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2024-08-08

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共6篇)

篇1: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太来小学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心情迎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评估工作组的领导和专家。这次检查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太来小学基本情况:

太来小学创办于1933年3月(民国23年2月),位于太来乡上街组,距乡政府驻地0.5公里,服务太来村、榨房村、新坝村、芭蕉村、箐口村、方田村、五锁村等7个行政村,服务半径6km,服务区人口12000多人;

原校名为“两铭小学”、“开明小学”。1934年初,值“店子场”建乡,故随“泰来乡”更名“泰来小学”,后因“泰”字过繁,便简化其为“太来小学”沿用至今。

自2005年起,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太来小学建设的投入,社会各界踊跃捐助资金(人民出版社捐助15万元,机械工业出版社捐助8万元,省政策研究室捐助1万元,省体育局捐助6万元,毕节地委行署捐助1万元,贵阳万卷书城捐助3万元,贵州省委宣传部捐赠十台电脑),使学校在短短时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太来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建筑面积4665平方米,有教学楼两栋,综合楼一栋,教师公租房一栋,学生宿舍一栋(在建),并配备了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多功能教室,教学设备齐全。全校共有13个班,650名学生。有教师36人,大专学历

以上36人,占教职工人数的100%,其中,本科学历10人。学校占地面积12750㎡,生均占地面积19.62㎡;远动场地面积3250㎡,生均5.00㎡,校舍建筑面积4665㎡,生均校舍面积7.18㎡,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153㎡、办公用房面积300㎡、生活用房面积1312㎡、教师宿舍32 套面积 1200㎡;现有设施设备:课桌椅650套、教学仪器设备21.3万元、其中实验设备9.9万元、计算机42台、图书13250册、厨房设备3万元。

我校在教育局和教管中心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科学,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现将我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报告如下: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困生以及随迁子女在学校的学习,使学生“留得住,学得好,不外跑”。同时我校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此外,我校还建立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建立了网络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控。

2、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委会成员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并抽出责任心强的教师利用双休日、暑期加班加点,完善“档案建设”工作。

3、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近年来,太来小学始终围绕“育人为根本、德育为首位、教学为中心、发展为主题”的办学原则,坚持“三特”(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三园”(花园、家园、乐园)、“五化”(规划、净化、硬化、绿化、文化)的办学目标,立足实际,努力探索,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1年10月份,太来小学向县文明办申报了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彩票公益基金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并荣获批准,此项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先后投资20多万元,其中一万元由太来乡党委政府捐助。2012年4月19日,太来乡“乡村学校少年宫”在太来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其

中设有舞蹈室、器乐室、书法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棋类活动室、经典诵读室等十一间专用或兼用活动教室,由省委宣传部捐赠的十台电脑也快速投入使用。我校少年宫的建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2012年6月,在全县六心教育活动中我校选送的舞蹈《我爱国学》获得三等奖,2012年9月,我校学生黄瑶获书法比赛小学组一等奖。一年多来,我校少年宫多次被贵州电视台、黔西电视台报道。《我爱国学》在全县庆祝“六一”2012年儿童节文艺节目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意识,太来小学还成立了教工之家,购进了象棋、围棋、音响等娱乐器材和跑步机等健身设备,为教师提供健身、娱乐的休息场所,使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教工之家的成立,让全体教师体会到学校的温暖,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爱校如家,把教育作为毕生事业。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太来小学行政班子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带领全校师生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深处,无论是平时的教学常规工作,还是其他教研工作,无论是每年一次的“六一”、“一二九”活动,还是特殊活动,如“学雷锋,见行动”,太来小学师生都能够有效完成,创新完成,每一次的工作,都能激起老师们对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2011年9月在全县“六一”汇演活动中选送的舞蹈《举手发言》荣获黔西县一等奖。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太来小学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被太来乡的老百姓称为家长放心的好学校。在2012年9月10日,太来小学获得了2011——2012学黔西县先进单位殊荣。2011至今均获乡先进单位。

(三)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太来小学地处比较边远,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特殊的生源,40% 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贫困生占20 %的学生是贫困学生。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校提出让太来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馨家园”的工作目标。设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学期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制定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每年都如实整理留守儿童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存档,利用班队活动、家访及家长会和爱心电话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

我校成立了由刘平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付江、梅吉仁任副组长,校委会任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受到均衡教育,不留盲点,太来小学发动每一位班主任和教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留守儿童,以保证辖区内所有学龄儿童不因家庭或贫困原因而辍学。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太来小学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校办公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2、专职老师紧缺。

四、今后打算

1、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辖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继续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

4、立足学校实际,办出特色学校。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太来小学全体教职工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4年11月18日

篇2: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2014年5月26日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心情迎来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评估工作组的领导和专家。这次检查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提升。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一、学校基本情况:

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位于刘杜镇光明中村,是由新泰市团委捐资助建,经由山东省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于1997年4月26日奠基动工,1997年9月10日竣工,辖光明中村、光明北村、光明南村、新华村、迪子峪村和魏家河村。近两年,学校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标准化的办学条件,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我校焕发新姿,使辖区内的学生能够公平的享受教育。目前,我校在校生141人,校园面积9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1002平方米(不含在建楼520平方米),生均7.11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达560平方米,生均3.97平方米,;运动场地(在建)环形跑道160米,60米直跑道,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完全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学校设有计算机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保健室、科技活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和心理咨询室正在建设中),学生用计算机42台,满足最大班额31人使用,11名专任教师人手1台计算机,配备班班通9套;图书4893册,生均34册,师生比1:12.82,11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7人,中师学历1人,学历达标率100%,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按照标准配备,总数达到60种。

