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

2024-08-15

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精选8篇)

篇1: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对县骨干教师的精神指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县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履行职责

责任心强,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虚心向他人请教,取长补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

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不排斥学困生,善于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

深入理解课程教学改革新理念,注重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在增强教学有效性,向每一堂课要效率,向每个学年要质量。

三、发展目标

1、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铸就良好的师德模范。

2、更新教育观念,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的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反思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强化参与学科中建设的意识,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四、实施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坚持不懈地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2)多渠道地学习。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广泛地学习。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习心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更多关怀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篇2: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

美化校园环境,打造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丰厚校园的人文底蕴,让校园的每个空间都充满文化的韵味,拓展学校文化空间,提升学校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一、学校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 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 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 在需要。为了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切实落实县教育局下达的各项工 作任务,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 校的办学品位及培训示范的功能。

一所进修学校,应具备适合自己的校训,校风 校训:修业、博学、创新、示范 校风:求真 求实 求新 求谐

办学宗旨为教师发展服务 为学校发展服务 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

二、校园文化建设主题

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 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 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 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 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 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 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 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重点要落实到以下三个主题:

1.为教师的成长充电加油。

2.不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淀文化。3.让进修校成为教师成长的学校。

三、具体内容设计

1、校园育人文化建设。外墙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及办学思想为主,室内布 置坚持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室外环境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标语,大门两 侧悬挂规范性校牌,;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我校的远近规划示意图、创卫、双创双建、教研、培训校园文化宣传栏;教学楼对 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教学楼外墙书 写“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校风 2、校园美化:就我们学校来讲,物质条件从这摆着:破旧的楼房,狭小的操场,凹凸不平的地面。前面两个硬件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是第三个,凹凸不平的地面我们是有能力改善的。这也是抓好校园环境建设的一个方面,这样方便了老师,美化了校园,何乐而不为呢?

3、办公室内部美化:

一幅字画,一盆花。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教职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 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 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每位教研员在平时工作中脚踏实地按照张校长在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会上对教研员提出的要求去做:尊循指导做对,检查做实,评价做好,这三项原则。张校长在全体职工会上讲到:我会用真诚,用努力让相识变成相知,多为大家着想,为大家服务,为大家搭台,成就大家工作的精彩!我坚信有这样一位开明善解人意的校长,在加上我校和谐人文的校园环境,凌海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队伍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凌海市教师进修学校

罗淑敏

孙丽梅

篇3:教师与学校文化建设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 教育效率和质量高不高, 能不能办出特色, 重在看学校是否有先进文化, 且这种文化能否影响师生的成长。学校文化在哪里?我认为, 在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中, 在专业教师的修炼学习中, 在校长的改革创新中, 在环境育人的处处细节中……而做好这一切的主体因素是教师。

刘岭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 在校住宿生达900多人, 且多属留守学生, 学生们的时间大部分在学校, 是和老师在一起的。近几年,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 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学校文化建设就显得日益重要。如何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如何让孩子们在优质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 教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简言之, 学校的文化建设依靠教师的文化底蕴。

教师的文化素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在所有的素质中, 道德素质最重要。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教研的态度上。教师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有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越短, 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其次, 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 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充实自我。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 做到教学相长, 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 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一个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 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同时能照顾到个性差异, 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 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再次,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 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 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 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 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 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 获得教育, 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最后, 教师是学生的“父母”。学生除了智力培养外, 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入手, 从学习上、生活上来真正关心学生。

昔日“孟母三迁”, 说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既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和老师在一起, 那么老师的一言一行, 举手投足, 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样看来,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 尤其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刘岭中学的学生食堂在教学楼后面, 进餐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要从二号路进入食堂, 中间经过一道草坪。很多学生超近路, 直接从草坪走过, 对树立在旁边的警示牌熟视无睹。经过观察我发现, 有几个年轻教师路过的时候也是从草坪上走的, 给学生提供了有害的效仿。后来学校开大会, 向全体师生通报了这一情况, 并提出了批评。从此以后, 老师们不走草坪, 学生们也不走了, 草坪上的小路消失了。

