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4-08-19

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用5篇)

篇1: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5-10-09

为贯彻广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精神,加快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为导向,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以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为主要任务,坚持应用驱动,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应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三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到2017年,全校实现各级各类宽带网络接入,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求,教室网络出口宽带不小于4M,全校出口不小于500M。学校普通课堂教室全部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比例达98% 以上。稳步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基本实现优质资源班级课堂教学全覆盖。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逐步使所有教师及大学生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

构建具备链接国家和广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平台。在自治区平台框架下,依照国家标准和自治区级技术规范,结合本校实际完成具备与国家和广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条件,与自治区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全校教育网络应用身份统一认证,形成标准一致、分级部署、分层管理的全校教育教学和学习支持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面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增强教师网络教学教研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协同学习能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使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明显提升。

三、重点任务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和完善全校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各二级学院宽带网络和终端设备的全面覆盖,构建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到2017年,全校各级各类建筑楼宇实验室全部接入互联网,接入带宽达30M以上;教学点接入网络宽带达4M以上。实现全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配置多媒体教学室达到98%;加快计算机机房配置的步伐,到2017年,计算机生机比达5:1,计算机师机比达1:1;学校配置有自动录播教室。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等教育“云服务”,为全校师生提供免费优质资源、网络教研和网络培训等服务。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工程

构建贺州学院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架构,确保与国家和广西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无缝链接,到2017年,建设覆盖全校的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网站。将全校的各类资源优选出来,充实到具有本地特色的“贺州学院教学资源库”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名师讲堂”、“优秀课例展示”、“优质课比赛”等教学活动,不断充实本地优秀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免费公共信息资源,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建立完善网络视频教研平台,开展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支持贺州市农村偏远学校,尤其是教学点教学质量的提升。2016年,重点推进学校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丰富的学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并将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推送到每一个班级学生,实现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普遍使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不同层面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合作交流的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高技术人员设计和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防范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全新的培训机制开展教师网络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级教育技术培训者的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到2017年,完成全校所有教师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和教学应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学校要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常态化、普遍化应用,使实现“校校通”学校的绝大部分班级能够使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加强学校校本资源建设,采取校本研修、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晒课等多种形式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应用。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形成教师生成性资源汇集和共享机制,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总结、展示、交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

通过“人人通”建设,加强名师对全校教师教育教研工作的指导,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应用,开展教师 研修,发表教师教研文章、教学感言、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使之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思想交流、业务交流、情感交流的阵地,成为广大教师展示风采、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的融合创新,成为教学科研部门开展网络教研、网络培训的重要途径。

四、保障措施

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强化业务指导,狠抓督导落实。要结合实际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协作,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专项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经费列入经费预算;积极引导并鼓励企业、社会等方面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探索市场投入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岗位设置,充实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提升人员层次,完善教育信息化成果认定办法,建立一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政管理队伍、保障运行维护的技术队伍和能够开展各类教学创新应用的教师队伍。

完善服务体系。推进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各二级单位行政部门和二级学院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积极引进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专业技术公司合作,按照市 场运行机制,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建立考核机制。学校高层参与信息化建设顶层规划设计,并定期督查学校信息化建设进展、资金使用和质量安全等情况,确保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质量,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纳入工作督导考核内容,严格标准、科学评估。

Mail to : gxjyxtb@163.com

篇2: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2-2014年)

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六项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完成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升级,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在建设中研究,在应用中发展,总结经验,创建模式,推进信息化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实践,为全省信息化工作做贡献。

二、建设目标 实现硬件支撑系统升级,完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完善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制订保障政策。建设完善的分学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一支熟悉信息技术、善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人才队伍;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提高全校师生员工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应用。

三、建设任务

以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按照全省信息化统一规划,升级网络硬件系统,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校园网络平台

