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2024-08-1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通用10篇)

篇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是铸造学校精神的建构之本。为进一步把我镇各完小建设既有深厚底蕴,又充满生机活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现代文化学校。2013年5月24日至26日,云南省现代教育评估中心在昆明市举办“云南省第三届小学校长论坛——现代小学文化建设”论坛活动,我有幸被会泽县教育局推荐参加。活动特邀请全国著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专家、知名小学校长到会作关于现代小学文化建设的学术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地论述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思想、理论、方法,交流小学文化建设经验。此次学习,内容丰富,感触颇深,启发面广,现就似曾相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之制度建设的强化落实作点滴的交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主要方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而制度文化是主要载体,制度是执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制度宜以时而定、以事而立、以项而设,而不能因人而定,随意取舍。有文化而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执行,文化环境难以形成,文化气息难以浓厚,文化魅力难以持久,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只有制度化的校园文化,才能拥有校园文化,才能体现出制度文化的“实用性、有效性、公平性、人文性、群众性”。我认为加强校园文化突出

制度建设应充分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目的性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对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教师顺利完成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待补镇中心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学、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待补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待补镇中心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办法(试行)》《待补镇中心学校“一评三考”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创新常规管理运行机制,秉承“创新务实、严谨治学、追求卓然”的精神,“从严”“从细”“从实”抓管理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常规管理的数字化体系,明确了学校育人目标、任务、要求及岗位职责,使学校每个人都能能自觉的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尊重、互相配合、民主平等、监督的工作与学习氛围,产生强大的校园凝聚力。

二、充分把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常规管理建设的重要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常规学习,即各完小每月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及自学笔记,具体由完小领导组织完成;二是教师间互相学习,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三是倾听校外书声,积极争取各种外出培训活动,让更多青年教师得到增长见识的学习机会。通过《待补镇中心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办法(试行)》、《待补镇中心学校“一评三考”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师的各种考核。

2.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十字”方针。以《待补镇中心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为准绳,印制制度所细化的八种表册(教研月报表、常规检查记录册、政治业务学习记录册、听课记录册、校本教研记录册等)下发各完小,并督促实施;具体由完小校长与教导主任从备、讲、批、辅、考等方面来进行督促完成,按照相应栏进行分月评比打分记载。实行学校领导、教研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推门听课,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具体按《待补中心学校听(评)制度》执行。

3.重视调研,规范教学评价

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岗前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竞赛、说课、小论文评选、新教材(新课标)、送教下乡等活动形式,促进教师进步。中心学校坚持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到基层学校全面调研的制度,力求做到调研一所学校、帮扶一所学校、提高一所学校。

4.全面检查,及时总结

中心校教研室每学期将对各完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进行检查评估,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各村完小负责对教师常规工作的检查进行评价纳入教师年终履职考核。一是根据《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印制各种表册(教研月报表、常规检查记录册、政治业务学习记录册、听课记录册、校本教研记录册等8种表册)

下发各完小,并督促实施;二是深入学校对新上岗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三是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完小抽查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阅等情况;四是抽查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校本教研情况;五是召开教师会,进行专题讲座,灌输新的教学理念。

三、要体现校园制度建设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学校基于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不等于形成了制度文化,例如: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它包容着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无论是校园中的设施,还是校园中的环境,以及楼道间的某一个宣传标语等,它们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顺利进行的保证。以文育人的原则规范校园文化的各种物质载体,要坚持技术和艺术、实用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切实抓好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净化,让学校的每一道墙壁都会“说话”,努力创设布局合理、格调高雅、文化味浓的校园环境。只有当这些有形的可见的制度与那些无形的、有形的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内化成了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制度文化才会最终形成。

四、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要有创新,做到与时俱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校园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人的教育教养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因此,在新形式下校园制度建设必须创新,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创新校园制度建设。首先必须体现有效性。学校在校

园文化建设中应适应时代的要求精心计划和设计,提出结合学校实际的近期、短期、远期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树立起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和共同思想观念,促使校园制度建设的提升,从而具有时代发展的实用性。

其次必须体现群众性和公平性。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性的要求。例如各种规章制度要通过教代会参与制定、修改、充分酝酿和讨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强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师生执行规章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学校在生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我们就必须走改革发展之路,走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之路,就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制度建设,坚持以发展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动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超凡的思路、超前的理念和务实的措施,团结一致,开拓创新,整体全面的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引导广大师生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把学校办成充满情趣、充满诗意、充满人文与活力的现代化学校。

篇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2008-06-20 09:11:12|分类: 论文 |标签:学校安全教育教育论文|字号大中小 订阅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发展安全是基础,没有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就没有根本的保证,更谈不上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安全高危阶段,加强初中学

