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汇报发展

2024-08-07

古城汇报发展(精选6篇)

篇1:古城汇报发展

古城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县科发办和督察组的同志来古城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以及落实整改情况作一汇报,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按照中央及省市委的总体部署,结合县委“勤廉双优”争创活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和“思想认识有新提高、解决问题有新举措、改善民生有新成效、作风建设有新风貌、体制机制有新突破”的目标要求,围绕“深入实施总体战略,提升一体化质量和水平,打造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典范,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活动主题,以加快推进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和“一城两带三基地”建设为主线,古城镇在全镇各机关、各村支部、中小学、镇卫生院等单位以及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各项工作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情况 我镇党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6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深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以及中央和省市县委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各村通过举办“农民论坛”、“乡村坝坝辩论赛”、学习思想交流会等形式,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向全镇22个单位、2000余人征求了建议和意见,广泛收集影响古城镇科学发展的问题,召开镇党委政府班子会进行专题研究,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领导班子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和分析检查。并及时召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沙西线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带和城乡统筹综合示范区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紧密联系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在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层基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顿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古城,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当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表率作用。

通过多次集中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大量调查研究,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的认识,并在以下几个方面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

1、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农村工作始终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三农”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再创新优势,努力化解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2、必须坚持把统筹协调作为农村工作的有效方法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着眼农村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跳出农村看农村,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必须坚持把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基本保证 要实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高思想认识,解

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只有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能力增强了,我们才能创造性地推动基层工作,才能紧密围绕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切实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使群众更加满意。

4、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农村工作的根本动力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思路、安排工作,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增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5、必须坚持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

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维护和发展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辟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多种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精心制定方案,认真抓好落实整改

为了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实效,按照明确的思路、措施进一步细化,着力解决制约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精心制定整改方案。根据整改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做到事有人管、管有行动、行动有措施、措施有实效,促进了整改工作全面推进。

1、全面实施花牌粮食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完成了花牌村1500亩小麦、水梨村600亩油菜的规模种植;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基地”内标准化道路建设8000余米、标准化沟渠整治9000余米。同时,启动了该村土地综合整治,目前正在开展农户意愿征求和新区建设规划。加快古城镇花牌村粮食生产综合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要求,近期我们组织了国土、规划、交通、水务、农发、古城镇等相关部门,按照县委关于加快基地建设,尽快形成综合示范效果的要求,对基地建设所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形成了初步的实施方案。目前,相关拆迁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以花卉、苗木示范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有序推进。依托桃园现代农业和世尊颐城托老养老项目,在沙西线以南、郫彭路以西地区规划并局部实施了集旅游、观光、餐饮和休闲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加快项目促建,2010年力争实施铁路卫校附属医院等功能性项目建设,努力推进桃园农业、世尊颐城建设,加快实施鹏鑫物流等储备项目的落地建设。

3、开展镇域内餐饮娱乐业规范改造、提档升级,有效促进三产服务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镇域功能。

4、抓好“四大基础工程”建设。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产改各项工作,为促进农村产权合法有序流转,资源变资本奠定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抓住“两带”建设契机,做好群众动员工作,争取县级部门支持,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今年我们将全力做好花牌村土地综合整治,同时争取支持,力争将我镇其他村纳入我县土地综合整治的“盘子”,通过土地整理,实现“农民居住

条件彻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彻底完善”的最终目标;三是完善农村新型基层治理结构,完善户代表会议、村民大会、议事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村级基层组织,实行民主监督、强化民主管理、坚持民主决策,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是强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全面推广村级民主管理“六步工作法”,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在8个村(社区)全面开展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工作。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完成了中平、邻城、水梨、马街4个村(社区)的活动室改建的基础上,组建了4个村(社区)警务室和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规范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劳动保障站等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全镇深入实施“一村(社区)两名大学生”计划,充实了村级公共服务人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指导各村规范管理和统筹运用好村均20万元的公共服务专项资金。

