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汉字书法练习

2024-08-06

常用汉字书法练习(精选7篇)

篇1:常用汉字书法练习

560常用汉字笔画、笔顺

一画 一 二画

又 三画

四画

五画

六画

西

血 向

七画

坏 找

弟 沙

八画

齿

明 易

和的爬

线

九画 帮

便

浇 洞

穿

十画

饿

十一画

猫 减

十二画

十三画

摸 摇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十七画

篇2:常用汉字书法练习

【典型例题】

例1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

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解析】注意题干中列出的几处文化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当时还没有出现国家,A不合题意,C、D不合史实。课本上有关于“黄帝命仓颉造字是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题干所列的文化显然比仓颉造字的传说时代早。

【答案】B

例2下列关于殷墟甲骨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书写在龟甲上 B造字有异于“六书“构字规律

C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D是占卜活动的记录

【解析】本题考查课本重点知识。A、B明显不符合史实;C项迷惑性较大,殷墟出土的是商代的甲骨文,只能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答案】D

例3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针对秦始皇的文化措施设计,秦始皇时的统一文字本质上是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的,其他的项都不合史实。

【答案】A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学者们认为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因为它

A已经能组成近五百字的文章 B已经出土十五万片以上

C已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D能记载祭祀、农事等史事C

2.金文是指

A铸刻在金器上的文字 B是指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C是用金丝镶嵌在青铜器表面的文字 D是有关西周占卜的记录B

3.秦始皇统一全国推行“书同文字”,其统一的字体是

A金文 B籀文 C小篆 D隶书C

4.总结出汉字“六书”理论的古代文字学家是

A仓颉 B周公 C许慎 D王羲之C

5.表示一组文字,其字形、字音相关。这是指“六书”中的哪一概念

A“象形” B“会意” C“转注” D“假借”C

6.汉字发展为自发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D

7.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艺术作品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颜真卿《多宝塔碑》

D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D怀素的《自叙贴》A

8.“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对唐代哪位书法家的评价

A怀素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B

9.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 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

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C

10.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明朝 D清朝C

11.图示两幅汉印所示的特征①方正质朴②端庄豪放③以小篆为基础④融合了隶书风格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

12.下列不属于清代印章艺术名家的是

A邓石如 B赵之谦 C文彭 D吴昌硕C

【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有关汉字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①是当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②商朝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是夏商周时期人们的占卜记录④金文出现在商周时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D

2.“六书”理论中的“会意”是指

A字形仿自实物 B用抽象的点、划,表示人或物的状态

C组合两个以上文字,表达概念、动作 D每字由两个部分组合,一表意,一表音C

3.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技巧创新的条件包括①汉末社会危机引起士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书法是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A

4.下列“颜体”书法的贴切评价是

A“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C“端庄浑厚,刚正坚毅” D“遒劲森严,方折峻丽”

5.下图所示的书法字体首创者是

A颜真卿 B柳公权 C赵佶 D祝枝山C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文: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

——漫谈书法的美和书法美的欣赏

字如其人(也说书如其人)是书法界古往今来的一贯思想。书法并不只是一种技巧,一种轻松的艺术,还与书法家的道德才能学识密切相关。许多书法大家一贯认为,心正则书正,学书如做人。诸如“颜筋柳骨”、“字字刚烈”就是把墨涂的痕迹看作是有生气、有性灵韵东西。,颜真卿一生以刚正不阿著称,与杨国忠等权奸进行不屈的斗争,最后被藩镇李希烈杀害。他的“书品”与“人品"高度融合,他的书法也是刚烈遒劲,气概雄浑,他的《争座位帖》充满浩然之气,力透纸背。再如褚遂良、李邕、柳公权都是以人品书品浑然天成而著称于世的。总之书法家的品格、个性和书法是不可分开的。概括地、抽象地表现于线条之中,这正是书法艺术美的源泉之一。“书,心画也。”

