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4-08-09

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共10篇)

篇1: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实施时间】2002-12-26【发布单位】建规[2002]270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规委):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相继实行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土地供给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土地供给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适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规划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的重要意义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是国家为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而采取的重大改革措施,有利于在严格控制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充分实现土地资产价值,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城市发展建设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些制度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和研究土地收购储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的知识和经验;要适应土地供给制度改革的新情况,研究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土地资源配置的调控能力;要切实履行城乡规划管理职能,积极参与、协助政府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工作,保障城乡发展建设健康有序进行。

二、切实加强对土地收购储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综合调控和指导

各地要认真抓紧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保证土地收购储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依据城市规划、有计划地进行。

要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加强对土地收购储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综合调控和指导。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就近期建设用地位置与数量及时向城市政府提出土地的收购储备建议,协助政府制定土地收购储备计划,做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要积极参与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制定工作。制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要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建设项目的批准计划,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情况,科学确定出让地块数量、用地面积、地块位置、出让步骤等。自2003年7月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不得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以适应土地供给市场化情况下的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城市中心地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发展地区、储备的土地、下一建设用地和拟出让的用地要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明确规划地段内各地块的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必须配置的公共设施等控制指标和要求。

三、严格规范土地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程序

要加强对土地收购的规划指导工作,以利于收购的土地能够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拟收购土地进行规划审查,出具拟收购土地的选址意见书,供进行土地收购的单位办理征地、拆迁等土地整理活动需要的相关手续。不符合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用途的土地,不予核发选址意见书,并书面告知理由。

要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后的规划管理,明确规划监督管理程序。国有土地使用权

出让前,出让地块必须具备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的拟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规划设计条件必须明确出让地块的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必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筑界线、开发期限等要求。附图要明确标明地块区位与现状,地块坐标、标高,道路红线坐标、标高,出入口位置,建筑界线以及地块周围地区的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时,必须准确标明出让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国有土地出让成交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必须将规划设计条件与附图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没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条件,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受让方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核验无误后,同时发给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核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与出具的出让地块规划设计条件不一致的,不予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告知土地管理部门予以纠正。

四、切实加强已出让使用权土地使用的监督管理

各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出让使用权土地使用的规划跟踪管理,加强受让人在土地开发建设中执行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受让人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必须按照《国有土使用权出让合同》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开发建设,一般不得改变规划设计条件;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的,应当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定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批准变更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应当告知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应当补交土地出让金的,受让人应当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补交。

受让人需要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已出让土地转让的规定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不得改变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以转让方式取得建设用地后,转让的受让人应当持《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转让地块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适应土地供给制度改革的新形势,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土地收购储备、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规划管理制度;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规划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篇2: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川国土资发〔2011〕36号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

近年来,我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近期个别地方在招商引资、所谓“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规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土地出让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事业改制”等各种名义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

二、规范土地前期开发,坚决制止土地出让收益分成行为。各地对已完成征收、转用的国有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通过市场公开招标选择实施单位。经过前期开发的土地,依法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出让。应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前期开发整理的审计,审计费用纳入前期开发整理成本,所需经费按照《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规定列支。国有土地出让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参与土地出让收益分成,凡政府与企业签订的土地出让 收益分成的相关协议、合同立即

终止。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涉及土地出让收益分成的相关文件立即废止。

三、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级国土、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强化土地出让收支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法律规章。对擅自减免、截留、挤占、挪用、返还应缴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违反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不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政府采购等制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会计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令第1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篇3: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国有土地;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城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

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土地出让金的规模逐步增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迅速增长,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出让收支管理也经历了由国土部门一家独管到国土、财政等部门共管的转变。“国土部门负责国土使用权的出让收入征收,出让收入招拍挂后全额缴入非税收入专户,财政部门负责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新模式。但是,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方面存的主要问题

(一)出让金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影响土地出让整体效益

用计划经济的办法低价征地,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高价出让,客观上形成了多占地多得益的机制,既诱发了地方政府批地卖地的冲动,又为“寻租”提供了条件。土地资本巨额增值收益,大部分被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所获取,而被征地农民只能得到低额的补偿费,远不能弥补农民的权益损失,这使得农民与地方政府因征地补偿问题而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所得的那部分出让金主要用于城市开发和土地开发,出让金分配向城市倾斜,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农村却出现了大量就业无门、社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农村建设也严重缺乏资金投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并没有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裂痕在继续扩大。