教师的个人成长能够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 创新学校发展的思路。今天的教师, 或许就是明天的校长。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领导者, 是绝不会忽视对他的团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的。近几年, 刘岭中学健康快速的发展着, 就得益于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 一支奋发有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走在刘中校园里, 处处都能感受浓浓的文化育人氛围。校门前、校道旁、教学楼走道上、食堂、宿舍、厕所, 到处是温馨贴切的警示牌、催人奋进的名人画像、激情飞扬的标语, 对全校师生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学校食堂有这样一条标语:“挥霍不代表口袋富有, 浪费只昭示头脑空虚”, 许多来校看望孩子的家长深有感触的说:“这种标语不仅教育了我们的孩子, 更是对家长、对整个社会的教育。力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不能不传承啊!”

篇4:让教师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

一、广开门——引领教师参与学校文化顶层设计

一所学校的文化是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工作及其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每位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引领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所谓“开门”,就是要让全体师生来共同参与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笔者所在的鲁迅小学是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一所省内外闻名的小学。我们在学校文化主题的设计上,首先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以什么内容作为鲁迅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觉得应该在鲁迅这个名人文化上做文章,挖掘鲁迅这一名人文化的宝贵资源,就地取材。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立人”的教育主张。他说过:“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那么“立”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在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后,以什么作为落实主题的载体呢?我们把鲁迅的作品以及研究鲁迅的文章发给教师阅读。教师通过研读,找到了答案——鲁迅说:“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也。”“要适如其分,发展各个的个性。”“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如此等等。由此,我们把“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确定为鲁迅小学的校训。“独立”,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独特”,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独创”,就是要培养学生独创的精神;“独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秀的品质。这些不都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想吗! 怎样让这“四独”校训的内涵让学生记得住,并且乐于接受,我们又提请教师讨论,集思广益,教师们参与的热情很高。最后,综合多种建议,我们把“四独”校训,设计成了“‘四独娃’形象大使”,分别以“立立”“特特”“创创”“秀秀”命名。“立立”,是一位梳着羊角辫、右手表示“耶”这个动作的卡通小女生;“特特”是一位头戴鸭舌帽、右手跷大拇指的卡通小男生;“创创”是一位手捧鲁小奖状的卡通小女生;“秀秀”是一位飞奔着踢足球的卡通小男生。这四位可爱的“四独娃”形象大使,不但诠释了“四独”校训的内涵,而且避免了校训过于理性化、概念化、抽象化的缺陷,变得可爱、可亲、可感。正因为形象生动,所以更容易深入到孩子们的心灵之中,使抽象的校训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开门设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领导善于吸收的成果。

二、接地气——带领教师主动践行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一经确立,如何让它落地生根、成长发展,就要靠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其可行性策略,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为学校文化设计一个个“载体”,带领广大教师在运用载体的过程中,让学校文化与实践操作接轨,实现由概念的抽象文化变成具体的践行文化。

如何让“四独”这一文化载体生根、发芽,发挥学校文化的正能量,我们认为应让“四独”真正与学生的成长相对接。为此我们带领教师从改革学生的评价体制入手,通过3年的研究和实践,推出了《立人教育“四独娃”儿童成长手册》。这本“手册”将“四独”立人的总目标分年段设定,按独立、独特、独创、独秀的要求,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提出具体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校外辅导员及家长;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围绕“立人”儿童成长规划的细则,从学生的认知态度、收获、体验、研究成果、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注意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自评、互评、小组评、师生评相结合,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相结合。

