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4-08-09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精选6篇)

篇1: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现代化强市”总目标,严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全面深入推进五大医改重点任务,我市卫生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广大群众真正从医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惠利。2011年,我市被表彰为江苏省医改工作先进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医改工作回顾

(一)“三位一体”新农合保障制度持续创新

围绕“打造医疗保障水平最高的城市”的目标,我市不断健全完善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并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参合群众保障水平和新农合基金效用的“双提升”,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一是在提高新农合保障标准上惠民生。逐年提高新农合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标准,2014年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660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立大病补充保险制度,实现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2014年大病补充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0元。2014年1—6月,新农合政策性住院补偿比达80%,实际住院补偿比达50%,大病患者综合结报率达75%。

二是在加大大病救助力度上惠民生。重点加大对大病患者、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从根本上缓解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2012年,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城乡居民大病救助实施办法》,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多渠道筹资途径。2014年我市新农合大病救助资金总盘子扩大到5000万元,门诊救助年度封顶额度提高到20万元,门诊特殊救助病种增加到23个,20种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定额标准进一步提高,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个人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2014年1—6月,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救助4644人次,救助金额519.04万元;住院救助5478人次,救助金额1886.74万元,住院均次救助3444.21元,单次最高救助92198.1元。三是在提升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上惠民生。不断优化以总额付费为主、按病种限额结算为辅的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增强参与新农合管理的主动性,优化病人流向,促进合理诊疗,全面提高新农合基金综合使用效益,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探索建立了新农合签约医师制度,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新农合签约医师的诊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违反诊疗规范的医师及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

在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着力打造中医治未病、全民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咨询等独具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让群众少生病、不生病。

一是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加大。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力度,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人群从户籍人口扩大到全市常住人口,2014年市级财政分别设立3000万元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900万元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35元。

二是项目化管理不断精细。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遵循“钱跟事走”的原则合理分配公共卫生项目经费,采用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评估、年度考核的方式强化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的督促、指导、评估、考核,努力提升公共卫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能。

三是服务内涵不断丰富。每年根据群众健康保健需要,新增部分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4年,把心理健康服务、更年期妇女保健等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项目从国家确定的11大类43项拓展到11大类46项;并新增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适龄学生口腔保健服务、健康细胞工程等3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同时着力打造全民健康体检、中医治未病工程、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等具有江阴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丰富公共卫生服务内涵。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已于去年通过省级考核,近期将作为全省唯一推荐市接受国家考核验收。中医治未病“江阴模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推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成为全省试点。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以规划为引领,优化整合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完善了以市级医院和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以片区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以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医疗环境更加优化、医疗服务更加放心。

一是规划布局上有了大调整。按照“一城四片区”现代化城市建设布局规划,科学调整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布局。中心城区扩大了人民医院本部的规模,敔山湾地区新建市医疗中心(人民医院东院),三院整体搬迁至城西地区,市中医院搬迁规划已启动。在四个片区各设立了一家片区医疗中心,为片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快推进专科特色医院的培育与发展,目前月城卫生院、云亭卫生院已被XX市卫生局正式确定为中医专科医院。在全市设置了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了每个建制镇(街道)和行政村至少设置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民营医疗机构加速发展,澄江康复医院、长泾老年护理院、百意中医医院、摩尔口腔医院等一批特色医疗机构全面建成投运,徐霞客医院成功改制重组,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是服务环境上有了大改善。加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建设力度,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建成投运、内科新大楼也将于今年下半年投运,市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市三院精神卫生大楼、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青阳医院、利港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投入使用,四院异地新建工程年内竣工投运,五院新病房大楼建成投运、门诊综合楼即将建成,二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奠基;新建城中、城西、南闸、华士、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运,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快建设,西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建工程年内正式启动。