2013年通过对网络设备升级,出口带宽增至300M,使我校网络硬件平台保有至少5年的先进性。更新影响系统运行的设备,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建立学生查询、使用信息终端。建立互联互通的安保系统,实现全校各个电子系统的无缝连接。及时更换教师用计算机终端,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

更新并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网,完善校园电视台建设包括演播厅、非线性编辑、硬盘播放、媒资管理、数字网关等项目,集演、编、播、管于一体的满足中学校园需要的电视台,实现校园网内网络传播,更好地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在2013年7月前基本完成硬件职称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

(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学校重点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质资源并通过网络共享。

1、建立具有*****中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将组织所有学科教研组成员组成研发团队,按章节建设高中学段的教学资源(包括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案例、习题、教学课件等),推出一批重点章节的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和专家点评视频资源。

2、建立*****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校本选修课程资源,有的课程被学生称为*****中学的百家讲坛。学校将把这些优秀课程的教材、教案、课堂视频等资源建成专题资源网。

3、建立艺术、技术、体育课程资源。针对一些薄弱学校艺术、技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能力不够的问题,我校将针对这些课程中的重点部分建立优秀的课程资源。

4、建立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资源。考虑到我校寄宿制的特点,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信息量偏少,而对学生开放互联网信息量又过大的问题,我们要在校园内建立符合实际的学生课外学习和知识拓展资源,提供足够的信息点供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以上资源建设在2014年4月前完成。

(三)建设应用支撑系统和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起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和节约资源的作用。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现阶段已经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系统,功能基本涵盖了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个人工作、办公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成绩管理、总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自动统计报表并生成相对智能的分析结果,减轻了教职工日常的重复劳动负担,也减少了行政编制岗位。教育信息化系统也悄然改变了传统的学校管理关系,即管理以“人”为中心转向以“事”为中心。平台已经建立,关键是使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熟练地使用该系统是今后的工作任务。此项工作在2013年初推开。

(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建立研究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专业队伍。

通过引导、培训等方式促进全校师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好的信息素养。建立一支以信息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为主要力量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队伍,在建立资源过程中研究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

四、保障措施

1、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保障

学校已经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兼任,副组长由学校副校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处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担任。教育信息化工作总负责是****,并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把执行情况作为教师的工作实绩予以考核,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以便确定任务落实情况。建立一个长效的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范畴,形成激励机制。教师在相关教育网上发表信息、自己的经验文章、交流的情况,课题研究资料,上公开课等情况,都进行考评,并把考评结果纳入评优、评先、评职称、考核等。鼓励教师把自己的好课件、教案发到网上供大家参考,教师上传资料经审核采用后计发一定数额的稿费。

2、经费保障

学校将根据现有的网络硬件设施和软件情况,制定经费投入计划,每年不少于30万元。

3、组织管理保障

一是制定教育信息化规章制度,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持续发展。二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督导、考评机制,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各部门落实有关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建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促进各部门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三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每学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课件、优秀课堂教学评比、展示等活动。四是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激励机制。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升职务职称的内容之一。五是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应用机制。由教科研室牵头,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优势,分学科制定落实方案,结合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等形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应用。

篇3: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中国教育近年来的迅速发展, 以及各大新兴本科院校在全国各地的相继成立, 体育专业不再局限于专门的体育院校, 加之每年高考之后的人数扩招, 使体育专业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对此, 国家对高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高度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指导文件, 来完善教育实习各方面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方面, 更是重中之重。贺州学院还只是刚刚起步的本科院校, 各方面经验还比较欠缺, 教学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而且与其他老牌高校相比教学设施不完善和缺乏实习经验, 因此, 有必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 为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提出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论题以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体育教育“和“基地建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收集了一些有关基地建设的期刊和学位论文作为参考文献。

