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2024-08-12

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共6篇)

篇1: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吉木萨尔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大决策

听证制度 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 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决策(以下简称决策)行为,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质量技术监督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大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听证,应当依照本实施办法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实施。

第三条 应当举行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

(一)质量技术监督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二)需要举行听证的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第四条 本单位拟作出的决策在举行听证前,须报政府法制部门进行法律审查,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必须经过专家论证。

第五条 在听证会举行的10个工作日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其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第六条 在听证会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第七条 根据听证代表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从以下人员中产生听证代表:

(1)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代表;(2)社会普通公众代表;(3)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4)熟悉听证事项的行业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企业和技术部门的代表;

(5)法律工作者;

(6)其他应当参加的代表。听证代表人数根据听证事项确定,但不得少于15人,其中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代表人数的1/3(其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人数要多于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听证会在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时举行,实际出席人数不足应出席人数2/3的,将延期举行听证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旁听听证会的,可以向我局提出申请,由办公室确定。

第八条 确定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录人、决策发言人、听证代表、听证监察人、旁听人等。听证主持人由我局的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担任;听证记录人由决策听证事项的相关股室指派;决策发言人由决策的相关股室负责人担任;听证监察人由办公室邀请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政府督查机构派员参加;旁听人由社会公众自愿报名按相关规定确定;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听证会,会议全程接受新闻媒体监督。

第九条 在听证会举行的3个工作日前,将相关听证资料送达听证代表。

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应当听证而未组织听证的,可以向我局提出举行听证申请,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并详细告知听证申请采取书面形式,写明申请听证的事项、理由、申请人、行政管理人等内容。办公室在收到听证申请后,及时组织相关股室研究,对于符合听证条件的,将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对于不符合听证条件的,将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 条举行重大决策听证会程序:

(一)主持人宣读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

(二)核实听证会代表身份;

(三)告知参加人的权利义务;

(四)决策发言人如实说明决策方案的内容、依据、理由和有关背景资料;

(五)听证代表质询、提问和发表意见;

(六)决策发言人答辩;

(七)听证代表作最后陈述;

(八)主持人总结和归纳各方代表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九)听证代表和决策发言人、听证监察人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

第十二条 听证记录人如实记录听证会全过程,并根据听证笔录形成书面听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监察人;

(三)各方听证代表提出的主要观点、理由、意见和建议;

(四)决策发言人的陈述和答辩;

(五)听证机关对听证情况的评说,包括对拟作出决策的赞同意见、反对意见、其他意见及其主要理由作出的客观归纳和总结;

(六)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三条 听证会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听证会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听证报告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在接到听证报告后的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同时,在听证会的10个工作日内将经审查的听证报告送交听证代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听证情况。第十四条 经审查的听证报告将作为政府决策机关作出决策的依据。

第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等制度的精神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局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规范重大决策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决策听证,是指区司法局在作出本制度第五条规定范围内事项的决策前,公开听取和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区司法局组织的听证,本实施制度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重大决策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重大决策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单位应当依照本制度组织听证:

(一)起草和制定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二)涉及人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决策事项;

(三)其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大事项;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决策事项。

第六条 由区司法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区司法局是听证机关。区司法局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决策的,牵头机关或者主办机关是听证机关。

第七条重大决策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决策听证前,还需事先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应当由区司法局组织的听证而未组织听证的,可以向区司法局提出举行听证申请。

篇3: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而后, 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所以, 行政听证制度其实就是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前, 就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 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由行政相对人陈述理由和提供证据, 进行质证和辩驳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西方有关行政听证的思想源远流长, 其法理基础可以追溯到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德国等国家的法治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

第一, 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源于自然法, 最初适用于司法领域, 后来被引入到行政领域。关于自然公正原则的内容, 王名扬曾对此做过很好的归纳, 认为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 任何个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2) 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时如果有可能使他人受到不利影响的话, 必须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其中, 第二方面内容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听证制度。因此自然公正原则可谓是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

