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超市进货查验制度

2024-08-12

商场超市进货查验制度(精选12篇)

篇1:商场超市进货查验制度

保德县嘉源超市

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企业(超市)采购食品,应当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明供货商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需要查验和索取供货方的票证如下:

1.营业执照;

2.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3.检验(检疫)证明;

4.销售票据;

5.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6.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7.进口食品报关单;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

第三条 本企业(超市)从事食品经营,应当运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局商品(食品)安全监管系统》,根据查验票证,及时、准确录入食品准入备案信息。内容包括:食品条形码、食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食品生产者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营业执照复印件、营业执照有效期、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复印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以及质量合格证明信息。如果购进食品为有机食品、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或者荣获中国名牌认证、驰名商标等,还须录入有机食品认证号、保健食品认证号、中国名牌认证号、绿色食品认证号、无公害农产品(食品)认证号、驰名商标认证号和QS标志号。并妥善保存相关资格认证文件和各类证照原件或复印件,以备查验。

第四条 对需要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本企业(超市)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或市场设立的检测点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第五条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3.粮油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 经营预包装食品的,由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包装标签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及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鲜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进口的预包装食品的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且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符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第七条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 本企业(超市)按照食品广告的宣传购进食品时,采购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第九条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至少二年。

第十条 本企业(超市)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篇2:商场超市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三、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四、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五、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六、经营者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八、经营者在进货时,对查验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应拒绝进货。发现有假冒伪劣食品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保证上市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索证索票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安全,在购进食品时,本单位员工必须向供货方索取有关票证,以确保食品来源渠道合法、质量安全。

第三条 与初次交易的供货单位交易时,应索取证明供货者和生产加工者主体资格合法的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证明文件,每年核对一次。

第四条 在购进食品时,应当按批次向供货者或生产加工者索取以下证明食品符合质量标准或上市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

1.食品质量合格证明; 2.检验(检疫)证明; 3.销售票据;

4.有关质量认证标志、商标和专利等证明; 5.强制性认证证书(国家强制认证的食品);

6.进口食品代理商的营业执照、代理资料、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报关单、注册证。

第五条 下列食品进货时必须按批次索取证明票证: 1.活禽类:检疫合格证明、合法来源证明;

2.牲畜肉类: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或畜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3.粮食及其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酒类:检验合格证明、进货票据。

第六条 对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优质食品,可凭以上称号相应标识和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第七条 对实行购销挂钩的食品,可凭购销挂钩协议和供货方的销售凭证直接销售,免予索取其他票证。

篇3:商场超市进货查验制度

一、JIT理论

JIT理论是准时生产方式 (Just In Time简称JIT) , 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 零库存.JIT理论的基本思想为“在需求的时候, 按需求的量生产所要的产品”, 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追求一种零库存, 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系统模式。减少进货过程中的库存积压从而减少浪费而进行的持续改良。

连锁超市获取最大限度地利润成为企业的基本目标。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精益生产方式JIT采用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 依靠严密细致的管理, 通过"无浪费", 防止过量生产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为实现这一基本目的, 精益生产方式JIT的目标是实现以下三个子目标:零库存、多品种、无缺陷。

二.采购方法

采购决策是采购部门在满足销售需求、保证质量和及时交货的前提下, 确定每次商品的最佳采购批量、采购周期, 以使商品的订货成本和存储成本最低, 并且应对在发出订单到订货入库的提前期内, 商品的实际需求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解决方法, 同时也是企业实现保证日常合理的库存储备量, 保证经营延续而采取的一系列的采购活动。本文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 着重讨论以下几种采购优化决策方法和安全库存量。

(1) 经济批量采购决策。经济批量法是指定购某种商品过程中, 使各种相关费用之和最低的一种批量定购法, 这里的费用主要包括订货费用和储存费用。

(2) 缓冲量采购决策。缓冲量采购决策是为了避免订货到达之前供应不足的情况, 采购时考虑一定的安全缓冲量或安全库存量, 有效地避免在订货提前期内出现缺货的风险, 减低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 即短缺费用。

(3) 按需批量采购决策。按需批量法是指商品订购的批量等于净需求量, 也称直接需求法。这种确定批量的计算方法往往是用于订购数量和时间基本上能够给予保证的商品, 或者所需商品的价值较高, 不允许过多地生产或保存的商品。

