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2024-08-06

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精选5篇)

篇1: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促进丰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谢爱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和“两会”精神,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构建和谐丰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领导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广大文化战线的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工作作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2007年文化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上级文化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市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荣获宜春市政风行风评议先进单位,宜春县(市)文化工作考评第一名,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事业投入规模空前

2007年,我市在经济建设名列全省县(市)“前三甲”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去年7月份的紫云山会议上掀起了丰城文化之根、之灵、之魂及创业文化探讨、研究热潮,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文化立市、教育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重点文化工程和文物维修施工现场指导工作,亲自参加市文化局组织召开的“丰城主体文化研讨会”、“丰城文化工作座谈会”,与来自市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商“文化立市”大计;市委冷书记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并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题为《丰城的文化立市之路》的论文。全市上下,“重文化、兴文化”蔚然成风。由于得到了领导高度重视,我市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规模空前。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文化重点工程。投资200万元,用于龙光书院、孔子庙、剑匣亭、剑池等文保单位抢救性修复;投资200万元用于启动洪州窑总体保护与利用工作;投资210万元,编辑出版《动感丰城》、《丰城文化志》、《丰城市志》以及丰城地方文献集成的《剑邑文库》;投资3.3亿元打造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和合塔;图书馆、洪州窑博物馆、文化艺术馆,城市建设展览馆、体育馆等“五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规划、筹建之中。我市已动工或正在筹划的文化项目,工程之大、投资之巨、规格之高,为我市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宜春乃至江西都是屈指可数。

(二)、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是修复四个重要文保单位进展顺利。从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福建等地请来一流的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把孔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等四处文物点恢复成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目前孔庙大成殿、龙光书院圣殿主体已经完工。二是大张旗鼓编撰文献资料。组织本地作者编写的《动感丰城》、首部《丰城文化志》、《丰城书院文化》、《走遍丰城》、《白马寨古建筑艺术》、《剑南话旧》等著作相继出版,引起强烈反响;在全省率先成立“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投资近百万元的《剑邑文库》已顺利开编。三是高规格举办洪州窑考古发现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丰城,把洪州窑的研究、保护与利用推进到新的层次和阶段。充分发挥洪州窑这一文化名片效应,总投资60亿元的东鹏、唯美、斯美克、梦娜丽莎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不约而同落户丰城,慕名聚集在洪州窑的大旗下。四是大力开创“一村一品”文化特色。通过组织引导,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民间文化品牌,已逐步形成泉港农民戏剧村、隍城农民诗人村、拖船花钗锣鼓村及尚庄的民间戏

剧村、小港的武术村、袁渡的微雕村、洛市农民书法村等十个文化特色村。五是广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收集、整理涉及32个乡镇(街道)的首批保护项目43个,编印《丰城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500册;造浓造厚6月9日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氛围;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三个省级项目和丰城岳家狮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已被列为公示名录。

(三)、精心组织引导,群众文化好戏连台

精心部署,正确引导,把“三项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节庆活动、农民的实际生产生活需求结合起来,市电影公司组织24支放映队伍为农民送电影5320场;宜春采茶剧团、丰城地方剧团、龙光歌舞团送戏下乡217场;市图书馆送书2300余册,新建农家书屋、村图书室4个,全面完成全年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任务;“创新创业、共建和谐”主题教育、红歌唱响新宜春歌手大奖赛、春节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办出了水平,办出了特色。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互交融,杨柳湖景区、滨江公园、剑邑广场、金马步行街等文化广场莺歌燕舞,泉港、段潭、隍城等地农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更把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尤其值得庆贺的是,丰城地方剧团演出的小品《憨宝的WC》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戏剧小品小戏奖决赛,荣获中国戏剧奖,这是我省参加全国专业赛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并填补了我省一项空白;尚庄街道北坑村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祝寿》,获全省农民剧团展演二等奖。

(四)、加大监管力度,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在加强部门联动监管、“五老”义务监管、学校配合监管、媒体参与监管等“四管齐下”的同时,不断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共取缔无证“黑网吧”11家,关闭无证演艺场所4家,依法缴没电脑、服务器等经营设施170多套(件);开展学校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查处城乡违规网吧16家、电子游戏室7家、录相放映室一家;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盗版教育辅材料8100多册、盗版音响制品750多蝶。文化市场全年没有出现过一起重大消防安全和治安事件,逐步走上了规范、健康、稳定、繁荣的发展轨道。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文化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文博考古、文艺编导、艺术创作、图书管理等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二是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部分乡镇文化站长职责不明、业务生疏。三是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大,未成年人上网,书店、音像店租售盗版制品等时有发生。所有这些,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08年文化工作要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兴盛”,从而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2008年,丰城文化工作必须乘势而上,扎扎实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促全市文化工作持续升温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繁荣,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是贯彻“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所在。

要制定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将文化发展作为市乡两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着文化为先的理念,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民、高素质市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科学制定丰城文化发展纲要,明确全市文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目标任务,为全市文化工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要建立文化工作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文化工作激励机制,重奖文化工作有功之臣,并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人人成为传承、弘扬丰城文化的参与者和奉献者;在资金上,落实上级文化事业发展相关政策,逐年提高文化事业投入比重,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切实

解决文化建设经费不足的难题;在人才上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作用,注重高端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抓紧特殊人才的后备队伍建设,引进一批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一批乡土文化人才,形成丰城自己的文化核心团队。

