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2024-08-19

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共10篇)

篇1: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V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VB中的命令和程序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些编程技巧,并可培养学生实际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使学生对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有一个总体认识,可使学生得到很好锻炼,为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该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VB和Access数据库知识,设计开发一个中小型数据库项目或其它VB项目。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

1、设计题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中小型数据库项目,题目可参考本任务书中提供的,也可由学生自定,自定的题目须经指导教师批准。每人一题,不许重复。确定题目后,要搜集、了解、研究并学懂设计题目所涉及的业务信息,确保设计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数据库设计:根据实际需要,用Access设计一个数据库,至少包含2个表,3、接口设计:用户接口是提供给用户操作的界面,全部操作应在VB的窗体上完成,在窗体中使用ADO控件与数据库连接,主窗体可以使用菜单式或按钮式,窗体的个数不少于5个。

4、功能设计:应用系统功能通常根据实际题目的设计目标决定,设计目标一般应具有基本的增加、删除、修改、查寻、打印输出的功能。具体目标有同学自定,要求保证有一定的工作量。

5、课程设计报告:设计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上交一份打印的和电子稿课程设计报告。

6、纪律要求:学生要服从指导教师统一安排,遵守机房制度。严格遵守出勤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无故缺勤者,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不做与设计无关的事情,如:不打游戏、不用QQ聊天等。

四、课程设计参考题目: 数据库类参考题目: 1.机票预定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航班基本信息的录入,包括航班的编号、飞机名称、机舱等级等。机票信息,包括票价、折扣、当前预售状态及经手业务员等。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证件及号码、付款情况等。按照一定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航班、机票等;对结果打印输出。2.长途汽车信息管理系统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线路信息,包括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所需时间等。汽车信息:包括汽车的种类及相应的票价、最大载客量等。票价信息:包括售票情况、查询、打印相应的信息。3.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员工各种信息: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如编号、姓名、性别、学历、所属部门、毕业院校、健康情况、职称、职务、奖惩等;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对转出、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按照一定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教师教学信息的录入:教师编号、姓名、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时数、学分、课程性质等。科研信息的录入:教师编号、研究方向、课题研究情况、专利、论文及著作发表情况等。按条件查询、统计,结果打印输出。4.超市会员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加入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成为会员的基本条件、优惠政策、优惠时间等。会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会员购物信息:购买物品编号、物品名称、所属种类,数量,价格等。会员返利信息,包括会员积分的情况,享受优惠的等级等。对货物流量及消费人群进行统计输出。5.客房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客房各种信息,包括客房的类别、当前的状态、负责人等;客房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按房间号查询住宿情况、按客户信息查询房间状态等。以及退房、订房、换房等信息的修改。对查询、统计结果打印输出。6.药品存销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药品信息,包括药品编号、药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数量、经手人等;员工信息,包括员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务等;客户信息,包括客户编号、姓名、联系方式、购买时间、购买药品编号、名称、数量等。入库和出库信息,包括当前库存信息、药品存放位置、入库数量和出库数量的统计。

7.学生选课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 教师信息,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毕业院校,健康状况等。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所属院系、已选课情况等。教室信息,包括,可容纳人数、空闲时间等。选课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选课的学生情况等。成绩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成绩。按一定条件可以查询,并将结果打印输出。8.图书管理系统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图书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名称、所属类别等;读者信息,包括读者编码、姓名、性别、专业等;借还书信息,包括图书当前状态、被借还次数、借阅时间等。

9.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年级等;学生成绩信息,包括学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分数等。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任课教师等。对学生成绩的查询(不能任意修改)、统计,并将结果输出。10.网上书店管理信息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书籍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种类、图书名称、单价、内容简介等;购书者信息,包括购买编号、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购买书的名称等;购买方式,包括付款方式、发货手段等。根据读者信息查询购书情况,将统计结果以报表形式打印输出。

11.教室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教室信息,包括教室容纳人数、教室空闲时间、教室设备等;教师信息,包括教师姓名、教授课程、教师职陈、安排上课时间等;教室安排信息,包括何时空闲、空闲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按照一定条件查询,统计,将结果打印输出。12论坛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作者信息:包括作者昵称、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贴子信息:包括贴子编号、发贴日期、时间、等级等;回复信息:包括回复作者昵称、回复时间等。13.职工考勤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职工信息,包括职工编号、职工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出勤记录信息,包括上班打卡时间,下班打开时间,缺勤记录等;出差信息,包括出差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总共天数等;请假信息,包括请假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请假天数等;加班信息,包括加班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统计加班总时间。14.个人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通讯录信息,包括通讯人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地点、城市、备注等;备忘录信息,包括什么时间、事件、地点等;日记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情、人物等;个人财物管理,包括总收入,消费项目、消费金额、消费时间、剩余资金等。15.办公室日常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文件管理信息:包括文件编号、文件种类、文件名称、存放位置等;考勤管理:包括姓名、年龄、职务、日期、出勤情况等;查询员工的出勤情况。会议 3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参会人、记录员、会议内容等;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包括时间、事务、记录人。按条件查询,统计。16.轿车销售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功能基本要求:轿车信息,包括轿车的编号、型号、颜色、生产厂家、出厂日期、价格等;员工信息,包括员工编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等;客户信息,包括客户名称、联系方式、地址、业务联系记录等;轿车销售信息,包括销售日期、轿车类型、颜色、数量、经手人等。按条件查询,并将销售报表打印输出。17.标准化考试系统 18.奖学金评定系统 19.高校公寓管理系统 20.某公司售后服务管理系统 21.小区物业管理系统 22.运动会记分系统 23.高校食堂管理系统