多年来,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以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学质量优质校园”为工作方向,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学校管理日趋成熟科学,校园环境逐年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学校面貌大改观,学校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现将我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报告如下:

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学校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有效。

1、我校把提高“普九”成果做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学前教育入学率达100%;我校实行落实责任制,重点抓好留守学生、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困生的学习。进一步规范了学籍档案管理,做到档案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保管完备。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并层层签订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建立了网络学籍档案体系,及时记载学生变动情况,加强对学生流动的监控。

2、几年来,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校委会成员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完善“档案建设”工作。

3、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树立善处、广纳、勤政、高效的政风形象。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上统一认识,作风民主,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好的,领导率先垂范,勇挑重担。通过组织学习,加强理想、信念、师德等正面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关心教师思想的提高。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加强德育教育,构建均衡发展的学生素质。

1、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除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均衡化,还应包括学生素养的均衡化乃至整个校园文化氛围的均衡化。为此,我校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和德育活动优势,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先后举办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学雷锋活动、“学雷锋”手抄报展、尊老敬老等活动,充分利用劳动节、建队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培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我校广泛推广经典诵读、“书香文化”进校园等等,一派和谐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迅速形成。

3、充分发挥地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坚持开展“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促进师生素质的提高;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坚持了评价要体现导向性和教育性,以促进学生 3 发展为目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为全校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均衡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提高人力资源能力,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三年来李健、菅峰峰、刘玉芝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听评课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水平。

(四)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均衡提供保证。

1、加强教科研工作。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备、教、辅、改、考、评工作,特别是做好集体备课的管理工作。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做好过程管理,通报和整改工作。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如:李健老师在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除批改、改错外,还对作业布置、作业量明确要求,尽量做到轻负高效。注重问题生、学困生、留守生的管理和辅导工作,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体验到学会的喜悦。

2、我校广泛开展艺术、体育活动。学校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多年来全校长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3、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全能型的教师队伍,是我校执著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校本研修,营造教师读书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教育书籍阅读,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1人,岗位学历合格率为 100%。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山东省远程研修,参训教师合格率100%。卫生保健培训1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1人,校长培训1人,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通过一系列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全面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五)加强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学校 “硬件”配置。

1、在上级财政部门及教育局的关心下,对我校的教育加大了投入资金,并逐年提高。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安装配备了9套班班通,教师机人手一机,学生用计算机42台,满足最大班额教学。投资7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教学楼竣工后整治操场,操场环形跑道160米,直跑道60米,届时满足教学需要。

2、图书阅览室共有学生图书4893册,生均34.7册。学校仪器配备均达到标准。

3、体、音、美、卫及电教器材配备达到标准,管理和使用情况良好。(2)校园文化建设

1、我校自去年起建立了学校网站,作为校园对外窗口,对学校工作进行宣传,便于师生学习的同时也保证教育资源共享。

2、我校还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更新宣传栏,悬挂名人画像,张贴文明标语和礼仪标语,营造高尚校园文化;校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置苗木,补种校园缺失树木,增加学校的绿地面积。同时学校重视卫生工作,倡导“垃圾人见人捡”。开展“文明班级”一月一评比,“文明红旗”一月一流动。

(六)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每年都如实整理留守儿童相关资料,进行记录存档,利用班队活动、家访及家长会和爱心电话等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教育。

为了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受到均衡教育,不留盲点,学校发动每一位班主任和教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留守儿童,担任“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不缺失母爱。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的父母写信,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

三、今后打算

1、不断增设现代化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辖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继续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

4、立足学校实际,办出特色学校。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战略,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泰市光明希望小学全体教职工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标。借这次督导评估,我们将及时找出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完善自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篇3: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教育先行

要实现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财政投入是一个关键因素。多年来,该区教育投入始终保持“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教育事业经费由区财政单独列支、单独核算。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累计投资84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地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该区正加紧对4所学校实施改扩建工程,建成省级一类图书馆9所,31所学校装备了语音室,24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教室,28所学校实现了校校通。一次性投资1229万元,新增移动多媒体108套,微机938台,设备仪器11余万件,更新改善室外活动器材、标准化实验室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奠定扎实基础。这是该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是加大教育投入给辖区百姓们带来的实惠。

结合“三年大变样”和旧村改造工作,王局长带领教文体局一班人统筹学校、幼儿园布局,制定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学校(幼儿园)建设推进工程。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新兴路小学、钢铁路小学的建设工程,扩建南大郭小学,谋划集幼儿园、小学、进修学校及教师安居工程为一体的桥西教育园区建设,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桥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密不可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经常亲临学校调研,了解学校情况,及时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区还制定了一系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对教育实行“四特殊”:教育用地特殊规划、教育经费特殊安排、教师待遇特殊落实、教育问题特殊解决。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各镇、办及各职能部门都向区委、区政府递交了创建教育强区工作目标责任书,以优先发展教育为己任,形成齐抓共管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桥西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工作作为对镇(办)、村(居)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实施特色强校促进教学改革

