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2024-08-14

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共6篇)

篇1: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一、评审系列:

(一)高等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中级、初级)

(二)工程实验系列(高级、中级、初级)

(三)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中级、初级)

(四)其他系列(高级、中级、初级)

二、申报条件:

根据《西安工业大学职称评审条例》(校人发〔2008〕66号)及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例执行。

三、有关规定

(一)凡2014年12月31日前,达到规定的申报不同档次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在编在职人员(不含当年退休人员),可申请晋升高一级任职资格。2014教师职称评定。

(二)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提交的论文均指独著或第一作者,学术期刊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实用新型专利指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其工作量的认定以前言或后记中的说明为准。科研及教研课题以课题批件、立项合同、结题报告、经费到款证明、获奖证书等作为认定依据。

(三)由非高校教师系列转换为高校教师系列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除须具备正常晋升人员的基本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条件:

1.本人原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与目前从事的教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2.经过1年以上教育环节实践,经考核表明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工作;

3.由其他系列转换为副教授后申请晋升教授职务的,任副教授以来至少需取得下列成果:

本文由【中国论文榜】收集整理

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篇,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地市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到款经费10万元以上。且任副高级职务以来取得的所有成果满足正常晋升教授的条件。

(四)凡申报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均需参加校内统一组织的述职答辩。凡在省教育厅申报教授、高级工程师及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还须统一参加省上组织的答辩。凡申报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者必须参加省职改办、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示范课或观摩课。

(五)符合外语免试条件者需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免试条件执行陕人发〔2007〕52号及陕人发〔2007〕12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

符合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条件者需填写《申请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免考审批表》。免试条件执行陕人办发〔2005〕34号及陕职改办字〔2008〕81号文件的相关规定。

(六)高校教师系列省高评会拟评审的专业学科暂定为以下23个:(1)马列学科、(2)中文学科、(3)经济学科、(4)外语学科、(5)机械学科、(6)数学学科、(7)物理学科、(8)化学学科、(9)体育学科、(10)教育心理学科、(11)思政学科、(12)电学学科、(13)计算机学科、(14)轻纺学科、(15)地矿油学科、(16)医学学科、(17)农林生物学科、(18)音乐学科、(19)美术学科、(20)材料学科、(21)历史学科、(22)法学学科、(23)土建学科。

高校教师系列校内高评会拟评审的专业学科暂定为以下13个:(1)光学工程学科、(2)机械工程学科、(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4)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5)工商管理学科、(6)计算机及应用学科(7)人文社会科学学科、(8)思想政治学科、(9)外语学科、(10)数学物理学科、(11)建筑工程学科、(12)体育学科、(13)艺术学科。

(七)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号)文件精神,目前我校在聘中级职称数量已经严重超过上级主管部门为我校核定的岗位数量。虽然根据省上有关文件规定学校不能够再评聘中级职称,但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实际,经学校研究决定,本继续组织中级职称评审。申请参加各系列中级职称评审人员应首先签订协议,明确评审通过后档案工资兑现办法及校内其他待遇问题。

(八)《关于实施班主任制度的决定》(校人〔2009〕79号)将于2011年作为职称评审资格审查的基本条件,请各有关单位按照文件规定做好此项工作。

(九)自2010年开始,高校教师系列讲师评审由各学科评议组评审后,报校高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审定。未通过的人员须隔年申报。

(十)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会议精神,各系列的职称评审条例将重新修订,请拟参评人员及时关注。学校将结合新的评审条例,在不降低《西安工业大学职称评审条例》(校人发〔2008〕66号)相应条件的基础上做出调整。

(十一)根据省职改办规定,职称评审费用(含转评、认定等)由学校和个人共同负担,相同级别按统一标准收取。申报高级职务每人400元,申报中级职务每人200元,申报初级职务每人100元。

(十二)凡申报晋升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后均至少为学校再服务五年。如服务年限不满调离学校者,按违约处理,并依照下列标准向学校缴纳相应的违约金:

正高级职务4000元/年;副高级职务3000元/年;中级职务2500元/年。

四、关于上报材料的有关要求

(一)各类成果须有实证材料,如无法提供实证支撑材料,不应填写在评审表中。

(二)今年我校职称评审实行对业绩成果量化评分,评分标准执行《西安工业大学职称评审量化评分办法(修订)》(校人〔2010〕80号),未列入文件的成果暂不量化评分。

教学工作成果评分(教学工作量、授课水平、教改项目、教学成果获奖、教材)由教务处和研究生部负责审核;科技工作成果评分(论文、知识产权、著作或教材、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科研成果获奖)由科技处负责审核;基本条件及其他获奖评分由人事处负责审核。

申报人员应按规定详实填写相应《评审表》和《西安工业大学职称评审量化评分表》(简称《评分表》),各相关职能部门经严格审核后,报人事处师资科。2011教师职称评定

(三)今年,省教育厅对2009使用的《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进行了修订,请申报人员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网“人事信息栏”下载,并根据申报系列及填表说明对应填写。未使用新修订的评审表的申报材料不予接收。本文由【中国论文榜】收集整理

篇2: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二)坚持以德为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把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首要条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六)任现职以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年度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第十二条 为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任现职以来获得国家级政府综合表彰、国家学术技术称号、中原名师或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申报高级教师职称时,聘任年限可适当放宽1-2年。

第四章 绿色通道

第十四条 任现职以来获得以下业绩之一的人员,经省人社部门批准,可以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专设职数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者获得省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

(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的完成人(限前6名);

(三)中原名师;

(四)省级名师、教师节期间综合表彰的河南省优秀教

—1— 师或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同时获得省基础教研室规范组织的省优质课一等奖的人员。

第二十九条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不再执行。

河南省中小学一、二、三级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

第三章 一级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第五条 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人员,学历、聘任年限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二)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3年以上;或者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二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二级教师2年以上;

(三)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二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二级教师4年以上;

(四)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任教取得二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二级教师4年以上;

不具备规定学历层次或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等6个特殊专业(以下简称“特殊专业”),聘任年限达到相应要求,可破格申报一级教师职称。

第六条 申报一级教师职称人员,须具备下列能力和经历要求:

(五)学生管理。具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具体范围见释义)工作1年

—2— 以上,(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所教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较全面发展,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受到过校级以上表彰。

(六)教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有一定价值的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在单位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中获得好评;或参与过1项校本科研项目,经学校组织有关专家认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七)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评价良好。

第七条 申报一级教师职称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一级教师水平。

(一)教师

1.城市教师讲授过县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级二等奖或市级三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或观摩课;

2.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城市学校教师受到以下表彰之一:

(1)获得县级党委、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县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

(2)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评选为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市级表彰1次或县级2次。

—3—(3)担任班主任工作1年以上,所带班级被评为县级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县级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或本人被评为县级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市级1次或县级2次。

(5)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完成人(限前6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6)其他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奖项,根据其规范程度,经评委会集体讨论认可,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1次或县级表彰2次。

3.在发展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1)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3)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4)城市学校教师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完成人(限前6名)参与并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研

—4— 第八条 一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一级教师职称人员,除具备一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讲课答辩获优秀等次。

(三)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其中第1、3条为教师必备条件,第2、3条为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一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县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县一等奖或市二等奖及以上等次)。

2.主持并完成相应级别本学科(领域)教科研课题1项。

3.获得县级党委、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县级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附件2 河南省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申报评审条件

