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2024-08-19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共8篇)

篇1: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初 中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汕尾市红海湾区张静中学 张 阳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的不适应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

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 2

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三、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生活素材,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社会见识,积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为解决“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要挖空心思切合学生生活来命题或开设话题,以利于学生有话写。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初三级学生在复习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不是恼于没有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数事如何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这类文章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闻)物思人——联想回忆——睹(闻)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训练这一类记叙文时,大多数学生都懂得灵活运用教师教给了写作思路和方法来作相应的变通来布局。这个教给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会局限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相反,教师更鼓励学生在学会写的基础上大胆变通、创造革新。就像一个人,首先教会其走路,他才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把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这样才有可能 3

写得好。同时要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就是欧阳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

四、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写作的自由性。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充实的生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则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发,则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可寻。

总而言之,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写作之花一定让我们撷取。

篇2: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现就中学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5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篇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一、未能正确理解做人与作文的辩证关系

说话是人类的本能。让学生说真话, 写心中想说的话, 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可悲的是, 许多老师恰恰要求学生说老师和试题认同的, 而自己不想说的假话, 扼杀了学生在作文起跑线上该有的信心与激情, 做法严重失当, 导致学生写作情绪低落。老师为何这么做?原因在于中考及各类教学抽测指挥棒下的考场作文评改制度有缺陷, 在极短时间内批阅大量的考场作文, 其评分结果肯定不公。在这种阅卷制度下, 许多老师认为, 将语文教学的重心置于作文教学上是不值得的, 因此淡化了作文教学的深层研究, 肤浅地将作文教学的重心锁定于应考上。为了取得考场作文高分, 平时组织学生展开针对性题海训练, 要求学生必须写一些符合试题要求、老师认同的文章, 不得写自由的、自我的具有争论性的话题, 以免发生意外。因此, 作文教学中允许学生吹牛、说谎、编故事, 有的为了便于改作和应对考试, 甚至鼓励学生背例文应付。作文与做人相悖, 教育学生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作文却要求造假, 想写的不能写, 不想写的偏要写,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 但只得硬着头皮说假话, 说久了说腻了, 写长了写倦了, 人生方向也迷失了。

二、教师评改失当令学生望而却步

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文教学必须基于本班学生作文基础, 准确把握每个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而, 农村教师存在忽视个体差异、统一起点步伐、拔高要求标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评改上失度:一些教师过于“敬业”, 拔高要求:面对学生作文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紧皱眉头, 挑灯夜战, 圈圈点点, 删删划划, 修修补补, 搞得学生作文本子红彤彤的, 面目全非。殊不知, 正是教师这种所谓的敬业恰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信心, 导致学生底气消失, 畏惧写作。另一些教师则是任其自然:面对学生作文, 要么只写一些“不错”、“真棒”之类的太平方, 点评不到位, 充当好好先生;要么圈点几个错别字, 写一个不负责任的“阅”、“良”等模糊的意见, 这种评改没有为学生架设趋近最近发展区的桥梁, 改与不改一个样。因此, 这样的作文评改没有以人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 没有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没有让学生体验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只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望而却步。

三、作文指导揠苗助长使学生无所适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要让学生写好作文, 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实践中认识生活, 表达生活。学生生活天地十分广阔, 可写的东西多如牛毛, 但学生已经养成了造假习惯, 面对身边多彩的故事、熟悉的自然风光, 熟视无睹, 无心发现和感悟, 习惯于人云亦云的话题, 这样的写作有何热情可谈?而学生欠缺发现生活、发现题材的能力, 正是我们鼓励造假、写作前指导一手造成的。为何如此而言?许多老师认为如果作文前不加指导, 学生作文就会不着边际, 游离主题, 作文评改将会是一场攻坚战。因此, 许多老师犯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毛病, 将作文教学的重心置于写作前指导, 围绕“写什么、怎么写”做文章。学生不是机器, 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富有思想和个性, 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是不一样的。为此, 学生初学写作阶段, 教师单纯地、针对性地做过多的作前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扼杀学生灵性, 这种指导越细, 带来的危害越大。因为语文老师在学生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写作高手、评改高手, 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分量的。因此, 过多的作前指导其实是给学生带上了一副坚实的无形枷锁, 限制了学生自主创造、个性张扬, 导致学生不敢落笔, 产生畏难情绪。

