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2024-08-15

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精选6篇)

篇1: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金融危机下,信用社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闭,一系列的破产案件犹如塔米若纸牌一样一一上演,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由此愈演愈烈。走在金融危机边缘的信用社,无疑也在这场金融风暴中打了一个寒寒的冷颤。

面对2009年国家宽松型的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指导思想,以及推动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我们信用社也处在一个金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如何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我们2009年的当务之急。

新的农村经济形势。

在过去,每逢年末,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会带回大量的资金用于存放在信用社或者归还贷款利息。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农民工没有带回象以往那样大额的资金,我们的存款也大大缩水,再加之5.12大地震,居民取出资金用于维修房屋等,我们的存款更是雪上加霜。至于贷款利息的清收也如同存款一样遭遇到了金融的寒冬。

面对存贷款利息一降再降,存款减少贷款难收这样尴尬的局面,信用社应该何去何从如何下手呢?

我认为任何危机都有它的突破点,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国家政府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从未停止过。各种补贴更是从未断过,粮食直补,生猪补贴,危房加固等等,这部份钱对一些经济较紧张的农户来说是需马上取出用于适处的;但对于另一些经济较宽裕的农民来说,这是一部份闲散的资金。也许他们会盲目的取出用于存放在其他金融机构或者用于其他不必要的消费,这时我们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就需以我们的真诚和热情来做好解释工作,让农民将这部份钱以定期或者活期的形式存在信用社,告诉他们在经济不稳定的时期,银行利息虽然低,但是是无风险的报酬;对于一些想留在农村发展畜牧业养殖业以及修建房屋的农民工,我们可以在详细调查过后,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向他们发放小额贷款,综观这一条思路,其实它本身就是“服务三农”的最好实践。

新的农村业务发展。

以往信用社的业务比较单一,收入来源主要是贷款利息,面对不可抵挡的金融危机以及高速发展的农村,我们必须拓展我们的中间业务,强化我们自身的业务能力。这对于本身基础比较低,业务还不健全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当然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随着sc6000成功上线,我们可以在当前形式下,大力开展汇兑业务并与保险公司,理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提供保险、理财、汇兑业务,为在农村发展的企业提供资产管理和理财业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与农村的中小型企业和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代收代售代发业务。我们可以为供水供气供电等公司代收居民需缴纳的各种款项,也可以代理各种企业发放工资这样一种业务,还可以代理其他金融机构销售各种收益较稳定风险较低的债券、基金。这样一来,我们即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能将每年高额的存款利息转嫁出去,还能从中获得中间业务手续费。这样一来我们就充分利用了财务管理学中的财务杠杆经营模式将负债经营作到利益最大化。

新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一直处在信用社寡头垄断的情况下,再加之农民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我们工作人员又长期处在有利条件下,形成了很多不好作风。比如态度差,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这些都是群众抱怨的现象。如今面对农行,邮政储蓄……这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们又该如何在留住原有客户群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客户呢?

首先,我们还是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我们自己的文化修养,以专业从业人员的身份来要求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耐心包容的态度来接受我们客户的不足,以专业专注的态度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帮助,这同样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其次,我们还要大力的拓展我们业务。因为业务才是我们发展的硬件,态度再好,没有有效的业务能力,不能为群众提供方便,这也是不能挽留客户的缺陷,也势必在残忍的竞争中淘汰。

最后,我们要搞好市场营销。将我们的优势,我们的新业务,我们“服务三农计划”大力的有效的广泛的推销出去,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优点,我们的方便之处,我想在这样一种有利的自我营销之下,我们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会大大增加,新客户会越来越多,老客户会加倍信任我们,随之当然的就是我们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有利地势。

金融危机是机遇还是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如何去把握这个度,我想在拥有广泛群众基础,政府大力鼓励的有利条件下,再加之我们自身不断的发展更新,那我们的信合事业定能在金融危机这场大浪淘沙中,崭露头角。

篇2: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2009-04-15 16:08:31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职工相比已经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的政策手段,需要与保就业的目标紧密结合,从就业入手创造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可持续的源泉。本文对当前就业压力和失业状况做出估计,概括并解析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并从此出发提出稳定就业和治理失业的政策建议。

(50人论坛·北京)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并将继续遭遇就业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等青年劳动者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由于他们所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与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和失业职工相比已经明显不同,因此,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求,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的政策手段,需要与保就业的目标紧密结合,从就业入手创造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可持续的源泉。本文对当前就业压力和失业状况做出估计,概括并解析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并从此出发提出稳定就业和治理失业的政策建议。

一、如何看待当前劳动力市场

在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到劳动力短缺。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就业的这种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减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88个城市收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岗位供给数与岗位需求数之比)从2001年的0.75大幅度逐年回升,并持续到2007年的0.98。但是,到2008年的第四季度,求人倍率急剧下降到0.85,系2002年以来的最低点。可见,我国实体经济增长显著减缓的后果,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的减速,以及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失业率上升得到证实,很显然,其性质属于直接受经济增长波动影响的周期性失业率。我们可以利用有关分析机构提供的采购经理指数(简称PMI)的情况来理解这个性质。PMI是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先行指标。它主要通过企业调查,将以下五类指标合成为一个综合指数,即企业的新定单情况,存货水平,生产情况,供应情况以及就业环境等。一般认为,PMI在50以上表明经济处于上升的区域,而低于50则表明经济处于收缩。考虑到PMI的先行性,因此,它是预测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走向的一个有用指标。从PMI中的产出指数与就业指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来看(图1),它们从相对景气的水平上同时下跌到50以下,从而证明了当前失业率的周期性质。

图1:2008年下半年的周期性失业

资料来源:Markit Economics 《CLSA中国制造业PMI报告》,2008年12月1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仅比2007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与大多数人所预期的情形不尽相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根据一项样本为7139个城镇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在2288个经济活动人口中,有215人符合失业的定义,据此推算城镇调查失业率为9.4%(汝信等主编,2008)。这个结果的积极意义在于,采用更具有可比性的调查失业率指标,及时反映了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影响,以引起决策者对周期性失业的关注。此外,这个关于调查失业率估算的优点,还在于它把农民工的失业状况首次包括进来,而这在正式的统计中和以往的调查中是一个缺项。然而,由于以下原因,如果以这个调查的结果推断整体,并不令人十分信服,应该说高估了城镇调查失业率。

首先,这个调查的样本量太小,难以推断整体。特别是其中的农民工是一个户籍所在地与常住地及工作地点截然分离的就业群体,他们在地区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因此,把他们混在一个仅7000人的样本中,实在无法具有任何代表性。

其次,农民工的抽样是难度极大的,该调查没有足够的信息让我们确信其具有对农民工的代表性,尤其是农民工与城镇本地劳动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经济处于下滑区间的时候,农民工又是最先遭到冲击的群体,就业损失最为严重。如果在城镇调查的抽样中高估(或低估)了他们的比重,在正常的年景中就会低估(或高估)城镇调查失业率,在危机年景则会高估(或低估)城镇调查失业率。

最后,根据调查失业的定义,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状态通常难以精确判定。面对农民工群体,我们常常难以精确地区分失业与退出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差别,简单把失去某一项工作看作失业,与调查失业率的概念是不符的。

二、怎样估计就业冲击程度

认识当前劳动力市场状况,判断失业严重的程度,从而正确地制订应对政策,的确需要借助失业率指标。但是,中国目前的统计信息相对复杂,不了解统计定义就难以准确理解。因此,我们先从关于失业的统计谈起。