5、改善了城乡环境。按照省市关于城乡环境整治“七乱”的工作要求,统筹实施“场镇整洁规范”、“村庄清洁美化”等“细胞工程”,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测评制度,城乡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6、优化了发展布局。开展了镇域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平、花牌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镇域管网、管线等专项规划;完成了沙西线两侧500米内产业布局规划;完成各村用地布局规划调整。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镇域内沙西线4200米、郫彭公路1800米污水主管道铺设;完成了5公里镇、村道路的建设;完成了茅草堰卫校段400米路面铺设;古城镇公交

客运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镇域内天然气主管道铺设;全面完成了郫彭路拓宽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和路基、桥涵建设;古城派出所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建的古城农业标准化服务站,已全面竣工。

8、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全面完成教育安全任务,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认真做好郫县“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评估”相关工作,并代表郫县迎接省上的检查、验收,获得好评。

二是全镇就业率达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已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农民养老保险参保393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少儿互助金参保率达114%。

三是做好城乡低保普查和审查工作,对全镇的低保户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条件的进行了清退,实现低保户动态管理,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需求。

四是全面完成了地震灾毁房屋重建和受损房屋的维修加固工作;建成了镇级文化活动中心和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加快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完善了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等配套设施建设。

五是认真做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监测点工作,并经成都市计生委推荐接受宜宾市计生委调研获得好评。认真开展了以甲型“H1N1”流感等为重点的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了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认真做好农村集宴管理工作,完成了地方病和狂犬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完成了犬只的预防接种工作,有效预防了狂犬病的发生。

六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责任落实年”活动,对9个重点部位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了解和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健全从严治政,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反腐体系,强化监督,廉洁自律,还要具有高度的宗旨意识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我们将在继续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细化工作事项,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时限,以制度形式加强作风建设,逗硬管理,树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意识,营造追求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风气,形成严谨务实、耐心细致和“定了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转化。同时,通过深入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我镇抓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工作,建设和谐社会的战斗堡垒。

四、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重点工作的推进还不够理想。主要是由于郫彭路古城段还未完工以及资金的问题,致使我镇以潘家院子为重点的旧城综合改造和郫彭路以及城镇的绿化管护和工程造景工作没有全面完成。

二是部分党员干部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查找问

题不够深入,学习讨论、调查研究不够扎实,强调客观原因较多,查找主管原因较少;个别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部分党员和个别领导仍然存在陈旧保守思想;对整改难度大、需要时间长的问题,可能存在畏难情绪。

下一步,我镇将按照县委指导检查组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活动,凝聚全镇人民的力量,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谋发展,切实巩固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一是继续抓好学习,把学习作为加强机关建设的首要任务抓实抓好;二是继续抓好整改落实方案的落实,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把存在的问题一项项整改好、落实好;三是搞好经验总结,查找不足,提出巩固活动成果的措施;四是继续抓好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中共郫县古城镇委员会 2010年2月23日

篇2:古城汇报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古城中学初中部500余名师生,欢迎各位亲临我校指导工作。下面我将我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我校是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淹没区的移民农村中学,初中部是2010年我县“撤校并点”后保留的初中之一。现有教职工54人,学生557人,六轨十四个教学班。

自2001年秋,国家实施课程改革,已经十年有余。我县在去年“撤校并点”之后,县教育局立足现实,大胆课改。我校在“制度完善,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硬件配备”等方面重拳出击,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组织保障,制度先行,推进课改。

为切实加强我校课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课改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执行机构。一是成立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加强决策和部署,并对课改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二是成立课改各项具体业务的执行小组,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如:社会实践活动由政教处具体负责,学习方法与技巧由教研室统一规划,教导处组织对学生的各项考核和学分认定。三是成立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和后勤保障领导小组。负责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社会、家长、教师、学生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意义、内容及各阶段的成 果,努力营造有利于课改实施的氛围,争取各方面对课改工作的理解、支持,并负责上报我校的课改进展情况。

同时修订、完善课改制度、方案,引领、保障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有序推进。我校先后制定、完善了《古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古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古城中学校本课程分工制度》《古城中学课程审议制度》、《古城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古城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校内课程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古城中学校本研训制度》《古城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等10余项制度。

