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2024-08-07

松树说明文五年级(通用14篇)

篇1: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我家屋后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那是我爷爷三十多年前移植过来的。

这棵松树可漂亮了。碧绿的像针一样的叶子,仿佛一年四季都不会落下来似的。树干很粗,要几个人张开双臂才能合抱。它的树枝非常长,差不多由两三米哩!有一次,我甚至还在它茂盛的枝叶里发现过鸟巢呢!

有一年夏天,一场强台风影响本地。我躲在屋内,透过窗户往外看。只见邻居家的几棵大树已经开始摇晃了,而我家的松树却只是摇着树枝,树干几乎不动。过了一会儿,台风越来越大,邻居家那几棵树有的已经折断了,可是这棵松树只是掉了几片叶子。台风过后,它依然挺拔茂盛。

爷爷告诉我,松树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听了爷爷的话,我又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松树,心想: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有松树的毅力,顽强地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篇2: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1

远看,松树高挺翠绿色,树根深深地插入地底,坚韧不拔,树根挺直而坚挺,如同一位经过训练的兵士一动不动地立在那边,直往上看,叶子一簇一簇,一阵轻风吹来,就仿佛蓝蓝的天空,飘飘扬扬。

近看,原先松树的树根是一凹一凸的,如同被小刀刻过。树杆是暗红色,有点儿上粗下细,叶子并不是一片一片的,只是一根一根的,摸起来有点儿刺手,别名松树皮。在《九阳真经》里,它還是一种袖箭呢!

松和梅、竹并称之为岁寒三友。确实,松树是一种适应能力十分强的绿色植物,乃至能够在零下九十度的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存活。难怪宋作家范云曾说:凌寒知劲节,负雪见贞心。除此之外,松树全身全是宝呢。它的树杆既是能够用于做备好的家俱,又可以用于做打印纸张呢!它的叶子,能够用于煮茶喝,其功效就多了,它能够治糖尿病患者,血压高、麻小儿麻痹及醒神健康保健之作用。

松树不有一个喻意便是代表着无论遭受如何的欺侮,几乎全是正气凛然,昴首抬头挺胸,因此松树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

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2

我爱松树,我爱松树,我爱松树一年四季的翠绿,爱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

春天,柔和的春风吹拂着松林。有了春风,幼苗长出绿叶,踏上成长的道路,凝聚着无限的力量。

转眼间,冬天来了,风也冷了。风雪,吹拂万物,无情的冬天带走了树木的绿衣,光秃秃的树枝闪着绿光,就是松林。无数的松树在寒风中挺立,保卫着祖国的群山。不管是严寒还是狂风暴雨,松树总是笔直的,披着绿色的外衣。它摇不动,永远挺立在山中。就好像卫兵站在祖国的领土上,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默默奉献。

啊!多顽强的松树啊!它长满绿叶,生长迅速。它不屈不挠的毅力就像坚硬的.钢铁,没有人能阻挡它不屈不挠的精神。

松树,你多坚强啊!你站在高山上迎着风雪,万物仰慕你,仰慕你。你无限的力量和坚强的毅力,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它不摇不动,它永远屹立在大山里,革命的人永远年轻。它就像一棵冬夏常青的大松树,它不怕风雨,它不怕……”

啊!可爱的松林,可爱的松树,我由衷的赞美你!

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3

校园里有一棵常青的松树和一棵笔直的梧桐树。

秋姑娘迈着温柔的步子悄悄走来。远远望去,梧桐树的叶子是黄色的,像一位美丽的金发公主。仔细看,黄色的叶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秋天,她像一个粗心的画家,打翻了调色板,不小心扣在秋天的大树上,变得五颜六色。不信你:黄,半红,半黄,半黄,半绿。梧桐开始得意起来,说:“松哥,你太古板了,还穿绿衣服。”松树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梧桐树更得意了,大声重复,说:“该换衣服了,别那么沉默。”这一次松树一笑置之。时光飞逝,冬天不知不觉就来了。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全部脱落,在西北风中瑟瑟发抖,没有了先前的神采。而松树依然挺拔,没有被寒冬击倒。他羞愧地对松树说:“对不起,松哥,我错了。我不应该取笑你。不比美好。”松树迎着寒风骄傲地站着,说:“如果你犯了错误,就去改变,但你要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你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在那之后,松树仍然顽强地站着迎接更冷的风!

从此,梧桐树再也没有骄傲过,成了一棵好梧桐树。

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4

院子里有一棵小桃树和一棵小松树。

春天到了,下了几场毛毛雨,刮着暖风,小桃树上长出了许多绿叶和粉红色的花。“好美!”一只鸟飞过,不禁夸口。小松树真羡慕小桃树。“看我多漂亮!但你光着身子,一点也不漂亮。”小桃树幸灾乐祸。小松树一声不吭地站直了。

秋天来了,小桃树长出了许多桃子,又大又粉。每个人都很高兴在桃树下吃桃子。“真好吃,真好吃!”人们竞相赞美小桃树。“小松树,你没用。它既不开花也不结果,没有人会喜欢你。”小桃树更骄傲。小松树一声不吭地站直了,但比以前更有活力了。

冬天来了,寒风凛冽。小桃树的叶子都掉光了,一点也不好看。然而,小松树的叶子没有一片掉下来。小鸟飞过来说:“光秃秃的,小桃树真丑。”人们走过来,连看都没看小桃树一眼。他们围着小松树说:“好有精神!”小桃树很伤心。她看了一眼那棵小松树,心想:“我以前总说她不好看。这次她应该说我。”但是一天又一天,小松树什么也没说,笔直而威武地站着。有一天,小桃树忍不住了。她问小松树:“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小松树说:“你在说什么?说冬天会落叶?美好的东西不一定长久,长久的东西不一定美好!”

