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2024-08-13

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水北中学2008-2012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省教育局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狮城中学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

一、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顺畅,德育氛围和谐;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人文校园,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德育目标。

(二)具体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具有“朝气蓬勃、举止文雅、智慧多元”的学子形象;形成德育组织网络化,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通过网络宣传德育、展示德育,让家长了解德育;推动全员德育,强化教师德育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初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加强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以训练为主,道德意识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为主,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初二年级:以增强辨别是非,识别真善美,自觉抵制外来干扰的能力为主线,明确学习目的。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初三年级:以强化良好的品质养成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为主线,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学期目标与学年目标相结合,学年目标与三年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个体思路与总体思路相结合,班级、年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上级精神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传统特色与与时具进相结合的原 则。

4.坚持实行分级管理与各处室协调合作原则,保障管理渠道的畅通。

5.坚持“激励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原则,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员参与管理,发扬民主作风。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

(一)加强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生的行为习惯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常规工作“细节细抓,实事实干”。在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功夫,提高我校学生整体的规范性。认真

贯彻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遵循“起点低、标准高、教育严、处理宽”的教育原则。从到校、进校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课堂、课间、课余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生的学习习惯

以自觉独立完成作业为切入点,德育组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面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应人员。重视学科德育,努力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课任教师德育功能。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

领引一支家长、师生称赞,具有“奉献精神强、钻研劲头足、适应能力快、专业水平高”管理技能精湛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投入、特别能钻研、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忍耐、特别能舍己、特别能付出、特别能团结”具备团体作战能力的年级组队伍。

领引具备水平,打造需要能力。为班主任,铺路搭桥,切实兑现“谁为德育工作添彩,学校就为谁争光”的承诺。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优秀德育论文及优秀主题教育评选工作。

2.借助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推进全员德育。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谈、调查)等活动,采用视频、图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认真组织征文及演讲活动。

加强礼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1)强化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巩固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开展校级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

(2)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的主题教育。开展校内评选 “十佳中学生”、“文明礼仪标兵”活动,定期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

(3)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三礼教育”进社区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传递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1)建立有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档案,严格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其思想动向,班主任、家长和德育处积极配合,做好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并有教育转化工作记录。

(2)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研究、探讨不良行为学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做到教育工作,有理论支撑,有有效方法。

4.加强时事政策的学习教育

以时事政策教育教材《中学时事报》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每次发放《中学时事报》的当周,作为时事政策教育周,各班利用晨检读报学习,指定时间专时专用,形成制度化。

(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讲座,每学期接待心理咨询学生不少于

10名,并做好相应记录。做好学校卫生、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坚持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锻炼常规。

(五)探讨家、校结合的有效途径

从实际出发,以班级为单位,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继续开展“家校互动”,积极营造“校呼家应,家求校应”的家校互动局面。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以学校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利用好现有的橱窗、板报、荣誉墙等设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神,提升育人水平。

通过五年文化建设,使我校主流文化更加突出,人文氛围更加浓厚,师生发展更加全面,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建设师生广泛参与的具有较强生命力和持久力的校园文化。争取成为朝阳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七)加强毕业年级的德育管理,认真落实德育流程,针对毕业班的特点,精选活动内容,设计好活动形式,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职责

德育工作的完善必须有完善的领导体制给予保障,强化职责管理,形成以校长为领导体制的核心,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领导体制的职责

(一)校长:领导、指导和支持德育开展工作,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把握处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性问题。

(二)德育组:

1.依据学校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制定学校学年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安排每月德育活动重点,明细月德育工作内容,落实周重点工作。并负责检查、督促及评价。

2.完善校规、校纪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反馈,保证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德育队伍的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及每周一次年级长例会制度,将培训在实践中进行,评优在业绩中体现。

4.完建立学生活动组织体系,努力挖掘学生活动项目,组织好学生的各项德育活动,力争做到每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

5.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参加各级别的论文征集活动,提倡班级课题、年级课题、学校课题的开发,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6.做好校、市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及争创“十好班级”的活动。

7.整理好相关德育材料的归档工作。

(三)教务处

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参与听课评课,制定规定或措施对学科渗透德育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

2.合理安排相关学科(比如品德、政治、心理教育),有计划地落实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德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氛围。

(四)总务处:

1.树立为德育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效果。

2.保障德育活动场地和设施配套齐全。

3.适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净化、绿化,营造德育育人氛围。

(五)工会:

1.抓好教职工政治,师德教育工作,协调和处理好教职工各方面的关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职工活动中去。

2.组织好每年的师德月活动,加强全员德育意识。

(六)团委:

1.领导和主持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明确职责。把握好发展团员的标准,加强学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一名团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功能,建立学生会各分部,主持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2.负责各个系列常规主题教育与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团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宣传、文化建设、团组织建设等工作,协助做好常规管理。

(七)年段长:

年段长日常管理到位、效率高,凝聚力强;工作氛围和谐,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年段内责任分工具体、明确;工作措施具体、可行;年段成员了解工作重点;责任人责任清楚;计划实施过程资料齐全;总结内容具体、详实、有改进措施;有年级组工作制度,活动记录齐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活动;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年级管理工作有创新、年级活动有特色。

五、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一)班主任工作

1.确立班级德育目标,制定班级学期、学年德育工作计划,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2.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3.根据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4.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5.配合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年段内形成教育合力。