第一条 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人员,须符合下列学历、聘任年限条件之一: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一级教师2年以上;

(二)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一级教师4年以上;

—5—

(三)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一级教师6年以上;

(四)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任教,取得一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一级教师8年以上。

具备规定学历层次,其特殊专业不符合要求,聘任年限达到相应要求,可破格申报高级教师。

不具备规定学历层次,取得一级教师职称并聘任一级教师8年以上,可破格申报高级教师。

第二条 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人员,须符合下列能力和经历要求:

(四)学生管理。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进行班级(团队)管理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满3年以上(博士研究生要求2年);或任现职以来承担其他学生管理工作满5年以上(博士研究生要求4年),教书育人成效显著,本人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受到过校级或上级部门表彰2次。

(五)教学效果。教师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学生满意度高,同行评价好;每学年讲授校级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公开课1次,或开展学科专题讲座1次。教育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教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学效果突出,近5年来至少有2学年教学效果评估获优秀等次。

(六)教科研工作。教师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能够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1篇以上,经学校及以上部门组织评价并

—6— 认可的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单位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荣获奖励。或者主持过1项校本科研项目,经学校或业务主管部门认定,该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八)示范引领。教师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单位统一安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所培养、指导的2名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受到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

第三条 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人员,须具备下列工作业绩条件,经评委会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一)教师

1.城市教师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二等奖或省三等奖及以上等次)、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受到以下表彰之一:(1)受到市级党委、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2)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教育部门联合评选为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省级1次或市级2次。

(3)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集体,或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专职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并申报“少先队工作”专业的人员所带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市级先进团委(团支部)、—7— 少先队,或被评为市级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省级1次或市级2次。

(5)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或主持完成的省辖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获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6)其他奖项,根据其规范程度,经评委会集体讨论认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省级单项表彰1次或市级单项表彰2次。

3.在发展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1)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或受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2次;

(2)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或受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2次;

(3)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或受到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2次;

(4)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

—8— 完成人(限前3名),完成省辖市及以上教科研课题1项,评委会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第四条 中小学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人员,除符合高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近6年年度考核获得优秀等次至少1次。

(三)讲课答辩获优秀等次。

(四)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两条(其中第1、3条为学校教师必备条件,第2、3条为校长、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评委会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主持完成的相应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中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

3.获得市级党委、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及以上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有关内容释义

第一条 本标准中工作业绩等除有特殊规定或明确表述外,均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工作、业绩情况。标准中的学校和校长,除明确表述外,均包含幼儿园和园长。申报人员的各项工作业绩应经过单位推荐、核实后取得,凡未经过单位推荐、核实并公示的业绩,—9— 评委会应不予认可。

第二条 本标准中有级别要求所称“省级”指“省部级”,“市级”指“省辖市”,“县级”指“县和县级市、区”,且均包含“本级及以上”,“乡”指“乡、镇”。

第五条 本标准中同一内容的业绩不重复使用。第六条 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指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共青团专职书记、年级组长、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德育专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等,校领导、党支部书记、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少先队工作负责人工作可视同于学生管理工作。

第九条 教师资格证问题。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体专业不作要求;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资格证人员,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视为具备相应资格;幼儿园教师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须具备相应资格;担任校长职务的须取得校长培训合格证。

第十条 学历与申报专业问题。本标准中所指学历为国家有关部门承认的学历。参加工作后取得的学历,达到相应聘任年限要求,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本标准中除申报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特殊专业的人员,所学专业应与申报专业一致或相近(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及以上学位在小学和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申报英语专业可视为合格学历)外,其他所学专业不作硬性要求。

—10— 第十一条 从事专业与申报专业问题。从事专业指职称证书专业。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的人员,除特殊专业外,中学教师可按“大文大理”掌握。文、理科内同类专业不需转评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因工作需要,在文、理科及特殊专业之间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须先进行专业转评,满1年后方可按新的专业申报高一级职称,转评前后的聘任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申报人员所获得优质课(包括示范课和观摩课)专业和申报专业须一致或相近。

第十二条 有关人员申报问题。

(一)申报人员应按现所在岗位申报,并在“单位类型”中如实填写有关项目,如“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等。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应在工作经历中予以体现,在不同岗位的聘任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证书须与现岗位一致。

第十三条 有关学术技术称号问题。本标准中有关的学术技术称号有:

(一)国家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优秀专家。

(二)省级: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三)省辖市级:省辖市党委、政府授予的“优秀专家”、—11— 享受省辖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辖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省辖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第十四条 有关表彰问题。各类表彰奖励以党委、政府部门组织的为准,非政府部门组织的原则上不予认可。

(一)政府综合表彰。是指以各级党委、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表彰;省、部级政府综合表彰包括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开展的综合性表彰和教师节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联合表彰的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二)综合表彰。是指由政府授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综合性表彰以及教师节期间经政府或授权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联合表彰的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单项表彰。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单项表彰,强调的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表彰,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名师、文明教师、教学标兵,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专职从事共青团、少先队工作人员获得的先进团委(团支部)、少先队、优秀团(队)辅导员、模范团(队)干,一线教师获得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下一级综合表彰可参照上一级的单项表彰,师德表彰可参照同级别的单项表彰。

教师节期间以政府名义开展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的地方,再以人社、教育部门名义开展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按同级别的单项表彰对待。

(五)其他表彰。

—12— 1.班主任、班集体表彰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性班主任、班集体表彰,单项或在某次活动中进行的表彰不予认可;团队辅导员、团支部、少先队表彰是指由共青团少先队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综合性表彰,单项或在某次活动中进行的表彰不予认可。

2.教学成果奖励是指由政府或政府授权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要求,规范评选的优秀教学成果。

3.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可与同级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同等对待。

第十五条 关于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问题。

(一)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基础教研部门规范组织的常规课为主(在某次活动中举办的优质课不予认可),须附本人教案和专家评价意见,获奖附奖励证书,同时须在评审简表中标明主办部门、获奖等级、文件号、奖励证书编号及时间等。

自2014年起,示范课、观摩课应以文件或简报等政务公开形式向社会公布,凡没有以文件、简报等政务公开形式向社会公布的示范课、观摩课不予认可。

(四)电教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内容的优质课和实验装备部门组织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4个学科实验内容的优质课予以认可。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突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实验优质课应以实验教学内容为主,突出实验设

—13— 计和方法的创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实验优质课须同时提供相关光盘或U盘等影像资料。

第十六条 教科研课题问题。教科研课题指教育科研部门、基础教研部门组织鉴定的年度教科研课题。课题一般应具有完整研究周期和档案,须附立项申评书及批准立项的通知书、开题报告、研究过程材料、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结项(鉴定)证书、获奖证书等完备的材料;教科研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对于水平低下、高仿性课题评委会不予认可;教科研课题应有一定的研究周期,并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对于研究周期不满1年、没有投入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不予认可。

第十七条 讲课答辩成绩问题。申报中小学教师高级、正高级职称,须参加评委会组织的讲课答辩,最终成绩须达60分为合格。对于讲课答辩最终成绩合格以上且位居同类人员前80%的人员,讲课答辩成绩在2年内有效,在下一年度参加评审时可以不再进行讲课答辩(不含申报正高级教师);对于达到85分及以上,且位居同类人员前15%的人员确定为优秀等次,可替代优质课。