三.进货流程图

将需要数量的商品在需要的时间运送到需要的地点, 朝着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等待的方向发展, 增强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 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连锁超市的进货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四.采取的技术

4.1开发模式

采用XP (eXtreme Programming, 极限编程) 开发模式的思路, 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开发环境, 采用了J2EE技术提升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可重用。

4.2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保障

通过HTTP+XML数据传输办法, 有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3全面支持开发架构模式

支持Client/Server (C/S) 、Browser/Server (B/S) 、满足企业不同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

随着连锁超市日趋激烈的竞争, 使得超市对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 发挥资金效益, 提高资金利用率, 使得基于JIT理论的进货系统的研究成为必然。也使得连锁超市的请货系统趋于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彭常青,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6:24-36.

[2]Rod Johnson, J2EE设计开发编程指南[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吴毅杰, C/S与B/S的比较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J], 舰船电子工程, 2003年02期.

[4]张刚毅, 基于Internet的区域型企业的MIS架构[D], 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04期.

篇4: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为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根据《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食品经营者在采购食品时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查验的内容,包括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

三、食品经营者直接从生产者进货,应当查验其《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其他食品经营者进货,应当查验其《食品流通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同时保存由供货者签字或者盖章的许可证照复印件。

四、食品经营者应当按所购食品品种和批次,查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含合格证、合格印章等)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或进口食品的商检证明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文件。

五、食品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按批次进行检查或抽查,包括食品标识的查验、食品感观检查和必要的食品内在质量查验。

篇5:农药经营进货查验制度

1、农药经营者在进货时,应当认真查验农药产品包装、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保质期及相关证明文件,查验者对所购进农药的质量负责。

2、不得采购标签和说明书不符合规定,未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未取得有关证明文件,包装和说明书破损的农药产品。

3、不得向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的农业生产企业或者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其他农药经营者采购农药。

4、采购农药时应索取进货发票,做到以票做账,杜绝无票进货。

5、及时填写进货台帐,如实登记农药的名称、批号、购进日期、购进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人姓名、联系方式、进货经手人等详细内容。

6、进货台账、查验材料及发票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7、负责进货查验的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农药真伪查验相关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从事农药进货查验工作。相关查验资料和进货台账在负责查验人员签字后必须提交经营门市法人签字复核,经营门市法人应对农药质量负总责。

篇6: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一、为了使采购的原辅料(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能够满足

生产合格产品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单位购进的原辅材料一律应当进行实地查验,经过验证后方可入库。

三、在进货查验原辅材料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时,应查验供货方主体资格的合法有效证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的相关文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记录生产许可证编号、复印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以备日后检查。

四、进货查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以及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日期及批号、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对本企业自行检验食品原料的,要记录检验结果集保存检验记录。其中,联系方式中应当注明供货者联系电话和联系地址。

五、对原辅材料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主要查验内容包括:

(一)查验包装标识是否有中文标注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是否在包装上显著位置清晰标注净含量、规格、型号等项目。

(二)(三)是否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说明、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等级。经感官鉴别是否存在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有其他感官性状异常。

(四)(五)是否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质量情况。

是否存在应当检验、检疫而末检验、检验,是否伪造检验、检疫结果,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情况。

(六)进口产品是否有中文标注的原产国国名或者地区名已经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名称和地址。

(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经过检验检疫的,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采购。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由供货者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明方可采购进货。

六、应加强原辅材料的外观质量检查,对包装不严、破损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变质的,不得入库,并立即停止进货和使用,进行返厂或无害化处理。

七、在进货查验时,发现产品不合格和无合法来源的,应拒绝验收。发现有假冒伪劣时,应及时报告。

篇7: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第二条 进货时,认真查验供货商主体资格及食品合格证明文件,严把食品质量关,做到“三查三看三不”:

1、查证明文件,看供货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否齐全有效,不从无合法生产经营资格的供货商处进货;

2、查食品质量,看每个批次的食品是否有质量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文件,不购进《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经营的食品和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

3、查食品包装,看所购食品包装和标签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与食品相符、是否标注QS认证标志等,不购进假冒伪劣食品。第三条在进货时向供货方索要下列票证:

