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申报

2024-08-09

个人收入申报(共9篇)

篇1:个人收入申报

个人年收入12万自行申报须知

2009-01-05 阅读次数: 2394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个人年收入12万自行申报通知

(致单位财务、人事部门)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6〕162号),年所得达到12万元标准以上的个人要在次年三月份之前进行自行申报。请您单位提早准备,做好宣传工作,督导、协助本企业员工尽快完成个人12万自行申报。或者由您部门负责帮助为他们集中代理申报。

您单位应做的工作,请认真阅读:

1、登陆北京市地税局网站(http:///)“办税中心——年所得12万自行申报”,告诉员工如何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有条件的单位请链接到您单位的内网上。

2、对您单位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扣除三险一金)的员工,在公司内网个人邮箱单发信息,告知其全年的工薪收入及代扣税金,以及单位的全称和税务登记证号码(或计算机代码),并提示该员工应进行年度自行申报(税务机关有企业明细申报的详细数据)。请企业财务或人事部门向全体员工发布“12万元以上自行申报的内部通知”,强调多种收入均应做申报。

3、重点:一定告知12万网上自行申报的员工,登录个人基础信息时,“主管分局”要选择【海淀区地税局】;“主管税务所”要选择【清河所】!申报时如实填写,没有的收入项不用填零。

4、重点:员工去年已经做过网上自行申报,请通知他们申报时再核对税务机关,如果选错了税务机关,请进入“个人基础信息管理”将选错了的税务机关改为【海淀区地税局-清河所】。

5、重点:叮嘱网上自行申报的纳税人牢记自己的申报密码。如果纳税人忘记了自己自行申报的密码,请进入“个人基础信息管理-密码找回”,按程序操作可找回原密码。税务机关严禁通过电话为个人做修改密码信息等工作。

6、单位可就12万以上员工的工薪收入,为其集中代理自行申报(和明细申报相似)。签定代理申报协议书,告知员工:公司只为其代理申报工薪收入及代扣的税款,个人的其他收入由本人自行申报。单位集中代理申报需在市地税局主页的“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里,下载[集中代理申报系统软件]。

7、单位如有中介机构代理缴税的员工(如企业高管或外籍个人),务必向中介公司传达“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通知和上述重点,责成中介公司限时完成这部分员工的自行申报。

8、向本单位所有员工宣传“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包括多处收入)的重要性,在纳税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完成自行申报。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对申报不好的单位要催报,对没申报的个人暂不给开具完税证明。

9、打印留存本通知,报送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一份。

篇2:个人收入申报

【发布文号】国税发[1993]069号 【发布日期】1993-08-28 【生效日期】1993-08-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个人收入调节税应税收入申报纳税试点工作的通知

(1993年8月28日国税发〔1993〕0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税务局:

个人应税收入实行申报纳税,是对个人所得课税的征收办法之一,也是国际上所普遍采取的办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强化税收征管的指示精神和加强个人收入调节税征收工作的要求,在进一步做好代扣代缴工作的同时,要在全国开展个人收入调节税应税收入申报纳税试点工作。根据我局1988年制定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应税收入申报暂行办法》[(88)国税集字第041号]的有关规定和申报纳税试点的经验,现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请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试点的目的

开展个人应税收入申报纳税试点,是为了加强源泉控管,增强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推进个人收入纳税的征管制度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征管方法,取得经验并逐步推广。通过试点,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确切掌握税源构成,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征管漏洞;

(二)公民依法纳税意识普遍提高,自觉申报纳税的人数逐渐增多;

(三)税收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在征管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变税务部门上门催税为纳税人主动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

二、试点地区的选择

每个省、自治区应选择一个地级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应选择一个区(县)进行试点。试点地区要有较好的基础,具体体现是:税源单位配合较好;收入大体能控制;税务干部素质较高;征管手段较先进;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较强;能够得到银行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

三、试点的范围

实行申报纳税试点的应税收入项目,一般应限于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和财产租赁收入等四项综合收入项目;经我局同意实行综合收入改单项收入征税试点的地区,可以只对工薪收入试行申报纳税。其他各项应税收入项目,仍按现行办法执行,暂不纳入试点范围。为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可只要求对达到征税起点的纳税人必须申报纳税。对于收入普遍较高的重点行业和单位,以及税务部门已使用电脑等较先进征管手段的,不论纳税人是否达到征税起点,可要求进行申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试行各种应税收入全面申报纳税。

四、试点的方法

实行应税收入申报纳税试点后,仍要坚持按月计征、按月入库。对试点地区内的支付单位,可要求其继续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条件具备的,也可以完全改为由个人自行申报纳税。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试行按月预征,按季申报,即预先规定预扣率,每月由代扣代缴单位预扣税款(不扣除费用),纳税人在季度终了后的规定期限内,到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多退少补。

五、试点的步骤

个人应税收入申报纳税试点工作,一般应经过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总结完善、逐步推广等阶段。

六、具体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和业务处室抽调专人组成,以便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和加强指导,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抓好试点工作。

(二)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要加强与工商、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做好试点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参与试点的单位和个人,明了试点工作的意义、目的、方法和具体要求,主动配合做好工作。

(三)注意发现和分析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研究改进,使试点办法逐步完善,达到试点目标,取得较好的成效。