(二)用“以土地换项目”手段搞城市建设

从表面上看,“以土地换项目”能够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但其弊端很大,一是“以土地换项目”往往规避了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而将经营性土地直接协议出让,或通过虚假招拍挂的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不利于建立和规范正常的土地交易市场秩序。二是“以土地换项目”的方式出让的土地价格往往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造成国有土地收益流失。三是换给开发商的土地未缴纳出让金而直接换成了工程项目,造成了这部分应缴纳出让金的体外循环和固定资产投资脱离计划控制。

(三)部分土地出让金未做到应收尽收

部分本应收归政府的出让金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减免和变相减免出让金,如有的地方政府将应通过招拍挂出让的土地违规协议出让、为用地单位减免或变相减免出讓金等;有的地方在与用地单位签订出让合同后,又以政府办公会议等形式,研究决定减免出让金;有的地方采取先征收、然后再以某种理由向用地单位返还出让金或给予其他资金补助等形式变相减免出让金。二是欠征出让金,用地单位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长期拖欠应上缴政府的出让金。

(四)征地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补偿资金及时到位,劳动力安置问题,对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但由于一些工作岗位有技术要求或收入较低的原因,造成了农民不能不愿就业,农民再次离岗失业,随着各级政府对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被征地农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大部分农民都能够拿到应得的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被征地农村集体也能够拿到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但对于部分地方自行安排的或从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中收取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由于这部分资金是集中起来后在以后的若干年逐步发放的,所以有的地方就放松了征收的力度或将已收取的资金挪用于其他用途,影响了这部分资金的足额筹集和安全使用。

二、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是以经济手段来加强土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保护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着既坚决贯彻土地“新政”,又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建议如下:

(一)规范土地出让金支出范围,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

严格按照土地出让金使用范围规范资金支出:一是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二是土地开发支出;三是支农支出;四是城市建设支出;五是土地出让业务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建立补偿费发放公示制度,增强补偿费用发放透明度、改革补偿费发放方式、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四方面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二)明确土地出让金范围,确保应收尽收

一是明确土地出让金是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包括土地补偿性成本、土地开发性成本和土地净收益三部分。二是明确土地出让收入的范围包括五种土地价款、土地租金收入等全部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划拨土地的征地补偿费和拆迁补偿费(不含征地管理费)等一并纳入土地出让金管理。三是在征收的过程中要严格禁止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业改制”、“以土地换项目”等各种名义减免土地出让金。

(三)解决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领域机制体制改革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确保失地农民获得社会保障?政府应按不低于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标准足额提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规范使用。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政策,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有序衔接。

(四)强化土地出让收支监督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地方政府应切实增强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透明度,定期对社会公开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杜绝各种形式的非公开出让土地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流失现象的发生。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银行机构以及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对土地收支情况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执行。土地出让收支情况要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政府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人大监督。最后,建立土地出让金审计制度。审计机关要对土地出让金收支实行定期或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在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但如果能综合考虑土地新政改革和实际情况,从收支监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一定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存在问题,有效保护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玉坤,许红清,张峰,左炳生,钟丹华.浅析国有土地出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政监督,2014,(16).

[2]孔岩.当前我国土地出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4).

[3]崔文峰.略论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7).

[4]宋杨.论加强国有土地出让金管理刻不容缓[J].经营管理者,2015,(21).

[5]蒲方合,李乐平,蒲亨乐.土地出让金监管中的程序规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作者简介:李静(1973-),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财政局公共支出股负责人,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篇4: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武政[2004]3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土地市场秩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和《国土资源部监查部关于严格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265号)精神,经研究,现就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土地集中统一管理,全面落实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加强土地集中管理,实行土地统一供应,科学控制土地供应总量,是避免多头供地、恶性竞争,保证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工业园、科技园、开发区的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各单位改变原有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等开发、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等方式出让;其他用途的土地,其供地计划公布后,同一宗地如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也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二、完善收购储备制度,深化土地资产经营工作。土地收购储备是土地资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土地储备工作的监督管理。市计划、经济、建设、规划、财政、房产、税务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土地收购、整理、储备的相关工作。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具体承担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等区范围内的土地收购储备日常工作,要依据土地储备计划积极开展土地收购、整理、储备工作,并有计划地按城市建设要求提供可开发地块。