方案引领、制度保障、组织护航,大力宣传,保证了新课程改革在我校的有效实施。

二、外学内研,师资培训,夯实课改。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坚持“网上学习,同伴互助”的原则,保障教师面对课改有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自去年九月以来,我校先后派出二十几名教师到外面学习:到山西师大学习的英语、语文教师8人;到太原学习的数学、化学教师2人,到长治市学习的数学教师3人;到县进修校学习的教师16人。

外出培训,如果不及时消化、不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还不如不培训不学习。我校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建立了“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

1、参加了省、市、县培训的教师首先要写出心得体会,然后在备课组传达、分析,使各位教师都能对新课程有关事项、课程标准有更深的 理解。

2、在教研活动时,各学科积极观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课标解读光盘、录像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3、在教研活动中,经常性地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对课改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讨,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做了深入研究。

4、为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积极开创条件。如联系中考资源网,积极学习、研讨、认识课改省份的教案、学案、命题模式以及课程讲授中的课程理念,把握课改的动向、脉搏;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全面更新对课改的认识和理解等。

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实践的信心。

三、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质量,认真落实课改精神。作为农村中学,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困难和不足。硬件设施短缺,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等,但我们积极探索,努力践行,也取得了一些收获。我们遵循课改精神,按照我校《古城中学课程实施方案》在初一、二、三年级开全了课程,如综合实践课、校本教材课、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开足了课时,并有效保证了课程开设的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校主要由信息技术课、团队活动课、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组成。分课堂、社会与家庭三个地方来上,由课堂学习理论,学校、家庭进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团队活动课,我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与健康同行”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户外 活动不少于一小时,努力营造课外活动、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

校本教材课。我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排组,研究校本教材的编排、实施,现在主要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养成教育课、学习方法与技巧等课程。养成教育课,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左右,要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坚持30——40分钟的课外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与时俱进。

课改前,我校以 “满堂灌”“满堂导”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老师上课很累,学生下课很辛苦。在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的过程中,在先后学习了杜郎口、横水中学等部分兄弟学校的长处后,结合我校的实际,目前,导学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了课堂,课堂上学生自主了,老师轻松了。是课改给我校注入了活力,是课改让我校焕发了生机。

多元化评价的尝试,是我校在课改中的又一大收获。把考试成绩和平常的作业、测试以及学习态度、习惯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给学生一个多元的、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希望,更能激发学生对兴趣爱好的追求,促进学生人生的改变。

当然,面对新课改,我们也有许多不能解决的疑惑和一言难尽的困难。

一、硬件设施方面。资金匮乏,教育教学设备紧缺——多媒体教室少、计算机少、实验器材少、体育设施少、艺术设施简陋等,就连教室也存在紧缺状况。

二、教师方面:专业性教师缺乏,特别是“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综合实践教师”。面对课改,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评价,让我们感到困惑。“竞聘上岗”“教师分流”,当前的激烈竞争给我们的课改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束缚了 “手脚”。教师们担心全身心投入课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学科成绩不一定令人满意。

三、社会方面:家长及社会没有对课改形成共识。家长对课改的新理念知之甚少,甚为困惑,不理解、不支持课改的一些做法。如:某位老师要求学生在村里调查村民的文化程度,结果许多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询问情况、发牢骚,说老师瞎折腾、不好好教书,专教学生干“闲事”„„

面对课改,面对各级领导对课改的期望,我们深知,我们目前所做的还不够,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会不断地学习、改进,不断地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寻找和完善符合我校特点的课改方案,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把课改推向深入,推出成效。

古城中学初中部

篇3:历史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文化遗存,名城保护,历史古城

一、引言

保德县,位于山西省黄土高原之西北隅,地处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区之交界部。历经风雨变迁,当我们轻轻掸去尘埃,我们的目光,便穿越了千年的历史,与其交融,为之触动。数千年人们在此耕作、生活的历史,在保德古城里留下了不能磨灭的印记,其优秀的古建筑遗产代表,折射出文明的光辉,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这同时也构成了文化意义上的古城研究的重要基础。古城的价值在于其存在的历史环境与文化内容,只有全面地研究、认识保德古城的历史,深入地感受、挖掘保德古城的内涵,才能真正地理解古城。