1.2.2 实地调查法

通过访问和走访一些相关人员记录和收集一切有关本论题的有用资料。

1.2.3 专家访谈法

2 贺州学院体育教育实习基地现状

2.1 贺州学院校内实习基地现状

校内的实践性教学基地由于它有着贴近教学、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优势, 能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到及时巩固, 使理论紧密结合实践, 实际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提高[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对实践性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习基地的教学条件和场地设施也对实习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 贺州学院校内所建成的实习基地有较大发展, 各种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的要求, 体育设施和场地还比较健全。经访谈了解到, 数量上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和实习的需要, 但是, 在质量上也必须跟上步伐, 许多场地和设施老化严重, 或者达不到要求, 给老师学生上课带来较大影响,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尽管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仍存在诸多问题。

2.1.1 校内实习基地硬件设施有所欠缺

校内实习基地的场地虽然基本能满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活动, 但是上体育课的场地和设施老化严重, 比如, 田径场由于质量不好, 导致跑道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 跑道内的足球场更是杂草丛生, 地面凹凸不平, 特别是下雨天, 足球场的泥巴被带到跑道内, 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湿滑很容易使人跌倒。上课的器材质量和数量也不足, 例如跨栏架, 前几年还有八、九个能用, 到目前为止, 全部已经损坏;还有跳高垫和乒乓球桌现在也很缺少或维护不到位而损坏严重, 因此导致一些教学内容和活动无法开展及开展的效果非常不明显。这对于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了影响, 实习得不到切身的锻炼, 使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2.1.2 校内实习基地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

众所周知, 有些校外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 都是有专门人员来管理和维护的, 在场馆的周围还有铁丝网或护栏来进行保护, 进入须遵守场馆场地相关规定, 做到损害的最小化。据调查, 贺州学院在场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上, 就明显有待加强, 卫生方面也应该加强, 随处乱扔的现象普遍, 每天也没有专门人员清理。

2.1.3 校内实习基地资源规模越来越紧缩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 学校的招生人数也在随着增加, 由于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数量增加, 原来的实习基地所要承担的实习人数比以往要多很多, 就必然导致人均实习场地和器材不足;其次, 招生人数的增加, 学院只有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 盖教学楼、学生公寓、购买课桌等, 教学设备器材只有做下一步考虑。

2.1.4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的经费更显得捉襟见肘[5](50)。贺州学院作为刚升本的新兴院校, 在自治区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申请支持上可能会比较困难, 学院在校内的实习基地, 有目共睹的是场地老化, 特别是前校门的篮球场, 地面质量不好, 水泥呈颗粒状脱离, 而且界线没有, 分不清罚球线三分线等;还有就是上课器材不足或者质量差, 这些都是要学院资金的投入来维护和购买换新。

2.2 校外实习基地现状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能力与规模并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和校外实习活动的场所[7]。目前, 贺州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计划签约和已签约的实习基地学校综合约有8所左右, 这些基地学校基本分散围绕在贺州学院周围,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只有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前提下, 才能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8]。因此, 建设校外基础设施过硬师资队伍能满足实习工作要求的基地,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贺州学院在对外实习基地建设成就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每年都要建立一个实习基地, 重点发展的实训基地学校有蒙山中学、双莲中学、钟山一中。但是, 每个学校的可接纳学生数还是局限了日益增加的实习生数量, 在教育实习方面更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2.2.1 高校与基地学校的合作表面化, 合作深度不够

贺州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虽然会签订协议, 但是, 每年实习都是在不同的地方, 缺乏长期的交流, 这些协议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高校与基地学校交流的减少而成为一纸空文。而且, 在合作项目上也是少之又少, 平时很少下基地学校进行交流等活动, 只有在实习的时候才会去沟通。

2.2.2 校外实习基地的稳定性不高

目前, 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建立了几个教育实习基地, 但是, 基地的维系却面临着许多问题。由于是派学生去实习, 当然对基地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教学秩序和实习生管理有待加强, 这多出来的工作就会给基地学校带来一定的负担, 所以, 在这个问题上, 基地学校的管理是否真正有效, 是否真正用心去帮助和指导实习工作还是应付了事。因此, 教育实习基地正在逐渐减少, 现有的实习基地仅靠关系维持, 难以稳定。