篇3: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那么, 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 可以关注哪些语文本体性的教学内容呢?下面结合京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鲸》和《奇异的琥珀》的教学, 谈谈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一、聚焦获取信息的方法, 提升阅读能力

《鲸》一课有这样一道课后题:默读课文, 按照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教学中, 很多教师反馈此表时, 都把目光放到了学生所填的知识上。当然, 交流鲸的知识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能否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准确地获取到文中的知识。

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我在课前进行了以下准备:

1.布置预习:填写表格, 获取鲸的特点。

2.分析学情:汇总问题, 预设教学重点。

关键在于第2步, 依据学生课前填写的表格, 我进行了学情分析, 发现学生在“食性”的填写上分歧最大。这一自然段简要摘录如下:

依据这段内容, “食性”方面应填:须鲸主要吃小鱼、小虾,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而学生出现的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填一个方面;另一类是没有重点地摘抄很多语句。显然, 只写出一个方面的学生, 没有读懂这个段落的层次。而啰嗦填写的学生, 显然还不会提炼每一方面的重点, 因而把具体叙述的语句也摘抄了进去。可见, 对于一个含有并列内容的段落, 如何准确提取其中的信息, 学生还欠缺方法。

学生有阅读障碍的地方, 就是教学应该关注的地方。针对学生这一障碍, 我在教学中就适时引导学生重点聚焦这一段落, 引导生生互动, 重点交流获取信息的方法。

二、经历有依据的推测,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奇异的琥珀》一课, 记述了科学家根据一块虫珀, 推测到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 详细地介绍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 可以了解到一般琥珀的形成条件和科学价值以及这块虫珀的奇异之处。

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这些知识, 但比了解知识更重要的, 是体会作者推测、想象的合理性。因此, 我们要创设机会, 让学生尝试科学地、有依据地推测, 在推测中提升科学思维的能力。这才是这篇科普说明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教学中, 当简要交流了文中包含的知识后,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教学实录片段】

师: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 把这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生 (兴奋) :想。

师:这可是个科学小故事, 要想讲好这个故事, 我们先来思考:故事中有哪些要点是不能丢掉的, 为什么这些要点不能丢?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认为“一个夏天”和“太阳”这两个要点一定不能丢。

师:为什么呢?要说清依据。

生:琥珀是由松脂球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必须得有松脂往下滴, 要想把苍蝇和蜘蛛牢牢包裹上, 就必须保证松脂不断往下滴, 松脂不断往下滴就必须要有热辣辣的阳光, 而热辣辣的阳光不会在冬天, 只能在“一个夏天”。所以, 这个故事一定发生在“一个夏天”, 这一天有着“热辣辣的阳光”。

……

三、体会行文思路的缜密, 感受布局谋篇的匠心

说明文以叙述思路缜密、逻辑清晰见长, 比如《鲸》的行文:

文章开篇先介绍鲸的形体很大, 接着第2自然段介绍了“鲸的进化和分类”, 这样到下文介绍鲸的食性、呼吸时, 就可以按须鲸、齿鲸的分类分别介绍。这样写更便于读者获取信息。所以, 作者在第2自然段写清鲸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这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缜密。

当然, 学生对作者精妙的构思往往是没有意识的, 这也正是教学的意义所在, 我们有必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

四、体会语言的严谨、准确, 感受说明文表达的周密

《奇异的琥珀》中有一处描写, 非常值得一品。

这块虫珀之所以珍贵, 是因为它里面不仅包着小虫, 还是一对小虫, 一只会爬, 一只会飞, 可它们竟被活生生地包在了一起。作者是怎样把一万年前这精彩的一瞬间写出来的呢?请看这一句, 蜘蛛“刚”扑向苍蝇, 松脂就“刚好”落下, 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这些词语本身很普通, 但是用在这里, 特别贴切地把当时一瞬间的巧合写了出来。句中用“包”, 而没有用“盖”, 是因为松脂要把蜘蛛、苍蝇从头到脚一点儿都不露地包在里边才成, 而“盖”则可能会露出一部分, 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思考的周密。这些精彩之处,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五、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 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最有特点的是《鲸》的第1自然段, 这一段综合运用了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举例说明。

教学中, 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来介绍“鲸很大”这一个特点呢?

作者首先拿鲸与常见的象进行比较, 让读者建立起感性的形象。如果这个时候停笔, 那么“鲸很大”还很抽象。所以作者接着用准确的数字, 告诉人们鲸具体有多大。但它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了让读者信服,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同时, 为了让人建立起直观的形象, 还拿“十几头大肥猪”与鲸的“一条舌头”作比较, 十几头大肥猪是很重很重的了, 而这才只相当于鲸的一条舌头, 可想而知这头鲸该有多大了。说到这里, 作者仍觉不够, 还要假设“它要是张开嘴, 你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坐, 还显得很宽敞”。这么一读, 很容易让读者想象自己正站在鲸的嘴里, 这样设身处地一想象, 鲸到底有多大就真真切切地让读者感受到了。

也就是说, 作者的目的, 不只是要告诉读者“鲸很大”, 更是要让“鲸很大”的特点直入人心。综合运用这么多种说明方法, 就从陌生到熟悉, 从感性到准确, 一步步地让本来距离读者很遥远、很陌生的鲸, 在脑海里变得具体、形象了。

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生自己在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时, 才能学着作者那样, 去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恰当地表达, 而不是简单进行说明方法的堆砌。

篇4: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在设计试卷过程中,我本着广泛性、实践性的原则,把教学内容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全面考查。在试卷导语和标题设计中,增加了人文关怀的语言,以起到消除学生考试焦虑和增强信心的作用。在试卷的结尾处,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环节,体现了课改评价的新理念,并使整个试卷浑然一体。

同学们,快乐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在你知识的小背篓里,一定装满了硕果,那就让我们比比看,谁的果实最多!

一、认真填一填,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1.( )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是埃及古代文明的象征。

2.古代印度是( )的起源地,公元前

( )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它。

3.工业革命是从18世纪的()开始的,是用( )代替手工劳动。

4.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 )。

5.( )和( )在1848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 )学说的诞生。

6.( )是日本的国花,( )山作为日本的象征,被尊为“圣山”。

7.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

8.俄罗斯的领土跨( )两洲,面积有1 70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

二、聪明的你快来判断对错吧!