书法艺术美的第二个源泉是来自自然。书法家以智慧之眼观察、体味自然和社会中一切符合客观规律、可以愉悦抚慰心灵的生动形象。有的从人本身悟得,如“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跑”。元代鲜于枢从人在烂泥路上拉车的情景悟出用笔应有涩劲;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出了狂草的用笔和气势。有的从自然物象中悟得,如从刀剑中悟撇、捺,从耸立的高峰悟出竖的力度,从千里云阵悟长横,从暴涨的江水悟出草书的气势。有的从动物身上悟得。有人说颜真卿写的点如蹲着的猫头鹰,怀素的草书如莽蛇盘龙。总之,经历了自然——书法创造——艺术自然。书法家对这些自然物象进行提炼概括,使之升华为高于自然的“艺术自然”,再现自然之美的精华和人的创造能力。所以,当我们看到了一幅雄浑苍劲,铁钩银划的作品时,仿佛面对巍峨的高,山,陡峭的峻岩,感受到严肃;看到一幅纯和洒落,圆润含蓄的作品,仿佛面对临风荡漾的柳条,领悟到它的秀媚。

书法艺术美的第三个源泉是风格之美。风格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有无个人风格,是书法技术与艺术的分水岭。书法技术目的在于制造出“书法产品”,合乎标准,达到最有效的使用目的。而书法艺术是书法家所洞察到的事物美的本质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风格,甚至同一书法家不同时代也表现出不同风格,这里只简单介绍不同书法家的书风类型。

刚与柔 刚或称阳刚,雄伟美,柔或称阴柔,秀婉美。阳刚包括刚健、遒劲、劲险、豪挺、雄放等,即古人所说的金刚怒目、剑拔弩张等;阴柔包括婉约、妍媚华丽、娟秀、典雅、飘逸、串艳等,即古人所说的美女插花、婉若芳树等等。各种书体均有刚柔之分,对比最强烈的是隶楷两体,汉隶中阳刚的有《张迁碑》等,沉著雄浑,骨力逆劲,阴柔的有《曹全碑》

等,自然流畅,秀丽飘逸。再如唐楷,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雄伟挺拔,铮铮铁骨,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华婉美丽,风流绰约。

正与奇 这是书法美的矛盾统一,正讲平稳,奇讲险绝;正讲入法,奇讲出法;正讲正常,奇讲变化。二者相互渗透,对立统一,正中有奇,奇中有正。苏东坡说“天真烂漫是吾师”,他的书法,即使是工稳的楷书,也常出新意妙理。张旭的草书逸势奇状,莫可穷测,算是很奇了,但总不出楷书规矩。在各种书体中也只有草书最能体现奇险的特点,草书以奇为主,方正为辅,疏于法度,富于变化,最易于抒情。

雅与俗 二者相互对立、并存。一般人都认为书法是雅的艺术,但雅到极点,雅到满目皆是,也会令人乏味,转化为不雅了。魏晋以来,一直求雅,讲究优雅从容。王羲之的书法是极雅的了,但雅极必反。王献之十五六岁时就发现了这一点,劝父亲以民间书法的俗来充淡“雅”,换个新面貌。还有一个雅俗演变的典型,清代康熙喜好董其昌,乾隆喜好赵孟頫,于是上行下效,全国都学董体、赵体,万人一面,书坛弥漫俗风。“杨州八怪”中的金冬心、郑板桥为图变革,用篆籀隶书渗入行楷来破雅,用“以丑为美”的情致来求妙,于大抽中见大巧出奇趣,俗中见雅,独树一帜。

书法从各种姊妹艺术中汲取了营养,获得了启示,丰富了自己的表达手段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影响了姊妹艺术。它与绘画是一对亲缘最近的姊妹艺术,他们使用相同的物质手段,用笔用墨上有着诸多的相同相通之处。与音乐有着共同的特点都讲究节奏与旋律,力度与速度,变化与和谐。与舞蹈同是一种时尚艺术,在一定的时空展现动作,讲求内涵丰富的美感。书法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也是一门艺术。

——摘自祖国知识文库丛书《汉字与书法》

篇3:常用汉字书法练习

汉字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拥有其他文字没有的表现其文化特色的元素———书法。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011年8月,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培养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 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 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 使学生未能从中受到必要的美育和艺术的熏陶。再加上如藏族学生由于从小以交流和书写藏语为主, 对汉字书法教学影响较深。所以, 在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汉字书法有别于从小就进行汉字教学的其他群体。那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怎样去实践呢?本文笔者试在书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少数民族学生 (主要指藏族学生) 进行汉字书法教学时应注意到的问题和一些技巧加以讨论。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教学内容和进度