要确保本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千百年来,孔子庙、龙光书院、剑池、剑匣亭曾经蕴育、积淀、传承和见证了丰城的历史文化,是丰城文化的文脉所在,也铸造了丰城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敢为人先的丰城精神。“五馆一塔”、丰水湖文化公园、玉龙河景观带建设,也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更是丰城政通人和、人文兴盛的标志。要通过现代制作技术把洪州窑挖掘出来的作品放大,制作成城市雕塑,使丰城的各项建设都烙上文化的印记。要建设好这些文化工程,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加大跑项资力度,狠抓落实,做好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努力打造一流精品,为丰城撤县设市二十周年纪念,为丰城文化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增加投入,开创特色,丰富多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丰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城源远流长的剑文化、驰名中外的陶瓷文化、辉煌灿烂的书院文化、历久弥浓的重商文化、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纵深推进“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利用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平台,切出专项资金用于特色文化建设,重点培植推出3-5个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名镇,在已经形成的十个特色文化村的基础上,力争每个乡镇都有1-2个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项目,2-3个特色文化村,每个村重点培养一名文化创业带头人,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形成城乡之间、社区与企业之间的良性文化互动,促进文化活动水平与市民素质的提高。

挖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明古县,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散存于民间,成了丰城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遗产以言传耳授非物质的形式保存下来,有些已濒临消灭,挖掘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已经刻不容缓。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大投入,继续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尽快公布第二批全市保护名录,同时争取“丰城岳家狮”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丰城剑的传说”、“梅烛”、“花钗锣鼓”确保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以争取这些项目的保护赢得政策的支持。要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濒临消失的项目有接班人,并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要促使“丰城地方文化研究所”高效运转,组织编印《剑邑文库》,使这些凝聚丰城人民心血和智慧,反映丰城人民灿烂文化的作品得到系统保护,挖掘弘扬丰城草根文化,通过对本土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振奋全市人民“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力争用四年时间,乡乡镇镇都建好综合文化站,使农村文化活动有坚强的基地。突出抓好村级祠堂改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结合“万村书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将书籍、电脑、新风尚送进祠堂,在形式和内容上赋予祠堂新的功能,使祠堂改造与弘扬爱国主义,宣传农村政策,培育文明风尚,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将祠堂改造为时代气息浓厚、本地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阵地。按照落实民生工程要求,抓好农家书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争取补助、逐步完善的原则,每个乡镇至少要建好一家农家书屋。努力培育现代和谐文化。立足提升全市文化品味,以出精品、拿大奖为目标,组织创作一批反映丰城人民创新创业和火热生活的小品、小戏,力争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工作,力争丰城书法艺术、舞龙舞狮、花钗锣鼓等项目成为省级艺术之乡命名;积极引导、组织参加宜春市百村特色文化展演、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和宜春市第二届月亮文化节,精心组织实施我市撤县设市20周年、剑邑大桥通车等庆典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质量,建立农村电影数学化平台,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可以观看一场数

字化电影,加强送戏下乡队伍的交流,保证下乡演出常演常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农村,全面完成送戏送电影下乡任务;加强农村文艺骨干的培养,形成一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举办“周末大舞台”演出,组织农民业余剧团进城展演,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八荣八耻”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

(三)、明确目标,加强监管,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文化市场规范、安全、有序是广大群众的热切企盼,也是文化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要围绕建设文化市场“平安工程、环保工程、诚信工程”三大目标,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淫秽色情文化垃圾,认真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报刊出版,杜绝非法教辅材料进入学校,在全市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发展环境。

建设远程监控平台。在全市网吧、茶座等娱乐场所依法安装远程监控设备,在六月底之前实现全宜春市联网;坚决取缔各类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打击各种非法经营活动。

开展网吧管理“星级评比”活动。对全市网吧实施三级动态管理,鼓励网吧业主公开承诺,合法、守法经营,管理达标,对有群众举报和日常监控存在问题的网吧,降级管理,重点查处,直至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增强业主守法经营的自觉性,逐步根治超时经营和未成年人上网这一顽症。

形成网吧监管合力。加强对网吧“部门联管、学校参管、五老协管、媒体监管”,四管齐下的管理方式,坚决取缔黑网吧,严格控制网吧异地转让,在城区学校聘请义务监管的基础上,在每所农村中学、中心小学聘请3-5名义务监管员,对农村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全面进行监管,尽量将网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突出重点,加大宣传,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利用

文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文物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面实施洪州窑保护工程。驰名中外的洪州窑保护与利用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研究洪州窑要注意把握其创新创业,面向大众,集约化经营的精髓和文化内核,促进洪州窑研究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并使之为现代经济服务;要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确保《洪州窑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家专家评审,并列入全国一百个大遗址保护库,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精心组织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洪州窑精品展”,扩大洪州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高标准完成洪州窑保护库房,博物馆等系列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洪州窑的系统保护工程。

要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物普查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本着对祖先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实施,并将文物普查工作列入市乡两级预算。通过文物普查,使文保意识深入人心,并促使我市的文物保护迈上新台阶。要以文物普查为契机,抓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我市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寨和厚板塘,许多专家看后都叹为观止,基本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条件,要加大申报力度,力争成为“国保”,使这两个保护完整的明清古村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系统的保护利用。

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丰城是一个文物大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大,给文物安全带来较大的潜在威胁,而我市的很多重点文物都处于自然保护状态,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建立文物保护定期巡查制度和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落实各级文物保护责任制,突出防止洪州窑窑址随意盗挖和木质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火安全。要加强馆藏文物的安全保护,目前,博物馆库房条件有限,要时刻绷紧文物安全这根弦,不断完善库房报警系统和各种防盗设施,健全各种值班制度,确保馆藏

