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2024-08-19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精选8篇)

篇1: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课中进行听力训练、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3.关键问题:

◆课前的调查表设计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能力; ◆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

◆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1、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策略;

2、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租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所谓调节,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任何好的策略,在运用中都不会十全十美,那就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

所谓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⑴ 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⑵ 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⑶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⑷ 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半无所适从。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于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⑴ 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优点:

①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 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 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⑵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 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

篇2: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概述

“策略”一词源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计划和指挥,一直与“方法”“步骤”同义。在教学领域,“策略”主要指教学活动的顺序安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安排。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提出以来,人们对它的界定既有共性,亦有分歧。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在概念上有相近或易混淆之处,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教学策略特定内涵的深刻理解。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其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则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有交叉、重叠的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通盘考虑教学的整个设计。2.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具有简约化、概括化、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3.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要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4.教学策略的定义

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y)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人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日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篇3: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故事的主人公是学生喜欢的动物, 故事的发展扣人心弦, 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本故事基本以一般现在时态贯穿始终, 涵盖了不同人称以及主语为单、复数形式的一般现在时态形式。在六年级的复习阶段, 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与突破一般现在时态中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一难点的故事材料。故事本身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保持冷静, 多动脑筋, 一定能想出摆脱困境的好办法。

本堂课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 难点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同时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和质疑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 设计了该故事的多媒体课件, 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围绕任务设计要素,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 利用学生熟识的话题, 引入教学, 激发学生动脑及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教学一开始, 我就问学生:Do you like animals?What animal do you like?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 贴近他们的生活, 所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接着, 我又问:Do you like stories?Do you like animal stories?然后, 我让学生看课件, 猜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两幅只留下一小部分的动物画面。学生也很积极, 在猜中后点击画面, 猴子出现时伴随着调皮的笑声, 显得机灵又可爱;鳄鱼出现时伴着凶猛的吼声, 显得阴险狡诈。然后, 我揭示今天的故事主题: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

(二) 利用课件, 分散重点, 层层设疑,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整堂故事教学分成三个环节, 每个环节各有侧重, 教学方法、目的, 训练内容各不相同, 对学生的训练也是层次鲜明、层层递进。

第一环节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为主, 我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 层层设问, 引人入胜。伴随着音乐和欢快的鸟叫声, 我开始了故事的讲解, 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画面。我有目的地提问, 以学生回答为主, 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T:What can the monkey do?What can’t the monkey do?What about the crocodile?学生给出许多答案, 如:The monkey can run (jump/climb the tree...) .It can’t swim.The crocodile can catch animals (swim/fast...) .It can’t climb the tree.此时, 我作出总结并设问:The monkey can’t swim.The crocodile can’t climb the tree.How can the baby crocodile get the monkey’s heart?引起学生的思考, 并自然过渡到故事的下一个部分。

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 当危险即将出现时, 除了音调和语速上的变化外, 还配以惊险音乐, 继续设问:Is the monkey going to die?学生的心也被揪紧了, 议论纷纷, 开始担心猴子的安危。随着石头砸向鳄鱼的声音, 揭示了故事的结局。聪明的猴子让学生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过程, 学生对于故事已经完全理解了, 阅读理解这一教学重点目标也顺利完成了。

(三) 多媒体图片与练习相结合, 突出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本课教学训练的重点, 我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故事的分解图片并配以适当的练习, 以突破第三人称单数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呈现问题:Does the monkey like bananas?Where are the banana trees?How can the monkey get there?Is the crocodile clever?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时而讨论, 时而表演。在这样一种轻松、活泼、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 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大胆思考, 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探究性的思维方法,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 适时进行情感态度教育, 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故事教学的最后, 由学生讨论读完故事的体会与收获。除了从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目标外, 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When you are in danger, please keep calm.Use your head, then you will have a good idea.