6.做好家校互动工作,每学期完成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要加大个别学生家访的密度,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全程教育。

7.坚持“学生在校,班主任在岗”的原则,组织指导班级日常管理,检查督促班级常规的落实。

8.配合德育组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德育考核;组织评选各级“三好学生”各级奖项的评选活动。

9.配合德育组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家长情况、生活状况、学习成绩等信息。认真填写好“学情分析样本”,撰写好“学情诊断性分析”及“学情复诊性分析”学情调研报告。

10.配合好年段长做好年段的其它工作。

(二)学科教师

1.结合学科特点,拓展教材,全方位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做人。

自然科学类,可以渗透辨证法与方法论;文史地,可以传承中华美德,激发

爱国之心;思品政治的每一单元,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讲座等。学科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不同主题的资源体系。

2.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切实体现出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三)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德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课程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五)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馆、荣誉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家庭和社会

通过家访、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教师家长协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每学年对家长培训不少于一次,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利用好社会德育基地,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

六、德育工作的的措施

(一)抓常规、促养成1.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建立了班主任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学生“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校内设立“学习态度奖;学习勤奋奖;学习进步奖:学习帮扶奖;学习成果奖”等奖项,做到奖惩分明,激励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优良行为,淡化自己的不良行为。

2.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常抓不懈,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班风、学风抓起,以管理促落实,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以量化考核为基础,以学生值日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德育组常规检查为保障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德育组每周集中对各班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自身形象。

(二)强抓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德育

1.发挥德育三大功能(保障、导向、激励)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2.组建由年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组成全员德育育人小组。德育组负责加强对年段长和班主任定期指导和培训(年级组长每周一次,班主任每月一次),教务处负责对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指导和培训。

3.组织学生会按要求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团委负责对学生会的指导和培训。

(三)狠抓班集体评价,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1.把握班集体评价的内容和原则,遵循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

2.明确细化班级管理细则,完善班级考核制度,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借助问卷调查、材料汇报、评估量化等评价载体,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督促。以争创“十好班级”活动为载体,树立行为文明,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的典型班级。

(四)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校园橱窗、班级环境进行规划,增加德育教育宣传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学校文化活动,赋予德育特色。比如:运动会、艺术节、教职工体育比赛、师生书画比赛等活动。

3.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丰富德育内容,追求特色发展

1.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特色发展:(三、四、五、六教育活动系列)重点做好“抓好四个环节,促进四个转变”(抓卫生,促环境转变;抓纪律,促秩序转变;抓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促精神状态转变;抓集合、上操集体活动,促班风、校风转变)的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丰富特色活动内容。

2.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乒乓球、跳绳、棋类比赛等活动项目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

七、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

(一)各处室领导分别负责本处室人员的德育管理与评价,实行过程管理监督和指导。

(二)认真吸收家长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对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三)规范教师育人行为,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努力做到“十个提倡,十个反对”。(即:①提倡“只要你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好”,反对“就你拉我们班的后腿”;②提倡“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反对“你再这样,就把你家长叫来”;③提倡“你真的很出色”,反对“我教这么多年书,还没见过你这样笨的”;④提倡“经过努力,相信你一定能行”,反对“你把这道题再给我写„„遍”;⑤提倡“你的回答很有见解”,反对“别人都懂了,怎么就你不懂”;⑥提倡“老师很愿意帮助你”,反对“不愿意上课就出去”;⑦提倡“你别着急,再想一想,你回答得很好”,反对“你真让人失望,谁教你谁倒霉”;⑧提倡“谁都可以会有错误,只要改正了,你仍然是好样的”,反对“你怎么这样没有教养”;⑨提倡“你很有个性,希望你能发扬长处,克服不足”,反对“我看你一辈子就这样了”;⑩提倡“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信任和支持”,反对“你给我站起来”。)建立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制定实施《年级组建设评估指标》、《主题班会评价标准》、《班主任日常教育行为规范》、《年级组长日常管理行为规范》、《班级管理评价标准》、《班主任工作评价标准》、《评选先进年级组》、《十好班级、优秀班主任》等评价体系。

篇2: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为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宁利中学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实施方案》。

一、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德育队伍精良,德育资源优化,德育管理顺畅,德育氛围和谐;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温馨校园,使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德育目标。

(二)具体目标

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树立具有“朝气蓬勃、举止文雅、智慧多元”的学子形象;形成德育组织网络化,进一步拓展德育空间,通过网络宣传德育、展示德育,让家长了解德育;推动全员德育,强化教师德育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教育理念;完善德育评价机制,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

初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加强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以训练为主,道德意识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感染为主,使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初步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和他人,以为集体和他人做好事为荣的观念。

初二年级:以增强辨别是非,识别真善美,自觉抵制外来干扰的能力为主线,明确学习目的。能够较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我和他人,具有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交友与学习的关系,进一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观念。

初三年级:以强化良好的品质养成教育和理智感、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引导与教育为主线,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做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学期目标与学年目标相结合,学年目标与三年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个体思路与总体思路相结合,班级、年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上级精神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传统特色与与时具进相结合的原 则。

4.坚持实行分级管理与各处室协调合作原则,保障管理渠道的畅通。

5.坚持“激励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原则,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员参与管理,发扬民主作风。

三、德育工作的内容

(一)加强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

1.学生的行为习惯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常规工作“细节细抓,实事实干”。在对学生“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功夫,提高我校学生整体的规范性。认真贯彻落实《学生管理制度》,遵循“起点低、标准高、教育严、处理宽”的教育 1