2.2.3 校外实习基地对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有些实习基地学校的教学规模不大, 班级接纳的实习生数量有限, 不能满足实习生得到充分锻炼。就如这次的钟山一中实习, 每个班最好只有有一位实习老师, 才能充分锻炼出实习效果, 可是, 有的班级却分配有两名实习老师, 这对实习的影响非常不好。

2.2.4 校外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有必要加强

就本次参加的实习学校钟山一中为例, 在硬件设施上, 学校的场地比如田径场太过落后, 煤渣跑道雨天还经常积水, 对实习教学很不利。在实习器材上, 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非常之缺乏, 一个班级人数又多, 每次同时上课的班级又达四、五个, 经常上可不用器材的田径类课程或做游戏。所以, 硬件设施对实习质量有较明显的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高校对基地学校的选择, 从而制约实习基地的建设。

3 结论和建议

3.1 定期举办一些体育交流会, 高校的体育教师和基地学校的体育教师可以举办座谈会、联谊、运动会等增进教师间的交流沟通。

3.2 体育院系要与实习基地学校一起研究建立和健全教育实习保障体系 (主要是教学和生活的保障) 。

3.3 高校要建立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发学科建设、校本课程和体育科学研究的合作机制, 并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基地学校一些支持和帮助。

3.4 学院的领导在教育实习期间, 要走访实习基地, 进行座谈, 有条件的前提下, 可以带一些体育用品相关的礼物。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 对贺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争取高校、基地学校与地方行政部门三方合作与监督, 加强高校与基地学校之间的交流对话,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资金的的支持;努力完善自身各方面的建设, 提升地区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键词: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报送中央财政支出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通知》[R].教财司[2011]47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7]2号.

[3]侯宝莉, 李莎.打造新型高校实训实习基地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期刊, 2010, 1 (1) .

[4]陈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103) .

[5]胡思旭.阻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因[J].职业论坛综合版 (南昌) , 2006, 3 (50) .

[6]张济坤.铁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2 (28) .

[7]唐芒果.高职体育专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66) .

篇4:贺州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篇5:建设法治金桥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法治中国”、“法治上海”、“法治浦东”建设要求,围绕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目标,坚持推进治理方式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着力提高经济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法治化水平,不断完善法治监督,努力建设法治金桥。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6年,金桥镇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创新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权力行使得到规范和制约,安全诚信规范的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形成,努力将金桥建设成为公平正义、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上海市郊综合发展示范镇。

二、主要任务

(一)提高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党委领导方式。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体现党委在同级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职能、依法行政。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泛动员并引导广大公民依法参与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

2、完善党委决策机制。健全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和完善“三重一大”等制度。

3、严格规范权力运行。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4、推进党务公开。全面推进党务公开,不断探索完善党务公开的内容、途径和形式。深化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畅通党员意见表达渠道,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

5、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采用多种形式和载体,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保证党委中心组学习中有学法内容的安排。

(二)推进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6、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镇人大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通过对政府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确保宪法和法律在本辖区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深入推进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依托镇人大主席团以及人大代表联络室等平台,积极组织代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畅通代表反映民意渠道,探索建立群众意见处理反馈机制。保障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工作的长效常态,促使群众各种利益诉求纳入法治轨道。重视代表书面意见督办工作,提高代表书面意见办理成效。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增强人大工作透明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工作。

7、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村委会、居委会民主法治建设,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推进基层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完善村居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等制度。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民主形式,提高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水平。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拓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其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发挥其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8、配合新区做好相关改革。配合做好“优化机构编制设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区级机关“瘦身”工作。充分利用自贸区改革溢出效应,推动政府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创新体制机制。跟踪和评估市场监管体制运行,不断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构建“8+1”区域化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和社区事务办理平台为基础,提升街镇工作能级。