“一般而言, 书法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书法知识传授和书法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阶段的受教育者来说,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应互有侧重, 不可平均用力。”根据藏族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应把他们与内地学生, 尤其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学习书法区别开来, 即了解一般的书法常识, 掌握基本的用笔方法、间架结构规律, 能进行简单作品创作, 强调临摹训练为主, 学会初步作品欣赏, 以巩固汉字学习和提高书写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 我总结出:藏族学生的教学内容安排应以“少讲理论知识、多进行实践练习”为主, 在教师示范与分析笔法与结构环节中要反复强调或多次重复, 以加深印象。

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也应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为前提, 合理设置授课进度。教师可以针对汉字的起源、演变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由简到难、由浅到深, 层层深入的设置教学进度。由于藏族学生理解能力较慢, 教师在进度安排、教学环节应适当放缓, 以藏族学生能消化接受为准。

三、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 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活动———教, 与学生的活动———学, 构成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 两者关系的本质为主导与主动关系。因此, 在汉字书法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好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教学基本规律, 努力唤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习字能力, 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要注意创设既严肃认真, 又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既有利于学生动脑, 又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制作生动的课件, 帮助学生观察字形, 学生也可跟着动画的书写顺序进行空摹。教师还可利用投影仪当堂展示学生的作业, 组织学生欣赏、评议。教师借助录像拍摄学生的写字实况, 再播放给学生看, 可以让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书写姿势与运笔状况, 发现自己不足之处, 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矫正, 这样取得的效果要比教师不厌其烦地说教理想的多。通过这些媒体辅助写字教学, 学生会更加感兴趣, 更能提高他们的练字热情。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使用书史激趣、故事轶闻激趣、欣赏激趣、榜样激趣、影视激趣、教师示范激趣、奖励激趣、肯定激趣、评点激趣、竞赛激趣等方法, 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藏族学生存在坐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 书本摆放不正, 字形歪歪扭扭等不良的书写习惯。因此, 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意识, 编写写字习惯顺口溜, 不断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 增强他们习字的信心,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 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知难而进, 勤学苦练。

3. 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艺术氛围, 能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提高其感受美的能力。为此, 学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 (比赛、展览等) ,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学校教室的布置也应尽可能地体现书法艺术气息。例如, 室内的标语、格言等可用毛笔书写成楷、隶、魏等作品, 班内可利用板报开辟一块“每日一练”专栏, 学生轮流书写, 班级内每周举行一次写字展览, 评出进步较大和优秀的同学, 誉之为“每周之星”“小小书法家”“进步之星”等多种称号, 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增强自信, 培养兴趣。学校的广播站, 可经常播放书法欣赏、书法家的故事等等。学生长期处于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 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4. 形成独特科学的习字方法

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了悟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构建开放式的写字教学模式。“悟—范—练—评—结”的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观念。悟, 即指学生自悟范字, 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 在观察中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范, 即指教师示范书写, 分析字的笔画、结构等特点。这不仅可使学生把字写得美观, 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字形的能力, 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练, 即指练习书写。在学生练习书写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教师要集中讲解;对于个性问题, 教师一定要手把手的纠正。评, 即指评议作业。教师可对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评议, 学生也可互评写字作业, 这样人人动脑, 互相帮助,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还使得学生的写字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结, 即指简要小结。教师应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加以小结, 提示学生写字规律, 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写字知识。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灵活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系统, 课堂上既有学生的独立领悟、练写, 也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广泛的互动。只有做到这一点, 学生写出的字才会结构合理、比例适当、大小均匀、端正整洁。

5. 重视写字教学与各学科的联系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写字教学可与各科的教学协调互进, 在各学科教学的同时, 注意渗透, 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比如, 在书法作业上, 我会留一些语文书上的古诗文让学生练习, 这样既让学生练习了书法, 又对背诵古诗文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科作业书写要求应规范、具体、可操作, 教师应在学生一进入高一时就把作业书写的具体要求明确地提出来, 让学生知道如何做, 做到什么程度为合格。教师可要求学生做到在让别人能够看清楚的基础上达到喜欢看。而且, 规范化书写和答题对高考成绩提升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 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它不仅能提高藏族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促进其对汉字的认识和记忆, 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藏族学生的汉语综合水平, 使他们对汉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汉字的认同感。所以, 在对藏族学生进行书法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区分教学对象, 把握教学对象的特征, 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是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笔者主要谈面向藏族学生的汉字书法教学, 从重要性与难度、需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字书法教学,习字方法