四、读写脱节让学生无话可说

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学生胸中有书千万卷, 下笔就能左右逢源, 文思泉涌。没有一定的语言文字积累, 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 方言连篇, 会出现畏难情绪。可见, 阅读是写作的基石。然而, 两大因素导致学生阅读生活上缺失。一是影视、游戏的挤占。近年来, 影视文化和计算机产业发展异常迅速。从社会进步来说, 这当然是好事, 但它也冲击着学生该有的阅读生活。相对而言, 影视、游戏显得直观形象, 感官刺激强烈, 容易使小学生着迷。再则, 农村缺乏健康的文化场所。因而, 很多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余, 就泡在电视和游戏中, 如痴如醉, 无心顾及阅读。二是阅读方法缺乏。缺乏文化场所, 阅读氛围淡薄, 教师和家长在阅读方法上指导又不够, 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读书能力, 没有尝到阅读的甜头, 更无写作激情可言。因此, 许多学生钟爱影视, 冷落阅读和写作。

篇4: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一、精雕细琢,课课精品。

二、紧扣文本,以读导写。

三、释放心灵,快乐作文。

四、言传身教,下水引路。

五、修改批阅,梯度安排。

六、“读”具一格,“写”亦精彩。

[反思背景]

本学期,我们江北区全体初中语文教师在区教研员干红姿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培训下,全面地展开了作文教研教改活动,成绩斐然。这次活动依托全区骨干学校和骨干老师的带动和辐射,分三个年级组分别在孔浦中学、庄桥中学和洪塘中学组织青年骨干教师上公开课,全区教师观摩评课,促进了教学交流,优化了教学行为,提升了作文教学质量。

[反思一]

精雕细琢,课课精品。

新时代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课就是一种享受。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案例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次上公开课的六位老师的课就都是精雕细琢的精品,每堂课精彩纷呈,亮点多多。其中葛雯雯老师的《让你的作文“亮”起来》尤为突出。首先,葛老师端庄美丽,教态自然,笑容灿烂,声音甜美,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葛老师精心准备,技艺精湛,上课时有条不紊,循循善诱,把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以学生最熟悉的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从“看听感想做”来分析“我”当时趴在悬崖上的恐惧害怕的心理,学生很快明白可用具体形象的描绘来替代直白概括的记叙,然后学生在课堂习作中就动用了各种感觉来描写饥饿,还描写了考试后发卷时的紧张或高兴的心情,学生写得特别逼真,同时也觉得挺容易写,克服了不知道怎么写和无话可写的毛病。所以葛老师上课独具匠心,用“细节一小步”,让学生“作文一大步”。

[反思二]

紧扣文本,以读导写。

习作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手段。元朝学者程端礼曾论述过“读”与“写”的关系:“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时就轻松。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消化文章内容,学习写作的技能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要写作的内容按所读文章的框子表达出来。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以所读文本来训练学生作文,比泛泛讲授写作技巧更有效。

[案例二]

胡绉妤老师的《写作中的慢镜头》就是很好的以读导写的典范。胡老师课堂上就以文本为突破口,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她充分利用了学生所学的课文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鲁迅的《风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选择最恰当的动词,用分解动作,选用修辞和修饰语可以让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胡老师在写作指导时,巧妙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抓住一些好的文章,捕捉学生闪现出来的想象的火花,激发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变厌写为乐写。

[反思三]

解放心灵,快乐作文。

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知去体验,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降低他们的写作门槛,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敢写,爱写,想写。《庄子·渔父》中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意思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人,让我们语文教师不懈努力,鼓励学生放开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快乐作文”吧。

[案例三]

洪塘中学的邵迎老师在上《写作是一种打开》时,就突出强调作文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邵老师从游戏——真诚的微笑导入,课堂上启示学生把熟知的材料选出来——打开思路,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打开记忆,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打开生命,把文本的细节用起来——打开生活。学生用亲身经历写下了大量好的作文,都有真情实感,都是真实心灵的袒露。有了它,学生作文才不会大话、假话、套话连篇;有了它,才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刻体察,对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对健全人格的渴求与挚爱。

[反思四]

言传身教,下水引路。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善读善写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而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写“下水作文”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谈论写作的切身体会。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是身教胜于言教。

[案例四]

胡姬娜老师给同学讲《写出你的心声》时,就以自己的下水作文《我上公开课时》恰到好处地导入,还亲自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选材、写作、修改的全部过程。事实证明,这种下水的做法,不仅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还能以丰富的泀汇,精彩的篇章感染学生,陶冶学生。这种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激趣,使学生更加喜欢习作。

[反思五]

修改讲评,梯度安排。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中学语文大纲也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可指导他们互相修改”,而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既是一种纠错和思维成型的心智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有关信息的反馈中最终达到对某项技能的掌握。