文物万无一失。

(五)、提高品味,做优品牌,逐步壮大本土文化产业

调整现有文化产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数家设备一流管理先进的文化企业进驻丰城,促使网吧、茶座、音像制品等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以新城区文化大市场和广场闲置门面为平台,出台优惠政策,先发展后规范,培育一批歌厅、茶座、书报超市等文化体育类企业入驻,既丰富市民生活,又做旺新城区人气。

巧做陶瓷文章。丰城正在利用洪州窑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强势推进中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采取研讨会、博览会、精品陶瓷展示会等方式,打响“中华陶瓷故乡——丰城”这一文化品牌,让古老的陶瓷文化与现代陶瓷企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新点燃洪州窑窑火,复制洪州窑产品,形成以洪州窑、历史文化名村、剑池等为核心,优美自然风光,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并带动餐饮、宾馆、古玩、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

要做强本地特色文化企业。引导本地的印刷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适应市场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以森特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印刷行业。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民间工艺生产者与外商联办企业,如袁渡制笔,微雕等,逐步形成丰城特色的民间工艺产业。要鼓励丰城剧团利用已经取得的各种荣誉和国内知名度,大胆走出丰城,闯出一条演出行业产业化的路子。各位领导、同志们,春潮涌动,万木争荣,我们迎来了文化的春天。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催生新的力量,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精神,认真当好建设文化大市排头兵,为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篇2: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州”的要求,**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着力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做到党委重视,政府组织,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实现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知名度,促进了**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领导重视,高起点确立文化建设总体思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做到“三个一”: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调研;市委常委会坚持一年听取一次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市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文化工作会,出台和完善一系列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起点谋划**市文化建设工作。XX年来,**市围绕“文化立市”目标,着力构建以民族风情文化为基点、人文生态文化为亮点,城市品牌文化为支点的三位一体的市域特色文化发展格局,确立了“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以“女儿会”为龙头,打造系列民族文化品牌;开展两大研究,即巴文化和**民间文艺研究;搞好三大开发,一是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民族文化形象。二是老城区开发,3至5年内完成两街、“四个城门” 和一“岩”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三是对现有文化景点,包括武圣宫、文昌祠、连珠塔、叶挺囚居旧址、柳州城、西瓜碑等进行一线串珠式的开发利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充分利用广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文学艺术作品精品工程;三是实施都市文化品牌工程;四是实施文化产业化工程。

二、强化措施,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

**市委政府始终把民族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大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一是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将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确了保护范围,划定了保护带;二是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纳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的3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古街巷、古民居,划出红线标注。特别是根据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功能和定位,完成了“十一五”文物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构建文物安全网络。四是多方筹资,对文化遗址进行修复、保护。XX年,市政府筹资100余万元实施了对连珠塔、文昌祠、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的维修、修复和新建,形成了文物开放旅游的雏形。XX年,投资529万元,实施三大文物工程的维修和迁建,即搬迁武圣宫内外住户23家,维修武圣宫戏楼、看楼、大殿和回廊,新建停车场、旱桥;修复了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举办原貌实物及照片陈列,新修专线柏油公路2公里;迁建了何功伟、刘惠馨烈士墓,整修公路及周边环境。XX年以来市政府筹资880万元启动龙洞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施州城墙西、南城门城楼的维修和问月亭等一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工作。同时组织专班拍摄《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 **》电视专题片,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宣传。

三、加大投入,强化文化设施建设力度

按照“文化立市”要求,注重文化投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不低于本级财政可支配支出的1%,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长。先后投巨资建成了市民族体育场、西岸广场、硒都广场、市政府广场和滨江亲水走廊等休闲和运动设施。凤凰风雨桥与清江风情园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依托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结合,彰显了**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如在亲水走廊建设过程中,把**土家族、苗族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风云人物和地道的**药材及珍稀植物以花岗岩浮雕栏杆形式反映出来,同时恢复了沿河**XX原貌,堤顶优化配套布置绿化带,灯饰及园林小品和石材浮雕栏杆,目前已形成了一条2公里长的历史文化长廊和2.2公里具有山水特色的亲水走廊,共有浮雕333块,其中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浮雕66块,历史人物浮雕88块,**特有植物浮雕179块。在建的风雨桥和清江风情园充分吸纳民族和古建筑风格,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亲水走廊、体育场和各大广场的建成,使市民有了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清晨和傍晚,各大广场歌舞升平,亲水走廊游人如织,成了**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打造品牌,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

市委书记吴希宁同志强调指出:“文化建设就是要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一首歌,一个剧目,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有时难以估量。”为此,**市在民族文化的抢救、挖掘、整理、发展和宣传上狠下功夫,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演民族戏,合力打造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提升**民族文化的知名度。一是打造土家特色民俗文化精品“女儿会”。“女儿会”是**市具有悠久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也是**州四大民族传统节日之一。为挖掘丰富提升“女儿会”的内涵,我市全力打造、开发这个民族文化的瑰宝,组织专班多次深入调研,如XX年底召开了州市专家参加的“女儿会”、“傩戏”研讨会,专家们通过深入研讨,使“女儿会”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内涵,把“女儿会”打造成了舞台精品剧目。首届中国魔芋节暨XX年**土家女儿会和XX中国富硒茶文化节期间,“女儿会”舞台剧的精彩表演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市政府与湖北澳卫文化传播公司签约投资近100万元,组织拍摄了大型 音乐风光片《土家女儿会》,弘扬了**民族文化。二是推广传唱民歌《清江河》。《清江河》是一首在**市流传了60余年的民歌,为了提升《清江河》的知名度,**市采取系列措施推广传唱《清江河》。组织编排了清江河舞蹈,该节目已在湖北电视台展播;在《**日报》上发表了《清江河》专题宣传文章;将《清江河》的音乐作为硒都网站的主题音乐在网上开通。三是进一步加大清江舞的普及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跳清江舞,要求城区文化休闲广场每晚至少放一次清江舞的音乐、跳一次清江舞;市教育局已安排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必须教跳清江舞。四是研究利用傩戏、灯戏。XX年3月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命名大会上,**市三岔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XX年春节期间,**市选送的傩戏《打土地》,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反响较好。