参考文献

[1]傅海燕.汉语教与学必备:教什么?怎么教?[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2]庄义友, 熊贤汉.汉字与书法艺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汉字书法走入西藏

彼时,刘国宝开始特别认真地研习书法,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书法集《雪域线条》,诗集《结》、《极地心电》,长篇散文《家语》等。刘国宝的书法极具个性,正如唐代的孙过庭说:“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辙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他笔下的线条和空间布白表达了他对于传播书法文化的急迫。横为千里阵云,点即高峰坠石,竖作万岁枯藤,戈则百钧弩发,捺却崩浪雷奔。赵构称米芾“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董其昌称右军“如凤翥鸾翔”、称米芾《蜀素帖》“如狮子捉象”。孙过庭比拟赞叹:“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威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在线条的折转与笔锋的回旋中,在阴柔与刚毅间,相辅相成。刘国宝的作品质朴、自然,无故作妖媚的“妖娆”,既没有故作刚狠的“强悍”,也没有故作潇洒的“肤浅”。横“如孤舟之横江渚”,他已经将技巧和意境不自觉地结合起来了。他对于文化传播的赤子心用毛笔袒露在纸上,形成了刘国宝独有的风格。那是笔势的大气磅礴,线条的异域与传统的交锋,笔法和字形结构维唯有章,气韵却独白出独特的墨趣。

刘国宝现在已经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拉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峰书画社社长。他的书法入展中书协“黄河魂”大展赛,获中国文联全国首届新农村楹联三等奖,《书法导报》首届全国手卷展三等奖,拉萨市政府最高奖“圣地文艺奖”。他的作品被西藏博物馆、大千故里书画馆等艺术馆收藏。大千故里书画馆评语“功底深厚,且具个性”。2006年,刘国宝在西藏博物馆举办西藏首次个展与义卖,捐助失学儿童,受到社会各界重视与好评。2015年5月30日,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组织举办了中峰书画社首届书画作品展。

刘熙载在《艺概》中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书法的确是修养者的艺术,书法者的修养不同、品性不同、志趣爱好不同,书法艺术表达完全不一样。刘国宝的艺术和他对于书法文化传播的热切心理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一直在交流、在撞击。清代的刘熙载还曾经说过:“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行草,尤其是狂草束缚性最小,可变性最大,最能体现书家的艺术构思、心的律动,情的宣泄。从形见其神、钩沉揽玄,追虚探微。韩愈称草圣张旭的作品为:“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2005年,刘国宝为了能让西藏的学生得到参展锻炼,曾组织拉萨20多所大中小学校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他自费租车,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跑,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跑,自己出钱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比赛多人获奖。2011年,刘国宝与西藏当地公司联合创立了一个免费教人书法的书法平台。刘国宝腾出时间免费指导,他说:“这是响应中央开展的大文化运动的文化自觉。”汉字书法也在这个平台得到了一次次地展出!中国左笔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北京市老年书画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陕西省咸阳市书法团体在这里展出……这是刘国宝年轻时候的梦。刘国宝好像一生都在致力于在西藏传播书法文化,一生都做着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举办着汉族书展的梦,如今终于实现了。

篇5:汉字书法欣赏

1、通过对古代书法艺术欣赏,增进对汉字源流的认识和了解。

2、感受汉字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

3、感受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汉字书法,感受汉字的美。

2、难点:懂得最基本的欣赏书法作品的技巧。课前准备:

师:历代书法作品视频、图片、书法作品。生:纸、硬笔。教学过程:

一、欣赏历代书法视频

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这节课首先让我们起来赏析古代的书法作品。带着一个问题去欣赏:在这里你认识了几种字体?