我们通常从公开的统计年鉴上看到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在2003年以前并不能充分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状况,这是因为当时在城镇还有一批没有工作的下岗职工,他们不被统计在登记失业中。但是,2003年以后,由于实现了下岗人员与登记失业并轨,这个指标对城镇就业状况的反映程度就提高了。不过,登记失业仍然有一些条件,如达到退休年龄的不再登记,没有当地户口的不予登记,那些不愿意登记或暂时没有登记意愿的人,即使处于没有工作的状态,自然也没有被统计在内。

根据公开发表的统计数据,我们还可以计算一个符合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因而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失业人员和就业人员都是针对16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如果满足下列三种情况,他们就处于失业状态:(1)调查周内未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即就业不到一小时);(2)有工作机会可以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现规定调查时点之后两周内)应聘就业或从事自营职业;(3)某一特定期间(现规定调查时点前三个月)内采取了某种方式寻找工作。否则,如果不符合第一种情况就属于就业;如果不符合第二和第三种情况就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根据中国的统计特点,这个调查范围仅仅能够包括少量在城市务工的外来常住人口,所以它主要还是反映城镇户籍人口的失业情况。可惜的是,尽管中国已经开始了可以计算该指标的调查项目,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官方的关于调查失业率数字发布。

我们在(图2)中提供了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组数字,前者是国家统计局实际公布的,后者则是我们估算的。鉴于这些数字分别代表的意义以及不同的来源,特别是由于一些数字带有估计的性质,这里的失业率数字只能作为一种有胜于无的参考信息。从图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3年以后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直至2008年再次上升到4.2%。由于登记失业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失业者必须自愿主动进行登记,才可以反映在整体登记失业人群之中,城镇就业在2008年较晚时期才开始遭遇明显的就业冲击,因此,该指标对就业市场的状况反映相对迟钝一些。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用调查失业率作为一种补充,以便更全面和及时地认识劳动力市场的最新变化。

图2:两种城镇失业率的统计和估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及作者估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发表的数据,我们可以间接计算城镇调查失业率。1997-2005年期间为实际计算数字,2006年及以后为估算数字(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虽然没有公布调查失业率数字,但指出近年来该指标与登记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并且比后者高1个百分点左右。以此作为估算的依据,我们在2006年和2007年登记失业率的基础上加1个百分点,作为调查失业率的估计值。

我们估计2008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即偏离了该指标与登记失业率相差1个百分点的规律,比2007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关于这个估计有两个依据。第一,根据对美国经济中采购经理指数(PMI)与失业率关系的经验,根据中国2008年后期PMI的下降情况,我们推算了失业率可能的提高程度。第二,根据有关研究机构估算的出口下降对GDP增长率的影响(Green,2008),以及“奥肯法则”显示的GDP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推算出的失业率提高幅度也大致如此。值得指出的是,这个估计并不精确,但是也不失参考价值。一般来说,美国PMI与失业的关系也好,美国经验形成的奥肯法则也好,都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的情形。但是,中国与美国相异之处通常表现在前者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特殊性,而这主要影响自然失业部分。鉴于此次失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所以,用美国经验印证中国在经济下滑情况下失业率的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其合理性和参考价值。

至于谈到农民工遭受的就业冲击,根据农业部调查,因失去工作提前返乡农民工2000余万,占1.3亿的15.3%。我们根据投入产出表数据,模拟了2008年因出口下降而导致的非农就业减少量为1763万,其中服务业664万,制造业969万。我们的判断是,迄今这些岗位损失主要压在农民工身上,这是因为容纳大规模就业的外向型企业大都集中在沿海地区,雇用的主要是农民工,而且解雇农民工的制度成本很低。这样的话,看上去我们的估计就与农业部的调查结果十分接近。

这两个数字的接近纯属偶然。实际上,我们还利用投入产出表还估计了投资和消费对2008年就业的拉动效果,两者都是正数,形成的该总就业是净增长的(图3)。不过,我们并不尝试把这个推算的结果与有关部门公布的就业增长数量进行一致性比较。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模拟中,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就业效果都是理论数值,即按照常规的系数关系,相关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就业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但是企业实际应对的方式可以不同,例如他们并不采取立即裁员的办法,因此实际结果并不一定符合理论模拟。因此,我们仍然采用前述估计,即认为城镇劳动力所受经济危机影响,一方面是因房地产等行业滑坡,及其通过产业关联关系使前向和后向产业遭到冲击以后才发生的,另一方面主要是增量意义上的,如表现为大学生等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难等现象。到2008年底,城镇失业的增加可以用前述1个百分点的调查失业率所包括。

图3:就业受三大需求因素影响的分解(2008年)

资料来源:张华初、王德文、蔡昉《抵御就业冲击的最佳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模拟分析》,2009年备忘录

三、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

中国虽然已经接近其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的尾声,但是,经济结构的二元特征仍然十分明显,由此也构成劳动力市场制度的二元性甚至多元性。依照劳动经济学教义,劳动力市场状态无非三种,即就业、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状态,比教科书上所讲的这三种类型要丰富得多,我们分别描述如下。

1.城镇正规就业。主要指拥有城镇户籍的劳动者,大多数从未经历过下岗或失业,在国有部门、集体部门和一些相对正规的新兴部门就业。他们具有稳定的劳动合同、法定的社会保障网络、随着工作年限而逐年提高的工资。宏观经济遇到危机的冲击时,他们总是最后被裁员的,他们的工资甚至具有一定的刚性。对于国有企业职工来说,其工资刚性来自于制度性的保护;对于某些新兴的非公有企业来说,工资刚性则来自于效率工资。如果忽视细节上的差异而仅仅以单位的注册类型来划分的话,这类就业人群占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部城镇就业人口的约40%。而按照某些更有针对性的定义来划分,城镇户籍就业人口中大约60%-70%属于这个正规就业群体。

2.城镇正规失业。主要形式是登记失业,即在拥有本地户籍身份的前提下,享有进行失业登记,从而在规定的时期中取得失业保险金的权利。除此之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为同一群体提供更加保底的社会安全网。在政府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各种瞄准到企业、社区、个人和家庭的就业扶助措施,也主要针对这些有本地户口的人群。在2008年4.2%的登记失业率下,这个登记失业群体大约有886万人。

3.非正规就业。他们的特点是在非正规的部门,如一些用工不规范的个体、私人企业,以及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的经济活动;或者在正规的部门却不享有正规劳动待遇,如没有稳定的劳动合同,工资低于市场决定的水平,没有加入法定的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城镇居民中一部分经历过下岗或失业的再就业人员,以及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目前处于这种状态,大约为全部城镇户籍就业者的30%-40%。不过,由于具有本地户口,他们通常可以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覆盖,也能够享受到一些地方性的就业扶助。

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的比例就更高了,据调查大约在2/3以上。目前,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中,那些在城镇居住超过6个月的,已经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而另一部分则具有更强的流动性,统计对他们的捕捉能力有限。但是,无论是否被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农民工和他们的随迁家属大都没有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网络,迄今为止也难以被纳入登记失业统计和就业扶助对象之中。此外,本地和外地农民工在乡镇企业的就业,也具有这样的非正规性质。