为使评价机制更具操作性,评价要素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细化。比如,在“独立娃”一块的“生活自理”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的要求是“书包自己背,书簿自己理,衣裤自己穿,晚上独自睡”;三、四年级是“红领巾自己洗,书桌床铺自己理,扫地擦桌都会干,急救电话牢牢记”;五、六年级则是“会洗衣服会做饭,了解体贴爱父母,消费合理知节俭,珍爱生命重安全”。再如,在“独特娃”一块的“学习自信”评价要素中,一、二年级要求“发言声音响,作业认真做”;三、四年级要求“上课专心勤发言,遇到困难善请教,独立作业不抄袭,及时订正进步快”;五、六年级要求“学习专注有恒心,善于倾听有收获,虚心求教得真知,学习方法能分享”。推行“手册”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引领广大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独特个性、独创精神、独秀品行的人,让每个孩子都有少年梦;同时也让广大教师把追寻童真、尊重童心作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进一步呵护孩子最自然纯真的状态。

正是这一个个载体,让学校教育文化落地生根,让全体学生、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且面广、意义深远。

三、善梳理——领航教师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学校文化不但要落地生根,还要努力使它开出最绚丽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所以,还要善于引领教师积极梳理、总结自己践行学校文化的各个环节,形成成果,提升学校文化的品质。

“立人”教育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我们从2006年起,正式系统地从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展开研究。经过八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如何把“立人”文化根植于校园的每一处、每一天的一系列做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使这些活动上升到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践总结?为此,我们积极引领教师梳理这些活动。如我们与教师的教育写作、总结教育成果相结合,出版了《跟着鲁迅学“立人”》一书。这是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实践并总结和撰写的有关学校如何践行“立人”文化的一本教育专著。全书二十九万余字,分四章十八节全方位地阐述了鲁小人对鲁迅“立人”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实践。第一章从“为什么要倡导‘立人教育’”,回顾了鲁迅学习、工作的经历,解读了鲁迅与教育、鲁迅与绍兴、鲁迅与鲁小的不解之缘。第二章以“童年,读鲁迅的童年”,介绍了学校如何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引领师生真正读懂鲁迅、亲近鲁迅,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鲁迅的一系列举措。第三章“从‘救救孩子’到培养‘阳光儿童’”,践行鲁迅的也是鲁小的儿童教育观: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一个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自我发展的时间,为他们备上“绿色通道”。第四章“‘立人’必先‘立师’”,总结了学校结合文化主题,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朝花课堂”“夕拾论坛”“三味书社”“野草发展平台”等。其他还有“立人”校刊的发行等实践活动。随着对这些活动的深入梳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校文化的品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是主体,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推动者。作为学校领导,不能把学校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顶层设计的阶段,更重要的是自始至终要让教师全程参与。只有这样,学校文化才能释放出应有的正能量。

篇5: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4583”行动计划》要求,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校长是学校的校长,教师是学员。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这是解决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和不均衡等问题的主要途径;教师对自身的成长有迫切的需要,这也是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断深入的结果。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学校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学校积极为骨干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搭建平台,委以重任,希望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名师。骨干教师必须在学校的不同岗位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真正的骨干力量。但是有的骨干教师被闲置浪费,有的不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了促使骨干教师继续成长,发挥骨干的作用,早日在工作上作出优秀成绩。我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培养,大力发挥其带头、示范和帮扶作用,从而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二、组织机构

组长:褚国洲

副组长:李相国 姜延魁

组员:李占辉 王秉信 尹家志 原景富 马耀武 耿艳君 安玉霞 苑德贵柴秀芬 陈石

三、具体要求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主管副校长继教主任具体负责,个教研组协助负责,制定出实施计划。

2、学校每月对骨干教师集中培训一次,骨干教师要有学习笔记。

3、学校重点对骨干教师的教学教研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中肯意见。并监测其教学质量。

4、骨干教师要勇挑重担,起到骨干榜样作用。外出参加学习听课回来要写出反思或感悟。要在自己学校里带头完成各种学习任务。

5、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

6、学校每学期进行骨干教师展示活动,并组织教研活动,从中选拔教学能手,作为上一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对象。