1.古代巴比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

3.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

4.英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

5.大多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

三、通过思考你一定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1.阿拉伯数字是( )发明的。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C.古代巴比伦人

2.德国科学家( )制成了第一台发电机。

A . 西门子 B.法拉第 C . 卡尔·本茨

3.美国的首都是( )。

A.纽约B.芝加哥C.华盛顿D.旧金山

4.联合国确定每年的( )为世界环境日。

A . 4月22日 B. 6月5日 C .5月25日

5.( )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惟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A .肯尼亚 B. 阿尔及利亚 C. 澳大利亚

四、请用你的智慧连线搭桥!

1.谁发明了什么?请用直线连接起来。

瓦特 火车

富 尔 敦 蒸汽机

史蒂芬孙 轮船

爱 迪 生 飞机

莱特兄弟 电灯

2.请把下列国家及相应的首都用直线连接起来。

法国 罗马

英国 柏林

俄罗斯 莫斯科

意大利 巴黎

德国 伦敦

五、下面的图很有意思,快来填吧!

在图中填注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并填注印度河、长江和黄河的名称。

六、谈认识,亮观点,相信你最棒!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两大战役?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谈谈保卫和平的重要性。

2. 说一说周围的环境污染现象,谈谈你将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谁也不做小马虎,别忘了检查哦!

通过前面的测试,你认为自己答得怎么样?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呢?请选择。

篇5:描写松树五年级作文

校园里有一棵常青的松树和一棵笔直的梧桐树。

秋姑娘迈着温柔的步子悄悄走来。远远望去,梧桐树的叶子是黄色的,像一位美丽的金发公主。仔细看,黄色的叶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秋天,她像一个粗心的画家,打翻了调色板,不小心扣在秋天的大树上,变得五颜六色。不信你:黄,半红,半黄,半黄,半绿。梧桐开始得意起来,说:“松哥,你太古板了,还穿绿衣服。”松树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梧桐树更得意了,大声重复,说:“该换衣服了,别那么沉默。”这一次松树一笑置之。时光飞逝,冬天不知不觉就来了。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全部脱落,在西北风中瑟瑟发抖,没有了先前的神采。而松树依然挺拔,没有被寒冬击倒。他羞愧地对松树说:“对不起,松哥,我错了。我不应该取笑你。不比美好。”松树迎着寒风骄傲地站着,说:“如果你犯了错误,就去改变,但你要记住,没有人是完美的。你要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你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在那之后,松树仍然顽强地站着迎接更冷的风!

从此,梧桐树再也没有骄傲过,成了一棵好梧桐树。

篇6:松树五年级作文400字

松树,自古以来被人们歌颂,赞扬。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如同一排排扎驻在边境的士兵,那样坚定、挺拔。

走进松树林,有一望无尽的松树,层峦叠翠。有的叶子刚冒出嫩尖,绿油油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极了。下层一根根完全长大的针叶,深绿深绿的,绿的沉郁。远看松树,一层层树叶交融在一起,像一道绿色的万里长城,盘聚在崇山峻岭之间。

松树的样子也很多,有的是一个矮小的`树苗,想要飞快成长;有的已经长大,像一个个小伙子;有的已成为参天大树,想与天空一决高下。松树引来了许多松鼠,摆着蓬松的大尾巴,从一棵树跃到另一棵树上,吃着香甜的松果。

一年深秋,我向窗外望去,其它的树叶散落一地,几棵树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毫无生气。但松树依然挺立在那儿,苍翠欲滴,生机勃勃。

松树不光耐寒,苍翠,它还一身都是宝,叶子可以加工成松香;分泌出的汁液可以制成一种工业原料——树脂;树干也是一种建筑材料。

松树,没有荷花的清雅,没有梅花的迎寒吐芳,没有牡丹的华贵,但是它为人们默默献出一切。

篇7:松树说明文500字左右

我家住在五楼,每天打开窗户,迎接我的是一棵笔直、高大的松树。它像一个宝塔挺立在那儿。

春天,松树和其他树木一样,枝繁叶茂地站在那儿。

夏天,其他树木都弯着腰,好像在说:“好热呀!”只有松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接受阳光的考验。

秋天,其他树木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而松树的叶子一片也没有掉落,更显出它的英姿。

冬天,松树和风雪拼搏,在寒风中依然挺拔。

老师曾教导我们平时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要坐如钟、站如松,像松树那样笔直、挺立。

篇8:《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语文一年级) 。

二、教材简解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讲了山上一棵小松树由于被大山托起而“站得高看得远”, 因此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全文共有四段, 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棵一大松树。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对大松树讲的话, 希望得到大松树的夸奖。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为。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课文中的三个形象: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样子,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以及本课的寓意。课后习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朗读课文, 第二部分为读偏旁名称并按笔顺描红生字。

三、目标预设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生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2)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生通过自由读、集体读的方式了解文章大意, 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2) 学生学会本课生字, 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学生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体会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自大的行为。 (2) 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难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五、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 (1-2) 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发展, 包括情感的发展。本课我通过一系列情境, 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让孩子们的学习以“乐”为舟,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 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 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设计思路

(一) 出示谜语, 导入新课。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三) 精读课文, 整体感悟。

(四) 观察结构, 指导书写。

(五) 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六) 板书设计, 图文合一。

七、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 出示谜语, 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 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 风雪再大全不怕。头上青丝如针刺, 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

(评价:真聪明, 真是爱思考的孩子。)

师:松树的种类可多了, 有四季常绿的, 也有落叶的, 有关它们的知识请回家后继续探究。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就是大雪压顶不弯腰, 太阳再晒不低头!老师在工作中、你们在学习上都应该有这样的品格。今天, 我们学习一则名叫《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有趣的寓言故事。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 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 (出示松树贴图, 一棵为大松树, 一棵为小松树, 大小对比明显。)

2. 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题。 (要求读时突出小松树的小与大松树的大)

3. 看到这个题目, 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通过色彩鲜明的小松树图片、生动的语言赋予小松树以生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后面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第8课, 初读课文要求:

(1) 学生自读课文, 划出生字,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读课文, 注意读顺, 标上自然段序号, 想想每段写什么。

(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

(明确的要求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这样可以强化学生读书的效果, 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瞧, 课文中有几个字词宝宝从文中跑了出来, 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自己读读, 想办法记住他!