4.农业就业。在二元经济中,非农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都来自于农业中的剩余。由于把城乡劳动力市场割裂开的户籍制度的存在,每当发生经济周期,城市对劳动力需求降低时,劳动力转移就会遇到系统性政策阻挠,农民工只好退回到农村的承包土地或其他家庭经营上面,而农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则周期性地执行剩余劳动力蓄水池的功能。这种中国特色的“工资分享制”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临时性、农村就业的不充分、农户收入的不稳定,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存在。

在农村务农的劳动力,可以被划分为常住务农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两个部分。常住务农劳动力的人数大约在1.78亿-2.28亿之间,他们呈现出年龄偏大的特点,只有18.8%在30岁以下,而81.2%超过31岁。至于返乡劳动力,在常规的情况下是个体行为,即有来有去,他们的年龄结构大致与上述常住务农劳动力相似。然而,受经济危机影响和劳动力市场冲击的返乡行为,则是以成批成群的方式进行的,而且返乡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更接近于外出农民工,即61.3%年龄在30岁以下,38.7%超过31岁。

这种劳动力回流现象既有其积极的意义,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说,由于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大幅度减少,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已经遇到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短缺,而且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趋于老龄化,因此,这些相对年轻的劳动力返乡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许多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没有了承包土地,其中年轻劳动力从未有过务农的经验,因此,他们中许多人回到土地上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加上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尚不完善,就业机会不足和社会保护不充分,会使他们陷入比较脆弱的劳动力市场状态和生计境况。

四、应对就业冲击的政策建议

从上述几个就业群体的划分,可以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错综复杂的劳动力市场结构,相应的则是劳动力市场上寻求就业岗位人员的多样化。例如,对全国88个劳动力市场的监测显示,在城市职业介绍市场上,寻职者的构成十分多样化和分散化,没有哪些组成部分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历年分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7%,本市农村人员占15%,其他失业人员占13%,在业人员占5%,失业青年占22%。外埠人员占2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一般结论是,虽然我们可以针对每一组特定人群制订相应的就业扶助,或者分别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但是,除了稳定和恢复经济增长这个普遍有效的举措之外,并不能指望用某种单一的劳动力市场手段来一揽子解决所有群体的失业问题。

自2008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很多具体的保增长和促就业的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积极就业政策基础上,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是要求把保增长、调结构和扩内需,更加紧密地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应该包括政府积极就业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拓展。

1.以扩大就业为目的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的前提,但是,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就业扩大效果。特别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中,偏重哪些产业会产生十分不同的就业拉动。在利用投入产出表对16个非农业部门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发现,产业的GDP拉动效果与就业拉动效果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实际计算的相关系数为-0.225。中央政府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和实施的产业振兴规划,通常以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和重化工业部门为关注重点,对于替代房地产等行业不振影响到的对上下游产业的需求,预期能够产生显著的拉动效果。而对于吸纳就业效果最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需要利用上述投资计划的地方和民间配套投资,以及减税、减负等财政手段给予扶持。

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危机的时期也是进行创新和产业重组的大好时机,包括在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同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因为一方面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生存的必需;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有利于进行重组和产业承接。例如,返乡农民工为中西部地区带回有制造业技能的人力资源,劳动者接受更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成本也下降了,投资者和创业者可以利用这个时机积聚人力资本;一部分机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通过形成租赁和转让市场低价转让,可以大幅度降低产业形成的投资门槛;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鼓励性的产业政策,为东部的产业升级和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承接,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就业和创业扶助的瞄准点是青年劳动者。在整体就业压力加大的同时,青年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除了农民工就业面临困难之外,大学毕业生等新进入劳动者群体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正常的经济增长情况下,青年就业遇到的难度就比其他群体要大,失业率也更高。例如,2005年按照城镇调查失业率口径计算,16-24岁年龄组失业率与平均水平相比高83.7%。在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即使一些企业努力不解雇现有员工,也会大幅度减少对新人的雇用。目前在每年需要解决的就业人群中,各类毕业生大约占一半,他们在经济危机中面临着最严峻的就业困难,各种扶助就业和创业的措施应该更加瞄准青年人。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创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和承接相互促进。把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就业扶持等政策扩大到城乡所有需要就业的对象,消除对农村劳动力的政策歧视。这包括将农村劳动者纳入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就业扶助政策范围;探讨适当的方式,将税收减免、信贷担保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覆盖到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培训是教育的补充,在经济危机中加强培训,不仅有助于改善求职者的就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整体经济的更快恢复。此外,提供对路的职业培训,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尽快回到劳动力市场,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前,还可以延缓青年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3.保持劳动力市场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劳动合同法》的严肃性决定了不应该因为经济形势变化而在其执行力度上有所减弱,更不应暂缓执行。因为经济波动周期是永远都有的,因为经济周期波动就对一部法的执行力度有所差别,显然是非常不严肃的态度。另一方面,企业遇到困难,职工自然会受到影响,依法守法,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对保持社会稳定尤为重要。在规范的同时,制定更多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措施,应该说是解决当前劳动关系的正确思路。在困难的时候,灵活的就业渠道对保持就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合同法的目标不是伤害劳动力市场灵活性,而是规范后者,因此我们要在执法中格外重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制度等。

观察过去不同时期的GDP增长速度和就业的关系(图4),我们发现1991年-1996年GDP平均增长率(历年增长率的算术平均值,下同)是11.9%,1997年-2002年是增长率较低的时期,平均增长8.4%,2003年之后又达到了11%。但是,在上述三个时期就业的增长是同样的,增速都很快,差别在于凡是GDP增长率下降的时候,非正规就业,也就是说灵活就业就加速增长,而正规就业有所减少。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一段时间里,正规就业增长是负数,但是通过灵活的就业渠道,这个损失是可以补回来的。在困难的时候,灵活的就业渠道对保持就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图4:经济增长表现与就业渠道消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

4.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在中国的失业现象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结构性和摩擦性因素。根据我们的估算,2007年5.34%的总体调查失业率中,周期失业率大约只占1个百分点,其余超过4个百分点是自然失业率。虽然在经济危机时,周期性失业即由于GDP增长率下降导致的失业成为主要的因素,自然失业率仍然保持较大的比重。充分利用缩小自然失业率的办法弥补可能产生的就业损失,是一个有效的政策选择。由于自然失业率可以通过改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得到降低,因此,加强政府劳动力市场服务职能,即通过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中介服务和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功能,可以用自然失业率的降低来抵偿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可能导致的周期性失业率上升。对于此次就业冲击中的主体青年就业群体来说,这点特别重要,由于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常态下,通常就是自然失业率的主要承受者,因此,以帮助这个群体就业政策重点,政府在降低自然失业率方面的努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蔡昉)

篇3: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引起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房产次贷, 但是在深层次还有一些金融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原因导致这次席卷全球的动荡。

1、无责任的房地产贷款。

房地产行业向来就是拉动经济成长的特效措施, 但是美国错用了这种措施, 鼓励房地美、房利美 (二房公司) 这样的住房金融公司对于没有偿还能力的低信用、无信用居民大量无担保地发放房地产贷款, 形成次级债, 导致银行不良坏账。

2、无度的金融创新。

“华尔街精英”为了把银行不良资产推销出去, 挖空心思地创造了很多金融产品, 将次级债打包包装后推向金融市场, 然后再打包再推出, 通过金融杠杆原理将次级债的危险放大了若干倍 (一般放大12倍尚在正常范围, 而次级贷则远远高达30-40倍, 超出承受范围) 。