校安全制度建设,细化学校安全教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学校安全网络

首先,要建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常规管理制度。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并对校内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加强管理,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防震安全预案》、《寄宿生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巡逻制度》、《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等安全管理规

章制度,使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其次,学校要层层夯实安全责任,切实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要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职责,细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使全体教职员工都承担起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同时按照岗位要求,把教职工履行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的情况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和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学校勤杂人员也要夯实安全责任,确保校园用水、用电安全,尤其是要加强学校门卫工作,按照学校规定查验来访人员身份证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防止非教学用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开展校园巡逻,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全体教职工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责任,忠于职守,履

行职责,树立“在其位,谋其职”的良好风气,切实抓好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隐患险于明火”。学校要加强对校舍(含食堂)、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实验室等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在开学前、大风大雨前后,更应加强重点防范,杜绝事故发生。每学期初都要对学校的设施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整改后的回查。大检查要覆盖防火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校舍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等各个方面,要查到易发安全事故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围墙、门窗、防护设施、消防设施),对厨房设施、餐具和食品、水源,对报警求助、应急处理设备、安全通道进行了全面检查,对每一处安全隐患均要登记造册,能立即解决的要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

三、加强安全和法制教育,提高师生防护能力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通过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不断提高

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第一、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确定各年级安全教育目标,努力形成层次递进教育。七年级学生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危急情况的办法,接受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学会避开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树立安全观念,了解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识,熟记常用的报警、援助电话,具备初步的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掌握紧急状态下避险和自救的简便方法。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加强乘车安全教育,路近的学生提倡步行上学。八年级学生树立安全观念,自觉遵守安全法规,保护公共安全设施;熟悉学校、家庭、社会中须知的安全知识,掌握事故发生后请求救助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危险判断能力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九年级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安全,懂得运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紧急状态下自救自护的基本方法,具备

一定的抵御暴力侵害的能力。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校安全教育要渗透到教学、社会实践、日常活动、节假日及种种活动中。要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地震、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宣传工具或进行专题讲座、安全征文与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通过致家长公开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不同情况紧急事故疏散演练,提高全体教职工和学

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学校积极推行周安全提醒,学校利用周前会议和周一升旗活动时间,小结上周安全工作,强调安全事项。

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设等相关工作,大力开展珍惜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健康咨询、辅导、跟踪、干预等机制。学校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都是心理健康的问题。学校要高度重视,引以为戒,生命的教训不要再用生命去验证。要认真做好心理有障碍学生的排查摸底和疏导工作,建立档案,对心理疾患的学生要逐个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教育、防范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人,以避免不测事件的发生。

二要关注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动态,临近毕业,学生出走、滋事生非等问题突出,学校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将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同时要努力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压力;要把学生珍惜生命教育列入德育内容,教育学生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走好人

生之路。

五、加强师德教育,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要强化师德师风,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校因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很多,教训是惨痛的、深刻的。要积极地把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常怀一颗爱心,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

要做好“学困生”、“后进生”的帮教工作。做到“四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定责任,要求教师人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把转化一个后进生作为比培养一个优等生更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关心、一份爱护,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在校内进一步建立班级、年段、教导处、校长室四级帮教转化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制度、家访与家长联系制度等,尽最大可能防止学生因成为流

生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才能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安全。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以预防为主,创新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开创学校安全工作新局面,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选朝等.《中小学安全管理》.陕西:三秦出版社,2007.4

篇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对人的陶养和教化

学校文化反映了学校内部的主流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我们首先与学校建设结合, 使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水乳交融,以对人的陶冶、润泽与成全为精细化管理的最终实现奠定基础。

学校本着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具有教育性的原则按照“墙壁说话、提示相伴、名人面对面、艺术熏陶”的方针,对学校进行整体科学规划。

1.学校门口设置文化宣传橱窗。包括学校荣誉 、教师风采、学生风采、学生活动、家校连心桥、公示栏等栏目,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及学校开展的活动和学生的风采及时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更加激发了全体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凝聚力。宣传栏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拉近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距离,加强了家校联系,并取得了社会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美化校园环境 ,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绿色校园让师生感受微风拂面、信步林荫道的惬意,校路两侧设置有许多名人名家雕像及名言名句,起到励志启志的作用。此外,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与楼梯过道空间,“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悬挂学生的优秀作品, 如手抄报、手工作品、绘画作品等,这不仅为学校添色,更给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3.班级的个性化布置 ,凸显班级文化精神。各具特色的班牌、班训,是班级师生交流的载体,充分展现了一个班级的班风班貌。班级里设 置的“图书 角”、“生物角 ”、“读书格言 ”“作文交流平台”等栏目 ,为班级学生营造了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