三是内涵质量上有了大提升。在注重硬件改善的同时,努力在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内涵方面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看病更放心。积极开展等级医院创建,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分别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和三级乙等中医医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青阳医院、徐霞客医院、南闸医院、长泾医院建成二级乙等医院。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三甲医院合作,深化在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的合作。市人民医院与美国博蒙特健康中心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成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战略合作医院”、“技术合作医院”;市三院成为徐州医学院教学医院;青阳医院成为南通大学教学医院;二院、长泾医院成为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市五院与上海仁济医院、南闸医院与上海中山医院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注重医院品牌和特色专科建设,共建成全国农村中医特色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XX市级重点专科12个。国家自然基金实现零突破。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作为全省第一批医改试点城市,我市从2010年起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自2010年起,在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配备并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平均销售价格下降43%,每年惠利群众5000万元,门急诊人次保持逐年稳步增长势头。二是政策保障机制不断健全。落实了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责任,建立了“政府兜底”的财政保障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属服务站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运行经费、人员补助全面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有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建立了基层卫生人才的补充机制,通过定向招录、委托培养等方式补充基层卫生人才,有效缓解基层卫生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首批100名定向委培医学生正在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确保年底正式上岗社区岗位。全面落实退休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政策,有效解决了退休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三是基层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办医、管医责任,镇域内医疗卫生资源实行“六统一、一共享”,全面提高了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持续提升机制,落实三级医院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下派科技院长和技术团队领建发展基层5个特色科室,进一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整体推进消毒供应中心、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区域病理诊断中心等资源共享型中心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市级优质医疗服务;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示范创建活动,共建成省示范乡镇卫生院7家,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考评奖惩机制,建立社区卫生分类分层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核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助经费、核定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和各类奖惩直接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显成效

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一盘棋”整体推进15家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通过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改革医疗保险结算和支付方式、增加财政投入、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完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等措施,全面推进以破除“以药补医”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上半年直接惠利群众近3000万元,改革呈现出“三升三降”的特点。“三升”即: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业务总收入12.83亿元,同比增长10.9%;门急诊252.5万人次,同比增长7.8%;出院11.5万人次,同比增长3.6%。“三降”即:均次药品费用206元,同比下降6.9%;药占比42.4%,同比下降4.6%;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后,均次检查费用49.3元,同比下降2.8%。同时积极推进医疗联合体改革,充分学习借鉴先行地区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突出江阴自身特点,制定出台了《XX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并加快制定医联体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医联体改革顺利实施做好准备。虽然,前阶段实施的医改政策为我市卫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照新医改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市医改工作依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破除的瓶颈与问题,具体表现为:公立医院改革成效尚不显著,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分布还不均衡,社区卫生整体服务能力还不强,新农合保障水平还不高,多元化办医改革力度还不大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不断深化卫生改革与发展来逐步加以解决与克服。

篇2: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0年12月13日在益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市医改办副主任 曾鸣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汇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我市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自去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个部门协同配合,主要抓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成立机构,认真做好医改组织实施工作

2009年5月8日省医改工作动员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迅速成立了由胡衡华市长任组长、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和黄东红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发改委。同时,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对相关工作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负其责,扎实推进医改工作。

1、及时召开相关会议进行部署。2009年5月24日,市医改办向市委常委会议专题作了工作汇报,市委常委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 2010年4月20日,市医改办组织召开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我市医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黄东红副市长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周再华常务副市长对我市全面推进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及时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市医改办组织各主要职能部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近期重点实施初步方案,今年4月2日市委市政府联合以益发[2010]6号文件正式下发执行;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以市医改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了《益阳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办法(暂行)》和《益阳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两个医改配套文件,用以指导当前我市医改工作;今年8月底,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增加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我市下发了《关于公布益阳市基本药物目录的通知》(益卫发[2010]81号)。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医改顺利进行。财政部门按照《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湘财社[2009]24号)等文件的要求,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安排、落实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所需资金。

4、认真制定了2010年医改工作要点。市医改办根据全省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医改的指导精神,从我市的市情出发,牵头起草了全市医改工作2010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总体要求、七项重点工作和五项保障措施。

5、加强了宣传和信息工作。市医改办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会议报道、政策问答、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了医改宣传工作。今年5月份,益阳电视台《第一访谈》栏目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黄东红副市长带领发改、卫生、财政、劳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访谈并现场解答有关医改的政策问题,收效显著。另外,市医改办还及时完成了省医改办布置的各项信息、数据上报和有关调研工作,同时及时了解各地医改实施进度和有关信息,以更好地促进我市医改工作的开展。