出示注音词语:一棵回答松树惭愧低头

摸着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多喂呢

(1) 自由认读词语。

(2) 指名认读词语。 (读准第二组词语中的轻声, 并能区分伯伯与爷爷的辈分)

(3) 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字些字吗? (利用开火车、齐读等方式, 认读不带拼音词语。)

(4) 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初读环节, 学生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 通过多种认读方式, 使学生扫清生字障碍, 了解课文内容, 并把课文读通顺达到流利。)

过渡:刚才字词宝宝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 现在他们又回到了课文中, 让我们再读读课文。

3. 自读反馈。

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请4位同学起来朗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 比一比哪组听得最认真) 。在指名朗读后让学生自由朗读, 再读课文要求:碰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没标段落的标上小节号, 再读通顺、读流利。并找出读轻声的字, 给它加上“·”, 多练读两遍 (目的是指导孩子们朗读时适当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以读出韵味) 。

(1) 交流并练读轻声音节、正音:孩子伯伯托起来低下了头摸着。

(2) 同桌互听读课文, 互帮正音 (使人人都有机会练读) 。

(三) 精读课文, 整体感悟。

1. 学习第一小节 (投影出示第一小节) :

(1) 自由读第一小节,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弄清小松树与大松树的位置)

(2) 出示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图片:它们长在哪儿呢?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请一学生到台前, 把小松树贴在山顶上, 大松树贴在山脚下。)

(3) 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过渡: (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 大家看, 小松树站在山顶上, 每天看着太阳公公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 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 还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就是这棵小松树, 你会怎么想? (自由交流)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 体会小松树因为站得高看得远而得意的心情做铺垫。)

师:是呀, 小松树每天都能看到这么壮观的景色, 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回头一看, 看到了山脚下有一棵大松树。小松树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2. 学习第二小节:

(1) 自由读第二小节。

(2) 谁来读第二小节。 (指名读)

出示句子: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 朋友, 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 你就会明白“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学生说:喂, 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用!你愿意借铅笔给我用吗? (不愿意)

师:这是为什么? (没有礼貌)

(这一环节,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联系实际, 从而更好地体会小松树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态, 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师:那小松树这样对大松树说话, 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小松树对大松树没有礼貌) 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很远”这个词学生读得不够到位)

师:小松树看得还不够远, 你能让小松树看得再远些吗?

学生读完了这个小节。

(3) 面对没有礼貌的小松树, 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 (自由说)

(“学而不思则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大松树没生气的? (在图上看到的)

师:真了不起,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4) 学到这儿, 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 (不愿意)

(5) 齐读第二小节。

(在本环节, 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感悟。)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3. 学习第三小节:

(1) 谁来读第三小节。

(2) 理解:摸着。在生活中谁摸过你的头? (妈妈)

妈妈摸着你的头是什么感觉? (舒服) 请你舒舒服服地读这句话。

(3) 学生自读, 指生读, 师范读, 生练读, 指生读。

过渡:风伯伯的话, 小松树听懂了吗?

4. 学习第四小节:

(1) 齐读第四小节。

(2) 谁来表演一个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的动作?

(3) 此时的小松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现在就是大松树, 你想对我说什么?

师:小松树为什么能看得远? (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如果我现在就是大山爷爷, 你想对我说什么?

(在语文教学中, 说话训练尤其重要。教师创设了一个把自己当做大松树、大山爷爷的情境, 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4) 师:从此以后, 小松树改正了缺点, 再也不骄傲了, 变成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同学们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 (板书:得意———惭愧)

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 (出示句子: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四) 观察结构, 指导书写。

写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各年级的始终。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 注重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出示生字:孩、松。学生先读, 教师正音。学生观察结构, 比较异同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

(3) 范写, 生书空, 唱笔顺, 教师写到哪一笔, 学生说到哪一笔。唱完笔顺, 学生在书上描红 (教师板书:孩) 。

(4) 写字前一起背诵写字姿势儿歌和握笔姿势儿歌。 (师生齐背:写字姿势歌:写字时, 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 字写工整视力好。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 手指之间留缝隙, 老三下面来帮忙, 老四老五往里藏。) 先描红一个写一个, 教师投影出示学生写的两个字, 让学生找出出示字的缺点或者优点, 有缺点的教师做修改, 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描红写一个。

3. 学习“松”字 (后鼻音) 。

(1) 记住“松”字:“松”字可以编故事:一个老公公靠在木头上。

(3) 师范写, 生书空, 唱笔顺, 教师写到哪一笔, 学生说到哪一笔。唱完笔顺, 学生在书上描红 (教师板书:松) 。

(4) 写字前一起背诵写字姿势儿歌和握笔姿势儿歌 (师生齐背:写字姿势歌:写字时, 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 字写工整视力好。握笔姿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 手指之间留缝隙, 老三下面来帮忙, 老四老五往里藏。) 先描红一个写一个, 教师投影出示学生写的两个字, 让学生找出出示字的缺点或者优点, 有缺点的教师做修改, 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描红写一个。

(五) 作业:分角色读课文。

(六) 板书设计, 图文合一。

参考文献

[1]蔡德权, 陈丽芳.特级教案[C].湖南教育出版社.

