我国境内出口的食品外包装上如实标注注册编号。

禁止冒用或者转让注册编号。

第三章 注册管理

第十三条 国家认监委依法对《目录》内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必要时组织相关专家或指定机构进行复查。

第十四条 经复查发现已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不能持续符合注册要求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暂停其注册资格并报国家质检总局暂停进口相关产品,同时向其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通报,并予以公告。

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应当监督需要整改的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向国家认监委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和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书面声明。经国家认监委审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向我国出口食品。

第十五条 已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注册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同时向其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通报,予以公告:

(一)因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的原因造成相关进口食品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其产品进境检验检疫中发现不合格情况,情节严重的;

(三)经查发现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存在重大问题,不能保证其产品安全卫生的;

(四)整改后仍不符合注册要求的;

(五)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隐瞒有关情况的;

(六)出租、出借、转让、倒卖、涂改注册编号的。

第十六条 列入《目录》内的进口食品入境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查验其是否由获得注册的企业生产,注册编号是否真实、准确,经查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进口国家实行注册管理而未获得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其停止进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商品货值金额1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国际组织或者向我国境内出口食品的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发布疫情通告,或者产品在进境检验检疫中发现疫情、公共卫生失控等严重问题的,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暂停进口该国家(地区)相关食品期间,国家认监委不予接受该国家(地区)主管当局推荐其相关食品生产企业注册。

第十九条 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应当协助国家认监委委派的评审组完成实地评审和复查工作。

第二十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目录》内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企业的注册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中所在国家(地区)主管当局包括境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国家(地区)负责相关食品安全卫生的官方部门、官方授权机构及行业组织等。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3月14日公布的《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同

篇7:进口食品准备工作

进口食品收货人在进口前应准备好货物的品质证书、产地证、安全卫生证书、农药及熏蒸剂、添加剂使用证明等单据,在货物入境申报时,须将这些单据与其它货运单据及商业单据一同提供给检验检疫机关。进口预包装食品时,应提前印制中文标签,其内容应符合《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7718-94)的规定。

进口动植物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在签定进口动植物产品合同前必须事先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获批准后,输入动植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方可对外签定合同,并在签定合同时将我国的法定检疫要求列入合同。

对于保健食品、无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在进口前,收货人还应向有关部门提请审批。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保健食品前,进口商或代理人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其对审查合格的进口保健食品发放《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口时,口岸检验检疫机关凭该证书对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准进口。

首次进口的新资源食品应符合食品的基本条件,即无毒、无害,具备应当有的营养及相应的色、香、味,在进口前必须向检验检疫机关预申报,由检验检疫机关审查检验并报卫生部批准。申报时,应提供新资源食品的样品和输出国(地区)出具的卫生评价资料,卫生评价资料一般包括该品种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毒性毒理学评价资料、质量标准、生产工艺、使用效果、使用量、检验方法、有关国际标准和资料等。检验检疫机关审查后提出该品种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草案,提请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讨论,经专家讨论和修改通过后的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号并由卫生部批准发布。此后该食品方准进口。

篇8:进口食品管理

关键词:风险管理,食品检验,监管,应用

1 风险管理在进口食品管理中的应用

客观存在的风险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种种费用或者损坏的产生。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但是这种不确定性是可以识别和控制的。进口食品风险是指使国家的有关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规范性的强制性要求不能得到全面落实的主客观原因方面的潜在威胁。这种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 一旦出现漏洞, 将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难以估计的影响, 还会削弱我国合理采取技术性措施与外国进行贸易谈判的能力。因此, 有必要提高在进口食品各个环节中的风险监管能力, 有效运用科学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手段, 对构成进口食品检验管理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分析, 据以科学配置监管力量, 突出进口食品风险监管的重点, 使我们对进口食品的风险管理更加有效。

2 进口食品的风险管理的有效环节

2.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有效的风险识别要求我们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归类整理, 给我们在以后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带来更多的预警和提示, 这是风险管理工作的起点。而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必须从风险信息采集入手, 可供我们对进口食品风险管理进行借鉴的途径有:

2.1.1对进口食品的风险管理可以依据国家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执行标准来进行, 这也是进出口检验检疫机构对列入目录的进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基本依据。

2.1.2在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测管理的过程中, 一些检测结果、相关分析报告还有执法结果等都可以给我们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用信息。

2.1.3 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国外官方向社会及有关机构发布的预警通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可以直接借鉴。

2.1.4 食品问题是敏感问题, 如有相关的信息出现, 广播、电视、报刊中都会进行播报, 这为我们采集信息提供了途径。

2.1.5我们在向其他国家出口食品的过程中, 也会遭遇到退回的情况, 国内外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也经常会查处各种不合格的食品及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从这些事件中, 我们也能采集到各种新的食品风险信息。

2.2 风险评估

2.2.1不同食品有不同的属性, 因此, 不同进口食品污染所带来的风险程度不一样。同时, 同样的食品, 因为用途不同, 可允许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如企业进口的食品原料, 后续在加工过程中还会有杀菌消毒的过程, 因此, 所存在的风险可接受度要大于其他同类的包装食品。