24.房屋中介公司房源、客户管理系统 25.高校毕业生管理系统 26.高校某学院教师任课管理体统 27.高校某学院学生成绩管理体统 28.大奖赛评分管理系统

29.职工工资管理系统 30.超市管理系统 31.设备管理系统 32.学生信息管理 33.商场管理系统

34.火车售票系统 35.酒店管理系统 36.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37.银行活期存取款管理系统 38.商店进货、销售、存货管理系统 39.健身中心会员管理系统 40.复杂的通讯录管理系统 41.疾病诊断系统 42.其它题库系统 43.运动会管理系统 44.航空售票系统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45.出租车管理系统 46.小型书店管理系统 其它参考题目:

1.邮编区号查询 2.多文档文本编辑器 3.电子书 4.记忆力测试

5.图片浏览器 6.机房管理程序 7.多功能计时器 8.格式文本编辑器 9.中图分类号查询系统 10.文件管理器 11.考题系统(是非题)12.自测题系统(填空题)13.上机考试系统(选择题)14.贷款计算器 15.静态排序算法的实现 16.模拟Windows字体对话框 17.计算器 18.MDI文本编辑

五、设计时间、地点、方式安排

(一)时间: 二周, 具体安排如下:

1.系统规划、系统设计及程序设计: 非上机时间完成

2.程序调试: 计算机机房 3.程序验收,周五

4.写课程设计报告: 非上机时间完成, 设计结束交.(二)地点:计算机机房

(三)方式:每人每天4小时是上机调试程序的时间,非上机时间进行项目调研、查找资料、项目规划及编制程序。

六、课程设计结果要求:

有一定的工作量,总体设计合理,程序运行通顺正确,功能全面,界面设计合理、美观,程序容错能力强,程序代码简练。有系统设计说明、功能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运行结果及总结。

七、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设计,按照指导书中的课程设计报告格式来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八、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按照设计报告成绩(40%)、上机运行程序的成绩(40%)及学生实习期间表现(20%),由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成绩。成绩按五级分进行评定,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九、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的基本内容至少包括封面、目录、正文三部分。㈠、设计封面: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日期、成绩。㈡、目录: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及所在页码,电子稿要用自动生成的目录。㈢、正文:

1、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2、软件、硬件环境。

3、项目调研及选题说明

4、项目总体设计说明

4.1 项目设计要达到的目标 4.2 项目功能结构图 4.3数据库设计:

4.3.1数据库需求分析

4.3.2数据库组成:数据库名称、包含几个表、表的名称

4.3.3 表设计:数据表名称、组成(序号、字段名、类型、长度等)、主键设置 4.3.4 表间关系:表间关系说明及表间关系图

4.3.5 创建数据库: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程序、表结构图、表中的数据(抓图)4.3.6 数据库联接说明:ADO控件的连接方法及步骤

4.4 项目文件或过程说明:对项目中所用到的各类文件(工程、窗体、标准模块、等文件)说明其文件的名称、功能以及被调用和调用关系。对窗体模块中用到的事件、函数等过程要在过程开头加程序注释命令,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 过程名:„„ ‘ 功能:„„.‘ 被调用:„„ ‘ 调用:„„ 4.5 其它说明

5、项目详细设计说明(详细描述每个功能模块)

5.1 工程文件:包括工程的名称、界面、及包含的内容

5.2 窗体文件:窗体名称、外观(运行的界面)、功能、属性设置表。5.3 事件、函数、过程或标准模块文件:名称、功能、代码及流程图 5.4报表(数据库):数据环境文件名称、外观、组成及相关设置说明;

报表名称、功能、运行界面

5.5 其它相关文件:不同的题目有差异,相关文件的名称、功能、界面等说明 6.项目的使用说明: 怎样运行程序的详细说明

7、项目打包:生成可执行文件(.EXE)

8.总结: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体会,设计的优缺点及有待完善的思路等

9、教师评语、成绩

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㈣、正文内容格式要求:用Word编写设计说明书并A4纸打印,目录三号黑体;从第1项起有页眉和页脚,页眉写“VB课程设计”及课程设计题目,页脚写页号,页眉、页脚居中显示、宋体、五号字;正文小四号宋体;所有标题是黑体 ㈤、电子报告:全班刻录在一张光盘上,每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内含课程设计报告、源文件、编译后的可执行文件(.EXE)及说明文件 说明:

1.复印课程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指导书,同学人手一份。2.自由选题,周一上机之前报给班学委。

3.周六、周日准备好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周一7:50去机房调试程序

篇2: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邓丽萍

福建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福州 3501191

摘要:“任务驱动” 教学法非常适合V B这门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本论文就是探讨VB教学中如何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融入到VB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中去。一 前言

程序设计语言VB 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较易掌握的一种语言,并且应用广泛,它采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思想,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极大的趣味性;但是它的实践性要求很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编程能力。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程序设计语言VB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编程,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程序设计语言VB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任务驱动式教学

程序设计语言VB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 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开展开展学习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程序设计语言VB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提高。