(二)明确责任,积极务实推进五项重点工作

根据我市医改近期实施方案(益发[2010]6号),2009-2011年我市将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市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医改决策精神,明确各自职责,认真务实地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截至今年11月30日止,全市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0.5万人,参保率为95.8%;居民医保参保数为84万人,参保率为91%。今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3%,参合对象医疗报销比率较上年提高10%。同时,今年对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延长一年医保补贴期,对国有困难企业4050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单位缴费部分给予60%的社保补助,继续对军转干部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给予社保补贴;困难人员参保面显著扩大,新增参保2466人,续保11547人,按照益劳社发〔2009〕99号文件的规定,为945名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接续医保关系,为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6.2万余名办理了续保手续。二是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三是切实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水平。85%以上实现本地医院定时结算,积极控制住院费用有效地遏制了次均住院费用无序增长的态势,完善“一事两岗两审”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审核稽查堵塞基金“跑冒滴漏”;四是积极开展了统筹城乡医保的相关调研工作。

2、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努力推进首批试点工作。在赫山区、桃江县两区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实施前下降了47.12%。二是督导沅江市做好启动第二批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厅等六部门联合行文的湘卫办发[2010]42号文件要求,确保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三是组织了增补基本药物目录工作,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品种不足的矛盾。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局牵头组织,严格执行目录推荐申请、系统归类遴选、专家评审、上报上级备案等规定程序,确定了我市基本药物增补目录品种90个,其中西药品种55个,中药品种35个,报省卫生厅备案后下发试点区县统一组织询价采购和临床应用,目前试点区县正在按要求和程序实施询价采购工作。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发改委注重发挥部门职能,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投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在中央没有新增投入的前提下,我市医疗卫生项目争取中央和省投资达9000多万元,我市六个县级人民医院全部纳入了中央投资建设规划,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极大地缓解了我市医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二是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局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并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巩固和完善省内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加强县级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安排1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4人,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64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2971人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05人次。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我市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前我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4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继续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了乙肝疫苗。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23379人。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为2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

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优化调整公立医疗区域布局和结构,明确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分流和业务指导,探索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三)突出重点,全面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

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我市赫山区(含高新区)、桃江县从2010年1月31日零时起,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胡衡华市长联系赫山区(含高新区),周再华常务副市长联系桃江县,分别指导协调两个试点区县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实施以后,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下降50%,门诊人均费用下降48%,预计两县区全年可为群众减轻药费负担5000多万元左右。目前,两个试点区县上下思想统一,运行有序,老百姓普遍拥护,社会反响良好。

1、试点工作组织有序、平稳推进。一是党委政府全力支持。两县区均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试点指导、信息沟通、总结交流等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指导试点。二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两县区有效整合审计、财政、卫生、物价、人事、编办、监察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严密组织、扎实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三是改革试点氛围浓厚。两县区借助媒体和门户网站解读政策,通过召开动员会、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传达精神,利用出专栏、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手段普及知识,形成了普通群众人人知晓政策、医务人员个个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四是管理办法同步出台。两县区在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同时,出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办法和行政问责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并强化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下属分院、诊所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职责,各分院、诊所必须在院本部统筹安排下同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试点实施监管到位、运行规范。一是基本药物坚持集中订购、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务院统一制定和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药物在网上订购后,由中标的一至三家药业公司统一配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原库存药物销售价格坚持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没有出现乘机涨价的行为。药物价格下降幅度达到48%,医院药房药品销售量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加,真正让广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各试点医院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基本药物。两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规定配备、按规范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规定的药物,切实纠正了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临床医师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告别了开大处方、拿高回扣等不良职业行为,从根本上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三是及时完善了医保“三张网”对基本药物的补偿政策。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目录药品的补偿政策,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的报销范围。赫山区已发文明确国家基本药物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高八个百分点,桃江县也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广大患者再次感受到国家基本药物带来的好处,乐意接受、愿意使用基本药物。四是县区级财政均已拿出一定资金对试点医院进行补偿。两县区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统筹上级补偿资金,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补偿。两县区均已将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实践,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在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些实际问题,亟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1、基本药物推广有一定难度。患者认识不一致,看病以开药为目的,不愿接受医疗检查,不愿意住院,担心基本药物的疗效不如意,过分相信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和所谓的“特效药”,结果导致药费的提高。