第十八条 需要提交的有关材料。

下列

(一)至

(九)项材料,用人单位须严格把关,逐项核实,由单位负责人、职称工作推荐小组负责人和经办人共同出具签字盖章的相关证明材料,评委会视其规范程度可予以认定,或者按下列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一)能力经历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单位提供证

—14— 明材料;正高级教师教育教学思想须以文字形式概括其主要观点,并说明在评审材料中的体现。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提供课程安排表及学校有关证明。

(三)教师循环教学提供学校教学计划、本人教案等。

(四)学生管理工作须附单位有关证明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核材料和奖励证书等。

(五)教学效果提供学校原始教学效果评估材料及评价意见。

(六)年度考核须提供近3年来《年度考核表》原件。

(七)教科研工作方面的教学心得、案例或教科研论文的良好评价须提供近3年来经单位组织鉴定的意见并附单位负责人签章。

(八)能力经历中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情况须提供校级以上相应证明材料。

(九)示范引领。申报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应由单位出具师德师风表现的证明材料;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应提供经单位批准的有关证明材料、被辅导教师的获奖证书等;教研员指导学校方面应提供经所在单位批准的和被指导学校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及证书;正高级教师示范引领方面应提供其学科带头人、主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参与学科教研中心组工作以及能证明其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领域有突出贡献或业内公认的等有关文件材料。

(十)“支教”按国家和我省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进行,—15— 须提供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十一)专题讲座须提供主办方邀请函、有关会议通知、讲稿、讲座有关视频等影像资料U盘等。

(十二)表彰、奖励等提供有关证书原件,并在评审简表中注明表彰文件号、证书编号。

(十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学生社团有关表彰和观摩学习活动以各级教科研部门规范组织的为主,受到表彰的应提供有关表彰文件和证书,受到组织观摩学习的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会议通知原件、有关活动的视频等影像资料。同时,需提供以下过程性材料:

1.综合实践活动。应提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研究性学习应提供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提供完整的过程性材料。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应提供反映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小结等方面内容的过程性、常态化材料,应体现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的组织、引导、管理作用,同时提供学校或上级部门出具的活动认定意见。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提供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并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要求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并形成校本教材,提供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齐全。

3.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要求制度完善,有完整的章程、加入、退出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制度,每学年一次的校级展

—16— 示评比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活动评价意见、活动总结等;学生社团辅导教师须提供担任学生社团辅导教师的有关文件、个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证明材料。

(十六)其他按规定须提供的材料。

第十九条 凡提供的业绩获奖证书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业绩库中检索不到,又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不予认可;各项工作业绩证书应体现促进工作和业内认可的原则,对于个别地区、单位不讲质量、滥发证书的经评委会集体讨论可以不予认可。

篇3:高校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及对策探讨

1.1 评价标准不一致

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教师也具有流动性,这样的不统一性,就妨碍了对教师人才的评价,影响了教师人才的社会职能。这种评定容易产生鉴定误差,造成人才的损失。

1.2 重评审,轻考核

评定标准中,很多规定都是多年以来,一直延续惯用的,好多都已经过时,不适用于现在的教师评定。比如年轻的教师要等职称数够了才可以评定更高级的职称,这样以年龄论高低,不能准确的评价一位教师,因为年轻而有作为的教师大有人在,不能以年龄论断。同时以评代聘、教授终身制的情况较为普遍,不注重聘后考核,这样难免会鱼目混珠,使一些不具备实力的教师任职,这就对学生造成了影响,使学生不能被优秀的教师传授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也不利于学校的声誉。

1.3 轻教学而重科研

对教师而言,拥有良好的素质和高超的教学质量才是关键的。然而在现在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很多学校把论文数量的多少,科研成效的数量,作为评定的标准,而不去注重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学生评定结果。这使得很多教师不把精力用在教学上,不好好教学生,只是为了敷衍论文、科研,而花费大量的精力,可是论文的多少和科研的成效与教学质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学生从课堂中,从老师口中,学不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而学生的大学时代,是不可复制的,所以这样使学生的利益很受损伤,学校不能更好的培养出祖国的人才。

1.4 只注重论文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

许多学校把论文的数量多少当做评定职称的标准,而不注重质量。许多老师都在拼命的发表论文,甚至找人代写或全盘抄袭。盲目的把论文数量等同于学术水平,使更多的老师陷入论文发表越多越好的误区。

1.5 职称评定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职称评定的评委多为职位高的领导或德高望重的名师。殊不知,他们或许在自己研究的学科很厉害,但并不了解其他的领域或知识,其他门课也要由他们来评判,这就显得张冠李戴了,这样评判出的结果让人不敢恭维。其次,评定以送审的书面材料为主,由于材料数量众多,所以评委没有时间和精力逐一阅读,只能听取汇报者的意见,这就有失公平性了,汇报者或评审的的一句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很轻易的就得出最后结果,这样会将优秀的教师和水平较低者混淆,抹杀优秀的教师许多名额。再有,评委也经常会以论文或材料数量的多少做评判,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1.6 送审鉴定没有发挥作用

职称评定的最后一关,是把已经整理好的代表学术水平的论文,让专家鉴定。可是一般专家只会粗略的查阅,反而只听取送审论文的鉴定意见,这样就会有许多弄虚作假,有失公平性。

2 就高校教师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

2.1 淡化职称评定,实行岗位聘任

应该根据岗位的情况,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就是说,教师应该注重聘任,职称评定只是职务聘任的一个环节,而不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另外,我们应该简化繁杂的评审程序,专家鉴定时候,应该多注重考核结果。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教师水平。

2.2 强化论文的真实质量,淡化论文的刊物级别

我认为论文的评定可以采取博士、硕士的评定方法,即由专家现场提问的答辩形式,而不是目前这种将论文发表在刊物上,教师在刊物上发表了论文,并不代表他的学术有多高。一篇真实的论文基本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学识有多高,可是没有必要发表在刊物上,发表在刊物上只能说明教师具有这篇文章的著作权,并不代表这就是他写的。更何况很多教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有的是花钱买版权,有的是让人代写,甚至自己抄袭都懒得做,这种论文的发表完全不能说明一个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素质,论文要注重质量,注重真伪性,不用往刊物登载,完全可以采取专家现场答辩的形式,以检查教师的真实水准。

2.3 建立一套职称论文的科学评审制度

教师职称评定中,论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是由于没有设立一套科学的审查制度。最起码的就是论文没有抄袭的,质量不至于太低劣。这就要求评委必须做到认真负责,给出论文的正确评定,不敷衍了事,甚至有的专家让学生代阅。再有就是加大公众的监督力度,建立评委库,并且要保证评委的素质,另外要加大规模。各级评委会,除主任委员一人外,其他评委必须从评委库中随机产生,且连续参加评审工作不得超过2年。评委在评审中不得有不良行为,评委要遵守评审规则、,对于评委影响公正评审的个别行为等,要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建立评审专家的信誉档案。另外,专家在评定论文时,要在最后写上他的名字,这样就避免了专家不负责任的情况,实名制也可以受到公众的监督。

2.4 加强公众监督

社会监督系统可以专门建立一个网站,让教师把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章都放进网站,新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是为现在年轻人所熟知的,上网可很方便的就查出论文的真伪,这就是利用了大众的监督力量。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人可以拿论文来造假了。