第二,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美国1791年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人都“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 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 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这里“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是一种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如果说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要求的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则要求在实施法律时, 不管法律本身是否具有正当性, 实施者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和方式, 这里面就包括让当事人了解诉讼过程、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这种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定, 就暗含了当事人要具有听证的权利。美国人莫特写道:“正当程序给许多‘自然权利和正义’的原则提供了保障。”[2]可见,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正是旨在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之一。

第三, 德国等国家的依法行政原理。“德国《基本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听证制度, 但是作为一般的具有宪法根据的法律原则, 很久以前就得到了承认。”[3]可见, 虽然大陆法系的德国对行政程序没有过多的强调, 但是在他们的法治理论中已经暗含了行政听证的思想。法国也有着类似的情况, “法国行政法上的防卫权原则和对质程序, 基本上浓缩了行政听证制度的全部内容”[4]。这就构成了后来的行政听证制度的又一法理基础。

二、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状况及功用分析

(一) 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 公法学界还是有些争议的, 但是至于行政听证的思想, 一般都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思想, 早在西周时, 就有“两造俱备”、“听狱之两辞”、“五听”等记载, 可以说是最早的听证思想。但是, 笔者认为, 这种听证思想毕竟和现在的听证制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它主要是皇权统治之下官吏断案的一种方式, 反映的并不是民主的思想和要求。现在意义上的行政听证制度主要是从西方引入进来的。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开先河, 在第五章第三节中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 标志着中国行政听证程序的确立。之后,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行政立法领域;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听证制度引入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开始在行政许可领域进行行政听证;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也对行政听证作了相关规定。可见关于行政听证, 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成就。那么行政听证制度到底对中国的政治生活有什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呢?

(二) 中国发展行政听证制度的功用分析

1. 行政听证有利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行政听证是行政相对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遭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时, 当事人能够通过行事这种权利, 进行抗辩, 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正如美国宪法修正案起草人麦迪逊所言, “正当法律程序是防止立法或行政部门僭越专擅、侵害民权的金城堡垒, 而法院则是维护其功能的卫士”[5]。实行行政听证制度, 一方面可以在行政行为之前为其设定好方式和步骤, 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可以在侵权发生之后为受害人争取到维权的依据和途径。这种程序正义在当下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转型时期的阵痛和负担, 往往会加剧政府和民众的矛盾, 发展行政听证制度可以减轻由于实体方面的非正义可能给相对人造成的伤害, 缓和矛盾, 保持社会稳定。而且, 行政听证制度设立本身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尊严的维护。它将行政相对人放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 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权单向地强制性地发号施令, 也是命令行政逐渐转为合意行政的体现。

2. 行政听证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

行政听证是行政权运作的一项程序性要求, 对那些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处理和处分, 以及涉及到众多相对人的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听证, 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运作。“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法制建设中, ‘强制执行’已经成为不能轻易质疑的‘政治正确’”[6]。行政权的行使充满了肆意和强制。但是法治国家之下, 再桀骜不驯的行政权力, 也不能游离于责任和法律之外。行政听证对于行政权力的规范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一是提高行政权运行的可预见性, 通过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时空要素进行安排, 使其具有可预见性。“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 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务。”[7]从而避免因为行政权行使的随意性;二是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从此之后, 罩着行政权的不再是一个黑匣子了, 而是透明的玻璃箱。不管是行政权的越位、缺位还是错位都一目了然。“公正的听证程序有如达摩克利斯剑, 时刻防范行政机关的专横恣意, 有利于促使其依法行政和公平行使权力”[8]。对于行政权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 推行行政听证制度以期对行政权进行约束和规范还是让人有些期待的喜悦。

3. 行政听证有利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质量

“政治和公民权利, 特别是那些与保障公开的讨论、辩论、批评以及持有不同意见有关的权利, 对于产生知情的、反映民意的政策选择过程, 具有中心意义。”[9]行政听证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的这种权利, 它对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质量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这里又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 行政听证制度下, 利害相关人都参与进来, 表达意见, 有助于汇集众人智慧, 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第二, 通过公开、公正地协商与辩驳, 最后达成的行政决策会更加符合民意, 而符合民意本身就是公共事务管理高质量的体现。再次,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可接受性。在行政听证的过程中, 行政相对人不再是行政权运作的旁观者, 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到行政决定的过程中, 而且有机会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出自己的选择。那么, 这种经过符合公意的程序产生出来的公共政策或是行政决定, 也就更容易为行政相对人接受。