三、课例探究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 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要最大限度地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与空间, 让学生愿意说, 愿意学习, 努力地表现自我,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中, 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 融传统的语法教学于故事教学中, 变枯燥单调为生动有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以故事为载体, 把枯燥单调的语法教学, 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 寓教于乐, 一举两得。同时, 我又有计划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同时, 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供了令他们思维摩擦和碰撞的场所, 为他们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 合理选材, 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将语法教学融于故事教学中, 应针对某一语法现象, 选择相对应的材料。并且, 故事的难度要适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 合理使用多媒体,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在故事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作用, 声、色、形相结合, 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同时激起了他们思考与交际的欲望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使用,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内容和想象空间, 使他们个个兴趣盎然, 全神贯注,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篇4: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故事的主人公是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的发展扣人心弦,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本故事基本以一般现在时态贯穿始终,涵盖了不同人称以及主语为单、复数形式的一般现在时态形式。在六年级的复习阶段,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与突破一般现在时态中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这一难点的故事材料。故事本身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保持冷静,多动脑筋,一定能想出摆脱困境的好办法。

本堂课的重点是故事的阅读理解,难点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同时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和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声、色、形结合的特点,设计了该故事的多媒体课件,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围绕任务设计要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一)利用学生熟识的话题,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动脑及开口说英语的兴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学生: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animal do you like? 这个话题学生比较熟悉,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接着,我又问:Do you like stories? Do you like animal stories?然后,我让学生看课件,猜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两幅只留下一小部分的动物画面。学生也很积极,在猜中后点击画面,猴子出现时伴随着调皮的笑声,显得机灵又可爱;鳄鱼出现时伴着凶猛的吼声,显得阴险狡诈。然后,我揭示今天的故事主题:The monkey and the crocodile.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1.tif>

(二)利用课件,分散重点,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整堂故事教学分成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侧重,教学方法、目的,训练内容各不相同,对学生的训练也是层次鲜明、层层递进。

第一环节是以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为主,我把故事分成三个部分,层层设问,引人入胜。伴随着音乐和欢快的鸟叫声,我开始了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画面。我有目的地提问,以学生回答为主,训练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T: What can the monkey do? What can’t the monkey do? What about the crocodile? 学生给出许多答案,如:The monkey can run( jump/ climb the tree...).It can’t swim. The crocodile can catch animals(swim/fast...). It can’t climb the tree.此时,我作出总结并设问:The monkey can’t swim. The crocodile can’t climb the tree. How can the baby crocodile get the monkey’s heart? 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自然过渡到故事的下一个部分。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7.tif>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5.tif>

<E:\书\学周刊·上旬刊201506\FIT 接排 6 4-125\融合故事教学和语法教学的策略探究3.tif>

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当危险即将出现时,除了音调和语速上的变化外,还配以惊险音乐,继续设问:Is the monkey going to die? 学生的心也被揪紧了,议论纷纷,开始担心猴子的安危。随着石头砸向鳄鱼的声音,揭示了故事的结局。聪明的猴子让学生松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对于故事已经完全理解了,阅读理解这一教学重点目标也顺利完成了。

(三)多媒体图片与练习相结合,突出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本课教学训练的重点,我直接在屏幕上出示故事的分解图片并配以适当的练习,以突破第三人称单数这一教学难点。多媒体呈现问题:Does the monkey like bananas? Where are the banana trees? How can the monkey get there? Is the crocodile clever?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生时而讨论,时而表演。在这样一种轻松、活泼、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各自的知识、能力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充分发挥,思维在相互交流中碰撞。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思考,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探究性的思维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适时进行情感态度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故事教学的最后,由学生讨论读完故事的体会与收获。除了从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目标外,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When you are in danger, please keep calm. Use your head, then you will have a good idea.

三、课例探究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最大限度地提供独立思维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愿意说,愿意学习,努力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和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融传统的语法教学于故事教学中,变枯燥单调为生动有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故事为载体,把枯燥单调的语法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学,寓教于乐,一举两得。同时,我又有计划地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良好的交际氛围。同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令他们思维摩擦和碰撞的场所,为他们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合理选材,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将语法教学融于故事教学中,应针对某一语法现象,选择相对应的材料。并且,故事的难度要适合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在故事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作用,声、色、形相结合,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激起了他们思考与交际的欲望。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恰当使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内容和想象空间,使他们个个兴趣盎然,全神贯注,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无定法,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也让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应科学、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让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

篇5:小学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人们都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实写作不但以生活为源泉,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作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享受生活,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一般的说,小学生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写作,也不同于成人的写作,在小学阶段,写作就是练习写文章。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使积累的的语言得以运用,使识字写字的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那么,在小学写作教学上到底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结合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及平时的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就表明,“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这本书举出一个普通美国人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在两周内的写作统计:写了两份广告,填了一张保险估价单,一张所得税表,写了两份理由说明,一封抗议信,一封收款信,一封家书,一封申请书。以此说明,“‘写’包围着你”。这里强调的是写作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我们从这一段话中领悟到,不管是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是为了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感觉到“写”包围着自己,甚至能主动地让“写”包围着自己,那他们就必然会对写作有兴趣,有动机,甚至有一种依赖感。