[案例五]

葛雯雯老师和胡绉妤老师上课时都特别强调精修细改,抓好作文教学中作文修改这一重要环节,她们梯度安排以下几种方法:

1.自改。两位老师都教给学生修改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初读细改,从文章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文章的格式方面入手;第二步,再读精改,可从文章的选材、中心、结构方面入手;第三步,浏览润色,可从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入手。

2.互改。一开始,葛老师组建学生作文互改小组,然后,葛老师利用投影、照相机等现代教学工具给学生示范怎样修改,让学生学着来,最后,慢慢地放开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分组讨论。葛老师上课时还采用分组讨论法。几个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读,一起找毛病;再互相讨论,确定怎样修改。最后,大家一起来给作文下评语。这样,群议群策,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集体修改。胡老师在学生作文时用照相机拍下了学生习作,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在胡老师德指导下,全班集体修改,从而体现师生互动性,老师在指导全班学生集体修改作文时,既要起到“导”与“引”的作用,在怎样改好作文上起好引路人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从而在“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改好作文。

[反思六]

“读”具一格,“写”亦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个学生要积累240余篇优秀古诗文,要完成约400万字的阅读量。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常读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名家精品之作,这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丰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养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案例六]

在“读”字上,六位上课教师在作文课上都做了大量的文章,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思,通过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朗读、表情朗读等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当堂朗读学生佳作,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在“读”中发现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这些语句段落美在何处,好在哪里,然后,把这些优美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欣赏、品味记录下来,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胡老师在上《写出你的心声》时,要求学生描写考试后进办公室时的心情,就有同学拿出日记本,这本子就是他的“活期储蓄”存折,平日存得多,现在用得上。在读的同时,这些老师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总结]

总之,这次作文教改的重点是利用文本资源学习语言风格,要求七年级学生学会平实地写人记事,作文语言平实、自然、连贯。八年级追求语言个性化,注重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的综合运用,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感人。九年级强调语言幽默、风趣、含蓄。

期末时,我们江北区教研员干老师对这次全区作文教研教改活动做了总结发言,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充分肯定了这次作文教改活动的卓著成绩。

赵梅香,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篇5: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一.关于学习的总体思考:

我将和我们组的其他老师一起,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记得师傅常常告诫我们,一个语文老师的床头应该摆放一套大学的专业教科书,应该仔细的、认真地阅读,专业知识不可丢。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更是要凸显出自己的专业素质。因而,本学期我将增加阅读一些专业知识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此同时,我还会积极参加工作室的每一次学习,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做好笔记,认真写学习心得体会,活动前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联系实际,把学习到的知识服务语文教学实际,并向其他老师学习,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于七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中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过渡,就他们的写作情况来看,写作的整体水平不高,除个别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想象力,作文词句优美,有内容,有新意外,大部分学生选材不新颖,内容老套,空洞无物,文章不充实,缺乏丰富性。认识事情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内在的本质,抒发自己的见解与感悟。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还有一部分学生词不达意,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不能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文章语言粗糙、不生动。

鉴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一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充分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上来,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平时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对于那些遣词造句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乐于动笔。另外还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平时多读书,鼓励多写日记,定时评选。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加以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能或多或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从表面现象逐渐接触事物本质。

(二) 教学措施

1.树立信心,培养兴趣。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对于优秀的习作,

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培养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他们经历多方面的切身体验,积累较为典型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让他们有意识地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还可以指导有条件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超文本材料的阅读。

3.活跃学生思维,培养生活感悟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用眼观察生活,多用心体验生活,增强人生感悟,丰富语言表达,能有感而发,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4.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每天写些文字。日记、随笔往往以生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聚集题材,激发思维,扩展视界,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5. 加强学生的作文辅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能。如,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

(三)本学期训练重点如下:

1.训练体裁------记叙文

2.训练内容:

(1) 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表情描写

(2) 环境描写,注重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和主旨间的关系

(3)如何处理多个事件间的详略关系使中心更加突出。

(4) 写作顺序训练:顺叙、倒叙、插叙的运用,熟练掌握前二者,认识后一种。

3.基本思路。 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周三次练笔,每次练笔都有侧重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范例分析。练笔可以是片段训练,也可以是全文训练。练笔都要为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服务。从立意、结构、语句锤炼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指导,以写促积累,以批促提高。

(四)练笔计划:

第一次(初写):首先想好从哪方面进行立意(即获得的人生感悟),围绕立意选择相应事件,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想清楚,列出写作提纲。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能够突出主题的多件事。然后进行初步写作,本次写作的要求:语句通顺,结构清楚,六要素完整,文末提示主题。

第二次(丰富细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配以景物描写。

第三次(丰富细化):在第二次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要求心理描写符合规律,对话描写符合年龄特点和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不少于三次,并体现出变化,对话描写不少于五处,要使人物性格鲜明。

第四次(丰富细化):环境描写,事件要有时间和地点上的变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会有变化,写出这种变化,要对事件和人物内心有烘托作用,符合事实,至少有一二句细腻生动的描写。

第五次(全局增删):在全局的立场上,进行改动。使语句通顺,叙事条理,结构井然,主旨鲜明,人物形象生动,环境真实可感。结尾画龙点晴。

第六次:形成大作文。

篇6: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一)问题与表现很多同学因为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动笔的时候没有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往往是内心感受的自我表现,所以造成以下现象:1、游移不定,多个中心。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因而或者是怕偏题,或者是思考不成熟不深入,难以取舍,面面俱到。所以造成多个意思,多个中心。2、散乱无中心。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只要是与话题有关的内容,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二)对策及注意事项“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明确”实施于写作过程,只有紧扣“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行文,并且适时点明中心,才能真正实现“中心明确”。即达到中心明确做好三点:1、明确中心。也就是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2、紧扣中心。选取的材料,表达的感情或观点,一定与中心密切相关。无关的话不说。反面的话即使为避免极端,也只能略说。如果发现材料不当,要寻找与中心的共同点,用议论性的话(小观点)拉回来。3、点明中心。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具体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还要注意点题,既要点标题,也要点话题。学生在作文中要做到紧扣中心,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拟题现中心:可以直接把材料中的关键词设为题目;根据作文利益的中心拟出新颖别致的题目;开头引中心:引用材料,巧妙入题;抒发感情,蕴涵中心;简洁明了,点明中心;结尾点中心:回扣材料,点明中心;抒发议论,升华主题;直接扣题,画龙点睛。

河北师范大学

篇7: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作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于“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错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屡教不改的出现同样错误,初中数学反思作文。“错题资源”在运用上存在问题。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归纳了“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

挖掘和利用“错题资源”的教育功能: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捕捉错误背后,培养创新性思维;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对于“错误”的产生,教师要宽容对待,更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归因错误并巧妙地利用错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精彩、更鲜活。

新课程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这必然伴随着大量差错的生成。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错误原因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学生各种错误的想法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得不到应有发挥。首先宽容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时各自错误的想法,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其次把错误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不同环节,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去伪存真,理解数学本质;利用“错误”,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最后议论“错误”,对错题进行反思,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对教学而言,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

1.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启发诱导、点拨激疑,热情地邀请学生来回答问题,哪怕学生只是错误的一点想法和思路,我们也要给以鼓励和启发。学生答错了也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非常正常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至趋于成熟的过程。[案例]学习了第三章第一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发现作业本上的一个题目很多学生做错了。利用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形成了正确的知识。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2.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该把错误看成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利用,化弊为利,将错就错,培养学生正确归因,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而美丽。

(1)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

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辩,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案例]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例题:

例:计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暴露出自己的错误。计算后,教师将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整理,大致有五种情况。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症”下药,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让“错误”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点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这就要有较强的独创能力,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潜心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经常给出标新立异的提问,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案例]计算:

在一次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发现很多学生做错了,大多数学生错误的`解法是把分式的化简当作分式方程,教师没有让“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把化简设为方程来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

3.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议“错”是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又做错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师生没有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关键只注重解题结果,轻视解题错误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解错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严谨性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

①议“错——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学习时往往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解题时常常因思考不周密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议论错误,能使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的缺陷,对错题进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②议“错”——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

总有不少学生眼高手低,拿到一道题目,一看很简单,所涉及的知识点很熟悉,解题方法也比较明确,于是思维就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结果解题时就容易错。[案例]在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三个错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原理没有深刻理解,对性质理解得不透彻而出现的短视性思维障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深有体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我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目的。

(二)探索了“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方式

教材中的每章节的每题错误是有各种不同原因出现的错误。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错误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策略、适当的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才能更好的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根据“错误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实践探索了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1、组织学生自主纠正

部分“错误资源”,内容易懂,不细致产生,学生一拿到作业本自己马上会发现错误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主纠正。分课内引导纠正和课外合作纠正两种方式。