摘要:高校中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但是教师要通过职称评定的合格,才有时间把全部精力用于教学。这就成了很多教师的绊脚石,有的教师没有达到评定指标,就无法评上高级职称,而被学校拒之门外。列举了这些弊端,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尽快解决问题。

篇4: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一、教学是教师的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

培养人才是学校的第一位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主旋律,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学是给学生系统地讲授基本理论的根本途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考核教师工作和教师职务聘任的关键条件。对教师来说,教学是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因此,学校在教师的职称评审中应把教师的主要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即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的标准,而不能是其他工作任务作为主要的标准。然而,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成果,实际上否认教学是教师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普遍地存在着单纯看科研论文的极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把科研论文看作是评审教师职称的唯一的标准或依据,口头上是教学重要,实际上是不重要。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不少教师由于职称的压力,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而是放在科研论文上。这是因为,即使教学质量再好,但如果科研论文不够,就不能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相反,即使教学质量差或一般,甚至不搞教学,只要有一定的科研论文,就可以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不可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在教师中,由于科研论文级别和数量不够而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多,但是因教学问题没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极少,几乎没有。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一定要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标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衡量标准,便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努力教书育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

科研是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必要的条件,去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学校能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而且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本学科扎实的基本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通过科研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理论素质。科研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最基本的途径。教师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和本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趋势,才能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生动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并不否定教师科研的重要性,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两项基本任务。但是科研对教师来说,必须是搞好教学基础上的科研,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搞好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合格教师的第一位的或首要的条件,而科研是第二位的条件。

三、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不一致的、互相矛盾和对立的。

首先,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对科研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备课的过程对科研起促进作用。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知识储备,即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学派的各种观点和同一学派的不同说法等等。教师备课的过程并不是原有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加工和整理,使知识体系趋于更加完整和严谨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较快的条件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本学科和有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否则,就不可能有生动而有效的教学。备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思考和钻研的研究过程。第二,教学过程也促进科研。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总是渗透着探索的成分,常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利用他们了解和掌握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辨别是非,不断地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疑难问题。教师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第三,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也能促进教师的科研。在教学的实践中往往需要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途径。学生在社会调查和实验活动过程中,可以了解企业、农村和各行各业、各地方的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教师在批改这些社会调查和实验报告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科研信息,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其次,教学与科研又是互相矛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与科研又是两项独立的活动,它们有各自的目标、规律和要求。教学不等于科研,科研也不等于教学;教学好不等于科研也好,科研好也不等于教学好;优秀的教师不等于优秀的研究者,优秀的研究者也不等于优秀的教师,对二者的要求是不相同的。第二,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是一定的、有限的。因此,相对地投入到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多了,那么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相反,相对地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多了,那么投入到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二者是按相反的方向运动的。第三,教学与科研并不是并列的,而是有主次的。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中,教学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而科研是第二位的。教学是教师的第一位的工作任务,而科研是第二位的工作任务。科研应为教学服务,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的或第一位的条件应该是教学工作,而不是科研,科研是第二位的条件。

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互相促进的;另一方面,二者又是不一致的,互相矛盾的。因此,学校在实践中,既不能把二者绝对地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也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或并列起来,而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学。

篇5:最新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

现在高校教师标准决定于教师的职称和所在的地区,根据现在的高校教师职称等级:分13级,每级相差300元左右,越在上面差距越大。基本如下:

助教:基本工资960左右+奖金+课时费(每节课30元左右)+福利=2300--2600左右/月。

3级讲师:基本工资1050左右+奖金+课时费+福利=2700--3200左右/月。

2级讲师:基本工资1100左右+奖金+课时费+福利=3000--3500左右/月。

1级讲师:基本工资1150左右+奖金+课时费+福利=3500--4000左右/月。

3级副教授: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4000--4300左右/月。

2级副教授: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4200--4500左右/月。

1级副教授: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4500--4800左右/月。

4级教授: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4700--5500左右/月。做研究的收入每人不一样。3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8000--10000左右/月。做研究的收入每人不一样。高的有几十万,上百万的。

2级教授(长江学者):基本工资+奖金+课时费+福利=20000左右/月。做研究的收入每人不一样。高的有几百万,上千万的。

篇6:最新A级厕所评定标准

5.3.2.2 设备状况 19 5.3.2.3 收费标准 19 5.3.2.4 开放时间 19 5.3.3 服务 19 5.3.3.1 5.3.3.2 5.3.3.3 5.3.3.4 5.3.3.5

设备 19 外部清洁卫生要求室内清洁卫生要求应急措施 20 环境 20 20 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街区等的旅游厕所。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CJJ/14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GB/T 18092—2000 免水冲卫生厕所 GB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 6952-2005 卫生陶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旅游厕所 tourism toilets 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街区及其他旅游接待场所的公共厕所。

3.2 质量等级 quality grade 指旅游厕所的建设、管理、服务等质量的级别。4 质量等级及标志 4.1 质量等级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为3个等级,用“A、AA、AAA”表示,A、AA、AAA代表的等级依次由低到高。4.2 标志

具有A、AA或AAA以及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统一LOGO标志的方形标牌。质量等级划分标准 5.1 A级 5.1.1 建设

旅游厕所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厕建设的相关标准,没有上下水条件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维护简单、经济可靠的厕所技术(如:节水型、泡沫免冲型、循环冲洗型和生物型等)。5.1.1.1 建筑 5.1.1.1.1 外观

a)外观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b)厕所入口应注意隐私保护,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热带地区可采用开放式入口,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需求,宜设置过渡空间。厕所设大门时,门扇与门框间应防夹手。材质坚固耐用; c)建筑主体材料及装饰材料应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宜根据地区特点就地取材,防火性能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5.1.1.1.2 室内

a)建筑面积根据人流量设定;

b)男女厕所宜分开设置,也可设立男女通用厕位; c)厕所公共空间室内高度不低于2.5m,厕位间的净高不低于1.9m;

d)室内顶棚选用防潮、防腐、易清洁材料;

e)厕所间、洗手间内墙面应采用防水、防火、易清洁材料; f)厕所室内地面铺装前应做防水,装饰面应采用防滑、防渗、防腐的材料;

g)室内所有水、电、暖通等管线宜暗装;

h)管理间根据管理、服务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4.0㎡,管理间应配置管理人员用的桌子、椅子、开水容器、挂衣设施;

i)工具间根据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1.0㎡,工具间内应配置必要的清洁工具。5.1.1.1.3 给水、排水

a)旅游厕所的给排水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应符合GB 5024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b)给水管路进户前应设水表检查井,并内设排空阀门,进户管道内经不小于50mm,北方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c)排水主管路出户后应排水检查井,管路材质宜为PVC,直径不小于160mm;

d)厕所地面应合理设置防腐水封地漏,确保地面无积水。5.1.1.2 供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

