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2024-08-11

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精选6篇)

篇1: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校:北京城市学院

部:公共管理

级:财管本2

名: 李

赵丹莹

赵晓静

刘萨丽

号:10110603059

10110603099

10110603061

10110603058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是东亚和太平洋战争能够转入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使得中国得以废除不平等条约,初步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完整。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约》,宣布废止美英历史上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美英两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英国交还在天津和广州的租界,等等。此后4年间,比利时、挪威、荷兰、法国、葡萄牙等也陆续同中国签订有关条约,至少从形式上解除了殖民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政治大国的地位。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中国作为四大国(美、英、苏、中)之一领衔签署,《联合国宪章》也规定中国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逐步确立,为此后彻底改变东亚乃至世界的格局打下了基础。

三、中华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外来侵略者的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百多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开始团结起来,为全民族的利益共同奋斗了。

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包括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1000多万海外侨胞慷慨解囊,踊跃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数万侨胞还抛家舍业返回祖国,直接奔赴抗日战场。抗战的胜利,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如今,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右翼势力近年来蠢蠢而动,给中日关系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日本右翼否定历史,与日本自身由经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战略需要息息相关。作为新世纪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的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好自己的国家,相信就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最好的回击,同时也是促使日本正视历史与现实,保证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四、抗战让中国人达成了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这就是它让中国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基本共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对促成这种共识的达成,在抗战期间做出了特别值得称道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机关报上,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不遗余力地宣讲和传播自由民主人权等基本的现代理念。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更首次提出了要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共同领导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指出要“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一句话,走团结和民主的路线,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这表明,在民主与专制两条道路上,共产党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民主的一方。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坐而言更起而行,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仍然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让中国人中最大的一个人群--农民,也开始建立起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共识。

五、大大优化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环境

这首先体现为:抗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仅废除了1840年后被迫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回了租界,收回了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更一跃而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与美苏英法并列的世界大国。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终于洗刷;中华民族终于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次,抗战胜利还空前地改善了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使中国在国际地缘政治上处于空前有利的地位。中国丧权失地、亡国灭种的危机基本消除。再者,抗战还使中国与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强国美国结成了密切的同盟,美国因此不仅允诺大力援助中国的战后重建,还有意支持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六、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民兵等抗日军民的英雄事迹和崇高风范,对党的绝对忠诚,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种种英雄事迹都深刻的打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为后来的新中国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学习他们对党无比忠诚的坚定信念,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学习他们誓死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的神圣职责。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始终保持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守纪律、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七、提高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今天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光荣。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都要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呢,为什么是一名党员就光荣了呢?那是因为抗战时期的共产党员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崇高的,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他们的付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了他们内心对党坚定的信念。成为后来我们学习的榜样,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感和凝聚力。

总而言之,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洗血了国耻又为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篇2: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一)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准备时期的重要事件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秩序。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消灭了百万清军,促使了清王朝中央集权向汉族地方势力分化,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削弱。战争也促使土地回归农民,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反抗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捍卫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禁止鸦片走私,并与之勇敢作战,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势力和坚决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利益的决心和勇气,表现出农民不仅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也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瓦解了封建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历时14年,转战18省。

1.《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渴望。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试图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努力。

(三)对日后的反帝反封建的启迪和鼓舞。

1.在19世纪中叶的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道,有力地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了作用。

2.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示和激励。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以“洪秀全第二”自居,赞扬和宣传太平天国的斗争精神,决心武力反清。失败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的一面,导致享乐主义、腐败、分裂甚至自相残杀。

2.指导思想的局限性。

一是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希望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以平均分配的关系,达到大同世界的幻想,把整个社会改造成划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空想。《资政新篇》提出的按资本主义模式发展国家,但是脱离了领袖们的阶级实际,也缺乏实现的土壤和环境,不可能由农民阶级变成现实。