该区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为促进桥西教育的均衡发展,王局长牵头成立了区特色学校创建科研领导小组,聘请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博士作为技术指导,以省级课题《区域中小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为载体,引导学校发展潜在优势、找准外部需求,不断挖掘和培育学校特色,坚持选好切入点,找准突破口,加大反思和创新力度,把学校文化建设往深处做、往实处做,推动学校文化由外显向内化突破、由粗放向精细突破、由典型向全面突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现特色发展、品牌发展,整体推进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目标,将学校建成“不是第一,而是唯一”的特色学校,最大限度地激发办学活力。

王局长高瞻远瞩,力荐成立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训中心。将全区研究力量强、教育理念先进的6所学校确定为基地学校,6个研训基地辐射全区所有中小学,各基地学校发挥领头雁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学校,促进学校整体推进和提高,逐步缩小校际间差距,实现资源共享,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重视教科研队伍建设。新课改全面实施以来,区教研员积极转变角色,实行“3+2”工作制,经常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多次开展课例研究、作示范课等,对课改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队伍建设誓争全区一流

桥西教育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有一支王局长率先垂范的肯吃苦、善战斗、能奉献的教育队伍。特别是在2007年上半年省教育督导评估中, 这支队伍在区教文体局的带领下, 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督导评估工作。2011年, 我们以迎省第二轮督导评估为契机, 抢抓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机遇, 使全区学校在硬件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又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该区多次召开全区迎省教育督导评估专题工作会议, 发动和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同时落实局机关人员分包学校责任制, 每人分包一所学校, 具体指导学校各项迎检准备工作, 随时调度学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 对存在问题共商对策, 着力解决。

实施教育队伍建设工程。该区大力倡导坚持教育家办教育, 实施校长培养“2+2”计划, 通过鼓励引导校长参与高层次教育交流, 造就有相当知名度的名校长队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 开展“普训+研训+专训”的全员培训, 积极培树一批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 使其成长为教育教学专家, 以此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实施教育管理提升工程。该区围绕教育教学管理这一中心任务, 实施“123”计划。即建立一套评估机制, 以迎接四年一轮的省政府督导评估为抓手, 建立一套多元化、发展性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抓好两个关键环节,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实行绩效管理。落实三项常规工作, 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加快教育装备步伐实现教育现代化。

篇4: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记者:首先感谢刘家平局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

刘家平:感谢《江西教育》对安福县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记者:我们知道,您一直以来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担任过校长,可以说对教育工作十分了解和熟悉。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结合安福县的实际以及您个人的教育工作实践,我们请您谈谈当前为什么会出现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刘家平:好的。其实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四分之三,因此,我县农村学校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长期以来,也就形成了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县的教育实际情况,我认为教育之所以出现不均衡发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不均衡。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模式,教育经费投入需要县、乡、村三级配套,但是县、乡、村财政难以承担,造成乡村学校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

二是办学条件不均衡。城乡学校由于投入差异,农村校舍、教师住房、现代技术装备水平等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于城镇学校,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师资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结构不平衡,年龄偏大、学科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每年因县城学校扩容,需从农村学校选聘教师,削弱了农村学校师资。每年还有一部分农村教师通过考研、公务员考试等途径离开农村教师岗位,造成农村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四是教育质量不均衡。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普遍薄弱,大量农民工进城,导致农村生源向县城集中,加剧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记者:2014年7月1日起,安福县作为试点县正式入轨运行省直管县体制,在教育经费申报和使用上将受到省政府更大的支持和享有更多的惠民政策,那么在教育投入上,安福县的教育经费主要使用在哪里?又是如何管理的?

刘家平:我县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我县教师“三保一金”、医疗险、工伤险、生育险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教师绩效工资(义务教育3.12万元/人/年、非义务教育3万元/人/年)、教师津贴等各种费用由财政负担。二是设立师资培训专项经费。以教职工年基本工资的1.5%和公用经费的5%预留拨付培训经费,2014年安排培训经费近200万元。三是设立教学质量奖励基金。从2013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50万~100万元兑现教育教学奖励资金。四是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两免一补三资助”及学前教育入园补助,2013年设立“圆梦助学金”,逐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五是改善办学条件。近年来投入资金(除土地费用)近6亿元,先后实施了全县中小学改造、标准化建设,县体育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兴建,华泰学校改制等重大工程。今后几年,我县计划投入1.2亿元新建城北初中、工业园区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并实施平都二小异地重建。

在加强经费管理上,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不变通,从经费的申报到使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为此,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校财局管”体制。2005年设立了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由县教体局管理,实现“校财局管”,同时设立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校建经费、教师绩效工资等专项资金账户,制定了相关管理使用办法,并由财政、审计部门进行监督,保障教育经费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二是落实专项资金。上级各种专项教育资金和由县本级财政各种应配套教育资金均能做到足额安排并专款专用。三是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范实施“两免一补三资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职免学费、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等工作。2013年,我县设立了“圆梦助学”基金,筹集资金34.6万元,主要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四是足额征收“三税附加”,并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记者:刘局长,据我们所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一直是安福县追求的目标,目前已经走在了省、市的前头。那么,安福县是如何调配教育资源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如学校硬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等。

刘家平:为加快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我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资源调配:

一是科学制订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规划。规划到2015年,全县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8所、完小25所、初小26所、教学点107所、特殊学校1所。其中县城撤并文武学校1所,新建初中1所,民办公助华泰实验学校改制成公办平都三小;工业园区新建1所小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原特殊教育学校与平都一小剥离);农村2所村小扩建成完小,恢复55所教学点,易地重建教学点1个,4个教学点扩建成初小。

二是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作相结合,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从每所学校实际出发,避免超标准投入,争取用有限的资金改造更多的学校。2013年,我县共投入1339万元完成62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2014年又有14个乡镇共计66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也已规划好,目前在做招标的前期工作,2015年全县将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县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高等院校人才,“三定向”培养,“三支一扶”支教等形式补充师资,优化队伍结构。2014年补充新教师65名,绝大部分分配到师资薄弱的边远山区学校任教。坚持开展支教帮扶,2014年共安排111名教师支教、帮扶。

记者:“择校热”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如今全省在大力落实“就近入学”政策,那么安福县是如何破解“择校热”,落实“就近入学”政策的?

刘家平:众所周知,“择校热”是义务教育不均衡的产物,要破解“择校热”,就必须实行教育均衡发展。安福县作为一个教育大县,县城学校的办学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择校问题并不严重,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择校,也就是乡村生源在县城的择校问题。为此,我县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着力破解城乡间的“择校热”,同时尤为关注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的择校问题,灵活运用政策,为更多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提供便利,真正朝着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坚实迈进。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政绩观。根据上级有关教育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改革现有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及兴趣特长、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大力推进“1+1”素质教育工程,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新体系,从观念上淡化“择校热”。

二是确立均衡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近年来,我县重点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全面改薄”工程,着力于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如学生教室、师生宿舍、课桌椅、运动场、饮水、食堂、厕所等。大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只有如此,农村孩子才能在家门口享受与县城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既解决了“就近入学”,又从体制上缓解了县城学校“择校热”。

三是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2014年5月,我县启动了安福中学等七所县城学校对口洋溪初中等七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县局制定了帮扶工作考核办法,要求县城学校通过干部挂职交流、送教下乡、观摩学习等形式,从农村学校的制度建设、教学质量及校园建设方面提出具体帮扶目标。帮扶工作实行绩效捆绑,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农村薄弱学校,从制度上遏制县城学校“择校热”。

四是加强农村师资配备。教育的均衡离不开师资,“择校热”的一个主要因素也就是农村师资薄弱。我县从2013年起,新补充教师直接分配到农村教学点岗位,近两年为农村小学补充了150名新教师,并明确了服务年限,力争从根本上解决县城学校“择校热”。

记者: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教师,尤其是加强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流动,那么安福县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什么举措?尤其是在教师交流轮岗方面取得了那些成效?

刘家平:我县积极创新培训形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教师培训。一是抓好国培计划的培训工作,二是加强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运用的培训工作,三是认真完成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任务,四是抓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校长、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及管理技能,五是发挥县教师进修学校作用,开展校长、教务主任、新教师上岗等培训。近三年来,共投入559万元,培训教师9498人次。

在教师交流轮岗方面,主要采取了六种交流方式:校级领导交流,农村学校间、学区间教师交流,城区学校对口协作交流,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交流,乡镇中心小学到村小或教学点“走教”交流等。今年暑期交流轮岗校长22名,教师70名。

主要取得以下成效:一是初步解决了专任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的区域性失衡问题,教师队伍结构在调整中初步得到优化,同时扩大了优质资源辐射范围和力度;二是促进了学科教学的优化,并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三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后,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师资差距将逐步缩小,“择校热”将逐步降温,城区学校招生压力逐步得到缓解。另外,我县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形成校长教师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让好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记者:如今全省在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安福县在做好义务教育发展的同时,是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

刘家平: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我县大力实施职校“退城进园”战略,于2012年9月投资4500万元,在县工业园区占地100亩兴建了一所集职教、培训于一体的县职教培训中心,2014年9月已竣工使用。

一是成立县职教中心。建立县政府统筹全县各类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全县各类职业技术培训项目、资金统筹,实现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机统一。

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和联合办学。职业学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主动适应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养、送教到企、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同时,实施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学建设计划,找准专业与项目,积极与市政府扶持的10所重点职校或外省市重点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

篇5: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让城乡共享公共教育资源的阳光

肖泽辉

湘潭县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教育大县。县域总面积2134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总人口101万,其中农业人口89.3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59所,其中小学196所,初中5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107483人。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攻目标和工作重点,逐步形成了公办与民办并进、普高与职高并重、城镇与农村并举的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全省实施素质教育实验县、市普九年检和控流保学先进县等国、省、市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一个支点,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

我们始终坚持把落实政府责任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有力支点,不断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县政府坚持落实专题议教制度,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汇报优先听取,教育议题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拨付。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各部门各单位定点联系学校制度的通知》,明确各县级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定点联系一所学校,开展对口帮扶,重点支持学校发展、危房改造、特困师生救助等。二是考核督查到位。县委、-1-

县政府将建设教育强县的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形成了全县尊师重教的强大合力,保证了教育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下发了《乡镇党政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评估方案》,每年由“四大家”主要领导带队对各乡镇履行教育责任目标情况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结果直接纳入乡镇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干部升迁任免的重要依据。三是经费保障到位。近年来,我县按照“三个优先”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政策的落实。2010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同比增长5.7%,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9个百分点。2008、2009、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31866万元、37038万元、39155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74.9%、76.5%、78.9%,凸显了我县教育经费支出以财政拨款为主。

