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2024-08-13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精选6篇)

篇1: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时认识厘

米用米量教案

第二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中上市东升镇求实学校小学数学精品程单元开发小组

黄丽艳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二)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尺、长短不同的两枝铅笔。

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一下: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接着出示本图(幻灯机出示)提问:图中出示的数学本短边与铅笔盒长边一样长吗?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数学本短边有个回形针那么长……,铅笔盒长边有把小刀那么长……。

通过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物体长短难以说清楚,同时给我们带来了测量的不便。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对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的规定,量较短的物体如:粉笔、小刀、文具盒、铅笔等的长度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①教师出示刻度尺或米尺图,告诉学生这是“刻度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接着教师拿出一把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同学们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②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前准备的尺子。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师:尺子上刻有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不同长度的刻度线。生可能回答有:“老师,有3种不同的刻度线,最短的刻度线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告诉学生:这表示1毫米),学生会接着问:“比最短的刻度线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进一步引导观察,从开始刻度线到稍长的刻度线有几格这样的1毫米,学生回答有格,老师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毫米”,学生还会接着问:“老师,相邻最长的刻度线之间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告诉学生:这样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尺子上的刻度线及各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追问:“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还有什么?”

学生回答有:①字母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解释: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个长度单位)。

②有数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追问:这些数字对着哪些刻度线,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学生回答:0、1、2、3……)

③教师引导学生在刻度线上找到“0”教师介绍: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刻度从这里开始(这叫尺的0刻度)。

④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用投影仪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0~1”是几厘米(从0到1是1厘米),从“1~2”是几厘米,从“2~3”是几厘米……(都是1厘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说明:这样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刻度线间隔是相等的。

⑤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0到2有几厘米,从0到4有几厘米,从0到有几厘米,从0到6有几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几厘米?教师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加于引导。

⑥同桌指着刻度尺上的具体刻度和长度互相说一说1厘米,几厘米。如:从0到1是1厘米,从0到是厘米,从0到9是9厘米,从6到7是1厘米,从1到是4厘米……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己所带的物品的长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②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进一步形成对1厘米长度概念的表象。

③让学生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如果学生举出的物体很少,教师可以将在前准备一些物体提供给学生测量,如:订书针、橡皮的厚等。

(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1、学习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

(1)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些纸条,然后提问,你们想知道它们的长度是多少吗?用什么来量?

(2)教师出示刻度尺。讲解如何量纸条的长度,边示范边讲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如:现在这张纸条的右端对着,表示纸的长度就是厘米。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3页纸条上面括号内填,表示纸的长度是厘米。

2、小组合作。

再选取一个物体,测量之前,小组里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长度大约是多少,然后再测量,最后汇报估计结果与测量结果的误差,从中让学生实践几次,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

(通过先估计再测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估测能力)

3、量本的长、宽。

以两人一组,先估测再测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数学本的长、宽,教师巡视指导。

4、深化练习。

⑴你们还想测量什么?

⑵让学生把没有测量的物体拿出来。

⑶小组讨论,根据本组要测量的对象,怎样测量?

⑷小组讨论后动手测量。

⑸汇报。

、开放练习。

出示一张学生成绩通知单,提出问题,要印0张成绩通知单,请你去购买白纸。怎么办,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⑴用估计方法,估计要买的白纸的长和宽。

⑵用测量工具量出白纸的长和宽。

①用手指比一比。②用眼估计。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全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学会了用刻度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总结了测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在生活中,见到较短物体时,我们应先估测它的长度,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测的准。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

起点

长度单位:厘米()

篇2: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

【教材分析】

例4引入米尺和米。从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引入,其目的在于体现测量时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之后,通过观察米尺、比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例5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尺,找出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测量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练习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测量的方法。学生在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又能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难点: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等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1米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用手比划1厘米有多长,并说说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实际长度。

3.测量黑板,引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厘米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

这名学生在黑板前用20厘米的尺,一次一次地依次量,下面的学生一边看,一边与同桌交流看法。

学生量完后,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那么用什么工具测量合适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探究新知】

1.认识、感受米。

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板书“1米”,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米可以用“m”表示)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

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

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再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1米吗?