[2]张庆, 朱家珑.语文一年级下册教科书[C].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3]张庆, 朱家珑.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一年级下册[C]江苏教育出版社.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5]李镇西.我的教育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9: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一、你一定能填正确的

1.()、()、()、()是创建党和国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要牢记他们的伟大功绩,敬仰他们。

2.只要有()的品质,就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3.我们少年儿童在学习科学中要学会

( ),( ),()。

4.( )是文化落后和精神愚昧的表现。

5.( )的情绪,( )的性格是永葆青春,延年益寿的( ),也是( )的精神疗法。

6.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人人要()。

7.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就是( )、( ),爱惜自己名誉的人。

8.( )的事坚持做,( )的事情,再小也不做。

二、你知道这些名言是谁说的吗

1.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

2.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能够受到伤害的地方。 ——()

3. 不自满是前进的第一必需品。

——()

三、你一定会做出正确判断的

1.小军放学后回家,想先去玩,然后再做作业。()

2.小丽做错了事,妈妈批评她,她和妈妈顶嘴。()

3.小峰的钢笔字写得不够好,在练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毕业班学习太忙,就停止了练字。()

4.小宁看到同桌小明考试成绩比自己多两分,心里很不舒服,他想,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5.我们年纪还小,不需要关心国内外大事,所以新闻联播不用看,只要学好文化知识就行。

()

6.小东边吃饭边看课外书,他认为这就是学习办事要讲效率的具体表现。( )

7.学习上有问题就问别人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

8.小刚就要毕业升入中学了,在街上遇见小学老师他装作没看见,他想:反正以后不是这个老师教我了。()

9.下列言行是自尊自爱的表现吗?你认为是的打“√”,不是的打“×”。

①小强经常迟到,老师批评时,他当面接受,过后又重犯。( )

②在值日时,小队长小芳把教学用的三角板碰坏了,她趁别人不注意,赶快走开。她怕老师知道后受批评而损害自己的名誉。()

③老师在与不在,我都自觉遵守纪律,这是尊重自己、爱护集体名誉的表现。()

④小燕帮助一位外地的阿姨找到亲戚住址后,阿姨给了20元钱,小燕心想反正无人知道,就收下了。()

⑤小红与同学团结友爱,从不给同学起外号,也不乱叫同学的外号,同学们都喜欢她。()

四、想想看,哪个最合适

1.小英和小芳是同班同学又是好朋友,小芳被评为三好学生,小英没有被评上,她:()。

①回到家里闷闷不乐

②背地里说小芳的坏话

③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取进步

2.小敏在一次作文竞赛中获得了金奖,她:

()。

①沾沾自喜

②谁都瞧不起

③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努力

3.有一天,小军和奶奶一起乘车去公园。车上人很多,他看见奶奶只买了一张车票,就问奶奶怎么只买一张票。奶奶说:“你还是小学生,少买一张没关系。”小军听了:()。

①他觉得奶奶是长辈,她的话是对的,小孩该听大人的

②他耐心地跟奶奶讲道理,让奶奶补买了一张票

4.目前,我国规定实行()制义务教育。

①8年②9年

③10年④11年

5.春节过后,我把压岁钱()。

①拿去玩电子游戏

②找同学聚会大吃大喝

③把钱存起来,用在有用的地方

6.自己有了进步,得到老师表扬后,()。

①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②做作业时,自己不用请教别人了,上课也不用积极举手发言了

③想到取得的进步,是同学和老师帮助的结果,不能骄傲和自满。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7.毕业考试快到了,我()。

①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晚上不看电视,白天不参加课外活动

②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休息时间,学习要注意方法,讲效率

③觉得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了,复习功课不用太认真

五、要是你,你会这样做吗

1.小江很爱玩机器人,他上课玩,下课也玩,说长大后要制造机器人。你说,他会成功吗?为什么?

2.小红的表弟病了,奶奶让小红找个算命先生算个吉凶。你要是小红,你会怎么做呢?

3.小佳在做一道智力题,题比较难。她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她把笔一扔,不做了!小佳做得对吗,为什么?

六、大胆说一说

1.有人说过去需要艰苦奋斗,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必要再艰苦奋斗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五年级学生小平、小琳两人到风景区游玩,看到凉亭柱子上刻有“ ××到此一游”。他们觉得好玩,也拿笔在柱子上写上“小平、小琳到此一游”。正写着,保卫人员拦住他们说:“小朋友,请你们跟我走一趟!”小平说:“我们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跟你走?”你认为小平、小琳是对还是错?为什么?

3.小学生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同学们,别忘了检查哦!

题答完了,你对自己满意吗?

篇10:赞美松树的作文说明文

春天松树是最美的,它的绿是画家的调色板上都无法调试出来的。它是淡绿中带着一点点浅黄,看上去好像一朵朵盛开的小花,走近了,摸了摸柔软无比,像松鼠那蓬松的小尾巴。凑上前闻了闻,还有一股淡淡的松香,这味道让人心旷神怡。

风轻轻的吹过,它在我的眼前轻轻的晃动着,耳边传来沙沙声,像是松树弹出了一首首美妙的乐曲,让我陶醉其中。

这时候的松树,不像别的季节的松树一样,是深绿色的,尖尖的,硬硬的像一根根小钢针,摸上去感觉坚硬无比,立刻让人有了疼痛感,都不敢凑上去摸它。

我比较喜欢松树,它的枝条向四周伸展,感觉像是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是它害怕的。看着那一排排笔直的松树,我就想起了边关的战士,不畏严寒酷暑、冰天雪地,保卫我们祖国的每一寸河山。

篇11:写松树说明文400字作文

春天到了,松树萌发出了嫩嫩的绿芽。像一个小宝宝一样小,有多么小呢?每个小嫩芽只有我手指头那么长,是这样小的嫩芽。

夏天将至,松树的小嫩芽变得更硬了。像从以前的小宝宝变成了坚强的小男孩。摸起来更扎手了,它的树干也更黑了。这时,松树又长出了许多小松果,惹得许多小松鼠过来。瞧!它们在松树上跳来跳去,松树却一点也不生气。

秋天来了,松果成熟了,小松鼠们睁大了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松果。它们的洞里装满了松果,要囤积松果过冬。这时,别的树大多都叶子黄了,叶子掉了,但只有松树在坚持,还是叶子青翠!

