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问题诚信问题的美文

2024-08-10

良心问题诚信问题的美文(通用6篇)

篇1:良心问题诚信问题的美文

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8年4月,这座桥被整体拆移,运到船厂进行维修,上海人称之为“疗养”。

一年后,它将以原貌重现黄浦江畔。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之所以决定对这座百年老桥进行“疗养”,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2007年年底,外白渡桥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岁华诞”。这时,上海市有关部门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的信件。信中说:“外白渡桥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百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维修。”

当时,上海正准备对外滩进行综合改造,收到这封来信后,有关部门立即决定对外白渡桥进行拆移维修。

其实,寄这封信的正是当年设计外白渡桥的英国某公司。这座桥于1907年交付使用,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结构。

现在,一百年过去了,外白渡桥每天承载着三万多辆汽车的通过,我们甚至都忘记了这座桥其实已经垂垂老矣。谁还会想到有人会对这座桥负责?但一家本可以游离于此事之外的外国公司,竟然记在了心上,并且专门发信件来提醒。

很多人知道后,对此进行了评论。

有的说:“原来外白渡桥一百年了,了不起啊,用这样简单的技术造起来的桥,竟然可以用上一百年!”

还有的说:“一百年后的今天,造桥技术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可现在,有些桥竟然刚造好就轰然倒塌,看来这里面不是技术问题。”

是的,对于英国的这家公司来说,对自己设计建筑的大桥负责,那是分内之事,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因为,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良心问题,诚信问题。读者文摘

篇2:良心问题诚信问题的美文

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4月,这座桥被整体拆移,运到船厂进行维修,上海人称之为“疗养”。

一年后,它将以原貌重现黄浦江畔。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之所以决定对这座百年老桥进行“疗养”,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年底,外白渡桥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岁华诞”。这时,上海市有关部门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的信件。信中说:“外白渡桥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百年,现在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维修。”

当时,上海正准备对外滩进行综合改造,收到这封来信后,有关部门立即决定对外白渡桥进行拆移维修。

其实,寄这封信的正是当年设计外白渡桥的英国某公司。这座桥于19交付使用,采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结构。

现在,一百年过去了,外白渡桥每天承载着三万多辆汽车的通过,我们甚至都忘记了这座桥其实已经垂垂老矣。谁还会想到有人会对这座桥负责?但一家本可以游离于此事之外的外国公司,竟然记在了心上,并且专门发信件来提醒。

很多人知道后,对此进行了评论。

有的.说:“原来外白渡桥一百年了,了不起啊,用这样简单的技术造起来的桥,竟然可以用上一百年!”

还有的说:“一百年后的今天,造桥技术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可现在,有些桥竟然刚造好就轰然倒塌,看来这里面不是技术问题。”

篇3:“问题学生”是教师的良心

关键词:行为异常,做自己,找回自己

在学校中, 总有一些孩子看似很正常, 而行为却很异常。他们让老师麻烦, 让家长头疼。有时, 软硬兼施也无法改变这类孩子。而这类特殊儿童更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关注和帮扶。

小海 (化名) 是班级出了名的小霸王。同学后背的小贴纸, 是他贴的;老师讲桌上不翼而飞的钢笔, 是他拿的;同学遭到不经意的一拳, 是小海捶的……班级中只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总和小海有关系。一天, 我把小海约到“滋养室”聊天。“小海, 很高兴能见到你。”我笑着对小海说, 期望小海也能用笑容回应我一下, 可是他面无表情的样子, 让我感受不到他是个三年级的天真无邪的小孩子。

“小海, 你能说说自己的爱好吗?”小海“嗯……”了几声, 仿佛对这个问题无从下手。“或者, 你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门功课?语文、数学、英语, 什么科目都行。”“我……我最喜欢……足球课。”小海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哦, 原来你喜欢踢足球, 这很好呀!说说你和班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经常和他们一起踢足球吗?”“我不和他们踢, 我自己踢。”“为什么呢?”“他们总是躲着我。”“哦, 那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总躲着你吗?”“我和他们玩, 有时动作太用力了, 他们就去告老师, 老师就批评我, 批评多了, 他们渐渐都不和我玩了。”小海有些委屈地说。“那老师在班级批评某些同学的时候, 其他同学是静静地听着, 表示很同情, 还是会笑话被批评的同学?”“同学们都会笑话, 下课了会围上来说这个同学。”

