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2024-08-13

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精选11篇)

篇1: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演示动画混合运算】出示:8+37 92+43 6(50-46)363-5 6396(48+32)+5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计算74+10053(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教师订正:74加10 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 5两题.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65-642 38+567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59+21)(968)(220-100)(152)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700-854(275-35)(17+43)480(9616+6)(1540360)6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

四、课堂小结.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计算.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14+164-50 74+(966-8)72-45+12111 252018(806-799)

篇2: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篇3: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探析

刚教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 笔者认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比较容易, 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 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对, 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 甚至有几个学生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 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 没有算的写在后面, 导致出错。或者他们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 比较粗心, 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 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针对以上问题, 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避免再一次出错,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在前几个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 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 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 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进行抽象、概括,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能的。所以,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发展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 格式要规范, 要求学生“一次做对”, 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 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 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1) 题目有没有抄错; (2) 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3) 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4) 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学生做好后要进行验算, 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 有无漏写或重写。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 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 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 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 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 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 是否有简算部分, 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 确定:通过观察、分析, 确定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4) 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 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点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 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 检查:计算的每个步骤, 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 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 看步骤是否合理;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4.分清运算顺序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 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 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 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 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 要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例:

(1)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乘法。

(2) 不同级运算: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 应先算除法。

(3) 含括号运算:

算式里有括号, 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4) 同级运算:

(这本不是教学的难点, 但学生受影响, 成为了易错点)

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意。如:16×4+18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 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 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 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 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 教师不要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 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 就要要求全体学生口述运算顺序了。如:16×4+6×3先算16乘4的积, 再算6乘3的积, 最后算64加18的和。

6.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 思考不深入, 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进行改错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

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 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篇4: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年级混合运算教学,其目的是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出现运算错误的原因各种各样,但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错误,教师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寻找出现错误的频率和原因,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运算规律

四则混合运算是教学大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学好此部分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任何数学问题都有一定规律性,经过了前人的总结,得出了关于四则运算的运算规律:①当运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②式中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③式中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计算。课本中关于四则运算的例题也不是很难,只要根据运算规律逐步计算,就不会产生什么差错,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学因为做题不认真,或者真的是有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因此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意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四则混合运算中易出现的问题

1.运算顺序错误

如273-34+24=273-58;500÷20×5=500÷100=5;80-20×3=60×3=180等。这些错误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运算的基本法则,对运算顺序掌握不清,不能正确判断出运算优先级,而直观的被某些数值的“特殊关系”所干扰。比如500÷20×5=500÷100=5中,人的直观反映是20×5算起来较容易,因此会下意识的先做此运算,从而导致运算错误。针对这种错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加强“说运算顺序,说先做什么”的培养;其次让学生在进行第一步运算的步骤下边画横线标记;最后把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对比,引起学生注意。如:120÷20×3与120-20×3等。

2.完全忽视括号的存在

括号在数学中就表示一种优先顺序,因此只要有括号,就必须先运算括号里边的,但是有些学生计算时,却总是将其忽略,如:5×(2+16)=10+16=26;25÷(5-3)=5-3=2等错误,想要避免此错误,在平时教学中,要使同学养成在计算前先看式子中有无括号的习惯,并做有括号和没有的括号的相似题目的对比练习,如:180÷(6-3)和180÷6-3;经过计算两者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为180÷(6-3)=180÷3=60;后者为180÷6-3=30-3=27;经过多次这样的对比计算,学生就会加深对括号的印象,在以后的计算中就能做到先算括号里的。

3.把第一步运算结果写在式子前面的错误

如:90-4×5=20-90=70。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处于“简单的同步”状态,即先运算便将结果先写出来,针对此状况,要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混合运算的意义,90-4×5是从90里减去4与5的乘积,求差是多少,4乘以5是减数。

4.过失性错误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抄错数或者计算错误是极其普遍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计算时缺少兴趣,情绪低沉,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部分同学口算、笔算失误较多。因此,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一要提高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积极性;二要注重学生口算、笔算能力基本功的训练,尽可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三要引导学生多用草稿;四要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三、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的思考