4.优化图书馆和阅览室功能管理 , 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加大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力度,规范图书管理和使用,多渠道丰富报纸杂志、图书的种类和数量。学校通过自购、社会捐赠等途径,添置了许多适合广大师生阅读的书籍如《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陶冶教师思想情操;又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实行开放借阅,有《读者》、《青年博览》、《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系列 、中外世界 名著系列 等 ,为学生提 供充足的 精神文化。

总之,校园环境处处精心设计,从校园内的宣传栏、标语牌、雕像、图书馆、阅览室、教室走廊上悬挂的艺术作品等不难发现,学校提倡和力行的处处皆教育、事事皆教育、时时皆教育的理念融进了整个校园环境,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二、创新制度管理机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化的进程, 精细化的程度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因此,学校要实现管理重心前移,强化、优化年段组、处室的管理职能,使管理工作直面师生和零距离接触教育教学,防止管理信息失真导致管理工作费时低效。

1.狠抓落实 ,全方位打造高效的德育管理队伍。学校实行年段包干负责制,分层管理落到实处。行政人员挂钩班级,及时对师生思想状态到教育教学工作实行全程、多方位跟踪管理年段领导组十分重视班级管理,经常走进班级,树立典型,解决问题;走进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愿望、需求和思想动态等学习生活工作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此外,学校重视班级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评优、职务晋升和中层的提拔优先从班主任中考虑,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2.实施管理工作“精细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学校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各项管理督查的目的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保证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我们要做好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定期的分析研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及时督促有关学生、班级进行整改,而且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在全校表扬,树好典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管理才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优良的学校风气。

此外,为增强班级管理实效,学校开展了以“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在班级管理层面上形成了“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的精细化的主体管理模式和长效工作机制,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班风。

三、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精细化管理要提高学校的原创性和生成性,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各项教育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工作要素,也是精细化管理与学校文化的物化形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驱动下,生成了具有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细节,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1.通过开展“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等活动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 既让师生共同参与,又引起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校园读书节、读书交流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拓宽知识面,发展个性。

2.精心组织德育活动 ,培养校园文化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师生幸福成长的不竭源泉,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爱心募捐、志愿者活动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对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以评比每月学校文明班级、周卫生先进班级为抓手,班级之间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具特色。如汉字书写比赛、普通话比赛、学雷锋积极分子评选;“五祖拳”健身操比赛、定点背向投篮、跳绳比赛,五人六足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产生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彰显校园文化特色

课程改革为学校管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使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深入人心、永续精进的重要保证。校本课程要真正实现“以校为本”,才能彰显特色,形成持久的办学影响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校本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要从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出发,课程的实施与发展都要依靠学校自身条件。因此,校本课程为深度校园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感染力,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美化,让教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识,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1.突出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在布置教室时,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加强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段特点,考虑教室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可以围绕某一阶段的班级工作重点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确定教室布置和宣传的重点内容,使每一个口号,每一条标语,每一个标志,都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的因素。低年级学生用喜羊羊、小蜗牛、小鹰为校园文化的形象代言更具童心;中年级用奋进的小鸟等,符合学生的认知;高年级则需紧跟时代步伐,如吹响集结号、有梦就去追等更振奋人心。

2.注意整体设计的原则

教室的布置,班主任要考虑整体设计。例如,一个学期有几个宣传重点,前后顺序怎样安排,宣传内容如何体现,怎样进行整体布局;各部分从内容到形式,怎样协调和统一,怎样既注意思想性,又兼顾艺术性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更多思考园地的设置能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评比栏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展示才能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

3.显示班级个性的原则

教室的布置,应别具匠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提倡每个班级各具特色,以便使校园文化环境富于变化,又便于形成班级的个性风气和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个教室都有差异的个性美。

4.强化学生主体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在布置教室时,班主任应尊重和关注学生,重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唱“独脚戏”,不大包大揽。班主任要把布置教室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集中大家的智慧,发动学生设计布置方案,把教室布置得既得体又大方。

二、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制度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班规是一种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它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要求孩子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文化人格倾向。

1.结合年龄特点,制定班纪、班规

如何把制度变为学生认同的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在制定班规和班纪时,要尊重孩子,发动和引导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制定自己的班规,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如:一(4)班制定了“小雏鹰之歌”,“鹰妈妈”告诉我们:“只有从小刻苦锻炼才能为将来展翅高飞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作业要工整,值日要积极……”;二年级制定“小蜜蜂宣言”、“蓝精灵之约”、“快乐宝典”;四(6)班制定了“人人都有小岗位”。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在班集体中应该做些什么,承担哪些义务。营造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追求、时时有成功的氛围。