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继承与发扬这些珍贵的遗产,能增强文化认同与凝聚力。同时,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很好地予以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保德古城,正确认识保德古城及其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而能探索其保护与发展模式,更好地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建设活动的开展,就具有非常的意义。

二、保德古城

保德古城即保德县老城区,位于今保德县城以东,1993年8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2月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德古城建于唐宋年间,筑在石山梁山上。负山阻河,形势险峻, 古城平面形如靴状,城垣四周巨石嶙峋,甚为陡险,设东、南、西、北门及小南门、小西门,共计六座。城内街道现存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道及若干街巷。其寺庙建筑基本为明清时期遗存,集中在城内东南部文庙附近,有若干代表性民居建筑分布其间,今多荒废残破。

保德古城自五代始,历经营建,尤以宋、明、清时期为盛,始成规模, 自民国开始,保德古城因其山高路陡,生产、生活发展受阻,城内居民逐渐向山下迁移,商贾店铺及手工作坊多向山下发展,自设立山下集市之后,县城西移已成定势,古城便日渐衰落。解放之初,保德古城之内仅存旧县衙、文昌庙、城隍庙、钟楼及不足数千之民房,城墙、城楼终因年久失修,多遭拆毁,举目荒凉。十年文革时期,因破除四旧之风,毁城墙、拆庙宇,历代营建之城,建筑文化之萃,遭遇空前浩劫,残垣断壁,瓦砾遍地。保德地理位置,决定其军事冲突形势。自魏、赵筑边墙始,及至明清,漫长的2500年,历经沧桑变迁,残留至今的长城遗存见证了边疆地区离乱纷争、抗衡冲突的历史。

而此后,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相继展开,老城居民拆毁旧居,另建新宅,又缺乏规划与引导控制,乱建、乱占、多占,基础设施未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同时,一些不恰当的生产经营活动相继展开,给古城遗址的保护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保德古城保护的意义

保德古城是研究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区域,中原社会与游牧民族冲突地带的军事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保德古城内现存的古建筑以文庙为代表的古建筑群,按照传统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布局秩序,与保德地区特殊的区域地理背景相映衬,与保德古城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有突破,有变化,浑然构为整体,集中体现着长城沿线边疆城市中不同地域城市营建、建筑文化与政治军事的之间有机的交叉、融合的特征。保护保德古城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资源。历史文化优势是保德古城最大的优势,是城市发展最有利的资源。它是城市的荣誉和资源,更是城市的责任,是互动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变迁,时至今日,保德古城已经丧失了其作为边疆军事重镇的城市职能,县城的西迁与大规模建设活动的展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县城的择址新建,使得古城的保护避免了新旧建设的冲突,然而,对于古城保护工作的忽视与缺乏管理,使得古城内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面临破坏与衰败的局面。对于保德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其思路应当是以严格的,系统化的保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有效管理与控制建设活动,积极建设古城服务于县城居民的文化职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外旅游,走上和谐的保护与发展的新路。

保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本身而言,就是潜在的经济资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资源的后发状态以及新旧城市发展矛盾的暂时化解并不意味着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可以偏安于一隅,不解决生活在古城范围内居民的生活发展对于现代化城市设施的需求,不重视、不投入城市政策、财政、行政等资源来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古城只能任由其衰落,古建筑任由其破坏和毁坏,古城的传统历史风貌任由其丧失,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只能伴随着其物质存留的破败而荒芜化和边缘化。

所以讲,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既有契机,又面临严峻的考验,避免以功利的价值坐标来衡量古城及其古建筑遗存的现实意义,避免落后的、错误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观念干扰、破坏,避免偏安的不闻不问的消极弃置思想,积极地规划和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积极地投入资源维护和发展,积极地认识、宣传古城历史文化价值,是整个社会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思路与发展定位

本文研究的保德古城,作为历史建筑遗存一般,尚能反映古城的轮廓此类型的城市,应该加强古城街道格局、古城传统民居的恢复和保护,古城重点历史建筑遗存的全面修缮与维护为主,力图通过整治和规划,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古城的传统历史风貌。