二、化解两个难点,突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瓶颈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是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瓶颈。为此,我们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作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举措,着力解决了农村学校“差”和城区学校“挤”的突出问题。一是调优了农村学校。按照“小学合理调整、初中扩大规模、高中适当集中”的思路,稳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保障能力;特别是敢于打破乡镇区域板块,通过“联合办学”、“合并重组”等形式,加强精品初中和中心小学建设,减缓了学生向城区拥挤的压力。近三年来,共撤并提转农村中小学108所,节约教育投入6000余万元。二是调强了城区学校。

按照“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增大容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加快县城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扩建新建、提质升级步伐。近年来,共计投资1500万元,改善了百花、烟塘、山塘、赵家州四所小学的办学条件。2011年,投资180万元对易俗河城区四所公办小学提质扩容,共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900个,增设教学班18个,有效解决了县城区上学难、班额大的问题。为有效应对城区集聚发展的趋势,已启动新城区学校建设,计划在天易示范区兴建一所容纳1500—2000学生的小学,届时城区小学将全部实现45人班额目标。

三、突出三个重点,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是拉动教育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年来,我县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强健师资队伍,大力提高教育内涵,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向高位均衡迈进。具体是做到“三提”。一是硬件提升。以合格学校建设、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为抓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学校硬件差距。一方面大力改善校舍条件。2008年—2010年,我县共争取上级投入6122万元,完成了44所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维修改造校舍面积91737平方米,新建校舍27895平方米。目前,全县农村小学生均校园面积达23.3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8.25平方米,初中生均校园面积达34.7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11.65平方米,均达到国家标准,农村学校校舍条件显著改善。另一方面大力提高装备水平。目前,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基本建成与其办学规模相应的功能室,实验设备达到省二类标准,电教达到省一类标准。所有农村中心小学全部建成了自然实验室和仪器室。所有农村初中和

中心小学均能上互联网,人机比达到20:1。所有农村中小学均有专门的图书馆(室),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二是软件提质。全力实施师资建设“三大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力实施“结构优化”工程。自2007年以来,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教师324人,选拔推荐240名优秀学生到湖南一师定向培养,补充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先后派出16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支教,着力优化了农村和薄弱学校师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按照“重点转移、重心下移、侧重农村”的原则,实施“内训外学”战略,近年来共集中培训农村学校教师2000人次,选拔教师800余人到市教育学院培训学习,带动了整个农村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大幅提升。大力实施“教师安心”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解决1万余平方米;将义务教育阶段全部纳入绩效工资发放范围,发放农村边远教师津贴;重点表彰、奖励扎根农村、安业从教的优秀教师,着力解决好了教师“安身、安心、安业”问题。三是管理提效。近年来,我们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分层推进、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向规范管理要水平、要效益。在学校管理上,制订了财务、教学、安全等管理细则,建立了“三看三比”的管理机制,即根据学校现有情况,看基础、比进步,看投入、比效益,看管理、比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基础不断夯实,效益不断提高,管理不断规范。在教师管理上,以师德为先,建立了学生评教、家长评教以及教师互评机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聘用、评优、晋级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校长竞聘和教师全员聘

任制,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活力机制。在学生管理上,坚持把“提高入学率、控制辍学率”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重点在劝学、助学、保学三个方面狠下功夫,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全县小学、初中和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99.9%和97.9%。从今年中考成绩和平时综合测试成绩来看,城区和乡镇之间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同步提升。

篇6:推行教育均衡发展 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在全区2012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2月10日)

王文军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既是落实全区经济工作暨2011年度总结表彰会议精神,又是对过去一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对新的一年工作的部署。在昨天召开的全区大会上,郑书记、赵区长在讲话中突出强调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在新的一年里把教育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突破,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是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刚才,对2011年度评选出的各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根据局党委研究的意见,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有些表彰项目是一年一表彰,还有一些项目是两年或三年一表彰。还有许多教师也都很优秀,由于名额所限,这次没有表彰到。无论如何表彰,目的都是为了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区教育系统中进一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区教育干部和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党委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思路清晰,才能更大地激发奋斗力量。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谋跨越,聚力争率先,为全面做好2012年工作,再动员、再加油、再鼓劲。会议不再安排校长表态发言,各学校工作打算进行书面交流。会上,还印发了2012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文件,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新教育规划纲要的起始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干教师紧紧围绕发展大局,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年来教育规划纲要扎实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表彰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出台了《东港区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了《东港区“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把教育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优先发展。区人大6月份专题视察教育工作,市人大12月份视察我区教育工作,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区委郑书记自2009年以来先后17次视察、调研教育,仅去年以来就6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先后多次分别就国家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城区学校建设、师资补充机制建立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作出重点安排。

一年来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投资 61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校舍6.5万平方米。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全年投资180多万元,新配微机600多台。投资370万元,为中小学选配教学仪器、配备音乐美术器材和图书等。全区127处学校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校校通”,32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所有学校建起了多功能电教室。农村中小学“211”工程累计投资957万元,实施项目34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生饮水、就餐、取暖和卫生环境。

一年来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纵深推进,教干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补充和流动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从农村学校中选聘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积极稳妥地推行绩效工资制、专业技术岗位分级竞聘机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系统”,为全区教师开展教研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全区教师共获得424项国家、省、市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区教育局被中央教科所表彰为先进集体。

