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2024-08-13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共8篇)

篇1:《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摘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高校开设之后,存在各种问题。文章针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该课程的现状,从教材选用、构建学习框架、转变教学模式和提升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特点

(一)课程涉及领域宽,知识综合全面。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分支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司治理等多学科领域,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备一些相关基础。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内容每年基本都有变化,纵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这三年,我们发现教材的主要框架和内容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全书主要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司战略的内容,涵盖战略的概论、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的内容,分别对应教材的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部分为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等内容,对应章节为第五章和第六章。除此之外,全书还增加了第七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的基础上,所涵盖的知识点也很综合全面,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

(二)课程模型较多,内容抽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理论模型非常多,比如第二章战略分析宏观环境分析有PEST分析模型,产业环境分析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五种竞争力两大模型,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有价值链分析、通用矩阵和波士顿矩阵三大模型,第三节还包括内外部环境综合的分析工具SWOT分析模型。除此之外,还包括第四章战略实施涉及的平衡计分卡模型。第五章风险与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基本程序模型。其中,很多内容学生都比较陌生,再加之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学生反映该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

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现状

(一)内容较多,学生不好把握重难点。2009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之一。之后,相继有很多高校开设了该门课程。由于起步较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参考书目并不是很多。因此,很多高校选用中注协编写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作为课程教材。该教材异于普通教材,每章节前面部分缺乏该块内容的学习指导,章节知识主题部分缺乏案例、和相关知识连接,这给学生预习教材增设了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教材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不好把握教材重点和教学难点。且教材章节结尾部分没有对应习题,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机械式课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照搬国外翻译资料,语言表达异于中文习惯,晦涩难懂,学生读起来相对吃力。所以,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目前主要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PPT向学生讲解教材基础知识,作为知识的化身,教师通常是从该节课的开始讲到该节课结束,期间缺乏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学生被动机械式接受,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实务经验不足,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实务性和操作性都相对较强,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应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只有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但是,高校教师大多都是毕业就走入教学岗位,理论知识丰富,缺乏相应的实务经验,教师更多的是流于课本,纸上谈兵。教师难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而然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一)合理选用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很多高校出于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的目的,大多选用注会教材作为学生的课程书目。这样确实能够为学生考取证书打下一定基础,但是高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还应注重学生综合实力的养成。因此,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材的选取,应结合高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来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本科生,可以优先考虑注会教材。教师除了教材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注会考试丰富的资源,引导学生网上学习,下载视频资源和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实行课外辅导制度,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科生和专升本学生,教师应熟悉学生基本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选用教材,慎用注会教材。而且在具体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删去部分理论性太强不适合课堂教学讲解的内容。如价值链分析部分,就可以侧重讲解价值链的两类活动,价值链的实践步骤部分可以删掉。风险与风险管理部分,侧重加强学生对风险种类和风险管理策略工具的学习,其他部分如风险管理技术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

(二)构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框架。如前所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知识点琐碎,内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多有困扰。因此,教师在第一节课就应该向学生讲述该课程特点,强调构建整本教材知识框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如在战略分析的讲解中,首先让学生清楚是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方面展开,其次引导学生构建外部环境从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个方面和内部环境从企业资源与能力、价值链、业务组合分析内容的框架,最后综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形成的SWOT综合分析方法。在战略选择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略的层次划分,引出该章节的框架可以从战略的三个层次角度来构建,进而进一步划分每一个层次上的具体战略以及每一个具体战略里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构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框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的总结和回顾所学内容,将厚重的教材变薄变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转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该课程的计算性很弱,通篇几乎都是文字内容。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就会开小差,分神,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学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应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可以在课程第一节课,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教师在后续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有选择性的将知识点分配给学生讲解。整个过程中突出小组组长的作用,要做好任务分工和后期的协调工作。教师在学生讲完之后进行点评,在充分肯定学生所讲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学生讲解不清或有误的地方及时补充和更正,确保所讲内容的准确性。通过突出学生的作用方式,让学生感受当老师的乐趣,变课堂被动为课堂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实务性较强,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如组织教师对校外知名企业的操作运行进行观摩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士进校开设企业管理相关的专业讲座,对教师进行综合实训软件的培训等。同时,在教师招聘上,高校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或者有双师型称号的教师。通过提升教师资源的素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毕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3)[2]赵志华.如何提高《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3]郭小钰.民办高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研究-以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7,2(3)

篇2:《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课程名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总学时:84学时 讲课学时:84学时 学 分:原来没有写 授课对象:会计学CPA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开课参考学期:没写 先修课程:财务管理

教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

1.《战略管理》 [美]汤姆森.斯迪克兰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企业战略管理》 谭开明 魏世红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金融风险管理》张金清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学科体系中处非常重要的地位。设置该课程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及参加全国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把理念和行为结合起来,将最新的战略与风险管理理论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使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整合起来考虑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问题,能把市场营销、投资理财、人力资源、生产运作和研究开发等职能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结合起来系统分析;把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从长远发展的高度来概括、总结,提出可操作性思路;系统规划持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具有明确的识别和应对措施。使学生认知、体会到战略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是融合在一起的,内部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职责所在。

二、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

本课程在修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并为学习《高级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本课程适用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学习。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和学习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公司战略与风险实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战略与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业高层财务管理工作和考取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科目打下理论基础

四、课程总学时及各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84学时

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五、推荐教材 教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企业战略管理》 谭开明 魏世红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 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含义、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公司战略的流程,了解战略的关键要素、企业的使命及战略目标。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 企业战略

一、明茨伯格的5P战略(理解)