4. 行政听证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 加强政治沟通

对于民主思想的信仰者来说, 行政听证是个迷人的角力场。在这里, 所有利害相关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没有身份、级别的限制, 可以质证、可以辩驳, 专家的调查取证和普通民众的意见表达都可以畅行, 官方的决策将不再“官方化”。那些原本感觉国家大事远在天边的人, 开始忙碌着为城市规划建设调查取证。也许并不是受到民主的感召, 只是纯粹维护自身的权益, 或者以客观的立场就事论事, 总之, 他们都在无意中践行着民主的理念。托克维尔认为, 发展地方范围内的公众参与正是培养民主素质的最好场所。我们一直在探寻民主建设的路径, 却又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宏大的制度架构极有可能因为学理上的争辩或是操作上的意想不到而导致搁浅, 反倒是底层次、小范围的实践更能开出民主的花朵。行政听证在扩大公民参与加强政治沟通上就有着显著的成效。

三、中国行政听证的问题剖析及完善之策

(一) 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问题

1. 从具体行政行为扩展到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它应当包括两大类即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规定的制定行为。目前中国只规定在行政法规制定时举行行政听证, 在行政决定和行政规定的制定方面, 缺少行政听证的程序性要求, 这是法治建设的一大缺陷。因为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影响是普遍性的, 如果对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的行政行为不进行程序上的限制的话, 依法行政就很难落到实处了。一些欧美国家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听证进行了规定。“如美国将法规或其主要内容向公众通告是一种法定程序的规定, 未经这一过程而制定的法规, 将因程序上的严重缺陷而不能生效。”[10]

2. 适用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法》第32条、第33条规定了相对人对行政处罚有异议的, 行政关可以不举行听证, 其中第32条的内容就是:“对限制人身自由有异议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不举行听证。”这一规定无疑是默认, 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都是不可抗辩的。这是典型的命令行政思维模式, 根本上违背了行政机关应该担当的职责和道义。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是个人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如果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话, 其他的权利一概免谈。所以, 在某些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上应该考虑适用行政听证。

(二) 行政听证代表人问题

1. 制定统一的合理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目前中国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一些听证代表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当上了行政听证代表人。一般来说, 行政听证组织部门主要是通过行政分配或是指令协调等方式, 将听证代表人名额分到相关部门或地区, 再由这些部门或地区选派人员参加。这样就导致行政听证代表人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 而且多数产生于政府、事业单位, 代表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 要通过立法方式制定统一的代表人产生办法, 使得选出的听证代表人既能基本包含直接利益的各方, 同时也科学合理的兼顾相关专家代表, 确保行政听证的效果和质量。

2. 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行使

中国很多的听证会陷入形式化、走过场的境地, 没有效果又劳民伤财, 浪费大量财政资源。比如一些价格听证会, 基本上是“逢听必涨”。这主要是因为行政听证代表人没有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所致。很多代表人在听证会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时间、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料、没有相应的独立行使权利的保障机制, 虽然参与了听证会, 但是对听证结果只能徒叹奈何。所以, 必须从制度和操作层面构建起保障机制, 让代表人手中的听证权利充分行使。尤其是以下几项权利, 必须予以保障。一是发言权, 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调查权, 能够进行就行政听证需要的相关调查;三是追踪结果权, 听证会不能是听完就完了, 也不能是说完就完了, 一定要让代表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从权利义务角度来看, 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宪法上的义务;同时也是行政相对人宪法上的权利。要想让政府负担起这个义务, 就必须首先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