7、骨干教师也应该对每位教师进行培训,交流先进经验或者是心得体会。

肖家乡第二中学

篇6: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

实施方案

2014的各项工作已经开始,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抓住教师发展这个根本,从管理的创新入手,在搞好校本培训的同时,积极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2014年的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国家、省、州、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主线,着眼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狠抓学校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二、建设目标:

总目标:建设学习型团队,培养魅力型教师。

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任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通过以校为本的培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幅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我们以师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全面提高教师驾驭素质教育的能力。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坚持和完善教师政治或业务学习制度保证每周一小时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

(2)坚持党员教师和普通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坚持忌事忌语和应事应语,接受社会监督。

(3)每学年评选 一次师德标兵,在学校广泛宣传树立典型,推动师德建设。

(4)每学期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师德调查问卷,对表现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促使其改进。

(5)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考核成绩记入考核档案。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1)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基本能力培训,如信息技术培训,做到全体教师的普通话、计算机水平均达相应要求。

(3)加强教师理论培训,通过网络联盟和光盘,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至两次理论培训,培训内容为新课改、专家讲座。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良好师德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认识,把认识统一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上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

(4)提倡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搭建交流平台,适时召开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交流会,用正面教育、榜样激励、典型带动、自我主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校正,提高师德品质,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在学期末对优秀的教学反思进行汇总,装订成册。

(5)以活动为载体,搭建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同时利用三级研培网络的活动,利用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倡导个性教育教学,形成教育教学特色,促使优秀教师向名师转变。

(二)、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在三个方面组织加强,大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大力推进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建立健全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发动全体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提高扩展和更新、教育科学实践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特别需要把培训全体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的地位。坚持按需施教、学用一致、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改进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2、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努力造就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为重点,对这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培养,分别制订不同条件,层层选拔,依次提高。选拔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通过选拔评比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也使他们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三)、努力提高班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全面直接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的教师。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德育处通过组织外出学习、每月集体培训和班主任自学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熟练的业务知识,注重对班主任工作研究,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具有示范性,得到绝大多数师生、家长好评的班主任队伍。

2、充分发挥骨干班主任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集体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班主任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

五、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负责日常事务及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付光良

副组长:韦臣明滕明珍

组员:学校中层领导

2、制度保障:

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等。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款,在公用和人员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队伍建设。

4、监督保障:

根据规划,落实责任制,加强总结和考核评价,每学年召开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加强监督,有关信息及时反馈沟通,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接受上级部门的专项检查。

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篇7: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方案

为了加强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尽快改变教师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现状,切实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和合理流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拆除原有的一幢D级平房,面积为

平方米,新建教职工周转房

套,解决我校教师住房难的问题,逐步改善我校教师住房条件。

三、建设任务

建造教职工周转房

套,每套住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标准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周转房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房间的水、电、下水管道及配套设施齐全,所处环境绿化美化,场地道路硬化。

四、工程概算

总共建设周转房

套,每套住房

平方米,每平方米住房按照

元计算,总共需要资金

万元。

五、建设地点,占地面积

周转房建设在校院内,占地面积

平方米,每套周转房面积

平方米,共

平方米的平房。

六、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加强对学校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重点解决教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做好项目建设方案,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二)加强管理,完成任务

我校将派出专人严格对施工建设过程进行监工,加强用料的监督,严防出现偷工减料,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查,防止以次替优;确保建设项目保值保量的完成任务。