2.师生共同约定,增强内驱力

“班级公约十不准”和“我们的约定”、“小雏鹰宣言”等虽然都是班级公约,但效果却不一样。“十不准”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强硬的态度去规范管理,而我们的“约定”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确定师生共同的目标,“小雏鹰宣言”则照顾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以生动的形象讲述应做的事项。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制度成为大家的自觉规范;如何让班级精神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思考的问题。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如果说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形,那么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群体意识,是良好的班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群体意识的升华,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所在。班级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任务,班主任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根据班级个性特征,发动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实践,寻找最适合本班实际,对学生最具感召力的群体意识。利用内在和外在的一切因素,促进全班学生大脑中“兴奋灶”的形成,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

1.关注学生个体,树学生自信,促学生自主发展

无论是评比园地,还是展示平台,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关注、激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个园地、这项评比才有了生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因还有半杯而欣喜,有人因只有半杯而伤悲;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教育的契机。同班级的学生,有人因闪光点被发现,并得到引导而自信快乐,有人因缺点被无限放大而自卑逆反。生活在缺点里,缺点就成了走不出去的沼泽地。

走进六(5)班,教室总是那么干净整洁,学生眼里总有一种自信、快乐、积极的光芒在闪烁。上课时发言的同学多,墙上是班主任老师和副班主任充满爱意与情感的日志:为同学发作业的她,轻轻将作业本放在课桌上,是那么细心、耐心;人群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悄悄捡起地上的垃圾,他就是……

原来班主任以学生最喜欢的微博为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以“有梦要去追”为登录名,激励六年级学生,充分利用班级文化中“热门评论”栏目,从老师、学生、专科教师三方面去观察,发现学生中的好事迹,内容不限,可涉及学习、运动、文明、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是向上的、积极的,均可登上热门评论栏,成为名人堂堂主。

评论每周由副班主任完成3篇,副班主任由全班同学轮流当,谁都有发言权,都可以去发现并记录。评论内容以细节描写和具体事例为特色。学生希望自己登上名人堂,自主参与和自我调控的积极性得到巨大提升。

2.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民族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继承“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而珍爱和弘扬“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9)班的班级文化是践行《弟子规》,“传中华美德,承民族精神”。每天早上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还有“论传统美德”大讨论、“让民族精神闪光”等活动。整个班级弥漫着传统文化的芳香,同学们以背诵《弟子规》为乐,以践行中华美德为荣。每天的晨扫大家抢着干,见到老师和家长不仅问好,还主动鞠躬。

3.传承联大文化,弘扬联大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云南师大附小的前身是抗战烽火中诞生的“西南联合大学附校”。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3所大学组成。这个群体不仅拥有大批文化名人,而且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的高压,呈现出钢铁般的意志。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西南联大人爱祖国、爱科学,追求民主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六(4)班“以传承联大精神,向联大人学习”为主题,设计了“像联大人一样——知荣明耻;像联大人一样——刚毅坚卓;像联大人一样——饱读诗书;像联大人一样——创造辉煌”等版块。全班同学阅读、演讲联大人的故事,学习联大人的精神,立志做杰出人才。

4.抓流行元素,凸显时代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化的扩展,把世界变得五彩缤纷。为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有的班级将流行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六(9)中队以“志气满怀,Q行天下”为主题。QQ中队里的QQ不光代表聊天软件,更代表的是IQ智力商数、EQ情感商数、AQ逆境商数、HQ健康商数。QQ中队的个人评比表为QQ个人帐户,表现出色就能获得本班Q币。孩子们不再花钱买Q币,而是每天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用自己的出色表现换取一枚枚Q幣。在IQ堂里勤学习,EQ堂里育志趣,AQ堂里磨意志,HQ堂里觅健康。

作者单位

云南师大附小

篇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平邑兴蒙学校“蓓蕾读书工程”经验介绍

平邑兴蒙学校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以“大语文”教育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一、加强读书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蓓蕾读书工程”,我们建立健全了“蓓蕾读书工程”领导组织,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各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成立了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处成员、图书管理员、各年级组长组成的“蓓蕾读书工程”领导小组。各个系列、主题读书活动职能分解到具体领导,“教师系列读书活动”由党支部、工会协作,齐抓共管。“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和“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学生在校内外的课外读书活动。

二、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走进兴蒙,你会发现不论是走廊的墙壁,还是教室内的悬挂张贴,激励师生读书进步的宣传标语醒目可见:“一天一个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阅读改变人生,习惯决定未来”“读书高雅行为,读书丰富精神”等。既有古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现代作家赵树理的“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也有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关于读书的妙语佳句。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立好一个读书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为创建书香校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开放学校阅览室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2、摆放班级图书橱