9、优化行政决策机制。落实镇政府议事规则。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重大决策的具体范围、事项和标准的界定,使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集体决策成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的论证机制,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和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论证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公职律师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政府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法律意见。探索建立决策前人民建议征集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制度,细化包含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公共财政、制度廉洁性等方面的风险评估规则和标准。建立和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评价制度,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免责制度。

10、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执法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和亮证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机制,严格执行上级机关制定的行政执法指南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健全联勤联动的网格化机制,优化执法资源配置。严格遵照上级机关执法考评机制和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强化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积极参与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示范点(暂名)创建工作。

11、推进政府运行法治化。围绕政府服务管理职能,全面梳理依法行政职权及其依据,明确具体行政行为流程,保证行政行为的程序正当合法。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上岗前和在岗的法律知识培训,将公务员法制培训情况列入个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政府法制队伍建设,完善部门法制机构设置,充实法制工作人员,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与镇法制部门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相匹配。充分发挥公职律师的专业化优势,确保政府机关在规范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作用。

12、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法治对转变政府职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配合新区做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和改善政府在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强化政府履行保障公共安全的职责,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及细目、公共政策、行政执法、公共服务、撤制村队资产处置、房屋征收、行政处罚结果等领域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方便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申请和获取政府信息。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利用好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

(四)推进文化法治建设

13、注重品牌培育,不断开拓法制宣传教育新路径。加强资源整合,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适应不同宣传教育对象、不同行业、单位、区域特点的普法新形式、新方法。发挥好《司法小故事》、“楼组法律小贴士”、“学法哆来咪”、法宣微博等新形式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培育优秀法宣品牌。

14、探索建立互动的法治文化传播新格局。注重法治文化培育与法治实践有机结合,推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及人民调解等与法治文化传导有机结合,注重公民的互动参与。着力打造一批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区、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扶持、引导开发推广优秀法治作品,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在法制文艺、法制文学等方面有特长的人员加强创作。挖掘金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培育和构建具有金桥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传播法治文化的实践。

(五)推进社会法治建设

15、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探索建立社会共治新机制,着力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加强舆论引导,逐步建立良好的政社互动的法治建设工作局面。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各种可能发生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探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格局,探索研究矛盾纠纷化解协同机制,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根源治理“三违”现象,做好拆违攻坚工作。

16、完善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推行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突出律师在参与重大矛盾调解、重大合同签订、重要谈判中的法律智囊作用。利用好浦东新区法律服务业协会、法制宣传志愿者协会和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社会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

(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17、加强党内监督。认真开展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着力构建严密高效的惩防体系。以建立落实“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加强各项制度的监督检查。

18、加强人大权力监督。通过镇人大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计划、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等形式,加大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强化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监督。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和建议。

19、加强行政监督。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作用,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逐步完善行政效能监督体系。进一步落实审计监督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依法公开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大力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

20、加强社会监督。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监督。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问题的处理机制,依法管理和规范舆论监督,维护舆论监督的正常程序。

三、组织保障

(一)宣传保障

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在面向全镇范围内的《今日金桥》报刊上,广泛宣传《建设法治金桥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让全辖区关注、参与法治金桥建设。着力宣传本镇以及新区各单位、其他街镇在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法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所取得的典型经验。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依法治理年中检查推进、目标考核机制,将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镇部门公共目标考核。及时总结法治金桥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和成效,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有效推进。

(三)经费保障

财政部门要配合各单位、各部门,提供依法治理工作经费保障,并纳入部门财政预算。

(四)推进步骤

金桥镇建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依法治理工作小组,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完成。

1、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6月—8月)。各单位要根据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要求,制定本单位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

2、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9月—2016年6月)。各单位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当年实施方案,并按落实工作计划,全面推进各项依法治理工作措施。镇依法治理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工作座谈会、阶段性推进会,总结交流经验,宣传推广典型,查找问题和不足,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上一篇:一年来工作总结下一篇:爱情的暖巢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