二是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革命政权日益封建化,等级、特权观念日益膨胀,内部的宗派争端造成了太平天国的严重内耗,导致了严重的军事政治和思想危机;未能联合其他农民起义力量;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三是太平天国后期拜上帝会等宗教迷信的危害。拜上帝会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且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袖的实践活动与他们的理论相悖而行,导致革命队伍的思想混乱和人心涣散。

3.未能明确地反对封建主义:一是经济上,早期坚决镇压、打击地主官僚,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后期则“照旧交粮纳税”,变相承认了地主的合法地位。二是政治上任人唯亲,王权与神权结合,逐渐封建等级制度化。三是文化上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先是全部笼统地加以排斥,后来则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下来。

4.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禁止鸦片走私,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

(二)而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的保守性。失败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它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却仍是封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教训: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在不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摆脱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控制的前提下,谋求通过局部的枝节改革发展本国资本主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篇3:美学与音乐美学的意义和影响

美学这门科学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制社会。 古代思想家对于美与艺术问题的哲学上的探讨, 对于艺术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 可以看做是美学理论的萌芽和起点。

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是美学产生的基础, 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 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 是近代的产物。 在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部分开始确立。 鲍姆加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 “美学”这个学术用语 ( 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 , 并把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后, 康德、黑格尔等赋予美学以更进一步的系统的理论形态, 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九世纪一些资产阶级美学家在实证主义精神的支配下, 力图使美学摆脱哲学而成为所谓“经验的科学”。 当然, 以所谓“经验的科学”自命的实证美学, 并没有也不可能脱离哲学的支配, 但美学在这一时期更加广泛和独立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给美学研究提供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改变了美学研究的面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也提出许多重要的原则性的美学观点, 然而他们没有来得及使之系统化。 因此, 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仍是一个有待努力完成的任务。

音乐美学 (Aesthetics of Music) 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音乐美学这个概念。 在18世纪末叶德国音乐学者著作中已经出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则是在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逐步建立起来,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 它已经成为一个美学和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 但是, 各国音乐家们对音乐的本质、音乐审美感受、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标准等基本问题的思索和探讨早已进行, 无论是在东方, 还是在西方, 它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音乐美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广义社会学的角度及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 对音乐艺术进行哲学角度的研究, 主要涉及下列问题:音乐的本质是什么?音乐的内容是什么? 音乐同现实的关系是怎样的? 等等。 这些问题同哲学认识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具体根本性质, 是音乐美学中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所要回答的问题, 诸如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 人们究竟是如何感受音乐的? 音乐是以何种方式作用于欣赏者的? 20世纪以来, 心理科学的发展为从心理学方面研究音乐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 为音乐学研究的这一新领域开辟了道路。 从广义的社会学角度研究音乐艺术, 涉及诸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阶级性因素、音乐的持续存在和继承性等一系列问题, 至于从音乐作品自身的美学特性的角度研究, 则涉及诸如从音乐作品的结构、 诸构成因素的内在特性等方面考察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

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新的音乐美学体系的同时, 对音乐表演艺术也给予了极大关注。 这些研究以新的观念和视角, 为音乐表演理论的建设填充了新内容, 并为音乐表演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开拓了新思路。

美学意义上的美按照属性可分为主观美、客观美和主客观相通美等。 主观美派把这种典型看做是审美者本人的实际经验, 是客观世界与之是否相通的“符合论”, 凡是可以引起审美主体对经验“回忆”的都可以看做是一种典型。 客观美派以为, 典型是实际存在的, 是审美者观之为“尺度”的一种存在, 用这种“尺度”进行审美的实践, 凡是与这种“尺度”相一致的就可以视之为典型。 主客观相通派认为, 在实际审美活动中, 典型是主体对实际审美活动中的客观美的概括与归纳, 从中分析出美的“范式”这种“范式”可以作为以后审美活动的指导。

现今,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发展对音乐美学的研究开始产生影响, 出现了一些这方面的论著。 虽然它还处于探索性的初级阶段, 但这个方向将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未来音乐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恩寰, 李范, 等编.《美学教程》 (第1—3章) [M].中国社会学科学出版社, 1987.