小学阶段的写作具有练习的性质,往往不是出于学生自发的需要。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写作和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感到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练习写话的时候,往往难有明确的习作意识,他们更可能是在下意识地完成着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但是如果他们在写话之后,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得到同学的欣赏,或者获得家长发自内心的开心的笑,他们也会感到很快乐的。如果我们经常引导他们想想写话的好处享受写话的乐趣,体验写话进步的快感,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形成这样的意识:写话对我来说是有意思的事,是令我开心的一件事。能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从写话入手,降低写话的难度.。

小学生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阶段的时候,如果一开始习作要求太高,坡度太陡,很容易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造成学生习作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不受文体和篇章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不设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敢于表达。同时加强观察、思考、想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写话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这需要综合学生的写字量、思维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判断.写话不能起步太晚,但太早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大致来说,一年级上学去期适合但太早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大致说,一年级上学期适合进行说话或图画形式的表达练习,如“口头日记”、“绘画日记“;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可以进行简单的写句子练习,如“看图写句子”,“画与话”(即在自己画的画上写上一两句话);二年级上册开始可以学习写日记,开始时以两周一次为宜(可称“周末日记“,还可配图画)。写话教学要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兴趣优先,避免反感;顺势而为,避免拔高;形式活泼,避免刻板;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教材中有许多与写话相关的铺堑性基础性练习,比如读句子、补充说句子、扩展说句子、用词说句子、抄写句子、仿写句子等等,要予以重视。在写话的训练方法上,也应强调灵活多样。要放手让学生写,不要一开始就提出具体、完整、连贯、通顺等种种要求,让学生觉得写话很难。低年级写话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写话的内容随处可得,写话很有趣。对学生写的话,教师要多鼓励,可以打个等级(可用记星的办法);可以用红笔划出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对学生写得有意思的地方,还要写上发自内心的称赞的话;可以写下教师阅读之后的感受;可以些写得好的“作品”张贴出来,或者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品”,放人成长记录袋。

三、加强观察、思考、想象、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1.要学会观察。

要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逐步学会观察生活。一是在写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以写,顺手拈来都是写作材料。二是在生活中要随时提醒学生:这件事不是可以写成作文(或写到日记里)吗? 2.要学会思考问题

我们经常发现,优秀作文的闪光之处,往往不在语言方面,而在思想方面。比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看问题的独特视角,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构思的巧妙,等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甚至震撼。从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来看,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应并重。要想写清楚,必须想清楚,但写也有助于整理思路、明晰思路、发展自己的思想,思维和表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3.学会展开想像

想像要大胆,也要合理,有一定的依据,不是胡思乱想。即使是童话创作,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事实依据。

4.加强阅读

除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除了根据现实生活想像的事物,还有大量的写作素材是来自于阅读的积累。阅读中的人物、事物、故事、思想、感情等等,都是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总之,写作素材既来自观察生活所得,来自个人的思考、感受和想像,也来自阅读的积累。长期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坚持体验生活,就会有所感悟;坚持把阅读和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结合起来,更能相得益彰。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是非常宝贵的,因为是自己的,是新的,一定要珍视,要及时写下来。我们都很熟悉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多看,既可以指多读书报,也可以指勤于观察,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些准备功夫。准备功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急躁是不成的,秘诀是没有的。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了。”这里所说的“种种习惯“,包括“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正确的语言习惯”等。