1.要注意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其优秀的思维品质。学生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也同时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能力。教学中,在观察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常规,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既要重视常规,同时又要不能被常规所束缚。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常规处理方法就是考虑将分数化成小数,若不能化为有限小数,才考虑将小数化成分数;小数与分数相乘除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小数与分数的分母能否直接约分,如果不能,才将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上一部分已经讲过,此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一般都能背出此顺序,但是要深刻和理解这一顺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使学生理解以下几点:算式中有无括号;一重括号还是双重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不是先乘后除,先加后减,而是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时要将递等式写出来。学生如果能弄清楚以上几个问题,在运算顺序上产生的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简便算法,提高计算速度

计算前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数据特点和运算规律,能口算的口算,能简化的简化。口算是提高计算速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笔算的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笔算的熟练与正确。所以,在平时也应加强对口算的基本功练习。在教学中,可以举出一组习题供学生练习,对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再如,在有小数、分数的计算中,尽量将能化成小数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格式,写出主要运算步骤

学生要养成书写递等式的习惯,把尚未计算的数值和已计算的结果,按照顺序写了来,按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特别是在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认真的、正确的照脱式的计算要求去做。但是脱式的计算步骤既不能过繁也不能过简,主要步骤必须写出。

5.培养学生成复查的良好习惯,提高准确率

计算后,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检查可以发觉自己的不足,查缺补漏,在此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准确率达到最高。具体方法如下:①看运算符号,检查计算顺序是否正确;②看脱式过程,检查有无抄错数或漏项;③查一查每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如果按照以上几点认真复查计算过程,就会确保计算的正确性,大大减少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准确率,提高学生分数并非是一日之功,这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方法有重要关系,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成绩,应从各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并使同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激励方法,一定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学生四则混合运算审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帮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审题,沉着冷静地分析问题,遇到信息量大、难度大的题目,要坚定信心逐步分析和计算。

参考文献:

[1]张天孝,唐彩斌.新课程理念下的四则运算[J].黑龙江教育.2007,(9)

篇5: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应用题

1、停车场有面包车36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的4倍少19辆。小轿车有多少辆?

2、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207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3倍多56筐。下午收了多少筐?

3、某商店买进7箱苹果,每箱重8千克,又买来了44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的水果? 4.十月一观看海豚表演,周六的2场表演,每场有203人,周日的观众有396人,两天一共有多少观众?

5、小红有8本书,小刚的书是小红的4倍。2个人一共有多少本书?

6、小红买一个书包花了50元钱,买5支钢笔花了45元,一个书包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钱? 7.水果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卖了7天还剩325千克,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8、小刚一家三口一共摘了45个苹果,小丽一家三口平均每人摘了10个苹果,小刚家比小丽家平均每人多摘多少个苹果?

9、一辆 大巴车能 载 客62人,一辆中巴车载客的人数比大巴车少18人,8辆中巴车能载客多少人?

10、老师买来6盒粉笔,每盒8支,送给学生们12支,还剩多少支?

11、弟弟看画册,每天看3页,看了6天,还剩12页没看,弟弟看的画册一共有多少页?

12、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上午行 驶3小 时,下午行 驶 5小时,这 艘 轮 船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13、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6名学生,学校多少名学生?

14、.广场上有12只白鸽,白鸽的只数时黒鸽的3倍,白鸽比黒鸽多多少只?

15、文化小学的学生表演体操,每行12名学生,共8行,如果每行16名学生,能排几行?

16、学校买来9箱图书,每箱80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几本?

17、红星小学举行体操表演,参加表演的女生有340人,男生200人,如果每7人排一行,可以排多少行?

18、三年级200人去郊游,一辆车上坐35人,6辆车够坐的吗?

19、学校食堂原来有15袋大米,有买来30袋,如果平均每周吃9袋,这些面粉能够吃几周? 20、一张门票8元,我们来了55人,400元够吗?

混合运算应用题

1、停车场有面包车36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的4倍少19辆。小轿车有多少辆?

2、王伯伯收西瓜,上午收了207筐,下午收的筐数比上午的3倍多56筐。下午收了多少筐?

3、某商店买进7箱苹果,每箱重8千克,又买来了44千克鸭梨,一共买了多少千的水果? 4.十月一观看海豚表演,周六的2场表演,每场有203人,周日的观众有396人,两天一共有多少观众?

5、小红有8本书,小刚的书是小红的4倍。2个人一共有多少本书?