3、无耻的评级机构。

创新的金融产品本来并不能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所以购买者很少。一些银行就与金融评级机构合作欺骗, 由评级机构将不良资产评上A级、AA级、AAA级等, 使它们看起来像优质资产, 然后引诱保险公司保险, 使这次危机不可收拾。

4、无限制的金融自由化。

美国一直倡导金融自由化, 安然事件爆发后, 国会一度通过法案加强对金融的监管。但是因监管过严导致证券市场低迷, 随后又予以放松。在这种宽松的大环境下, 孕育出了次级债券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产品, 这种快速扩张使得金融业逐渐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5、无约束的美元霸主地位。

以上的危机原因只是表面现象, 更深刻的原因是美元无约束的单极货币体系霸主地位, 美国GDP在全球所占份额不足25%, 但美元却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特别是在它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约束后, 可以不负责任地大量印发钞票,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 全球都持有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在次级贷危机中, 美联储就将本该由美国金融业承担的成本和损失让全球承担, 这就引发了全球通胀的问题。因此全球通胀实质是美国向全球征收通货膨胀税, 以此缓解美国的压力, 并使得全球共同承担次级贷危机的成本。

二、金融危机的性质探讨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通货紧缩危机。它的性质主要为:

1、从时间上看是一次短期性的经济危机。

我国领导人也参加的APEC首脑会议预言这次危机时间为18个月, 要到明后年才能见底, 亦即需要一年半的过程。从经济危机的划分上看, 持续期在10年以上的才是长期性的危机, 10年以下的为短期危机。因此, 从时间上看, 这次经济危机还是一个短期危机。

2、从增长上看是一次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在我国经济形势趋热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的, 在它发生作用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受到惯性的作用, 还在不断地增长, 虽然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 但是比起世界其他国家, 其速度仍然不低。从长远来看, 这次危机也不可能抑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3、从需求来看是一次需求抑制型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引起的, 由于它的突然发生, 使美国和世界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 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它的表现是物价的持续下降与工资水平的持续下降, 工资下降是因, 物价下降是果, 从而在总体上导致需求不足。

4、从后果来看是一次危害型的经济危机。

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的经济危机称为无害型的经济危机, 而这次危机是一次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过剩, 需求不足, 导致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三、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1月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 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调低至0.5%, 成为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在2008年11月, 该组织曾经预期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3.2%, 这次调低2.7个百分点, 表明该组织对2009年国际经济发展失去了信心。那么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预期能否成为现实呢?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推进国家和地区, 一是美国, 二是欧盟, 三是中国, 四是以俄罗斯和印度为主要力量的新兴市场, 五是以巴西为主要力量的拉美地区。我们从这些地区来进行探讨。

1、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由于涉及到美国的金融业, 因此不可避免的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由于企业倒闭, 失业率的上升, 美国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降低, 耐用品订单将出现显著下滑。耐用品订单的下滑, 将影响到上下游企业, 导致工业和服务业需求的疲软。美国服务业不仅是GDP贡献的主要部门, 也是边际资本创造就业最多的部门。服务业就业数据不佳, 将使得美国居民收入进一步降低。金融部门受到冲击, 五大投行破产的破产 (如雷曼兄弟投行) , 兼并的兼并 (美林证券) , 关闭的关闭 (如贝尔斯登投行) , 转型的转型 (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投行) 。二房公司被美国政府接管。

美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重点关注的大事。由于金融危机正在逐步演变成经济危机, 2008年, 美国第4季度的经济形势非常不乐观。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第4季度美国GDP下降3.8%, 为自1982年以来27年中的最严重下滑。2009年美国经济能否止滑回稳, 应从美国经济的几大支柱来进行分析。2008年美国消费连续2个季度下滑, 3季度下滑3.8%, 4季度下滑3.5%, 这也是1991年以来首次2个季度连续下滑。第4季度, 汽车和家俱等耐用品消费下滑22.4%, 商业投资减少19.1%, 住房建筑下降23.6%, 出口下降20%, 均为几十年来所罕见。这样的下降速度给刚上台的奥巴马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新政府在没有任何应对经验的情况下能否引领美国经济安全渡过这个非常时期, 实在还是一个问号。按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期, 2009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为-1.6%。如果2009年美国经济能在0左右徘徊, 将是奥巴马新政府的重大胜利。

2、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金砖四国 (中国、俄国、印度、巴西) 中, 俄罗斯和巴西由于要素禀赋在于资源, 目前暂时受益于商品价格的上涨。但这种情况难以长期持续, 在目前商品价格回调后, 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印度由于财政和贸易双赤字, 也面临了较大的冲击。欧洲部分经济体, 如丹麦、荷兰、法国等已经出现了衰退。欧盟在未来整体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加。东南亚的越南由于经济实力较弱, 承担不起美国的这种通胀税, 首先爆发了财政和金融危机。

欧盟的经济增长也为国际所关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期, 欧盟经济可能呈-1.5%的增长。日前, 欧洲中央银行已将利息降至2.0%, 为历史最低水平。德国GDP2008年4季度约下跌2%, 法国约下跌1.1%, 西班牙全年约下跌1.6%。欧盟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地, 与我国的贸易逆差高达1600亿欧元。如果欧盟经济下滑对江苏的出口影响不言自明。

3、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订单和汇率二个方面:

一是美国市场需求减少, 导致海外订单减少, 使得中国经济减速。由于中国资本项仍处于未开放状态, 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传导主要是贸易传导。基建、地产等部门, 是银行资产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出口部门的收入, 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 流向了这些部门。当出口部门日子不好过的时候, 基建、地产等部门的扩张速度也将放缓。作为中介的银行, 分享的利润也将受到影响。标准普尔认为, 中国银行业, 特别是中小银行, 面临资产质量滑坡的风险。据统计, 工行、建行在雷曼公司损失6.7亿美元, 建行、中行在二房公司损失200亿美元, 平安在欧洲富通公司损失157亿美元, 中信泰富在澳元贬值中损失100多亿美元。在证券市场方面, 当银行股估值水平全面调整后, 中国股市就将见底, 并展现上佳的投资机遇。据专家推算, 这个时间点会出现在2009或2010年的某个时间, 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这次危机是一个短期危机。

二是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与美国之间关于汇率的争论。自2005年中国开始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20%。这次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以后, 二国之间在汇率问题上有更大的争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强制结汇制度。这个制度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 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突出的是当美元、欧元进入我国时, 中央银行都要用人民币将它买下来, 出境时再换回来, 也就是用自己的纸币换外国的纸币。这就造成了国内人民币贬值, 而国外人民币升值的奇怪现象。这次经济危机对外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和, 但是美国政府最近实施819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12000亿美元紧急政府支出计划, 共计增加印刷20000多亿美元, 势必造成美元贬值, 人民币继续升值的趋势。而为了应对这一趋势, 人民币也可能实行贬值。如果贬值, 对我省市场保供的压力会加大, 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奥巴马政府一上台, 其财长盖特纳就叫嚷中国操纵汇率, 实际是准备为美国政府美元贬值做铺垫。但是当前奥巴马政府对美元贬值处于两难境地。如果贬值, 美国很难继续维持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同时, 中国也会不予配合, 温总理讲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要看美元是否保值, 就是针对这一点。另外, 最新国际舆论认为, 中国无意挽救布雷顿森林体系, 并要求在国际金融界有更多的发言权。如果不贬值, 奥巴马政府又很难解决国内的矛盾, 因此以后形势很难预测。但是有一点是明朗的, 美国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美元独霸地位, 也就是会力保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准备不负责任地贬值美元前会三思而后行, 这就是奥巴马就盖特纳言论向我国道歉的主要原因。另外, 在美元的地位问题上, 欧盟与美国有着很大的分歧, 欧元一直想替代美元成为全球霸主。2000年初美国攻打伊拉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逼欧元升值, 打压这个竞争对手, 结果导致欧盟经济多年不翻身。