四、提倡个性化写作,有创意的写作

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我们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特殊视角、独立见解和独特感受。学生形成了个性化表达的意识,才谈得上写真话、实话、心里话。当然,在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也要逐步落实基本的写作规范,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语句通顺”等等。要鼓励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但也不是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好的。在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同时,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把作文和做人统一起来。比如,许多学生在作文中都说希望将来当“大官”、“大款”、“老板“,拥有高级轿车、豪笔别墅,出去住高级宾馆、吃美味大餐。这种心里话里流露出来的人生观,是需要我们进行正确引导的。又如,一位老师让学生写《我最得意的一件事》,有一位学生写的是他打人的事,他认为在他打人的时候感到最得意,而且他的作文确实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对他进行个别化的引导;对这样的作文,应该在肯定其表达上的成功之处的同时,指出思想内容上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倡学生多写具有童真、童趣的东西,不要故作高深,过早地摆出一副大作家的架势,写些云里雾里、似懂非懂甚至意识流似的东西。写想像作文,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重要方式。小学生也特别喜爱写这类文章。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有老师让学生每人命一个自己最喜爱的作文题,结果大部分学生命的是想像作文题,比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长》、《假如地球的寿命只剩三天》、《如果我会七十二变》、《我想像中的王国》等等。一位老师在外地借班上课,以“怎样才能让鸡蛋从四楼扔下来而不碎“作为话题,让学生写想像作文(有的同学还亲自做了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记人的《我的老师》、《我,天才》、《这个人真怪》,有记事的《我成功了》、《怪题不怪》、《老师表扬了我》、《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童话《小水滴与大海》、《五指兄弟》、《铅笔盒里的对话》等等。

五、提倡开放性写作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写作教学改革趋势,开放性写作势在必行。

1、开放性写作可以拓宽写作的时空。让写作与语文其他内容的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使课内写作和课外练笔相互配合。要重视在生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2.尽量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践中学会写作。

3.注重作文内容、形式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比如,准备阶段的“口头日记”,“绘画日记”;起始阶段的“每日一句(或两句)”;图文结台的“周末日记”,“连环画作文”;自由灵活的“想像作文“、“幻想故事”、“童话创作”甚至适合别孩子的“科幻小说“;结合生活需要的“实用作文(请柬、邀请函、建议、计划)”;结合学生慰兴趣话题进行的小练笔,如“班干部固定好还是轮流当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作文;催助多媒体网络进行的习作;办手抄报;交际应用作文,比如,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为某工厂的产品写广告词,为学校设计一句形象语,为班里的文艺活动撰写小品、相声、短剧,写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招聘启事„„习作的评改和交流,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修改的过程既是锤炼语言的过程,也是整理思想的过程,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提倡学生写完后把自己的作文念几遍,可以念给自己听,也可以念给小组同学听,或者念给全班同学听。念自己的作文,实际就是把作文放到口上说说看,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各种问题,是修改作文的一个好办法,应该形成习惯。经常通过念作文来修改作文,也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2.重视作文的展示和交流

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习作给别人看,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怕别人笑话自己写得不好,或者因为写了假话不愿被别人发现,或者因为不愿别人看后学习自己的写法,也可能是因为在尚未完全写好的时候不愿别人看到自己还不成熟的习作,还可能是在部分同学的下意识行为影响下相互感染、仿效而逐渐形成风气。对此,教师要从一开始写话时就重视做好正确导向,注意预防,发现苗头及时提醒,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别人看,念给别人听,愿意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与别人一起交流习作经验和感受。对优秀的、进步大的或者某方面有特点的作品,可以通过张贴、打印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3.改革作文批改方式

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是“吃力不讨好"。应该采用多种批改方式,提高批改实效。比如,面批面改是一种直观、互动、有个性、针对性强的作文指导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得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进行重点指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而成的优秀作文,还可推荐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如,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教师还可让学生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作文在全班讲评。有条件的班级,还可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评议、修改,或者利用网络进行及时的交互性评改。

4.重视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过程,实际上是作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要引导学生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要相信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能力,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

5.注意把握作文评改的要求,讲究评改的策略

要根据《标准》学段目标的要求,确定各个年级评议和修改的重点;每次习作的评改,还要突出本次写作的要求,避免面面俱到。总体上说,作文要多就少改,注意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对低年级写话的评改,更要体现以鼓励为主的思想。对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可以批上一两句发自内心的话,或者划上一个鼓励性的标志或线条;对写字、用词等方面特别明显的问题,可适当指出,但无需有错必改。有的低年级老师反复提醒学生写话时开头要空两格,但总有一些学生忘记,因而非常生气。其实,这样的规范化要求完全可以逐步落实,不必急于求成,如果因为这样的问题而影响学生写话的兴趣,打击学生写话的积极性,是得不偿失的。此外,作文评改还要根据学生作文的个别差异,在评改内容和要求上体现针对性和弹性,有的侧重材料,有的侧重构思,有的侧重遣词用语,有的侧重书写,对优秀作文要求可适当高些,对较差的作文要求可放宽些。

篇6:和大人一起读教学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是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语文园地》里新增的一个栏目,看到标题,肯定有不少人会产生困惑:

这个“大人”指的是谁?是孩子的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读,而要“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到底该如何“一起读”? …………

种种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面对新事物,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作为一名有幸先“读”为快的教师,我把自己对这个栏目的解读及操作建议,和大家交流、分享,也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

(一)《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

每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这些阅读材料,充满童真童趣,具有儿童文学的审美价值,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 ”。

(二)《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环境

孩子依傍着大人,和大人一起,拿着同一本书,目对同一篇文章,嘴念同一行文字,那种“和你在一起”的感觉,让孩子和大人拥有了共同的阅读记忆。这种记忆,将阅读和愉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充盈着幸福感。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自愿地反复地去做。这样,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方法

和大人一起读的过程中,大人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示范或渗透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大人就可以做示范,帮助孩子修正;阅读中,孩子提出问题,大人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通过阅读,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持续阅读。(四)《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阅读兴趣

孩子在听大人读,或读给大人听的过程中,在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音作用下,对文字产生亲近感,对阅读产生兴趣。“我想读”“我会读”“我能读”的阅读信念也会慢慢树立起来。…………

因而,《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二、为什么要“和大人一起读”

孩子对阅读,并不是天生就充满热情和渴望的。在阅读初始,孩子和图书之间,必须有媒人──父母、亲戚、邻居、老师等,即那些能将图书带进孩子的世界,或能带着孩子走进图书世界的“大人”。也就是说,孩子是经由和大人一起阅读,从而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的。孩子身边爱阅读(会阅读)的大人越多,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阅读力会越强。

一个家庭,若有固定的朗读时间,大人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语言就会丰富着孩子们的语言体验和精神世界。孩子用耳朵获取这种文学的诗性的语言越多,想象力和理解力就会越丰富,创造力也就会越强。正如松居直先生所言: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由此带来的就是创造力的衰退。也有足够多的事例证明,给孩子读书,是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兴趣、提升儿童思维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

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书也是有效衔接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方式。幼儿园以听读故事为主,进入小学,开始学习汉字,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熟悉的故事变成了文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语言刺激,实现了口头故事与书面文字的对接。

三、怎样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

具体的操作,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等家校互动活动,教师以“大人”的角色,示范《和大人一起读》;二是通过讲座、网络交流等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三是在教室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教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四是通过班级微信、QQ群等,用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示《和大人一起读》的实况,互相交流,互相启发。

当然,《和大人一起读》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家长对《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要求和操作还不清楚以前,千万不可把这一栏目学习引导任务,下放给家庭,否则,栏目的优势和作用不能充分得以发挥。

因此,在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家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建议先在教室里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和大人一起读》,示范、引领家庭阅读。

具体操作中有几种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一)在朗读中──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

对于教孩子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教室适用,家里适用,甚至外出旅行时也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只要大人用心,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去做。

在孩子们还没有能力完全自主阅读前,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学习阅读,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

大人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大人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进入文字描述的世界里,感受文字带来的美好。等孩子渐渐学会认字之后,就能慢慢学着自己阅读。一开始,他们或许只会跟读几个他们所熟悉的字,慢慢地,识字量越来越大后,他们就能自己独立阅读了。

(二)在对话中──引导孩子进入想象世界

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而初学阅读的孩子,尚未找到路径,需要大人的引导。大人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引导他们进入文字的魔力世界。1.基于语言形式的对话

如《谁会飞》,就可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第一层次,文本对答。教师读问句,孩子读答句。孩子接答时,脑海里自然会有鸟飞、马跑、鱼游的画面。第二层次,想象对答。教师问“谁会爬?”孩子会答“虫会爬。”“虫儿怎样爬?”此问题一出,孩子想象的大门就徐徐打开了,虫儿在小脑海里以各种样态爬动起来:“扭扭身子爬呀爬”“一拱一拱往前爬”“弓着身子慢慢爬”等等,于是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孩子口中“淌”出来。对本栏目中的童谣、儿歌,都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只要教师按着节奏,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2.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 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如《猴子捞月亮》,捞月亮的过程,就非常富有画面感。教师和孩子一起读完一遍以后,可以重读这个重点段落,并和孩子展开对话,帮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话可以围绕“猴子们是怎么捞月亮的”这个主问题展开,重点帮助孩子厘清人物的出场顺序──老猴子、大猴子、另一只猴子……小猴子,借助“倒挂”“拉住”两个不断反复的词语,帮助孩子形成“猴绳”在不断延长的画面。(三)在演练中──体验用身体阅读的快乐