原则。从到校、进校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在课堂、课间、课余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生的学习习惯

以自觉独立完成作业为切入点,德育组要对个别学生进行一对一面查,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应人员。重视学科德育,努力挖掘学科德育资源,充分发挥课任教师德育功能。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建设

领引一支家长、师生称赞,具有“奉献精神强、钻研劲头足、适应能力快、专业水平高”管理技能精湛的班主任队伍。打造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投入、特别能钻研、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忍耐、特别能舍己、特别能付出、特别能团结”具备团体作战能力的年级组队伍。

领引具备水平,打造需要能力。为班主任,铺路搭桥,切实兑现“谁为德育工作添彩,学校就为谁争光”的承诺。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评选优秀德育论文及优秀主题教育评选工作。

2.借助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推进全员德育。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谈、调查)等活动,采用视频、图片、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发生的变化,取得的成就,认真组织征文及演讲活动。

加强礼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1)强化学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巩固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果,开展校级文明礼仪示范班、文明礼仪标兵评选活动。

(2)开展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宣传身边的道德榜样、学习身边的道德榜样的主题教育。开展校内评选 “十佳中学生”、“文明礼仪标兵”活动,定期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

(3)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三礼教育”进社区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传递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3.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

(1)建立有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档案,严格管理,定期谈话,了解其思想动向,班主任、家长和德育处积极配合,做好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并有教育转化工作记录。

(2)定期召开研讨会,分析、研究、探讨不良行为学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做到教育工作,有理论支撑,有有效方法。

4.加强时事政策的学习教育

以时事政策教育教材《中学时事报》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每次发放《中学时事报》的当周,作为时事政策教育周,各班利用晨检读报学习,指定时间专时专用,形成制度化。

(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学期举办一次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讲座,每学期接待心理咨询学生不少于10名,并做好相应记录。做好学校卫生、学生身体健康教育与“阳光体育”活

动的开展工作,坚持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锻炼常规。

(五)探讨家、校结合的有效途径

从实际出发,以班级为单位,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继续开展“家校互动”,积极营造“校呼家应,家求校应”的家校互动局面。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以学校特色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创建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利用好现有的橱窗、板报、荣誉墙等设施,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精神,提升育人水平。

通过五年文化建设,使我校主流文化更加突出,人文氛围更加浓厚,师生发展更加全面,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建设师生广泛参与的具有较强生命力和持久力的校园文化。争取成为朝阳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七)加强毕业年级的德育管理,认真落实德育流程,针对毕业班的特点,精选活动内容,设计好活动形式,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四、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与职责

德育工作的完善必须有完善的领导体制给予保障,强化职责管理,形成以校长为领导体制的核心,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齐抓共管,积极参与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领导体制的职责

(一)校长:领导、指导和支持德育开展工作,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把握处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性问题。

(二)德育处:

1.依据学校德育总体目标规划,制定学校学年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安排每月德育活动重点,明细月德育工作内容,落实周重点工作。并负责检查、督促及评价。

2.完善校规、校纪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反馈,保证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德育队伍的管理。实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及每周一次年级长例会制度,将培训在实践中进行,评优在业绩中体现。

4.完建立学生活动组织体系,努力挖掘学生活动项目,组织好学生的各项德育活动,力争做到每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

5.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参加各级别的论文征集活动,提倡班级课题、年级课题、学校课题的开发,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6.做好省、市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及争创“十好班级”的活动。

7.整理好相关德育材料的归档工作。

(三)教务处

指导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参与观课议课,制定规定或措施对学科渗透德育提出要求并检查落实。

2.合理安排相关学科(比如品德、三生、心理教育),有计划地落实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德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氛围。

3.德育处责任分工具体、明确;工作措施具体、可行;德育成员了解工作重点;责任人责任清楚;计划实施过程资料齐全;总结内容具体、详实、有改进措施;有年级组工作制度,活动记录齐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生活动;每学

期至少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

(四)总务处:

1.树立为德育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增强服务效果。

2.保障德育活动场地和设施配套齐全。

3.适宜对校园环境进行美化、净化、绿化,营造德育育人氛围。

(五)工会:

1.抓好教职工政治,师德教育工作,协调和处理好教职工各方面的关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职工活动中去。

2.组织好每年的师德月活动,加强全员德育意识。

(六)团委:

1.领导和主持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工作,明确职责。把握好发展团员的标准,加强学生团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一名团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功能,建立学生会各分部,主持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2.负责各个系列常规主题教育与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团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宣传、文化建设、团组织建设等工作,协助做好常规管理。

(七)班主任:

班主任日常管理到位、效率高,凝聚力强;工作氛围和谐,科任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班级管理工作有创新、班级活动有特色。

五、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一)班主任工作

1.确立班级德育目标,制定班级学期、学年德育工作计划,制定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2.组织和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

3.根据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育人的实效性。

4.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5.配合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年段内形成教育合力。

6.做好家校互动工作,每学期完成学生的家访工作,尤其要加大个别学生家访的密度,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全程教育。

7.坚持“学生在校,班主任在岗”的原则,组织指导班级日常管理,检查督促班级常规的落实。

8.配合德育组开展工作,组织指导学生德育考核;组织评选各级“三好学生”各级奖项的评选活动。

9.配合德育组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家长情况、生活状况、学习成绩等信息。认真填写好“学情分析样本”,撰写好“学情诊断性分析”及“学情复诊性分析”学情调研报告。