四、中国的对策

2008年经济形势的特点是前期抑制通胀, 保障供应;后期扩大投入, 保证速度。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 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 又由冷到热的巨大变化过程, 这是多年来很少遇见的。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危机,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手快、出拳重, 解近忧、谋长远, 保民生、促增长, 连续召开会议, 出台应对的政策措施。

1、在金融方面。

二个月内将银行利息减息3次;结束实施了多年的强制结汇制度。出台金融九条, 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金融政策30条, 增大货币供应, 确定明年的货币供应量约为17%。

2、在所有经济领域。

中央出台扩大内需10条, 决定投资4万亿元用于扶持中国企业。出台国务院6条, 重点支持8大行业。又出台房地产国3条, 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商务部出台7条启动国内市场消费。这些措施具有覆盖行业面广、调税力度大、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特点。

3、中国就美国的经济问题要求美国政府加大调

整力度, 对美元的地位也提出讨论, 以便从根本上解决这次危机带来的问题。同时, 中国积极参加国际协作与沟通, 在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 使会议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 并发表了宣言。宣言指出, 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系、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是确保经济发展、就业和减贫的基本因素。领导人决心加强合作, 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 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五、江苏的对策

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对江苏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带来了不确定性, 美国市场份额占江苏出口22%, 我省对美出口总额2008年为493.7亿美元。如果美国经济负增长势必导致江苏对美出口萎缩, 这样一个差额必须由国内市场或者其他国际市场来弥补, 对江苏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江苏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主动地采取各项措施应对这次危机,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江苏企业受的损失相对较少, 人员裁减较少, 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为了进一步应对危机, 我们认为还要采取如下的措施:

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这次危机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受到很大的冲击, 特别是传统产业、昔阳产业。在前三十年的发展中, 这些企业占据了不少苏南的优质资源, 使苏南的产业升级受到很大阻碍。我们可以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机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这些企业向苏北地区有序转移, 一方面减少他们的生产成本, 一方面为新型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在产业转移中应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 鼓励苏北地区积极迎接转移, 在苏北建立苏南产业飞地经济区和总部经济区 (总部仍然留在苏南, 生产和研发基地迁至苏北) 。

二是加大开拓内需市场的力度。进一步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目前, 商务部因多种原因减少了对该项工程的资金支持, 我省应按照前几年的支持额度加大资金投入, 使贸易企业愿意到农村去发展。同时, 积极响应商务部家电下乡的战略部署, 采用赊销、换购等多种手段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工业生产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加大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 采用发放食品券、补贴票等形式促进城市购买力的提升。

三是加大企业完善自身管理的力度。金融危机对于企业加强管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由于危机, 平时积累的一些生产矛盾和工作漏洞整体爆发暴露出来, 企业可以借机加以整顿, 将一些不适合的工作制度、生产流程、生产人员、生产品种、资金周转加以调整, 使自己轻装上阵。以前一直要求企业做大做强, 但是更要要求企业做长做久。如果只是做大做强, 三鹿奶业算是很大的了, 但是一旦放松管理就很快垮台。所以, 金融危机正好给我省企业一个机遇, 除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 更要在做长做久上做文章。只有从长远出发, 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摘要:急风骤雨般的美国金融危机从2007年1-2月间开始, 至今已经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金融危机并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 进一步祸害到全球经济, 这是过去20年美国经济泡沫的总破灭, 是一百年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及应对进行评述。

篇4: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应对

金融风暴的主要危害及影响

金融风暴来势凶猛,挫伤力大。

美国金融风暴的席卷,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震荡着全球的金融市场、房地产业、出口加工贸易、汽车、旅游业和消费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欧美国际贸易需求消减,远程货运减少。今年1至8月,全国商品出口额与去年同期比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回落6.1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已从5年前的30%下降为12%。预计我国的集装箱需求由年初计划时的250万箱减少到150万箱。中集重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集装箱生产,9月已开始停产。

金融风暴致使欧美丝绸市场需求大幅减少,重庆嘉泰丝绸进出口公司的丝绸出口同比下降了4成,预计全年出口额将减少500万美元(由年初计划2500万美元减少到2000万美元),近期已损失6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重庆市丝绸出口市场的企业由13家已减少到8家,1/3的企业停产,1/3的企业亏损,丝绸业已陷入了“严冬”。美国金融危机直接造成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度减少。随着外需放缓,外贸出口受阻,中国的纺织行业、汽车、化工、机电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出口型产业以及国际旅游业将受到重创。预计明年全国的外贸出口压力将增大,众多出口企业转向内销,这无疑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消费能力提升的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场形势更加严峻。因此,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动,将对我国企业的生存和产业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冲击。

金融风暴带来的不确性,让更多的产业走向倒闭。

10月5日,美国金融海啸泛滥,全球股市风雨飘摇,每分钟就有一企业停产倒闭。一些城市的旅游市场也面临清淡,入境游客在大幅度减少。现在很多欧美游客预定赴中国的旅游计划都取消了,就重庆海外旅行社的业务已下降了30%。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扩散,股市基金在暴风中飘散。受美国股市大跌的影响,亚洲资本市场刮起一阵倒闭风,中信泰富巨亏……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股市纷纷暴跌。沪指10月下跌25%(沪指收盘1728.79点),累计跌幅达24.63%,创1994年7月以来最大月跌幅。10月29日,深沪两股市成交额(517亿元)萎缩10%。目前,股指较一年前的历史高点仍有近70%的跌幅,深沪两市A股总市值将蒸发2/3(即由2007年10月16日的27.5万亿元人民币减少到2008年10月30日止的11.42万亿元)。中石油A股大跌减幅6%,地产指数跌4.3%,A股每个账户平均损失38万元的市值。房地产是金融风暴触及最敏感的行业之一,让更多的购房者持币观望。目前,英国房价大跌,将有120万个家庭承担负资产的困境,美国已有1200万户家庭因金融危机受到负资产的严重威胁,民众的经济压力大。重庆腾祥房地产经纪公司忍痛割断所有业务关闭公司。估计我国在2年~3年内空置房率将会增大,由目前的1.3亿平方米将增加到1.45亿平方米(由144.4万套增加到161万套)。保险业也在滞待,一些企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士(VIP)客户在门外思索,金融理财产品让民众失去信心,投保力度随之减弱,美国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波,已使中国保险业感到阵阵“寒意”。

汽车产业更面临降温的严峻形势,英国轿车销量下降21%,德国戴姆斯公司宣布停产。由于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萧条,以及诸如俄罗斯、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萎缩,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受到威胁。重庆长安、庆铃、力帆汽车老总也在呼吁救汽政策,提高出口退税费率。重庆力远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金属表面加工处理的油漆和化学试剂,今年以来,每月提供给机械加工和汽车制造企业的产品减少20吨,一年将减少收入400多万元。金融风暴的冲击,由此带来全球汽车产业减员达2万多人。其中,德国戴姆斯公司将减员5000人,法国汽车业减员4700人。据国际劳工组织预测,金融危机有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增加2000万人,2009年将达到2.1亿,世界失业人口率将达到7%~8%。同时,金融危机更使我国青年大学生分配工作难。前时金融风暴已刮走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合俊玩具厂的重庆4000名打工者的饭碗。