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所以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用身体阅读。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是感性的、活泼的。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这种阅读特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并用身体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感受。1.做一做

学习儿歌《我会飞》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做小动物的动作:鸟儿扇翅飞翔去又回,马儿奔跑仰天叫,鱼儿摆尾摇头水中游。整篇读完《小兔子乖乖》后,可以引导孩子们再一边读,一边做动作。2.唱一唱

对《我会飞》《小兔子乖乖》等儿童歌曲,读一读,唱一唱,更显趣味。3.仿一仿

《小鸟念书》一文中,有汉语谐音带来的妙趣。“风老师”念“稀稀沙沙”,“鸟学生”念“叽叽喳喳”,在模仿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谐音的趣味。4.演一演

学习《拔萝卜》,就可以让孩子们演一演。教材中呈现的是不完整的文本,文本故事到“小狗喊小猫来帮忙”,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没有接着往下写了。但插图把故事续编了下去:小猫来帮忙,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来了,还是拔不动……“后来怎么样了?”通过这个问题,让孩子接着把故事编下去,演出来。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随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用身体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去发现。

四、结语

篇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重读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吸收文本中语言与精神营养的同时,富有灵性的奇思妙想就会即时产生。这种情况下,结合写的训练会让学生更深理解课文,提高智慧,在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同时,提升精神生活。

如学了《小音乐家扬科》以《假如扬科生活在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文章,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情怀,而且会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写作方法得到一次切实的运用。学了《航天飞机》引导学生写“漫游太空”,学了《海底世界》引导学生写“漫游海底世界”。此时,学生的脑海充满想象,心中萌发探究的欲望,笔下生发丰富的情感。

二、重体验

新课标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在总目标中也特别强调要“注重情感体验。”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追寻“体验”,让体验全方位地进入开放的语文课堂,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的倾心追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小稻秧历险记》,一位学生朗读到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时,声音很大,力气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师幽默地启发:“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他做了喷洒的动作。在于老师创设喷洒情境的激发下,这位学生如历其境,有了真切体验,再读时,他耷拉着脑袋,真得有气无力了。

三、重合作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重想象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通过“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等石的具体描写,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一笔带过,形成空白。我们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里,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五、重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

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还有的说:用一挥或一檫等词,动作粗鲁,没有一抹温柔,说不定还会伤害到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六、重辩论

篇8: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策略

目前,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的蓬勃发展, 英语教学面临着生源复杂、师资薄弱、基础配套设施落后等种种新的问题, 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 才能为高职英语教学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1. 大部分高职生英语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教学难以开展

首先, 我们对高职院校的生源作个简单介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三种:一是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 这部分占大多数;二是一些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他们大部分是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就读的学生;三是初中毕业后就读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因此, 录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而且, 就读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又来自农村, 受当地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的制约, 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学生都成为“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牺牲品。另外, 各高职院校为了保证生源的盲目扩招, 使许多英语水平不合格的学生也被录取。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很多院校在教材选择上相当棘手, 英语教学上也只能采取折中“一刀切”的方式, 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 结果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渐进性, 英语课堂教学难以操作。

2. 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方法滞后

高职院校中, 一般非英语专业的公共英语周课时是四节, 听说读写皆在这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完成, 只靠课堂上的学习, 很难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大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自学习惯, 很难做到课后主动复习巩固, 探索新知识。受中学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学习方法滞后, 如部分学生甚至还在英语单词旁边注释中文以记住其发音。学生缺乏借助于多媒体、图书馆等硬件来自主学习的意识。中学遗留下来的“死记硬背法”根本不能适应以培养“能力中心”为主的高职教学模式。因此, 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事倍功半。

3.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兴趣不浓厚

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确重要, 但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 便是为了通过全省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等级考试 (A/B) ”, 一旦通过考试, 学习英语的动力便明显削弱。尽管部分学生有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想法, 但他们所采取的方法却是畸形地进行CET—4/CET—6题海战术, 以备更高层次的考试。由此可见,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较差, 应试倾向严重。在英语课堂上, 很少有学生主动发言,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对英语的厌倦情绪。消极的学习态度和索然无味的心态必然导致不良的学习效果。