(三) 行政听证组织机构和主持人问题

1. 设立专职的行政听证机构

目前, 中国的行政听证主要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这是基于两个考虑: (1) 该行政机关信息充分可以提高听证的效率; (2) 不必另外设置一套听证机构, 节约成本。可是这两个考虑本身是存在问题的:1) 听证效率的取得很有可能是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 往往很难持守超然立场, 结果导致不能够取信于民, 以至很多人认为行政听证不过是行政机关设计的一种走过场。笔者认为, 行政听证参与者之所以没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机构不独立难辞其咎。尽管按照听证原则的要求, 行政听证的组织机构会采取内部的职能分立制度, 但是期望通过这种有限的独立性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行政相对人看来总是缺少说服力的;2) 不单独设置听证机构未必就能够节约成本, 现行模式下, 行政机构对听证费用大包大揽, 其结果未必比独立机构、独立核算更加节约。所以, 从长远来看, 设立专门的听证机构将能取得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

2. 听证主持人专业化

目前关于行政听证主持人, 规定的很粗疏, 只是慑于回避制度的要求, 规定主持人为非案件的调查人员或是非利害相关人, 一般都是由行政机关指定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1) 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 (2) 主持人的客观性、独立性难以保证。听证主持人的角色类似于司法审判中的法官, 其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听证的效果。“如果审讯官或行政机关受到法律偏见的影响, 那么行政裁决则是无效的。”[11]所以, 需要对行政听证主持人进行规范, 建立系统的制度。可以考虑建立专业化的行政听证主持人队伍, 并对主持人的执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进行规范。

如果说止于文本的法律不过是政府对人民的空头支票, 那么没有程序的实体法也不过是没有轮子的大车。在21世纪行政民主化建设的大潮中, 我们要走在前沿, 就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律完善上下工夫。而作为行政程序核心的行政听证制度, 自然应该成为行政法学人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应该成为公民民主实践的重要场所。

摘要: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分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中国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是具有很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的。从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代表人、组织机构和主持人三个主要问题入手, 剖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行政听证,程序正义,行政听证代表人

参考文献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152.

[2][美]詹姆斯·安修.美国宪法判例与解释[M].黎建飞,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45.

[3][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67.

[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154-155

[5]荆知仁.美国宪法与宪政[M].台北:三民书局, 1984:78.

[6]章剑生.行政听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6.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 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73.

[8]刘勉义.行政听证程序价值内涵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 1998, (1) .

[9][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54.

[1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360.

篇4:试论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

关键词:行政听证;行政决策;功能

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是指该项制度设计并运行时能达到的效果目的。可以说不同听证制度的定位及设计的不同的,因此其功能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

一般听证分为三种类型:即立法听证、司法听证和行政听证。立法听证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保障社会公益,其已具备了民主的前提,听证的形式是保障这种民主的实现。司法听证主要涉及争议当事人双方,其功能更倾向于保证争议的解决,保障当事人双方矛盾的化解,这都是在公正的程序中实现的。