二、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掌握)

三、战略的关键要素(了解)

四、战略测试(了解)§1.2 企业的使命与目标

一、企业存在的理由(了解)

二、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理解)

三、企业使命陈述(了解)

四、确定战略目标(了解)§1.3 企业战略的发展途径

一、理性方法(了解)

二、应急方法(了解)§1.4 战略管理概述

一、战略管理的含义(理解)

二、战略管理的流程(掌握)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明茨伯格的5P战略、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重点:企业战略的结构层次、战略管理的流程 第二章 战略分析——外部环境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一般宏观环境分析,重点掌握行业环境分析,一般掌握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分析,理解国际商业环境和国际化经营概念及分析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2.1 一般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理解)

二、经济环境因素(理解)

三、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理解)

四、技术环境因素(理解)§2.2 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和行业环境(掌握)

二、行业生命周期(掌握)

三、波特的五力模型(掌握)§2.3 经营环境与竞争优势环境分析

一、市场分析(掌握)

二、融资来源(理解)

三、劳动力市场状况(理解)

§2.4 国际商业环境和国际化经营概念及分析

一、国际化行为(掌握)

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理解)

三、钻石模型分析(理解)

四、国际贸易生命周期(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外部环境的战略分析内容与方法 重点:波特的五力模型、国际化行为 难点:钻石模型分析

第三章 战略分析——内部环境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企业内部资源的构成,掌握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理解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方法,重点掌握SWOT分析的要素及应用。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3.1 战略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企业内部资源的构成(理解)

二、核心竞争力的辨别(理解)

三、评价核心竞争力(了解)

§3.2 企业内部因素的分析方法及附加竞争值

一、资源分析(了解)

二、价值链分析(掌握)§3.3 SWOT分析

一、SWOT分析的概念及作用(理解)

二、SWOT的四个要素(掌握)

三、内部资源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匹配(掌握)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的综合战略分析

重点:应用SWOT分析进行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战略分析 难点: 企业价值链分析和核心竞争力评价 第四章 战略选择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企业总体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智能战略的界定及选择,掌握企业战略发展的常见方法途径,理解企业战略的适宜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可接受性分析,了解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企业战略选择

一、总体战略的选择(掌握)

二、业务层战略的选择(掌握)

三、职能战略的选择(掌握)§4.2 战略发展方法

一、内部发展(掌握)

二、并购战略(掌握)

三、联合发展和战略联盟(掌握)§4.3 战略评估及选择

一、战略适宜性的分析(理解)

二、战略筛选(理解)

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理解)

四、战略的可接受性分析(理解)

五、行动计划(理解)§4.4 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概念

一、风险的概念与来源(了解)

二、风险的评估及管理(了解)§4.5 企业与企业的战略开发(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战略的发展方法 重点:战略的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评价 第五章 战略实施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重点掌握企业组织结构的各种类型,掌握企业的结构构型,重点掌握企业部门的绩效测评方法,理解在战略实施中的各项职能计划和战略。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5.1 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了解)

二、组织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理解)

三、组织结构的类型(掌握)§5.2 企业构型

一、结构构型的五个元素(掌握)

二、组织构型(掌握)

三、部门的绩效测评(掌握)§5.3业务计划与实施内容

一、业务计划和战略实施(了解)

二、在战略实施中的营销计划(理解)

三、在战略实施中的研究与开发计划(理解)

四、在战略实施中的生产或运营计划(理解)

五、在战略实施中的策略采购(理解)

六、在战略实施中的人力资源配合(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的区分;组织构型的辨别 重点:部门的绩效测评方法及应用 难点:战略实施中的业务计划与实施内容 第六章 战略控制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战略失效与战略控制的关系,重点掌握各种企业战略控制方法,理解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掌握战略变革的模式。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6.1 战略控制的过程

一、战略失效与战略控制(理解)

二、企业经营业绩的衡量(理解)§6.2 战略控制方法

一、预算与预算控制(掌握)

二、企业业绩衡量指标(理解)

三、平衡记分卡的业绩衡量方法(掌握)

四、统计分析与专题报告(了解)§6.3 变革管理

一、战略变革的必要性(理解)

二、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理解)

三、战略变革模式(掌握)

四、战略变革的现实(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战略控制方法,战略变革管理 重点:平衡记分卡的业绩衡量,战略变革模式 难点:预算与预算控制,战略变革的时机选择 第七章 财务战略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财务战略的含义,理解财务战略的确立过程,掌握基于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重点掌握基于创造价值或增长率的财务战略选择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7.1 财务战略的确立及其考虑因素

一、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理解)

二、确立财务战略的阻力(理解)

三、财务战略的确立(理解)§7.2 财务战略的选择

一、基于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掌握)

二、基于创造价值或增长率的财务战略选择(掌握)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财务战略的确立选择

重点:基于创造价值或增长率的财务战略选择 难点:基于发展阶段的财务战略选择 第八章 内部控制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发展,重点掌握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容,理解审计委员会的监察角色,了解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8.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发展(了解)§8.2 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容的实践

一、控制环境(掌握)

二、风险评估(掌握)

三、控制活动(掌握)

四、信息与沟通(掌握)

五、监察(掌握)

§8.3 审计委员会的监察角色

一、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理解)

二、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责的方式(理解)

三、审计委员会与合规(理解)

四、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理解)

五、审计委员会与外聘审计师(理解)

六、向股东报告内部控制(理解)§8.4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容的实践,审计委员会的监察角色 重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察 难点: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与外聘审计师 第九章 风险管理原则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险及风险管理的定义,理解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掌握风险管理的程序,理解风险管理策略的特点及影响要素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9.1 风险概览