三 任务实施

第一、“任务”的设计是关键,要体现层次感

程序设计语言VB的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35%左右,可以说实践课上好了,程序设计语言VB课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因此操作任务的设计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以节约学生对细小问题的探究时间,将主题集中在设计好的几个任务上,以提高课堂的效率。根据任务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以下几步走:

1)设定课题、提出要求、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的一步,关键的一步。学生对这节课有无兴趣,能否以“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这一步起着关键作用。“任务”的展示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 1作者简介:邓丽萍 1980-女,福建沙县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或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和处理新环境下的简单问题。应会(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同时要体现“任务”的层次感,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2)分析任务,进行重点、难点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任务确定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整理出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低年级的初学者,首先是教师带着同学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开始从带着学生分析任务改为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任务找出任务中所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以后就可以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学生分析完问题后,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指导他们就学习方法、操作技巧进行介绍、交流、讨论,认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第二、“任务”要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协作学习环境。通过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当学生经过探索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把他们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整个学习团队,同时表扬他们的优点,推广他们的经验。同时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乐趣中成长。第三、注意项目(任务)库的积累和共享

课题组设立知识库,建立学校网络教学学习的平台,并分享给全校师生,服务于更多的教学活动。

四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以人为本,快乐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讯方式:福建省福州市南郊相思岭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350119

通讯投稿作者 段旭 *** 17651158@qq.com

篇3: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1.《V B.N ET程序设计》课程简介。

VB.NET是V isual Studio.NET开发工具组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一个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主要建立在类和对象的基础上。《VB.NET程序设计》课程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院教育技术系中开设在第七学期, 此门课程的授课重点有两个方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ADO.NET数据库编程的基本思路。

2. 我系现阶段《V B.N ET程序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几年的教学效果考察, 不少学生在完成了此课的学习后, 仍然对面向对象程序的代码编写能力、调试能力等方面还很欠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 教学过程中。针对V B.N ET授课的两大重点:首先对于面向对象编程方面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完全能够适应面向对象的思想, 不能将一些离散的如类、属性、方法、构造函数、继承、改写、多态等面向对象的概念集中到一个点上, 学生还没有从以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中走出来。因此如果能够从同一的实例由浅入深、又简单到复杂地把这些概念能够贯穿在一起, 首先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宏观认识, 同时体会到以上不同思想的区别与应用。其次由于在V B.N ET中完全采用的A D O.N ET的基本思路, 以往教学只是对A D O.N ET的数据库链接过程片段地传授给学生, 过分注重数据库链接的步骤和可视化控件的使用, 忽略其代码的研究。 (2) 学生考核方面。由于此门课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技术难度较高的一个门课, 因此以往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如:平时作业、作业评价、出勤等方法不能有效激起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实践性的投入, 因此学习效果、考核结果都很差。

3. 解决方案分析与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 在实践课堂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改进方案, 本文主要研究A D O.N ET数据库编程方面的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法。主要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改善教学效果: (1) 在数据库教学章节讲授中始终贯穿一个数据库实例 (本文中采用学生教务系统的数据库实例) 的不同部分, 让学生能够对知识形成体系。在最后综合阶段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中创建相应数据库结构。 (2) 对于数据库更新操作, 重要的是SQ L语句的使用, 使用教学安排的统一数据库实例强化对多表查询、复合查询、复杂更新的插入和删除等更新操作、批处理等SQ L语句的实现。并在后续的实例中加以界面实现, 理论和实践结合。 (3) 在讲授过程中, 从可视化控件的使用入手, 然后逐渐过渡到以代码为主, 强化学生对代码的认识和组织能力, 脱离对可视化控件的依赖。 (4) 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后期通过自选不同的案例, 锻炼整体分析和代码开发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中把这门课的内容综合到一起, 形成一知识体系。 (5) 在学生考核方面加以“电子档案袋”的使用, 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以发展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评价, 并通过此平台可以让学生记录其成长的历程, 并展示学习成果。

二、ADO.NET数据库实践教学

1. 基本思想。

根据刚才的分析已知, 对于抽象的A D O.N ET, 必须帮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逐步认识其内在的结构、过程和精华部分。因此本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案例为引入点逐一介绍其内容, 并始终贯穿同一个实例数据库进行讲授, 并用拓展课程加以提高。

2. 分教学情况介绍。

(1) 各种复杂SQ L语句巩固。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由一个系统而连贯的认识, 从开始就以“学生教务系统”的数据库表为例, 并要求在相应数据库查询操作中实现具体的查询过程。这样既具体又能够让同学们做到学以致用。数据库说明:数据库中有三个表:学生表, 课程表, 选课表。数据表关系:为了体现“学生教务系统”的完整结构, 制约关系为学号和课程号。SQ L查询语句.检索在学生表中选修了选修课的学生名单 (注意笛卡尔积的产生) ;检索在课程表中曾经选修过的课程信息 (注意笛卡尔积的产生) ;检索在课程表中曾经最后一学期选修过的课程信息 (注意笛卡尔积的产生) ;检索在最后一个学期选修课的学生的名单以及选课程的名称和主讲老师;在选修课程表和课程表中检索在每个学期每门课选修具体课程名学生人数;批处理操作:在选修课程表中按照最后一个学期插入所有学生的初始信息 (课程名为指定的“数据结构”, 成绩为0) 等等。 (2) 学生教务管理系统功能分析如下所示:

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控件的操作实现基本查询功能后, 带领学生“读代码”, 一定要熟悉代码的创建过程。然后用数据库类、用户类等方式实现。同时应该注意在实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逐渐脱离开“可视控件”的约束, 让学生更加熟练用代码的方式创建一个控件, 有助于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 实践练习。以“图书管理系统”和“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进一步熟练D ata A dapter和D ata R eader等对象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并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 提高实践案例的分析能力。 (4) “电子档案袋”的使用。“电子档案袋”在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其实质也在不断扩展。总结起来“电子档案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的个人笔记、学习心得、学生作品等内容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既可以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纵向考量, 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横向考量。因此, 使用“电子档案袋”既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反思与发展, 同时也帮助教师对学生有更客观的考核与评价。 (5) 拓展练习。通过给定的可选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独立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检验所学内容的不足之处, 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深层次的认识。至此学生已经对此部分内容有了三次知识的建构, 在实例中对A D O.N ET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主要结合A D O.N ET的基本特点和数据连接过程, 通过案例实践教学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 让学生在实践案例中对抽象问题能够系统地、具体地学习, 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电子档案袋”平台, 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给学生不断自我反省的空间, 同时也帮助教师能够对学生可以更客观的评价。这也是此文的两大核心思想和观点。此教学模式已经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院2008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实施, 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 同时在此年级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现中也体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信平, 张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 2006, (02) .

[2]陈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 2003, (15) .

[3]邹军华.如何提高VB.N et实验教学的效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 (10) .

篇4: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关键词:VB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技师学院

TP312.1-4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以目前的教学主题为依据进行任务设计,向学生提出任务后通过讲解和演示等方式有针对性的向其介绍任务的思路、操作方法与结果,学生在引导下开展练习和学习,通过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给予学生“驱动”的效果,督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完成任务,并学习、掌握知识,能够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正确处理。

1、技师学院VB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意义

技师学院VB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来学习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语言程序课程比较沉闷,感到枯燥、无趣,甚至是厌烦,所以按照学生特点对任务驱动进行分类和分层,不仅能够使任务的操作练习得到强化,而且所有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充分发掘。每个班的学生通常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无心学习或接受能力较差者,第二种是虽然接受能力弱,但是能够认真学习者,最后一种就是脑子比较灵活而且能够主动学习的。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可对其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第一种学生将教学内容基本完成即可,第二种学生应基本实现教学目的,第三种学生除了很好地完成任务外还应提高任务的知识技术含量。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时,也应充分鼓励学生将自身才能与特长发挥出来,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其自信心及自我学习能力。

2、技师学院VB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措施

2.1 合理设置任务

技师学院中VB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先进行知识讲解、介绍功能、举例解释,接着挑选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知识,然后是总结和点评,最后要求学生上机练习。学生在该学习过程中大多是被动开展学习的,无法发挥其主动学习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将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提出任务后,引导学生对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进行分析,在适当讲解后要求学生协作学习或自学,通过实践完成任务,最终归纳总结或交流讨论。例如,在讲解运算器时,教师首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完成时间为两课时,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如下,能力较好的组:完善程序的界面功能,不仅要完成四则功能运算,如果发生除数为0的情况,应能够使消息框提示出错,设置的功能包括结束程序、复零等;能力一般的组:将界面完善后,设置四则运算功能(加、减、乘、除);能力较差能组:进行简单的界面设置,并完成两则运算功能(加、减)。之后教师可对任务中需要用到的控件、语法及具体的应用方法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后要求分组实验即可。

2.2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该环节,并科学引导学生。首先,教师可以将与问题有关的一些线索提供给学生,并鼓励其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探索努力完成任务。虽然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可忽略的。学生通过在集体之间学习,能够不断发现他人的优点以及自己的缺点,从而逐渐完善自己,同学之间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整个集体进步的同时每个人的创造性与学习自主性都能得到調动,促进学生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人理解和尊重,学会合作与交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对于学生之中可快速、良好地完成任务者,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在激励之后应及时给予其新的任务,也就是对在问题中遇到疑难问题或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辅导,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差异不大,很容易沟通交流,能够从相同角度出发去理解问题,与教师的讲解相比,这种方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如果能力一般或能力较差者已经很好的完成任务,教师可鼓励其“挑战”高难度任务,以学生能力的变化重新调整分组,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某次任务中,能力较差组的同学提前完成任务,且经检查并未出错,教师可将其调至能力一般的组,以此来鼓励学生。该方法所秉持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所创造的价值给予了充分尊重,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2.3 注重实现任务反思总结

在技师院校的VB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设置的任务引导学生,督促其学习、练习有关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主动学习能力,最终完成任务,掌握计算机技能的过程。完成每个项目任务,不仅要看结果,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任务的总结与反思,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结构设计不合理还是语句应用错误。通过反思,实现任务教学法的深化效果。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开展并完成任务,通过分析和探索,寻找知识的规律、理清知识思路、掌握正确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彦东.VB在仿真软件中操控三维对象的实现[DB].http://www.zytxs.com/paper/pp17482.html.

[2] 章晴,付江帆,张艳.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VB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2012,(02):166-167.