行政遵循首长负责制,行政决策必然也与立法不同,其决策机关不是人民代表机关,这使其民主性天然不足。行政决策听证属于行政听证,但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这使得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不能仅用行政听证的功能涵盖。行政决策类与决定类相比,有着一定的会议制度使其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性,针对范围广泛的特点也使得决策会具有更大的裁量范围,从而用来协调更广泛的各方利益。比如,属于行政决策类的价格听证与属于行政决定类的行政处罚听证在功能上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通过二者比较,更能理解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区别与其他行政听证的特殊性。决定类听证的首要作用在于保障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这种前提下,只有其本身权益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人才能申请决定类听证,与具体行政行为无关的人不可能申请此种听证,而且行政相对人申请听证的目的自然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行政决策听证中,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一方面在于为公民提供参与机会,使行政决策尽可能广泛反映民意,另一方面在于防止行政专制,使行政决策尽可能合理,包括平衡社会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利益,以及尽可能避免决策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可见它们的功能是有所区别的,具体而言,可以将行政决策听证的功能分为四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实现行政民主化的功能。“为了給予不同利益和力量以制度性的表白途径,使利益冲突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现代民主国家均设立法规听证制度,以公共和理性的沟通途径来化解冲突,尤其赋予利害关系人参与表达意见之机会,使人民能直接参与决策机制,实现人民直接民主。”①这一点是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首要功能及设置目的,也是整个行政听证制度的最重要功能。民主的本质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凡属人民自己的事,由人民自己决定。这是民主的最直接表达方式,也是一个充分民主的国家所应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利益群体不断增多,各种需求日趋多元化,仅仅依靠民选的立法代表已经越来越难以充分反映公众的不同利益要求。建立一种能够更加准确反映公众意愿和要求的制度,即以代议民主与公众直接参与相结合,以公众的直接参与弥补立法代表在反映民意方面不够充分的不足和缺陷,这才使得立法听证制度应运而生。随着现在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各种相互间活动的高速化,有时通过立法机关立法的严格程序耗时过长,难以满足行政管理灵活高效性的需求,因此行政机关依议会的授权立法和依职权立法迅速发展,行政立法迅速增长。但从一方面来说,行政机关有关的人员不是民选代表,创建者们往往易于从职权行使的便利性和有效性来考虑,而对权力运行的法律规制的考虑似嫌不够,难以保持公平的心态。行政机关的决策机制是首长负责制,不是民主表决,追求的是行政效率优先兼顾行政公平。因此,在行政立法过程中,建立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可以使民意得到充分而直接的表达,有利于实现直接民主,防止行政立法专断。这种状况成为行政听证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也促使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在行政听证制度下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自身独有的特性。由于行政决策听证涉及的事项重大,涉及面广泛,可以说,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比行政决定类听证更能体现出其行政民主化的功能。

第二,决策信息的收集功能。行政决策的做出首先必须建立在完备的信息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这也是行政决策信息准确的原则要求。而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信息社会,决策过程中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重要信息来源。行政决策听证程序正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并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第一,它大大扩展了对决策信息的获得途径。行政决策听证为不同利益群体代表提供了一个不同意见正面交锋的场所和机会,决策者可以同时获得两种以上反映不同利益群体的对立信息;而且由于不同意见间的辩论,有可能在交锋意见深化过程中激发更多的不同意见,使得决策者获得更多的信息。第二,它还有助于提高收集信息的质量。听证代表都是听证组织者按照一定标准选择产生的,不仅具有表达意见的自觉性,而且往往具有较强的表达意见能力,其综合素质往往高于其他方式中的信息提供者。因此,他们所表达意见的质量有可能较高,而且各方代表(包括专家)所表达的意见有可能在交锋意见深化的前提下,提高所传递信息的质量,是各类决策信息中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第三,它有助于决策者的采纳。行政决策听证程序是一种制度化的决策信息的收集方式。按法律规定,组织机关负有将听证会上表达的各方意见整理并提出正式处理意见的义务。因此,行政决策听证程序的建立不仅仅是增加了一种收集信息的途径,还为这类意见进入决策方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第三,协调平衡利益的功能。行政决策因其特殊性,涉及范围程度广泛,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不同利益群体间利益的平衡与倾斜的公共决策问题。又加上现在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各种利益群体增多,利益间的矛盾冲突也随之增长。而行政决策的过程要求其必须是一种各方利益协商与协调的过程,决策的结果应当是一个各方利益平衡与妥协的方案。行政决策听证程序在制度上为各种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表达群体利益的场所和机会。听证参加人基于其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利益,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他人的主张,使决策者充分了解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为决策者在决策最终形成时如何协调、平衡各方利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决策宣传及接受功能。行政决策听证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手段,通过听证参加人和旁听人员的参与,以及大众传媒的报道,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即将发布的重大决策的内容,争取更多的社会认同。在行政决策听证的过程中,公民广泛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不仅宣传了该项决策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公民的认同感,使他们感觉到该决策是自己直接参与制定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别人强加于自己,因而,也就会更加自觉地遵守,并且促进将来决策结果的推行,从而减少了将来决策执行中的成本及阻力。

【注释】

篇5:安监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建设公正、透明、高效的安监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听证,是指我局在作出第四条规定范围内的重大决策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听取和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第三条 重大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第二章

听证事项

第四条

重大决策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应当依照本实施细则组织听证,但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起草和制定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措施等规范性文件;