六、服务中心,加大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力度

篇3: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加强文化建设兴会固本 强会铸牌

TAweekly:请问中纺联为什么要启动文化建设?

王天凯: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兴会固本、强会铸牌的根本性工作。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是落实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的实际行动。纺织工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去年5月,我会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实施科学技术、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四大战略任务。推动纺织强国建设,灵魂是文化。中纺联作为推动《纲要》实施的引导者,更要加强文化建设,将党中央“文化强国”的宏伟方略具体落实到中纺联文化建设中,落实到凝聚全体员工意志,提振员工信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推进纺织强国四大战略目标的工作实践中,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科学发展。

二是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是推进纺织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现在我国已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纺织大国,但还不是纺织强国,其差距不仅是科技、品牌等硬实力,更是文化软实力。比起物质产品来,文化更具有影响程度深、作用时间长、传播范围广的特点,文化力是一种更为深厚的持久的力量。市场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的支撑,不可能建设真正的纺织强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于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纺织工业的科学发展,为推动纺织强国建设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三是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是促进中纺联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现在,我们中纺联代管21个协(学)会、12个事业单位,人员逾千人,联合舰队越来越大,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难。在实际工作中,也显露出不少问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和管理半径延伸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凝聚联合舰队力量,搞好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和杜钰洲会长反复商量,并经党委研究一致认为,要做到联合舰队协调一致、高效运作、健康发展,靠行政命令不可能持久,靠规章制度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靠文化创新,用文化所具有的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来进行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用文化的管理机制来达到统一思想、凝聚队伍、优化管理、提高效率的目的。

四大系统内涵丰富 相辅相成

TAweekly:请您介绍一下中纺联文化手册的产生过程和所做的主要工作?

王天凯:中纺联导入CIS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从2012年年初就开始酝酿,并委托政研会具体承办。在中纺联党委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员工积极参与,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产生了现在的文化手册,应该说,这项工作是很有成效的。

一是加强了导入CIS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中纺联导入CIS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高勇副会长、纪朝副会长、伟康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刘慧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聘请了策划专家韩庆华同志,政研会的同志具体承办。

二是确立了导入CIS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纺联导入CIS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认真贯彻党中央“文化强国”战略,以“文化强会”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构建中纺联的价值体系,用文化来进行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统一思想、凝聚队伍、优化管理、提升素质、高效运行,全面履行中纺联职能,充分发挥联合舰队的作用,为建设纺织强国做出贡献。构建中纺联文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定位、突出特色、简明易记、务实致用的原则”。这就是我们构建中纺联文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现在的文化手册看,还是较好地体现了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

三是按照实施计划,分阶段做了大量工作。按照领导小组制定的实施计划,领导小组和政研会做了大量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大体按照宣传动员、调研访谈、征集理念、提炼设计、征求意见、宣贯落实的步骤展开工作。现在,发给大家的文化手册,已经是多易其稿、反复修改讨论的成果。不仅反复征求了各单位、各部门和中纺联党委常委的意见,而且还征求了北京、天津、上海纺织和富润集团等企业的意见。可以说,这是我们中纺联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精神财富。

TAweekly:请您谈下中纺联文化手册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构成。

王天凯:中纺联文化手册主要由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品牌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四部分内容组成。

理念识别系统,是文化手册的核心部分,共有10项内容,即由中纺联宗旨、使命责任、共同愿景、目标要求、核心理念、团队作风、联合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人才理念构成中纺联理念识别系统。

行为识别系统,由道德准则、协作原则、员工守则3方面内容组成。

品牌识别系统,由协会品牌、服务品牌、宣传广告语3方面内容组成。

视觉识别系统,由中纺联标识,标准色、标准字体及名片3方面内容组成。

理念系统是中纺联文化手册的核心。理念的本质是价值取向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要重点选择手册上的10种理念,这是从我们中纺联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基础上提炼形成的,可以说是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共识,反映了中纺联的工作实际、发展要求和理念追求。

中纺联文化的10个理念,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相辅相成。

nlc202309011051

TAweekly:中纺联文化手册有四部分内容,请您谈一谈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

王天凯:文化理念是中纺联文化的核心。中纺联文化的10个理念,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相辅相成,都很重要。我想重点强调四点:

一是以核心理念为统领,凝聚共识。“服务、协作、创新、高效”,这是我们中纺联的核心价值观,是中纺联文化的灵魂,可以说是我们中纺联的立会之本,强会之魂。之所以把“服务、协作、创新、高效”作为中纺联的核心理念,主要是它符合中纺联客观实际,反映了中纺联的发展需要。协会运行已经十多年了,调研访谈中大家一致反映,要使中纺联紧跟时代步伐,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运行效率,就不能回避四个关键词,必须以此形成共识,成为价值导向。