栗 溪 实 验 学 校

篇8:中等职业学校年轻教师的培养方案

进入21世纪, 随着与世界的接轨和满足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教育类型和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要求也有了更高更新的标准, 其中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传统高等教育的不同教育形式脱颖而出, 对我国人才培养的技能化、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探讨, 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今天而言职业教育已然占据了我国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 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人才。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则要求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名师出高徒”, 只有优秀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基础差,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要把这些素质较低的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人才, 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付出更大的决心和更多的努力。诚如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所言:普通高等教育是要把成功者培养成为成功者, 而职业教育是要把不成功者培养成为成功者。在一定意义上而言,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会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速率和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因此教育环节更注重实践与操作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而且职业教育自身的教育性又要求教育最终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职业教育各环节中也要充分考虑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人格的完善。鉴于“既注重实践, 又顾及全面发展”的特点, 职业教育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部在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综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综合型”教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又具有技师 (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 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进入21世纪, 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职教师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尤其是年轻教师, 在职业教育师资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递增。年轻教师意识新、精力足、热情高, 尤其最近几年进入中等职教系统的年轻教师都是经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 理论充分、基础扎实, 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生的活力。但整体上而言, 年轻教师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中年轻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我们认为, 年轻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前5年左右的时间里, 处在一个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 我们认为应该抓住关键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年轻教师展开培养, 这无论是对年轻教师本人的成长, 还是对学校的健康发展, 都是必需和重要的。

年轻教师的培养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我们应根据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从学校的现实与发展战略出发, 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满足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注重质量培养, 确保教师经过一定培养后专业知识更厚实, 专业能力更扎实, 教学方法更娴熟, 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在对年轻教师开展培养时也应特别注重他们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共同培养, 学历提升与能力提升相互结合, 学校培养与企业锻炼相互结合, 通过多途径、多样式、动态化、实效化的培养方式, 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尽快成长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

最近几年来, 随着形式的发展和要求, 各个中等职业学校分别结合各自学校的现状, 结合各自学课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分阶段的对年轻教师进行了相应培养和培训。经过分析和探究, 我们认为其中比较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年轻教师“导师”负责制培养方案

根据中职学校有些年轻教师教学水平低、教风不良的实际问题, 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教师, 可由学校选聘教学能力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风师德口碑良好的优秀教师对他们从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风师德等各方面进行传授、帮扶和引领, 促使熟悉教学各环节, 并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规范的教学风格。这是经验和技能传承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传统师徒传帮带教学模式的深化和发展。

在“导师”指导下, 年轻教师通过听课、临摹、反思、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导师”负责制有助于年轻教师少走弯路, 缩短适应期, 顺利渡过困惑期。“导师”负责制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导师”负责制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开发“导师”资源, 实现经验共享。“导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 除自身长期、艰苦的努力, 也蕴含着各级教育机构及同仁的关怀、帮助, 因此“导师”的经验、成就不应是个人的财富。“导师”的价值也不应仅仅体现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及科研任务上, 培养年轻教师, 实现经验传承、共享, 这应该是每一个德艺双馨的“导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培养年轻教师, 使学校的“导师”资源得以开发, 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2.可以培养、强化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所谓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才华的核心, 是教师挖掘自身潜质、不断超越自己的关键所在。诚然,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校正和自我强化, 经验积累不够丰厚的年轻教师, 其调节和修正常常不能准确到位。而此时熟悉情况的“导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可以对年轻教师的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反馈, 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及时反馈是一条重要的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学研究的遗忘曲线, 学习者学习的知识, 越早进行复习, 记忆保持的时间越长, 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同样的道理, 学习的内容, 越早得到反馈信息, 其学习的效率越高。就年轻教师而言, 根据其教学实践过程及时给予指导、点拨, 对他们的进步、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4.可以作成一种开放的培训模式, 而与其它模式兼容并蓄。“应用教育模式应当是多种教育模式的综合, 综合模式包容相关模式形成整体结构, 从而才可能发挥更大的整体功能”。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局限, 优良的模式应强化与其它模式的整合以形成整体优势。“导师”负责制模式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培训过程中, “导师”负责制模式常与研讨式、案例教学式、问题探究式、合作交流式、远程教育等模式相互交融, 优化培训系统, 形成一种开放的培训模式。

5.可以作成一种互动模式, 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跃迁。“导师”负责制培养的对象既是学习者, 又是具有良好个人素养的探究者, “导师”是诊断者、引导者, 也是顾问。在指导学习者的过程中, “导师”可以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回顾与理性思考, 还可以与学习者交流、探讨。因此, 完全有理由相信, “导师”负责制模式是一种互动模式, 通过互动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跃进。