(二)作出重大处罚时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听证程序;

(三)本局认为应当听证的其他决策事项。

第三章

听证组织

第五条

安监局对拟作出的重大决策负责组织实施听证。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的听证事项,必须主动启动听证程序。

拟由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重大决策的,由牵头机关或者主办机关组织听证。

第四章

听证程序

-1-第六条

拟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举行听证前,应当报安监局执法监察大队进行法律审查,涉及到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还应当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

第七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听证应面向社会公开举行,并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具体规定的听证,从其规定。

第八条

听证会举行10个工作日前,通过告知形式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我局拟作出的决策属于应当听证而未启动听证程序的,可以向我局或者县政府法制部门提出举行听证的申请。

听证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载明申请听证的事项、理由、申请人基本情况等内容。

收到听证申请书后,应当及时组织研究,对于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决定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对于不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

听证会参加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录人、决策发言人、听证代表、旁听人等。

听证主持人由局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担任;听证记录人由本局指派;决策发言人由主办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旁听人由社会公众自愿报名,并经我局确认。

第十一条 听证代表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主要从以下人员中产生:

(一)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代表;

(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

(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四)熟悉听证事项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企业和技术部门的代表;

(五)政府法律顾问、法律助理及法律工作者;

(六)我局认为应当参加的代表。

前款第(一)、(二)项的听证代表主要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我局提出申请,申请人或者被推荐人超过预定听证代表人数的,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产生。前款第(三)、(四)、(五)

(六)项的听证代表由本局直接邀请产生,或者由本局委托有关组织推荐。

第十二条

根据听证事项合理确定听证代表人数。但不得少于15人,其中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代表人数的1/3。(其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人数应多于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

听证会应当在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时方可举行,实际出席人数不足应出席人数2/3的,应当延期举行听证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旁听听证会的,可以向本局提出书面申请。旁听人数及产生方式由本局确定。

第十三条

听证会举行3个工作日前,应将以下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资料除外)送达听证代表:

(一)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二)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三)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四)与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有关的统计、调查分析材料;

(五)本局的联系方式;

(六)本局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第十四条

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读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

(二)核实听证会代表身份;

(三)告知听证参加人权利义务;

(四)决策发言人说明决策方案的内容、依据、理由和有关背景情况;

(五)听证代表质询、提问和发表意见;

(六)决策发言人答辩;

(七)听证代表作最后陈述;

(八)主持人总结和归纳各方代表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九)听证代表和决策发言人、听证监察人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

第五章

听证结果

第十五条

如实记录听证全过程,听证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

(三)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听证代表人的基本情况;

(四)决策发言人的陈述和答辩;

(五)各方听证代表提出的主要观点、理由、意见和建议

(六)听证机关对听证情况的评说;

(七)主持人对听证活动中有关事项的处理情况;

(八)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

听证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评议,形成书面听证报告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查。听证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的事项;

(二)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三)对听证事项赞同的情况;

(四)对听证事项的意见分歧;

(五)对听证意见的处理建议;

(六)其他有关情况。

听证报告应当附听证笔录和发给听证代表的相关资料。第十七条

经审查的听证报告是作出决策的依据。对于未按本实施细则举行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办公会讨论。

对半数以上听证代表持反对意见的重大决策事项,决策不得通过,决策机关应调整决策方案,并按听证程序重新举行听证。

对于情况紧急,不及时施行将会影响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经上级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酌情缩短本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限。

-5-第十八条

听证会后10个工作日内,应将经审查的听证报告送交听证代表。并在公共场所设立的政府信息公示栏向社会公众公布听证情况。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

举行听证时应当邀请新闻媒体参加听证会,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有关规定问责,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的;

(三)未答复听证申请,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的程序要求,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听证报告严重失实的;

(六)不出席或不派人出席听证会,或者在听证会上作不实陈述,提供虚假信息或错误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组织听证不得向行政管理相对人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库车县安监局重要事项及重大决策公示制度

第一章

总则

-6-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库车县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决策事项公示重点工作的精神,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库车县安监局是重大决策公示的责任主体。局主要领导是重大决策公示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