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不同于一般城市,不仅是因为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数百年的甚至上千年的城市建设经验,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当是这种优秀传统的延续,而不是专于所谓的潮流,舍本逐末。纵观保德古城的发展与营建过程, 伴随着城市所处政治军事形势的改变、地理环境的变迁,历史上城市的发展模式又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小城市亲切、质朴、繁荣、安逸的特点,应该是旧城保护的精神追求。吴良镛先生将美好城市的要素概括为四点,即私密感、邻里感、乡土感、繁荣感。而保持古城的繁荣,就要使古城具有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吸引力,使得人们愿意居住、生活在旧城。而《保德古城保护规划》基本上给出的定位:以居住、文物旅游为主的历史风貌区。

本文认为,古城首先应该以文化职能为中心,其建设活动应该以文化职能的强化为重心,积极保护修缮古城历史遗存,展示完整的古城风貌。其次,以居住职能为主,积极改善古城内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这是解决古城的历史遗存的保护与居民建设活动的影响之间矛盾的关键。最后才是旅游职能的建设,首先应定位于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服务,通过完整的历史遗存与社会生活氛围的有机结合,展示保德古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增强城市居民对于古城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居民的认同感与责任心,促进古城保护工作的全面普及和进一步深化。其次才应定位于以古城及文物遗存为对象的观光旅游,这是基于保德古城的历史地位、现状、以及保护修复的程度基础上的综合的谨慎的判断做出的定位安排。

保德古城因其历史文化价值而得到保护和开发, 开发和保护本身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矛盾性。从目前看来, 保德呈现的是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状态, 可以乐观的认为:保护开发使古城建筑及其环境除了拥有历史价值以外, 也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且建筑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对某一场所调整使其容纳新功能, 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 这一理念在保德的保护开发中得到了佐证。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论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篇4: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关键词:古城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模式;启示

黔阳古城是历史上南方的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烟银特道”,是湘黔古道的主要支线。它的出现比云南的大研古镇和湘西的凤凰古城都早将近一千年,并且保存着相当完整的古城风貌。

一、黔阳古城现状及保护

(一)黔阳古城现状

古城的历史城区面积为0.8平方公里,城内都是青石路面,街里巷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随处可见明清时的建筑。城区一共有四个城门遗址,其中城门及门楼的保存较完好。

主要的南北两条街道形成鱼骨状道路系统状态,被称为“九街十八巷”,南正街是以商业店铺为主的街道;上河街和下河街则以会馆码头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钟鼓楼广场、文庙、武祠、古客栈、祠堂戏院等历史遗迹。

(二)古城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黔阳古城坚持了整体性保护原则:古称九街十八巷,目前保存得比较完好的有南正街、上河街和下河街。老城区的县衙、文庙、芙蓉楼、古客栈、亭台楼阁、祠堂戏院等,也都坐落其中,功能齐全。

2.真实性原则。古城的格局,丁字路仍然存在,也有本地的居民在城区里居住,生活和工作,同时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城内的基础设施需要加强,一部分住宅在保留外貌的同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以此来鼓励居民继续居住,维持古城的活力和生气。

3.动态可持续原则。古城在保护物质实体环境的同时,也注重了保持其社区的稳定和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保证了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所以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动态可持续保护和发展。虽然它有着千年的历史,但它并非只是供给旅游和商业的历史遗存,它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其保护以及开发已经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日常,服务于本地的居民。规划者对于其建筑及环境的保护,并不单纯的是针对黔阳古城建筑实体的静态保护,而是在尊重其原始面貌的前提情况下规划发展。

二、黔阳古城的发展模式与民俗艺术

(一)古城现存的发展模式

黔阳古城目前是从文化、旅游和地产这三方面结合并序来发展,兼具湘西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时代特征的文化旅游地产模式。城中部分区域已经形成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的商业文化,新城区的建筑结构风格也延续了老城区的民居特色,与其周围环境也相当融合。