[2]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 (第一章) [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3]张法.美学导论 (第一章) [M].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J].人民大学出版社.

[5]张前, 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篇4: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从1990年美国出兵海湾开始,伊拉克与美国整整对抗了12年。小布什信誓旦旦,欲置萨达姆于死地;萨达姆临危不惧,声称布什有来无回。伊拉克战争打响,对美国经济和华尔街将有什么影响?

战争的结局

这场战争是军事实力极不对称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有以下三种可能:

1、速战速决(2-3周)

美国防部长称6天至6周解决战斗。要获得速战速决的胜利,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伊军大规模正面抵抗,过早暴露主力,被美英盟军速歼;伊军内部叛乱,萨达姆失去控制权,军队迅速瓦解。否则,美军难以速战速决。

2、速战不决,陷入僵持(1-3个月)

美军轰炸过后,出动地面部队,但是伊军分散隐蔽,避开锋芒,使美军找不到决战的主力。然后, 伊军伺机局部反击,利用各种方式打击美军,造成美军重大伤亡。其中特别是平民化的军人突然袭击,使美军在城市中被动挨打。

3、陷入持久战(4个月以上)

伊军有整套持久战计划,利用自己熟悉城市环境的优势和精选的抗战措施拖住美军,或者大量杀伤美军。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反战风暴制约美军,国际间的调停为难美军。美国陷入欲战不决,欲罢不能的城市战争困境,伤亡惨重,骑虎难下。

最大的变数

1、本·拉登或者伊拉克的恐怖组织在美国本土发动攻击,制造严重的伤亡事件。

2、伊拉克使用大规模的生化武器,给美国士兵造成重大伤亡。

3、美国为了速战速决,狂轰滥炸,造成大规模的平民伤亡, 引起全球性的反战浪潮。

任何一种情况出现都会使伊拉克战争局势复杂化。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速战速决:美国甜梦。

如果美军速战速决,就会打出霸主军威,提振美国人气,迅速摆脱困扰,刺激消费和投资热情。从华尔街的表现来看, 美国股市在战前大幅反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7个交易日上升14.3%。市场中明显有机构主力配合军方各种谣言拉抬道指的指标股,以振奋市场人气。

2、速战不决:美国失眠。

在美国空袭的风头出尽以后,各种尖端武器在城市战争中没有了用武之地。美军地面行动受阻,进攻后续乏力。 美军速战速决的整体战术失误,影响士气,影响民气. 美国经济受到进一步影响,欲振乏力。股市回落, 美元继续贬值。

3、陷入持久战:美国噩梦。

欲速不达的战争会使美国陷入城市苦战。美军伤亡过多,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美国战争开支增大,财政赤字恶化,美元大幅贬值,外国在美国的投资资本大规模流失,企业投资萎缩,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持续衰退。

布什政府要求增加的战争开支是747亿美元,具体看战争的时间而定。伊拉克战后重建,可能花费美国及其盟友750亿美元。此外,5万名维和部队人员在伊拉克每年开支120亿美元。 这些开支的大部分都要美国自己掏腰包。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美国会因此增加军费开支,加大财政赤字。

据报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军费开支的上升使美国经济仅增长了0.3% 。现在美国的军费开支按3800亿美元计算,只占美国国民经济的3.4%左右,所以战争开支本身不能对美国经济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战争获胜的时间——而不是战争本身的开支——是影响美国经济的关键。

对石油价格的影响

战争已经打响,美国已经控制了伊拉克南部的主要油田,石油价格已经创4个月来的新低。据报道,石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削减0.2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目前全球石油的总产量足够满足消费要求。长期来看石油价格有可能下跌,至少是难创新高。

美国每年进口40亿桶石油,从海湾进口10亿桶,其中,从伊拉克进口3.6亿桶,占全部进口的9.1%。短时间的石油涨价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大的影响。伊拉克每年现产1.33亿吨石油,如果海湾战争顺利结束,美国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油价会大跌。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国美国会获益巨大,足以补偿战争的开支。