篇5: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目标

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它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对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良好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编码及调试程序技能的能力,为整个专业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内容

每位学生可以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备选题目》中选择一个题目自行完成。要求每班中题目不能重复。

三、设计要求

1.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认真主动完成课设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指导教师联系沟通。

2.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设的时间计划,并在课设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向教师汇报。

3.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两周时间完成,学院安排设计时

间学生不得缺席。

4、每位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发现抄袭者或雷同者,一律按零分处理。

5、程序设计语言可选择C或C++。

6、程序要正确且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对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四、上交相关内容要求

上交的成果的内容必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1. 上交源程序:学生按照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所开发的所有源程序(应该放到一个文件夹中);

2. 上交程序的说明文件:(保存在.txt中)在说明文档中应该写明上交程序所在的目录,上交程序的主程序文件名,如果需要安装,要有程序的安装使用说明;

3. 课程设计报告:(保存在word 文档中,文件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起名,如文件名为“001_张三_二叉树动态演示”.doc)。报告要求文字工整通顺、图表规范、思路清楚、内容正确。设计报告必须按照规定格式规范,A4纸双面打印、装订。

将以上三个部分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文件夹名要求按照"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报告题目”.zip命名。每个班将所有学生的文件夹收集起来刻成光盘上交。

五、时间安排

设计时间为两周(7.07—7.18),7月16日—7月18日答辩。考核方式

成绩按五分制,包括课程设计过程、课程设计结果、课程设计报告三部分。其中:

课程设计过程:20%

包括设计态度(10分)、出勤(10分)

课程设计结果:40%

其中:程序正确性:30分,运行效果:10分,答辩:10分。课程设计报告:40%

其中:正确性:20分,完整性:10分,规范性:10分。

六、设计报告格式

篇6:《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2

2)能完操作方法(流程)3)执行报数,储存出列人的序号,删除出列人的信息以及把出列人的密码赋给m; 4)输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4.主体内容

设计分析:基本思想

通过我们对约瑟夫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利用单向循环链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约瑟夫环的大小有输入决定,所以要进行动态内存分配。

为了实现上述操作,应以单向循环链表为存储结构。基本操作: new_code()操作结果:构造空链表,若成功就初始化每个人的相关信息 delete_code()

初始条件:线性链表存在

操作结果:释放指向出列的人的结点,并重新报数

本程序包含三个模块: ⑴ 主程序模块;

⑵ 构造链表并输入每个人信息模块; ⑶ 释放结点模块; 5.程序说明

本程序完成的是:编号为1,2,....,N的N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密码(正整数).一开始任选一个正整数作为报数上限值M,从第一个人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顺序报数,报到M时停止报数.报M的人出列,将他的密码作为新的M值,从他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从1报数,如此下去,直至所有人全部出列为止.程序输出出列顺序.6.操作方法(流程)(1)打开VC++ 6.0中文版。(2)输入自己编写好的源程序代码。

(3)运行程序,并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加以改正,直到能成功运行(4)输入测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7.设计体会

通过约瑟夫环算法的课题设计让我理解了循环队列,不单单只是书本上文字的循环队列的概念,更多是自己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循环队列有了更深的了解。上机的编程的过程是对数据结构的基础的进一步的巩固。学习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实验课题使我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漏洞和知识的缺乏,为以后的学习敲了一下警钟,数据结构是门基础,要学习扎实才行 数据结构是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上广泛被使用的术语。它用来反映一个数据的内部构成,即一个数据由那些成分数据构成,以什么方式构成,呈什么结构。数据结构有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之分。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安排。数据结构是数据存在的形式。

数据结构是信息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它通常与一组算法的集合相对应,通过这组算法集合可以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进行某种操作。数据结构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并结合各种数据结构,讨论对它们实行的各种运算的实现算法。很多算法实际上是对某种数据结构施行的一种变换,研究算法也就是研究在实施变换过程中数据结构的动态性质。

学习的过程需要合作,而且在合作中提到自己的编程水平,借鉴他人好的地方,改掉原先自己不足,书本知识的与实际的联系,使自己的编程不在局限于原来的纸上谈兵,更多的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能力 8.附录

(1)程序中主要变量、函数(指自定义函数及程序中用到的部分不常用系统函数)列表(含简要说明);实现主要功能的(本人任务部分)核心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List

{ bool IsOn;

int num;

int psw;

List*pnext;}*PList;enum

Status{ERROR_OK=0,ERROR_MEMORY_FALIED,ERROR_INPUT_NUM,ERROR_NOPERSON,ERROR_NUM};void GetErrorMsg(const Status &errorCode)

{ char msg[256];switch(errorCode){ case ERROR_OK: strcpy(msg,“执行成功!”);break;case ERROR_MEMORY_FALIED: strcpy(msg,“内存错误:没有足够大的内存!”);break;case ERROR_INPUT_NUM: strcpy(msg,“输入数据错误!”);break;case ERROR_NUM: strcpy(msg,“数据错误!”);break;case ERROR_NOPERSON: strcpy(msg,“错误:此编号的人不存在!”);break;default: strcpy(msg,“未知错误!”);} cout<30||num<=0)

return ERROR_NUM;

PList pTemp=new List;

pls=pTemp;pls->num=1;pls->IsOn=true;for(int i=1;ipnext=new List;if(pTemp==NULL)return ERROR_MEMORY_FALIED;pTemp=pTemp->pnext;pTemp->num=i+1;pTemp->IsOn=true;pTemp->pnext=NULL;} pTemp->pnext=pls;return ERROR_OK;} Status InputPassWord(PList&pls,const int num)