5.1.1.2.1 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

5.1.1.2.2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a)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不小于1.5米;

b)内部设置可包括: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和呼叫器;

c)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5㎡; d)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e)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手、挂衣钩、呼叫按钮应符合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f)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儿童安全座椅长度不小于450mm,宽度宜不小于42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300mm; 5.1.1.3 厕位 5.1.1.3.1 厕位比例

a)男女分开的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含男用小便器)2:3; b)座蹲位设立比例至少达到1:5,男女通用厕位的厕所每座厕所宜不少于一个坐位;

c)男厕在保证大便位需求基础上应多设置小便位。5.1.1.3.2 厕位尺寸及配置

a)蹲坐厕位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长1.2m,宽0.9m;厕位内开门的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长1.4m,宽1.0m; b)小便器间距不小于0.7m; c)门锁牢固,可内外开启;

d)厕位隔断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可采用金属隔断板,隔断板(门)高度1.8m以上。5.1.1.4 卫生器具 5.1.1.4.1 蹲坐便器

a)蹲坐便器在具备上下水的条件下宜选择陶瓷便器; b)应符合GB 6952《卫生陶瓷》、GB/T 18092《免水冲卫生厕所》的要求;

c)水冲式宜采用感应式或机械式节水型冲洗阀门; d)免冲式宜采用自动式或无触摸机械式清理,达到卫生清理效果。

5.1.1.4.2 蹲坐便厕位应设置以下辅助设施 a)手纸盒,每个厕位内设手纸盒; b)废弃手纸收集容器,每个厕位内设一个;

c)扶手,每厕位应不少于一个,安装牢固、位置合理; d)挂衣钩,每个厕位不少于一个,承重不小于5kg; e)设置配置应考虑符合当地民众的信仰、习俗,如伊斯兰教的人如厕用的小净设施。5.1.1.4.3 小便器

a)小便器应采用品牌瓷制半挂式小便器;

b)站位隔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宽不小于0.45m,高不小于0.8m,隔板上部宜设搁物板; c)水冲式应采用感应式或机械式节水型冲洗阀门; d)免水冲式应处理便捷,易清洗。5.1.1.4.4 洁手设备和面镜

a)有水型选用的洗手盆和龙头,应安装牢固,宜配置洗手液容器和干手设备;男女分设的厕所洗手盆洗手盆数量参照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置,见下表: 厕位数(个)洗手盆数(个)备注

4以下 1 1男女厕所宜分别计算,分别设置;

2当女厕所洗手盆数n≧5时,实际设置数N应按下式计算:N=0.8n。5-8 2

9-21 每增4厕位增设1个

22以上 每增5个厕位增设1个 男女通用式厕所根据现场条件选择设置洗手池或干式净手器,如果洁手设备放在厕间里,每个厕位都须配置; b)无水型应提供感应式净手设备、消毒纸巾等,确保洁手有效;

c)厕所应设面镜。5.1.1.5 环境要求

5.1.1.5.1 通风应满足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确保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强制排风设备的位置设计合理;

5.1.1.5.2 采光,厕所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之和与地面面积比不宜小于1:8;

5.1.1.5.3 照明照度不低于75lx,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要求;应选用节能灯具,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5.1.1.5.4 气味,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2级。

5.1.1.5.5 室内环境根据需要布置宣传文明如厕的装饰品 5.1.1.6 标识

标志牌应此采用标准图案,中英文对照,材质防腐、防眩光,安装位置醒目。5.1.1.6.1 厕所标牌

a)厕所指向牌应指向准确,标明指向牌与厕所的间距米数。景区重要节点处宜标明厕所的分布位置,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建立网络导视系统;

b)厕所建筑外标牌安装在厕所外立面,安装位置醒目,与厕所风格一致,如果厕所夜间开放,厕所建筑上的标牌应可识别;

c)厕所公共区域应有文明用侧宣传牌,文字规范,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中英文对照,安装位置醒目。5.1.1.6.2 厕门标牌

a)男女厕所标志牌安装在男女厕所入口处,易识别,规格不小于300cm2;

b)厕位坐蹲位指示牌安装位置醒目,宜安装在厕位门的中上部,规格不小于60 cm²。5.1.1.6.3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除满足正常人员的识别需求外,宜考虑盲人的需求。5.1.1.7 粪便处理

5.1.1.7.1 粪便污水进入下水道或污水处理厂的,化粪池出水口的水质应符合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

5.1.1.7.2 粪便污水处理后进入水域的应满足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天然水为主题景观的区域严禁排入处理后的中水或景观用水;

5.1.1.7.3 粪便堆肥处理的应实现对环境为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里虫卵、细菌等指标应符合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的要求;

5.1.1.7.4 污物应输送到法规的处理场所,如果没有符合规范的处理场所应修建;

5.1.1.7.5 封闭空间、空气不易流通的空间(如洞穴)排出的气体应经过除臭设备处理,排出气体应满足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1.1.7.6 粪便污物需要运送的应保证运送的过程散发的臭味浓度不大于3级,符合GB/T 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要求。5.1.2 管理

5.1.2.1 管理文件与制度

a)应有厕所竣工档案、设计图纸及相关的验收文件; b)应有旅游淡旺季厕所管理预案;

c)应有粪便处理的方法、验收手续和管理制度,粪便排放应符合法规;

d)应有明确的厕所编号,标明开放时间、监督电话等内容; e)应有岗位职责;

f)应有卫生监督有检查制度

g)应有卫生服务标准,应涵盖厕所内外部件设施,内容应包括清洁频次、清洁方式和清洁程度等。5.1.2.2 设备状况 a)大小便位及附属管件停用比例不大于10%,停用时间不大于2天;

b)其他配件设施停用比例不大于20%,停用时间应不大于3天;

c)厕所应备有充足的耗材,如卫生纸、清洁液、消毒剂等; d)大小便器干净,冲洗正常;

e)排风除味设施应定期维护、无故障; f)无障碍设施应牢固可靠;

g)应急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工作正常; h)婴儿台应牢固可靠,功能正常; i)应保持排水、排污管道五堵塞。5.1.2.3 收费标准 旅游厕所应全部免费开放。5.1.2.4 开放时间

与所在场所经营开放时间相一致或更长。5.1.3 服务 5.1.3.1 设备

厕所设备应定时巡检、维护、保洁,提供干净卫生,较高正常率的厕所设备。

a)应提供能正常冲洗的小小便器,保证无堵塞、无结垢、无滴漏;

b)应定期清理,提供正常排污除味设施; c)应提供牢固可靠的无障碍设施; d)应提供正常应急照明设施;

e)应提供保证安全、牢固可靠,干净无灰的婴儿台; f)应提供易识别、无残损的标志牌; g)应提供畅通的排水、排污管道。5.1.3.2 外部清洁卫生要求

5.1.3.2.1 旅游厕所的整体外部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应无垃圾、粪便、污水、杂草等其他杂物,无卫生死角。5.1.3.2.2 厕所建筑外表定期维护、清洁。

5.1.3.2.3 厕所外的标识牌要清晰可见、无污渍、无损坏残缺。

5.1.3.2.4 厕所外坡道扶手干净无灰尘。

5.1.3.2.5 厕所入口主干道、台阶无积雪、结冰。5.1.3.2.6 厕所外化粪池、粪井周边场地应无垃圾、粪迹、污水。

5.1.3.3 室内清洁卫生要求

5.1.3.3.1 厕所内空间(地、墙、顶、窗)应整洁、干净、无破损、地面无积水。

5.1.3.3.2 便器应冲洗正常,干净、无水渍、污迹。5.1.3.3.3 管路、管件应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5.1.3.3.4 洗手池、龙头及台面在使用过后随时清洁,应干净无污渍。5.1.3.3.5 厕间隔断板、搁物板应清洁、完好、无污渍。5.1.3.3.6 厕间内手纸盒、纸巾盒、坐垫纸盒应定期检查,应保证盒内不缺纸。