2、基层医院发展比较困难。各基层医院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据统计,下降幅度超过30%,医院正常运转难以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少,新特药物不能使用,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科目与范围。由于资金的制约,医院无法进行设备更新,无力承担医疗风险,不能大力拓展、大胆开展医疗业务;由于待遇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

3、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难度较大。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的启动实施,必须同时启动医疗卫生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而综合配套改革的最大难点是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医卫系统超编现象非常严重,临聘人员比重较大,而临聘人员承担着医院大部分业务工作量,是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的主要业务工作人员,因此,这种现状给综合配套改革中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4、市县财政压力较大。

三、下阶段工作初步设想

近年来,我市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医药卫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以发展的眼光看,我市医药卫生事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滞后,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市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医改会议精神,认真抓好五项重点改革的基础上,下阶段将进一步分析把握改革的重点,立足益阳市情,科学务实地制定工作方案,确保我市医改工作取得实效,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1、继续抓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对第一批实施基本药物试点的赫山区和桃江县试点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夯实基础,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督促第二批试点的沅江市做好做实试点前期工作,摸清底子,认真制定初步实施方案,确保按照省里要求在今年12月31日前启动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积极探索和完善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与自身发展机制,建立与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约束机制,严格按照《湖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湘人社工字[2010]131号)文件精神,在认真做好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

2、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一是强化措施,确保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稳定参保率达到85%以上,新农合稳定参合率达到90%以上。二是完善政策,确保2010年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水平分别达到78%和52%以上,进一步扩大新农合服务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困难群众参保,落实关闭破产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补贴,确保明年城镇低保户免费参保;四是加大征收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参保大病患者的住院报销水平,扩大门特病种范围,降低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自负水平,适时开展大病补助试点,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急诊留观费用纳入统筹管理的试点 工作;五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3、加强卫生基础能力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将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支持7所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区县(市)都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城市社区有比较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二要改善基本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乡(社区)三级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打破户籍、身份、部门界限,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努力实现经办机构、服务流程、政策体系、网络平台“四统一”。三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通过免费定向培养、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以及招聘执业医师等措施,充实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采取函授、临床进修等多种方式培训基层医技人员;制定农村卫生技术职称晋升优惠政策,逐步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补助和养老保障等待遇问题,稳定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完善城市医院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制度,建立市中心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城镇二级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机制。

4、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将积极指导和督促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区)先行启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认真完成全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摸底测算工作,制定初步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尽快出台正式方案全面部署实施。同时,将继续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调研,学习和借鉴兄弟市州先行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鼓励和扶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依法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等。

5、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在我市各级财力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考虑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上级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含 新农合)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建立医疗保障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等,千方百计确保我市医改各项投入及时筹措到位,以促进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篇3: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我们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 (1988年成立) 和初级卫生保健分会 (1996年成立)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 (1981年成立)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959年成立) 和卫生管理学院 (1984年成立) 的同志们, 在学习讨论了《征求意见稿》以后, 集中提出以下修改建议, 供参考。

1 关于卫生事业的宏观主题

1.1 根据国内外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我国卫生事业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应该明确是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能停留在提供服务条件。这是由于卫生事业是我国唯一的关系到13亿每个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每一个家庭的安康幸福的伟大事业。它直接关系到全国各行各业生产活动的正常发展, 它还能实现全国人民都能放心大胆, 愉快积极, 自主创新的完成各自的任务, 所以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头等重要的大事。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历史性的一贯能集中力量办成任何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和客观规律的各种重大、困难的伟大工程, 今年的四川抗震和北京奥运, 就是典型。

我们认为, 将中国特色的卫生事业, 提高到国策的地位, 可提出:“生命最宝贵, 健康占第一”的卫生战略决策, 并明确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方向、目标和任务, 这是完全必要的和一定能做好的。根本的卫生发展前提解决好了, 其他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按照以上思路, 我国的卫生事业改革将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将能成为新的国际典范。将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也是对全人类的重要贡献。

1.2 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 体现了卫生事业是由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方面共同来完成。因此, 必须明确公益性的卫生事业应该表现为公平性、福利性和非营利性。文件稿中没有以上说明。