二是以服务理念为导向,提升服务水平。服务,是我们中纺联最主要的职能,是我们的立会之本。服务理念,是我们中纺联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把中纺联的服务理念概括为:“真诚、主动、专业、务实”,是从中纺联的客观实际出发而进行的价值取向选择。

三是以人才理念为引领,搞好队伍建设。人才是中纺联兴会之本、强会之基。联合舰队要提升战斗力,创一流品牌协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特别能战斗的人才群体,就成为中纺联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体现这个重中之重,我们提出了“三个重”的人才理念,就是要重人品、重能力、重协作,只有做到了这“三个重”,才算是真正重视了人才队伍的建设。

四是以目标要求为努力方向,争创一流协会。把目标要求列为中纺联的重要理念,是从中纺联践行“服务纺织、造福纺织”的宗旨,履行“为企业做好服务、为政府当好参谋、为员工创造价值”的使命,实现“建现代纺织强国、创一流品牌协会”的愿景而特设的一项理念,目的是要把落实宗旨、使命、愿景具体化,使大家有所遵循,有所约束。

建“学习型、服务型、协作型、创新型”协会,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要求,使协会建设与之相适应。

做“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有作为”员工,也是对中纺联人才理念的进一步诠释,是对中纺联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大家应以这些要求为行为准则,努力践行,以实际行动为争创一流品牌协会增强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提升文化软实力内化于心 外化于形

TAweekly:中纺联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需要落地生根,您对此有何期望?

王天凯:现在中纺联文化手册已经正式印发给大家了,希望中纺联的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

第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言传身教。首先,要从我们党委做起,大力倡导,率先垂范。其次,各部门、各单位领导要带头宣传,做好示范,以自已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下属,积极营造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二,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加强中纺联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贵在持久,要真正使文化落地,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各单位、各部门要有一些具体贯彻落实的措施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使广大员工自觉践行文化手册的各项内容,切实把提升中纺联文化软实力落到实处,真正形成中纺联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全体员工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纺联的文化建设,是中纺联的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大家要把落实文化手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中纺联文化手册的学习,全面理解中纺联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深刻内涵。二是要增强对中纺联文化的认同,用中纺联文化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己。三是要知行合一,重在实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激励全体员工的精神动力,形成中纺联上下一致的自觉行动。

第四,有关部门和媒体要搞好宣传,营造氛围。中纺联文化落地生根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党委办公室、政研会、共青团、工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要认真宣传,采取一些具体措施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有些硬件建设要尽快统一。行业媒体也应给予积极关注,配合宣传,扩大影响。

篇4: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跨

越发展

全市生态建设暨植树造林表彰大会召开

火荣贵讲话

火荣贵指出,多年来,特别是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2010年,市委审时度势,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关于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决议》,全市紧紧围绕市委的安排部署,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加快发展生态经济林果,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局部地区荒漠化、沙漠化危害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特色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市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二是沙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三是造林绿化工作强势推进;四是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加速发展;五是通道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高标准建设;六是生态建设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火荣贵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自然条件严酷、水资源严重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市情并没有改变,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长期而艰巨。特别是山、沙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本高,绿化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实施“生态安全”战略认识还不统一;对“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认识不清,措施不力。特色林果栽植中,苗木短缺、质量不高,技术措施不到位,不开沟、不覆盖地膜,与农作物间作,本末倒臵,成活保存率低。

火荣贵强调,“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关键阶段,实现“十二五”时期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既存在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定要正确把握形势,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与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与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丰富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紧紧围绕“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把握重点,扎实工作,全力推动生态建设及造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以民勤西线、北线,凉州、古浪民调渠沿线为重点,加大防沙治沙力度。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禁则禁,造、封、禁并重,乔、灌、草相结合,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工程治沙、营造生态经济林,在民勤西线、北线的龙王庙、西大河、青土湖一线230公里风沙线及凉州、古浪民调渠沿线170公里的风沙线上,建立长400公里、宽度为2—6公里的防风固沙屏障。一是抓紧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要把工程建设任务作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重点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技术规程、检查验收等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在未来5年完成封育、造林、工程治沙123万亩的目标任务,使全市治沙和生态恢复国土面积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全力实施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该项目是我市与白龙江林业管理局合作建设的造林项目,在凉州区、古浪县沙区划拨100万亩宜林荒沙地,由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投资约5亿元的造林项目。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将有效提高我市治沙和生态恢复国土面积的2个百分点,对武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凉州区、古浪县政府要坚决支持、密切配合,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加大防沙治沙科技推广力度。围绕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相结合,造林、封育、封禁保护相结合,大力推广麦草方格压沙加种植梭梭、沙拐枣等沙生植物的治沙模式,探索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沙漠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展生物治沙和多种治沙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解决沙生植物选育、沙区植被恢复、沙生灌木开发利用以及沙区盐碱化防治等技术难题。积极推广适宜不同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的树种和沙生植物,提高防沙治沙成效。在一些生态区位重要、群众接受程度高的地方,大胆探索治沙模式、机制,通过落实治沙责任主体,大力发展肉苁蓉、麻黄、甘草等沙生药材,推进沙产业,让群众在生态治沙中通过投工投劳增加收入的同时,在沙产业发展上同样得到经济收益,达到治理与利用双赢的目的。着力加强与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交流合作,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经济型、生态经济复合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通过树立样板,以点带面,逐步实现防沙治沙由纯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打造具有武威特色的防沙治沙示范区,走出一条科技治沙的新路子。四是因沙施治,分类治理。采取麦草沙障加种梭梭、沙拐枣等沙生灌木的技术措施,开展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建立阻止沙漠南侵的治沙造林防护屏障;在绿洲外围凡植被盖度大于20%且有希望成林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沙荒地和荒地全部进行封育,进行围栏保护和人工巡护,切实抓好封沙育林草,提高林草植被盖度;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压减的农田灌溉配水面积,采取营造抗旱灌木林、封育保护或定植节水生态经济林等办法进行修复,防止沙漠化;采取政府扶持、项目支撑、农户承包的方式,明年要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古浪县民调渠沿线的固定沙丘、丘间低地上先行开展枸杞栽培试验示范,栽植当年通过人工灌溉补墒,保证枸杞成活生长,以后靠天然降水正常生长。通过试验示范,创新技术,总结经验,在有条件的沙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开辟防沙治沙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新途径。五是积极创新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借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臵权、保障收益权”的机制,落实“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长效机制。依法对国有宜林荒沙地经营权进行承包、租赁、拍卖、转让。对农民个人在宜林荒沙地上营造的生态林列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计划,按标准给予投资补助;对国有林地上营造的梭梭、红柳等灌木林尝试经营权流转,让农民承包开展肉苁蓉、锁阳栽培。在有条件的沙区,积极推广民勤正新“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按照“政府引导、项目依托、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农民自建”和“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原则,成立治沙专业协会、治沙突击队,鼓励生态公益型人口承包治沙、发展草畜产业、种植中药材,增加收入。要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支持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防沙治沙、开发利用沙漠,发展沙产业。通过林地经营权流转、项目投资、发展沙产业,真正让投资者致富,让治沙者发财,让管护者受益,形成全社会防沙治沙的良好氛围。