走进兴蒙的每一口教室,你会发现摆放整齐的班级图书橱。书橱里的书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每隔一大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大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就相当于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将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更具有“书香气”。在校园内开辟阅读长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充分发挥图书室、画廊阵地作用,每一个教室都要有班级图书角,每一层楼道的画廊,每一面墙壁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4、保证读书时间

无论书再好再多,无论学生多么热爱读书,如果没有时间保证,读书行动必定不会落到实处。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急功近利思潮害及教育,学校大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舍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为“孩子一生奠基”的理念下,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增设阅读课。

(1)低年级增设一节阅读课,中高年级增设两节连排的阅读课。

(2)每天下午设有两节活动课,让学生有自由借阅图书的空间和时间。

(3)严格控制各学科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课外自由读书的时间。

(4)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大休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三、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工程”实施以来,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教师读书“一一二工程”。

我们实施了教师读书“112工程”。就是“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学期写两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此活动也吸引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撰写读书笔记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教师和学生在同读同写中共成长。

2、学生读书“三个一工程”

我们全面启动了“三个一读书工程”,即“每月一书”、“每周一文”、“每天一成语”。此活动要求重视过程,重视资料积累,而且参与人数涵盖全校每一位学生,活动时间绵延整个学期,真正做到大面积铺开、长时间坚持。现一进各班教室,黑板左侧温馨提示栏里便可见“三个一”的内容在随时更新。

3、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

每学期,我们都要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例如在我校首届读书节中,我们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为宗旨,以“热爱书籍,享受阅读”为口号,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学生方面的读书活动,也有教师方面的读书活动;有做读书摘记、写读书体会、填读书记载卡等大面积的师生自我阅读,也有“讲成语故事”、“诗王争霸赛”“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师生读书比赛活动。在第二届读书节中,我们围绕“读儿歌,诵儿歌”、“读童话,讲故事”、“读小说,编演剧本”三个阅读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切实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让他们的读书热情得到维持和高涨。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这些古诗文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比赛成绩公开、公正,全校公布,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学生颁发 “读书大王”奖、“读书小博士”“书香少年”等奖,给班级授予“书香班级”奖。

(2)讲故事、诵诗歌比赛。每年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各年级各班都要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讲故事,评出班内优秀选手,参加全校讲故事、诵诗歌比赛。学校分年级评奖,授予“故事大王”、“小诗人”等称号。

(3)读书笔记展评。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一段时间后展出,比比谁采的“蜜”最多、最甜、最美。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 的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蒙学校有自己特制的读书笔记和课外练笔。学生很乐意去做“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还讲究包装艺术,绘制各种插图,起别致的书名如:《成长日记》《心

灵独白》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室内,组织学生分批参观学习。

(4)办好手抄小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文苑报”展评有声有色。文苑报是兴蒙学校小学部的校报,人人参与,定期收藏。办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然后学生把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完成自己的文苑读书小报,参加学校定期评比展示。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有选择地读书、编辑、筛选知识等综合能力

(5)建立阅读反馈表。学生们毕竟是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确实不容易。为此学校通过“阅读反馈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橱借阅一本书,就发一张“阅读反馈表”,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表,方可再借一本书。反馈表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百科小知识等,这样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而不是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再过问。

(6)组织阅读、写作考级。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我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阅读考级”和“写作考级”活动。活动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及写作水平申报级数,然后统一书目(写作考级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完成考级,最后教师评定并颁发证书。阅读根据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分时间段评选阅读之星,分为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级又分为三档,即:一星,二星,三星;写作以兴趣、能力及志向采取积分升级制度,依积分之高低分为预备生、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这四级。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编辑作文专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编辑到作文选中时其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4、拓展阅读大课堂

社会是个大课堂,地方文化是宝贵的资源。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馆、自然博物馆、莲花山公园、老年公寓、热电厂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实、听英模报告等,让优秀的地方文化震撼学生的心灵、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四、养成读书习惯

1、倡导藏书

学校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天地,让书籍真正占领学生的休闲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小小藏书家”(藏书50册以上或者每学期新增书籍10册以上),以此来激发学生藏书的积极性。

2、引导购书

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导购书”上做好以下两点:

(1)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做了两个方面的动员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

有的学生有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零花钱该怎么花”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

(3)搞好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对此,我们组织了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第一层面是学校和教师,在学校图书室开辟“新书介绍”栏目,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教师利用晨会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以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崇拜吸引学生翻开老师喜欢的书籍;

第二个层面是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阵地,辟出栏目,让学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