10.配合好年段长做好年段的其它工作。

(二)学科教师

1.结合学科特点,拓展教材,全方位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做人。

自然科学类,可以渗透辨证法与方法论;文史地,可以传承中华美德,激发爱国之心;思品政治的每一单元,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讲座等。学科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不同年龄段学生使用的不同主题的资源体系。

2.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切实体现出教学中的德育目标。

(三)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落实德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丰富课外活动课程

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及班团队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审美能力。

(五)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要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利用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馆、荣誉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六)家庭和社会

通过家访、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教师家长协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每学年对家长培训不少于一次,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开发利用社会的德育资源,开辟青少年教育的社会教育舆论阵地,利用好社会德育基地,提供青少年需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

六、德育工作的的措施

(一)抓常规、促养成1.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建立了班主任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学生“两个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学期校内设立“学习态度奖;学习勤奋奖;学习进步奖:学习帮扶奖;学习成果奖”等奖项,做到奖惩分明,激励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优良行为,淡化自己的不良行为。

2.注重过程管理,坚持常抓不懈,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班风、学风抓起,以管理促落实,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以量化考核为基础,以学生值日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德育组常规检查为保障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德育组每周集中对各班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自身形象。

(二)强抓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德育

1.发挥德育三大功能(保障、导向、激励)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德育组、教务处、总务处、工会、团委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对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2.组建由年段长、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组成全员德育育人小组。德育组负责加强对年段长和班主任定期指导和培训(年级组长每周一次,班主任每月一次),教务处负责对教研组长和学科教师指导和培训。

3.组织学生会按要求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团委负责对学生会的指导和培训。

(三)狠抓班集体评价,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1.把握班集体评价的内容和原则,遵循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

2.明确细化班级管理细则,完善班级考核制度,通过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借助问卷调查、材料汇报、评估量化等评价载体,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督促。以争创“十好班级”活动为载体,树立行为文明,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的典型班级。

(四)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特色

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校园橱窗、班级环境进行规划,增加德育教育宣传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学校文化活动,赋予德育特色。比如:运动会、艺术节、教职工体育比赛、师生书画比赛等活动。

3.加强学校社团建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五)丰富德育内容,追求特色发展

1.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特色发展:(三、四、五、六教育活动系列)重点做好“抓好四个环节,促进四个转变”(抓卫生,促环境转变;抓纪律,促秩序转变;抓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促精神状态转变;抓集合、上操集体活动,促班风、校风转变)的行为养成教育工作。丰富特色活动内容。

2.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乒乓球、跳绳、棋类比赛等活动项目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

七、德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

(一)各处室领导分别负责本处室人员的德育管理与评价,实行过程管理监督和指导。

(二)认真吸收家长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对教师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篇3: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联动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 全体校委会成员组成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统管学校安全工作。学校还根据《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要求, 建立健全了覆盖校园全时空的安全防范机制,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分解体系。

2.坚持制度管人

学校十分重视通过制度管人。除健全完善了涉及门卫管理、校园值班巡查、师生食堂卫生等的十项制度以外, 还制订了学生课间安全管理、学生集散护送、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等制度。针对学校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 学校又分别制订了食物中毒防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校舍和建筑物安全、极端恶劣天气应对等十项应急预案, 使学校的安全防范、安全保护、安全应急等措施覆盖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而构建起一个全时空覆盖、全面有效的师生安全防护网。而每学年初与全体教职工签订的《安全责任书》, 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安全责任。

3.实现内外联动

学校与海安经济开发区交巡警中队、海安经济开发区中心派出所、海安火车站铁路公安派出所建立了综合治理、护学值勤、规范接送学生挂钩对接工作制度, 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责任书》和《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及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责任书》, 从而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和平安创建联动机制。

二、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1.营造安全教育环境

学校在教学区及活动区张贴了许多安全提示语, 提醒学生注意活动安全;在师生食堂张贴了食品卫生知识条幅, 提醒食堂工作人员及广大师生注意食品安全;在校园主干道两侧及学校门前公路两侧竖立了交通安全警示牌, 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

2.开展常规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进行国旗下讲话、上好班会晨会课及制作板报橱窗、开展红领巾广播等常规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宣传。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安全知识是其重要内容;每周二的晨会课是学校规定的安全专题教育课;每月一期的学校橱窗及班级黑板报都有涵盖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品中毒、防网络诈骗等安全知识内容;学校红领巾广播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知识宣传等。

3.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在开展常规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 学校还抓住各种特殊节点, 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例如, 每年3月是“安全教育月”。每到这时, 学校都要结合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 制定周密的活动方案, 并认真付诸实施。每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在此前后的防灾减灾宣传周, 学校在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 还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这样的演练活动, 不仅强化了师生安全意识, 更使他们清楚了紧急疏散线路, 增强了出现突发事件时的逃生本领。每年的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 我们都要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此外, 在“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活动日和“12·1”世界艾滋病日等, 我们都要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活动。

专题教育活动和与常规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 有效增强了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提高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三、加大经费投入, 增强防范能力