第二,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线,构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生态安全体系。指导区域经济发展要准确把握点、线、带、片、区、面的关系。《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突出了核心区生态安全战略地位,确定围绕“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的构建生态安全体系。要着重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线,辐射周边村庄、农田和道路,轴线覆盖重点村镇内打造高品质的绿地系统,重点营造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改善人居环境。一是高标准完成以金大快速通道为重点的通道绿化,突出抓好金大快速通道沿线特色林果示范长廊建设。按照一路两侧六行树的标准,乔灌混交,常绿树风景树结合,严格把关,高标准栽植。今年秋季要全线完成绿化带平整,明年春季绿化全线贯通。在通道两侧分别建立50—100米以黄冠梨、枸杞为主的林果区,争取明年全线贯通、三年见效、四年丰产,确保到“十二五”未,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特色林果业达到30万亩以上。重点打造葡萄种植、采摘、酿造、销售、旅游一体化的葡萄酒加工产业链。把通道沿线建成特色林果栽培模式示范带、效益示范带。二是把交通沿线、工业园区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基地和改善武威景观、展示生态建设形象的重要窗口,按照“一路一景、一园一景,统一规划、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栽植、高标准绿化”的要求,针阔叶树齐上,乔灌树并举,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化同步建设,严格技术标准,加大资金投入,通道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取得显著成效。继续抓好G30,308、民武路、武仙路的绿化,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推进,建设营双高速、金武高速、永古高速绿化带。要专业化设计,高标准栽植,着力抓好8个工业园区、3个产业基地、2个现代物流中心绿化美化,力争达到“一园一景,各具特色,高标准绿化”的目标。三是加大城镇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力度。重点是凉州城区、民勤、天祝县城和大靖镇、土门镇、黄羊镇、红沙岗镇。调整编制天马湖沿岸道路规划,新拆迁出的土地,原则上不能再作为建设用地,改建为绿化公园。以街道绿化、庭院绿化和围村(镇)林建设为重点,着重抓好29个乡镇、364个行政村所在地绿化。积极开展绿色单位、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力争2015年规划区内有1个乡镇、10个村创建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到2030年规划区内所有乡镇、村达到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标准。

第三,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重点,加快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步伐。“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是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不栽林果无出路、多栽林果有新路、栽好林果是富路”的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抓好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特色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100万亩以上。2012年是全市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计划完成新建特色林果基地20万亩(民勤县8万亩、凉州区8万亩、古浪县4万亩)。各县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通过采取科学布局、政策促动、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科技推动等更直接、更有力、更扎实的措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一是加强优质苗木繁育和外调苗木监管力度。以市、县区国有林场、苗圃为主,建立高标准、专业化优质特色林果苗木繁育基地,加大良种苗木繁育力度,集中扩繁酿造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四种特色林果苗木。要加强外调苗木监管力度,对手续不健全、苗木质量不过关,造成损失的要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切实提高特色林果规范化建园水平。严格执行市上制定的标准化建园技术规程,坚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开沟覆膜、统一苗木调运、统一栽植时间、统一间作物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管护措施、统一监督检查,分户经营管理,当日浸根、当日栽植、当日浇水,集中连片建设”的“九统一分,三当日一集中”的栽植要求,规范建园、科学建园。要求各县区明年特色林果栽培上一律要做到“不开沟、不栽植,不浸根、不栽植,栽后全面覆盖地膜”。要扎实抓好示范基点建设。加大技术、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标准化设计、科学化建园、规范化管理。通过3年努力,建立一批连片20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500亩以上的示范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亮点。通过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扶持带动一批示范村、示范园、示范户,让广大农民群众尽快看到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经济收益。三是抓好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与蔬菜种植相比,节水、用工少、效益高,是山区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阳光产业。要在抓好大田特色林果基地建设的同时,沿祁连山麓冷凉区,在凉州区西营灌区、金塔灌区、杂木灌区,天祝县金强川片、哈溪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形成设施葡萄集中栽培区,力争“十二五”末总规模达到4万亩以上。