对于申请转让且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出让土地,以及申请转让的划拨土地、申请将非经营性用途改变为经营性用途的出让土地,政府可以优先收购(收回),并予以储备;对于确实不宜储备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原用地单位可以依法转让,但应当按规定在市土地交易中心公开进行。

三、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规范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市土地交易中心应按规定提供土地交易场所,完善土地交易规则,公开土地使用权交易条件、交易程序、交易结果、规范土地有形市场交易秩序;建立规范的土地交易许可制度,强化交易项目入市条件审查;建立交易预报制度,及时发布土地供应信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

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等区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原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出让土地使用权首次交易、法律允许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活动,都应当依法在市土地交易中心公开进行。

四、简化工供地审批程序,提高土地供应效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建设用地,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拟订供地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供地手续:

(一)符合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公开出让土地的;

(二)符合国家《划拨用地目录》划拨供地的;

(三)制造业项目用地,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的;

(四)因城市建设需要不宜出让、采用租赁方式有偿使用土地的;

(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按土地使用现状补办出让手续(不涉及新建)的。

上述情况以外的建设项目按规定以协议出让、作价入股等方式用地的,由市国土资源部门拟订供地方案报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审定后,以市人民政府文件形式予以批复。

五、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土地收益征收管理工作。加强划拨用地管理,严禁利用划拨土地进行营利性活动,确需利用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活动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积极研究利用出让、租凭、作价入股、授权经营等多种方式,逐步将不符合划拨条件的原有划拨土地纳入有偿使用范围。

加强土地出让金(租金)征收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出让的,可以将土地有偿使用阶段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按照“一费制”收费管理的原则统一纳入出让底价,集中收取。建设项目用地经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的,按照批准的土地出让金(租金)标准征收土地出让金。通过土地有形市场以公开方式出让的土地,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批准的土地使用条件;经批准可以改变原出让土地使用条件的,必须按规定补交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差价。

六、强化部门分工协作,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市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规范人民法院生效文书的协助执行工作。市房产部门要积极支持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独立宗土地及其地上房产整体转让,涉及划拨土地的,待土地转让手续办理完毕后方可办理房产转让手续;共用宗土地及其地上房产整体转让的,可先办理房产转让手续。

市国土资源部门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土地有形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进入有形市场交易或不按规则进行交易的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土地交易机构工作

人员在办理交易过程中接受贿硌、营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的,要按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篇5: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平阳县人民政府

关于规范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和转让管理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培育和发展我县地产市场,规范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和转让的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财综字〔1999〕113号《关于印发〈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及浙土籍字(1995)2号与浙价房(1995)26号、温政发〔1999〕249号、温土发〔2000〕73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除机关、军事、城市基础设施和能源、交通、水利、公共事业等用地或转让地块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保持划拨方式外,其他用地一律要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纳土地出让金。

二、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并改为出让的,按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

1、商业用地。根据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镇土地基准地价,经修正后得到商业宗地的标定地价,按标定地价的20%补交出让金。

2、工业用地。根据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镇土地基准地价,经修正后得到的工业宗地的标定地价,按标定地价的20%补交出让金。

3、住宅用地。根据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城镇土地基准地价,经修正后得到住宅宗地的标定地价,按标定地价的10%补交出让金。

以上计算公式分别是:

(1)商业用地:基准地价×20%×容积率修正系数×进深、楼层修正系数×年期修正×使用土地面积。

(2)工业用地:基准地价×20%×年期修正×使用土地面积。

(3)住宅用地:基准地价×10%×容积率修正系数×年期修正×土地使用面积。

公式中的各修正系数见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经批准转让后保持划拨方式的,按规定交纳土地收益金。

四、原划拨土地使用者主动要求变更划拨方式为出让方式的,并符合法律法规的,其补交出让金参照第二条执行。

五、对已购公有住房、房改房、经济适用房、干部职工集资联建住房的,划拨土地第一次上市转让的,根据温委办〔2003〕4号、平委办〔1998〕131号文件的住房面积标准补交出让金的按第二条第三项减半收取出让金,超住房面积标准的部分按第二条第三项收取土地出让金。