5.1.3.3.7 厕间扶手应牢固完好、定期消毒。5.1.3.3.8 厕间内面镜应干净无污渍。

5.1.3.3.9 厕间内挂衣钩、置物台应干净,完好。5.1.3.3.10 厕间内的标识牌应干净,无掉漆、生锈、残缺。5.1.3.3.11 管理间、工具间应整洁有序。5.1.3.4 应急措施

当如厕人数短时间内聚集时,要有应急措施,确保有序如厕。5.1.3.5 环境

a)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保证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2级;

b)厕所应有效采光,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c)室内环境布置应干净整洁。5.2 AA级 5.2.1 建设

旅游厕所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厕建设的相关标准,没有上下水条件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维护简单、经济可靠的厕所技术(如:节水型、泡沫免冲型、循环冲洗型和生物型等)。5.2.1.1 建筑 5.2.1.1.1 外观

a)外观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b)厕所入口应注意隐私保护,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热带地区可采用开放式入口,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需求,宜设置过渡空间。厕所设大门时,门扇与门框间应防夹手,材质坚固耐用;

c)建筑主体材料及装饰材料应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宜根据地区特点就地取材,防火性能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 5.2.1.1.2 室内 a)建筑面积60m2以上; b)男女厕所应分开设置;

c)独立式厕所室内净高3.0m以上,附属式公厕按建筑层高; d)室内顶棚选用防潮、防腐、易清洁材料;

e)厕所间、洗手间内墙面应采用防水、防火、易清洁材料; f)厕所室内地面铺装前应做防水,装饰面应采用防滑、防渗、防腐的材料;

g)室内所有水、电、暖通等管线宜暗装;

h)管理间根据管理、服务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5.0㎡,管理间应配置管理人员用的桌子、椅子、开水容器、挂衣设施;

i)工具间根据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2㎡,工具间内应配置必要的清洁工具。5.2.1.1.3 给水、排水

a)旅游厕所的给排水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应符合GB 5024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b)给水管路进户前应设水表检查井,并内设排空阀门,进户管道内经不小于50mm,北方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c)排水主管路出户后应排水检查井,管路材质宜为PVC,直径不小于200mm;

d)厕所地面应合理设置防腐水封地漏,确保地面无积水。5.2.1.2 供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

5.2.1.2.1 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5.2.1.2.2 厕所应设置第三卫生间,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a)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不小于1.5m;

b)内部设置可包括: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和呼叫器;

c)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5㎡; d)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e)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手、挂衣钩、呼叫按钮应符合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f)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儿童安全座椅长度不小于450mm,宽度宜不小于42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300mm;

g)入口处应设第三卫生间标志。5.2.1.3 厕位 5.2.1.3.1 厕位比例

a)男女分开的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含男用小便器)2:3; b)坐蹲位设立比例不小于1:5,男女厕所分别宜不少于一个坐位;

c)男厕在保证大便位需要的基础上应多设置小便位。5.2.1.3.2 厕位尺寸及配置

a)蹲坐厕位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长1.2m,宽0.9m;厕位内开门的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1.4m,宽1.0m; b)小便器间距应不小于0.7m; c)门锁牢固可内外开启;

d)厕位隔断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可采用金属隔断板,隔断板(门)高度1.8m以上。5.2.1.4 卫生器具 5.2.1.4.1 蹲坐便器

a)蹲坐便器在具备上下水的条件下宜选择陶瓷便器; b)应符合GB 6952《卫生陶瓷》、GB/T 18092《免水冲卫生厕所》的要求; c)水冲式宜采用感应式节水型或机械式节水型阀门冲洗; d)免水冲式宜采用自动式或无触摸机械式清理,达到卫生清理效果。

5.2.1.4.2 蹲坐便厕位应设置下列辅助设施 a)手纸盒,每个厕位内设手纸盒;

b)废弃手纸收集容器,每个厕位内设一个;

c)扶手,每厕位至少应安装一个,安装牢固、位置合理,宜选用有抗菌功能的扶手;

d)挂衣钩,每个厕位内设挂衣钩,承重不小于5kg; e)设置配置应符合当地民众的信仰、习俗,如伊斯兰教的人用的小净设施。5.2.1.4.3 小便器

a)小便器应采用品牌瓷制半挂式小便器;

b)站位隔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宽不小于0.45m,高不小于0.8m,隔板上部宜设搁物板; c)水冲式应采用感应式或机械式节水型冲洗阀门; d)免水冲式应处理便捷,易清洗 5.2.1.4.4 洁手设备和面镜

a)有水型选用的洗手盆和龙头,应安装牢固,宜配置洗手液容器和干手设备;男女分设的厕所洗手盆洗手盆数量参照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置,见下表: 厕位数(个)洗手盆数(个)备注 4以下 1 1男女厕所宜分别计算,分别设置;

2当女厕所洗手盆数n≧5时,实际设置数N应按下式计算:N=0.8n。5-8 2

9-21 每增4厕位增设1个

22以上 每增5个厕位增设1个

男女通用式厕所根据现场条件选择设置洗手池或干式净手器,如果洁手设备放在厕间里,每个厕位都须配置; b)无水型应提供感应式净手设备、消毒纸巾等,确保洁手有效;

c)厕所应设面镜。5.2.1.5 环境要求

5.2.1.5.1 通风应满足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确保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强制排风设备的位置设计合理;

5.2.1.5.2 采光,厕所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之和与地面面积比不宜小于1:8;

5.2.1.5.3 照明照度不低于100lx,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要求;应选用节能灯具,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5.2.1.5.4 气味,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1级。

5.2.1.5.5 室内环境根据需要布置宣传文明如厕的装饰品 5.2.1.6 标识

标志牌应此采用标准图案,中英文对照,材质防腐、防眩光,安装位置醒目。5.2.1.6.1 厕所标牌

a)厕所指向牌应指向准确,标明指向牌与厕所的间距米数。景区重要节点处宜标明厕所的分布位置,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建立网络导视系统;

b)厕所建筑外标牌安装在厕所外立面,安装位置醒目,与厕所风格一致,如果厕所夜间开放,厕所建筑上的标牌应可识别;

c)厕所公共区域应有文明用侧宣传牌,文字规范,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中英文对照,安装位置醒目。5.2.1.6.2 厕门标牌

a)男女厕所标志牌安装在男女厕所入口处,易识别,规格不小于300cm2;

b)厕位坐蹲位指示牌安装位置醒目,宜安装在厕位门的中上部,规格不小于60 cm²。5.2.1.6.3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除满足正常人员的识别需求外,宜考虑盲人的需求。5.2.1.7 粪便处理

5.2.1.7.1 粪便污水进入下水道或污水处理厂的,化粪池出水口的水质应符合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

5.2.1.7.2 粪便污水处理后进入水域的应满足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天然水为主题景观的区域严禁排入处理后的中水或景观用水;

5.2.1.7.3 粪便堆肥处理的应实现对环境为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里虫卵、细菌等指标应符合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的要求;

5.2.1.7.4 污物应输送到法规的处理场所,如果没有符合规范的处理场所应修建;

5.2.1.7.5 封闭空间、空气不易流通的空间(如洞穴)排出的气体应经过除臭设备处理,排出气体应满足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2.1.7.6 粪便污物需要运送的应保证运送的过程散发的臭味浓度不大于3级,符合GB/T 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要求。5.2.2 管理