“在家里, 爸爸妈妈经常会和你聊天吗?”我想到了小海在班级的窘况, 不想再问下去了, 想继续了解一下小海在家庭中和父母的关系。“不经常聊天, 他们都很忙。”小海淡淡地说, 似乎已经理解了父母的忙碌是为了自己。“那么你在家里经常会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呢?”“我爸爸让我读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军事》。”我一听这两类书, 吃了一惊。难道像小海这样的问题儿童, 真的能静下心来读这种知识类的书籍吗?“这类书是你自己选的, 还是谁推荐的?”“是我爸爸让我看的。”“那你喜欢读吗?”“不喜欢读。”小海声音低低地说。“如果让你到书店选择图书, 你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呢?或者选择哪本书?”“我也不知道, 也许选校园小说吧。”“如果你的爸爸妈妈吵架了, 你是什么感觉?”我的话锋一转, 让孩子想都不想就回答:“没感觉。”“同学被批评了, 老师生气了, 你什么感觉?”“没感觉。”

一个很少和父母、老师沟通交流的孩子, 一个对学习没有期待的孩子, 一个不会处理和同学关系的孩子, 一个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没有感觉的孩子, 才是一个真正需要我们教师和父母重视的、帮扶的孩子。这样看似正常, 而行为却极其异常的孩子, 在学校和家庭中并不少见。他们不是弱智、不是低能儿、不是身体疾病患者, 而他们身上所有表现出的行为异常, 可以确切地说: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的结果。

作为教师, 当出现“问题儿童”时, 我们不能轻易地把孩子定义为“微量元素缺乏症”“多动症”“××症”“××症”……我们首先要和孩子本人进行沟通, 前提是倾听和了解, 而不是指责和惩罚。事后我在和小海同学们的沟通中得知, 小海所在的班级对小海的普遍评价用的是“调皮”“爱惹事”“爱打人”“欺负同学”“情绪容易失控”等这些负面的词汇, 竟然没有一个孩子说过小海的一点点好的方面。我们也许可以这样判断:小海的负面行为在班级中一次次被放大, 而正面行为、闪光点却没有被发现。如果我们教师在一开始就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 做出客观的评价和指导, 也许小海不会成为现在的小海。从今天的聊天中不难看出, 小海思路清晰, 口齿清楚, 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而小海的异样表现, 正是我们做教师和做父母的一次次打击他自尊心、自信心的结果。小海可以理所当然地这样想:你不在乎我的感受, 我也不在乎你的感受。所以, 每天惹事, 成了小海的家常便饭。

作为父母, 他们是小海的第一任老师。当小海来到学校, 就反映出自己家庭的家教如何了。小海父母以工作忙为借口, 每天疏于和孩子沟通, 这是做父母的失职。殊不知, 这样的后果如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小小的失误, 最后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偏离自己的内心。直到小海的行为越来越异常, 父母才重视, 恐怕为时已晚了。从小海看课外书的事情不难看出, 小海的父母属于比较专制型的, 就连看课外书这样的事情也要父母做决定。孩子已经三年级了, 已经有了自己的意愿, 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着买课外书, 而不是父母喜欢哪类型的书, 就逼着孩子阅读哪类型的书。而偏重知识类的书籍, 在孩子本来就缺乏被爱的感受时, 如同雪上加霜, 让孩子越来越对什么事情都没有感觉。看课外书如此, 做其他事情父母似乎也不会太重视孩子的意见, 所以小海对父母吵架这样的事情都没有了感觉。