寒冷的冬天来了,松鼠们都睡觉了,很多树叶子都掉光了,只有它还披着雪大衣,站在马路边上,像在等待回家的家人。盼着盼着……

篇12: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

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

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

篇13: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识字写字是如此的重要!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识字写字教学呢?下面, 笔者就以“第四届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堂教学大赛”的特等奖课例《小松树和大松树》为例, 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 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备课时下足工夫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 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 我一定先写一写, 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 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 在哪儿收笔, 一定把握准, 否则就写不规范。”如果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个班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肯定不会差的。

另外, 于老师在《备课断想》一文中, 谈到自己如何备课时, 说自己有四点是从不马虎的, 其中的第一点, 就是把生字写得规范, 掌握它的笔顺, 把板书的字练好, 力争成为学生的字帖……这一点, 是我们很多教师平时忽视的。只有教师重视了“识字写字”这方面的内容, 学生才能牢牢地掌握。

二、在课堂上夯实基础

语文特级教师严仍江曾经委婉地指出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症结:背“根”离“基”!的确, 现在很多的语文课, 都希望能够“出彩”。为此, 教师想尽办法“设计”教学, 课堂上千方百计地煽情, 不厌其烦地拓展阅读……这些非语文的东西, 把学生识字、写字和读书的时间给挤掉了。换言之, 我们老师若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识字、写字、读书, 这样的效果是否更好?

《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 识字写字教学落到了实处, 取得了极佳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 识字方法巧妙。如识记“伯”这个生字时, 利用旧字加偏旁的方法;“爷”这个生字, 老师告诉学生“爸爸的爸爸是爷爷, 而爸爸称为‘父’, 所以它上面的部首是‘父’”。 (2) 理解字义扎实。在理解“松”这个生字时, 老师让大家给它找个朋友。然后老师提示:“松, 还有其他的意思。下课了, 我们的心情都很”, 学生就有了以下组词:轻松、放松、宽松。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既理解了“松”的不同意思, 又积累了词汇。另外, 在理解“多”的意思时, 老师引导学生造句。学生说了“裙子多美”、“恐龙模型多有趣”、“树多高”等, 真正理解了“多”在句中是“特别”的意思。 (3) 写字时间有保障。课堂上, 教师在写字上花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 可谓是把写字落到了实处。教学时, 教师先让学生摆一摆, 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了解每一个笔画的起始位置。书写时, 提醒学生要有正确的坐姿, 那是写好字的基础。写完后, 集体评议, 指出某个笔画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写才能写得美观。

三、在课堂外加强训练

“握笔即是练字时”这一理念, 已经得到了每个老师、学生的重视和肯定。写好字, 不光要抓在课堂上, 更要落实在课堂外。为此, 我们老师要利用课堂外的每一个途径,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训练学生的写字能力。

1.寻找最美作业本。小学语文的作业本很多, 有作文本、课堂练习本、补充习题、练习册, 还有软笔硬笔习字册。加上学生自己的摘记、预习之类的本子, 就更多了。这些作业本, 是检测学生识字写字成果的最好载体。

“寻找最美作业本”这一举措, 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写对字、写好字, 成了我班学生提笔写字时脑子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要求。每一笔、每一画, 学生都严格要求。经过一段时间, 把作业本在小组、班级中展示出来, 让每个学生来评一评, 选出班级中“最美”的作业本。学生兴趣浓了, 静下心了, 字就能写正确、写端正了。

2.多种阵地展才华。除了作业本, 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多条途径, 来加强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如班级黑板报, 这是最能体现学生写字能力的一个好平台。每一期黑板报上, 学生娟秀的字迹, 成为其他同学的模范, 常常引人驻足观赏。另外, 新年时让学生写写春联, 开展活动时写写标语, 都可以成为学生练字的好时机。

篇14:松树说明文五年级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三者之间的故事。全文结构活泼生趣,情节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课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单句成段,语言凝练,营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使人不断猜想: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风伯伯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想一睹为快。这就是童话构思的精巧与特别之处,而它的故事往往是围绕人物形象展开的,因此,教学设计时笔者以“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形象为基点,通过整体感知“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抓手切入重点教学,将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朗读体验、对话表达进行充分整合,在朗读中感知故事情境、感悟人物性格、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激起学生对童话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细读一:字词学习。小学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但也要有侧重点,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生字,可以借助语境、儿歌等资源,创设情境,强化认知,提高识字效率。本课共有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这其中“回”“伯”“还”可以借助汉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松”字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托”字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意思、识记字形。“惭愧”等词语可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来体验认知。

细读二:文本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但不失童趣,寥寥数语中富含深刻的哲理,因此很值得学生学习。你看,“山上有一棵小松树”,读着读着,脑海里自然就会流露出“站得高,看得远”的思想,怪不得他会自命不凡,嘲笑大松树。怎么看不起他呢?开口就是一个“喂,朋友”,冷淡、狂妄、傲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松树清高自傲的性格。“没有回答”突出了大松树的谦虚。“孩子”,风伯伯一开口就是那么的慈祥,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形象跃然纸上。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是全文的精髓,既有思想内容可挖,又有语言范式可鉴,是值得深挖细凿的语言点。

细读三:编者意图。这篇童话故事暗含着一个哲理:人不可盲目自大,要有自知之明。小松树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觉得自己站得高,于是就骄傲自大,殊不知,是大山将他托起来。鉴于这一点,我们在确定这篇课文教学价值的时候要参考编者创编这个故事时隐含的意图。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精准、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儿童负责,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真知识、真思想、真情感。但这些做法不能冲淡了原有的“语文味”。因此,立足文本语言耐心品味,接着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悟: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松”“多”“呢”“回”“答”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小松树的无知与傲慢,并仿照小松树的话练习说话。

3.初步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样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 看图生趣,感知童话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出示自制头饰——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2.板书:小松树写得高高的,大松树写得低低的,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记住生字:木+公=松。