二、学习书上的两幅作品,感受汉字的美。

结合《赞汉字》一诗说说对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的认识。

三、书法在当代

规范字与书法

写字与书法

四、怎样欣赏书法作品

1、书法的两大要素:线条(点画)和空间(结体)

几种优劣线条的判别。

2、书法学习的四个阶段:

(一)杂乱而无序

无法

(二)整齐有序

初级法

楷:上紧下松,左紧右松,(例字:“君”)

隶:与楷相反

(让学生上台试写,现场调整)

(三)整齐中有变化、混沌中有序

高级法

(四)大自然

无法

(超越法的层次)

明项穆: “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若不均且欹,如耳目口鼻,开阖长促,斜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与滞,如土塑木雕,不说不笑,板定固窒,无生气矣。狂怪与俗,如醉酒巫风,胡行乱语,颠仆丑陋矣。”

篇6:论汉字书法创新途径

邱明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先于书法而独立存在的文字符号。汉字书法是指汉字的书写技法和书写规律,是书法主体挥毫运笔所产生的笔迹形象的总和。汉字具有记录语言、承载知识、交流信息的作用。许叔重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为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序中说“字之大端形与声而已,圣人说字之形,曰一贯三为王,一合十为士,儿象人胻之形„„牛羊之字以形举也。”([1] 上海书画社.行草(中册)[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89.)难怪唐代书法理家张怀又说“形见曰象,书曰法象”。足见仓颉创新字体之初,是以“形象”符号表达、传递一定的字义内容和声音。

书法以汉字“形象”为创作材料,汉代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者,得谓之书矣。”[3]书法创作之初,要“囊括万象”,达到“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书法要录》张怀著)。这种依“物”像“形”的“形”,囊括出的“形”“意”“理”的统一,再与书法主体的思想意境相合追求“真”,心手相应借助书法工具创造妙趣横生的汉字篇章为“善”,将真与善融入具有特异造型的汉字中,最终组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书法艺术作品。当汉字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就将其本能作用延伸到了审美领域。汉字造型的抽象性、精美性、多样性,表意的丰富性、准确性,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书法艺术的崛起又为汉字的形成、发展、繁荣注入了创新活力。无论是汉字的创新还是书法创新,无凝是以汉字造型和应用为基础的。

一、用汉字“字形美”,创造符合宇宙自然之“道”的新书体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之所以如此之美,是因为在三千多年的汉字应用发展中,汉字不断的创新,日臻完善,创造出了符合宇宙自然之“道”各种新书体。这些新体孕育了书法的新发展。书法创新在于抽象自然奥秘,把人们试图认识之对象,通过笔尖挥运把汉字原本寓有的“点、线、形”,与书法主体心灵感悟的“真、善、美”相融合而产生新的“形象”,这“形象”越新、特、奇、博、精、绝,越具创新效果。书法主体笔触产生之电流磁场能造自然万物之 “气象”,运笔如神,随机生势,随势生象,其点线结体鲜活生动、笔跡之道质坚品高、字里行间情深艺醇、思逸神超;书法者“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寄宇宙万象之深情深理于笔端,将天地自然之大道抽象到汉字点线造型中来,创造出分明是抽象的,却与天地自然之“道”一样隽永而有生命气韵的汉字佳作;书法者的崇高境界与学养、高超的胆识、精绝的技能都融会在书法作品的篇章里,体现出“天人合一”之大

“道”,因而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书法是以汉字造型为审美对象。“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1]“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2]书法以汉字形态造型为元素,借助字义内容、笔墨技巧、结构章法等,将作者感知到的自然“物像”和心中的“意象”相结合,用宇宙自然之“道”创作出来的“汉字篇章”。

书法造型寓世间万物于笔端。古人有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像者,得谓之书矣。”[3]书法造型力求抽象出印印泥、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屈铁、枯藤、蚕食叶、虫蚀木、高山坠石、行云流水等千姿百态的具体形象,创意凝聚书法者审美精神的人格力量。正所谓“柔毫三寸,写尽天地之意。” [4]“书法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点线的组合涵容了万物的形象,黑白的旋律谱写出昼夜交替的神韵。”[5]书法的这种艺术特色凝聚了中华民族三千多年来应用汉字的智慧和精华,使书法艺术传播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与中华民族文化水乳相融,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最具中国元素的特殊艺术。所以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神载体,是东方艺术之精髓。

艺术的本源是生活。艺术是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满足人们有意识、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灵对世界万物的追寻,对空白心灵的填补,对干涸心灵滋润的精神催化剂。中国有五千多年汉字文化,汉字无疑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成功的造型艺术。现代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广泛的使用着汉字,用汉字这一象形符号记录知识、交流信息。汉字符号中所包涵的艺术精髓,是举世公认的:汉字书法以其无限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展示着自己的艺术语言。林语堂在《中国人》一文曾说:“一个汉字的构造就是一种建筑,其中有美学也有力学。”①英国美学家里德也说:“对于中国人来讲,美的全部特质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②他还说:“在一种点线结构方面的研究上,中国书法所取得的已为世界认识或尚未被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伟大的。”③