经济危机的严重信号

20世纪,世界出现过两次大的全球经济危机,第一次是1929年由美国出现的经济大萧条,造成了1930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次是1973年中东石油紧缺,使世界经济萧条,市场退缩,出现短暂性的危机。这次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比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更为剧烈、冲击力强、扩散面大、影响深远,无不使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僵局,严重的可能导致整个经济崩溃。美国、冰岛、韩国、巴西、土耳其、英国等国和地区的金融市场受到巨大的破坏,股票飘散、房贷艰难、汽车滞销、旅游减少,使更多的经济实体受到重创和摧残。据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10月28日的估算,持续不断的金融危机已使全球金融机构损失1.8万亿英镑(约合2.83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股市已蒸发5.79万亿美元,其中美国2.25万亿美元的市值。迄今为止,各国央行和政府为支撑银行渡过难关,扶持经济实体稳定发展,已纷纷拿出总数高达5万亿英镑(约合7.85万亿美元)的资金救市,(欧盟救市资金已达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金融援助7000亿美元,但未包括美国信用卡9517亿美元的欠账和损失3650亿美元的债券放大),以拯救股市、房价的大跌,稳定金融资本市场,减少和防范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冲击和摧残,扼止金融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面对金融危机采取的金融救市资本(详见下表):

面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加强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应对预防金融危机升级为经济危机。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难点,中国政府应和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加强协调与合作,参与各种救援计划,共同应对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实施温家宝总理就上合组织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出的继续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国际道路运输和成员国的毗邻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等开展合作);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网络化,互联互通;加快与联合国亚太经合会、欧亚经济共同体、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在“上合组织发展基金会”建立后捐赠启动资金的四点建议,支撑和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度减少,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已由前几年的30%减少到12%。特别是纺织品出口需大量转入内销,这就给我国纺织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害。汽车产业、机电设备制造更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出口造成的转移排放将占总量的14.5%~24%。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应加快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按照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企业结构,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大新產品的开发力度,增加节能减排的投入,努力盘活存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走出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着力研究制定企业走出困境、稳定发展的策略措施。

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启动内需和促进技术进步,产业转型是面对金融危机政策选择方向之一,其中,加快农村土地制改革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启动内需进入市场。同时,应松动医院、航空、铁路等服务业和垄断行业的准入管制,让在金融危机中的受损企业找到新的增长点。尽快落实扩大内需的10项措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同时,应加快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民众的消费水平。

增加财政对金融行业的资金支撑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近来,国家两次降低利率和下调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共涉及3400多个项目、占全国对外出口商品的25%。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这次利率降低0.25%,相当于为经济实体释放增加流动性资金2000亿元。同时,应放松开发贷款和增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贷款及土地政策,为企业经济发展和稳定市场起到助推作用。

在金融危机扩散中认真处理好三大关系

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挫伤着“敏感”行业,使一些企业陷入深渊、金融市场崩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泛滥,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应处理好三大关系,即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以增强企业经济发展的活力,防止造成资产的泡沫化和经济发展中消费不足的问题。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篇5: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时间: 2009-04-14 00:08:08 来源: 中国贸易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条

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作者简介】刘媛,女,经济学硕士,天津天狮学院,讲师,任教于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系,天津市武清开发区源泉路15号(301700)

【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因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化

The drawb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e protectionism

under financial crisis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ffect of some old measures have becoming weaken, but the new continuoustrade protectionism has a negative impact to the worldwide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the financial cri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disadvantages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may be taken by China.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trade protectionism, globalization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论题。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总体来看,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是伴随经济周期的更迭而交替使用。尽管全球化趋势不断扩大,各国均或多或少地融入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但贸易保护仍时常花样翻新,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贸易保护有抬头之势。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抬头的原因

2007年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将恐慌与危机传染到全球各国,导致全球经济进入“严冬期”。随着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深化,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贸易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加强对本国产业和市场的保护,采取了各种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再次出现,令世界贸易组织、各国首脑及专家表示堪忧,在前不久结束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和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均纷纷发出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呼吁并表达了积极推进多边自由贸易的合作意愿。

经济衰退是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根源。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好像一对孪生兄弟。一国经济衰退,其对本国贸易的保护必有抬头,而当前的情况正激发了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增速明显放慢的迹象。今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连续两次对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4.1%下调0.4个百分点至3.7%。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走低,预计美国08年经济增长1.4%,增幅较07年下降0.4%,而欧盟和日本已经在今年第二、三季度分别出现了0.2%和0.1%、2.4%和0.4%的连续负增长,预示欧盟和日本经济已步入衰退。

同样,我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也受到了较大冲击,虽然部分专家学者对于接受过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考验以及连续五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并作出中国经济未受很大损害的判断,但事实是我国经济也面临增长放缓的问题。世界银行在11月25日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季度报告中已将先前对我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值由9.2%调整为7.5%,是19年来最低。

金融危机本身不仅正在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扩散和蔓延,而且对其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发生和扩大。面对这种低迷的经济形势,各国决策者倾向于保护本国制造商并采取严厉措施限制进口的做法将会成为其外贸政策选择的最大可能。

二、金融危机下不可关闭“贸易通道”

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已成为必然,各国为消化过剩产能,拉动本国经济,或通过采取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来设置有形壁垒,或通过知识产权、碳排放和金融开放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构建无形障碍,但这些措施不但无易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进一步加剧危机,使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末因美国股市暴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至今还令人记忆深刻,而同样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当时美国国会通过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该法案大幅提高了超过2万种外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结果引发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争,加剧了世界经济大萧条,使这个当时在国会议员眼里可以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的一剂良方妙药成为后世学者认为的“最大的错误”。许多经济专家和学者都把此次危机与29年大萧条相对比,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把全球经济送入更加低迷的惨痛教训使各国政府都对当前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倾向感到担忧。深入分析当前的危机背景及根源,已与70多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很大差别,此时选择关闭“贸易通道”将会给全球经济带来比30年代更惨重的冲击。首先,贸易保护主义会损害一国未受保护产业部门及消费者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各种要素得到了有效的配置,贸易壁垒的降低或取消加速了要素资源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全球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需的“国际化”商品。如果某国实行贸易保护,将直接或间接增加进口商成本,进口商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本国消费者,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此外,保护措施使非保护产业的生产者为受保护产业生产者提供了强制性补贴,产生的收入转移效应往往得不偿失,还会造成利益分配的扭曲。

其次,贸易保护会造成出口国贸易及经济急剧下降。如果在危机中某个国家(一般是贸易大国)率先实施严厉的贸易保护,会使向其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骤降。随之产生的连锁反应是,作为拉动出口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贸易的迅速萎缩会导致大量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从而拖累该国经济快速滑坡。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在过去长达15年时间里实施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征。据相关计量分析资料表明,从长期来看,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弹性较大。我国出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将增长0.8150个百分点,这种强烈的关联性作用必将导致在我国出口出现大幅缩减时,经济将严重受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明显放缓,尤其是占中国出口额近50%的欧盟、美国、日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遭受重挫,一旦主要三大贸易输入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将会使我国出口面临丢失半壁江山的可能,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第三,危机下一国或多国集团的贸易保护会引发全球性的报复性措施,使世界经济更加恶化。贸易保护政策不仅阻碍了其他国家向该国的出口,使其他国家的产业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也会影响该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使本国产业陷入困境,因为一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经常会引发其他国家类似的报复政策。美国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法案就曾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并争相对美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因为表面上看美国率先搞贸易保护主义,原来受到进口冲击的产业能够占有国内市场,但是美国也有外贸出口部门,其他国家会以牙还牙进行报复,也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最后每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市场都局限在本国内部,造成世界整体经济进一步萎缩。