6、小红买一个书包花了50元钱,买5支钢笔花了45元,一个书包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钱? 7.水果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卖了7天还剩325千克,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8、小刚一家三口一共摘了45个苹果,小丽一家三口平均每人摘了10个苹果,小刚家比小丽家平均每人多摘多少个苹果?

9、一辆大巴车能 载 客62人,一辆中巴车载客的人数比大巴车少18人,8辆中巴车能载客多少人?

10、老师买来6盒粉笔,每盒8支,送给学生们12支,还剩多少支?

11、弟弟看画册,每天看3页,看了6天,还剩12页没看,弟弟看的画册一共有多少页?

12、一艘轮船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上午行驶3小时,下午行驶5小时,这 艘 轮 船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13、我们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个班有56名学生,学校多少名学生?

14、.广场上有12只白鸽,白鸽的只数时黒鸽的3倍,白鸽比黒鸽多多少只?

15、文化小学的学生表演体操,每行12名学生,共8行,如果每行16名学生,能排几行?

16、学校买来9箱图书,每箱80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几本?

17、红星小学举行体操表演,参加表演的女生有340人,男生200人,如果每7人排一行,可以排多少行?

18、三年级200人去郊游,一辆车上坐35人,6辆车够坐的吗?

篇6: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检复:

1.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123+237=360360-250=110——————

650-330=320119+320=510——————

2.说说先算哪一步

227-291+126119+208-303227-(560-41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从图上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8瓶。)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3.请学生到前面板演,①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8加上乘法算式②也有可能先写乘法算式再加上8。

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应做重点指导)

4、计算改写后的算式,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进而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出先算乘法后教师要追问:问什么

先算乘法。引导学生结合题意进行理解。

小结:混合运算中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观察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试算。

2.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应用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混合运算进行计算),教师追问:为什么先算除法?

3.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两个问题,总结、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

三、练一练,巩固新知

1.第一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交流。

2.第二题,教师在关注多样化的解决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用一个算式解答。

篇7: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二、说教法

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相结合,重点要放在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三步式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回忆学习了哪些混合运算,说出他们的运算顺序。

2、课件出示::8+2×7 9×3+2×3 50-30+24

18÷3-4 (440-280)×30 120÷5×3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订正120÷5×3后,教师向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混合运算,看谁能以前学过的知识,学得又对又快。然后,出示课件在120÷5×3前面添上“74+”。并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这道题里有手括号吗?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可让学生适当讨论,教师说明并用课件出示运算的步骤,带领学生一步步进行计算。

师把“÷5×3”改成“×5÷3”问学生该怎样计算。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560-280÷70-30,让学生说出计算顺序后,再课件演示为:(560-280)÷(70-30)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问: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呢?应先算什么?

让学生自己解答,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订正。

3、练习:

课件出示:(440-280)×(300-260)把例题改为练习题来做。

4、引导学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式子里应先算什么?如果乘除连在一起应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什么?如果有两个括号应先算什么?

(四)、巩固反馈,深化练习

1、我会说!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

65-6×4÷2 38+56÷7×3

2、我会做!

课件出示:

(59+21)×(96÷8) (220-100)÷(15×2)

3、我能行!

课件出示:

在下面的算式中,适当地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4、我会改!

课件出示:判断.(准备“√”“×”)

(1)48+20÷4×5 (2)320-15×4+40

=48+20÷20=320-60+40

=48+1 =320-100

=49 =220

( )( )

(五)、小结、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1-5题。

五、说板书设计

篇8:浅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关键词: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是寓审题、计算、技巧于一体,这三者间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下面就这三者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浅谈一下。审题定向,既通过审题确定题的运算顺序或运算方法,审题为下一步计算作铺垫,为结果正确作保证。如果审题有误,也就是运算顺序错乱,任你计算如何仔细,也不会有正确结果。

譬如,8.7+3.6×4.5÷1.8

由于学生审题不仔细,往往会出现下列运算顺序:

①8.7+3.6×4.5÷1.8

=12.3×4.5÷1.8

=55.35÷1.8

≈30.7

②8.7+3.6×4.5÷1.8

=8.7+3.6×1.7

=8.7+6.12

≈14.82

这是因为没有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致使计算结果错误和计算过程发生困难(即除法中商为无限小数),所谓劳而无功,因此,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审题是方向,在计算之前确定正确的运算顺序,是结果正确的前提和保证。