如对下例三个“鹅”字的欣赏,献之之“鹅”犹如一只迈着稳健步伐,不时点头与身后的伙伴畅谈交流,正率领着同伴们阔步向前奔去的“天鹅”;李白之“鹅”恰是在碧绿的池塘游戏玩耍,翩翩起舞,翻着筋斗的“天鹅”;本文作者所书之“鹅”,意在将“天鹅”优美的颈和头的造型抽象出来,从底部“鸟”的最后一笔果断推笔向右上,与“我”的点相连而创意出“天鹅”的颈、头、嘴,真象是一只梳理 2 着羽毛展翅欲飞的“天鹅。”

书法作为一门在汉字的运用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它的本源是汉字,是汉字所代表的中国汉字文化。可以说,没有汉字文化就没有书法艺术。

汉语汉字是最精炼、最准确的文字。在联合国存放着不同文字的同一文件中,最薄的那个文本就是中文。在中国20世纪初,钱玄同、胡适等人预言,50年内汉字必然消亡;计算机刚出现时,有人说中文不能输入电脑只有走拼音化的道路,中国汉字要灭亡了。后来,汉字成功的与计算机科学结缘,与现代信息技术接轨,又有人说,现代人不用笔写字了,不用书法了。实事上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达,越显示出汉字的生命力。现代的书报刊、电影、电视、VCD、互联网等领域书法字体的广泛应用,更显示出书法艺术勃勃生机。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战胜入侵者的文字。中国曾经多次亡国和半亡国,每次都没有废除汉语汉字。以香港为例,被英国统治了一百年,香港绝大部分人还是用汉字。清朝用武力占领了全中国,并没用蒙古文字而是用汉字。中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它在世界语言文字之林中独树一帜。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使用至今的象形表意文字。虽然几乎所有的文字起初都是从象形开始的,都具有以象表意功能,但诸如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及古玛雅文字都由于没有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变形创新,结果文字与象形分道扬镳,走上了文字自行消亡之路。

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最便利的语言符号系统。汉字的广泛运用是书法的本源,汉字给书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书法又促使汉字更进一步完善和美化——为汉字增添的无穷的生命活力。书法是最单纯的艺术——只用墨线来结构符号;又是最高深的艺术——正如沈尹默先生所说:中国书法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还兼有诗歌的深邃意境、劲舞的优美姿态。书法具有“非语言非概念非思辨非符号所能传达、说明、替代,穷尽的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意味”。这就是说明书法具有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基因。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书法造型最简、最纯、最深、最能反映人的意识。正所谓“柔毫三寸,写尽天地之意。书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点线的组合涵容了万物的形象,黑白的旋律谱写出昼夜交替的神韵。”④书法造型使人产生丰富的意境和联想:激电惊雷、高山坠石;寒猿饮水、万岁枯藤;利剑长戈、千里阵营;小桥流水、明月入怀;珠圆玉润、凤翥龙蟠。中国书法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国粹。当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交流;电视光盘Internet中的光电动画映象、夸张的广告、强刺激的电子游戏,加之怪光陆璃的舞厅效应、商业包装和媒体炒作充塞人们的视听和言行,使审美变成不假思索的感官直接享受,对浩瀚蕴藉、纯朴归真的传统书法产生极大的冲击,这必将从反面促使中国书法艺术有新的开拓,一个呼唤书法巨人出现的时代到了!

二、汉字应用求实、求快、求美推动着传统书法不断创新

“蔡邕云: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书也。”⑤可见草书体的出现是由当时诸侯国争霸引发社会战乱、使得军务政事繁忙,对汉字实用提出了快捷要求而产生的新书体。后来,经汉末张芝“温故知新”“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锲而不舍地临写创新,终于创立出气脉通贯、浑然天成、真气弥漫的新书体——大草,开创了书法自由抒写性灵、淋漓尽致地表现宇宙元气的先河,把中国书法推到了又一艺术高峰。