第三个层面是书店,和书店联系,举办“红领巾书市”,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在书市上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红领巾书市” 每学期举办一次,书市中,还可以组织 “图书交易市场”,促进图书的流通,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自能读书,养成习惯

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书,更别说是自觉地进行读书活动了,因此,在读书活动开始时,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量的要求,并要强学生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读书笔记可以:①圈点勾划。在书的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②写批语。阅读中,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它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③做摘录。摘录书中的重点或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优美的词语或段落等,以便将来复习或参考用。④列提纲。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概括出基本内容。⑤写心得。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或有感而发,或指摘错误,或补充论证。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多背诵

“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读书特别强调要有“朗朗书声”。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口”到了,“心”却溜号了,是读书的一大忌。

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青少年时代记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3)“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时要思考。读书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立意主题、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五、保持读书热情

保持师生的读书热情是“蓓蕾读书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了师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借助多种形式与措施来推波助澜,使校园内的读书热潮保持下来。我们组织“书香班级”和“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评选既有量上的规定,又有质上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学生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调动每一个孩子读书的积极性,让

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是进行阅读评价的第一宗旨。

篇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龙家镇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稳定促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组织的细胞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组成部分,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基层党组织中同样存在,只是表现的方式、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有所区别。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主要组织者和落实者,是引导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带头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基层干部越廉政勤政,就越能规范从政行为,办事就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在基层贯彻落实得越好,就越能保持社会稳定,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就越牢固。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基层干部行使党和政府赋予的权力,每天都和人民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只有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搞好了,广大基层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树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这一点上,我体会最深的一件事是,我镇加大水利工程的兴修力度,加强镇村道路的硬化。今年是百年不遇大旱之年,但我们实现了春种面积不减少,人畜饮水有保障,大旱之年无减收。这些渠道在大旱之年发挥了很大效益和作用。老百姓说“看到水,就看到了共产党。党员干部修的是断水渠,实际上是修复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渠”。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党风是政风、民风的导向。一个单位、一个村的政风、民风如何,首先是看党风如何。党风不纯,则政风不正,民风不好。基层党员干部对一个单位一个村党风建设负有直接的责任。如果每个基层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都搞好了,各级基层党组织就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坚强领导核心。所以,有了良好的党风,就带动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近年来,我镇从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入手,把村务和财务公开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突破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村民一个明白。现在群众群体上访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不少过去的上访村成了文明生态村。

篇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中小学职责所在,是我们校长责任所在。为此,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内蒙古巴彦淖尔,专题研讨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制度建设,并向全国中小学校长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把学校体育纳入制度、法规管理体系,坚持依法治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法保障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让体育教师工作安心、生活舒心,让学生活泼健康、快乐成长,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第二,严格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要指示,担当重任,全面育人,确保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保质保量地将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第三,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与管理机构,确保上报数据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制订有特色的体质健康促进方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掌握锻炼技能,为终身体育和健康一生奠基。

校长同仁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转变观念、依法治校、敢于担当、共促发展,全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为促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为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体魄强健而贡献力量。

篇8:加强文化引领 促学校均衡发展

凝聚共识促均衡

学校文化建设是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反映。我校秉承“让师生享受阳光一样灿烂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四个面向”为办学目标,构建“1+4”的管理模式,总结提炼出以“三yue”(悦、阅、越)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内涵,将核心价值观确立为:“yue人yue己”。悦即悦人(欣赏别人),进而悦己(悦纳自己);阅即阅人(学习他人),进而阅己(完善自己);越即越人(树立目标),进而越己(超越自己)。我们将“三yue”文化作为一个实施载体、一个抓手,融入到5所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构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愿景,营造了琉小积极向上、合作交流、锐意进取、不断超越的良好氛围,正向着文化管理的高层次目标迈进。

队伍建设促均衡

实现均衡发展的关键是队伍,因此我们努力打造一支和谐团结、锐意进取、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实现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目标。

中心校实行统一管理下的分工负责制,推进扁平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学校组织,做到信息畅通、协调高效、运作有序。在干部中倡导“五要五不”,即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交流不隔膜、互相支持不拆台、互相谅解不指责、互相关心不冷漠,营造了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干部团队坚持在学习中借鉴、在讲座中共赢、在听看中感悟、在交流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的培训学习方式,着力提升沟通能力、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工作中,每名干部都以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为宗旨,强化“走动式”管理,发现真问题,解决出实招,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实效,实现聚焦课堂。通过日常管理、团队展示交流等措施,深入实践,交流反思,实现了在学习中共同进步。