贯穿于四则混合运算始终的计算则是核心,这一环一定要谨慎、仔细、步步紧扣,每一步的计算都为下一步的计算做铺垫,若稍有疏忽,将事关全局,因为四则混合运算题的每一步之间联系不可分,若上步计算出错就为下一步计算设障碍(会出现不能约分、数庞大、除不尽的障碍),即使能算出结果,也会因一步不慎而一错到底。

例如,1.8+18÷1.5-0.5×0.3

由于计算不细心,会出现下列过程及结果:

①1.8+18÷1.5-0.5×0.3

=1.8+1.2-0.15

=3-0.15

=2.85

②1.8+18÷1.5-0.5×0.3

=1.8+12-1.5

=13.8-1.5

=12.3

以上错误都出自计算不仔细而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计算是四则混合运算中的核心,是功底所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笔算、口算、心算训练中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的技巧如万绿中一点红,闪现在四则计算中的某一步,计算技巧的灵活应用能展现出你对某题计算方法上的艺术性,它能客观地反映出思维的灵敏度。因此,在四则运算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使他们在枯燥乏味的计算中能体会到计算技巧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例如(111+999)÷[56×(-)],若不发现技巧,此题将要进行通分,分数减法、乘法等步骤,较为繁杂,如果计算中采用技巧,此题便是一道轻松的口算题,即在中括号内采用乘法分配率后,差为3,然后1110除以3,结果为370.

计算技巧要靠平时多算、多练,即所谓熟能生巧,例如:-=;÷12.5%=1;+=……让学生掌握技巧,使他们能一眼看出结果,并能在四则运算中加以运用,如此,既能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27÷3×7 3×6÷9 25÷5×8 81÷3×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

40÷8×21 84

205-35÷7 28+120

26+25÷5 148+28

2100-48×5 51+(304-204)4215+16

(247+18)×7 720-(360+18)1080-5

(528+912)×5 85

(174+209)×2 814-(278+322)35

769-(63÷7)285+(300+372)146÷4÷7 690+47×8 97-12÷7 24×(38-34)264+30÷8×9 ×5 ×6 ÷3+730 ÷8 ×80 ÷6 ×9+45 ×(21÷3)

164÷8×7 12×6÷9 75÷5×4

45+28-23 81÷9×8 224-38+10

28-4×7 235+124-312 872÷8×9

240÷8×5 84

375-35×7 728+120

576+525÷5 678+128

1000-148×5 251+(304-204)4279+176

(107-18)×7 520-(360-18)1980-5

(128+912)×6 285

(574+239)×2 814-(378+322)45

869-63÷7 1285+(360+372)344

÷7÷6 790+147×8 297-17÷4 324×(38-34)364+30×5 ×6 ÷3+729 ÷8 ×85 ÷6 ×9+45 ×(24÷3)

64÷8×127 30×6÷9 28÷7×8

545+98-28 763÷7×8 624-68+210

528÷4×6 735+24-92 848÷8×5

640÷8×9 884

295-735÷7 828+72

726+325÷5 248+81

4100-608×5 451+(304-204)4215-1616

(347+16)×7 520-(366+18)2080-5

(528+912)×4 385

(374+108)×2 884-(378+322)235

1769-(763÷7)958-(390+372)217

篇10: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一、单选题

1.3×9+6=()

A.5600                                      B.85                                      C.33                                      D.1500

2.若两正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子为405,则下列哪一个数不是a和b的公因子?()

A.45                                        B.75                                        C.81                                        D.135

3.幼儿园买了1个足球和5个小皮球,一共花了30元,一个小足球10元,一个小皮球多少钱?

A.4                                           B.20                                           C.5                                           D.6

4.4×7+2()3×8+3。

A.>                                              B.<                                              C.=

二、判断题

5.25×4÷25×4=100÷100=1

6.12-6×2和(12-6)

×2计算结果相同。

7.班里的座位是8排9列,都坐满了学生,学校给班里35张电影票,那么班里有47个学生没有得到电影票。

三、填空题

8.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运算.

9.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5÷8×5=________  25×9×4=

________  450+370=________     203-80=________

0×250÷5=

________141-77-23=________  0.78×100=

________  4.56÷10=________

10.用计算器计算.

203-2590÷74=________

2405÷(85-48)=________

11.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

12.你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试一试.