{ if(num<=0)

return ERROR_INPUT_NUM;PList pTemp=pls;for(int i=1;i!=num;i++){

pTemp=pTemp->pnext;} if(num==i){ cin>>pTemp->psw;if(pTemp->psw<=0)return ERROR_INPUT_NUM;else return ERROR_OK;} else return ERROR_INPUT_NUM;} Status ShowResult(const PList&pls,const int &m){ if(m<=0)

return ERROR_INPUT_NUM;if(pls==NULL)

return ERROR_NUM;int num=0;

PList pTemp=pls;do{ num++;pTemp=pTemp->pnext;}while(pTemp!=pls);int i=0,j,ps=m;while(i!=num){

if(i==0)

ps--;for(j=0;j

pnext;

}while(!pTemp->IsOn);}

pTemp->IsOn=false;

cout<<“第”<num<

ps=pTemp->psw;

i++;

}

return ERROR_OK;//返回成功 } void main(){ cout<<“*************************************”<

入int iTemp;

Status errorCode;cout<<“**********Step1:*********”<>iTemp;errorCode=CreateList(pls,iTemp);

GetErrorMsg(errorCode);

}while(!(ERROR_OK==errorCode));

cout<<“************Step2:***********”<

for(int i=1;i<=iTemp;i++){ cout<<“请输入第”<

while(errorCode!=ERROR_OK)

{ GetErrorMsg(errorCode);

cout<<“请输入第”<

入} cout<<“**********Step3:*********”<

do{ cout<<“请输入初始密码:”;cin>>iTemp;cout<<“**********程序执行结果***********”<

errorCode=ShowResult(pls,iTemp);

GetErrorMsg(errorCode);

}while(ERROR_OK!=errorCode);} 9.测试数据:

当n=7,7个人的密码依次为:3,1,7,2,4,8,4,首先m值为6,则这正确的出列顺序为6,1,4,7,2,3,5

篇7: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号:26

河北联合大学

《软件设计基础-VB》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 班级 设计人 成绩

一、题目:设计一个“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程序

二、目的与要求:

1.目的:

培养学生综合利用VB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基本控件、动态数组、文件以及程序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

2.基本要求:

(1)要求用随机文件、MSFlexGrid控件、DTPicker控件和动态数组来完成程序的设计。(3)完成的程序界面要美观,能够完成游戏的整个过程。3.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进行创新设计,如用户权限。4.写出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方法和基本原理:

1.功能要求:

⑴ 学生信息保存在随机访问文件data.dat中,运行程序时,自动列出数据文件data.dat中保存的所有学生信息,如图所示。

⑵ 使用鼠标单击表格的某一单元格,该单元格突出显示,所在行为当前行。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按钮,在当前位置上插入一个新空行,单击“追加”按钮在表格最后添加一个空行。使用“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当前行。

课程设计任务书

号:26 ⑶ 无论是空格还是已有数据的格,都可以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直接编辑。对对于学号、姓名和高考分数三列数据使用文本框进行编辑;对于出生日期使用DTPicker控件进行编辑;对于性别、民族、院系、专业和省份等五列数据,使用组合框控件编辑。对数据进行编辑之后,单击“保存”按钮将编辑后的结果保存到data.dat文件中。

⑷ 选择“查询”按钮,弹出如图所示的“查询”对话框。

在“查询”对话框中设置查询条件,“学号”和“姓名”可以输入完整的学号和姓名,也可以输入部分的学号和姓名;“出生日期”和“高考分数”中可输入分数和日期范围,其中日期的输入要求使用DTPicker控件。

⑸ 如果用户对数据进行了修改,关闭程序时弹出如图所示的消息框加以提示。

2.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将问题解决分为两部分:(1)读取data.dat中的数据,显示在列表中(2)对数据库的增删查改

四、难点与提示:

(1)本题目的重点是MSFLexGrid控件的应用。MSFLexGrid控件具有很强的数据组织和显示能力,但其本身并无编辑数据的功能。本程序使用了文本框、DTPicker日期选择器控件和下拉式组合框三个控件来协助数据编辑。当使用鼠标单击一个数据单元格时(EnterCell事件发生),显示相应

课程设计任务书

号:26 的控件进入编辑状态;当切换到其他单元格时(LeaveCell事件发生),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回单元格中。如何协调三个编辑控件的显示和隐藏式本题目的难点。

(2)题目提供了一个随机文件和四个文本文件:data.dat,民族.txt,院系.txt,专业.txt,其中的信息可供程序在显示编辑时使用。为了缩减data.dat文件的大小,该文件中并未保存具体的名称,而是代号。如一学生是汉族,data.dat中保存的是数字1,而不是“汉族”二字。

⑶ 为了提高编程效率,应定义自定义数据类型并声明此类型的动态数组来保存学生的信息。表格控件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数组元素,每一列对应自定义数据类型的一个数据成员。Data.dat文件的打开和保存是与这个动态数组直接联系的,表格控件只是用来显示信息的。

五、课程设计时间:2012年5月10日至2012年7月1日

六、课程设计进行地点:学校机房

七、书写设计报告的要求:

设计报告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题目 2.设计思路 ①划分功能模块 ②确定各模块的算法

3.用图示的方式给出过程或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 4.列出程序清单,并加以必要的注释 5.对该设计题目有何更完善的方案 6.通过本次设计,有何收获及心得体会