(二)古城的民俗艺术

黔阳古城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其民族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已经成功地申报成为四A级景区,在近两年时间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三月三”大型民俗节会,而且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与此相似的还有中秋、春节、面具相亲大会等民俗活动也相继举办成功。除了当地传统习俗的千人吃地荠蛋、放河灯、书画笔会之外,还有踩高跷、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当地文化局希望把“三月三”等民俗节会活动做成古城吸引世界关注的最具地域价值的活动品牌。

三、黔阳古城文化形态的发展的体现

(一)古镇文化形态及其软实力

文化形态也是古城的软实力,古城的文化形态,既不是简单的文化保护概念,也并非古城区、街区的风貌改造或者更新,它面向过去、立足现代、向未来的文化,通过某种现象能够感受到的一种知识。例如黔阳古镇,文化形态的规划既包括古城区街道自身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等的传承营造,也包括像“三月三”民俗节之类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在硬件设施完善的同时,突出古城的文化软实力,形成一个有机的魅力“活体”。

(二)参与性的体验

参与性的体验就是邀请游客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让人们领略到古城的内涵和传统文化。黔阳古城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洪江古商城的旅游发展模式:实施实景再现场景的形式,实现游客与地方风俗文化的互动,当我们进入古城时,那些看见的、听见的、闻到的和触摸到的都能带给我们强烈的融入感,在游览过程中的多重体验感受。

四、古城开发的不足

黔阳古镇新城的建设在整体规划格局,建筑形态,以及材料色彩上都做的相对较好,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并未做到完善,例如建筑外的空调安置(图1),没有做到隐避修饰处理,直接暴露在外墙表面,影响了建筑整体性的视觉效果,其次是建筑屋顶的处理(图2),由于屋顶面较高,坡度较陡,所以在瓦片的安置上暴露出了问题,呈现的状态是瓦片铺设部分出现凌乱、不整齐的状态,适宜的复杂性和必要的秩序性才是高视觉质量的保证,像这样既在视觉上不美观,在安全问题上也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建议是:空调的安置在颜色、材质上做到隐蔽处理,使它与建筑融为一体;瓦片不整齐的问题则只需把屋顶的高度降低即可。做好这些细节工作,黔阳古城的建筑在新城创建中将会更完善,也会更有魅力。

五、结语

借鉴黔阳古城的开发经验,保护开发与新城建设互相支撑,要全面看待建设与保护,发展与继承的关系。我们应该在维持古城现状的情况下,结合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从多角度,全方面的丰富古城形象。它是一个历史遗迹和现实生活并存的地方,也是活态保护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一)[J].世界建筑,1989(02).

[2]张顺,易晗,罗婷.黔阳古城保护利用研究[J].民族论坛,2015(10).

[3]白今,李江林.清波倒映黔阳城,夕阳斜照丁字巷[J].古城,2011(11).

[4]车霞.黔阳古城空间特色研究[J].古城,2014(11).

篇5:东古城小学学校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东古城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1999年被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评估挂牌为兰州市三级三类标准化小学。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00人,其中女生43人。教师9人,其中女教师2人,平均年龄45岁,连续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7人。学历合格率100%,取得大专学历5人,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的1人,取得十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8人,校长培训合格率100%。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5人,招聘教师1人。

学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生均70平方米。建筑面积845平方米,生均8.5平方米。运动场地1200平方米,生均12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6平方米。

学校现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一套,电脑13台,图书1200册,生均12册。教学仪器基本齐全,体育器材基本齐全,教师办公设备基本齐全。

二、工作情况

1、几年来,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以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为主线,以抓好德育工作为根本,以人文化的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狠抓“三风”建设。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了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比一年进步的计划。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实施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计,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抓好德育工作为突破口,加强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抓好“三风”建设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实现了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比一年进步的计划。落实安全责任制,把安全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渗透到每一节课,使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了零。