2×7+8=________

12×4=________

43+29=________

6×3+5=________

50×7=________

500-9=________

7×8+6=________

120×4=________

30×6=________

864-300=________

四、解答题

13.笑笑为了参加演讲比赛,准备了一篇大约960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是5分。

(1)如果笑笑平均每分打60个字,她打完这篇演讲稿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2)如果笑笑要做一个12分的演讲,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字的演讲稿?

五、综合题

14.解决问题。

(1)一共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6层可以放多少本《创新作文》?

15.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4.6+

+5.4,(2)×

×,(3)85×

+2.5÷,(4)1÷[(﹣0.005×700)÷

],六、应用题

16.动物园里北极熊的体重是880千克,比棕熊重400千克。这两只动物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3×9+6

=27+6

=33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求出3与9的积,再用求得的积加上6即可解答。

2.【答案】

B

【解析】【解答】解:∵405=3×3×3×3×5=3×135=9×45=27×15=81×5

∴a和b的公因子有3,5,9,15,27,45,81,135.

∴75不是a和b的公因子.

故选B

【分析】根据分解因数即可.此题是有理数的乘法,主要考查分解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因数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3.【答案】

A

【解析】【解答】5个小皮球的价格:30-10=20(元)

1个小皮球的价格:20÷5=4(元)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和运算算出5个小皮球的价格,再运用整数的除法及应用算出1个小皮球的价格。

4.【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口诀计算:4×7+2=30,3×8+3=27,比较大小。

【分析】根据口诀计算再比较大小。

故选:A

二、判断题

5.【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25×4÷25×4

=100÷25×4

=4×4

=16;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由此即可得到答案。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12-6×2=0

(12-6)

×2=12

0≠12

【分析】根据整数的除法及应用、整数的除法及应用分别计算两边结果进行比较

7.【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班里学生总数:8×9=72

(人)

未得到电影票的人数:72-35=37≠47(人)

【分析】根据整数的乘法使用得出第一步结果,后使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得出最终答案。

三、填空题

8.【答案】

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小数;分数

【解析】【解答】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和分数运算.故答案为: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数;分数.【分析】整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和分数同样适用,据此解答.9.【答案】

;900

;820

;123

;0

;41

;78

;0.456

【解析】【解答】解:8×5÷8×5=25,25×9×4=900,450+370=820,203-80=123,0×250÷5=0,141-77-23=41,0.78×100=78,4.56÷10=0.456.故答案为:25;900;820;123;0;41;78;0.456.【分析】对于整数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能利用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就进行简便运;对于整数加减计算,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相加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相减时,如果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当10;对于小数乘除法题目,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进行解答即可.10.【答案】

168;65

【解析】【解答】203-2590÷74=168

2405÷(85-48)=65

故答案为:168;65.【分析】根据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进行计算,第一题先算除法,后算减法,第二题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除法。

11.【答案】

(a+b)c=ac+bc;C=2(a+b)

【解析】【解答】解:①(a+b)×c=×c+b×c

即(a+b)c=ac+bc

②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2(a+b)

故答案为:(a+b)c=ac+bc;C=2(a+b).

【分析】①设两个加数是a和b,用它们的和乘c,与两个数a、b分别乘c再相加的和是相等的;②用C表示长方形的周长,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表示长,用b表示宽,则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C=(a+b)×2据此解答.此题考查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熟记公式,正确写出.

12.【答案】

22;48

;72

;23;350;491

;62;480;180;564

【解析】【解答】2×7+8=22;12×4=48;43+29=72;6×3+5=23;50×7=350;500-9=491;7×8+6=62;120×4=480;30×6=180;864-300=564.故答案为:22;48;72;23;350;491;62;480;180;564

【分析】直接根据整数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方法口算即可,混合运算中要先判断运算顺序,再口算.四、解答题

13.【答案】

(1)解:960÷60=16(分)

答:她打完这篇演讲稿大约需要16分。

(2)解:960÷5×12=2304(字)

答:大约需要准备2304字的演讲稿。

【解析】【分析】打完演讲稿需要的时间=演讲稿的字数÷每分钟打字的个数;做一个12分钟演讲稿需要准备演讲稿的字数=每分演讲的字数×12,其中每分演讲的字数=960÷5。

五、综合题

14.【答案】

(1)(24+30)÷6=9(顶)

答:一共需要搭9顶帐篷

(2)24÷4×6=36(本)

答:6层可以放36本《创新作文》

【解析】

15.【答案】

(1)解:

+4.6+

+5.4,=(+)+(4.6+5.4),=7+10,=17;

(2)解:

×

×,=

×(﹣),=

×,=1;

(3)解:85×

+2.5÷,=85×

+2.5×,=102+0.6,=102.6;

(4)解:1÷[(﹣0.005×700)÷

],=1÷[(﹣3.5)÷

],=1÷[(﹣)÷

],=1÷[

÷

],=1÷[

×

],=1÷,=2.