发展是学校的目标,干部则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在制定学校规划和校章中,干部们深刻体会要对组织负责、对工作负责,坚定“一个好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完小”的信念。通过“我承诺,我践行”计划交流、管理论坛、完小评价等平台,干部们更加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我校每一位教师都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专业化发展目标,积极承担各级研究课、展示课,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燕都杯”课堂评优、学研优展示、新任教师汇报等多项活动,给教师创造了主动发展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幸福和自身的价值,在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超越自我。

制度创新促均衡

我们将评价分为随机和定期,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工作评价。学期评价成绩分一、二等奖,在月考核奖中兑现,学年评价成绩在年度完小优秀团队奖中兑现。几年来,团队评价搭建了完小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为实现各校同步发展、校校精彩的均衡发展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三yue”教师、优秀教研组、课题组等系列评比表彰制度,使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课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减负提质方案等各项制度在不断实践中完善创新,成为促进教师、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北京市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集体荣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在以凝聚共识、队伍建设、制度创新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标、课程、课堂、课评得以有效落实,干部教师和学生在成长,学校的教育品质在提升。今后,我校将继续走好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实现我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 (行为) 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 是企业各种活动及其结果中, 所努力贯穿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 并且表现为企业风采和独特的风格模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底蕴与土壤, 是企业打造一支高凝聚力的员工队伍的文化手段。它对企业成员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坚持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

企业思想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支持的保证, 企业思想工作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方法, 其目的是确定企业价值观, 培育富有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 其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 注重发挥人的潜能, 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针对人的“软”性管理方式, 所以,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 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和生命潜能。当前, 电力行业正经历着向大电网、高电压、高自动化和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当今世界, 生存与发展是企业永恒的的两大主题, 而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 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 能否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 首先要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 极大地提高电力职工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其次是通过培育企业精神的形式, 激励电力职工爱岗敬业,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格局。同时, 让管理亲和于人, 让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 互相激发灵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2.坚持企业文化理念建立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以企业领导人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来进行的, 所以,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借助于企业文化为载体, 寓教于文, 寓教于乐, 不断满足员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的多方面需要。同时, 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渗透力, 更好地把“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到电网技术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管理、人力资源、党务工作等各个环节中, 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与员工愿景和员工行为的和谐一致。

3.增强优质服务意识, 树立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理念。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和推进, 将日益要求电力企业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去赢得市场、占有市场。因此, 要求员工正确树立起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文化理念, 努力践行“诚信、质优、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优化服务程序, 注重服务细节, 深化服务内涵, 完善服务规则, 满足服务需求, 强化服务承诺, 提升服务质量, 提高服务效率, 以一流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服务价值。同时, 通过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开展“创建文明行业, 诚信建设年”活动等多种有效的措施, 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

(二) 导入健全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CIS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其主要思想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系统分类, 通过这一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文化通过员工的行为表现和整体的识别系统传达给社会公众, 使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使电力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利用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MI) , 强化管理。企业理念识别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部分, 市场定位和长期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主导思想, 也是行为识别 (BI) 和视觉识别 (VI) 系统展开的根据。是要经过对市场的周密分析及对竞争环境的细致观察, 结合电力企业当前的状况来制定实施的, 它形成了电力企业特有企业精神、企业愿景、企业宗旨、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人才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廉洁理念、安全理念和服务理念。这对电力企业建设发展树立了鲜明的企业个性, 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利用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BI) , 统一规范。行为识别 (BI) 是经营理念的进一步延伸, 也是MI的确切实施, 具体体现在公司机构设立、管理制度制定和员工激励机制等方面。电力企业文化行业识别系统分为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两大部分;制度文化包括高层管理必读篇、党群工作及党风建设篇、企业文化篇、行政后勤管理篇、人力资源篇、财务管理篇、安全管理篇、项目管理篇、综合管理篇;行为文化部分包括职业道德篇、行为规范篇、礼仪规范篇和服务规范篇。行为识别系统的建设不是员工自发的, 它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活动原则、工作程序、办事规则、言行标准和行政纪律。制度和规范可以有效地使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有章可循、规范统一, 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运用视觉识别系统 (VI) , 提升形象。视觉识别是企业形象的静态表现, 是一种具体化、直观化的企业形象表达方式。电力企业的视觉识别 (VI) 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志色、员工服饰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办公用品、广告牌、车辆标识、工作环境标色等。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电力企业整体的特色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电力企业以规范、合理、有效的形式把本企业的品牌标识体现在办公、会议、营业、施工等场所, 着力提升本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三) 提高员工职业素养, 强化员工行为规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行为规范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包括的内容有:职业道德、仪容仪表、见面礼节、电话礼貌、迎送礼仪、说话态度、说话礼节和体态语言等。作为电力企业, 要认清形势, 提高员工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 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内涵打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注重宣传效应。企业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培养, 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 员工的思想文化、技术、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参与热情, 决定了企业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电力企业要以工作简报、墙报、网站、文体娱乐等多种形式报道本企业先进典型事例为主要渠道, 通过举办培训班、企业文化电视片、精品故事、十佳人物评选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大力推广企业文化进总部、进基层、进班组、进现场、进岗位活动, 增强学习企业文化氛围和传播。以规范、合理、有效的形式把电力企业文化和员工行为准则贯彻于办公、会议、营业、施工等场所, 着力提升员工的企业文化精神, 进一步强化员工行为规范。