2011年以来, 学校先后投入近30万元, 从人防、物防、技防三方面增强了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在人防方面, 学校按规定聘请了两名保安, 并为他们配备了电警棍、强光手电、警用催泪喷射等装备。在物防方面, 学校购置了40多个灭火器;为所有教室都安装了防盗门窗, 确保了教室内全套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安全。此外, 在校园周边道口, 学校树立了警示牌, 并在路面划设了人行横道线, 安装了减速带。在技防方面, 学校沿校园周边围墙安装了先进的电子围栏周界报警系统, 在校内各重点区域安装了20多个高清摄像头, 在微机房等处安装了监控系统。所有电子监控系统都与公安系统联网, 一有情况发生, 学校安保人员和公安部门即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四、顺应时势变化, 突出工作重点

学校安全工作不仅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工作内容多, 还具有时势变化快的特点。因此, 海安经济开发区实小根据时势的变化, 调整工作举措, 突出工作重点, 以增强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春季是传染病多发季节, 学校即加强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提醒食堂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工作, 教育学生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同时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夏季天气炎热, 是儿童溺水事件多发季节, 学校就扎实加强防溺水专题教育, 提醒学生做到“六个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秋季气候干燥, 是火灾事故多发季节, 学校就教育学生不玩火, 更不放野火, 以确保自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冬季不少路面结冰, 人在行走中很容易摔倒甚至摔伤, 学校就教育学生走路时要避开结冰路面, 无法避开时则要减速慢行, 确保自身安全。

此外, 在个别地区出现涉及校园的侵害案件、失窃案件或交通事故时, 学校便及时加大校园安全防范力度, 切实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篇4: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内容摘要:利用传统节日体验农村元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开展体验德育的优秀资源。虽说五洲四海节日相同,城里城外礼数新近,但农村是传统节日的“源头”,鉴于春节时大多数学生的压岁钱却逐年增多,某校要求学生统计“近五年压岁钱”,探寻规律,找到“衷心拥护改革开放”的情感,有的学校要求;鉴于清明都得祭祖,某校建议学生向家长宣讲“文明祭祖”;鉴于端午节为国家规定假日,某校要求每位学生自裹三个粽子,全班举行粽子选美活动;鉴于中秋家家做烧饼,某校举办征文比赛,主题为“做烧饼”等等。

星期天,我一早起来,就缠着爷爷带我一起去割收割机割落下的稻子。进了稻田,爷爷告诉我怎么割稻,要注意些什么……然后我就割起来。我一手拿镰刀,一手抓稻子,再用镰刀割下稻子来,一不小心就划伤了腿,虽左躲右闪,刀子仍没少挨,幸好都不重。不大一会,太阳晒得我身上发疼,汗水浸透了衣服,腰酸背痛,简直有点直不起腰来啦!回头看看田还有三边需要割,不禁想起古诗“汗滴禾下土……”,一粒粒的粮食来得真不轻松!平常丢弃剩饭、挑肥拣瘦真不该!同时我也想起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没有收割机之前,农民们就这样用镰刀收割,然后再掼把,那更是辛苦了,我将来一定要为农村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作贡献。

这是我校一名七年级学生的日记,从这篇日记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德育的巨大功效,它有助于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打开网络,我们知道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德育理论以来,体验德育在我国城镇的众多学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但笔者留心诸多农村学校,发现在农村学校推广体验德育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一些学校对实施体验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应试教育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不少学校对德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说起来首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步,自然而然这些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负责同志对体验德育,知之甚少。俗语说:皮之不复,毛之焉存,德育地位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何来体验德育的一席之地?

二、一些教师对实施体验德育的理论不甚了解。由于班主任知识、技能的差异,不少班主任、教师对我国“体验教育”的探讨成果,如“情感说”、“特殊活动说”、“意义体验教育建构说”、“活动—过程说” 、“活动—结果说”、“图景思维说”、“感受—领悟说”等内涵、外延、主要内容了解不多,甚至一无所知。更多的班主任、教师对待德育的态度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重视过程教育的体验德育关注不多,没有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做保证,体验德育的开展便可想而知了。

三、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实施体验德育条件。体验德育从途径上可分为9种方式,即集体体验、自我体验、岗位体验、角色扮演体验、情境体验、模拟体验、游戏体验、拓展体验和探究体验。某校想带全体学生到当地县城的烈士陵园悼念革命先烈,开展“集体体验”,可是难以找到足够的安全车辆,只好出动部分师生代表;某校准备让学生到食品加工厂洗家禽,开展“岗位体验”,可是镇里的厂太小,一次只能容纳10名学生,只好作罢;某校联系法庭,现场观摩法庭审讯,进行“情境体验”,可镇里法庭只审理经济纠纷、离婚案件等,而且审理时间不在节假日,最后学校只能组织学生观看最后的宣判录像带;某校准备带部分优秀学生到南京科技馆,进行“探究体验”,向上级部分申请,主管部门以安全为由,没有批准。

由于上述原因,现在不少农村学校开展的体验活动,许多还是“看电影”、“听报告”等老一套的方法,有时难得开展一次“农村家庭收入调查” 、“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也是“形象动作”,浅尝辄止,很少开展长期的、持续的体验活动。但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壮丽的山河;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乡俗民俗、民间传说、革命根据地、农家院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开展体验德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笔者立足于当地农情,挖掘乡土资源,提出转变当前农村体验德育的三点思考,求正与方家:

一、保证德育的首要地位是走出体验德育困境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届全国校长德育论坛就确保“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指出:建立校长德育负责制,落实一把手德育工程,把学校德育业绩作为校长考核的钢性指标,形成由校长引领牵头的学校管理育人网络、教书育人网络、服务育人网络、组织育人网络,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并负责对学校每个部门、每个学科、每名教师的德育责任进行考核。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的德育导师制,为学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教师学科德育责任制,牢固树立“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德育的整体性就是要在校内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网络,全体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工作,校园环境处处体现育人氛围。只要广大农村教师遵循全国校长论坛的建议,把德育放在首位,时间不会太长,德育就不会“以外在的灌输的方式呈现”,就不会以“孩子们会反感的面目出现”,就会把学校德育做成“以一幅幅美丽的画,一首首动听的歌”呈现的有魅力的、快乐的、美丽的人生体验。

二、加强师资的理论培训是摆脱体验德育困境的保证。眼下不少学校开展了本次体验式培训的内容是“生命之旅”和“遵从指令”的体验德育意义培训。培训要求老师:不用记录,不能说话,严格遵守体验公约,全身心参与体验;培训的流程由三个环节组成:体验活动——开放式对话——理论反思与提升;培训中老师被蒙上眼睛,在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的情况下,由帮扶者一路搀扶穿越各种障碍,共同渡过了一段“生命之旅”。这种特别的培训,这种特别的体验,能启迪老师深深地思索:体验德育到底应该怎么做?这种培训需要条件,其实“中国体验教育培训论坛”网站中,“新闻动态”、“论坛服务”、“培训师文章”等栏目的内容都是很好的培训教师体验德育知识的材料,只要学校认真组织,敦促教师加强体验德育理论的学习,开展体验德育一定能成为很多学校的长效途径。

三、挖掘德育的潜力资源是开拓体验德育未来的途径。农村的体验德育只要注意挖掘当地的潜力性,可以赋予它不同于城市的生命力:

(1)利用学农基地开展科技体验。体验教育强调实践第一,重在体验的“过程”,“用心感悟”。伴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活在农村的儿童,对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十分熟悉,对四季的变化体会十分细腻。因此打破校园的围隅,让田间成为儿童活动体验的场所,成为儿童参与的学习空间,让果园中的采摘、田园的种植、林中的漫步等实践,成为丰富队员体验、感悟美德的活动。去年我校在原有的一亩学农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科技实践小基地,让学校的每个班都“承包”一块农业科技实践小基地,由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全面负责,利用课外的时间对各自学农基地进行管理,到了期末由校团委进行验收、评比、表彰。这一活动以其富含教育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独特形式,培养了团员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习惯,让他们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劳动技能,增强了他们应用农业科学成果的自觉性,受到了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2)利用家乡特产开展亲农体验。因为少年儿童对具体的、感性的、摸得着看的见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可以将爱国教育的情感基石奠定在爱家乡之上。某校把“爱”的教育,渗透到队员身边的事物中,特别是能代表家乡的土特产,让学生在调查搜集中了解土特产,在汇报中热爱土特产。因为土特产不仅是家乡推出打造的品牌,同时,土特产也是家乡的象征。例如江苏省高邮市盛产双簧鸭蛋,某校为了让学生们体验到家乡人民的勤劳,真切的感受到家乡的美,把学生带进了双黄蛋生产厂,和工人们一起检蛋、分蛋、包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美德。

(3)利用居住优势拓展爱心体验。农村人爱走家串户,这是城市学生开展德育体验难以找寻的优势。邻镇的初中,设计了“寻找邻里真情”的德育体验活动。首先是寻找真情活动:你家周围有邻居吗?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吗?你和邻居有过哪些接触?邻居为你做过哪些事?你为邻居帮过哪些忙做过哪些事?……一连串的问题通过调查小卷,呈现在团队员面前。于是团队员们去回顾、去调查;这一看似简单的活动,使学生们既明确了学习任务,又对邻居这一与自己居住非常亲近的人群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是亲历的主体,他们在亲历中获得着邻里真情的体验。

接下来是交流真情:通过采访调查活动,让团队员体验到邻里关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如让队员把自己亲身经历的“父母不在家,到邻居家等待”、“邻居有好吃的拿给自己品尝”、“生病了,邻居到家看望”等情感倾吐出来,让学生们介绍“邻居不在家,我帮忙照看小弟弟”、“邻居家没人,我帮忙把收电费的条子留好”“、我经常到邻居家,陪邻居家的老奶奶聊天”等日常细节,让孩子们与邻居相处获得的快乐为中心,推广辐射到社会生活,使他们知道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他人存在,人与人相处时,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更快乐。

(4)利用传统节日体验农村元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开展体验德育的优秀资源。虽说五洲四海节日相同,城里城外礼数新近,但农村是传统节日的“源头”,鉴于春节时大多数学生的压岁钱却逐年增多,某校要求学生统计“近五年压岁钱”,探寻规律,找到“衷心拥护改革开放”的情感,有的学校要求;鉴于清明都得祭祖,某校建议学生向家长宣讲“文明祭祖”;鉴于端午节为国家规定假日,某校要求每位学生自裹三个粽子,全班举行粽子选美活动;鉴于中秋家家做烧饼,某校举办征文比赛,主题为“做烧饼”等等。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中着力强调“坚持把实践作为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并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可以说,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开展体验教育的机会。只要我们态度重视、遵循理论、善于挖掘本地区教育资源,一定能让体验教育在农村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运用体验活动,增强农村少先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绿谷先锋网。