1.3 卫生产权制度, 根据前提要求, 就必须明确是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或混合所有制, 绝不能再搞以营利为目的, 发财致富的个体私有制。从改革创新的思路, 可以试行公益性或公有性的股份合作制, 以体现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有机结合, 两种所有制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实际上这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4 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精神。文件必须明确城乡各级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应该是月薪制或年薪制。由于医务劳动的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 他们的工资应该相当于或不低于公务员和教师的相应水平, 使他们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定要改变当前, 靠赚钱吃饭的政策。

1.5 卫生事业不能再搞“收费补偿”、“创收发展”的市场化政策。因为这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大医院越办越大, 中小医院就很多困难, 基层组织就十分困难。人民群众的困难最大, 意见最多。

1.6 当前卫生改革的主要障碍是不敢于解放思想、不敢于创新、不敢于突破、不敢于走在时代的前面、不敢于使人民群众得到高水平的服务实惠。不要老是强调困难, 不要老是用二十世纪的一套。例如当前城乡都不搞高水平的家庭全科医生, 农村仍然不同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城乡基层组织仍坚持营利性私有化制度, 并在继续发展等等。根本原因是缺乏对卫生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全面认识。

2 关于卫生事业总经费的筹集和使用

2.1 卫生总经费的筹集, 建议政府卫生投入不低于50%, 社会卫生投入不低于30%, 公民个人卫生投入不超过20%。目前的实际卫生总经费, 不符合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精神, 造成很大浪费, 可以大大的压缩。三方卫生投入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 相应的逐步提高, 不能超前或滞后。卫生工作可根据当地特点创新发展。根据我国经验, 困难的地方, 得到好的政策支持, 同样能做好卫生工作。相反, 经济好的地方, 政策有失误, 卫生工作照样办不好。

2.2 总量的1/2以上用在需方。即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和保健。主要是创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其中, 第一,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卫生免费, 医疗开始少量交费, 逐步过度到免费医疗。第二, 医疗救助制度, 对象是贫困人群, 疑难重症, 解决实际困难。第三, 商业健康保险, 对象是高收入人群的特需服务。这一条应该是当前卫生改革的重点和关键。措施得当, 敢于飞跃, 抓住主要矛盾, 一切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2.3 总量的1/2以下用在供方。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良性运行。

第一, 经费制度, 卫生行政和公共卫生全额预算。第二, 大中医院差额补助, 结余回收。第三, 社区基层, 收支两条线。第四, 发扬低投入, 高效益的成功经验, 发挥中西医药的廉价作用, 清除浪费行为。第六, 建立减免税收的基本药物制度, 医疗器材国产制度, 按成本定价, 统销或配送, 以减轻国家和群众的负担。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下决心改变药品、器械的一般商品性质和行为, 不能再搞商业化。

3 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开展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精神, 结合卫生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农村, 以及当前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的特点, 开展城乡卫生服务体制一体化改革, 就显得特别重要。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3.1 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第一, 城市向农村调整, 除适当的人员、设备调整外, 特别是城市高层机构, 要负责农村相应机构的培养和建设。第二, 上层向基层调整、城乡上、中、基三级机构, 要从倒三角型“ᐁ”向金字塔型“△”调整, 即上层到中、基层, 中层到基层的人、财、物调整。第三, 富余部门向薄弱部门调整, 当前主要是由医疗部门向预防、保健部门的人财物调整。通过金字塔型的调整要实现上、中、基三级机构都体现不同分工的本科以上水平。

3.2 城乡统筹区域卫生规划。第一, 城乡三级卫生机构实行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第二, 城乡三级卫生机构实行分级分工医疗卫生服务。上层专业分工, 中层按需分工, 基层综合服务。要规范首诊、转诊等制度。第三, 贵重仪器、设备, 按区域统一使用。这次城乡三级机构的区域卫生规划, 一定要实现科学性、计划性、规范性, 明确规模、编制、设备、条件等等, 先试点, 分步骤, 保质、保量的完成。

3.3 城乡统一推行社区卫生服务, 第一, 这是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 第二, 基层的重点是服务站的家庭全科医生, 第三, 根据调查研究, 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 更急需, 并有可能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 这是按科学规律办事。