六、本办法由平阳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县政府以前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土地 管理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篇6:关于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落实土地批后监管责任,从源头防治腐败,现就加强我市土地出让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土地出让前期工作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实现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严格依据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节约集约用地等要求,以宗地为单位明确拟出让土地的空间范围、用地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和建设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拟出让宗地周边的市政道路、公共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原则上不得纳入出让范围。严格执行商品住宅用地单宗地出让面积规定,不得将两宗以上地块捆绑出让,但对不同用途高度关联、需要整体规划建设、确实难以分割供应的综合用途建设项目用地,可以按照一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规划条件中的用地性质要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用途相衔接,涉及混合一种以上用地性质的,必须明确各用途范围和比例,确实难以细分各用途范围的,必须明确各用途的建筑面积。出让土地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应按照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 理相关规定明确地下空间的规划条件。

(二)加强计划调控管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供需平衡、有保有压”的原则科学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合理安排出让土地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严格落实土地储备“一库四计划”工作机制,凡未纳入土地储备库的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除外),一律不得出让,已具备出让条件的经营性用地可实行用地预申请制度。

(三)严格实行“净地”出让。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提前谋划,及时完成拟出让宗地征地拆迁和必要的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结合拟出让宗地的规划条件组织发改、财政、建设、规划、农业、水利、环保、城管、经信等有关部门召开土地出让条件论证会议。拟出让宗地必须是征收(拆迁)安置补偿落实到位、没有经济法律纠纷、土地权利清晰并已注销原土地权利证书、具备动工开发基本条件的“净地”,地块内原则上要达到无建(构)筑物的条件,规划保留除外。不具备“净地”条件的,一律不得出让。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具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明确建设内容、主体和时序。

二、规范土地出让行为

(一)规范土地出让方式。土地出让方式的选择须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 部第39号令)、《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21号令)有关要求,工业仓储用地(不含采矿用地)、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进行。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用地、经认定符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条件的土地、工业企业及加油站拆迁安置用地(不超过原产权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难以独立成宗的零星土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土地可以采用协议出让方式进行。

(二)规范土地出让方案编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土地出让方案并按规定报政府审批,土地出让方案应包括:拟出让宗地的具体位置、空间范围、用途、面积、年限、出让方式、土地交付条件、土地使用条件、土地开发建设条件、出让起始价、竞买保证金、底价确定原则(有底价出让的)以及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比例和期限等内容。土地出让必须以宗地为单位编制土地出让方案,严禁以事先的会议纪要、签订的投资协议或招商协议等为依据量身定制,倒置土地出让决策程序。

(三)规范出让地价管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根据拟出让宗地的规划条件和土地市场情况开展地价评估,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出具土地估价报告并严格履行电子备案程序。土地出让底价必须在地价报告的基础上依据供地政策和土地市场行情等,集体决策,综合确定,严禁未经 评估直接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土地出让底价原则上不得低于评估结果的90%和我市公布的土地出让指导价,确需低于前述要求的,必须经当地政府常务会议(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但不得低于基准地价的80%和国家、省公布的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土地出让底价在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前严格保密,严禁泄露。

(四)严格土地出让条件设置。对包含商品住宅用途的出让土地一律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其他各类经营性用地出让严禁违法违规设定准入要求、竞买人资质等具有排他性或唯一性的影响公平、公正竞争的前置条件。对包含商品住宅用途的出让土地不得设置规划条件以外的开发建设要求,其他各类经营性用地可根据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节约集约要求设置产业类型、投入产出、生产技术要求等开发建设要求。

(五)规范交易信息发布规则。土地出让公告必须于招标拍卖挂牌活动开始前20日发布,土地出让结果必须于招标拍卖挂牌活动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发布。土地出让公告必须在当地土地有形市场、市级以上主流媒体、中国土地市场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交易机构门户网站公开。土地出让公告发布后,不得在出让文件中新设竞买前置条件。公告期间,土地出让公告内容发生变化的,应按原公告发布渠道及时发布补充公告并及时书面通知已报名的竞买申请人。涉及土地使用条件变更等影响土地价格重大调整的,应经依法审批重新发布出让公 告。土地出让文本应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交易机构门户网站上提供下载服务,下载途径须在土地出让公告中明确。

(六)严格土地交易报名审查。各级土地交易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的要求组织实施土地公开交易工作,在土地出让公告报名有效工作时间内,必须有两名以上专人在岗受理,严格按照土地出让文件要求进行报名资格审查,严禁以任何理由和形式阻碍竞买人报名,除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的以外,不得要求竞买申请人报名前提交除土地交易机构以外其他部门的前置审查意见。受理人员和竞买保证金委托代收银行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严禁泄露竞买申请人信息。