第四,贸易保护会破坏已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世界性市场的形成,使资本超越了国家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经济全球化不仅增加了世界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而且其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程度。正是这种相互依赖,使每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完成一件完整的产品。例如一部手机的生产,它的芯片来自美国,主板由台湾或者韩国制造,而组装却是在中国。正是在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下,手机这件产品才能以更经济的方式完成,销往世界各地。而贸易保护必然会打断全球化所形成的生产价值链及正常的分工体系,这将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倒退。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各国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体系的构筑。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各国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作为参与者,各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不会被淘汰。虽然发达国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变向解读贸易规则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在人们对发达国家建立的诚信体系受到质疑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这不仅会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总之,贸易保护不仅会造成世界贸易额的急剧下降、各国间贸易摩擦加剧、货币流通混乱等问题,还会使世界各国陷入深度不信任的怪圈。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恢复的全球经济会因贸易管制而进一步恶化,甚至会牺牲各国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曾做出的各种努力。

三、中国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显然对解决危机是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的,但在特殊的情况下,并不排除某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而背弃自由贸易协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和贸易大国,面对可能来临的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保护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贸易的影响,针对别国的贸易保护措施,要制定相关的预警和应变预案。我国应在密切注意危机扩散趋势的同时,对于各国的贸易政策,特别是重点出口国贸易政策及隐蔽性贸易壁垒动向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同时,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根据当前形势酌情制定几套相关的应变预案,防止出口贸易增长出现过度下滑,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相对平稳发展。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需增长,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三是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要加大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换代,以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提高出口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分工链中的价值地位。要降低初级产品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四是发展多元化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合理出口区域结构。我国要进一步降低出口区域的过度集中与依赖,积极拓展美国以外的出口市场,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稀释美国进口调整对我国出口发展带来的不利效应。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五是调整商品出口退税率,扶持相关出口企业,促使外贸的整体格局沿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进一步调整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必要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

六是因地制宜创新对加工贸易的管理,并在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将主要力量放到扩大内需,促进国内消费上。

从长期来看,要避免贸易保护带来的冲击,关键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具有自主的技术、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微观基础的再造。这是应对此次危机的着力点,也是把应对危机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结合起来的结合点。

参考文献

篇6:金融危机原因及应对

今年以来,全球贸易额不断萎缩,我国对外贸易额下降明显,我市也出现了进、出口双降的态势。针对严峻形势,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4月份的数据看,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5月份又有所加大。为做好今后我市的进出口工作,市商务局紧密结合实际,做了大量走访调研工作,对全市进出口形势做了认真分析。

一、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今年1-5月份,我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9.9亿美元,同比下降26.63%,与1-4月份相比,降幅增加了3.71%。其中出口完成16.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进口完成3.8亿美元,同比下降30.24%。从出口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进口保持增长,其他类型企业进、出口继续下降;从出口商品看:裘皮服装成为出口亮点。1-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实现3.5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4.08%。其中,裘皮服装出口实现187万美元,同比高幅增长1.7倍。医药产品出口实现3.1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其他类商品出口均继续下降;从贸易类型看: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出口双双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国际市场低迷,对主要市场出口继续减少。欧盟、美国、东盟、韩国、日本和俄罗斯,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年出口额占全市60%以上。这些国家经济进一步衰退,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萎缩,必然会大幅减少外贸定单,从而导致我市的出口下降。今年1-5月,我市出口市场前五位依次是:欧盟、美国、东盟、俄罗斯、日本,出口额分别为4.1亿美元、3.2亿美元、1.3亿美元、8461万美元和8006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9.48%、8.12%、31.96%、23.29%、12.02%。从我市商品出口的经历看,随着出口退税的调整,皮革服装会逐渐复苏,因此,俄罗斯市场出口还有潜力可挖,拉美洲和非洲市场有待于我市企业进一步开拓。

(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市大类商品出口下降。近年来,机电产品、钢材、抗菌素、纺织机织物、钢丝网(布)、阀门及零件,一直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相对稳定,但从1-5月出口情况看,开始出现大幅下降。如,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35.85%,其中,金属制品出口同比下降29.58%,机电设备出口同比下降42.27%;钢材出口同比下降73.2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同比下降16.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42.72%。

(三)国际环境恶化,企业经营困难加重。一是合同违约、毁约现象增多。如鹿泉市一家小型电冰箱企业,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市场,自去年8月份以来不仅没有新订单,之前签订的订单也出现部分退单现象,企业只好面向国内市场,小批量生产其它产品。二是汇率风险和延期付款问题突出。世界主要货币兑换美元大幅贬值,造成进口国货币对人民币的大幅贬值,抬高了进口我国产品的价格,给出口带来了困难,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海外应收货款的风险增加,出口企业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履约风险和收汇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多数出口企业难以把握,美元收(结)汇损失较大。一些企业改用欧元结算后,结果欧元暴跌,损失更为惨重。据对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统计显示,有40家企业遇到了汇率风险。客户延期付款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企业为了货款安全,宁可放弃订单。如我市新乐市一家假发制品企业,产品主要出口非洲,由于延期付款和兑付不了美元,致使近600万元人民币无法回笼,出现流动资金困难,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出口。三是个别企业出现停工停产现象。国际市场需求趋缓,订单大幅减少,外贸生产企业停工停产现象开始增多。有的企业不仅出现停产,而且因退货还造成部分商品积压。如辛集市皮革出口企业,多数处于半停产状态,生产能力过剩。

(四)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从我市出口商品构成看,1-5月,除服装及衣着附件、医药产品出口增长外,其余大类商品出口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还是结构

性问题:一是产品缺乏自有品牌。由于我市大多数出口企业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不足,出口产品基本全部用于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在参与调查的50家企业中,贴牌出口的有35家。二是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工艺简单,劳动强度大,“两高一资”型居多,在国际市场生产链条中处于低端(零、部件加工),并且劳动成本大,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一般仅在10%以内,应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能力较弱。三是缺乏国际认可的出口名牌产品和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优势有待进一步挖掘。

(五)进口增长缓慢,拉动作用不明显。从2006年以来三年的进口情况看,总量不大,增长缓慢,对全市外贸整体拉动有限。由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今年1-5月,全市外贸进口同比下降30.24%。预计上半年,仍呈下降态势。

二、进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高,受金融危机影响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不断扩大,致使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靡,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由于我市对欧美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受这些国家经济衰退的影响,造成我市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甚至没有订单。根据我们月初重点监测的50家企业情况看,有3家企业手中尚有未执行订单,共计5361万美元,有19家企业目前尚没有新的订单合同。

(二)缺少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弱。在我市众多的出口企业中,出口商品大多都是贴牌生产(使用消费国商标)。究其原因是我市出口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比重小,大多为低端产品,加之出口产品中知名品牌少,产品缺少国际话语权,因此产品出口主要受控于国外客户。