2、领导重视,学校努力,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各级政府投资23万余元,及时排除学校417平方米的D级危房,新修校门一座,硬化甬道40米,修围墙100米,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乡教育办投资1500余元,村委会筹资300元,学校自筹1000余元,购制档案柜3件,电视柜1件,风琴1架等教学设备和办公用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过去的一年,我们着重完善和实施了《班主任考核制度》、《月文明班评比制度》、《先进班级评选制度》、《三好学生奖》、《学习成绩进步奖》、《教师全勤奖》等表扬奖励制度。由于完善了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比以前有所加强。从而促进了班级建设和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上个学期是近几年来教学秩序最稳定、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最少的一个学期。德育考核结果,全校学生优秀率达30%,良好率达82%,合格率达100%。尤其是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在上一级双科合格率仅为20.8%的情况下跃升为68.8%,综合位置占学区第12名,改变了历年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面貌。

4、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即静态管理、动态管理。我们主要抓“一听”、“二查”、“三公布”,听就是听课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二查就是查教师备课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三公布就是每位教师所任学科的单元测试情况。这样做可以促使教师互相了解,互相监督,互相竞争,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几年来一直实施学校领导值班巡课制度。为日常的课堂教学管理正常化养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供了保证,彻底克服了乱课乱班现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6、强化教研活动,根据我校年青教师少的实际,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多上一些试验课,通过集体评课,肯定成绩,找出问题,然后再安排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给他们上示范课,或到其它学校听课学习,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让新教师熟悉业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撰写教研论文,上学期我校选送的张同祖同志的教研论文获得榆中县第七届教研论文优秀奖。

7、加强毕业班管理。

上学期一开始就对毕业班进行人员调整,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尝试。

(1)、通过各种类型的会议,使师生都明确毕业班面临的任务和压力,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和决心,按照学校的要求,层层落实,经常检查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析研究对策。

(2)、以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为主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的厌学问题。

2、个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问题。

3、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与支持问题。

4、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

四、今后的打算

1、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水平。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求。

4、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培养骨干,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

篇6:古城街道服务业工作汇报

李成福

(2009年4月21日)

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刚刚结束,今天李市长就带领各部门领导到古城调研,并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足见李市长对我们古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街道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主要工作已经在经济分析会上作了汇报,下面我只就街道服务业发展情况向李市长及各位领导作三个方面的汇报。

一、街道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的实施“强二优三”战略,古城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可以归纳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重点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据统计,第三产业占各产业的比例从2005年的55.2%上升至2008年的67.5%。08年实现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5:31:67.5,古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重点企业发展迅速。08年,全街道纳税100万元以上的45家企业中,第三产业24家,占53%,纳税前10强企业中,三产企业占6家,重点三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商业业态趋向丰满。随着近年来商业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一批有实力、上档次的服务性企业陆续进驻古城,东方百货的开业、临亚临亚、银合小额贷款公司的年前营业、民泰商业银行的落户、下桥数码城的成功招商等,使古城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商贸流通竞争格局,各种业态竞相发展。四是商业布局渐趋合理。崇和、耀达精品商贸区、古城旅游购物街、江滨休闲娱乐区、靖江现代商业街区等三产发展黄金区块已逐步形成。五是三产项目加速推进。去年,街道第三产业在建项目26家,计划总投资23亿元,完成投资7.1亿元,完成计划的106%。其中东湖商贸城、双鸽世纪广场、下桥娱乐数码城已经建成,财政局北侧地块已结顶,原兰盾地块、江下渚区块、原包装厂地块、府上人家等区块成功挂牌拍卖。

在看到服务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我们归纳为:存在问题依然较多,业态档次有待提升。主要有:(1)服务业结构不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没有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2)服务业基础比较薄弱。具有较强知名度和辐射力的商贸龙头企业较少,服务业中个体经营户占90%以上,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且缺乏现代商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后劲不足,扩张能力比较弱。(3)区域辐射力不强。目前古城服务业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经营方式类同,业态单一,缺乏自身特色和优势,“低、小、散”问题相当突出,没有形成特色,导致大量购买力外流,也很难吸引周边地区的消费者。(4)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程度不高。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如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科研开发、教育培训等行业发展不足,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功能不强。