三、强化土地出让履约管理

(一)严格规划条件变更审批。土地出让成交后,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在符合《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确需变更的,应依法修改规划,不得以政府会议纪要等形式替代规定的变更程序。经依法调整土地用途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用地单位须在30日内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办理用地手续,符合协议出让要求的,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合同并补缴土地出让金。未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的,城乡规划等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后续审批手续。

(二)严格土地批后监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依托宁波市建设用地全程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公示、预警提醒、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跟踪管理、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建立诚信档案等手段,实现对辖区内建设用地批后开发利用的全程监管。加大闲置土地查处力度,对政府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对企业原因导致土地闲置的,要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土地使用权。国土、发改、规划、建设、经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以土地出让合同履行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用地复核验收,凡没有用地复核验收意见或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办理产权变更登记。

四、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

(一)严格土地出让金收缴管理。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地方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除地块内及相邻地块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绿化等公建配套设施外,不得通过要求竞买人代建或无偿移交与出让地块无关的项目坐支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价款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付款,分期付款的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且缴纳期限不得超过1个月),剩余土地出让价款缴纳期限不得超过1年。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时支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不能按时支付的,按规定缴纳滞纳金。对用地单位未及时缴清土地出让金(含滞纳金)的,国土部门不 得办理不动产登记,建设部门不得办理商品房预售。用地单位在拖欠土地出让金(含滞纳金)期间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活动。

(二)禁止违规减免土地出让价款。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少征、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和违约金,也不得以解决遗留历史问题、以土地换项目、以土地作补偿、先征后返、奖励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或进行虚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

(三)严格土地出让收入支出管理。严格按规定范围安排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禁止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修建楼堂馆所、购买公务用车、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弥补行政经费支出,严禁使用土地出让收入为产业投资基金注资和对外投资(含出借)。

五、强化土地出让监督检查

(一)建立和完善共同监管责任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预防和治理土地出让领域腐败问题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强化土地出让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建设、审计、财政、监察、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发现土地出让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要向任免机关备案和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土地出让市场的全程监管,及时掌握各区土地出让动态,对发现“低价出让土地”、“设置竞买条件”等违法违规出让土地的,要及时叫停,并责令整改到位。

(二)严肃查处土地出让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土地出让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和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为重点,针对土地用途、容积率等规划条件的确定、变更等关键环节,坚决制止并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要严格执行《严格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防止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的规定》(甬党办„2015‟43号)要求,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干预插手土地出让。对违法违规问题多发高发地方,要对主要领导严格问责。凡在土地出让环节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失职渎职行为的,必须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及相关单位的责任,视情节轻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件自2016年 月 日起执行。

篇7: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招拍挂”;综合模式;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

1.“招拍挂”模式存在的问题

1.1“招拍挂”有利和不足之处

1.1.1优越性

①有利于遏制土地出让过程中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以协议为主的土地出让方式比较容易进行暗箱操作,在土地出让过程中,一些政府相关人员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这就可能会导致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不仅危害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权威形象。而拍卖、招标、挂牌这3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信息也比较公开,能够有效地遏制政府个人主观行为。②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某些省份土地出让面积减少5%,政府所得到土地收益却增长了40%左右,避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1.2不足之处

①土地竞价出让助推房价上涨;②招拍挂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可能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③招拍挂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可能使人居环境质量下降;④以招拍挂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可能影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1.2原因分析

分析存在的不足,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无论开发商还是政府都想取得最大的利益,理论上不合理,实践中会导致投机现象,结果损害公众利益。

1.2.1“价高者得”的制度存在缺陷

“价高者得”符合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违背,政府不应该只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应该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1.2.2“价高者得”实践操作不科学

不考虑其他的因素。如开发商的实力、履行诚信的能力、整体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设周期以及开发项目对城市规划的贡献等。土地资源是一种稀缺资源,在现有的出让方式主导下,价格成为其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开发商之间的竞争就集中在资金实力上,引发不理性的竞争,推动地价上涨,引致房价猛涨,2006~2007年房价的迅速增长与这一机制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2.3“价高者得”容易造成行业危机

由于土地是稀缺资源,“价高者得”促进资金向这一行业的集聚,导致银行资金单身流入,一旦脱节,容易引发金融危机。“价高者得”会导致资源配置单一化,造成理念上的错位,将会带来不可修复的恶劣影响。