(三)开拓国际市场意愿不强,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主动到国外参展、考察的企业逐渐减少,就连国内最火爆的华东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企业参会的积极性也不高。特别是有的企业看到参展成果不大,信心受到打击。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不愿意浪费有限的财力。此外,我市外贸企业多数规模较小,外贸型人才相对缺乏,一方面人才不愿去,另一方面即使有高端人才也难以长期留住,企业人才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四)企业融资困难,丧失对外贸易机会。多数中小企业反映,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资金短缺是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外贸企业,贷款仍然很困难,往往导致贸易机会的丧失。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

(一)巩固欧美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针对我市外贸出口对欧美依赖性较高、受影响较大的现实情况,一要加大开拓欧美以外国际市场的力度。近年来,我市对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了可喜成效,应加以巩固,同时我市许多企业在非洲建立了办事机构,发展势头良好。二要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网交会等国内展会,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三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我市纺织、皮革、铸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积极发展境外加工项目,进而带动设备、原料、劳务用工以及技术的出口。四要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引导加工装配型企业“走出去”,实现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减轻国内就业和节能减排压力。

(二)积极有效地使用国际金融工具,合理规避外贸风险。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外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加上各国货币的贬值,使出口企业结算利润直接被吞噬,同时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出口收汇风险。因此,面对起伏不定的汇率风险,我市外贸企业除要求客户共担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外,还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结合对汇率走势的判断,灵活掌握、运用多种金融避险工具,采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等金融工具锁定汇率,进行货币保值增值,并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三)大力扶持优势产业出口,培育出口增长点。针对出口行业承受的风险与压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国家已四次上调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家具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现有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重点扶持一批纺织服装业的骨干出口企业,扩大规模,形成集聚效应。

(四)认清国家贸易政策调整趋势,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一要正确认识国家政策调整的趋势,减少“两高一资”商品出口,平衡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以实现我国整个外贸产业结构的改变。二要加快我市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尽快实现产品的高新化、品牌化,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缓解出口退税率带来的压力。三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竞价的核算。为了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不少企业把出口退税部分计入利润再对产品进行定价。从当前形势来看,企业应该及时加强出口产品竞价的核算,充分考虑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长期来看,要树立不依赖出口退税创利润的观念。四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产品技术改造,降低产品成本。只有加大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外贸企业的长远之路。五是努力避免同类出口企业、商品打价格战。同类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不能单纯依赖价格竞争力,要比信誉、比服务、比技术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五)积极调整对外出口贸易方式,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我市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只占全部出口额的10%左右,而国内加工贸易比例在50%左右,南方的省市比例在70%以上,说明我市加工贸易潜力巨大。要力争使从国内采购原材料改为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利用来料加工贸易的保税政策和进料加工贸易税收的免、抵、退政策,合理规避调整出口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工贸易还会降低因汇率变化带来的汇兑风险和损失。

(六)尽快制定鼓励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市政府借鉴青岛、承德和唐山等市的 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由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支持我市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加强与海关、商检、国税、外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共同加大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减税退税计划,并及时予以兑现,引导更多企业充分利用这些扶持政策,缓解企业运营的资金困难。

金融危机对化工市场的影响?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冲击新兴市场,包括亚太地区新兴市场。2009年对于亚太地区的化工生产商来说可能是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亚洲开发银行(ADB)近来再次下调了新兴东亚经济体(东盟国家、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2009年的GDP增长率,这已是近3个月来的第二次下调。据ADB称,2009年该地区的GDP增长率预计为5.7%,而2008年时为6.9%,2007年时为9%。

受出口疲软和私人资本流动急剧减少的影响,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2009年将经受严峻的挑战。ADB区域经济整合办公室负责人Jong-Wha Lee认为,今年对于发展中亚洲经济体是困难的一年。但如果应对措施得当,这种困难可以化解。

据ADB预测,2009年东南亚某些国家的经济增速将出现大幅下挫,泰国的GDP增速将下降一半至2%,印尼的GDP增速也将从6.1%降至5%,马来西亚将从5%降至3.5%。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GDP增速也将出现大幅下降,韩国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4.2%放慢至3%,中国台湾的经济增速将从2.4%放缓至1.7%。

日益蔓延的金融危机正在对亚洲化学工业产生巨大的压力。大多数化工生产商已经削减产量或暂时性地关停装置,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据美国化学委员会(ACC)称,2009年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的化学品产量增速将从2008年的8.4%下降至6.3%。其中增速下降幅度最大的韩国,2009年化学品产量的增速将比2008年下降一半以上,降至3.1%。而中国台湾的化学品产量增速也将从2008年的6.1%降至3.5%。新加坡的化学品产量增速将从2.5%降至2.3%。关停装置、裁减员工以及推迟新装置投产进程仍在进行之中。

中石化旗下高桥石化公司于2 009年2月7日表示,公司已关闭位于上海浦东的第二套6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主要原因是原料成本较高。公司在浦东拥有两套6万吨/年的装置,第一套装置自2008年8月起关闭。

马来西亚Titan化工公司于2009年2月7日表示,公司将员工人数减少20%,以削减成本,应对当前的困境。据公司称,公司将执行自愿的分离计划,对接受这种分离计划的员工进行补偿。

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JAL)于2009年2月9日宣布,投资超过20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的芳烃联合装置将面临重大延迟。该公司原拟于2011年完成该项目,但因受市场和财政问题影响,现在决定该联合装置投产时间将推迟至2012年底或2013年初。新加坡裕廊芳烃公司(JAL)由裕廊能源公司(新加坡)持股60%,裕廊能源公司由包括Vijay Goradia公司和M.Y.Ling.Goradia公司及Vinmar集团组成的财团组建。裕廊芳烃公司(JAL)的其他股东为

Glencore贸易公司(瑞士)、SK能源公司(韩国)和主要的聚酯生产商江苏三房巷工业集团(中国)。JAL是ChemOne控股公司(新加坡)的成员。JAL联合装置将采用UOP技术生产80万吨/年对二甲苯、20万吨/年邻对二甲苯和45万吨/年纯苯,还将生产250万吨/年燃料。SK工程公司承揽工程、设备采购和建设合同。JAL使用的凝析油原料将来自于BP公司、Glencore公司和SK能源公司。这三家公司将购买该联合装置产量的大部分。

不过,生产商2009年2月5日称,由于需求复苏和库存降低,亚洲丙烯腈(ACN)生产商正加紧提高装置开工率。从1月份以来,亚洲几家丙烯腈生产商已逐步提高装置开工率,或让先前停工的装置重新开车。因为腈纶和ABS行业订货比较多。韩国Tongsuh石化公司在蔚山的一套较大的23万吨/年3号丙烯腈装置已于1月21日重新开车,现在与一套较小的7万吨/年2号丙烯腈装置一起按能力80%~85%运行。Taekwang工业公司在蔚山的25万吨/年丙烯腈装置在停车三个月后也于1月10日重新开车,现接近满负荷运行。日本Dia-Nitrix在水岛的11.5万吨/年装置于2月2日重新开车,现按生产能力的70%运行。第二套丙烯腈

装置在大竹,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在2月底重新开车。

市场信息表明,不可避免的是亚洲化学工业将走向进一步整合,预计2009年将会出现一些大的并购事件。一些老化的和低效的装置将在今后2~3年内被报废。

亚洲化学工业经历了繁荣的5年发展旺期,在进入2008年第4季度后状况急剧恶化。石化行业的状况尤为令人困惑,因为需求急剧减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日本、泰国和韩国的生产商纷纷降低开工率、关停装置和比计划提前停工检修。

上一篇:“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事迹材料下一篇:能源通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