【解析】【分析】(1)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简算;(2)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3)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4)先算小括号内的乘法,再算小括号内的减法,然后算中括号内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六、应用题

16.【答案】

880+(880-400)

=880+480

=1360(千克)

答:这两只动物的体重一共1360千克。

篇11:三年级下数学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综合算式,了解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认识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了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混合运算的相应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加归纳、概况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学习新的收获,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认真计算和按规格认真书写,以及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35-4+27 6×3÷2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师强调: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认识并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计算规则估计一些两步计算得数的大小,能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体会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增加归纳、概况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18-8×3 4×5-10 学生计算,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揭题:上节课我们在购物商场解决了小军和小晴的购物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36页例2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意。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引导:根据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知道什么?(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的价钱)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的是什么条件?

(2)思考:怎样求出一共应付多少元?你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吗? 让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40÷5+12 12+40÷5 说说每一步列式表示的是什么?

这两道算式我们都先求的是什么?(一支钢笔的价钱)

明确:40÷5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12是一个订书机的价钱,相加表示一共应付的价钱。

那么我们在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呢?互相说一说。指名回答。(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先算算式40÷5)

学生计算,指定两名学生板演,订正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20(元)(3)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40÷5+12 12+40÷5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今天的这两道算式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

明确:把乘法换成除法的,计算的时候也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出综合算式,最后指名汇报交流。学生列式:15-40÷5。

引导:在这个算式里,“40÷5”表示什么?(求一支钢笔的价钱)追问:这道算式,既有减法又有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指名板演: 15-40÷5 =15-8 =7(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2.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估计出上下两题哪一题的得数大一些,并说说估计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合理。

3.完成教材第37页“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结合学生错例适当追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三课时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

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小括号,认识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初步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2.使学生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需要,体会添加小括号能改变算式原来的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联系计算过程归纳、概况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归纳、概况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认真计算和认真书写、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能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出示:7×7-5 77-42÷7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50-20÷5。(2)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先算“50-20”,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50-20)÷5 = 30÷5 = 6(本)2.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3.归纳小结。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8、39页“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3.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1)

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整理说明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的得数;能说明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列综合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并归纳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有根据、有条理地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比较、概况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整理、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再算();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2题。

(1)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比较每组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3题。

先指名回答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4题。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引导:分析各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全班订正,教师结合学生的错例适当追问。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指名汇报答案,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四、练习小结 1.小结交流。

提问:通过练习,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新的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

2.完成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3题第二行计算,完成第4题的计算。

第五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2)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练习五第6-10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混合运算的得数,能根据运算顺序通过估计比较相关算式得数的大小;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规律;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公式,并应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过程,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发现一些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比较相关算式大小的思考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以及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规律,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培养认真计算、检查和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和品质;通过知识应用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了解相关运算规律。教学难点:归纳概括运算规律和理解比较算式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2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比较回顾,练习巩固。

出示: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78-15+4 84÷6×2 78-16÷4 84+6×2 78-(16+4)84÷(6×2)

让学生独立思考每组各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分别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指出:在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里,党没有小括号时,如果只有加减或乘除法,应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法,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的。

2.比较大小,练习铺垫。

78-16+4 84÷6×2 78-(16+4)84÷(6×2)

引导我们从比较中,知道了这里每组两题的运算顺序不同。现在你比一比、想一想:每组两道题的得数胡相同吗? 提问:那每组里哪个得数大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说说你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五”第6题。

(1)先让学生与同桌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2)比一比每组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得数,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7题。要求: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的大小。3.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8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说说运算顺序。4.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9题。(1)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解决“平均每天看多少页?”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5天看了多少页)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解决的方案,并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汇报交流,教师板书:(132-72)÷5(2)引导:“如果只能借阅9天”说明剩下的书只能几天看完?你能列综合算式吗?