一年来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建立强校支援弱校、城区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机制,深化联合办学举措,鼓励优秀教师、校长校际间合理流动,逐步形成了“以强带弱、城乡结合、市区一体、资源共享”的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格局,初步解决了城区学校发展不均衡、学生择校等问题。在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中,严格执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招生划片实现无缝隙覆盖,确保人民群众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提高了农村贫困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全年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 615万元,为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18万元,基本建立起全覆盖的教育资助体系,保障学生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年来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和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加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印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编制了《东港区“十二五”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和《东港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了中心园建设,有2处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中心园认定和省级示范园验收。

一年来坚持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高中、初中学业考试成绩有了新的突破,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国家和省、市体育、艺术及学科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全国侨联、台联、中央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创建了一所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两所省级教学示范校,高水平通过了省教育厅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在今年争创文明城市工作中,区教育局承担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一年来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各项教育保障性工作规范有序。招商引资任务1800万元,考核到位资金1亿1830万元,超额一个亿;对上争引任务800万元,到位2700万元;在全区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合唱比赛中分别荣获最高奖项,并多次代表东港区参加全市比赛获得好成绩,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教育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行评问卷调查群众满意率平均达95%以上;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学校后勤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升;财务管理日趋规范;学校安全保卫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自学考试报名、成人电大教育、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资格认定、助学贷款办理等面向社会服务工作得到群众好评。在全区总结表彰大会上,区教育局获得“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表彰。

同志们,没有一劳永逸的荣誉,只有持之以恒的奋斗。回顾一年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发展中的差距:一是教师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二是优化中小学布局,实施校舍改造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四是实现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展望2012,我们蓄势待发

2012年是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对于我区来说,是新的一届区委、区政府落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宏伟目标的开局之年。具体到教育工作中,又面临着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当前的机 遇和舞台,始终把事业看作自己的信仰和生命,始终把发展看作自己的职责和追求,始终把岗位看作自己的舞台和赛场,一项项夯实基础,一项项落实措施,一项项奋力攻坚,满怀豪情去做、脚踏实地去干、全力以赴去拼,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扎实的做好新的一年工作。2012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宗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天会上印发的2012年工作要点,简要概括就是三句话:围绕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两大要素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围绕抓管理和抓教学两条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围绕党风廉政和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在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坚持了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说了算、定了干,必须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一)创新、创优、创业,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发展只有接力点,没有终点站。新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打基础、夯根基的战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谋长远、促跨越的战役又将拉开序幕,努力实现东港教育新跨越,打造全省教育强区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办教育,创造平安、稳定、和谐的育人和发展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队伍建设为立足点,推进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提升自身素质为前提,赢得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保障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坚持质量意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落脚点,突出教学中心地位,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均衡发展。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坚持服务民生,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培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赢得社会认可。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发扬“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创新精神,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不争一流不罢休,没有成就不罢休”的执着态度,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要深入推进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最大资源,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尽管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触及了教育内部多年形成的一些管理积弊,打破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孬一个样的僵化局面,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风气的改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障碍和问题。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要进一步激发教育内部活力,就必须坚持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教师岗位竞聘、干部竞争上岗等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工作实绩、更加注重群众民意、更加注重一线工作,让想干事的有位子、让干实事的得实惠,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要凝心聚力抓教学提质量。质量和公平是实现均衡发展的一体两翼。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都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任何时候抓质量都没有错。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不能削峰填谷,必须坚持高质量的优质均衡。教育干部对此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生、教学、课堂上,研究学生心理、教材教案、教学方法,齐心协力抓基层、抓基础、抓基本,形成务本的氛围、研究的风气。在加强教学管理上,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实施教育干部任课、听课、评课制度,严格执行教育干部必须任课的规定,学校管理、后勤服务都要围绕抓教学、抓质量这个中心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教学效率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开展“新教育开放日”、“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增强参与意识,关心学生培养,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在教学成果评价上,建立质量监测、评价体系,设立教学成果奖,对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要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关于课堂教学,我已经先后讲过几次,重点强调了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里就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再强调几点: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要一味的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建立鼓励学生参与的课堂流 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三是确立面向全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敢问、敢说、敢答;四是创造辅助学生学习的环境,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等,创造激励学生学习进步的文化氛围、环境条件;五是构建导向正确的教学评价和管理机制,转换视角,从单纯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到注重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真正让学生和社会认可教师。关于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我已经讲过多次,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回去后要好好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要求,2012年我区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证明,过去两年我区创新实施的“建立强校支援弱校、城区学校支援农村学校机制,实施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的举措,极大的提升了一部分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要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就要继续坚持这些好的机制,按照《东港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加大落实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在城区,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资源配臵,深化联合办学举措,缩小校际办学差距。在中部三镇,立足城郊优势,通过一些学校的改造建设,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在西部三镇,借助于区委、区政府“突破三庄,带动西部跨越发展”战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优化布局,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新建、加固中小学校舍面积10.6万平方米,完成一部分学校的改造建设任务,把学校建成最 安全,家长、社会最放心的地方。昨天全区大会各镇、街道表态发言上,都提到加快教育发展,各学校校长要积极靠上,搞好衔接。要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条件装备水平,年内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实现多媒体“班班通”,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环境。