4 关于卫生技术队伍的根本改革

4.1 贯彻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提出的, 创建中国新医药学, 这是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理解其内涵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 以体现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和贡献。浙江省湖州市县乡村三级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 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学习西医, 普遍的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质量和水平, 又减轻了国家和群众的经济负担, 群众反映中西结合医生好。

4.2 当前我国专科医生的建设重点, 应突出死亡率、发病率的高发病种, 特别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妇幼保健工作服务于2/3的人群, 专科医生急需培养提高。

4.3 在城乡基层服务站工作的以本科为起点, 以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家庭全科医生, 是当前卫生队伍改革的重点和根本。必须逐步实现由家庭全科医生负责包干到每一个家庭的制度。

5 关于创新型卫生管理理论, 卫生管理学科和职业化队伍的建设是卫生改革的关键

5.1 中国卫生事业, 需要有卫生管理学科的理论支持。上世纪80年代在卫生部的领导下, 创建了与卫生管理学科配套的卫生管理学院, 卫生管理专业、卫生管理刊物和卫生管理学会。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就是代表之一。后来在各大区和各省、市都有建设。应很好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学术界有建议, 可成立中国卫生管理学院和中华卫生管理学会。为培训在职高级卫生管理人才, 同时配合中央领导, 加强对卫生管理学科的建设发挥作用。

5.2 1996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1997年1月15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这是一次很好的会议, 做出了很好的决定。

1995年11月我们卫生事业管理学会在北京医科大学, 举办了“21世纪中国卫生学术研讨会”为中央会议做了学术准备, 起了良好作用。

我们学会已经在准备举办“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学术研讨会”, 同时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并希望将《征求意见稿》能转化为中央的《决定》。最后能为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创造条件。

篇4: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我省今年将重点解决筹资机制不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不完善、医疗服务监管尚需加强、支付方式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根据《安排》,2014年河南将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40元,达到320元;个人缴费同步新增2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进一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适当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待遇水平。

同时,我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将扩大到所有省辖市,规范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并做好儿童白血病等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险过渡工作。

篇5: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廊坊市卫生局

(2010年6月 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要求,现将廊坊市卫生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自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以来,市卫生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上级有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积极实施,稳妥推进,一年多来,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医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了领导组织机制。根据市医改办工作的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医改办主任,局机关有关科室、有关单位领导为办公室成员,明确了医改办和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整合项目,着力推进。根据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整合项目,成立了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并整合妇幼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基层卫生人员培训、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基层卫生 1

服务体系建设及爱国卫生等重点项目。建立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工作有人抓、实施过程有人管、完成结果有考核。三是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精神,及时编印了《医改政策汇编》,确保了学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四是搞好医改资金测算。按照国家和省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要求,对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今后3年实施方案中有关卫生工作方面的内容开展了调查研究,就完成全市卫生系统三年医改任务5大类38个小项所需资金,进行了科学测算,摸清了近三年医改任务的卫生投入,并与市财政进行了对接。五是切实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积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联系,根据国家、省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体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市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医改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提交市发改委等牵头部门参考。

二、积极实施,稳妥推进,各项医改工作进展顺利

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重点是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规范基金管理。我市从2008年4月起,全市10个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2010年,全市参合农民290.80万人,参合率93.34%;几年来,累计筹集资金11.01亿元,补偿人数227.31万人次,补偿费用5.97亿元。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全面开展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基两化”建设。利用国债项目改(扩)建了3所县级医院,完成了90所乡镇卫生院的“三基两化”建设,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规范化。全市有3100所村卫生室完成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任务,占村卫生室总数的70%。2010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国债项目,再支持4个县级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配合市发改委,启动实施廊坊、霸州精神卫生机构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全市精神卫生机构布局。二是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免费培养项目,与省卫生厅签约,为我市乡镇卫生院培养30名全科医学本科毕业生。利用国家专项经费,对全市乡镇卫生院400名儿科、内科、外科人员和院长进行了集中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培训。安排乡镇卫生院90名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内儿科技术骨干,到市、县级医院临床进修学习3个月,提高了临床技术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中推广10种卫生适宜技术。对全市4000余名乡村医生进行内儿科基础知识培训,增强了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利用国债项目,安排12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安排253名社区医师、护士和其他人员参加了岗位培训。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3所县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1至2所乡镇卫生院,并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明确了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职责,每个行政村确定1所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等任务给予每月200元补助。在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面。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先在三河市、香河县进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综合改革试点,4月份正式启动,9月份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全市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一是全面实施国家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有序推进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完成了8.7万儿童乙肝疫苗的补种任务;为20.4万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了乳腺癌和宫颈癌普查;为2万名农村孕前和孕早期妇女补服叶酸;为57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安排建设了2000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疾病控制、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了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启动了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满足群众多元