重大决策公示遵循依法行政、全面真实、程序规范、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重大决策的决策方案参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向社会予以公示。应公示而未公示的决策方案,不得提交决策机构讨论。

第二章

公示范围

第五条

我局在实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下列重要事项前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

(一)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二)重点项目设施建设“三同时”等;

(三)法律法规规定我局在履职过程中必须向社会公告、公示的事项;

(四)需要公示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公示方式

第六条

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公示:

(一)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等;

(二)办公区设立的政务信息公开栏;

(三)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四)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

第四章

公示程序

第七条

重要事项公示严格执行以下公示程序。

(一)事项确定:拟公示的重要事项,由本局确定。

(二)组织实施:属两个以上行政机关提出的公示事项,由牵头机关按程序负责组织实施。

(三)公示事项应包括的内容:

1、拟公示的重要事项的基本情况;

2、公示的起止时间;

3、发布单位及发布时间;

4、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建议的渠道;

5、需要公示的其他内容。

(四)公示时间:

根据公示事项具体情况确定公示期,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八条

对重要事项公示内容不能确定是否为保密的,应当提交县政府保密部门进行审查。

第五章

反馈与答复

第九条 在组织公示时,应当广泛收集并分析群众对公示内容的意见,充分采纳合理建议。需要进一步征询意见的,可组织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或专题协调会等集中收集。

公示结束10个工作日内,要将公示的基本情况、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及采纳等情况形成工作报告,报县政府办公室和县监察局;

-8-并将重要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报告应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公告方式参照第七条。

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告重要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收集到的主要意见、建议;

(三)对主要意见、建议的处理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十条

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对公示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本公示制度由库车县安监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公示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库车县安监局重点工作通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透明度,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库车县安监局是本局重点工作通报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实施重点工作通报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 重点工作通报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按照行政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坚持工作通报与工作落实相结合,加强监督与行政责任相结合。

第四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除外。

第二章 通报内容

第五条 推进和完成以下重点工作,要向社会进行通报。

(一)县人民政府工作重点中涉及我局工作的落实情况(包括重要决策、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作);

(二)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三)向社会公布的服务承诺事项和兑现情况;

(四)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及其它应向群众通报的重要事项;

(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建议、提案办理落实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通报的事项。

第三章 通报方式

第六条 重点工作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通报。

(一)县政府信息网站、政务信息查询系统、办公区设立的政务信息公开栏等;

(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三)其它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进行通报;

第四章 通报程序

第八条 重点工作通报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经同级保密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通报的重点工作,按规定组织通报,并报县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备案;

第九条 重点工作通报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一)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限等内容;

(二)重点工作实施的范围、责任部门和负责领导;

(三)重点工作实施进展情况;

(四)我局对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收集整理采纳情况;

(五)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建议的渠道;

通报内容应实事求是、通俗易懂,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必须翔实可靠;

第十条 实施重点工作通报,应当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及时收集整理社会各界反映的意见、建议,采纳合理建议,推动工作落实。

第五章 通报时间

第十一条 重点工作通报按季度进行,于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通报。通报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11-第十二条

公众关注以及其它应向社会通报的重要事项,应适时进行通报。重大突发事件应及时进行通报。

第六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重点工作通报制度的实施情况,接受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重点工作通报情况,将作为行政效能建设和落实“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绩效考核的内容。

第七章 附 则

篇6: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一、责任单位

衡阳县物价局

二、责任人

价格决策听证由县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实行物价局局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并对工作负全面责任,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按照责任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职责。价格决策听证责任人:局长、各位副职及有关股室负责人。

三、行使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2、《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四、行使权限

价格决策听证,由所在地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五、听证程序和时限

(一)程序

1、由申请人向县物价局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资料如下: ①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名称、地址、制定或调整价格的项目、理由、近三年的生产经营成本、经济效益、政府投入、市场供求情况和本行业机关情况等事项。②具有法律效力的财务报表资料;

③申请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和价格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分析,本地及省内外同类项目现行价格水平说明材料。