四要科学谋划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补充专业教师,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在各级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做好迎接省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准备工作。加快推进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布局,扩大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加强民办园的审批和管理。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进一步提升电大教育、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招生规模和质量。

(二)用心、用情、用智,深化内涵发展,打造教育文化品牌

一要办有内涵的学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用心的事业。用不用心,体现在学校办学理念上,体现在对学校正确的审视、合理的发展定位上,体现在学校的文化内涵上。文化内涵,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拥有了文化内涵,才会以先进的价值取向、优雅的育人环境、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成为学生终身怀念的地方。首先,要立足学校实际,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远景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进行谋划、启 动、推进,不断谋势、蓄势、造势,持之以恒,厚积薄发,完成从学校特色到学校文化,再到学校品牌的成长和蜕变。像去年全市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展示的新营小学的“和美校园”、金海岸小学的“情智校园”、实验小学的“绿色校园”以及新营中学的“三生教育”、实验中学的培养“现代少年”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样板。我区也有一些学校办出了特色、搬出了水平。这些学校从特色到品牌的提升过程带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同时也让我们深思,我们其他的学校现在有没有、未来能不能有、怎样才能有这样的品牌。其次,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走廊文化、墙报文化等体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设立学生兴趣小组、文学社团、体育运动队等学生综合发展的阵地,努力形成浓郁健康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后,要在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基础上,提炼、生成校园精神,塑造学校灵魂,提升办学品位,争创独具东港特色的品牌名校。像威海艺校精细化管理,实验高中全员育人,西湖教育精神,实验二中“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让所有的学生享受幸福的人生”的办学理念,三庄陈家沟小学每月办一期校刊,还有的学校提出“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等。不提倡千篇一律,也不硬性要求一校一品,但可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一些能够激发我们教干教师群体凝聚力、团队战斗力、职业自豪感的教育文化精品。既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落实全区“文化建设年”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二要做有思想的校长。校长的思想水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我曾经在教育干部会议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大家谈过体会,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干不好的事情。作为校长,就要操真心、用真情、负全责、尽全力,带着一腔真情、满怀热情、深厚感情工作,主政一所学校,成就一所学校。要善于学习,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形成科学先进的办学理念;要善于研究,静下心来,认真反思,成为专家,以教育专家的身份治校、办学;要善于总结,把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切实做一个有见解、有思想、有建树的校长。在组织教育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以及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都多次聆听了一些校长的讲座。最近我们正在考虑、有关科室也正在研究,设立名师讲坛、名校长讲坛,让我们在座的各位校长、优秀教师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心得,甚至也能走出东港、走出日照,成为全国、全省名师、名校长。

三要做有品位的教师。一个人的品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由知识、智慧、修养经过长时间的磨炼、积累,才能具有的优秀品质。教师不同于其他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神圣的、高尚的职业。教师的职业性质就要求我们不要把目光局限在面前的个人利益上,斤斤计较,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要做有品位的人,成为让社会各界尊敬的人,争当最可爱的人。今年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三个提升”工程,提升干部素质、党员先进性、群众文明 水平。目前总的来看,全区教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在个别环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有损教育形象的现象在个别学校、个别教育干部、少数教师身上仍然时有发生,损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感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的精神不振,工作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不思进取,甘于平庸;表现在工作方法上,有的简单粗暴,对学生缺乏爱心,做工作缺乏耐心,简单对待学生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纪律上,有的纪律涣散,对自己要求不严,习惯于自由散漫,存在上班时间上网、工作日中午饮酒等违规现象;表现在廉洁从教上,有的法制观念淡薄,存在以教谋私、有偿家教、乱订乱发资料等问题;表现在大局观念上,个别教师大局意识不强,本位意识严重,眼睛只盯在个人利益上,不能理解和维护发展的大局,有的在网络上散布不负责任的谣言和评论,影响较坏。对以上问题,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认真加以解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为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提出围绕“正师德、强师能”两个主题,实施两项工程:

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德,是师之魂。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我也曾在多次会议上讲过,有的教师让学生尊敬一辈子,有的教师让学生记恨很多年。这些学生的认识,当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发人深思。启动“师德提升工程”的目的就是解决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 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楷模。要把师德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长久的、系统的、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做到计划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提高,确保取得实效。这项工程也不是一年半载搞搞活动就结束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启动年后甚至可以继续开展推进年、深化年、提升年等,几年为一周期,常抓不懈。

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去年以来,我们创新开发了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系统,为全区教师开展教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下一步,将逐步丰富、完善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交流、积累、激励、评价等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强化教师培养培训,通过远程研修、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全年培训,加强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有梯次的层层开展培养、培训和选拨,造就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的名师队伍。

(三)快干、巧干、实干,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今天的东港教育事业,天时、地利、人和,心齐、气顺、劲足,正是我们干实事、干成事、成大事的最佳时机。区委、区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把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当作今年工作的一项重点,进一步理顺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日照二中成为实验高中分校,实行实验高中统筹管理,资源共享。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区人代会刚刚于2月5日闭幕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政府,新当选的赵区长就于昨天对城区学校改造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广大人民群众也从来 没有象今天这样关注教育,对教育的评价和期望越来越高。使命在肩、重任在前,面对这么好的形势,我们没有理由不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没有理由不只争朝夕、奋勇向前,把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开创一个更新、更好的局面。