一、风险的定义(了解)

二、企业可能面对的风险种类(理解)§9.2 风险管理的概念(了解)§9.3 风险管理程序

一、风险识别(理解)

二、对主要风险的评估(掌握)

三、确定风险评级和应对策略(掌握)

四、风险监察(理解)§9.4 风险管理策略

一、各种风险管理策略的特点(理解)

二、选择风险管理策略的考虑因素(理解)

三、风险管理文化(了解)§9.5 成本、效益和挑战(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风险管理的程序及风险管理策略

重点:对主要风险的评估,确定风险评级和应对策略 难点:各种风险管理策略的特点 第十章 风险管理实务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理解企业面临的项目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掌握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重点掌握财务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相关计算,了解管理财务风险的其他方法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0.1 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了解)§10.2 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操作风险

一、操作风险概述(理解)

二、应对操作风险的态度(理解)

§10.3 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项目风险

一、项目风险概述(理解)

二、应对项目风险的态度(理解)§10.4 企业面对的各种财务风险(理解)§10.5 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

一、汇率风险概述(理解)

二、汇率风险管理的概述(掌握)

三、汇率风险计算方法之VaR计算法(掌握)

四、汇率风险的管理方法(掌握)

§10.6 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利率风险

一、利率风险管理的概述(理解)

二、识别利率风险(掌握)

三、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掌握)§10.7 财务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相关计算

一、衍生金融工具介绍(理解)

二、主要衍生金融工具的简单计算(掌握)§10.8 管理财务风险的其他方法(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

重点:利率风险及其应对,汇率风险及其应对 难点:财务风险及衍生金融工具相关计算 第十一章 企业倒闭风险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在短、中期倒闭的各种迹象,理解从数据观察企业倒闭迹象的方法,掌握企业应对倒闭风险的各种措施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1 实务中企业在短、中期倒闭的各种迹象

一、企业倒闭的概述(了解)

二、观察企业在短、中期倒闭的各种迹象(了解)

三、从数据观察企业倒闭的迹象(理解)§11.2应对措施概览,包括债务重组及公司重组

一、企业放弃战略(理解)

二、管理层收购(掌握)

三、资本再调配(掌握)

四、企业私有化(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知识点:企业倒闭的各种迹象,应对企业倒闭风险的措施 重点:资本再调配,管理层收购 难点:从数据观察企业倒闭的迹象 第十二章 信息技术管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企业中的信息需求层次和质量,掌握信息战略的类型,掌握信息系统的评价,了解信息和网络的基本内容,理解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了解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2.1 企业中的信息需求

一、信息需求概论(了解)

二、信息的层次(理解)

三、信息的质量(理解)

§12.2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战略应用

一、信息战略的类型(掌握)

二、信息系统的评价(掌握)

三、信息和网络(了解)

四、数据收集的方法(理解)

§12.3 与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及其管理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控制(理解)

二、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了解)

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了解)本章知识点、重点、难点

篇3:《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为了全面了解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企业战略管理 (双语) 课程的教学状况, 为双语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思路与建议, 课题组于2014年6月11日至16日对该院2011级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四个专业已开设企业战略管理 (双语) 课程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由15个问题构成, 试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情况 (专业、英语水平) 、对已开设的双语课程的评价、教材选用、考核方式等内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 回收有效问卷116份, 有效回收率89.2%。

(一) 被调查者的专业分布情况

被调查者的专业情况如表1所示。

(二) 被调查者的英语水平情况

由于被调研对象是非专业英语的学生, 因此对被调查者的英语水平的选择提供了三个选项, 分别是“通过英语六级”“通过英语四级”和“其它情况”。在进行问卷调查前, 已经向被调查者说明了如果未通过四六级考试, 则选择“其他情况”。被调查者的英语水平分布如表2所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对开设双语课程必要性的分析

在对是否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程的调查者中, 78%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必要, 21%的被调查者认为无必要。这说明学生对开设双语课程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在对双语课程开设收获的调查中, 问卷共提供了四个选项, 分别是“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外语水平”“掌握了前沿学科知识”和“开阔了国际视野”。33%的被调查者认为双语课程的收获是“开阔了国际视野”, 所占比例最高;27%的被调查者认为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英语水平”, 所占比例居第二, 这说明受访学生通过双语课程的学习, 其专业知识视野和英语水平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对“掌握前沿学科知识”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选择比例分别为22%和13%, 这表明双语课程的教学在以英文为平台介绍学科最新动向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 不同专业学生对外文授课比例要求情况的分析

目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双语课程中用外文授课的比例为50%, 但由于不同外语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需求, 本次调查对专业与外文授课比例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问卷对外文授课比例的选项分别为30%、30%-50%、50%-80%和80%-100%。由于被调查对象在四个专业中的人数比例并不均匀, 所以这里利用“专业中的比例”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专业性质不同, 旅游管理专业对外文授课比例的要求最高, 为50%-80%, 占被调查人数的57.1%, 其次是人力资源 (26.7%) 、市场营销 (12.9%) 和工商管理 (12.2%) 。对于外文授课比例30%的选项, 工商管理 (35.5%) 和市场营销 (42.9%) 学生相对集中。由此可见,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倾向于外文授课比例超过了50%, 表明双语教学课程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进行适当调整。