对美国军事工业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了核能源、喷气式飞机、雷达等先进的民用和商业技术,催生了新的行业,这些行业又推动了战后的经济繁荣。但这次战争不具备大规模催生新技术的可能性,因而不具备全面推动民用和商业技术发展的力量。

2002年,美国国防开支占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总量0.7%中的近2/3。12月份耐用消费品订单增长的惟一原因是军用商品订单猛增,波音公司获得飞机订单大幅上升。阿富汗和伊拉克的高科技战争会导致智能炸弹、卫星制导系统的产量成倍增加。无人侦察机会大量增加。美国的网络安全技术会获得发展,网络软件类公司会因此获利。美国国土保安的开支会大幅增加,保安类股票会因此获利。

美国股市可能的走势

第一种结果:速战速决

美伊战争开战前几天,华尔街和世界主要股市出现了大幅反弹,由于战前的各种不利因素已经被市场消化了,战争打响后关于战争的不确定性消除了。如果美伊战争速战速决, 股市会迅速大幅攀升,但是战后美国经济的复苏跟不上股市上升的速度,股市会有大幅回调, 但可能不会再创新低。

第二种结果:速战不决

美军的推进速度越来越慢,美英军队的伤亡每天都在增加。如果战争不能速战速决,对战争不利因素的考虑会笼罩华尔街。股市会在大幅震荡后逐步下行,纳指可能重返1200点以下,并由此形成箱形震荡,并根据战争的进程情况反复确认底部。

第三种结果:陷入持久战

篇5:鸦片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一、《孙子兵法》在国内的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13篇共约6000余字,加之后人的断句标点也不过8000来字,但却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故争的最一般规律,在中国军事史和军事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是一部“舍事而言理”,采用”抽象法”论述军事领域内部联系和规律的杰出著作。它又是从战略高度来论述军事问题的,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详备富赡的内容。书中充满着对睿智聪颖的赞扬,饱含着对昏馈愚昧的鞭挞,显露出对穷兵黩武的警告,贯穿着对军事哲理的探索。许多名篇警句,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容量。这些,充分表现出孙武过人的创作大赋和慧眼卓识。兵学家们学习它,得以登堂人室,从而步人军事学的宝库;军事家们学习它,得以领悟制胜之本,从而点燃起智慧的圣光。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代就广为流传,“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汉代则为兵官的教科书,隋唐称为兵经。明朝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垢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种评价虽为溢美之辞,但确实道出了《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兵学家在军事著作中征引《孙子兵法》文句的,可以举出《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潜夫论》、《淮南子》、《鹖冠子》等,至于唐代的《李卫公问对》、宋代的《虎钤经》、元代的《百战奇法》、明代的《登坛必究》,更是或全书、或某篇以发挥《孙子兵法》来树立自己的学术论点的。

军事家直接以《孙子兵法》指导战争的,更是不计其数。以《史记》为例,在孙膑、赵奢、韩信、黥布等人的列传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后世对于《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十分广泛的。秦末,项梁以之教过项籍(见《史记·项羽本纪》);汉初,武帝曾打算以之教霍去病(《史记》卷110)。《后汉书·冯异传》载:东汉名将冯异就很精通《孙子兵法》。至于三国以后,由于曹操首注《孙子兵法》,以后注家蜂起,吴有沈友,梁有孟氏,唐有杜牧、陈皞、纪燮、肖吉、贾林,宋有梅尧臣、何延锡、张预、郑有贤等10余家,元有潘衍翁,明有刘寅、赵本学等50余家,清有汪淇、朱镛等30多家。

《孙子兵法》历来被尊为兵经,号称兵学鼻祖,两千多年来久负盛誉。这只须略举数例便可看出。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索引述赞》)。宋朝郑厚在《芝圃折衷》中说:“孙子十三篇,不惟武人之根本,文士亦当尽心焉。其词约而缛,易而深,畅而可用。《论语》、《易》、《传》之流,孟、荀、扬著书皆不及也。以正台,以奇胜,非善也;正变为奇,奇变为正,非善之善也;即奇为正,即正为奇,善之善也。”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纪效新书·自序》)。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过:“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二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孙中山选集》第672页)。