(一)供货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二)供货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质量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文件;

(四)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相关证书复印件;

(五)销售发票或凭据;

(六)其他有关票据、证明。

第四条 按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要求,分类、规范保存上述票证。

第五条 严格执行食品经营企业(个体经营者除外)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予以保存。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篇8: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严把材料质量进货关,促进我公司产品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

1、险部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归口部门,负责公司材料进货的检验、试验的委托工作。

二、工作程序

1、质检员对公司产品所需材料按标准或合同的规定进行进货查验,经查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2、当某些检验或试验项目本公司不能进行时,由质检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或试验,对委托单位能力、资质进行评价,填写供方评价记录。

3、检验结束后,质检员及时做好状态表标识,经检验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作好记录,原则上按退货处理,在不影响质量情况下,经公司经理和分管经理批准,也可做让步接受处理,具体执行《不合格品控制制度》

4、对无标准、又无明确指导性文件,也无生产厂合格证的,或采购商品不在合格厂评估范围内的,质检员有权拒绝验收。

5、质检员应做好验收记录,做到记录完整、及时、准确。并有质检人员签名.

6、质检员有质检部门负责人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质检工作。

三、检验规程

1、原材料进场应按合同要求验收相关质量证明文件。

2、进货材料按进货5%进行抽样,检查技术参数的准确性。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适用于生产部所有部门、车间和个人。

1、生产经理负责该项工作的制定及研究

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对车间员工进行监督。制度:

1、人员管理

2、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

3、生产经理负责检查监督车间整体工作情况,统一一进行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

4、生产经理负责工人进行技术培训,确保培训合格上岗。

5、生产负责人员,每天生产结束填写生产工作日记,并于当天上报生产经理。管理方法:

1、生产经理和生产负责人在生产前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生产.

2、车间主任应指导工人按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管理

3、车间主任检查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及时反馈给生产经理进行处理. 中间产品的检验:

1、各二序工作人员按频率、项目工作方法进行自主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流程。

2、质量管理部门的质检员,依据相关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流程对产品的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入库。不合格产品的处理: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生产车间和质检部门应进行适当标识和隔离,以防小合格产品流入下一工序被误用。

2、所有不合格产品应按照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处理。入库:

产品检验合格方可入库,生产负责人,填写入库单,组织人员经库管人员核对无误,办理入库手续,按库管人员安排放入指定位置。

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1、目的:

确保产品合格,维护公司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终产品检验。

3、职责:

1)质量技术部负责产品最终检验。

2)其他部门辅助质检对产品进行最终检验。

3)化验员对产品进行最终检验做好详细记录。

4)产品检验完,由技术部门人员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若合格,开具《出厂检验报告单》,由主管领导签字,方可出库。若不合格,按不合格产品规定,进行处理。

5)每批产品有留样,留样产品应放在专属留样区,按品种、批次分类放置。并留有标识。

6)质检员应得到质检部门领导授权,在授权范围内实施检验工作。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保障消费者消费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单位就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食品经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堂从业人员生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上岗。

2、在每年的健康检查中、凡发现本单位从业人员中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和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得再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从业人员健康裣查合格证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4、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做到:(1)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销售食品。(4)不得在食品经营场所内吸烟。

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食品的质量以及食品的安全,特制定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保证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质量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

3、职责

1)质量负责人:负责食品安全自查协调管理工作,批准食品安全自查方案和报告,向管理层报告自查结果。2)自查组长:全面负责自查实施活动,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和措施。

3)质保部:负责起草食品自查方案,组建自查小组,按照计划实施自查,起草报告,对不合格项目整改实有效确认。

4)受检部门:在指责范围内,协助自查,负责不合格项目整改。

4、要求

1)自查频次:每年至少2次,覆盖所有部门。

2)发生严重质量问题或外界重大投诉,需追加食品自查。

3)食品自查准备:自查组长提出食品自查计划,质量负责人批准。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一、目的

将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的产品及时从市场召回,防止给食用者造成损害,使产品召回规范化。

二、范围

适用于发现存在食品安全危害且已流向市场的产品。

二、1、销售部负责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是召回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通知相关方并及时反馈质检科。

2、质检科负责召回信息的评估,召回范围的确定;制定召回计划;