八、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1.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结束时,学生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A4纸打印),并将电子文档和源程序上传至课程设计服务器中:

ftp://210.31.197.23

找到自已指导教师的文件夹后,进入班级文件夹,再找到自己的文件夹,然后将文档复制到该文件夹中即可。

2.评分方法(1)出勤率

(2)课程设计准备工作(3)课程设计期间纪律(4)课程设计运行结果(5)课程设计报告(6)答辩情况

课程设计任务书

号:26

指导教师: 系主任签字:

篇8: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Visual Basic (简称VB) 是用于编写Window应用程序的工具, 是一种支持面向对象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语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面向对象及结构化的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 《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以语法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顺序的, 概念多且抽象, 学生往往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实验课程以验证性、演示实验为主;教学方式上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 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 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目前高职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对编程感到比较吃力, 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 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 后来欧洲、南美、日、韩等国陆续引进该教学法, 德国将其应用于职教领域, 并进行了自主创新, 并于2003年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在项目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组织、安排学习行为, 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可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我们综合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各自的特点, 将实际工程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 教师以一个或多个典型项目为依托, 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通过教师的指导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 完成相关任务模块, 并最终将一个个任务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3 教学过程

3.1 项目设计及任务分解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教师在授课前, 要结合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 选择典型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强、易于理解、贴近实际的项目, 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枯燥的算法分析变得形象、生动、有趣, 使学生对编码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项目选取上要注意难度不宜过大, 功能不要过于复杂, 否则容易让学生感到不知从何下手、“望而怯步”。根据VB语言本身的特点:控件较多、内容丰富、既涉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又涉及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还涉及对数据库的访问, 一个项目很难涵盖所有控件和知识点, 因此, 可设计多个稍小一些的项目, 让学生先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 在综合实训阶段再选择一个综合性较强、功能较复杂的项目, 让学生通过小组内协作完成。

项目设计好后, 接下来就是要将一个相对复杂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任务。任务的分解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通过完成一个个简单的任务来完成项目的设计。任务设计的多层次、有梯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原则, 我们结合VB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设计了6个项目:计算器、记事本、图像显示器、资源管理器、简易画图程序、成绩管理系统。通过这些典型项目, 将VB的主要控件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含其中。任务分解部分, 以“计算器”项目为例, 将该项目分解为4个任务: (1) 简易加法器 (2) 四则运算器 (3) 简易计算器 (4) 多功能计算器。这样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由简单入手, 层层推进地完成较复杂的“计算器”项目的设计工作。

3.2 项目与任务的实施过程

项目与任务的实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将项目与任务实施过程分为以下4个环节。

(1) 布置项目及任务。以情境呈现教学项目, 将学习置于现实的情境之中。这一阶段, 教师给出事先设计好的项目, 通过分析, 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 该环节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讨论和分析。任务布置后, 教师可提出问题, 引导出完成任务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对涉及新的知识点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这一阶段, 教师主要是引导和启发及必要的组织,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及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该环节,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方案实施。方案确定后, 就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 学生将自己的方案上机调试, 自主完成任务, 还可成立项目学习小组, 协作完成具体任务。此环节,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及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同时, 培养了团队协助精神。这一阶段, 教师要巡视、察看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及时发现普遍问题, 并给与指导。

(4) 总结与评价。项目完成后, 各小组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演示, 并接收老师和学生的提问, 教师最后做点评, 对新思路、好方法给与肯定与鼓励, 对出现的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 学生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并提交项目报告。最后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 评价方式可采取个人评价、学习小组间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完成效果等方面。此环节, 通过师生交流, 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4 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1) 项目教学法, 通过真实项目, 营造实际工作情景, 教、学、做一体,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过程, 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结合起来, 在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职业能力。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精心设计的任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层层推进关系, 能够让学生在步步深入的过程中, 领略到每步成功的喜悦, 大大增强了编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提高了教学效果。

(3) “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查阅资料、自己或协作完成方案设计及实施, 在该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项目的设计中融入自己的观点, 这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4)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成项目小组, 协作完成具体任务, 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

(5) 由于选取的项目为实际项目, 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了解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获得了软件开发的相关经验, 提高了动手能力, 为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自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项目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吴言.任务驱动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篇9: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VB程序设计学习兴趣小组展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算法与程序设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教师难教,学生不感兴趣、较难理解、不易接受。而利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畏惧心理。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某一具体任务为主线,学生在解决此项任务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利用任务驱动法讲授VB程序设计,取得了一些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消除学生学习VB程序的畏惧心理

我们都知道,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想探索它、认识它、理解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VB程序设计的高中生,如果一下子引入大量抽象的概念,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完全理解就更困难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有经验的教师总会想办法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具体任务化,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VB程序设计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最开始介绍VB程序设计的时候,就把用VB语言编写的简单小程序给学生做演示,比如,展示用VB语言编写的程序——计算圆的面积:首先输入圆的半径,然后计算求出圆的面积;并提出扩展任务,能否同时求出球的体积。并现场改写程序代码,让学生感觉到VB语言的神奇性,让学生对这门计算机语言感到新奇,在感观上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感觉到畏惧,很自然地想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二、合理设置任务,逐步增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每节课都根据课程设置一个合理的任务,并先演示效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任务设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教师提出的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等特点;任务大小要适当,各个任务之间要有联系,要有多条完成任务的路径;任务设置不能太难,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识水平层次不一,要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看懂任务并通过学习和模仿能独立完成。而对于理解能力强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扩展任务来实现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学生分组学习效果显著。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每个小组由6-8名学生组成。组内各成员之间是有差异性的,各个知识层次学生在小组中形成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各成员的认知、个性的全面提高。