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面的高度也是1米。

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

师:好,现在,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先想想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2.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

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厘米,今天我们又学习了米,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

板书:1米=100厘米(学生齐读两遍)

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厘米。

【巩固应用】

教材第4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1.认识感受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篇3: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1、使学生认识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在实际的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重难点:

1、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

2、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3、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教学准备:学生用尺、米尺、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 生:作答。教师引导发现:物体有长有短。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我们一起用铅笔、数学书、手指、动手量一量好吗? 生:好。(动手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生:我用数学书量的,课桌比三本数学书的长度短一点。生:课桌有四支铅笔长。

生:桌子有两个文具盒那么长。生:我用尺子量的,有53厘米。

生:我用作业本量的,有两个作业本那么长。

师: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量出了桌子的长度,真能干。想一想刚才大家量的结果,为什么大家的课桌都是一样长的,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量的工具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了。

师:你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大家测量数据也不一样,这给我们带来不便,看来有必要统一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单位呢? 生:作答。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直尺

师:出示直尺,问:这是什么? 生:尺子。

师:对,这是直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拿出你们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多媒体课件出示直尺。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谁知道这些长长短短的线叫什么吗? 生:叫刻度线。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问过姐姐的。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找一找,这些刻度线和数字是怎样排列的。生:0和第一根线是对着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我们把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你能学着给数字1对着的长刻度线取名吗? 生:1刻度线。

师:真棒,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什么? 7呢? 生:5刻度线。7刻度线。

师: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1大格。,比较一下每一大格的长度怎样? 生:每一个大格的长度相等。

师:数一数,你的尺子上有几个大格? 生:有10个大格。

(二)认识1厘米

师: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大小格,告诉我们长度的。你知道直尺上这样的一大格是表示多长吗? 生:不知道。生:1厘米。

生:从5到6是1厘米。生:从1到2是1厘米。

师:看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的长度是1厘米。从“0刻度线到“4”刻度线有几大格,是几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是从几刻度线到几刻度线。同桌互相说说。

(三)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从直尺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从自己尺子上比划出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长?量量我们的手指宽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的手指宽度大约是1厘米。师:(多媒体课件显示)。呵呵,这个重大发现有价值吗? 生:有,我能看它记住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真会动脑子。1厘米有这么长(手势比划)那2厘米呢?4厘米呢?(验证一下)

(四)量长度 师:知道了长度单位,我们就能用它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了。请孩子们拿出小棒,猜一猜,小棒大约有多长? 生:小棒大约有4厘米。生:小棒大约有6厘米。生:小棒大约有5厘米。

师:你能量出它的长度来验证吗?试试看。把你量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听。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量好的? 生:(到前面边说边演示)我是这样量的,尺子和小棒的左边对整齐,小棒的右边对着尺子的4和5之间,小棒长大约4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5,小棒长是5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对着2,另一端对着7,7减2是5,小棒长5厘米。

师:为了便于比较,老师把小朋友量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你同意哪种方法?为什么?(多媒体课件显示三种量小棒的方法)

生:我同意第二种。因为从0到5才是5厘米。第一种0前面没有刻度,不能量出那一部分的长度。

生:第二种也可以,但容易读错。

师:说得好,刚才都是那些孩子猜对了? 师:谁能说说怎样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生:用0刻度线对着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三、应用提高

(一)自主探究

1、量铅笔

师:小朋友会量物体的长度了,想不想知道你的铅笔的长度 ? 生:想。

师:选出你手中最长的一枝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量出它的长度告诉同桌,并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师:刚才你们量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 生:我的尺子没有那么长。生:一次量不完,要量两次。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量的吗?

生:我是这样量的。先把铅笔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量到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时,我在铅笔上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把两次的长度相加就是铅笔的长度。我的铅笔长12厘米。

师:真会动脑子,你是用这种方法量的同学真棒。如果不是的请大家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再量一次好吗?

2、量数学书的长度。师:还想量吗? 生:想。

师:这一次量数学书,先猜一猜,数学书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师:谁量出来了?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先量了一次,看看剩下的与第一次量的差不多,我就知道大约是20厘米。

生:数学书长21厘米。我是这样量的,先把数学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在直尺的右端10厘米处作上记号,把记号对着0刻度线再量。再作上记号,再量。把三次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师:真能干。

师小结:当尺子不够长时,量一次后,在直尺的右端作上记号,顺便写上量的数字,再量。把几次量的长度相加就是数学书的长度。

(二)小组合作

师:每人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量给小组的伙伴看一看,并说出量出的长度。有时间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物体量。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量的这些物体你认为是长还是短? 生:短。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直尺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生:用厘米作单位可以量较短的物体。