3、生产部是负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制定和实施的部门。

四、工作程序

1、召回的分类

2、召回信息收集渠道:

(1)内部信息:由各相关部门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信息,如自测和自查结果等。

(2)销售部负责外部信息收集:

官方通知:明示或法律法规变化 客户通知:顾客的需求和反馈(3)召回的信息评估

根据内外部的信息来源,由质检科对信息进行评估,根据其危害消费者健康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召回以及召回的范围,制度召回方法。

3、产品的召回

(1)根据评估结果确需召回时,由销售部通知相关方(如:监管部门、销售商和消费者),由质检科指定专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填写产品召回通知单,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质检科专人负责召回工作,召回通知单同时送交成品库、销售部,库房停止该批产品出库,销售部立即停止该批产品的销售。

(2)质检科专人立即调阅销售记录及库存情况,制定召回计划,召回计划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召回单位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召回产品数量、召回方式、时限、召回原因等,召回计划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交至销售部。

(3)销售部人员按召回计划要求,立即实施召回工作,并填写召回记录及时向负责召回人员报告召回工作情况,统计召回差额。

(4)当召回品和已明确去向的未召回品数量总和等于待召回数量时,召回工作可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结束。

(5)召回产品进成品库时,暂存不合格品区,经质检科检验确认不合格后,按不合格产品处理。

(6)生产部对召回的原因分析,确定预防和纠正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4、质检部门对预防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提交管理评审。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危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处置管理制度。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公司各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要把好生产加工源头。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公司各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应急处理各项工作。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立即作出反应,迅速制定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要协调好公司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寻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等部门的协助。

二、组织管理

(一)建立企业产品投诉热线96211,并向社会公示,欢迎广大消费者和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进行社会监督。

(二)企业自觉接受质监、卫生、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抽检),做到积极配合,实事求是,决不弄虚作假欺骗检查,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认真整改。

(三)公司成立公司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

1、负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依照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组织生产,合法经营,做到企业诚信、自律,不违法、不违规、不制假、不售假。

2、负责教育企业全体员工,树立”以人为本,顾客第一,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合格产品。

3、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运行。从产品生产的原粮到加工(加工设备、工艺流程、成品检验、入库)直至市场营销终端(产品运输、销售网点),严格按规范操作,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做到环环扣紧,层层把关,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不准流入市场。

4、负责监督检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食品标签标准和广告法规,把产品的真实属性、营养成份、生产日期与保质期、贮存方法与食用方法等,全面如实的告知消费者,不做任何夸大、虚假的企业产品宣传,自觉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正、健康的市场经营秩序。

5、负责产品安全质量自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

6、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和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突发事件的危害,竭力杜绝各种乳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和企业的稳定与生命财产安全。

7、负责对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指挥和协调公司有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等工作。

(四)企业产品投诉热线接到产品质量投诉,如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立即向食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安全领导小组接到食品质量突发事件报告后,应按照以下分类采取相应措施:

1、单起食品质量突发事件投诉、人数在1—2人,安全领导小组立即派相关人员到现场调查事故情况、分析事故确切原因。

2、单起食品质量突发事件投诉,人数在3人以上或两起及以上食品质量突发事件投诉,安全领导小组立即派相关人员到现场调查事故情况、分析事故确切原因,并及时寻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的协助。

以上食品质量突发事件如经分析、排查,如确为公司产品引发的,应立即通知同批产品的相关客户并组织同批产品的紧急召回等,同时要联系好医疗单位作好对已食用本批产品的、可能发病的顾客的相关医疗措施。并且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报告,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协助解决。

3、出现下列情况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安全领导小组应在第一时间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书面报告,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采取事故应急措施,同时公司调动一切可用力量进行应急处理。

(1)一次出现由于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发病人数在50人以上;(2)发生群体性食用食品发病事故,并有人员死亡的;

(3)引发发病的食品扩散未得到控制,死亡人数在继续增加的;(4)其它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五)事故报告

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处理进程等,每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都必须有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以便于公司在相关方面改进及借鉴、总结。

1、初次报告内容:发生事故的单位、地址;受害者的发病时间、发病人数、临床症状及体症;医疗单位、地址,抢救医疗的基本情况;事故现场采取的措施和调查处理的工作进度;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需相关部门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事故的报送单位、签发人和联系电话及报送时间。初次报告应在知悉事故后立即报告。