二、《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巨大声誉

《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因而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比色诺芬(前403—前355或354)的号称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比罗马军事理论家弗龙廷(约35—约103)的《谋略例说》、韦格蒂乌斯(四世纪末)的《军事简述》,不仅成书时间要早,学术性要强,而且有其独特新颖的思想体系。它几乎涉及了军事学中理论科学的各个门类,各个分支学科。它在军事学本上的理论意义,不仅跨出了奴隶制时代,也跨出了封建时代,直到今天,也仍然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和某种程度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在外国的流传,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据《续日本纪》记载,早在唐代(日本奈良时代),《孙子兵法》就流传到了日本,距今已经1200多年了。那么,我国兵书是怎样传到日本,又是由谁传去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日本遣唐使说起。我国唐朝,是当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国家纷纷遣使朝贡,派遣各方面人材入唐留学,其中以日本派遣留学生最多,学习成就最大。例如日本第8次遣唐使于公元717年3月到中国,留唐学生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不但完成了“国士学”的学业,而且接受了科举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考中了唐朝进士。与阿倍仲麻吕同时到中国留学的吉备真备,年方20岁左右,出身于右卫士少尉这样一个军人家庭,自幼养成了与阿倍仲麻吕完全不同的性格,虽不擅长吟诗作文,但出众的才华却表现在各种实用的学问方面,其中对军事钻研尤深。他没有进太学,而是拜赵玄默为老师,单独受业17年,不但精通六艺,而且谙熟兵法,尤其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钻研最深。他把从唐朝所得的全部钱款,都完全用来购置各种书籍,“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旧唐书·东夷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公元734年,吉备真备带着在唐18年听取得的丰硕成果回国。他把从唐朝所学、所购和受赠的大量图籍和物品奉献给了本国朝廷。其中弓矢之类的兵器占很大分量《续日本纪》上的清单中有弦缠漆角弓1张,马上饮水漆角弓1张,露面漆四节角引张一均为骑兵用的角制弓;射甲箭20支,平时箭10支一皆为箭矢。由此可见。吉备真备对军事非常热心。他带回日本的大量图籍的详细目录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吉备真备回国后任太宰少贰和太宰大贰期间,曾经向工役人员讲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和诸葛亮八阵图的记载着,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我国的古代兵书通过吉备真备传到了日本是毫无疑问的。

《孙子兵法》在日本的流传,开始靠汉文本传抄传读,直到公元1660年才出现日译的《孙子兵法》。在德川幕府时代,日人研究《孙子兵法》的就有50余家,诸如林罗山《孙子谚解》、藤益《孙子摘要》、佐枝尹重《孙子管蠡》、吉田松荫《孙子详注》等。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在公元1772年于巴黎翻译出版的法文《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为最早。此书共收6部兵书,《孙子十三篇》是其中的第2部。公元1905年,英人卡托普译《孙子兵法》为英文,在东京出版。公元1910年,英国汉学家贾尔斯译为《孙子兵法,世界最古之兵书》在伦敦出版。公元1910年,布鲁诺·纳瓦拉译为德文《中国的武经》在柏林出版。到了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孙子兵法》的不同译本。

《孙子兵法》传到国外以后,对世界各国军事学术思想产生了极其积极的影响,受到很高评价和赞誉。日本人说:“《孙子兵法》自奈良时代(公元710—784年)传到日本以来,给日本历史、日本人的精神方面以较大的影响”(摘译自日本《读卖新闻》1974年4月16日的文章:《发掘出来“两个孙子”》)。孙武被尊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日本战国时代(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70年代)的著名武将武田信玄非常崇拜《孙子兵法》,以《孙子兵法》为座右铭。他把《孙子兵法》中“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加火,不动如山”四句话写在军旗上,竖于军门。日本古代的各种兵法,考其源流,无不与《孙子兵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如日本著名古代兵书《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兵法秘传》等,其主要思想,都出自于《孙子兵法》。