一要奋力向前求一流。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校长没有人甘心做二流,都想争一流。特别是从我们改革教育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以来,建立了正常的考核、考察、调整、交流机制,更加重一线、重实绩、重民意,充分调动了教育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教育内部活力,人人不甘落后,勇创一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从“二流”到“一流”的跨越,就要有过人的智慧和胆识,敢想、敢干、会干。就是别人在走的时候,你要在跑的状态;别人在跑的时候,你就得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拼抢。思想上要先人一拍,行动上要快人一步,成效上要超人一等。要把勇争一流作为一种境界,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民意的选人用人导向,把思路好、能力强、业绩优的实力型干部推出来,把敢抓敢管、锐意创新、勇于突破的实干型干部选出来,把不事张扬、埋头苦干、作风踏实的实在型干部用起来,让他们干事有劲头、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成效。

二要善借外力谋突破。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在新的征程上,谋求新突破,办名校、出名师、育名生,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条件,缩手缩脚,要学会打破常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借外力,战略突围。要“借梯上楼”取人之“势”。特别是在市区学校联合办学的过程中,不要流于形式,要善于在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共 赢。充分挖掘和利用合作学校的资源优势,借助名校、名师的经验,提升本校层次,催化大家风范,涵育大批东港自己的“名校长”和“名教师”。要“借水行舟”取人之“力”。特别是西部三镇,要在区委、区政府“突破三庄,带动西部跨越发展”的大潮中找准位臵,抓住机遇,超前谋划,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利用这个发展的有力契机,争取更大的发展优势和空间,优化布局,提升整体办学水平,为全区均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要“借题发挥”取人之“智”。依托教育部重点课题、省市规划课题的研究,特别是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借助专家团队的力量,借助学生家长参与的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要“借风使船”取人之“长”。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等形式,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特别是借助三个平台的作用,一个是教师专业成长系统平台、二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研平台、三是义务教育城乡教研共同体,加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教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要扎实务实创实效。唯有实干,才能赢得发展;唯有实干,才能赢得尊重;唯有实干,才能创出实效。实干要求我们一定要找准目标,脚踏实地,立足自己的实际,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埋怨观望,要多一些主动和创新,挖掘优势,寻求突破,彰显特色。实干要求我们一定要分清主次,讲求效率,要把握2012年全局工作要点,将全年重点工作分解为具体的项目,形成工作台账,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到每个科室、每所学校、每个岗位上,责任到人。实干要求我们一定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要继续坚持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为抓手,强化教育督导。进一步修订、完善考核标准,突出重点,摒弃形式主义,去掉虚的东西,只保留实的指标,做到目标明确,一目了然。考核程序要简化、优化,能够通过考核看出问题,形成激励性评价。

三、立足当前,我们任重道远

从09年8月教育干部调整以来,本届班子三年聘期,到今年暑假即将任期届满。能不能用群众信服的实绩为本届任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下一任期开一个精彩的前奏,现在到了关键期、冲刺期,形势催人,时不我待。我曾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不要把校长当官做,要想当官不要做教师、校长。因为学校是研究学问的地方,教育者就要有一定的学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校长不要一味沉溺于事务、墨守于经验、陶醉于发号施令,而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管理、抓教学上,校长的政绩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上。因此,我们提倡不要把校长的位臵当官做,而是要把工作当学问做,全面加强执政兴教能力。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勤于学习,学以致用。“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有的校长,在一个岗位上,多年理不出思路、干不出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不善于学习。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向书本学习,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向群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勤于学习才能学会工作,17 学会方法,不至于成天疲于应付,大事小事一把抓,也不至于跟着“感觉走”,做“拍脑袋”的决策。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善于思考,研究问题。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一尺,改革就深化一丈,发展就上一个台阶。像做学问那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动脑子不出手,不想明白不迈步,把思考贯穿于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方案、作出决策、抓好落实的全过程,就能在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把工作方案、推进措施、应对方法想得更深、更透、更周全,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敏于实践,行之有效。要正确面对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竞争,着力从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入手,在内涵上、质量上、特色上想办法、下功夫。要正确看待社会大环境与教育小气候的关系,不要被动等待让社会适应自己,而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善于利用大环境,采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小气候,从深层次找原因、从根本上谋对策,着力解决师德师风问题。要正确处理可行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在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管理时,把可行性作为基础、把科学性作为目标,着力解决理性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敢于担当,积极应对。教育工作责任重大,千万不能懈怠、不能折腾、不能贻误。一定要有敢于负责的意识、勇于担当的魄力、善于创新的勇气。要充分调动工作激情,在困难面前不丧失信心、在挫折面前不削弱斗志,时刻把工作内化为一种本能的责 任,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当前,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已经向纵深发展,新的一年面临着学校管理体制、教师管理机制、干部选拔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改革创新,绩效工资落实、岗位竞争聘任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千头万绪。我们一定要冷静头脑、积极应对。把工作当学问做,就是要像做学问那样乐于务实,上下求索。花拳绣腿出不了实效,脚踏实地才能有所建树。要从工作入手,强化目标管理,做到指向明、思路清、措施实、效果好。要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教育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努力把广大教干教师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上来,凝聚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来,确保教育系统上下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要大力弘扬只争朝夕、立说立行、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的作风,做到年初有安排部署、年中有检查督促、年末有总结反思、评比有事实依据,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上一篇:警示教育学习记录下一篇: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