化医疗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加强。广大农民参合率、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尚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改进。二是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面临多重障碍。由于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涉及零差率销售、基层卫生人员补偿等落实难度较大。三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广大城乡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缺乏认同感,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转变。四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备装备和基础设施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尚未得到普及,城乡、地区和人群间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由于涉及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也存在一定的畏难思想,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四、下一步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任务。今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深化医改工作,对于实现我市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近期目标至关重要。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卫生部医改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根据全

市医改方案,市卫生局制定了《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卫生领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要求逐条逐项认真落实,为推进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三年既定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确保协调到位。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主动沟通配合,协调推进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运行、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配送、政府补助落实的督查,确保规范操作。

三是强化财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证改革所需资金,努力确保各项补助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篇6:关于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温宿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尊敬的吾买尔·阿不都拉书记,自治区、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督导调研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医改办主任、发改委党组书记吾买尔·阿不都拉同志不辞辛劳,带领自治区、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督导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县,对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督导调研,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温宿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全县医改工作完成情况向督导组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温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遵照自治区、地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积极配合,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将医改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稳步推进五项重点改革,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2011年5月,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门力量,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及时制定印发了《温宿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共同推进全县医改工作。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发展目标。同时,多次召开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做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中期有评估。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一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1年10月底,我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40万人和3.17万人,参保率分别为100%和99%。新农合参合人数为12.09万人,参合率达98.5%。其中五保户、特困户、低收入重症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难人群参合人数为6251人。二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新农合人均筹资达到230元,各级财政补助及个人筹资应筹集基金2782万元(全部到位)。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3%,县乡两级实际补偿比例为64%,最高支付限额达到5万元,补偿模式为“住院统筹+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人均筹资达到332元,各级财政补助及个人筹资应筹集基金967万元(全部到位)。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逐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达

3.5万元。城镇、农村低保困难群体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局垫付,补助低保人员7993人,补偿医疗费用103.9万元。城镇职工医保人均月缴费基数1480元,应筹集基金2482万元(全部到位)。严格按照城镇职工医保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标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补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15万元。三是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全县14个定点医疗机构和8个定点零售药店的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综合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及时兑现了各定点单位年初预扣的10%保证金。目前,在稳定实行县乡结报的基础上,新农合管理中心与5家地区级、9家自治区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即时结报协议,全年共有251位患者感受到即时结报垫付制的便利,补偿费用45万元。截至10月底,我县共办理转诊转院手续960人次,其中城镇职工692人次;城镇居民268人次。审批贵重药品和特殊检查376人次;办理特慢病证书389人次,其中到期换证102人次。审核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住院病人病历3461人次;审核转上级医院诊治及异地安置人