(二) 年轻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制培养方案

这是中职学校针对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而制定的一种培养方式。主要针对工作后2—3年, 已经熟悉了教学环节流程、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 但专业领域内的实践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的年轻教师。

具体内容是:年轻教师在参加工作2—3年内, 必须在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上达到既定标准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案规范化的水平、课堂组织能力、语言与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等,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年轻教师所学专业与所任课程的实践动手操作水平。职业能力经考核未达标者不能从事教师岗位工作, 必须进行转岗培训, 直到考核达标为止。学校需为年轻教师职业能力考核达标提供必要的条件, 如向年轻教师免费开放实验室、组织他们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培训、适当减少其他工作量、建立激励措施等, 促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这种以职业技能考核达标为压力和动力的培养方式, 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年轻教师实践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并且实施起来能够收到很好的实际效果。

年轻教师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制, 能快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和必需的实践操作技能。

1.最大限度提高年轻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制, 使年轻教师存在一定的危机感、紧迫感, 促使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实践技能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对整个学校教学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年轻教师的能力。在职业技能考核达标过程中, 对照各技能标准, 年轻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 找出自己的不足, 从而努力完善自己, 使自己快速成长。同时, 由于职业技能考核达标制度的对象是大部分的年轻教师, 在考核过程中, 教师可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对他们的成长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年轻教师项目带动制培养方案

所谓项目带动制就是以项目为载体, 让年轻教师直接参与项目的审报、确立、实施、监控和评定的全过程, 或者让他们直接承担一个项目直至项目的最终完成。通过积极参与项目, 以此达到对年轻教师理论和技能全面培养的目的。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制培养方案, 年轻教师直接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 有一个尽情发挥展示自我的舞台, 这使许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从而摆脱论资排辈的束缚, 促进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并且通过项目的参与, 年轻教师能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提高科研能力的水平, 这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四) 年轻教师内外联合制培养方案

所谓内外联合培养就是学校通过与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部门、政府机构等单位联合来对教师加以培养。主要内外联合培养形式有:进修、深造、校企联合等。在各种联合培养形式中, 最为现实和可行, 也最容易实施的应该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联合, 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综合型”教师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校企联合培养制就是依据行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是学校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进行一定时期的专业技能培训, 包括挂职锻炼、承担合作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等。二是定期将企业第一线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请进学校, 为年轻教师进行培训, 开阔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活力。通过联合培养, 可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从而实现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直接的挂钩。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教师, 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提高专业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 是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许多中职学校通过多年校企联合培养制的摸索和实践,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通过联合培养, 学课专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帮助, 企业向专业提供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成果, 以及培训环境, 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从这一点上来说, 校企联合培养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

2.通过联合培养, 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一线活动, 及时掌握相关专业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不但能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技能, 而且能把生产实践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联。

3.通过联合培养, 加深学校和企业的联系, 可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

4.通过联合培养, 可以延伸至定向培养学生, 从而探索应用型专业办学出路的问题, 为中等职业学校应用型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摘要:最近几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各类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加之职业教育本身对教师要求的特殊性, 众多中职学校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水平都丞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哪种措施、实施哪种方案, 从而能够实现快速有效地提升中职学校年轻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热议的话题。作者从实际角度出发, 对中职学校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年轻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 以及适合中职学校采用的年轻教师培养方案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和探讨, 这对中职教育、中职学校, 以及教师本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年轻教师,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姜建清.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2]牛红玲.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与培训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6.

[3]赵延安.以突出技能训练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探索.职业技术教育, 2007, 5.

[4]谌启标.美国职业教育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5]王正斌.探索“双师型”师资培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4.

[6]刘红委.高职院校高技能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成人教育, 2008, 2.

[7]管文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时间及思考.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5, 1.

上一篇:高考合作备考方案下一篇:厂房构件吊装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