师:说得好,量较短的物体我们用厘米作单位。

四、交流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小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

篇4: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 1 cm 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 1 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1 cm 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从尺子上找 1 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画 2 厘米有多长,使 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铅笔的长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5、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在这一节课终止,课后还要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基础。因为在实际测量中会发现很多物体用学生尺测量会很麻烦,这就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不足之处:

1、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时,要求还没有讲清,学生就开始行动,导致学生操作时有一些失误。

2、讲解: 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在表达时,数学语言不够标准。

篇5: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

(2)提问: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检测。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

(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3)从直尺的0—1是()厘米;

从直尺的0—5是()厘米。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篇6: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米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们想猜字谜吗?古人写的是什么字?

二、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小朋友们,古人为什么把尺字造成这样呢?(老师边说边演示:尺字就像人们这样量长度,教师张开拇指与食指,这样量一次就叫一拃。)

2、我们身上的尺除了手之外,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后,再课件展示)

3、现在我们就学习用拃作单位量课桌的长度

(1)老师再边说边演示什么叫一拃,帮我数一数课桌的长度有几拃?

(2)学生再量课桌的长度有几拃。

(3)和老师量的结果不同的举手,为什么会结果不同呢?

(4)教师小结:由于测量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结果也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学习用尺量长度。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直尺

1、我们常见的尺有哪些(课件展示)

2、孩子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呢?

3、老师也有一块直尺,直尺上缺少些什么呢?

(1)缺少了竖线(就是刻度线),再观察刻度线,你又发现了什么?(有长有短,表示不同的长度单位)

(2)缺少了数字,数字从几开始?0表示什么?0对着的那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

(3)还缺少了什么?cm表示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4)再看数字与刻度线,你发现了什么?(数字都对一条最长的刻度线,0对着的就是0刻度线,1对着的就是1厘米刻度线

(二)认识1厘米

1、孩子们,直尺上从0到1是1大格,就是1厘米,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2、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是1厘米你发现怎样的两个数是1厘米?(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大格,相邻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再看那些最短的刻度线,把直尺分成了许多小格,每个小格表示什么?今后再学。)

(三)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引出课题

1、拿出1厘米小棒,什么颜色(白色)?

2、仔细观察1厘米,记住1厘米有多长。

3、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怎么比较准确?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记一记1厘米有多长?

5、我们身上什么地方或我们见过的哪些物体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厘米?

6、1本数学书厚度大约1厘米,1个食指指尖宽度大约1厘米1厘米感觉怎样?我们量较短的物体就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四)测量几厘米

1、拿出红色小棒,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怎么估?大家再想一想我们身上什么地方大约1厘米,我们就用食指指尖的宽度在小棒上比一比,一边比一边数,大约有几厘米?

2、谁估得对呢,怎么办?(去量,让学生先试着量一量)

3、这根小棒长几厘米?怎么量的?(引导学生总结出量法)

4、从0到5为什么就是5厘米?(数一数5厘米有几大格)

5、大家学会了量物体长度了吗?很快说出下面的物体长度。

(1)让学生很快说出前三个的长度,量圆珠笔的长度对着几量的(对着2),可以这样量吗?长度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2)为什么圆珠笔的长度说得慢,前三种的`长度说得快?由此可见,我们在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怎么对齐?

(3)根据前三种物体的长度强调量法:从0到9是9厘米,从0到7是7厘米,你发现了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拓展

1、判断。1题没对着0刻度线。2题直尺放斜了。3题从1开始量的,对了。4题线放弯了,这根线的长度最接近3厘米,可以怎么说(这根线长度大约3厘米,也可以说这根线的长度比3厘米多一些)老师再小结:我们在量物体长度时,结果往往不是整厘米数,我们就可以说成大约几厘米,也可以说成比几厘米多一些或少一些。

2、估一估,量一量

先估蓝色小棒有多长,回忆一下怎么估呢?再量(7厘米)。最后再量作业本的宽度(13厘米)。

3、熊大只有一把断了的直尺(从5开始),怎么量橡皮擦的长度?

4、大家还想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到校园看看吧。(楼的高度,跑道长度)我们的这把尺合适吗?以后我们还要学习用更大的长度单位量更长的长度。

五、课后总结

1、感谢大家和老师一起度过了一堂充实而愉快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下一篇:健康素养66条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