员发生住院医疗费1303人次。审核门诊个人帐户支付15487人次。转诊补偿2315人次,补偿金额442万元。四是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确保基金专款专用。4月1日,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截至2011年10月底,城镇居民参保基金征缴总收入为96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60万元,个人缴费208万元;享受待遇人数为2613人次;统筹基金支出437万元,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结余530万元,累计结余统筹基金的945万元。合理控制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年度结余和累计结余,城镇职工医保滚存结余2193万元。同时,加强新农合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新农合统筹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从2011年1月1日起,全县19个乡(镇)卫生院、104个村卫生室全部落实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乡(镇)、村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全年为农牧民群众让利约130万元左右。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工作。主要以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为主体,侧重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季度开展绩效考核,并对结果进行通报。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争取浙江援建卫生项目,援建资金1600万元。其中为县人民医院配备医疗设备900万元,建成两所乡(镇)卫生院,并投入使用。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从县级医疗单位选派了9名素质高、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支援了三个乡(镇)卫生院,按期开展了巡回医疗服务和卫生下乡活动。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我县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已完成理论培训12人,目前,以县人民医院为实习基地,正在进行实践操作。完成全科医师培训5人,社区护士培训4人。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岗培训1052人次,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1985人次和4366人次。四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我县村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25元,中央和自治区下拨的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实际到位242.1万元,县级应配套资金64.7721万(按全县人口215901人计算),实际到位64.7721万。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代水平进一步提高。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继续实施结核病防控项目。县财政按全县人均0.5元的标准拨付结核病防治配套经费11.865万元,100%配套到位;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为72%;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保持在95%;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可疑肺结核病人查痰率达到85%,转诊率达到10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报病人追踪率达到100%,对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3.4%,报告的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95.7%,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100%;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80%;病案信息初次录入及时率达到100%。二是完成艾滋病防治目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率100%;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率85%;传播途径不详率5%;随访率87%;CD4检测率58%;配偶检测率80%;既往非HIV阳性配偶检测率52%;艾滋病病人治疗率73%;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持续上报率100%。同时,继续采取逢孕必检措施,孕产妇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100%,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率达100%。三是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我县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同时已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69%。持续开展40岁以下目标人群脊髓灰质炎应急强化免疫活动,三轮接种率达到99.8% 以上。顺利通过了国家、自治区、地区快速评估,评估率为100%,目前我县未发现脊灰疫情。

四是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年初及时落实地方病防治经费4万元,共对9个乡(镇)居民食用碘盐进行了随机监测工作,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8.3%;学生和家庭主妇碘缺乏病防治知晓率分别为95.56%和99.9%,如期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五是实施关爱妇女行动项目。开展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2011年共计补助3100人,补助金额共计107.28万元。2011年温宿县孕产妇死亡0人,系统管理率达89.05%,婴儿死亡率为8.7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5.22%。六是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免费为5912名农村妇女和流动妇女发放了叶酸片4205瓶,完成目标任务238%。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为91%,叶酸服用率为90%,叶酸服用依从率为70.15%。七是积极响应新疆“明天计划”项目。我县对70名残疾儿童进行筛查,将确诊的40名(0-14岁儿童农牧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患儿纳入相关新农合补偿范围。八是积极落实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完成扶贫项目白内障35例。九是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城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13292人、71984人,建档率分别为23.8%和49.4%;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7536人、2800人。落实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今年完成筛查登记病人55例,应急处置20例,追踪随访治疗病人55例,贫困病人免费治疗46例,紧急住院治疗3例。十是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工作。城乡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今年超额完成2010年、2011年地区下达1400座改厕任务,实际建成1415座无害化卫生厕所。

(五)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医疗质量不断得到持续性改进,县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实际开展分值为901分,得分率为92%,维吾尔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得分率达到80%以上。县级医疗机构“平安医院”创建率均达到100%。医疗机构规范化校验率均达到100%。同时还开展了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实行错峰、分时段诊疗,合并挂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广泛开展电子病历、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县人民医院荣获地区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对口支援、平安医院创建等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为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认真做好清理化解基层医疗机构债务工作。根据自治区、地区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对我县19个乡镇卫生院债务情况进行了清理核实,并于2011年10月31日前完成债务清理核实和认定工作。按照债务来源和用途登记造册,建立债务台账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将债务范围分两个时间段:一是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之前形成的债务,尚欠金额88.577万元,其中: 基本建设39.785万元,药品债务48.792万元;二是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8月3日期间形成的债务,尚欠金额690.23万元,其中:附属工程352.91万元,药品债务330.49万元,锅炉煤债务6.85万元。尚欠债务总计778.807万元。在严格制止发生新债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近日,自治区、地区医改办就进一步完善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情况汇总表又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县正在根据新要求对债务进行重新清理。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由于受地域及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设施落后的影响,我县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及异地居住人员的统筹基金支出也在逐年增加,给医疗保险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支付风险。二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不能对门诊及住院病人实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参保职工的就医信息只能在病人出院结算上传后,社保经办人员才能看到患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只能事后核查,失去了对参保职工就医事前、事中的监督作用。

三是我县是一个半农半牧的边境县,在注重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肩负稳边固边、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历史重任,县级财力的增长与社会各项事业资金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县级财力已无力承担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严重负债,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上一篇:有趣的家乡生活作文下一篇: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优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