比如前面所提到输入半径,就能求出圆的面积这个任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认真学习,完全可以通过模仿独立完成,完成与教师展示效果一样的任务。而对于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这个任务明显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所以通过扩展任务,同时求出球的体积,提升任务的难度。此时,分组学习的优势就显示出来。在确定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经过讨论与协商,对任务进行分析,鼓励小组成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由于小组成员知识水平不同,解决方案可行性也不一样,小组内部自行筛选,最后拿出最可行方案,由知识水平高的学生带动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起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当通过组内讨论或上网查找仍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时,由教师来答疑、引导,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较难的扩展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带动了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完成,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生展示成果,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任务成功带来的愉悦感

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的扩展任务,需要在全班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一同评判任务完成情况。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既要说明解决任务的思路,都要向所有学生讲解VB程序代码的含义,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某一小组成果展示时,其他小组如有疑问,可以直接提出,所有同学在一起解决新问题的同时,知识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当任务展示成功时,学生就会感受喜悦与成就感,同时也会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不再抗拒,反而还会有一丝期待,期待下一次不同的任务,把新任务当成了新挑战。

有的学习小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在任务展示时,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既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难得机会。每次遇到这种问题,学生就特别兴奋,不仅本组内学生积极查找原因,而且全班所有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分析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拿出最可行方案。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既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优點又切合当下新课改的理念,较适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尤其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一直都存在“难教”和“难学”的问题,高中学生不易入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

[2]曹葆华.网络环境下创新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3]李省思,彭光业.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研究.学林出版社出版.

[4]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樊志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篇10:VB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库

[摘要]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并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颇感兴趣的话题。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需以学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阐述笔者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和任务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字] 程序设计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设计

任务实施

作为语言程序设计领域的前沿软件,VB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相关的技术也比较成熟,由于其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因此在很多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VB这门编程学科来说,中职的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编程习惯,开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以《选择结构》一节为例,谈谈几个学期来在具体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意义

在《VB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语句格式-→功能介绍-→举例解释-→巩固型独立练习-→小结评讲-→上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

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务-→师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适当讲解或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实践-→交流或归纳。这种教学法,历本人通过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结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

1.任务的设计

首先我全面分析了《选择结构》的教学内容,归纳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有“if„then语句格式及应用”、“if„then„else 双向分支语句格式及应用”、“if语句的嵌套”、“select„.case„.endselect多分支语句格式及应用”,然后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以实验操作和相关的理论分析为载体,设计了以下实践任务:

单元任务:设计一个密码登录框

子任务1:在密码框中输入密码后进行验证,如果密码正确则登录到另一个界面。

涉及知识点:if„.then„.end if语句的应用

子任务2:在密码框中输入密码后进行验证,如果密码正确则登录到另一个界面,如果错误则弹出一个错误提示信息框。

涉及知识点:if„.then„.else„end if的应用。

子任务3:在界面上加入一个用户名的文本框,先验证用户名是否正确,再验证该用户名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涉及知识点:if语句的嵌套

子任务4:将用户名的文本框换成一个组合框,根据组合框中不同的用户名判断相对应的密码是否正确。

涉及知识点:select„.case„.end select语句的应用

2.教学实施流程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

(一)任务设计方面

1、任务的系统性

教材的每一章都有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设计任务时须先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的有机组合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选择结构》一章的总目标是“应用选择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我把这个总目标用一个大任务“密码登录框”来概括。而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又是通过对各种语句模式的具体学习而实现的。因此,我设计了4个小任务(子任务1、2、3、4)让学生去完成,学生通过对这4个小任务的探究,认识了各种选择语句的格式并能熟悉运用。

2、任务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教学任务也就难以保证能够顺利完成。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或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例采用的“密码登录框”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很贴近实际,任务一呈现便能让学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3、任务的阶梯性

“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的能力与兴趣,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始终以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本例中的四个子任务围绕一个主题,四个子任务从易到难,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鼓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二)任务实施方面

1、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用促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生解决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

2、让学生学会合作交往

合作是现代社会谋求共同发展的基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对一些发散性任务,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可以提高任务探究的效率。如某班一共是45人,我就按5人一组把全班分成9个小组,并指派了小组长。任务布置后,由组长牵头进行分工,然后制定计划并进行实施。又由学生选举产生了一名部长,由这名部长负责9个小组的统筹和协调。另外还设计了“项目完成监控表”,要求各小组把探究过程记录在“项目完成监控表”中。这样既促进了小组协作,又为过程评估提供了依据。

3、教师适当参与,控制引导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在出现的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4、教师要适时归纳,总结回顾

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优势是明显的,但也会存在一点问题。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课堂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会有所不同,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或阶段小结和知识点的交流或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的同学或操作有疏漏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同步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教会学生动手的同时也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灌输,只有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钟志贤 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中国电化教育,第157期

2、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visual Basci 编程案例精解》,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学校用户操作手册下一篇:九年级物理 14.8《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案 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