1.2.4“价高者得”忽视了技术的存在

“价高者得”必然导致重资金势力而忽视技术的存在,公司的资质和专业化水平都变得不重要了。

基于以上的原因,本人试图从现有模式出发,建立“招拍挂”综合评价模式。

2.招标、挂牌的综合模式

2.1综合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综合模式结合了招标和挂牌的优点,针对土地的出让意图建立对公司进行全方位评价的指标体,力求做到科学、公正、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新的模式采用的是综合指标对投标者进行衡量,如资质、业绩银行信用等,这样对出让土地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前提,这就能解决由于“价高者得”带来的一些缺陷;②新的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消费者和舆论监督机制,这就可以弥补招标中指标主观性强、政府行为的不透民、公开化程度低等问题。

2.2评价体系以及各因子权重的确定

2.2.1土地出让指标确定的原则

土地出让指标的确定主要是依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决定了在出让该土地的同时考虑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必须是有机的结合体,否定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行为,改变了价高者得的理念。

(2)“价高质优”原则。所谓“价高质优”原则就是在出让国有土地的时候,既要考虑土地出让的价格,也要考虑该开发公司能否提供优质的产品。所以在出让之前必须对于该公司的资质、业绩、信用有一个很全面的了解。

(3)“地变权变”原则。所谓“地变权变”原则就是随着出让地块的不同,各个因素的权重值也是要改变的。如区位条件好的土地往往可能出让价所占的权重大,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往往可能公司信誉占的权重大。

2.2.2土地出让指标体系的确定

土地出让指标体系的确定主要依据开发公司的条件,即什么条件的开发公司能够最终获得该土地的使用权。结合招标和挂牌方式,引入“国有土地出让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由4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公司出价、公司资质、公司业绩和公司信用。

2.2.3各因素分值的确定方法

政府底价既是一个门槛也是一个标准,这就像招标中的标底,如果公司出价低于政府底价,那直接被淘汰,如果高于政府底价,为防止价格的过度竞争,本人引入成本折算点价格概念(底价×折算系数),价格评分采取分段计分。

2.2.4综合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1)分值计算模型合理性论证。计算所有分值共采用了3种模型:公司出价采用成本折算点概念模型,该模型主要可以防止价格上的过度竞争,公司信用分值计算模型采用最大值比算法;公司资质、公司业绩分值计算采用极值比算法。

(2)结果的可行性论证。通过上面的计算可知,最终C公司将会获得该土地,但C公司并不是出价最高的,而出价最高的D公司由于其业绩、资质方面的不足,也不能取得该土地。在新模式下,价格并不是决定能否获得土地的唯一因素,公司的资质、信用、业绩也直接决定公司能否获得土地,因此,公司必然会重视工程质量、消费者的需要、银行的信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这对于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很有意义。另一方面,作为政府方面,由于有底价的保护,所以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牺牲小部分经济利益的同时,却赢来了社会和生态利益,这对于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有积极的意义。

2.3该模式下土地市场监督机制的建立

土地市场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于整个模式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模式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针对该模式的特点,从2个方面着手建立监督机制。

2.3.1建立完善的公众监督机制

政府通过开通投诉热线、投诉信箱以及公开整个出让土地过程等方法让公众可以监督开发商和政府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行为。

2.3.2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系统,并在工商、税务、房产、土地、银行等国家行政事业部门之间联网,实行信息共享

共享的范围要遍及全国,信息系统要记录开发企业的信用、资质、资金状况及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等信息,由各级政府专门机构负责维护更新,确保时效性;另一方面,通過网络各个房地产公司也能得到最新、最全面的政府出让土地信息,避免信息局部化导致的官商串谋现象的发生。

3.结语

现行的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存在着利弊,本人提出的综合评标方法对促进国家资产价值最大化和公众生活质量稳定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裴蕾,濮励杰.我国现行土地出让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194-9196.