(三) 对双语课程教材评价情况的分析

本次被调查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Jeffrey S.Harrison和Caron H.St.John编写、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战略管理精要》) 。在调查中, 56.6%的学生认为该书的难度适中, 25.3%的学生认为该书偏难。本次调查除了对课程已选用教材的评价, 还对双语教材的选用类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中文注释的原版教材 (32.8%) 和国外教学参考资料 (29.3%) 。表明学生对全英文的原版教材在理解方面还存在着困难, 学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中文注释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9.3%的学生希望在使用中文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国外的教学参考资料, 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肯定态度, 但同时也暴露了学生对纯英文教材学习的困难。

(四) 对双语课程考试形式的分析

在对双语课程考试形式的调查中,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两道问题, 一是答题过程中的英文使用情况, (选项分别为A.外文命题, 外文答题B.外文命题, 中文答题C.中文命题, 外文答题D.外文命题, 自由作答) ;二是具体的考试形式, (选项分别为A.闭卷考试B.闭卷考试+PPT演示C.论文) 。调查显示, 被调查者对外文命题, 中文作答 (33.6%) 和外文命题, 自由作答 (44.4%) 的倾向性向最高。在对考试形式的选择中, 被调查者对“闭卷考试+PPT演示”的认同度最高。PPT演示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引入PRESENTATION (报告) 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考核形式要求学生分工协作, 通过收集与整理资料制作PPT并作讲演。这种方式深化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勤于思考。

(五) 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调查者对双语教学的障碍评价依次为:专业词汇、文章理解和专业知识。由于学习中的障碍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紧密相关, 因此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显示, 英语水平达到六级的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集中在专业知识方面, 而英语未过级的学生在上述三方面都存障碍。

在对影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因素的调查中, 被调查者对于各因素重要性的评价分别为师资 (38%) 、教材 (28%) 、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及教学环境和条件 (12%) 。师资对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同于英语课程或专业课程, 双语课程要求授课教师能用英语准确、清晰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教学环境和条件分别给出了22%和12%的重要性评价, 说明学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讲授, 而是希望通过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及必要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提高企业战略管理 (双语) 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 对双语教学进行准确定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虽已开展企业战略管理的双语教学, 但在一些方面还尚未达成共识, 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清、理解片面、定位不准、缺乏积极性。有人认为, 师生英语还未过关, 没必要开设英语化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就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讲英语, 以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双语教学无法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实施双语课既费时又低效等。然而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开设双语课程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 如3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收获是“开阔国际视野”, 2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掌握前沿的学科知识”。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应该是立足于英汉两种语言方式, 尤其是以英语为平台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前沿知识、从而不断开阔学生视野的授课模式。

(二) 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需求不一, 双语教学应采用不同难度、深度与进度的教学方式。只有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 且有较强的认同感和需求时, 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 也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作为高校双语教学活动的主体, 有些学生因为听说读写英语基础较差, 用英语来学专业新知识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 建议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即采取快慢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其一。虽然双语课程都要以中英双语同时授课, 并且英语授课比例达到50%以上, 但慢班的双语课程可以放慢进度、增加课时, 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自主学习, 从而缩小与快班的差距, 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 合理选用双语教材

在企业战略管理双语教学实践中, 各高校在教材的选取上不尽相同, 有原版引进的, 有自编或联合编写的。原版引进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教材的开发, 为高校双语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 推进了双语教学的发展。本次调查显示, 学生倾向于中文注释的原版教材 (32.8%) 和国外教学参考资料 (29.3%) 。因此, 在教材的选择上, 不仅要充分考虑教材的难度, 还要把学习参考资料等因素考虑进去,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条件, 同时注重教材内容方面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技能训练的有序性。

(四) 加强对双语教师的培训

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内容, 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保证可以在任何时候用目的语授课。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另一类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两类教师在从事双语教学中都存在明显的弊端:前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 但缺乏对专业领域和实际需要的了解;后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侧重教授专业术语和专业内容, 但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上缺乏外语语言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因此定期开展培训和教研活动是提高双语教师水平的有效途径。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词汇的培训、口语的培训、西方思维方式的培训。定期举办有英语教师和各学科双语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 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论课、集体分析, 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五) 改革双语课程教学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必要对双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 集中突破语言难关

专业词汇、专业术语是双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以一段300字的段落为例, 如果未理解的词汇或短语达到5处以上, 就会影响到对段落整体意义的理解, 学生也会失去继续阅读下去的信心。因此, 建议在每一章的课前, 由教师布置必须掌握词汇, 实行学生课前预习———课前检查———课后复习巩固的机制, 帮助学生度过双语教学的中的语言难关, 为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2. 有效实施任务导向式教学

所谓任务导向式教学, 就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项目为载体, 以任务为驱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到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作用。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在企业战略管理任务的设计方面, 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又要使任务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因此教师在任务模块设计方面, 应从教学体系出发, 以具体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对战略管理体系有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徐国琴, 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 2011 (8) .

[2]翁玮, 吴萍.独立院校双语教学适应性教学方法初探[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1 (2) .

[3]丛波.英语思维方式在双语教学中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3) .

[4]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探索, 2010 (10) .