3.观察板书及插图:今天的板书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小松树在上面,大松树在下面。)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小组展示:大胆猜一猜:小组内想想,这两棵松树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组合作猜想,然后全班交流。)

5.质疑导入:那么,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课堂重在创设浓郁的情趣味,吸引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头饰是很好的情趣生长点。让学生看着美丽的头饰或是带上适合文本的头饰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板块的设计笔者很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板书,形象、直观地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大胆猜测文章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随文识字,活学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朋友 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后发现轻声词。

第二组(短语):长得多高 很远很远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这是描写小松树的。

教学:“多”:出示一副对联:此木是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这儿有一副对联,里面有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出示:多。上下结构。

“呢”:开火车区分声母n和l。

第三组:没有 回答

这是表示大松树的状态,不说话。

教学:“回答”:“回”全包围结构,注意“口”要写正了。指导学生多写几遍。

“答”:竹字头下一个合。指导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识字板块除了采用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原则外,更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同时,每个生字并不是平均用力,“呢”是读音上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以强化落实;“多”、“答”是字形上的难点,我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再出示对联、顺口溜,指导学生在描红、书写中加深印象。

三、 对话传情,感悟童话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想一想: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讨论讨论。

板书:骄傲 谦虚

3.小松树是那么的骄傲,他是怎么看不起大松树的呢?请你用横线画出,小组内读一读。

重点聚焦两句话:

①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②喂,朋友,你看我长得高吧!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读一读、比一比、演一演,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语气词、标点符号的不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小松树的骄傲自大,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5.对于小松树的提问,大松树怎样呢?

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

6.是呀,大松树没有回答,此时的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请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吧!

出示:大松树可能会想:

面对着大松树的沉默,小松树可能还会想什么?请你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

出示:“喂,大松树,

。”

设计意图:教无定法,同样的文本有很多种教学方法,但适合本班学生的只有一种。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最有价值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笔者尽量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通过语言对比朗读的方式,在读一读、演一演等小组合作学习中强化学生对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 巩固提升,落实写字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在田字格中写漂亮哟!)

sōng shù huí dá

duō ne

设计意图:用看拼音写词语这样最原始的办法,一方面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基础上,落实了学生的书写,夯实了学生的“双基”,另一方面确保了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个新课标理念。同时,给学生画好田字格,更有利于孩子练笔,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材解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三者之间的故事。全文结构活泼生趣,情节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课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单句成段,语言凝练,营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使人不断猜想: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风伯伯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想一睹为快。这就是童话构思的精巧与特别之处,而它的故事往往是围绕人物形象展开的,因此,教学设计时笔者以“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形象为基点,通过整体感知“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抓手切入重点教学,将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朗读体验、对话表达进行充分整合,在朗读中感知故事情境、感悟人物性格、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激起学生对童话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细读一:字词学习。小学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但也要有侧重点,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生字,可以借助语境、儿歌等资源,创设情境,强化认知,提高识字效率。本课共有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这其中“回”“伯”“还”可以借助汉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松”字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托”字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意思、识记字形。“惭愧”等词语可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来体验认知。

细读二:文本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但不失童趣,寥寥数语中富含深刻的哲理,因此很值得学生学习。你看,“山上有一棵小松树”,读着读着,脑海里自然就会流露出“站得高,看得远”的思想,怪不得他会自命不凡,嘲笑大松树。怎么看不起他呢?开口就是一个“喂,朋友”,冷淡、狂妄、傲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松树清高自傲的性格。“没有回答”突出了大松树的谦虚。“孩子”,风伯伯一开口就是那么的慈祥,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形象跃然纸上。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是全文的精髓,既有思想内容可挖,又有语言范式可鉴,是值得深挖细凿的语言点。

细读三:编者意图。这篇童话故事暗含着一个哲理:人不可盲目自大,要有自知之明。小松树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觉得自己站得高,于是就骄傲自大,殊不知,是大山将他托起来。鉴于这一点,我们在确定这篇课文教学价值的时候要参考编者创编这个故事时隐含的意图。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精准、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儿童负责,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真知识、真思想、真情感。但这些做法不能冲淡了原有的“语文味”。因此,立足文本语言耐心品味,接着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悟: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松”“多”“呢”“回”“答”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小松树的无知与傲慢,并仿照小松树的话练习说话。

3.初步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样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 看图生趣,感知童话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出示自制头饰——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2.板书:小松树写得高高的,大松树写得低低的,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记住生字:木+公=松。

3.观察板书及插图:今天的板书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小松树在上面,大松树在下面。)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小组展示:大胆猜一猜:小组内想想,这两棵松树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组合作猜想,然后全班交流。)

5.质疑导入:那么,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课堂重在创设浓郁的情趣味,吸引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头饰是很好的情趣生长点。让学生看着美丽的头饰或是带上适合文本的头饰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板块的设计笔者很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板书,形象、直观地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大胆猜测文章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随文识字,活学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朋友 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后发现轻声词。

第二组(短语):长得多高 很远很远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这是描写小松树的。

教学:“多”:出示一副对联:此木是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这儿有一副对联,里面有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出示:多。上下结构。

“呢”:开火车区分声母n和l。

第三组:没有 回答

这是表示大松树的状态,不说话。

教学:“回答”:“回”全包围结构,注意“口”要写正了。指导学生多写几遍。

“答”:竹字头下一个合。指导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识字板块除了采用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原则外,更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同时,每个生字并不是平均用力,“呢”是读音上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以强化落实;“多”、“答”是字形上的难点,我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再出示对联、顺口溜,指导学生在描红、书写中加深印象。

三、 对话传情,感悟童话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想一想: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讨论讨论。

板书:骄傲 谦虚

3.小松树是那么的骄傲,他是怎么看不起大松树的呢?请你用横线画出,小组内读一读。

重点聚焦两句话:

①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②喂,朋友,你看我长得高吧!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读一读、比一比、演一演,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语气词、标点符号的不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小松树的骄傲自大,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5.对于小松树的提问,大松树怎样呢?