记得看过英国约翰·伯宁罕的绘本《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书中的爱德华就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有时, 爱德华会踢东西。当有人说“爱德华, 你很粗鲁, 总是爱踢东西, 你是世界上最粗鲁的男孩”, 从那天起, 爱德华就变得越来越粗鲁了。紧接着, 爱德华的负面行为被大人们一次又一次无限放大, 最后就变得成了世界上“最吵闹”“最恶劣”“最脏乱”“最没有爱心”的小男孩。直到有一天他们说“爱德华, 你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而当爱德华似乎无药可救时, 他又踢倒了一盆花, 见到的人说:“我看到你种的花, 长得很可爱, 你应该多种一些植物。”从此, 爱德华很会种花, 大家都请爱德华到家里帮忙。之后爱德华又犯了一些错, 而这些错都被大人们说成是爱德华的善行, 从那以后, 爱德华成了“喜欢种植物”“帮助他人”“爱整洁”“有爱心”的可爱的爱德华。

篇4: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一、会计诚信短缺的原因

1. 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主要通过各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来进行。在当前信息量空前增大、且瞬息万变的情况下,我国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2. 会计人员职业操守出现了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新的会计规则不断推出,在实际操作中,对新会计规则认识不足,理解不透,从而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社会不良风气也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财会人员不讲诚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及时和正确反映经济活动,乱用会计科目,甚至故意伪造、编造、毁损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也有的会计人员墨守成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经济业务,凭想象和感觉处理会计业务,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失范。

3. 屈从外部压力,会计人员被动做假。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着领导权和管理权。也就是说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诚信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

4. 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会计原则为会计信息虚假提供了操作空间。现代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会计信息制造者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得(或相反)来操纵利润。

二、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大,需要形成全社会讲信用的大环境,因此,在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环境条件下,要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应当着重建立各方面的机制。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会计诚信教育机制、推动会计诚信教育体制建设。

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首要内容。会计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和正确、谨慎的职业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维护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教育发展的根本。但是,我国的会计教育至今未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把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和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必需的技巧和知识,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强调会计诚信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使学生一开始学习会计就认识到会计诚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感。

2. 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加强法制和政府监管,是用非市场力量抑制市场制度的弊端。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的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理。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以及企业信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同时,也要注意依法保护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既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又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和信用好的企业、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人员。

3. 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

会计诚信体系的主体之一是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它是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以独立、公正、客观、平等的第三者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会计信用服务的,它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4. 建立会计诚信的惩罚机制,促进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

奖惩机制是抑恶扬善的杠杆,对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热爱和发展会计事业的会计人员应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通过公开刊物等大众媒体予以宣传,增加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提高会计诚信信誉。对于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不能只是罚款了事;对不负责任及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加大对其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稽查力度和稽查面,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势头。

5.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转型期,纯粹的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上市公司改制不够彻底,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制约体制,公司治理应该努力解决好下列问题:(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2)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应采取必要的机制来保障其发挥应有的作用。(3)规范公司制度,规范公司财务,避免上市公司被大股东操纵,从而损害其他股东利益。(4)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严密的、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这样才能消除会计造假的环节载体,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有效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篇5: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1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人们的职业道德荣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些原有的道德荣辱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而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形成, 出现了一些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如银广夏事件、郑百文事件等,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市场体系不健全。目前, 诚信不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第一原因是市场体系不健全、人们的荣辱观念不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市场透明度低导致诚信激励机制不足。我国目前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很不健全, 市场信息传导机制不畅, 导致信息缺乏、市场信息传播速度缓慢, 市场主体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对称, 致使好的商誉难以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失信者不能及时地被曝光和发现, 并得到应有的惩罚。现阶段我国市场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本身不具备诚信保证机制, 没有能力对违规交易者给予足够的惩罚, 并使市场主体自发形成诚信约束机制和道德规范。社会化诚信机制尚未形成, 缺乏有效的诚信监督机制。