社会发展促使汉字不断进化演变是书法新苗破土而出的沃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启用李斯等人所创作的小篆统一了汉字,代替了原来笔画繁多、形体怪诞的大篆和六国异体字符。后因秦朝战乱频繁,全国又刚刚统一,有大量公文、函件需要书写,小篆书写仍太繁、很费事,秦始皇怕耽误军机政事,破格启用了狱吏程邈创立的隶书体。使得汉字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走上了“使用规范化”、“笔画简化”、“形体美化”以利书写辩认欣赏的正确道路。避免了象古埃及的圣书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克里特文字及古玛雅文字都最终被取代消亡的厄运。

书圣王羲之在书法“创新”的道路上正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国汉字书体发展到了汉代,已产生隶书与草书并行的样式。汉末、三国时代,书法家王次仲、刘德升、锺繇等融会隶书与草书的结构与笔势,创立出清新俊逸、比隶书笔画简捷、比草书易认的“行押书”,但“行书”体并没有完全确立。王羲之把握往当时汉字变简求美的内涵,顺应社会对汉字书写的要求,遨游北方名山观摩李斯、曹喜的篆书,在许昌观摩梁鹄的真迹,在洛阳观摩蔡邕的石经,又在堂兄王洽处观摩张昶的“华岳碑”,并采纳与他的时代接近且流行广的张芝、锺繇的书体,易曲为直,削繁就简,笔法成内恹外拓之势,偃仰翩翻,以求法精形美。

王羲之传世的《兰亭集序》,是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在会稽山阴召开的文人集会上即席书写的,用此文为与会名士孙统、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临流赋诗时写的序文,被后世尊为“天下第一行书”。

自魏晋以后传世的书法碑帖,大多数都是为实用而表述字义内容的碑文、信札、手卷、墓志、对联、匾额、扇面。如唐代怀仁和尚将王羲之所书行书集字成篇,刻成了碑文《大唐三藏圣教序》,既应皇帝之命传播佛教教义,又使羲之书法千古流芳;中唐颜真卿传世书法精品《祭侄文稿》,是为祭奠平叛安史之乱而战死的侄儿季明写的祭文,为后世尊为“天下第二行书。”

可见书法的创新与汉字的社会应用、文化传播有不可须臾离异的血缘关系。

王羲之创立的典雅俊整、精美遒劲的真书《黄庭经》(如图一);“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行书《兰亭序》(如图二);意态纵横、自然超逸的草书《十七帖》(如图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丧乱帖》(如图四)。都是在传递字义内容的同时,表现出了一种新书体独特艺术风格。

王羲之吸取秦汉魏诸名家的长处、变化笔法与字形结构,大胆创新,不仅受到当时社会的欢迎,且为后世开辟了书法艺术的新天地。唐太宗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称赞道“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⑥被后人尊誉为“书圣”。今人每观羲之书法,都有“精美绝伦”之感,叹为千秋典范。

自王羲之时期到现在一千六百多年来没有出现新的书体,历史证明了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前贤们对汉字书法艺术做出的丰功伟绩——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创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实事:每一次新书体的出现,都使得汉字向使用规范化、笔画简化、形体美化的目标迈进一步,孕育着汉字文化新的繁荣昌盛。

三、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汉字书法创新展望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1世纪,人类正由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化,全球文明一体化进程与日俱增,已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富有了,活动方式越来越多彩多姿。我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国人千年飞天梦;世界高科技已引导人类的探测器到达火星表层,探测火星奥秘,谋求人类在地球外的新的生存活动环境。现代通讯信息、计算机网络的高度发达,缩短了人们被空间、时间、地域的阻隔,出现了“地球村”的新概念,人们的生活、活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美国人手中的核武器利用卫星全球定位器等高科技,能精准的重复摧毁地球上的人类上百次的时候;当国人杨利伟坐上神舟5号一天一夜绕地球行驶60多万公里的时候,能请王羲之再给我们“创作”一幅“天下第一行书”吗?假使王羲之在“天堂”有知,他又会教我们创作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我们不能墨守“四大发明”、抱着前人的“天下第一行书”不思创新。舍弃书法的创新就会使书法走向灭亡。从“四大发明”中的与汉字应用息息相关的印刷术看,隋 唐时是雕板印刷,到了北宋中叶毕升创新为活字印刷,十九世纪机器工业出现后革新为铅字印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印刷量剧增,铅字印版存放占用很大的厂房空间,计算机激光照排汉字就应运而生,“告别铅与火,迎来电与光”的我国印刷术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这一与文字依附直接有关的印刷术变革史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前人的“精华”,运用现代新思维、新科技更新或替换已经过时的“糟粕”,才能“推陈出新”。