2、进展报告的内容: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理进程、事故原因等,在进展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发生和处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建议。总结报告应在事故处理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上报。

三、应急保障

(一)人员保障

1、安全领导小组可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组织公司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事故应急的各方面工作。

2、安全领导小组应在日常加强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组织应急事故处理的演练。

(二)物资保障

后勤部应及时提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一切设施、设备和物资。(三)信息保障

在事故处理期间,安全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应确保24小时信息通讯畅通。

四、其它事项

l、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未能履行职责的,要对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9: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共)

一、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即:向供货商索要食品原料的“一单通”,如供货商不能提供“一单通”,应当向供货商索取书式的工商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品种和批次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质量检验合格报告、进口食品的商检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文件及销售发票(凭证)等。

二、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明确进货查验及记录的具体负责人。购进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查验食品标签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容器;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内容、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如实记录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

三、以上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材料必须整理建档备查,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该种食品购入之日起不少于2年,食品经营者可以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健全书式和电子档案。

篇10:原材料进货查验及记录制度

1、目的

对进厂原材料进行规定的查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进货的控制。

3、职责和权限

生产技术科负责原材料的进厂查验,质检科负责质量检验。

4、程序概述

4.1 原材料进厂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查验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有关许可证明文件,未依法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或未依法取得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的原材料不得接收入库。

4.2 经查验合格入库的原材料,生产技术科应如实记录进货相关信息,需要记录的内容如下:

a 原材料的名称

b 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编号 c 产品合格证、规格、数量 d 供货人名称及联系方式 e 进货日期

4.3 原材料进厂后需经质检科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4 质检科应该按批次,第一时间对入厂原材料进行取样,并及时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生产持续稳定进行。

4.4 质检不合格的原材料,要立即上报车间主任或主管生产的经理,及时联系进货原材料厂家进行处置。

4.5 质检科保留质检原始数据及检验报告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4.6 生产技术科保存原材料进货记录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

4.7 原材料进货厂家的有关许可证明文件由生产技术科进行收集并负责归档。

5、记录

篇11: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乳粉的质量验收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验收人员必须严格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食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商品的入库验收工作。

(一)、配备专职验收人员,必须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地市级(含)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担任。

(二)、货到应先存放于待验区(黄色色标表示),待验收人员按规定程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三)、验收人员按下列程序严格验收并详细记录:

l、详细核对到货凭证,根据法定标准或订货合同所签定的质量条款,认真做好验收工作。从生产企业购进的乳粉应检查出厂检验报告书和产品合格证。验收进口乳粉应有《进口食品注册证》和《进口食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上述各类复印件均需加盖供货单位质管部门红印章。进口乳粉包装标签应有中文注明的名称,主要成份以及中文说明。

2、检查包装。乳粉包装必须适合食品质量的要求,包装完整、整洁,各种标志图案清晰、完整。

3、检查标签与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是否符合规定。品名、规格、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生产企业(地址)、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是否完整规范。

4、标签或说明书上还应有乳粉的成份,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储存条件。包装中应有合格证。

5、因手续或资料不全的乳粉,可暂存待验区,要求采购人员在一周内补全资料和有关手续,否则将予以退回原单位处理。

6、做好验收记录和入库凭证,根据合同的规定记载到货时间,供货单位、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

7、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乳粉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四)入库验收有疑问的乳粉应暂时封存、单独堆放待验区,可直接由验收员填写报告单,由质量负责人进行处理,明确判为合格的,按正常验收入库,判为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的有关制度办理。

(五)《食品管理法》和食药监部门列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乳粉不得入库。

(六)加强质量信息交流,严把进货验收关。

乳粉销售管理制度

(一)、范围:企业销售人员

(二)、目的:为加强和规范企业的销售管理

(三)、内容:

1、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严把乳粉质量关,确保依法经营并保证乳粉质量。

2、严格按照已经核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从事乳粉经营活动。

3、销售乳粉时应注意对客户的法定资质、承付能力、商业信誉的等进行调查、评价和验证,以保证经营行为的合法性。(1)销售乳粉应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开具合法的票据,做到票、帐、货相符。