5.2.2.1 管理文件与制度

a)应有厕所竣工档案、设计图纸及相关的验收文件; b)应有旅游淡旺季厕所管理预案;

c)应有粪便处理的方法、验收手续和管理制度,粪便排放应符合法规; d)应有明确的厕所编号,标明开放时间、监督电话等内容; e)应有岗位职责;

f)应有卫生监督有检查制度;

g)应有卫生服务标准,应涵盖厕所内外部件设施,内容应包括清洁频次、清洁方式和清洁程度等。5.2.2.2 设备状况

a)大小便位及附属管件停用比例不大于5%,停用时间不大于1天;

b)其他配件设施停用比例不大于10%,停用时间应不大于2天;

c)厕所应备有充足的耗材,如卫生纸、清洁液、消毒剂等; d)大小便器干净,冲洗正常;

e)排风除味设施应定期维护、无故障; f)无障碍设施应牢固可靠;

g)应急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工作正常; h)婴儿台应牢固可靠,功能正常; i)应保持排水、排污管道五堵塞。5.2.2.3 收费标准 旅游厕所应全部免费开放。5.2.2.4 开放时间

与所在场所经营开放时间相一致或更长。5.2.3 服务 5.2.3.1 设备

厕所设备应定时巡检、维护、保洁,提供干净卫生,较高正常率的厕所设备。

a)应提供能正常冲洗的小小便器,保证无堵塞、无结垢、无滴漏;

b)应定期清理,提供正常排污除味设施; c)应提供牢固可靠的无障碍设施; d)应提供正常应急照明设施;

e)应提供保证安全、牢固可靠,干净无灰的婴儿台; f)应提供易识别、无残损的标志牌; g)应提供畅通的排水、排污管道。5.2.3.2 外部清洁卫生要求

5.2.3.2.1 旅游厕所的整体外部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应无垃圾、粪便、污水、杂草等其他杂物,无卫生死角。5.2.3.2.2 厕所建筑外表定期维护、清洁。

5.2.3.2.3 厕所外的标识牌要清晰可见、无污渍、无损坏残缺。

5.2.3.2.4 厕所外坡道扶手干净无灰尘。

5.2.3.2.5 厕所入口主干道、台阶无积雪、结冰。5.2.3.2.6 厕所外化粪池、粪井周边场地应无垃圾、粪迹、污水。

5.2.3.3 室内清洁卫生要求 5.2.3.3.1 厕所内空间(地、墙、顶、窗)应整洁、干净、无破损、地面无积水。

5.2.3.3.2 便器应冲洗正常,干净、无水渍、污迹。5.2.3.3.3 管路、管件应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5.2.3.3.4 洗手池、龙头及台面在使用过后随时清洁,应干净无污渍。

5.2.3.3.5 厕间隔断板、搁物板应清洁、完好、无污渍。5.2.3.3.6 厕间内手纸盒、纸巾盒、坐垫纸盒应定期检查,应保证盒内不缺纸。

5.2.3.3.7 厕间扶手应牢固完好、定期消毒。5.2.3.3.8 厕间内面镜应干净无污渍。

5.2.3.3.9 厕间内挂衣钩、置物台应干净,完好。5.2.3.3.10 厕间内的标识牌应干净,无掉漆、生锈、残缺。5.2.3.3.11 管理间、工具间应整洁有序。5.2.3.4 应急措施

当如厕人数短时间内聚集时,要有应急措施,确保有序如厕。5.2.3.5 环境

a)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保证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1级;

b)厕所应有效采光,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c)室内环境布置应干净整洁。5.3 AAA级 5.3.1 建设

旅游厕所的建设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公厕建设的相关标准,没有上下水条件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维护简单、经济可靠的厕所技术(如:节水型、泡沫免冲型、循环冲洗型和生物型等)。5.3.1.1 建筑 5.3.1.1.1 外观

a)外观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b)厕所入口应注意隐私保护,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热带地区可采用开放式入口,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需求,宜设置过渡空间。厕所设大门时,门扇与门框间应防夹手,材质坚固耐用;

c)建筑主体材料及装饰材料应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宜根据地区特点就地取材,防火性能应符合GB 50016的要求; 5.3.1.1.2 室内 a)建筑面积80m2以上; b)男女厕所应分开设置;

c)独立式厕所室内净高3.2m以上,附属式公厕按建筑层高; d)室内顶棚选用防潮、防腐、易清洁材料;

e)厕所间、洗手间内墙面应采用防水、防火、易清洁材料; f)厕所室内地面铺装前应做防水,装饰面应采用防滑、防渗、防腐的材料;

g)室内所有水、电、暖通等管线宜暗装;

h)管理间根据管理、服务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宜不小于6.0㎡,管理间应配置管理人员用的桌子、椅子、开水容器、挂衣设施;

i)工具间根据需求设计,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5㎡,工具间内应配置必要的清洁工具。5.3.1.1.3 给水、排水

a)旅游厕所的给排水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应符合GB 5024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b)给水管路进户前应设水表检查井,并内设排空阀门,进户管道内经不小于50mm,北方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 c)排水主管路出户后应排水检查井,管路材质宜为PVC,直径不小于200mm;

d)厕所地面应合理设置防腐水封地漏,确保地面无积水。5.3.1.2 供特殊人群使用的设施

5.3.1.2.1 无障碍设施应符合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5.3.1.2.2 厕所应设置第三卫生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轮椅回转直径不小于1.5米;

b)内部设置可包括:成人坐便器、儿童坐便器、儿童小便器、成人洗手盆、儿童洗手盆、多功能台、儿童安全座椅、挂衣钩和呼叫器;

c)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5㎡; d)地面应防滑、不积水;

e)成人坐便器、洗手盆、多功能台、安全抓手、挂衣钩、呼叫按钮应符合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

f)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儿童安全座椅长度不小于450mm,宽度宜不小于420mm,高度宜为500mm,离地高度宜为300mm;

g)入口处应设第三卫生间标志。5.3.1.3 厕位 5.3.1.3.1 厕位比例

a)男女分开的厕所男女厕位比例(含男用小便器)2:3; b)坐蹲位设立比例不小于1:5,男女厕所分别宜不少于一个坐位;

c)男厕在保证大便位需要的基础上应多设置小便位。5.3.1.3.2 厕位尺寸及配置

a)蹲坐厕位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长1.2m,宽0.9m;厕位内开门的使用净尺寸应不低于1.4m,宽1.0m; b)小便器间距应不小于0.7m; c)门锁牢固可内外开启;

d)厕位隔断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可采用金属隔断板,隔断板(门)高度1.8m以上。5.3.1.4 卫生器具 5.3.1.4.1 蹲坐便器

a)蹲坐便器在具备上下水的条件下宜选择陶瓷便器; b)应符合GB 6952《卫生陶瓷》、GB/T 18092《免水冲卫生厕所》的要求;

c)水冲式宜采用感应式节水型或机械式节水型阀门冲洗; d)免冲式宜采用自动式或无触摸机械式清理,达到卫生清理效果。

5.3.1.4.2 蹲坐便厕位应设置下列辅助设施 a)手纸盒,每个厕位内设手纸盒;

b)废弃手纸收集容器,每个厕位内设一个;

c)扶手,每厕位至少应安装一个,安装牢固、位置合理,宜选用有抗菌功能的扶手;

d)挂衣钩,每个厕位内设挂衣钩,承重不小于5kg; e)设置配置应考虑符合当地民众的信仰、习俗,如伊斯兰教的人如厕用的小净设施。5.3.1.4.3 小便器

a)小便器应采用品牌瓷制半挂式小便器;

b)站位隔板应选用坚固、防潮、防腐、防烫、易清洁材料,宽不小于0.45m,高不小于0.8m,隔板上部宜设搁物板; c)水冲式应采用感应式或机械式节水型冲洗阀门; a)免水冲式应处理便捷,易清洗 5.3.1.4.4 洁手设备和面镜

a)有水型选用的洗手盆和龙头,应安装牢固,宜配置洗手液容器和干手设备;男女分设的厕所洗手盆洗手盆数量参照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设置,见下表: 厕位数(个)洗手盆数(个)备注