(二) 高职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1. 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明文规定,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目标认识不清, 把其与大学本科教育混淆, 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 没有根据其专业特殊性进行教学, 所有专业均用统一的英语教材, 无法实现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根本目标。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部分老师仍采用老一套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上课时多以理论教学为主, 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职业定向性和工作岗位训练, 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致老师在上面讲得汗流浃背, 学生在下面一头雾水, 师生双方都感觉枯燥无味,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得课堂教学收获甚少。

3. 师资力量薄弱, 教研活动开展较少

近年来, 一些高职院校的优秀英语教师或继续深造考研或流入本科院校, 造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流失和不稳定, 而部分院校的大肆扩招使师生比问题日趋突出, 从而出现教师授课任务重、教学资源紧缺的现象。教学任务的繁重势必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践的机会, 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而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的次数只能是微乎其微。

4. 教师责任感不强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 个别老师就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 无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着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进行教学。放弃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势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进而也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

(三) 教学设施方面

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或合并的, 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部分学校没有正规的语音室, 有的院校图书馆里英语课外辅导资料也严重缺失, 教室内缺少多媒体硬件设施等, 从而导致英语教学严重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缺乏, 影响了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

二、高职教学改革策略

(一)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 增加词汇量, 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关键;语音扎实, 发音正确才能准确的使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 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际, 所以, 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开设语音课程, 如笔者所在院校在新生入学第一期开设了专门的语音课, 效果甚好;同时, 教师应加强对应用文的阅读和模拟套写训练, 使学生具备涉外业务交际能力, 成为应用型人才。

(二) 授以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 如很多高职生总是抱怨记不住单词、不敢开口说英语, 听不懂别人说英语等。教师就可以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单词记忆方法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方法给学生。同时, 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学风建设的重点。其次, 通过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 听英文歌曲, 组织英语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令其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 明确教学目标,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高职人才的素质重点是工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就必须根据各专业的特点, 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它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显著差别就在于:前者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为主旨, 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点, 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而当前很多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应试模式和追求过级率的现象, 还有些院校干脆使用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的英语教材, 等等, 这些都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 适应形势发展, 找出一套能使英语基础和实际运用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以适应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四) 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

高职英语教学不要求使用统一教材, 各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大多数院校选择的教材其内容形式都和普通高等院校大同小异, 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 写的训练, 几乎没有涉及到对应的相关领域和专业。应当根据师生需要, 选择适合本专业的专用英语教材, 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也适应高职不同专业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五) 改变教学方法,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穿插一些英语故事、英文歌曲、文化背景知识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要尽量用英语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和氛围, 让学生敢于开口, 增加练习口语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英语学习中, 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而教师应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 打破“满堂灌”的单向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讲故事、就某个观点进行讨论、自由发言等, 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体作用得到体现。同时, 还应当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续。比如, 成立英语口语小组, 进行英语辩论赛、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 英语歌曲比赛, 举办英语晚会, 成立英语俱乐部等, 并定期参与指导交流;还可以通过校园电台、视频广播、校园网络等多媒体的作用,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课外接触与运用外语的可能性”, 强化实践活动, 以增强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英语教学现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即录音机、黑板、粉笔和课本, 授课效率不高。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早已不能与时俱进。因此, 高职英语教学也须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 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较大程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收集各种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利用互联网等, 从而可以增加教学内容, 减少教师板书时间, 极大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丰富的声音、动画、视频等对视觉、听觉的刺激, 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限制, 高职院校还需要在硬件建设 (如专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 网络服务器等硬件) 、软环境建设方面,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七) 利用校外有利资源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是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基地。英语教学安排每学期应当分配一定的实训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工作一线去运用英语交流活动。如我校应用外语系与某幼少儿英语培训机构达成校企合作关系, 利用暑假我们让学生走进幼儿课堂, 亲自观摩和体验, 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非常可观。通过这一方式,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本专业的语言技能要求, 以便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做到有的放矢。

(八) 重视提高教师素质, 强化其责任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英语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和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积极开展学习和研究, 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授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其次, 应当重视集体的作用, 教师之间要经常进行专业切磋与合作, 互相学习, 共同分享教学经验, 营造一个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不断完善自我的根本保障, 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才能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对英语教师的定期业务培训。作为教师, 不仅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还担任着一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教师应当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才能更完善和全面的发展自己。

综上所述, 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 只有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 形成以应用为目的的英语教学体系, 才能培养出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光.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互动教学[J].教育探索, 2003 (01) .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高考数学全国二卷分析下一篇:励志成功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