2、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接受申请人委托,对拟制定或调整价格项目的社会平均成本进行测定,对申请人申报的成本进行审核,并出成本监审报告。

3、县物价局收到申请人要求制定或调整价格的书面申请和成本监审股出具的成本监审报告后,对拟制定或调整的价格进行初审,并写出初审意见。

4、定价听证依据下列情况提起:

①定价机关是县物价局的,由县物价局提起;

②定价机关是其他部门的,由该部门向县物价局提起。

5、定价机关师其他部门的,应当向县物价局提交定价听证方案。

定价听证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①拟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

②现行价格和拟制定的价格,单位调价额和调价幅度; ③拟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④拟制定价格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

⑤其他与制定价格有关的资料。

6、听证会举行30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参加人、旁听人员、新闻媒体、产生方式及具体报名办法。

7、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定价听证方案要点,听证会参加人和听证人名单。

8、听证会举行15日前,县物价局要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下列材料:

①听证会通知;

②定价听证方案;

③定价成本监审结论;

④听证会议程;

⑤听证会纪律。

9、听证会应当在有三分之二以上听证会参加人出席时举行。出席人数不足应当出席人总数三分之二的,听证会应当延期举行。

10、听证会可以一次举行,也可以分次举行。听证会按照下列议程进行:

①主持人宣布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介绍听证会参加人、听证人;

②定价听证方案提出人陈述定价听证方案;

③县物价局成本监审股对行业平均成本、企业成本审核情况等进行介绍;

④听证会参加人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成本、制定或调整价格的计价原则、方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以及县物价局的初审意见等发表意见;

⑤主持人总结发言。

11、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审阅涉及本人的听证笔录并签字。

12、听证会举行后,听证人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制作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①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②听证会参加人对定价听证方案的意见;

③听证人对听证会参加人意见的处理建议。处理建议应当包括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与不采纳的建议和理由说明。

13、县物价局要在听证会举行后15日内将听证笔录、听证报告一并提交定价审批机关。

14、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时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的意见。

定价审批机关根据听证会的意见,对定价听证方案作出修改后,县物价局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再次举行听证会,或者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其他途径就听证事项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

15、定价审批机关作出定价决定后,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定价决定和对听证会参加人主要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16、定价审批机关需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定价机关批准后才能作出定价决定的,上报定价方案时应当同时提交听证报告。

17、制定在局部地区执行的价格或者降低价格的,听证会可以采取下列简易程序:

①只设主持人;

②听证会参加人由消费者、经营者构成;

③听证会按照本制度第三项10款1、4、5条规定的议程进行。

(二)时限

60个工作日

六、监督检查

(一)健全价格决策听证工作制度,用制度制约各个环节工作行为;

(二)局党组对本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严格按照程序办理;

(三)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局纪检组负责人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公开、公示办理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监察局监督检查。

七、责任追究

(一)过错责任内容

承办、审核人员在组织实施价格听证职权过程中,有下列过错情形之一的,必须追究责任:

1、符合条件不对申请项目进行受理批准的;

2、法定条件不符合予以受理批准的;

3、超越范围和职权行使职能的;

4、违反法定程序、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5、待人态度生硬,故意刁难推诿、致使发生纠纷造成不良影响的;

6、利用职务之便,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财物的;

7、其他过错行为应予以追究过错的;

(二)责任过错认定

承办、审核人员在工作履职过程中,故意违规、违法审批或者因过失造成严重后果的,按下列条款确定责任:

1、承办人故意违规、违法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2、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过错的,主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协办人承担次要责任,共同主办的共同承担责任;

3、集体讨论决定出现过错的,主持人承担责任;

4、应提交而未提交给局价费审批集体审议领导小组审议而产生的过错,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

5、价费审批行为经有关领导批准出现过错的,批准人承担领导责任。

(三)追究形式

1、承办人员、股室负责人违反制度规定,情节较轻的,由局纪检组负进行责人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依纪给予相应处分,并调离本岗位,一年内不得从事与该岗位性质相同的工作。

2、分管领导违反制度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上述责任人违反制度规定,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上一篇:企业销售管理六忌下一篇:小学数学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