师根据汇报板书。

5.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五”第10题。让学生观察图形,阅读题目。

引导:从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中,你读懂了什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8、10题。

第六课时 算“24点”

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综合与实践“算24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扑克牌算“24点”的方法,能根据四张扑克牌上的点子数,选择计算方法和过程,算出“24点”的过程,算出“24点”的结果。

2.使学生经历学习、计算得数“24点”的过程,了解通常可以用不同的牌算出得数“24点”,相同的牌可能有算出“24点”不同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培养思维灵活和敏捷性等品质,发展学生数感。

3.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交流算法,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感受计算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四张牌算“24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四张牌算出“24点”。

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A-10的扑克牌。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手持扑克牌,谈话:认识它吗?它有几种花色?几个数字?是的,这是一副小小的扑克牌,用它能玩几十种游戏,同学们,你会用扑克牌玩哪些游戏?

学生自由发言。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种和数学有关的扑克游戏——算“24点”。提问:你会玩算“24点”吗?能否说说怎么玩?结合学生的介绍,教师出示游戏规则:(1)每人准备扑克牌A~10各一张(A表示1);(2)在我们准备的扑克牌中拿出几张牌,利用学过的加、减、乘、除进行计算,使最后的结果是24。但要注意: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二、交流共享 1.新手教程。

(1)课件出示扑克牌3。

谈话:加入不限定你出几张牌,我的手上有一张“3”的扑克牌,你手上的牌出几,就能和我的这张牌计算得出24。

方法一:出8,三八二十四。

方法二:出3和7,三七二十一,加3就是24。方法三:出3和9,三九二十七,27减3就是24。„„

(2)课件依次出示扑克牌2、4、6、8、10、12,让学生说出如何算出24。归纳并提问:刚才同学们除了用上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还想到了其他的一些方法,看来凑成24的方法还是很多的。你知道哪些数比较容易算出24吗?

2.闯关。第一关:基础闯关。

(1)课件出示3张牌:7、6、3。

谈话:联系这3个数,哪些数能让你直接想到24。(6,因为四六二十四;3,因为三八二十四)

引导:根据6去找4,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4吗?怎么找?根据3去找8,能通过另外两张牌找到8吗?(不能)那么,这3张牌应该怎样才能得到24?

学生思考后得出:7-3=4,4×6=24。(2)课件出示3张牌:7、8、9。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里有8,如果去找3,行吗?(不行)那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乘不行,就用加法试一试。学生试算出汇报,教师板书: 7+8=15 15+9=24 小结:我们在算“24点”时,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可以换其他方法再进行试算。

(3)组织活动:分小组,用下面各组牌上的3个数算出24。课件出示以下三组牌: 第一组:2、3、4 第二组:3、8、9 第三组:3、5、9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最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2、3、4: 2×3×4 3、8、9:9÷3×8 3、5、9: 3×5+9(4)教师任意摸3张扑克牌,让学生比赛算“24点”,对算得又快又准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明确:有些是算不出“24点”的。

第二关:挑战自我。

谈话:下面加大游戏难度,刚才我们用的是3张牌,现在我们用4张牌,游戏规则还是一样,注意:每张牌只能计算一次。

课件出示4张牌:A、2、5、8 提示:这里的A代表数字1。先和同桌交流想法,然后写在本子上。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①5+1=6 8÷2=4 6×4=24 ②5-2=3 8÷1=8 3×8=24 ③1+5=6 6÷2=3 3×8=24 学生还可能得出不同的算式,如:(5-1)×(8-2)、2×(5+8-1)、(5-2)×8×1等,教师应给予鼓励。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3页“试一试”:

你能用下面每组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得24吗? 让学生说方法,教师适时指导。第一组:8-7=1 1+5=6 6×4=24 第二组:9-7=2 2×4=8 3×8=24或9-7=2 3×4=12 2×12=24或3×9=27 27-7=20 20+4=24 第三组:6÷2=3 3+1=4 4×6=24或6+6=12 12×1×2=24 2.比一比。

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扑克牌中任意拿出一张,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如果计算的结果得不到24,就换牌再算。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算不出的加以展示,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计算。

四、反思总结

上一篇:一种防注入代码的绕过学习总结下一篇:2022年备考公务员的第一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