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

6.是呀,大松树没有回答,此时的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请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吧!

出示:大松树可能会想:

面对着大松树的沉默,小松树可能还会想什么?请你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

出示:“喂,大松树,

。”

设计意图:教无定法,同样的文本有很多种教学方法,但适合本班学生的只有一种。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最有价值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笔者尽量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通过语言对比朗读的方式,在读一读、演一演等小组合作学习中强化学生对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 巩固提升,落实写字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在田字格中写漂亮哟!)

sōng shù huí dá

duō ne

设计意图:用看拼音写词语这样最原始的办法,一方面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基础上,落实了学生的书写,夯实了学生的“双基”,另一方面确保了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个新课标理念。同时,给学生画好田字格,更有利于孩子练笔,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责任编辑:陈国庆】

教材解读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极其鲜明的对比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插图,讲述了发生在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三者之间的故事。全文结构活泼生趣,情节变化有序,对话描写贴切传神,深受学生的喜欢。课文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呼应题目,仅用一句话交代故事背景:“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单句成段,语言凝练,营造出无限遐想的空间,使人不断猜想: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和风伯伯又有什么关系呢?真想一睹为快。这就是童话构思的精巧与特别之处,而它的故事往往是围绕人物形象展开的,因此,教学设计时笔者以“小松树”“大松树”和“风伯伯”的形象为基点,通过整体感知“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抓手切入重点教学,将字词学习、阅读理解、朗读体验、对话表达进行充分整合,在朗读中感知故事情境、感悟人物性格、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特点,激起学生对童话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细读一:字词学习。小学低年级中,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但也要有侧重点,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的生字,可以借助语境、儿歌等资源,创设情境,强化认知,提高识字效率。本课共有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这其中“回”“伯”“还”可以借助汉字的结构帮助学生记忆,“松”字可以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托”字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意思、识记字形。“惭愧”等词语可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来体验认知。

细读二:文本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但不失童趣,寥寥数语中富含深刻的哲理,因此很值得学生学习。你看,“山上有一棵小松树”,读着读着,脑海里自然就会流露出“站得高,看得远”的思想,怪不得他会自命不凡,嘲笑大松树。怎么看不起他呢?开口就是一个“喂,朋友”,冷淡、狂妄、傲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小松树清高自傲的性格。“没有回答”突出了大松树的谦虚。“孩子”,风伯伯一开口就是那么的慈祥,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形象跃然纸上。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是全文的精髓,既有思想内容可挖,又有语言范式可鉴,是值得深挖细凿的语言点。

细读三:编者意图。这篇童话故事暗含着一个哲理:人不可盲目自大,要有自知之明。小松树以为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觉得自己站得高,于是就骄傲自大,殊不知,是大山将他托起来。鉴于这一点,我们在确定这篇课文教学价值的时候要参考编者创编这个故事时隐含的意图。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精准、科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儿童负责,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真知识、真思想、真情感。但这些做法不能冲淡了原有的“语文味”。因此,立足文本语言耐心品味,接着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悟: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这样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松”“多”“呢”“回”“答”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小松树的无知与傲慢,并仿照小松树的话练习说话。

3.初步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这样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 看图生趣,感知童话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位朋友,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出示自制头饰——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2.板书:小松树写得高高的,大松树写得低低的,学生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编顺口溜,记住生字:木+公=松。

3.观察板书及插图:今天的板书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小松树在上面,大松树在下面。)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小组展示:大胆猜一猜:小组内想想,这两棵松树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小组合作猜想,然后全班交流。)

5.质疑导入:那么,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课堂重在创设浓郁的情趣味,吸引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而头饰是很好的情趣生长点。让学生看着美丽的头饰或是带上适合文本的头饰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板块的设计笔者很好地利用了课文插图、板书,形象、直观地感知文本内容,让学生大胆猜测文章内容,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 随文识字,活学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朋友 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后发现轻声词。

第二组(短语):长得多高 很远很远

学生自由朗读后发现,这是描写小松树的。

教学:“多”:出示一副对联:此木是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这儿有一副对联,里面有我们要学的一个生字。出示:多。上下结构。

“呢”:开火车区分声母n和l。

第三组:没有 回答

这是表示大松树的状态,不说话。

教学:“回答”:“回”全包围结构,注意“口”要写正了。指导学生多写几遍。

“答”:竹字头下一个合。指导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也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识字板块除了采用分散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原则外,更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同时,每个生字并不是平均用力,“呢”是读音上的难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加以强化落实;“多”、“答”是字形上的难点,我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再出示对联、顺口溜,指导学生在描红、书写中加深印象。

三、 对话传情,感悟童话情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想一想: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讨论讨论。

板书:骄傲 谦虚

3.小松树是那么的骄傲,他是怎么看不起大松树的呢?请你用横线画出,小组内读一读。

重点聚焦两句话:

①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②喂,朋友,你看我长得高吧!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读一读、比一比、演一演,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语气词、标点符号的不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小松树的骄傲自大,通过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5.对于小松树的提问,大松树怎样呢?

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

6.是呀,大松树没有回答,此时的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呢?请你来想一想,说一说吧!

出示:大松树可能会想:

面对着大松树的沉默,小松树可能还会想什么?请你也学着课文中的样子说一说。

出示:“喂,大松树,

。”

设计意图:教无定法,同样的文本有很多种教学方法,但适合本班学生的只有一种。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最有价值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笔者尽量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通过语言对比朗读的方式,在读一读、演一演等小组合作学习中强化学生对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 巩固提升,落实写字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在田字格中写漂亮哟!)

sōng shù huí dá

duō ne

设计意图:用看拼音写词语这样最原始的办法,一方面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基础上,落实了学生的书写,夯实了学生的“双基”,另一方面确保了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个新课标理念。同时,给学生画好田字格,更有利于孩子练笔,为学生的书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上一篇:人事管理系统源码下一篇: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