著名军事将领活用《孙子兵法》而取胜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记载。如日本八幡太郎曾向太江匡房学习《孙子兵法》,在陆奥战役中,他看见雁鸟乱飞,想起了《孙子兵法》行军篇中的“鸟起者,伏也”,遂判断敌有伏兵,改变了作战计划,脱离了危险。日俄战争中,日本联合海军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在出发时没有带任何日本典籍,只随身携带了一册《孙子兵法》。在对马大海战中,他大败俄国海军,其阵法就出自于《孙子兵法》。战争结束后,他曾用两句话概括他战胜俄军的道理,这两句话就是《孙子兵法》中的“以逸待劳,以饱侍饥”。而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在战后则以私费出版《孙子谚义》赠友。可见《孙子兵法》在日本将领指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多么的重要。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拿破仑,在戎马倥偬的战阵中,手不释卷地披阅《孙子兵法》。德皇威廉第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以后,在没落的侨居中看到《孙子兵法》,当他读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台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那段话时,曾发出这样地浩叹:“早20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遭亡国之痛苦了。”著名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也受到《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名著《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法》的许多思想。英国托马斯·费立普少校主编的《战略基础丛书》,把《孙子兵法》排在第一位。

世界各国许多明智的军事将领、无不读《孙子兵法》,无不用《孙子兵法》,他们在学习中领悟到了《孙子兵法》的真谛,在运用中体会到了《孙子兵法》的伟大,无不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有的称《孙子兵法》为东方兵学鼻祖,武经的冠冕。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实是不错„„至其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概;„„又如其格言规箴,最为脍炙人口,可以当为处世的教训,而贡献于一般人士者不少。故孙子不独在兵法上具有最高权威,且在思想上亦蔚为巨观”(尾川敬二著《孙子论讲·自序》,转引自《孙子兵法体系精解》30页)。也有的称《孙子兵法》为武经神理,和汉兵法的源头。如福田胜久说:“伟哉武经之神理,通治乱,辨兴衰,实天下之至宝也”(谈今著《中国历代兵书述略》,载《文献》第七期)。福本义亮说:“《孙子》者,武经中之冠冕,而和汉古今之兵法,非未曾源于此者也。„„而其意图深远,其谋画精细,其术略的确,乃以孙子所以为兵之神也。古来我国名君贤将多精读之”(同上)。还有的称孙、吴兵法为言简意赅的箴言。如美国海军上校柏特逊说:“在遥远的中国,有两位将军,他们所有的关于战争的议论,都可以凝集在一本小册子里,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写了九大巨册,自足地写下了数量有限的箴言。每则箴言都具体表现了他们关于战争行为的信条和重要教义。这两位军事主宰者——孙子和吴子,他们无价的真理,已经长存了两千年”(转引自王健东著《孙子兵法思想体系精解》)。还有称孙子为战略学的始祖。如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战略》中说:“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于公元前400—320年间(此时间不确。按《史记·伍子胥列传》上限应是公元前512年)写成了最早的名著《兵法》。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名著包括2200年后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没有一个人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的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重大的意义”(见约翰·柯林斯著《大战略》,军事科学院翻译出版)。英国学者利德尔·哈特在其所著《战略论》的扉页上,所引军事家语录不仅以孙子的语录列于篇首,而且占三分之二的数量,21条语录中孙子的就占15条。他甚至这样评价孙子“全胜”的思想,认为:“最完美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联米里施坦因·斯洛博琴科在1957年出版的《论资产阶级军事科学》一书中,对《孙子兵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较为公允的评价。我们无妨把他的论述摘录如下:“„„最早、最优秀的是孙子的著作。毛泽东同志称孙子为中国古代大军事学家。孙子的著作叫作《孙子兵法》,它的写作年代大约是纪元前6世纪末5世纪初。在这本著作中,孙子总结了当时中国奴隶主所进行的战争的丰富实践,奠定了古代中国军事科学的基础。”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单单这些篇名就足以说明作者具有极为丰富的军事知识,说明他具有研究军事问题的极为深刻的方法,同时也显示作者叙述问题所用的独特形式。”