第四,抓好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以乡村道路为骨架,农田地埂、渠道为网络,统一规划布局,带、网、片相结合,科学搭配树种,分步组织实施,建设高标准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制种基地要由企业投入建起农田防护林网。

第五,以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生态移民为重点,抓好南部祁连山水源林建设与保护。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保障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绿色水库和生命线,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至关重要。一是加强封山育林。对天然林林缘区质量较差林地、疏林地、残败灌木林地、灌草地及水土流失严重区、植被退化区、生态脆弱区等重点地区采用人工管护和围栏封育相结合的方式,禁止樵采、放牧等一切人为活动。二是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造林。在水源涵养林区林中空地、林缘区、重点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宜林地进行人工植苗造林。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林缘地带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实施退耕还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效能。三是全力实施海拔2800米以上高深山区农民下山入川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活生产环境条件,减轻生态压力,降低水土流失。

第六,以青土湖旱区湿地、红水河至红崖山水库区域湿地、祁连山冰川湿地、民勤黄案滩荒漠湿地为重点,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一是突出建设青土湖旱区湿地。《规划》在治理措施实施后,在民勤湖区北部形成约70平方公里的旱区湿地。二是抓紧建立红水河至红崖山水库湿地公园。红水河至红崖山水库河流湿地全长约36公里,宽2—8公里,有水库湿地、河流湿地、草本沼泽等湿地类型,是石羊河流域湿地类型最多、人为活动最频繁的湿地区。要尽快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红水河至红崖山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科学编制高水平的湿地公园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立项批复,加快建设进度,提高湿地公园建设水平,争取打造荒漠区一流的湿地公园。三是加强以祁连山冰川为代表的天然湿地保护。加强天然植被的保护与管理,严格实行封禁措施,坚决杜绝冰川下沿地带人为活动,防止植被生态系统的退化,提高植被自我恢复的能力。对高山灌丛、草甸湿地及泉源、草本沼泽湿地,采用封育、禁牧等措施,加速植被恢复,改善植被群落结构,增强水文功能。四是加强以民勤黄案滩为代表的荒漠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严格控制对湿地周围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增加生态用水量,确保湿地水源的补给。同时,要采取围栏或其它防护措施,严禁湿地范围的放牧、农耕等人为活动,加快湿地恢复速度,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创造条件,争取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第七,以严格落实“四禁”措施为重点,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严格落实“四禁”政策规定的意见》,已经市委常委会审定同意,要在全市绝大多数区域实施。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重点区域放牧、禁止滥采滥挖的“四禁”措施,是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的重要举措。要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四禁”目标责任制,把“四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落实。一是严格禁止开荒。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经营活动。对违规新开荒地,要依法从重从严查处,特别是对毁林毁草数量较大、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二是严格禁止乱打井。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许可制度,在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内除保留人畜饮水和生态用水机井外,其他机井要有计划地关闭;在限制开采区内禁止新打机井,严格控制旧井更新。要科学配臵全市水资源总量,增加生态用水,确保工业用水。三是严格禁止在重点区域放牧。禁牧是“四禁”工作的重中之重,禁牧措施不落实,生态建设成果难以巩固。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靠实责任,在民勤县、古浪县、凉州区全境禁牧,将天祝县生态脆弱、草场严重退化、重要水源涵养区等区域划为禁牧区,落实禁牧措施,坚决杜绝牲畜破坏林草植被现象发生。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广“民勤禁牧舍饲圈养”经验,努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增畜又增收的目标。四是严格禁止滥采滥挖。坚决查处采挖发菜和非法采挖中药材行为。严禁在草原上铲挖草皮、泥炭,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活动,对无证开采和越界开采的,责令停止开采,没收违法所得,并予以处罚。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森林防火应急体系建设、外来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抓好重点区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公安、司法等部门要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加大办案力度,严肃查处毁林和违反“四禁”规定的案件,抓住一批典型,公开曝光,震慑犯罪,教育群众,形成强大声势,大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火荣贵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做好今年秋季压沙及2012年造林绿化准备工作。2012年全市造林绿化计划任务与今年相比,只超不减,各县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为明年造林绿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今年秋季主要任务:一是搞好秋季压沙。以启动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项目、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市完成秋季压沙任务7万亩,其中,民勤县4万亩,凉州区1.5万亩,古浪县1.5万亩。二是做好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开沟整地工作。各县区要对今年未开沟或开沟不标准的全面按标准完成开沟整地工作,并在9月底前将明年的任务尽快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地块,10月底前按技术规程要求,高标准完成开沟整地,11月上旬市上要对开沟整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三是做好金大快速通道绿化整地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市、县区各部门、单位主要做好绿化带平整、栽植工作,凉州区、古浪县政府及沿线乡镇政府要组织做好浇水、管护工作,今年秋季要全面完成绿化带平整工作,明年春季沿线常绿树、风景树全部栽植到位,实现绿化全线贯通。四是抓好护林防火工作。要加大对森林防火知识的宣传,落实行政、业务部门护林防火双轨责任制,将护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地段、落实到人头。五是做好明年准备工作。各县区要尽早谋划,早安排,落实好地块、落实好苗木、落实好资金。特别要抓好金大快速通道两侧各50—100米宽的特色林果长廊建设地块落实、开沟整地工作,力争明年长廊建设全线贯通。