电脑激光照排汉字出现后,各种软件书法字体应运而生,这些字体虽然在艺术性方面有待提高,但它代表汉字从手工书写到软件制作的划时代变革。软件字体的变换十分方便,仅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出现成千上万个“瘦金体”。利用手写输入发送电子邮件,可发送自己亲笔书写的书法味很浓的邮件。让接收邮件的人能感受到自己的书法创意。这必将孕育着汉字书法新变革的开始,一个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的电脑书法艺术创新的时代必将来临。

李斯创小篆、程邈创隶书、张芝创大草、王羲之创“天下第一行书”,都是在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的基础上,顺应汉字在当时社会中应用交流的需要而“创新”出来的新书体。当代书法的“创新”应以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汉字文化的需求为契机,遵循汉字书法艺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大胆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世界文化传媒对汉字应用的需求接轨,利用电视、电信、网络传媒通道,将中国汉字文化、中国书法艺术传播到全世界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用全人类的知识智慧来激发我们的书法创新活力,用全身心投入到开辟汉字书法艺术的新纪元的伟大事业中去。

①《中国人》林语堂著(原名《吾土吾民》)

②、③《中国黑白体系论》英国美学家里德著。

④重庆出版社1987年5月版《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二十二人集》(王歌之语)⑤梁武帝《草书状》

篇7:汉字书法之美读书笔记

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

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一,书法能提高我们对中国文化的审美能力。从元朝开始,延续到明清,中国的诗书画,就基本上合三为一。书法由原来的交流工具,变成了艺术表达。比如颜真卿写的《祭侄子文》,是对自己年轻的侄子在战乱中被杀的哀悼,这篇悼文是其在最悲痛时的情绪表达,甚至还保留了涂改的墨迹。这样的书法看上去混乱,实则因为寄托了作者浓烈的情绪,因而显得更加能够打动人心。当相隔千年时光的人们被书法中蕴含的感情联系在了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

还有,中国的建筑和书法是互相融合的。西方的建筑,不会在门头挂个“卢浮宫”几个大字。但中国的有名的建筑,会先写上“故宫”、“天下雄关”,然后还有无数牌匾对联等你去欣赏。再有,西方的建筑,追求向上帝的无限接近,追求垂直线的上升,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而中国的农耕社会,重视土地,追求对土地的无尽占有,于是建筑倾向于水平方向的拉伸。这样的建筑美学,对应于书法是汉代隶书的波磔,左撇曰波,右捺曰磔,正像是屋檐飞张翘起。

中国绘画经常化竹子,画中的叶子,其实就是抽象化的书法笔法,如撇似捺。画上提首诗,书法边上配点画,甚至在画面上印章成堆,收藏者于空白处签名,一幅字最后变成书法、绘画、诗词、印章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综合体。

第二,书法与生命相通,书法是修行。

高明的书法家能通过书法,来获得对世界的感知。比如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笔阵图》时,她用把“点”字注解为“高峰坠石”。高山上石头的坠落,有形状、有重量、有速度、有气势,一个点可以体验到牛顿的万有引力,一个字能体悟一段人生也就绝非虚言了。《笔阵图》里,把横叫“千里阵云”,从中学习开阔的胸怀,把竖叫“万岁枯藤”,让我们知道强韧的坚持……

我们训练自己正襟危坐,训练自己握笔的姿势,训练自己屏蔽写字时心里的慌乱。这种对肌肉的控制,训练出一个人精神的专注,这其实就是修行。

第三,书法之美,蕴含人生哲理。

练字的字帖上,方块汉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九宫格,我们写字总是隐隐被这个格子所限制。在学习写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习,如何在人与人相拥挤的社会里遵守规矩。

写字时我们缓缓呼吸,仔细地一笔一划,就宛如我们认真地做人。从一点开始起步,于横中把握平衡,于竖中坚定初心,于转折处停顿,于撇捺处左右逢源、披荆斩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慢慢而仔细地完成一生。

上一篇:建党九十周年历史事件下一篇:民间组织党建工作薄弱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