二、街道09年服务业工作思路及上阶段工作进展 09年服务业工作思路:继续实施“强二优三”战略,综合古城的历史沿革、地理位臵、交通格局、人气指数等因素,构筑“古城文化圈、靖鹰商务圈、灵湖休闲圈”,以“三圈”为辐射源,实现服务业优化升级,以贯通“三圈”的江滨路、巾山路、崇和路、远洲路、东方大道、柏叶路、临海大道为纽带,延展服务业空间容量,打造台州北部现代服务业中心。

一是坚持产业推进。繁荣临海,打造台州北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必须坚持各类服务业整体推进,改变服务业结构单一的现状。重点做好以下6项工作:(1)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服务好临亚和银合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加快引进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2)加快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实施城关人、古城人“回归工程”,充分利用靖江路已经建成的商务楼宇引进2-3家总部企业,并早日实现中国海盛集团、中国宏业建设集团等公司总部入驻古城,发展总部经济。(3)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兰盾区块、天和名门小区、白云房产鹰雕区块、耀达臵业鹰雕区块、台医江下渚区块、华丰靖江路区块及靖鹰商务圈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利用3-5年时间,建成150万平方米的商住用房,力争每年为古城新增税收1个亿。(4)加速发展现代商贸业。利用靖鹰商务圈的独特区位优势,加速引进具有综合业态的现代商贸业,提升城市的辐射力;争取目前在谈的全球500强商贸企业TESCO公司、大润发等落户靖鹰商务圈。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超市2-3家,提升古城城市服务功能,繁荣临海经济。(5)加快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古城区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资源,转变为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构筑浙东南商贸旅游集散中心。(6)积极鼓励全民创业。以各类存量房产为平台,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好文化、健身、养老、康复、社区服务等保障性服务业。

二是坚持项目推进。经济工作必需项目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我们将通过街道上下全员抓项目的推进,来确立“全员抓经济”的工作格局。重点是:(1)下桥数码城及娱乐城确保在5月份前完成内部装饰并对外营业;(2)计划投资3.5亿元的大柏叶红星〃美凯龙建材市场要力求在上半年挂牌,力争年底前完成形象进度的60%;(3)东大汽车贸易城要在6月份前完成配套工程建设并对外营业;(4)双鸽和平大酒店及引入的上海世纪联华连锁超市,确保在10月份前完成装修并对外营业;(5)进驻东湖商贸城的君泰大酒店、宁波加贝超市和澳门头捞,计划在今年5月份对外营业;(6)加快其他在建服务业项目建设进程。2009年,古城安排在建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达32.633 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其中市政府确定的910服务业项目有10个,总投资24.9亿元,今年要求完成投资5.27亿元,我们计划完成8.87亿元。我们的目标是:全年服务业项目投资总额确保超过10亿元,力争12亿元。

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工作进展:

一是成功引进一批三产项目。一季度共引进市外内资2625万元,为计划的69.1%,同比增87.5%。耀达商场整资997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已由省外经贸批准;

二是实现一批三产企业顺利对外运营或即将对外营业。澳门豆捞、民泰银行已顺利对外运营,东湖商贸城项目中的君泰大酒店将于5月份开业。下桥村综合商贸楼项目中的“中国IT连锁第一强”、“中国电子专业市场十强第一名”颐高数码城,营业面积达7000平方米,将于5月1日开业。靖鹰商务圈项目中的投资14000万元,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高27层的双鸽和平大酒店正在内部装饰之中,将于8月份开业;投资2200万元,营业面积16000平方米的世纪华联超市将于9月份开业。三是完成一批三产项目的前期工作。对大柏叶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市场项目进行跟踪洽谈,目前该项目投资方投资积极性很高,只差一些细节问题还未谈妥,项目有望今年动土建设。另外,白云小区东北角区块、财税局北面区块、兰盾区块、靖江花城北侧区块等商业用房都已在建设之中。

三、对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议

1、加强领导。在发展服务业的过程中,由于任务在街道,政策制定在各个部门,因此往往出现街道职能受限、协调难的困境。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市政府增设市服务业发展局,以发挥通盘考虑、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作用。

2、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建议市政府制定税收减免及奖励政策,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的引进。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规定期内减征所得税。对一些在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块建设、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奖励、以奖代拨、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

上一篇:战友聚会上的致辞优秀下一篇:问题及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