4以下 1 1男女厕所宜分别计算,分别设置;

2当女厕所洗手盆数n≧5时,实际设置数N应按下式计算:N=0.8n。5-8 2

9-21 每增4厕位增设1个

22以上 每增5个厕位增设1个

男女通用式厕所根据现场条件选择设置洗手池或干式净手器,如果洁手设备放在厕间里,每个厕位都须配置; b)无水型应提供感应式净手设备、消毒纸巾等,确保洁手有效;

c)厕所应设面镜。5.3.1.5 环境要求

5.3.1.5.1 通风应满足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确保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强制排风设备的位置设计合理;

5.3.1.5.2 采光,厕所建筑通风、采光面积之和与地面面积比不宜小于1:8;

5.3.1.5.3 照明照度不低于100lx,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的要求;应选用节能灯具,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5.3.1.5.4 气味,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1级。

5.3.1.5.5 室内环境根据需要布置宣传文明如厕的装饰品 5.3.1.6 标识

标志牌应此采用标准图案,中英文对照,材质防腐、防眩光,安装位置醒目。5.3.1.6.1 厕所标牌

a)厕所指向牌应指向准确,标明指向牌与厕所的间距米数。景区重要节点处宜标明厕所的分布位置,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建立网络导视系统;

b)厕所建筑外标牌安装在厕所外立面,安装位置醒目,与厕所风格一致,如果厕所夜间开放,厕所建筑上的标牌应可识别;

c)厕所公共区域应有文明用侧宣传牌,文字规范,宣传内容通俗易懂,中英文对照,安装位置醒目。5.3.1.6.2 厕门标牌

a)男女厕所标志牌安装在男女厕所入口处,易识别,规格不小于300cm2;

b)厕位坐蹲位指示牌安装位置醒目,宜安装在厕位门的中上部,规格不小于60 cm²。5.3.1.6.3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

第三卫生间标志牌除满足正常人员的识别需求外,宜考虑盲人的需求。5.3.1.7 粪便处理

5.3.1.7.1 粪便污水进入下水道或污水处理厂的,化粪池出水口的水质应符合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要求;

5.3.1.7.2 粪便污水处理后进入水域的应满足GB 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天然水为主题景观的区域严禁排入处理后的中水或景观用水;

5.3.1.7.3 粪便堆肥处理的应实现对环境为无害化,处理后的粪便里虫卵、细菌等指标应符合GB 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的要求;

5.3.1.7.4 污物应输送到法规的处理场所,如果没有符合规范的处理场所应修建;

5.3.1.7.5 封闭空间、空气不易流通的空间(如洞穴)排出的气体应经过除臭设备处理,排出气体应满足GB 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5.3.1.7.6 粪便污物需要运送的应保证运送的过程散发的臭味浓度不大于3级,符合GB/T 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要求。5.3.2 管理

5.3.2.1 管理文件与制度

a)应有厕所竣工档案、设计图纸及相关的验收文件; b)应有旅游淡旺季厕所管理预案;

c)应有粪便处理的方法、验收手续和管理制度,粪便排放应符合法规;

d)应有明确的厕所编号,标明开放时间、监督电话等内容; e)应有岗位职责;

f)应有卫生监督有检查制度

g)应有卫生服务标准,应涵盖厕所内外部件设施,内容应包括清洁频次、清洁方式和清洁程度等; h)应有标志牌管理制度。5.3.2.2 设备状况

a)大小便位及附属管件应完好、无损坏;

b)其他配件设施应完好无损坏,有故障应立即维修; c)厕所应备有充足的耗材,如卫生纸、清洁液、消毒剂等; d)大小便器干净,冲洗正常;

e)排风除味设施应定期维护、无故障; f)无障碍设施应牢固可靠;

g)应急照明设施应定期检查,工作正常; h)婴儿台应牢固可靠,功能正常; i)应保持排水、排污管道五堵塞。5.3.2.3 收费标准

旅游厕所应全部免费开放。5.3.2.4 开放时间

与所在场所经营开放时间相一致或更长。5.3.3 服务 5.3.3.1 设备

厕所设备应定时巡检、维护、保洁,提供干净卫生,较高正常率的厕所设备。

a)应提供能正常冲洗的小小便器,保证无堵塞、无结垢、无滴漏;

b)应定期清理,提供正常排污除味设施; c)应提供牢固可靠的无障碍设施; d)应提供正常应急照明设施;

e)应提供保证安全、牢固可靠,干净无灰的婴儿台; f)应提供易识别、无残损的标志牌; g)应提供畅通的排水、排污管道。5.3.3.2 外部清洁卫生要求

5.3.3.2.1 旅游厕所的整体外部周边环境整洁有序,应无垃圾、粪便、污水、杂草等其他杂物,无卫生死角。5.3.3.2.2 厕所建筑外表定期维护、清洁。

5.3.3.2.3 厕所外的标识牌要清晰可见、无污渍、无损坏残缺。5.3.3.2.4 厕所外坡道扶手干净无灰尘。

5.3.3.2.5 厕所入口主干道、台阶无积雪、结冰。5.3.3.2.6 厕所外化粪池、粪井周边场地应无垃圾、粪迹、污水。

5.3.3.3 室内清洁卫生要求

5.3.3.3.1 厕所内空间(地、墙、顶、窗)应整洁、干净、无破损、地面无积水。

5.3.3.3.2 便器应冲洗正常,干净、无水渍、污迹。5.3.3.3.3 管路、管件应无污垢、无堵塞、无滴漏。5.3.3.3.4 洗手池、龙头及台面在使用过后随时清洁,应干净无污渍。

5.3.3.3.5 厕间隔断板、搁物板应清洁、完好、无污渍。5.3.3.3.6 厕间内手纸盒、纸巾盒、坐垫纸盒应定期检查,应保证盒内不缺纸。

5.3.3.3.7 厕间扶手应牢固完好、定期消毒。5.3.3.3.8 厕间内面镜应干净无污渍。

5.3.3.3.9 厕间内挂衣钩、置物台应干净,完好。5.3.3.3.10 厕间内的标识牌应干净,无掉漆、生锈、残缺。5.3.3.3.11 管理间、工具间应整洁有序。5.3.3.4 应急措施

当如厕人数短时间内聚集时,要有应急措施,确保有序如厕。5.3.3.5 环境 a)厕所换气次数在5次/小时以上,应优先采用自然排风,保证厕所臭味强度不大于1级;

b)厕所应有效采光,夜间灯光可使用时间与厕所开放时间一致;

上一篇:教师述职报告优秀总结下一篇:有关同学聚会的策划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