篇5: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

兴城市滨海经济区学校

一 德育工作特色主题:与爱同行 厚德弘善 共筑感恩中国梦

二 德育特色工作内涵:

(一)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国学经典元素”为校本课程、以“心怀仁爱感恩行善书香筑梦”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立体多纬度的德育工作模式。

(二)工作理念:办学理念是以仁心待人、以仁心爱人,善行一生

德育理念是宽容仁爱,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

(三)学校精神: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知行统一

三 德育工作目标:心怀仁爱感恩行善书香筑梦

四 工作措施:

(一)将国学经典元素与学科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感恩梦。

(二)将国学经典元素与活动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艺术梦。

(三)将国学经典元素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用仁爱铸造中国之民族梦。

五 进度安排:

(一)(年4月-20 7月)品味国学经典,传承仁爱美德,创建书香校园。

(二)(2016年9月-2020年 7月)弘扬国学精粹,重铸教育之魂,创建和谐校园。

(三)(2020年9月-2020年12月)继承国学文化,提升人文素质,创建仁爱校园。

六 预期成果:

1、初步形成具有“仁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2、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仁爱教育师生评价体系。

3、在学校层面:使仁爱教育、感恩行为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形成学校“仁爱”教育文化圈。

4、学生层面:能够达到“人人向善、心怀仁爱”,善学习、善助人,感恩社会、感恩他人。

张语晴

篇6:银丰学校德育特色建设规划方案

----“自主管理 有效引导”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和特色,全面落实“尊重人本· 享受教育”办学理念,大力增强德育的人本化内涵,把规范内化为师生的主动行为,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根据教育局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有关精神,拟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系统推进自主管理德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二、德育特色建设的背景

1、学校以“尊重人本·享受教育”为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学校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很好的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校稳定而良好的发展也为建设“学生自主管理”创建德育特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当前中小学生的特点迫切需要让学生懂得自主管理、学会自我发展:他们自主、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增强,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他们上进心较强,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绝大部分学生有着独立地处理和安排自己集体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积极心态,有着向往为集体和他人工作的心理渴求;但同时他们心理与行为又有着冲动性和逆反性。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意志品质的日趋坚强,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德育教育既要成为独立人格、丰富多样个性的催生剂,又要成为自我中心无限膨胀的解毒剂。

3、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全人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这为实施建设“学生自主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念支持。

4、随着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同时,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呼唤一种自主性人才,具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才、自主发展能力新型人才。可如今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心理也日趋成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强化,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及学校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甚少,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缺失自主管理的能力。通过对学校内、外环境的全面、客观的分析后,我们认为:在校园内实施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意识与能力,应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宗旨,也应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5、学校实施自主管理已经数年,初具成效,卫生、纪律、学习等诸多方面施行了多种评价机制,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手段,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之中,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班级教学自本学期开始也以高年级(包括7-9年级)为龙头带动低中年级初步尝试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反映良好,目前学校已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局面。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自主管理教育,形成强大的自主管理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出一条为师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尽力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展示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切实做到“以生为本,自主管理,教师有效引导”,引导师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各学段具体目标

1、低年级:重点学会自我服务,逐步学习简单的家务、学会关心班级;教师将班务工作进行分解,使每个同学承包一项或两项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能起带头作用的骨干。到一年级下学期可尝试班长、中队长竞选活动,同时帮助工作有困难的班干部,促使他们尽快胜任班级管理工作。二年级开始学会制定简单的班级管理公约,实行班干部竞选制度,明确责任,渗透民主评议思想。

2、中年级:逐步建立并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参与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实践体验活动,从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并逐步学习为他人、为集体服务,学会关心父母、关心社会;照章办事,明确责任。逐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性循环局面。

3、高年级:完善“自主管理”的思想。构建“星级评价”小组竞赛自主管理体系,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小组反思——评价激励”。根据每个小组自主管理的得分情况,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激励每个同学不断进步。在参与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服务,增强责任心4、7---9年级: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达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目的,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

四、管理模式以及节点

在管理体系和育人体系方面,学校创新学生主体性教育管理模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个人、班级、学校三个层面,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舆论氛围,为学生张扬个性、锻造自我搭建平台。达成如下具体工作目标以及节点:

1、学生个人自主管理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历程,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校园里、在社会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找到成功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会自控、自制。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达到自主管理。

节点: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袋内可装入学生一次自己满意的作业,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次学习中的反思,一次整理得非常好的学习笔记本,一次课外练笔,一份研究性作业,一次获奖,一次成功的经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阶段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活动)

2、班集体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班主任从前台走向幕后,成为学生的参谋和帮手,充分相信学生,使他们成为“自主管理”的志愿者和自觉者。让学生懂得“我应该”、“我可以”、“我反对”。其目的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为“自主”,变“听话”为“自律”;变“严严实实”为“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为“敢想敢说”。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主管理让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确保学生能生动、自主地健康发展。

节点:一是共同制定目标,创建班级文化。例如,让学生确定班级的发展目标;引导学生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软件上制定班规班约、愿景等,提出班级的口号。二是丰富班级管理角色,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培养。三是自查、互查相结合,实行自我临监控。

3、学校学生自主管理

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使他们真正做学校的主人,在参与中增强责任感,在参与中成长发展。

节点:(1)设立“校长信箱”,让学生为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献计献策,设立“金点子奖”。