(1)课内引导纠正

在课内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课内自主纠正。教师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意识的加强,还可以有意识地将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题这一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有时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

(2)课外合作纠正

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带回去订正,若自己发现不了,与同学合作交流、讨论进行改正。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以“长作业”形式开展,布置学生在课外对做错了题目的反思与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通过与学生的反思进行书面交流,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思考与认识:①审题不细导致错误。②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③理解不清导致错误。

2.进行课堂讲评;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态及其教学的导向是课堂讲评课的重点。

3.开展专题探究。

部分“错题资源”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可以用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性、探究性、应用性强,如果单靠学生自主纠正,难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专题探究。

(三)对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教学的反思与有效运用的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推敲

2.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给学生留下思维外化的足够时间

3.解决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多角度思维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篇8:初中作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英语作文,反思性教学,写作能力

从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来看, 写作在英语语言的输出与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相对于听、读而言, 写与说是语言学习中较难培养和提高的能力,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而言,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反思性教学并非全新的教学方法, 其是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代表了一种教学理念和行为, 应用于初中英语作文教学中, 能够通过不断的教学跟踪、教学调整、教学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有效, 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反思性教学应用

(一) 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从反思性教学理论体系来看, 反思性教学可分为宏观反思和微观反思, 而在本文研究的对象中,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主要涉及到微观反思部分, 因此接下来本文仅作微观反思教学内容d阐述。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微观反思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评价的反思, 以及对教学行为、教学态度的反思, 此外还要兼顾对学生及其认知特点的反思。目标反思要具备多维性、激励性、兼顾直接与间接结果等特征;教学内容反思要具有对象性、伸缩性、多维性与层次性;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做好教学决策;教学评价要反思评价体系是否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差异性;教学行为与态度反思中, 要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同时还要时刻反思教师在英语作文教学活动中的角色。

(二)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从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手段来看, 主要包括理论反思、教学行动研究、教学日记、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调查、听课观摩、教学过程视频录像等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与目标, 选择适当的反思性教学手段。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能够准确了解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够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具体的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中, 其操作过程如下:首先, 对目前的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然后结合教学大环境与自身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及时发现英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的手段主要有试卷、作业、沟通交流等;其次, 发现问题之后, 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 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 制定问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再次, 发现并解决问题之后, 对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进行实践验证, 并及时监控记录, 通过观察教学效果及教学反馈来进行更为科学的调整;最后, 结合记录的信息及数据, 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 进而总体评估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 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

二、初中英语反思性作文教学实践过程

在进行反思性英语写作教学之前, 教师应对本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试卷测试, 调查内容涉及到教师与学生两个部分, 教师部分内容包括英语作文课开设情况、教学偏重、教学过程实施、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等, 学生问卷部分包括学生基本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作文学习的投入程度、英语作文学习的偏好程度、英语作文写作时间安排等。

(一) 反思与设计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对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 并及时发现和确认问题。从对本班级的英语作文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 英语作文教学的形势并不乐观,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对英语写作的认识不足, 没有意识到写作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第二, 学生写作素材和语言表达积累存在很大空白;第三, 英语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对英语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并确定问题之后, 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反思性教学计划, 计划的内容要贴近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实际。

(二) 教学实践

将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践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即前期实践与后期实践。在前期实践阶段, 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针对本文的调查结果, 确定教学模式与过程:准备英语作文教学与联系素材→对上一课堂的教学单元进行回顾→针对本次英语作文任务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下进行初稿写作→初稿完成后进行指导修改→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对初稿进行修改, 完成二稿写作→对最终的二稿进行点评, 并选出优秀文章进行课堂讲评与展示。课堂实践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出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对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进行完善。

(三) 跟踪、反思与调整

在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 并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各种信息, 课后及时总结、分析与反思,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进而对教学方法与过程进行调整。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教学过程调整, 都需要采用阶段性模式, 时刻反思, 及时调整, 以使教学过程沿着正确的轨迹和方向前进。

三、实践结果及讨论

在阶段性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过后, 通过问卷调查与试卷考核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对本班级的实践教学结果进行分析可知, 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方式在英语写作素材积累、初稿写作、讨论修改、二稿写作、写作评价、习惯性反思、写作爱好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 无论是教师层面还是学生层面, 对反思性英语作文教学方式均有较高的认可, 但此方法并非完美, 其在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方面存在不足, 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教学, 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参考文献

[1]施婉清.初中英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 .

[2]卢景晴.初中英语教育中反思性教学的应用[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6) .

上一篇:工龄工资管理方案下一篇:镇综治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