(2) 信用制度不健全。诚信不单是一种契约, 更是制度的反映和体现, 诚信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信用关系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一个有序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一个有效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全确立起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有效监管的市场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投融资制度还很不完善, 使信用活动缺乏制度约束, 其中最根本的是有效的产权制度。产权明晰是达成一切交易的必要条件, 也是形成正常信用关系不可或缺的条件。产权界定不清, 将使行为主体无法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准确的预见, 增加交易费用与信用活动的不确定性, 造成社会福利大幅度下降;财产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就会造成行为主体缺乏遵守信用的内在动力, 产生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从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3) 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行业也不例外, 每名会计人员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 也都接受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从总体上说, 会计人员本身都是愿意遵守职业道德, 不愿意做假账或做出不诚信行为的。但从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 会计人员却往往都不是自主地处理各项业务, 也就是说, 会计人员身份不独立。依照《会计法》的规定, 我国会计人员实际上具有双重身份, 他们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又要代表国家、投资者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是完成不了其双重职能的。因为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 他们自己能否在一个企业工作下去, 除自身因素外, 主要取决于这个企业的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及在职消费等, 都要由公司经理等负责人决定, 会计人员的任用、调动、撤职或免职等重大人事问题也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在这种情形下, 会计人员的工作只能是对企业负责, 对经理负责, 按企业负责人的旨意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所以, 只要公司负责人想做假账, 对会计人员来说, 除非不怕受到处分乃至被开除等的威胁, 否则, 他们是难以抵制和违抗领导的意志的。

(4) 执法不严。处罚力度不大, 缺乏威慑力, 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首先, 目前我国经济立法滞后。现有法律虽然对部分不诚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还不能涵盖全部不诚信或者道德失范的行为, 使信用活动缺乏法律支撑, 道德失范者逃之天天。其次, 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监督组织不完善, 监督内容不完备, 致使法律监督力度不够, 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机制。权利缺乏有效的法制监督, 行政权利干预执法, 致使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体系的不完备导致了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非对称信用关系的存在, 其恶果是违约者未必受损, 履约者未必受益。

2 以诚信为本,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荣辱观的意义

会计诚信, 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 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 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会计诚信作为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一面, 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会计做到诚信, 才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企业的诚信是建立在对具体的企业和企业所提供的种种信息的基础之上的, 被别的企业信任是企业声誉的表现, 代表了其他企业对本企业过去行为与人格的肯定。

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 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会计行业而言, 诚信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正如中国现代会计大师、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潘序伦先生说的那样:“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

3 以诚信为本, 增强荣辱观,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 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在我国当前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 必须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 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重塑诚信理念和契约机制, 建立保证企业良性运行的道德约束,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自律, 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加强诚信观念的培育, 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观, 认识诚信和职业道德是生存与发展之本的观念, 并使其转化为工作实践上的自觉行动。

(2) 完善行业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 构建行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 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 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 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 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 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 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 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3) 培育行业诚信文化。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诚信经济,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作保障。因此, 大力培育会计的诚信文化, 树立符合社会要求的荣辱观, 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诚信建设的社会氛围, 是当前会计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4 结论

总之, 只有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在全社会重塑会计行业诚实守信的新形象, 才能保证中国会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会计诚信建设是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会计诚信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6: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研究

“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假设之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对此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我们桌上的牛奶和面包并非来自于农场主和面包商的恩惠, 而是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毫无疑问, 政府、管理当局、人员以及注册会计师等各方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他们往往因一己之私而在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中施加种种不利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的西方国家, 政府往往作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出现, 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相关各方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 很少具体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而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 政企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 地方政府的业绩与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了争取企业上市、获得外来投资或出于某种需要, 地方政府指令、参与或默许企业会计造假的事件屡见不鲜。

如果说政府仅仅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参与者之一, 那么企业管理当局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力军”。从实证会计的三大假设出发,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增加个人收入、把持现有职位、减少企业纳税额、包装上市等多种原因需要, 偏离合法的会计政策及程序, 倾向于选择自利性的会计政策及程序, 进而选择错误的会计政策及程序, 得到自己理想的会计信息。这样的会计信息当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相对于以上两者而言, 会计人员 (包括财务经理) 既是会计信息生产的直接经办人, 又是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或许会在会计造假过程中分一杯羹, 但大多数情况下, 他们仅仅是因为生计的需要而保持现有职位, 获得既定的收入。因而从会计信息生产的博弈各方来看, 仅仅从会计人员入手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注册会计师本应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成了“迷途的羔羊”。市场份额、收入来源、客户审计收费、未来审计收费的预期以及审计业务与非审计业务相冲突等因素都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而目前审计市场的激烈竞争又强化了这一趋势。在注册会计师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过程中, 占优势的往往是企业管理当局, “购买会计原则”便成了企业管理当局的家常便饭。