(2)销售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须做到内容真实,实事求是,按乳粉说明书正确介绍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得虚假夸大和误导用户。

A乳粉销售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质量信息回访及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b销售客户资料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并整理、归档。

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承诺制度

一是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商业利益服从于公众利益,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不经营假劣乳粉。

二是恪尽乳粉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切实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积极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严格按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乳粉经营活动,不超范围、超经营方式经营,不为他人以本企业名义经营乳粉提供场所、资金证明文件或者票据等便利条件。

四是严格乳粉购销管理,不采购证件、资料、销售凭证不齐全企业的乳粉。不从无证企业和个人处购进乳粉。不为他人代销乳粉。不为他人从事无证经营行为提供乳粉。销售乳粉依法开具销售凭证。

五是拒绝虚假乳粉广告,不悬挂或发放虚假乳粉广告。禁止乳粉供应商以任何形式进驻本企业销售或者代销自己的产品,非本企业的正式销售人员,不在本企业经营场所内销售乳粉或从事宣传或推销活动。

六是质量负责人不在岗时,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乳粉。

婴幼儿配方乳粉定期检查制度

在库和陈列乳粉的保管与养护对乳粉的安全储存、保证乳粉质量、减少财产损耗,促进乳粉流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配备保管员、养护员并制订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养护组织:

1、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企业在库和陈列商品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2、养护员在质量负责人指导下,负责乳粉的养护工作。

(二)保管养护工作要求:

l、保管员凭验收员签字的凭证收货,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的乳粉有权拒收或报告质量负责人。

2、乳粉的储存陈列必须按不同类别分类保管,分品种储存和陈列。乳粉与地面距离要不少于10厘米,乳粉与墙距离不少于30厘米,货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0厘米。

3、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乳粉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怕压乳粉应控制堆放高度。堆垛整齐、合理、牢固、无倒置,按品种集中堆垛。按有效期远近依次或分开堆码,并有明显标志。

4、库存乳粉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品库区为绿色标志,待验区、退货区为黄色标志,不合格区红色标志,严禁混放。

5、保管员每天上午10:00一10:30时左右、下午3:30一4:00左右记录各仓库内外的温湿度各一次,各库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45一75%之间,常温库温度为O~30℃,如果超出规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并做好记录。

6、正确记载乳粉的进出动态,做到日记日清,月对季盘,保证帐货相符。

7、控制陈列和库房的避光通风、密闭、降温和温湿度,做好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防虫,防鼠等工作,确保乳粉的质量。

8、养护员每月度按养护原则检查乳粉质量变化情况,做好养护记录。

9、养护员在养护检查中如发现质量问题的乳粉,应挂黄牌暂停发货,立即暂停销售,立即移放不合格品区。

10、养护员应指导保管人员对乳粉进行合理储存。对由于异常原因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乳粉,要报质量管理人进行处理。

婴幼儿配方乳粉临期食品专柜销售制度

(一)、乳粉的“有效期”是指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

(二)、采购员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原则上不得购入有效期在六个月以内的乳粉。

(三)、有效期在六个月以内的乳粉,每月底养护员要填写近效期乳粉一览表,并实行挂牌(卡)管理。

(四)、有效期在半年以内的药品,仓库应在每月底填报(近效期乳粉催销表),销售人员应尽快销售近效期乳粉,质量管理员要定期检查效期乳粉的销售情况,及时调整效期乳粉的库存(及时组织销售或退换货,以避免乳粉过期造成经济损失)。

(五)、养护员、质量管理员要加强对近效期乳粉的养护与抽查。(六)、对过期失效的乳粉应立即堆放在不合格品(库)区(并有红色明显标志),按不合格食品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制度

乳粉其质量事关人民生命安全,为了严防不合格乳粉进入流通领域,特制定制度如下:

(一)不合格乳粉是指《食品安全法》规定包装不合格和外观不合格的乳粉。不合格乳粉由质量管理员依据有关标准进行判定。对有质量争议的乳粉应立即送有关部门检测裁决。

(二)入库验收中如果验收员发现质量有疑问的乳粉不能入库,应单独存放于待验区,由质量管理员重新复检按验收程序办理。(三)在库养护和陈列发现的不合格乳粉,应立即停止销售,及时移入不合格区,对破损、到期、过期、被污染等出现质量问题,仓库应及时填写报损单,经企业负责人审批,及时报损、销毁,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管理员在检查、抽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药品,应及时出具不合格乳粉通知单,马上通知销售人员停止销售。