(2)建设校团委(少队)——学生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

(3)创设舞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校园文明岗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组织纪律予以示范、疏导、监督;学校大型的儿童节、运动会、各类主题教育等,包括少队、团支部组织、班干部的考核、重组和筹建由学生自主参与策划、编排、主持等。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和校园电视台,编制学生校本教材,刊发校报校刊和学生自办期刊等。

五、阶段性目标及主要工作

我校将利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8---2013.7)

1、确立以自主管理为主题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主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开会谋划自主管理的具体内容、安排班主任及班干部的培训等工作。

3、学校、年级、班级制定自主管理三年规划和学期计划。

4、通过广泛动员与宣传,将“学生自主管理、有效引导”深植师生心中;同时,在学校、年级、班级层面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管理网络”,简称“学管会”。各层面建立自主管理相关规定,形成制度。

5、各层面初步尝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学期末各部门搞好总结、评比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3.8---2014.7)

1、学期初积极开展“自主管理、有效引导”理论上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管理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是具有自主性,即能主动动脑思考问题;有主见,不盲从;能根据情况做出决定。二是具有合作性。即能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三是具有探究性。即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主动进行探究。

2、继续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壮大建设“学管会”队伍和德育队伍,丰富德育特色内涵,并通过特色活动,推进“学生自主管理”。

3、有效尝试师生参与学校及班级的各项管理。组织师生参与对学校教育教学、安全卫生等工作的谋划,参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指导学生组织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少队活动,使学生成为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发挥班主任的创造力,组织本班学生开发自主管理项目,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提供平台。

第三阶段:(2014.8--2015.7)

1、学校建立健全自主管理组织,继续开发自主管理项目,组织、指导、监督各项活动。根据开发的自主管理项目,建立新的学生组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2、全面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在全校各班级中建立完善自主管理班委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班级事务。班内建立若干自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在组长的组织下管理本组事务。在班内呈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建立小组评比制度,根据小组和组内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加减分,定期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个人。

3、完善自主管理评价体系。根据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班级组织的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制定出详细的奖惩措施和评价细则,把教师的自主管理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学生在自主管理活动中的表现也作为其评选三好学生和优干的重要参考。

4、加强“学生自主管理”课题研究,在校本课程“尊重人本·享受教育”基础上,开发“生活自理能力”课程;力争通过三年的打造,使学生懂得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实现自我发展,打造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特色品牌,最终实现德育工作总目标。

六、德育特色建设的措施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题,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

1、强化思想引导教育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大力加强宣传学习《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并发起学习“银丰学校养成教育活动”,学期中开展“学生常规、自主管理强化教育系列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系列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为进一步在班级、校内掀起“抓行为规范,展良好风貌”的热潮,校“学管会”每学期全校开展“首届百名行为规范优秀学生”、“首届百名校园优秀小主人”等评比表彰活动。

2、丰富特色内涵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内容分五大板块,它们分别是“行为自我约束教育”、“生活自我管理教育”、“自我激励教育”、“班级自主建设教育”、“人格自我完善教育”,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

3、创新推进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学校构建校、年级、班级三级网络,分层培训、具体指导。每周“学管会”工作例会(定时、定点进行,作好记录),2)创新基层建设:为加强对各班基层“学管会”工作组建设,校“学管会”每周对班级“学管会”工作进行检查评比

3)创新评价机制:

(1)各班“学管会”制定了适合自己本班情况评价体系

(2)各班有效,如实、填写完成《班级工作日志》,最后一节,各班“学管会”都会主持有部署地对一天工作情况、班级发展情况作有效点评的工作。

(3)各班每天积极做好《班级小组捆绑加竞争》评比活动

4)创新特色活动:

(1)积极开展“校园主人在行动”系列活动的开展,如:“我的学校我做主”系列活动;--------开设“校园小主人信箱”、“校园小主人网页”等等。

(2)由校“学管会”统筹安排学校系列活动,如--每周升旗仪式,校“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的部分活动的设计、筹备工作,“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等,学校都精心策划、认真部署、有效推进,追求活动实效、致力提升内涵。

(3)积极开展“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级”、“特色班级”的创建活动推进班集体建设。

4、夯实队伍建设

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实现四个推进——论坛推进、现场推进、评价推进、表彰推进。学校政教处提出班主任工作理念口号:“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秉承“只有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育出健康的学生”的观念。

1)学校每学期开展“班主任亲子活动”,凝聚了班主任团队。

2)为实现团队共同成长,学校推行“德育备课制”,每月分年级组集中备课一次,就当月年级发展现状作一针对性的分析,并对下阶段工作作集体备课,进一步构建班主任队伍学习组织。

3)注重提升的校本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沙龙活动”

聘请外校德育专家讲座、观看访谈录像、学习校“学管会”小干部主持的工作例会、学习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学校、年级组为单位展开的德育主题大讨论、推进了班主任定期校本培训的内涵。

5、坚持以德育主题教育月为活动载体,积极开设特色课程。

学校“学管会”每学期开学前都通过潜心思考,确定每月主题,如:“美德月”、“生命月”、“书香月”、“创新月”、“立志月”等等,围绕主题设计每周讲话主线,有“学管会”主任的主题倡议、有班级“学管会”工作经验介绍、有“学管会”作考试动员。

上一篇:xxx敬老院管理细则下一篇:国外工业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