篇4:《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公司战略;课程组织

一、课程特点分析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知识体系比较丰富,是一门实践性和整合性很强的课程。讨论的是企业在复杂多变情况下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如何在分析内外部竞争环境的基础上选择战略并保证战略实施效果。它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内容综合全面。2009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新增了这一科目。在此之前,注会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无一不是针对某专业方向进行的职业能力测试,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站在公司战略高度分析并解决公司问题,这门课程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课程内容,内容更加宏观、综合。

(二)贴近实务。这门课程分为两大块,公司战略管理(一至四章)和风险管理(五章和六章),实务性很强,因此课程对老师把握理论和诠释知识点的能力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光讲知识点,使其变成一门高调的理论课,又要带有一定深度,不能成为一门讲故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互动等问题。

(三)表述方式不符合中文习惯。这门课程的教材大多翻译自国外教材,因此文字阅读起来有些拗口,一些表达比较模糊,容易引起歧义。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逐字逐句深究,而应强调学生的理解,这需要众多案例进行解说。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的应用性课程,其特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情境,选择和引入案例,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决策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过程,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强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进而转化为综合应用能力,为其以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或者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环节欠缺。(1)案例选择不当。就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来说,可供选取的案例很多,但案例有时并未依据知识点而选取,光靠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忽视了案例本身所能带来的启发和思考。很多时候选择的案例与本节课所将知识点不是非常契合。同时,目前所用教材很多都使用国外案例,这固然有扩宽学生国际视野的优势,但是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环境、法律环境毕竟不一样,过于引用国外案例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晦涩。(2)课堂组织不规范。目前会计学院班级多,开展本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少,虽然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合小班级,但因客观条件的约束,常常在大班级开展。如果是小班级授课(50人以内),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形式会比较多样,使用起来会更加灵活。如果是大班级授课(50人以上),则多是老师讲述案例,学生在下面听适当举手回答问题,或者是老师播放财经案例视频,师生间的互动少很多。更因课堂组织问题导致大家参与度不高,出现老师与一部分学生互动,而另一部分学生置身事外的情况。

(二)教学实施环节不足。(1)忽视对学生分析过程的引导。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教师很多时候比较注重于对知识点的分析,判断案例结果的正误。却会忽视学生运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一般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锻炼。学生思考的角度往往多种多样,但如果只用单一思维引导则会对学生思维的扩散产生“误导”,与实施案例分析法的初衷相违背。(2)忽视对相关学科的拓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与经管类课程相结合比较紧密,尤其与财务管理课程、审计课程内容互补。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常常依据某知识点来选取案例,倘若这个案例内容比较丰富,其能涉及到的知识点也会越多。若教师只针对本节课的具体知识点来讲解案例,而忽视相关学科的拓展,也是对案例的“浪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完善教学设计环节。首先,要认真选择案例。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标吻合,能反映课程所讲的知识点,并且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思考。要将“公司战略的分析、选择与实施”和“风险管理”与“公司事件”紧密结合,选取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典型行业、典型公司和典型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讨论,并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加强案例讨论的效果。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来源于实际。很多公司事件都会引发公众探讨,网络上会出现很多讨论版本。在选取案例之时,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伪,尽量选取还原度高,能展现真实细节的案例。第二,多样生动。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案例的选择和编写上一定要展现多样生动的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乐于研究。其次,要规范课堂组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十分重要,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案例学习和讨论的氛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容比较枯燥,一般又开设在大三,大三学生面临着兼职、实习的诱惑,因此在案例小组讨论时容易出现学生没有回应的情况。这时老师要多多扮演导演角色,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言,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允许分歧的存在。

(二)优化教学实施环节。首先,优化教学步骤。教学实施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完善教学步骤。一般在案例讨论前4周将案例以多种形式(如新闻报道、视频资料、文字材料等)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尽可能理解案例发生的始末,并针对性的提出几个开放式的问题,方便学生讨论。然后将学生分成5-6人一组,让他们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为避免小组成员参与度参差不齐,可以让3名学生在课堂上呈现PPt,另外2-3名学生在前3名同学展现完PPt后上讲台来回答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在正式展现结果的前一周,小组成员将ppt发给老师和其他小组,老师和其他小组通过ppt了解他们的思考成果,并设计几个问题,等到展示当天提出,并现场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其次,扩展相关学科知识面。一个好的案例所含的知识可能包罗万象,作为老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案例,并注意将相关学科的知识点找出,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扩宽知识面。这需要老师提高自身的水平,需要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复合专业知识以保证案例的实施效果。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里的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内部控制与审计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在案例分析中注意挖掘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有利于扩展学科知识面。

参考文献:

[1] 葛晶.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7

[2] 李鹏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01

[3] 梁毕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2010.12

[4] 梁毕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增强互动教学效果的新探[J].中国教学与研究.2009.11

篇5:《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的课程实践教学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广告专业中<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这门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研,阐明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一般高校对于此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完善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作 者:孙平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刊 名:新闻爱好者(下半月)英文刊名:JOURNALISM LOVER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 实践教学 广告活动

篇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期末

——B1326 41 钟易

近日,由于新西兰、欧盟和美国纷纷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力度,市场供应量加大,加剧了牛奶市场竞争,全球鲜奶和制品价格不升反降。通过对我国牛奶行业竞争分析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中国需求暴增,国际奶价一直处于上涨的轨道,至今年2月份达到顶峰。但自那时起,中国市场上的奶粉出现囤积现象,对进口需求减少,同时由于美国、欧洲和新西兰的鲜奶生产显著好于预期,奶制品平均价格已经减少了20%。

一、我国牛奶行业竞争分析

1、进口牛奶冲击

事实上,进口牛奶不仅通过电商开始渗透中国市场,还通过入股、并购中国乳业介入中国市场的争夺。

“牛奶行业竞争加剧,对于新希望乳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未来将重点放在差异化竞争上。”席刚表示,“新希望乳业要做的是加大冷链建设提高主力产品巴氏鲜奶的竞争门槛的同时,进行诸如云牧场牛奶这样的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