篇8: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关于实施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管理的意见》已经厅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厅。关于实施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管理的意见

为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行为,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国家土地收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就实施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适用范围

市、县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供应中,要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限定划拨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同时,凡商业、金融、旅游、娱乐、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以及其他土地供应计划公布后同一地块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无论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还是使用存量建设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提供。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适用于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带有赢利性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目用地,存量划拨土地不改变用途或经依法批准改变用途后原使用者继续使用并转为出让的用地。

协议出让最低限价是在对上述用地协议出让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最低价格控制标准,协议出让土地的实际价格不得低于该标准,各地在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时,应以该标准为最低限,与用地单位协商确定实际出让价格。

二、统一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限价标准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按以下控制标准确定:

(一)未纳入政府储备的新增建设用地协议出让,受让土地单位除支付征地等有关费用外,交纳政府收益不低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用的评估地价的20%;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协议出让,其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不低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用的评估地价的80%。

(二)存量划拨土地原使用者直接改为出让或因转上、出租、抵押等原因改为出让的,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不低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用的规划条件下评估地价的40%。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协议方式租赁的,参照本意见执行,协议租赁国有土地的租金不得低于按协议出让最低限价折算的最低阻金标准。

三、完善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制度

(一)实行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评估制度。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地价评估。地价评估应当严格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进行,考虑征地费用或收回收购土地费用、拆迁安置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投资利润和利息、城市配套费、土地增值收益以及其它相关税费等因素。

(二)实行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集体定价制度。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价评估结果,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集体研究,确定采用后作为具体定价的依据。对于评估结果在按相应基准地价系数修算结果±20%幅度范围内的,可予以采用。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与用地意向者的协议过程。协议结果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集体研究审定后,按规定权限报政府审批。

(三)实行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结果公开制度。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成交结果向社会公开,在土地有形市场等固定场所或有关新闻媒体定期公布协议出让土地的位置、面积、规划条件、成交价格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提供查询服务。

四、加强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监督检查

篇9: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政府同意《三门峡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三门峡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我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以下简称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和《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贯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办综„2007‟3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让等方式配置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具体包括:以招标、拍卖、挂牌(以下简称招拍挂)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不含代收代缴的税费);转让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依法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建设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处置抵押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转让房改房、经济适用住房按照规定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改变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以及其他和土地出让或变更有关的收入等。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出租国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出租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应当上缴的土地收益;土地使用者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依法向市、县人民政府缴纳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等费用(不含征地管理费),一并纳入土地出让收入管理。

按照规定依法向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收取的定金、保证金和预付款,在土地出让合同生效后可以抵作土地价款。划拨土地的预付款也应按照上述要求管理。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三条 各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和地方国库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做好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工作,编制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监督预算执行,办理土地收支决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出让收入的具体征收工作。地方国库部门具体办理土地出让收入的收纳、报解等业务,并及时向同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报表和资料。

第四条 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政府基金预算管理。收入按规定分别缴入省级和同级国库,支出通过土地基金预算予以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五条 土地出让收支实行市、县两级分级管理。市级管理范围包括:湖滨区、开发区和工业园所辖国有土地出让形成的全部土地收支。各县(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辖国有土地出让形成的全部土地收支。

第六条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批准文件,开具缴款通知书。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实,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按以下程序和渠道,将土地出让收入缴入国库。

(一)通过招拍挂和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需上缴的土地出让收入,根据缴款通知书载明的土地出让金总额,由财政部门按规定分别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后,按照省级和本级3:97的比例进行解缴。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依照一般缴款书的要求,分别按“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和“土地出让总价款”科目,在规定时间内缴入省级和本级国库。缴款通知书应当明确供应土地的面积、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以及依法分期缴纳国库的具体数额和时限等。

(二)转让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依法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经营性建设、处置抵押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房改房、经济适用房、改变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用途、容积率等土地使用条件等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具的缴款通知书,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实,按“补缴的土地价款”科目,在规定时间内缴入本级国库。

(三)划拨土地收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出租国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出租划拨土地上的房屋应当上缴的土地收益,先缴入土地收入财政专户,再由财政部门以相应科目按季度缴入本级国库。第七条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由市、县财政部门从招拍挂和协议方式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中,按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的30%计提。

第八条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由市、县财政部门从招拍挂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中,按省政府规定比例计提。

第九条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应当督促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严格履行土地出让合同,确保将应缴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对未按照缴款通知书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并提供有效缴款凭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

第十条 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均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有企业改制”等名义减免土地出让收入,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也不得违反规定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将应缴地方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直接将征地和拆迁补偿费支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等。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十一条 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支农支出、城市建设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第十二条 从市级土地出让收入中计提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主要用于湖滨区、开发区土地整理、“占补平衡”等项目补助以及市级统一安排的农业土地开发支出。开发区范围内形成的土地出让收入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市政府批准,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安排。

第十三条 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按照当地政府批准的征地补偿方案、拆迁

补偿方案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核定的标准进行安排。具体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