2.2.2建立安全卫生的食品评估体系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如果一个企业比较重视食品风险管理, 建立了自己的安全卫生体系并投入到运营中, 对自身的供应商和产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 那么, 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来讲, 他们的产品存在的风险多是较低的。

2.2.3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能力、有条件对本国的食品安全执行高标准的法规、指标并有严格的监控体系, 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还将本国的食品出口到世界各国, 且出现风险的几率较小。那么, 出口到我国的食品风险也应是较小的。

进口食品风险评估有许多的标准,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标准分析有关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方面的潜在影响。从中可以看出, 风险评价的准确程度对风险管理的实施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在实践中, 我们要学会对风险因素进行划分, 从进口食品的分类、用途、相关生产企业的情况等关键因素来综合考虑进口食品存在的危害并进行判断。

对于产品按由容易污染到不容易污染的顺序, 分为A、B、C三个等级;对于相关进口食品的企业, 可以按照近年没有发生过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方面的事故到经常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顺序, 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于进口食品原料的企业, 需要根据用途方面的情况, 按照严格杀菌到不严格杀菌的顺序分为A、B、C三个等级;另外, 还可以根据生产国家的法规标准高低、进口商守法情况等因素, 对产品和企业进行逐一分类。分类的结果是方便检验检疫部门对其进行分等级的管理。对于质量低劣的产品和企业, 要进行高频率的检查以督促他们对生产过程进行整改, 对于那些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和企业, 则可以执行简便的检验后给予通关。这样也提高了国家部门的自身的检验检测资源的分配效率。

2.3 执法人员

食品安全涉及到的法规标准非常繁多, 再加上食品品种的不同, 又会涉及更多不同的新标准, 这对一线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丰富程度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若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就会给进口食品风险安全管理带来漏洞。因此, 执法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品德和进行风险管理的水平, 都决定了食品在进口领域的风险管理的成效。

2.4 执法环境

执法环境不佳, 往往成为进口食品风险的直接来源。如果企业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淡漠, 国家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配套上又不健全, 那么, 很容易带来食品管理方面的风险。例如, 先通关后检验的管理模式中, 一些企业会利用食品通关后的间隙, 对没有接受检验的食品立即使用, 这提高了食品检验检疫环节的工作难度。同样地, 其他的检验检疫和管理方面的脱节也易造成类似的管理空挡, 给不法分子带来蒙混过关的机会, 给进口食品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2.5 风险监督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连续循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 风险会出现许多新的变化。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必须随着新情况的出现及时做出相关反应。风险监督的目的也在于检查风险管理工作的各环节是否有助于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面对新的风险情况, 应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 并调整风险处置措施, 在不断地对变化了的情况的适用中, 达到风险管理的预期目的。

企业应主动将产品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反馈给检验检疫人员。检疫人员也应和企业加强联系, 便于收集企业进口食品方面的信息, 及时调整进口食品管理类别。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及企业, 下调管理类别, 直至其改过之后才可恢复管理类别。如果企业不服从、不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的分类管理规定, 可以停止对其进行分类管理。

3 风险管理在进口食品检验监管中运用的意义

风险管理是一门研究法律风险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管理学科, 是企业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 该项管理已经渗透到进口食品检验监管中。我们采用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管理, 对食品检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进口食品检验借鉴了风险管理中的分类管理思想

这种做法可以使我们在食品检验监督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能够有意识地去抓住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 使我们的检查监督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从而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整体性能。同时, 这种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日益增长的检验业务量同检验检疫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

3.2 风险管理还改变了以前对进口食品每一批都要进行检验的做法

在一些低风险的产品中灵活采取抽批检验的做法, 大大降低了检验工作的强度, 缩短了检验周期, 给优质的产品和企业提供了快速通关的便利, 从而降低了检疫部门的检疫成本和优秀企业的贸易成本, 也表明了我国对优质产品的态度。

3.3 分类管理的做法, 将企业和产品按照优劣程度进行了划分, 并在具体的管理中体现了扶优汰劣的精神。

这样等于在客观上对企业进行了质量意识教育, 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责任感, 从而促使企业在向我国进口食品之前, 就做好对自己产品的质量自主控制, 也就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陈胤瑜, 李小丽, 蔡纯.风险管理在进口食品检验监管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07 (8) :15-16.

[2]管刚, 杜树新.进口食品危害物风险综合评价[J].科技通报, 2008 (2) :181-182.

[3]孟庆松, 王键.论进口食品风险管理[J].检验检疫科学, 2003 (4) :33-34.

[4]郑欣.我国进口食品卫生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5]叶军, 杨川, 丁雪梅.日本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制及启示[J].农村经济, 2009 (10) :55-56.

[6]袁宗辉.我国应重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40-41.

上一篇:毕业生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下一篇:金融常用英语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