2、商家竞争使超市牛奶打折成风

经常逛商场的市民可能会发现,最近超市里各种牛奶打折都有点厉害,而以往很难放下身段降价的一些高端牛奶也以促销方式变相降价了。

业内近期有消息称,近期奶源价格有所下滑,全脂奶粉价格更是一路走低。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牛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获悉,从2013年年底开始,原料奶收购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至今年9月,原料奶收购价已从最高点跌落到前年平均值,降幅达到20%。

二、奶产品主业发展影响因素

中国乳业市场正迎来200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洗牌。在兼并重组政策的助推下,我国的乳业市场正迎来新的变革,盘点上半年乳业市场发生的那些事,可以清晰地洞察到我国乳业市场未来的走向:乳业越来越受到资本的青睐,奶源牧场更是热中之热,针对乳业的产业投资大潮正在扑面而来

1、进口液态奶

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进口液态奶仅有0.83万吨,金额约为1500万美元,而到2013年我国进口液态奶进口数量达到19.48万吨,金额达到2.74亿美元。

业内人士称,这也正是国内乳企纷纷出海,寻找海外奶源并布局进口液态奶的原因。目前,除伊利外,蒙牛、光明也都正在筹备推出进口液态奶。

2、奶源成资本投资热土

随着乳业新政的陆续落地,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大潮已经展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显示,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争取形成3年-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超过80%。

在资深乳业专家雷永军看来,拥有奶源的企业将迎来利好。“未来拥有奶源的企业中将出现大的投资,如同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大家对于液体奶的投资那样,投资势头将不断增强,包括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投资、外资对国内企业的投资以及国内资本向国外的投资等”。事实上,在奶粉企业获得认证工作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达到空前的高度。

3、国内常温奶市场竞争激烈

国内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在兼并重组、换证等事件影响下风云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进口常温奶的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常温奶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牛奶市场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由于近几年进口常温奶在中国高速发展,去年大量品牌包括乌拉圭、智利等地都有常温奶进入中国。而从数据来看,2008年不到2000吨的进口规模,到2013年进口19.5万吨,常温奶进口增幅的确十分惊人。

对此,市场也不禁担心,进口常温奶有可能把本土常温奶打得一败涂地。不过,在乳业专家们看来,虽然进口奶给国产奶带来冲击,但是,这种冲击对于国产乳业来讲是件好事。只有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才能鞭策国产乳业不断创新,完善发展

4、牛奶市场**不断

近年来,牛奶市场受到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各种毒牛奶、毒奶粉事件频频曝光,致使奶品行业低迷,消费者对国内奶企的信任岌岌可危。纵观整个牛奶市场,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真正生产合格的牛奶企业却不多,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奶企应当如何做到抓时机,重质量,严把关,树形象,赢信任,抢市场呢?

牛奶行业应该从奶源到牛奶出厂,环环相扣,严格把控,以生产优质牛奶为己任,突显出企业对牛奶品质的不断追求。

5、中国鲜奶市场看好

记者了解到,以巴氏鲜奶为代表的奶产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但原奶品质等因素成为发展瓶颈。

巴氏鲜奶采用巴氏低温杀菌工艺,保证牛奶安全饮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的活性物质和天然营养。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巴氏奶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4.3%。以福建省为例,每天巴氏鲜奶的销售量约为150吨,近几年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在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巴氏鲜奶供应已经占据市场主要地位,三元、光明、辉山等巴氏鲜奶受到消费者关注,其发展前景可观,但巴氏奶发展仍面临着原奶供应、原奶品质和冷链物流等方面的限制。

企业分析:蒙牛、光明

蒙牛集团的战略实施

1、集中战略

蒙牛集团创业之初是以牛奶为主打产品的,几年来一直没变,尽管在创造了蒙牛奇迹后,相继开创了其他领域的业务,如饮料、冷饮等,但蒙牛并不忘本。除了源源不断进行创新、开发研究外,蒙牛也将他的老本行做得有声有色。

2、国际化战略

早在几年前,蒙牛就高调表示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新总裁,好领导蒙牛跨入国际市场。牛根生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国际化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总裁,新的班子越早培养越好,在新总裁熟悉几年之后再择机启动国际化进程。” 蒙牛集团战略选择 一:外部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

根据 2000 年达成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今年有 6 种乳制品实行大幅度的关税减让,这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 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乳制品进口关税减让。我国乳业面临新的挑战,降低乳制品进口关税后,可能造成乳制品进口量增加,从而冲击市场。

2:社会因素。

目前国内乳产品人均占有量在 10 公斤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在百公斤左右。我国人均乳类消费量为 13 公斤,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量的 7%。这说明 我国现在的乳产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也说明我国乳 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一、伊利战略选择 伊利内部优势

1、奶源优势。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伊利地处中国最大的牛奶输出地——内蒙古,天然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奶源。

2、管理优势。伊利采用以技术为依托的精确管理理念,要求把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最为关注的重点,将奶农、牧场、奶站、供应商、加工经销商、服务商等都纳入质量控制系统。伊利在国内率先提出SQS奶站标准管理体系的概念。

3、品牌优势。伊利集团的品牌价值从06年的152.36亿元飚升至07年的167.29亿元,蝉联中国乳业榜首。

4、技术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伊利的技术和研发实力均已处于一流水平上的。伊利的设备和生产线都达到了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的水平。

5、设备优势。伊利引进美国国际纸业公司和德国海西亚公司保鲜奶生产线,德国GEA公司和瑞典利乐公司全自动化无菌罐装生产设备,荷兰GM公司和瑞典阿伐拉法公司的鱼骨式挤奶器等。