“„„孙子的著作对亚洲各国各个历史时期军事科学的发展都有巨大影响。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中国、朝鲜和日本都把孙子兵法规定为训练军官的必修课程。”

正因为国外的一些军事家认识到了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在战争中的意义,所以许多国家把《孙子兵法》作为培养军官的教科书、军人的必修课。加日本德川家康曾专门出版《孙子兵法》,作为军事教材,发给日本官兵学习。有的国家的军事院校的主要教材,就是我国的《孙子兵法》。美国陆军作战学院院长发言人霍松说:《孙子兵法》简明扼要,好记好学,又充满哲理,学生们都爱学。《孙子兵法》是“国家战略”课程教科书之一。又说,孙子是该学院学员们最喜欢的战略家之一。

名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专门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近几年,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更深入一步,有的开展孙子思想史的研究,如佐藤坚司的《孙子的思想史研究》;有的把孙子和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对照起来研究,如《孙子与毛泽东》,有的把孙子与中日战争联系起来研究,如《孙子兵法与中日战争》,还有的逐字逐句地研究《孙子兵法》。为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于1971年特编撰了《孙子索引》,这是我国古代兵书的第一部专书索引。同时,出版中国兵书的热情仍然很高,从1974年至1980年,连续出版了上田宽的《孙子义疏》、山井涌译的《孙子、吴子》等。另外各种报纸杂志上还发表了很多研究《孙子兵法》等中国兵书的论文。1974年我国《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及其他兵书同时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顿时轰动起来,专家学者惊叹不已,纷纷撰写研究论文,各种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一消息。仅《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东京新闻》、《每日新闻(晚刊)》、《东京时报》这6种报刊从1974年4月16日至5月4日这19天中,就发表了20篇消息和专文。日本人对中国兵书的兴趣之浓,研究热情之高,充分显现出来。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的战略家竟把中国古代兵法家孙子请到今天这个核时代的世界上来,对《孙子兵法》作了新的解释,制定出了所谓“孙子的核战略”。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就提出将《孙子兵法》的精华使用到现代的核战略。他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塞缪尔·B格菲思将军译,伦敦1963年版)的序言中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这本书了”(转引自《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第158页,[日]三好修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2年1月版)。他还说,孙子的兵法“使我认识到深邃的军事思想是不朽的”(同上)。李德·哈特认为,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美国的战略家们受到了启发,从孙子的思想中认识到美国“确保摧毁”战略是失败的战略。美国研究中心斯坦福研究所主任、美国第一流战略家福斯特首先提出,并和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教授三好修合作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对苏新战略,三好修称之为“孙子的核战略”。三好修在撰写的论文和新著的《苏联帝国主义的世界战略》中透露了这一新战略的内容。他反复引用《孙子兵法·谋攻篇》开头的一句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必以全争天下”。他认为孙子的这一观点非常深奥,触及了核战争的实质,具有现实意义。核战争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理应尽力避免,眼下最理想的战略还是孙子提出的观点:“不战而克敌”,“不付代价取天下”。孙子在《谋攻》中还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福斯特和三好修认为,如果对敌人的战略了如指掌,就能仗仗稳操胜券;不了解敌人的战略,只了解自己一方的战略,就会有胜有负;完全不了解敌人的战略,那就每战必败。这是永恒的真理。因此,为了在核战争中战胜苏联,西方要首先不带任何偏见,弄清苏联核战略的最终目标和具体内容,重新制定出胜过苏联一筹的核战略。福斯特通过美苏战略的分析对比,认为:苏联的核战略重点在于打击美国的核战略力量,即孙子“伐兵”的思想。他们的真正意图还是要争取“不战而胜”,立足于生存与胜利。美国的“确保摧毁”战略把打击城布(社会财富)放在首位。在孙子看来,这是一种最拙劣,万不得已才可采取的战略,即攻城战略。因此,福斯特提出美国要根据孙子的战略原则,修改自己现在这种“无的放矢”的、十分不利的战略,用“相互确保生存和安全”取代“相互确保摧毁”,把军事力量作为战略打击目标。据《纽约时报》1980年8月8日报道,美国总统卡特决定采取一种与福特的孙子核战略更加接近的新的核战略。卡特签署的《总统第59号行政命令》决定,新战略将把打击苏联境内的军事目标放在首位。美国不但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而且又按照《孙子兵法》制定了新战术。他们针对苏联和华约组织在传统武器方面已超过北约,以及可能在西欧发生的战斗,改变过去的攻坚战战术,按照孙武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原则,制定了旨在快速、机动和深入敌后作战的所谓“空运战术”。2000多年前冷兵器时代的孙子,竟成了西方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柱,这是孙武万万没有想到的。