第十四条 土地开发支出。按照当地政府批准的土地储备开发方案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预算安排。具体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与其相关的费用等,含因开发土地需要进行的相关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以及需要支付的相关银行贷款本息等支出。

第十五条 支农支出。包括用于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农业土地开发支出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一)用于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和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严格按照省政府规定以及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足额安排,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农业土地开发支出。按照《河南省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豫财综„2004‟103号印发)规定以及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执行。各级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整理和复垦、宜农未利用地的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省政府规定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安排,用于农村饮水、沼气、道路、环境、卫生、教育以及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出。

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支出。按照当地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安排。包括城市基础建设支出和为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支出。具体包括城市道路、桥涵、公共绿地、公共厕所、消防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建设支出。

第十七条 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出让业务费、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以及支付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等。

(一)土地出让业务费。按照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安排,用于出让土地过程中的各种业务性费用,包括规划费、土地勘测费、评估费、公证费、公告费、场地租金、招拍挂代理费、评标费和其他土地出让收入征收工作经费等。

(二)缴纳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按照《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关于贯彻财政部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豫财办综„2006‟85号)规定执行。

(三)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将计提的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根据收入预算列政府基金支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基金,实行“以收定支,专户专账”管理,专项用于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周转。

(四)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支出。市、县(市)财政部门按照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计提并按规定安排支出。市级筹集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全部用于市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助;县(市)筹集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全部用于本县(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廉租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补助。

(五)破产或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支出。根据国有企业破产或改制的有关规定,按照经过批准的国有企业破产或改制方案和各级财政部门核定的破产或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从破产或改制企业缴纳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

(六)符合土地管理政策的其他杂项支出。

第四章 预决算管理

第十八条 建立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土地出让收支预算要以收定

支,收支平衡,不留缺口。收支结余转入下一使用。

土地出让收入预算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土地供应计划、地价水平等测算资料编制。土地出让支出预算根据土地出让收入情况,结合土地征用、拆迁计划、事业发展需要和本办法第三章规定的支出范围、标准等因素分类编制。其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每年的第三季度,由市、县(市)财政部门按规定编制下一的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纳入同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按法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分类编制的预算执行,预算之外原则上不再追加新的支出,确需增加的,按照同级预算管理规定执行。涉及土地基金预算的变更或调整,须按照预算管理权限及审批程序报批。

对于上级追加支出,有具体支出项目的,按确定的项目执行;没有具体支出项目的,由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分配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每年年终,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编制土地出让收支决算,纳入同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并向同级政府报告。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与同级国库建立土地出让收入月对账制度,对应缴国库、已缴国库和欠缴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数额进行定期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以及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土地出让收支的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国有土地使用权不按土地出让合同、划拨用地批准文件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的,按日加收违约金额1‰的违约金。违约金按规定科目随同土地出让收入一并缴入同级国库。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规定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予以收回和注销。同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规定,擅自减免、截留、挤占、挪用应缴国库土地出让收入的,不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政府采购等制度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务院令第26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人民银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负责解释。

篇10: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济政发〔2008〕2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净收益(以下简称土地出让净收益)使用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有关规定,市政府确定,自2008年7月1日起,调整我市现行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办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土地出让净收益计算方法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土地出让净收益为土地出让总收入依次扣除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土地出让成本、上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后的余额。

(一)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6〕100号文件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38号)的有关规定,从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主要用于土地收购储备。

(二)拨付土地出让成本。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后的土地出让收入,按照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印发山东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综〔2007〕29号)的有关规定,拨付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土地出让业务费等成本性支出。

(三)扣除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并支付土地出让成本后的土地出让收入,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48号)的有关规定,扣除财政部门上缴中央和省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二、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比例

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用于固定支出,50%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

(一)固定支出部分的用途。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10%用于廉租住房保障,5%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5%用于一般预算支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设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部分的用途。经市城市建设项目审批小组批准,各市级投融资管理

中心及各区(包括济南高新区,下同)投资建设的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范围内实现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即土地出让净收益扣除固定支出部分,下同),由市财政拨付各市级投融资管理中心及各区,专项用于各自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上范围以外实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0%,由市政府统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三、其它有关规定

市属企业产权改革中产生的土地出让净收益仍按《济南市市属企业国有产权改革若干问题试行规定》(济政发〔2006〕5号)执行。

以前我市土地出让净收益分配方面的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一律按本通知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

上一篇:专家指导一: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类题目下一篇:突出中心-作文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