6、“政府”营销。伊利深吟“政府”营销之道,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较出色。

伊利内部劣势

1、在全球市场,伊利还只是个中小型的“轮船”。伊利的产品线已经很长,每天为消费者提供几百种产品,但是和国外的先进公司相比,具有很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所占的比重还太小。潘刚坦言:”竞争力必须加强。"

2、超额获利能力有待提高。伊利营业利润率小于行业平均值,净利润增长率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就现阶段而言,乳品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伊利净利润率低于营业收入率,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有待提高。

伊利外部机会

1、乳制品市场的成熟。国内乳制品市场已经逐渐进入成熟时期,行业呈现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共存的局面。同时,行业规范化程度和集中度也有明显提高。2、2008年北京奥运会。伊利是中国有史以来惟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效应,把奥运效应发挥到极致。因此.奥运是伊利走向全球的一个起点。

二、伊利战略实施

力求实现差异化,做到成本领先。继续走低碳绿色路线,打好绿色产业链这张王牌;把好质量安全关,做好伊利放心奶;把好质量安全关,做好伊利放心奶;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降低费用,使费用支出的有效;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水平。

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销售业绩稳步增长。把握大事件,缔造战略合作关系;地域扩张,大范围抢占农村市场;地域扩张,大范围抢占农村市场。

打造优质品牌资产,提升品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对伊利品牌的认同感、偏好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力求多形式多角度进行品牌宣传。

伊利外部威胁

1、竞争对手的威胁。在国内,除了发展迅速的蒙牛以外,光明和三元等乳业也稳步发展,共同瓜分一块肥肉。同时国际乳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乳品市场,推动了国内乳品行业技术水平的大大提高。

2、市场风险。国内乳品行业的多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导致乳品企业的营业费用不断上涨,原料成本上升,乳制品主流产品利润率降低,行业平均利润日趋微薄。对伊利的主业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篇7: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学习心得

公司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直接指导公司管理的具体实践,促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现代公司管理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公司管理的主要职能和一般过程,掌握现代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临时性、生命周期等特性,决定了风险管理对于一个成功项目的重要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于随机状态中,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存在风险。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方式,可以使项目风险管理更加平稳,可以规避、转移风险或缓解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项目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够是导致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收获了许多。

一、公司战略很重要

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战略是一个公司成败的要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工作虽然千头万绪,但这些工作都是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有了这个战略,才有后来的中长期计划、计划,才有各项政策和措施。公司领导人只要多观察国家领导人怎样抓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不难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

二、战略研究要加强

之所以要加强公司战略研究,首先是因为我们严重缺乏这种基础。国有公司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经营自主权,不可能把公司战略研究提到议事日程。目前,许多国有公司由于短期经营思想占上风,也没有把公司战略研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集体公司与国有公司存在类似的情形。民营公司虽然不存在经营自主权问题,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由于受到观念、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战略水平也没有多高。新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公司假如战略水平低就会经常挨打,甚至走向死亡。所以,应该尽快在这方面补课。

三、提高战略水平需要更新观念、意识、思维和知识。

加强公司战略研究是对公司领导人综合素质的重大考验。无论是观念、意识,还是思维、知识,哪一个方面落后,都会妨碍公司战略水平的提高。观念要更新。公司领导人一般都有对本公司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经营地点、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成型观念。意识要更新。现代公司经营意识越来越多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品牌意识、公关意识、人才意识、知识意识等,公司领导人假如不尽快把这些现代意识树立起来,只是满足于产量、规模、成本、质量等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研究出好的公司战略来。思维要创新。思维创新往往是技术、治理、体制等许多创新的基础。公司领导人假如思维方式固化,该直觉时不直觉,该分析时不分析,该联想时不联想,该综合时不综合,要研究出一个好的战略也绝非易事。

四、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从而判断础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以及风险发生可能引起的后果。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项目风险定性分析是评估并综合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对风险进行优先排序,从而为后续分析或行动提供基础的过程。通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遗失的分析,可以用风险用量来表示,即风险的经济成本。为以后的应对提供依据。风险的应对计划即对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的各种风险对应的提出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回归转移、减轻、接受、选择。项目风险回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放弃原有的项目,二是改变施工方案。而改变施工方案虽然回避了前一种风险,但相应的也会增加新的风险,所以项目风险管理一般不采用这一策略。风险转移总是会伴有向接受风险的一方支付风险成本。转移风险只是将管理风险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它不能消除风险。风险减轻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及方法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轻风险的损失。风险接受是指一些发生概率很小,影响也不大的,对项目成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的而采取的应对措施。那么对风险该采用哪种应对措施才合理呢?具体的风险应有具体的应对措施。这就与风险的经济成本有关系。采用的应对措施都会有一定的成本支出。如果支出成本大于风险的经济成本就没必要采用风险措施了。当然也有一些特别的风险,虽然经济成本不高,但关系到政治、名誉。也会采取措施减轻风险。对于一些“不可抗拒”因素的风险只能选择接受,但应有相应的风险事故发生后期的处置措施。

篇8:《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研究

关键词:技术创新战略,组织模式,创新对策,核心竞争力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龙机电)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温州金龙机电有限公司,隶属于金龙控股集团。金龙机电公司在2009年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032。金龙机电公司从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微特电机 (主要为直径4~10mm,即Ф4~Ф10)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快速的新产品创新体系。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国家电子基础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级新产品、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AAA资信企业和乐清市功勋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公司的微特电机产品在全球的通讯产品行业中名列前茅,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一、金龙机电技术创新模式