2 制度安排欠妥, 对相关各方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由于我国仍处在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各种制度尚未理顺, 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仍较普遍, 这对会计信息生产形成了制度上的约束。

产权不清抑制了产权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的规范作用。企业本身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 其基本权利 (所有权、使用权、让渡权和收益索取权) 实际被分割给不同的利益团体。产权的不清导致权利让渡的不足, 从而相关各方可以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生产进行干预, 以获得潜在的收益,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众所周知,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必然导致投资者与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 并可能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诉诸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当局股票期权安排, 迫使管理当局释放信息, 均衡信息分布。而在我国, 公司治理规范姗姗来迟, 证监会于2001年才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原则与标准》和《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要求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 但在独立董事的聘任问题、薪酬问题、赔偿问题以及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关系等问题上仍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 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制度效果的发挥。实证表明,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制度前后, 上市公司业绩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至于管理当局股票期权制度, 则仍在学术界的探讨之中, 尚未被提上议事日程。

理想的制度安排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 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规则, 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获得制度外的收益, 那么一个完善的制度必将让他付出更大的代价。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来看, 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迁, 新的经济情况、经济业务不断涌现, 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 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 会计制度中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内部会计制度安排, 那么民间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外部制度安排。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报表进行独立审计, 可以缓解管理当局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令人遗憾的是, 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按相关法规的要求, 公司聘请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但在目前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 聘用与否的权力仍掌握在管理当局手中。这样, 管理当局既是委托人又是被审计对象, 民间审计的双向独立荡然无存。这不仅降低了一些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敏锐感,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其对社会公众的责任心。

3 成本收益失衡, 相关各方不惜以身试法

与普通商品一样, 虚假的信息也存在供给与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 只要造假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 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与冲动。造假的预期成本是造假被发现的概率乘以被处罚的金额, 而预期收益是少缴税金、增加分红、上市或配股以及募集的资金等多种收益之和。以上市公司为例, 过去10年被证监会发现并处罚的公司不足100例, 其概率远低于1%。迄今为止, 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造假, 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少之又少, 民事赔偿更是微乎其微。

与可以忽略不计的造假成本相比, 造假收益可谓大得惊人。银广夏1999年和2000年通过虚构7.45亿元利润创造了“中国第一蓝筹股”的神话, 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末增加了至少70亿元。对一般上市公司而言, 这一成本收益失衡原则同样存在。中国证监会原先规定的配股线为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利润率为10%以上。实证表明, 自此项规定实施后, 具有配股权的上市公司净资产利润率在10% ~ 11%和9% ~ 10%的区间内出现非均衡分布, 如按某家公司虚构利润1 000万元, 那么因此导致的配股和增发收益一般都会在数千万到数亿元之间不等。

由于造假的收益明显大于成本, 所以有些上市公司乐此不疲。长此以往, 不但上市公司的造假之风会愈演愈烈, 而且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遵守会计诚信的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或被造假之风同化, 或被市场淘汰。

4 诚信道德不彰, 相关各方不能洁身自好

从严格意义上讲, 道德属于非正式约束的制度范畴。笔者之所以将其单列, 目的在于突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如果说利益以及前述制度等因素为会计诚信形成的外在因素, 那么相关各方的诚信道德缺失则是该问题形成的内在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仍有待提高。

道德既有传统的沿袭, 又有变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二字具有极重的分量。孔子就曾说过:“人而无信, 未知其可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这些圣贤哲人的论述, 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但诚信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树木,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极大。我国产权不清、国有股“一股独大”、政府不当干预等外在因素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 而道德观念的变化可以使先行者攫取这部分潜在利润, 这是目前诚信道德不彰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在全市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动员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个人卫生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