篇5:认真实施文化立市战略

麻城信息港讯(记者谢正武、实习生戴鸣)7月27日,市委宣传部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调查报告材料,征求意见,完善报告,麻城完善关于文化立市战略的调查报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义阶出席座谈会。王义阶指出,“文化立市”战略调查报告材料,不仅是工作总结,更是经验推广,同时也对今后的工作是一个指导,材料专班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立市”的总体定位,启示与思考要有前瞻性、战略性,要将文化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市民素养提升相结合,积极挖掘我市文化内涵,提高我市的文化品味,实现我市文化的持续发展。王义阶要求,市文联等相关单位和专家学者要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我市“文化立市”的经验,进一步征求意见,完善材料,把我市的优秀文化宣传推广到全省。与会的我市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将充实到调查报告材料当中。是件好事。但是更想知道的是要推广的经验有哪些?实现的路经是怎样的?麻城已经打造红色旅游、杜鹃旅游文化节,还可打造移民文化、于成龙故居、杏花村、麻姑仙洞等文化品牌,形成麻城文化立市的拳头产品。期待详解请在家了解详情的举人详解。四川日报7月25日电(记者陈四四)7月25日,为期两天的“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5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研讨,提出新的看法:麻城孝感乡是四川移民的始发地和中转站。“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四川历史上曾有6次大规模移民,而明清时期移民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被称为“湖广填四川”。据麻城当地介绍,每年到麻城寻根的四川人络绎不绝。但是,在如今的行政区划中,四川人念念不忘的“麻城孝感乡”并不存在。经过相关专家多方寻找线索和考证,目前,已经找到孝感乡建置的文字记录。此外,专家们也提出,除麻城本地人向四川迁徙外,历史上“江西填湖广”这一移民运动,也为麻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移民人口,移民在此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向四川迁徙。所以麻城既是四川移民的始发地,也是移民的中转站。500多年来,麻城孝感乡已经成为一种移民文化符号。此次研讨会由湖北省社科院、四川省社科院、武汉大学和麻城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新华网武汉7月25日电(记者孙寅)我国八大古移民地之一的湖北麻城,23日至25日举办“明清移民与社会变迁-麻城孝感乡现象学术研讨会”,来自四川、江西、湖北、重庆、上海五省市的专家和学者,围绕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历史移民现象进行演讲和讨论。四川省社科院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从“想象性记忆”概念出发,分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系统梳理了有关麻城孝感乡的文本史料,并将其置于原有语境中进行解读,深入考察了隐藏文本背后的文化标志意义,借以揭示与“麻城孝感乡”现象相伴而行的巴蜀地域文化认同的构建过程与本质,调查报告《麻城完善关于文化立市战略的调查报告》。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许怀林侧重论述“江西填湖广”的事实,从背景、事实依据和思考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借以观照“麻城孝感乡”现象。武汉大学教授王美英则从人文的角度,研究了明清移民对两湖地区风俗的影响,认为移民带动两湖地区山区的经商之风,丰富民间信仰,影响了社会秩序。四川省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周友苏说,“麻城孝感乡现象”开创了我国东西向移民的先河,为长江中上游带来了新的文化因素,促进了民族融合和交流。会上,数十位学者、专家就此发表看法,并进行了分组讨论。另据了解,在学术研讨会举行期间,麻城市移民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从家族谱系、元明清时期的移民历史等多个纬度展示“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的历史现象。人民网湖北麻城7月18日电7月以来,麻城市各基层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重要精神,并以此为思想指针、工作动力。党员干部争当“星级达人”,以服务群众为“主旋律”,从“指挥”到“领唱”再到“大合唱”,唱响“红色古城三部曲”。“指挥”布局合理。党建是核心,发展是根本,规划是引领,领头人是“指挥棒”。全市现党员43809人,他们熟悉民情、村情、镇情、市情、国情,有思想、懂技术、善经营,他们是科学发展的策划者,产业壮大的领头人,在实践中创先争优。麻城红色“达人”在大量分析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突出“双八工程”建设重点,围绕“一带一区一园”布局。创新绿色崛起模式、多元投资模式、增减用地模式、扩权强镇机制、创区域合作模式、“零号”创业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和“五型五强”党建模式;掀起建设杏花历史文化民村、彭店产业型新农村、西城市域经济增长新区、新型社会管理创新社区、小河头工业集中区、湖北龟山旅游名镇、乘顺红色文化项目区和三乡特色农业板块的热潮。“领唱”激情昂扬。在武汉市的“菜篮子”基地彭店村,有一个智囊团,5名成员全部是“60”后党员,都是村民集体选出来的精英。该村从2000年开始抓蔬菜产业,他们一代传一代,把群众致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从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谋划村级发展。智囊团的“小组唱”,让过去的“荒河滩”变成如今鄂东最大的蔬菜基地。“站在比群众高一点的位置,才能通盘考虑、长远谋划。”智囊团团长、村支书胡长春说。现在,村里实现90%的耕地种蔬菜,90%的村民忙蔬菜,90%的收入来源于蔬菜。主要蔬菜品种有反季节辣椒、番茄、黄瓜等12个品种,年产量达到13000多吨,总产值达26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今年,他们加快了生态观光园建设步伐,将传统蔬菜种植业向旅游观光业转型,争当省级产业型示范村。“大合唱”气势磅礴。在麻城,各乡镇创办的服务载体,如宋埠镇的“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铁门岗乡的“畜牧专业合作社”等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党群唱响“大合唱”,搭建了党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让群众参与决定、参与管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开启麻城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汪建民、罗萍)就是一切目标围绕中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扛起文化建设大旗,建设大别山经济示范区。

上一篇:信息技术调查问卷下一篇:增强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