金龙机电从1998年开始成立技术中心, 累计投入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现已建设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微型电机研发中心,是国内最大的微特电机研发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公司自主研发的实心、扁平、空心杯、线性电机产品居国内领先,其中线性电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28人,占职工总数的19%,专业涵盖电子、机械自动化、电机、物理等专业。

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开发的投入,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5%以上,确保了研发的顺利进行。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12年至2014年,共完成研发项目18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8项,年平均6项。近三年来,承担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1项,地方重大科技专项2项,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项目2项,省级工业新产品8项,技术改造4项,三年来加大了节能降耗和以机器换人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累计投资技改资金1.20亿元。

研发项目采用IPMT集成组合管理模式和NPI新产品导入方式,成立项目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项目组采用KPI绩效考核,通过PLM信息化管理,控制所有项目进度,实行责权利捆绑。

公司组织最具实力的科技专家参加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振动电机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已打破日本、韩国企业在超小型微特电机领域的技术壁垒,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效益。截止目前,拥有有效专利103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81项,同时,公司经过多年的研发与生产,积累了大量超小型微特电机生产的技术诀窍,掌握了一整套与超小型微特电机相关的关键技术、工艺、设备、装配等方面的非专利技术。

研究创新组织管理水平:公司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保障项目研发的顺利进行,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定了《研发项目立项管理制度》、《研发人员绩效考核奖励办法》、《研究开发费用投入核算制度》、《技术创新奖励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

为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立以来,与上海增量电机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成效显著。

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引下,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步步为营,在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中,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产品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超小微特振动电机和电机组件的研究与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技术质量攻关、自动化生产线及设备的研制,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管理、研发体系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科技信息收集和科学技术交流、对外对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的运行和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体系。

在技术创新战略、科技发展规划、技术方向的确定,重大项目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的评审,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研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二、技术创新及技术创新管理策略探讨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发展机遇面前,在解决企业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同时,不断树立创新意识,通过调整和优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创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攻克技术瓶颈,研发前沿先进技术、应用先进创新理念,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1.金龙机电技术创新策略。

(1)整合企业技术力量。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优化配置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充分调动、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组成若干项目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性技术难题的攻关,直接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过程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和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以确保在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滑动摩擦副材料的选择应用、工作表面处理技术和润滑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

(2)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把技术中心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载体,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采用“院所研究,厂内配合或参与”的方式,联合研究开发纳米Mo S2、关节轴承承载时的动态应力分布数学模型、离子注入、机械工程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高新技术产品,通过快速成果转化使之尽快产业化,直接进入新领域的制高点以获得新领域中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3)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备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开展新材料及电磁结构、摩擦磨损机理、优化润滑、化学处理、机械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服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加快微特电机研究院和实验室建设步伐。夯实研发与试验手段,进行高端智能手机用振动电机试验机的自主研制,开展电机轴承摩擦磨损的机理研究;在模拟实际工况条件下,探索载荷、滑动速度、摩擦副表面质量及润滑条件与轴承的摩擦系数、温升、可靠性、磨损及使用寿命的关系。

(5)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制造。

(6)按照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和关键元器件“十二五”规划和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按照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绿色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研究线性反馈电机、实心振动电机、对焦马达等技术以及产业化拓展;巩固空心杯和扁平电机的研发成果,完善工艺技术,实现核心技术模块化管理。

2.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创新战略。

在“十二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金龙机电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创新战略规划:

(1)技术创新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为主要方向,从产品开发技术、产品延伸技术和产品制造技术三方面入手,通过整合企业技术力量、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实验室和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和以信息化带动技术创新四大策略,不断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能为目标推动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建设成为国内便携式电子产品用微特振动电机领域的领军企业,依托品牌优势和产业化经营优势,推行产品对象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产、供、销、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2)技术创新主攻方向。以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及其关键要素。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支撑产品核心优势的振动电机多样性生产与开发技术,应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2~3年)使这一核心技术达到并保持在全球范围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在这一核心技术丰富和延伸过程中,在相关的新材料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精密制造技术、设计优化技术及其他方面的先进技术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结合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成为金龙机电第二个核心技术。

(3)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战略内容。微特振动电机领域。在保持其技术含量高、质量好、结构优化、品种齐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产品的智能制造与新品开发技术,同时吸收机械工程、固体润滑材料、摩擦学、表面工程和边界润滑等先进适用和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试验(CAT)和虚拟现实制造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产品的研发工作,使振动电机产品保持高档化、电磁结构更科学合理、质量更优,使核心技术保持国内的领先水平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延伸技术方面。在丰富和延伸企业核心技术的过程中,发展相关的新材料(电磁材料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纳米Mo S2合成等)技术,使其形成有发展潜力的新的优势技术。

制造技术方面。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制造水平,形成规模化生产,保持企业在工艺装备上处于国内的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开展新模具制造加工的热加工工艺、车磨工艺、装配工艺的研究。

工艺创新重点:通过工艺改进实现节能降耗、低碳生产;通过工艺研究和改进,提升产品品质,确保提升产能。

设备创新及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积极开展生产线机联网和智能制造的研究,研发出国内行业领先的自动化设备,基本实现智能制造,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为提升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公司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结合公司具体实际,公司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编制的《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已于2013年9月1日起生效实施。

公司全体员工严格遵守“尊重知识、科学管理、持续创新、促进转化”的知识产权方针,并以此为己任,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取、运用、监控、保护知识产权,确保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探讨就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下一篇:中国地名猜谜语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