(五)企业对已售出的乳粉如发现不合格乳粉,销售人员、质量管理员应予及时追回。

(六)凡发现不合格乳粉,都应马上把不合格品移置在不合格品区,按不合格乳粉处理程序处理。查明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质量责任及时处理并制定预防措施,做好记录。

(七)对不合格乳粉的处理情况应定期汇总和分析。(八)对确认的不合格乳粉,应报上级药品监管部门,按指定日期、地点,由经理、质量管理员、保管人员与药监人员实行全过程的监督销毁,参加销毁人员必须在销毁记录上签名备案

婴幼儿配方乳粉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为保证乳粉安全有效,保持良好的营业环境,树立良好形象,特制订“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要树立以讲卫生为光荣的风尚,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疾病活动。

二、搞好厅容厅貌,保持营业场所周围环境卫生,要落实措施,包干到个人。

三、仓库内外要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库区内无积水,无杂物,无污染源。库区内不得存放生活用品,不得吸烟。

四、陈列和库区要保持清洁,确保验收养护工作不受环境的影响。

五、陈列场所的乳粉专柜要洁净明亮,陈列要整齐美观,样品要定期更换。

六、搞好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防止污染乳粉。

七、乳粉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按照规定项目进行体检,对不符合规定的人员(有传染病、皮肤病、精神病等人员)包括工作中发现以上疾病的从业人员,要及时调离岗位,并建立健康档案。

八、因病调离岗位人员,经治疗恢复健康后,需经县级以上医院开具的健康证明,方可重新上岗。

九、企业应配置防鼠、防虫、防尘、防污染的相应设备,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消灭害虫的活动。

十、积极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教育,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提高乳粉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有关业务专业知识。养成不断接受再教育、再培训,自觉接受再教育、再培训的习惯,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教育、培训内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乳粉业务知识及有关质量管理制度等。

二、教育、培训形式:以从业人员业余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培训为辅的办法,学习、培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三、需经市级食药监局培训的人员,每年按规定(或通知)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四、实行考勤记录,教育、培训时间迟到十分钟以上,作为事假半天处理,迟到半小时以上作为事假一天处理,无特殊情况不参加学习,作为旷工一天处理。

五、企业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情况建立档案。

六、公司质量领导小组每年对每位职工进行一次以上综合知识方面的书面考核,实行以考促学的办法。

七、企业制定每年初制定培训计划,每月培训一次,质量管理员要对乳粉从业人员集中进行培训。

八、支持并鼓励在职职工到外参加各种有关乳粉质量教育和知识培训,如岗位知识培训,职称考核培训等,使职工的业务素质,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水平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预案

为规范乳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及时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把损失减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领导小组

成立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本企业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应急处臵程序

(一)及时报告

发生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安全事故后,有关人员立即向本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臵领导小组报告;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

自事故发生之时起2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并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二)立即抢救 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120)抢救。

(三)保护现场

发生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事故后,在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保护好现场和可疑食物,病人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冲洗,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大便)要保留,提供留洋食物。

(四)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要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如实反映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将病人所吃的食物,病人中毒的主要特点,可疑食物的来源、质量、存放条件、加工烹调的方法和加热的温度、时间等情况如实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事故责任追究

篇12:加油站便利店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加油站便利店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是指消费者经常食用的食品,包括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便利店负责人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按批次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标准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识进行查验核对,内容包括: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标准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的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分和含量;(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商品损坏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便利店工作人员经营的产品及其他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验或者检疫的,加油站必须查验其有效检验检疫证明,未经检验检疫的,不得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

七、便利店工作人员应经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应及时予以处理,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上报片区,片区集中上报非油品部,由市公司非油品部解决。

八、加油站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九、片区要指导加油站做好食品进货查验工作,检查督促进货查验工作的落实,对经营者索取的重要食品的相关票证,应统一保管,集中备案,随时接受工商部门的检查。

上一篇:大学生珍爱生命演讲下一篇:木门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