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在世界军事史上,孙武堪称军事学派中独具鲜明特色的佼佼者,《孙子兵法》是文化史上最为绚丽的军事学术之花。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以有这一杰出的军事学家及其名著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孙子兵法》在其他领域的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经济学界——企业家、商人等研究《孙子兵法》。先说日本。日本用《孙子兵法》思想研究管理很积极。山本七平写有《参谋学——<孙子兵法>的读物》的书,杉野机械公司总经理杉野健二十分喜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他说:“在现在这种激烈变动时期,读《孙子兵法》是有效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日本有几家大公司、大企业,规定下属管理人员必须学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认为商场竞争千变万化,若不具有战略、战术思想很难立足社会,所以必须读谋略教科书——《孙子兵法》,读实践《孙子兵法》的典型例证《三国演义》。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日本,不但搞军事和国防的人把《孙子兵法》看作必读物,甚至在日本最狂热的棒球场上运动员对《孙子兵法》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一名叫大桥武夫的企业家还著了一本《用兵法经营》的书,宣扬如何用兵法经商。据说,他的公司采用了这种理论后,效率大大提高,业务飞跃发展。”报道还引用这位企业家大桥武夫的话说:“这种经营方式比美国企业经营更合理,更有效。”另据《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专家村山孚先生介绍,日本中小企业的经理们特别重视中国古典思想的研究,包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日本一家大公司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把公司所属的中层以上的干部组织起来,举办学习班,一月一期,轮训学习的主要著作就是《孙子兵法》,在一年内办了12期,把应该受训的干部全部轮训了一遍。在轮训中,要求学员根据《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思想,研究如何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管理中去,制定好本企业的发展策略。村山孚先生还介绍说,日本企业家为了使企业生存与发展,使用了两根支柱,或者叫做两个轮子。在生产经营景气时期,使用美国现代管理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在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情况下,就要依靠中国的古代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思想这根支柱、这个轮子。《孙子兵法》中关于运筹谋略、对抗策略的论述是十分精辟的,这也许就是村山孚先生介绍的在日本企业不景气时《孙子兵法》作用尤大的原因所在。其实,不管企业处于景气或不景气状态,《孙子兵法》科学思想都是可以运用的。日本还有一本书叫《怎样当企业领导》,它的作者占部都美曾把《孙子兵法》关于“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的话在书中作了介绍,并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孙武讲的五个方面的道德修养,认为《孙子兵法》所说的将帅五德标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美国经济界也重视《孙子兵法》的研究,美国《幸福》杂志国际版在1985年4月29日出的那一期内容中,按照营业额大小开列了美国大工业公司的名单,列在第3位的是通用汽车公司。这家公司的汽车销量1984年为830万辆,销售额839亿美元,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居第一。创这个业绩的是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罗杰·史密斯。他怎么创业成功的呢?《亚洲华尔街日报》说,因为他有“战略家的头脑,他能从2000多年前中国一位战略家写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学到东西”。

篇6: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大部分军队,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2、抗日战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的全民族抗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起决定性的作用。

4、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作战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三、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动

3、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

四、牢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1、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大大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五、抗日战争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这一财富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要意义?

上一篇:珍惜你的银行下一篇:勤学励志名言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