2.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这种竞争是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 它包括市场竞争、商品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等。因此, 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是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在逐步建设自己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必然会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一方面, 会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 更新设备, 提高装备水平;另一方面, 会挖掘成员的内在潜力, 调动员工的积极因素, 启发员工的创造精神, 并按企业整体需要发展, 从而推进企业的进步。对一个企业来说, 要构建一整套系统的、优秀的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 去统一管理者、职工的思想、语言、性格、行为以及价值取向, 用高尚的企业文化造就企业员工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篇10: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细化制度促发展

“我市有价值的文物犹如‘繁星闪烁’。”市文物局负责人吴先耀将池州市的文物划分成五类:一是古遗址,如东至华龙洞等洞穴址,以七星墩遗址为代表的部落址,还有古城墙遗址、护城河遗址。二是古墓葬,池州市虽没有帝王寝陵,但像滕子京墓、黄观墓、周馥墓、汪珊墓等名人贵族墓也不少。三是丰富的古建筑,以青阳的李氏宗祠、东至的金氏宗祠、贵池的杜氏宗祠等为代表的祠堂,以青阳太平山房为代表的学堂书院,还有牌坊影壁、楼台亭阁、桥涵码头、池塘井泉、古戏台等,都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四是石刻,有齐山摩崖石刻、万罗山摩崖石刻、九华山刘冲摩崖石刻、东至玉峰山“寿”字摩崖石刻、石台的鱼龙洞石刻等。五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如位于东至县的中共贵东县委旧址、许世英故居等。

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池州市的文明,反映出池州市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为厚重的池州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国宝中的国宝”在东至发现

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发行的“交子”,而在南宋晚期,则发行了一种纸币——“关子”。“关子”是南宋绍兴元年通行的一种纸钞。“关子钞版”就是印刷“关子”的模板,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货币有着重大历史价值,因而在行业内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东至“关子钞版”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该县废品回收站仓库中发现的,是迄今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套宋代钞版,填补了我国货币史、钱币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并对我国及世界的钱币印造史、经济史、工艺美术史等,都具重大的意义和积极的学术价值。

关子钞版的现身,让钱币学界兴奋不已,对这一钞版的研究也如剥笋般不断深入。据了解,1986年至1988年,这一“国宝中的国宝”前后参加过“安徽省文化精品展览会”和“历代货币精品展”的展出。

关子钞版是池州市国宝级文物中的代表之一,还有在贵池发现的秦半两钱范(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九华山化城寺所藏的唐地藏利生宝印,青阳出土的元青花贡瓶等,也都是我国文物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

文化遗产保护促旅游发展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充分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发展壮大经济硬实力,无疑是科学、明智的务实之举。近些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名市”战略,旨在提升城市品位,为未来发展积蓄后劲。那么,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能否为池州经济腾飞助一臂之力?

在吴先耀看来,文物是一个区域的根与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近年来,池州市不断强化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和文保单位的修缮,促进了城市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亲和力也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有效地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在九华山,记者采访时发现,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观光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古建筑群的。前来观光的王女士是上海人,她告诉记者,她的一个朋友来九华山游玩时,拍了一些祗园寺的照片回去,她看到后即被九华山具有浓郁佛教文化色彩的古建筑吸引了,于是决定这次亲自来体验一下。王女士说:“九华山上寺庙古建筑群规模恢宏、布局精巧、造型鲜明,很让人赏心悦目!”

像这样前来欣赏池州物质文化遗产的游客,在池州市旅游接待人次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记者从杏花村旅游景点中了解到,慕名而来游览杏花村的游客,占其接待总人数的一半。秀山门博物馆更是大力开发自己的品牌商品,已注册“秀山门”商标3个,主要经营地方传统土特产、特色旅游纪念品。据统计,自2006年开馆至今,秀山门博物馆接待海内外人士50万人次,已成为展示池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该馆的负责人罗强虎认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整理、保护与利用,本身也是一个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

上一篇:人教版称赞教学设计下一篇:《位置与方向》说课稿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