(四)认真贯彻执行《 税收征管法》,对不按规定申报或申报不实以及其他违法行为,应依法严肃处理,以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五)各地的试点工作要尽快开展,正式实施阶段最迟不得晚于九月份。各地的试点方案及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我局。今年底、明年初各地要对试点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向我局作出书面报告。

篇3:个人收入申报

一、大型建造企业会计收入与应税销售额、计税收入的差异性原因分析

一般大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的建造企业同时有很多项目并联或串联建造, 合同的付款方式也各不相同, 生产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 期末在建项目更是不可避免。为了保证纳税申报的正确性, 分析差异的原因及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1.“合同纵跨不同会计期间”、“付款方式”是造成会计收

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增值税应税销售额有差异的主要原因。企业申报应税销售额的期间就是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而付款方式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增值税纳税义务发时间。《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规定, 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 企业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但不一定是纳税义务的起始时间。

在大型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的建造合同中, 往往特别约定销售方式和货款结算时间, 常见的付款方式是分期收款和预收款。采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时, 如果按完工进度确认了会计收入, 该会计收入并不能作为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应税销售额。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 不论会计上何时确认会计收入, 也不论购货方是否支付了合同款, 必须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确认应税销售额。其他任何期间如果确认了该项会计收入, 也不能重复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如果销售方与购货方签订分期收款合同, 但销售方在收取第一笔款项时, 按全部销售价款向对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则一次性产生纳税义务, 应按票面额作为计税依据进行纳税申报。采用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时, 会计核算中按完工进度确认的会计收入并不成为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税法中规定发货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只有在货物发出当月才能将货物不含税价作为增值税纳税申报的应税销售额。

2.“合同纵跨不同会计期间”、“合同建造持续时间是否

超过12个月”是造成会计收入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计税收入有差异的主要原因。《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 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 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 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完工的在建合同, 其结果若能够可靠地估计, 应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要求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一定要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因此, 如果合同纵跨不同会计期间但合同建造持续时间不超过12个月则导致会计收入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计税收入的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删除了原规定中的“可以”两字, 只要建造合同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就要求分期确定计税收入时, 不考虑纳税人经济利益是否流入, 即不以国家税收来承担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在纳税年度汇算清缴时, 企业所得税计税收入=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合同总收入。如果此时会计核算中未分期确认收入, 或只是按照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确认会计收入, 则由此而产生时间性差异。

二、会计工作的对策

1. 要做好收入纳税申报, 首先, 在纳税申报时要仔细分

析合同的执行情况, 逐项梳理每个合同已申报的程度, 然后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分析填列。其次, 在平时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每一个纳税申报项目的台账管理。季度纳税申报每一季度末做一次, 年度汇算清缴一年做一次, 如果在做季报时没有做好台账的管理工作, 不但本次申报出错的可能性增大, 下一次季报或年报更是无从下手。

2. 充分理解差异性缘由, 合理递延所得税, 节约企业财

篇4:个人收入新论的意义

中国改革基金会同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先生最近做了关于个人收入核算问题的研究,他的这项研究在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他所计算出的中国个人收入比官方统计竟然高出了10万亿元,几乎是官方个人收入统计数字的一倍,这似乎意味着统计失真、税收监管失效与一些社会问题都已经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我认识王小鲁很早,早就知道他是一个极为认真治学的人,所以尽管他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被官方接受,我仍然认为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使我们可以拨开迷雾,走出许多认识与政策制定中的误区。也许因为他所在的单位是中国改革基金会,所以他的研究成果更偏向于体制方面,而我作为一个长期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人,则更多注重他的结论在中国经济基本数据与宏观运行方面的影响意义。

第一,如果王小鲁的研究成果被证实,则中国经济的GDP总量可能比目前的统计数字要大得多。因为社会总产值等于物耗+个人收入+盈利,目前我们所说的GDP就是在物耗中减去能源与原材料消耗后所余的部分,所以如果个人收入被放大,GDP总量也就会被同步放大按照王小鲁的计算,2008年中国个人收入的总额是23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高出了75%,如果把这个误差程度引申到其他数据上去,则中国当年的GDP总值有可能是54万亿元而不是31万亿元

如果总量数字改变,则按当年汇率计算中国的GDP就已经超过了8万亿美元,早就超过了日本而直追欧元区,当年人均收入则为6200美元,已进入上中等国家行列。

第二,宏观总量的改变将引起一系列比例关系的变化,从而改变我们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和出发点。因为许多比例关系都是以GDP作分母的,如果分母变大,分数值就会变小,宏观调控政策则往往要根据这些重要比例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中国的货币化率(M2/CIP)过高一直是个谜团,2008年末已达180%,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70%-100%这个范围。今年以来通胀抬头,更是有许多学者和官员把通胀与货币化率过高的现象联系起来,认为货币化率过高导致了流动性过大,由此造成了资产与实物价格高企,相应地认为只有紧缩货币才能压抑当前的通胀。

但是如果中国经济的实际总量比统计高出75%,2008年中国的货币化率就是88%而不是180%,这仍然处在一个正常范围,就将使我们对当前中国通胀的发生机制与治理措施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为什么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后,都不能解释中国货币化率过高这个极为特殊的现象?如果不是货币的问题而是GDP统计不准,这个研究谜题就很容易解开,这也佐证了王小鲁研究结论的真实性。

第三,消费率的下降可能比统计显示的情况更为严重。比较个人收入统计来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统计失真情况应该会小得多,因为个人收入比较好隐瞒,商店和餐馆的营收就不那么好隐瞒。所以如果经济总量被放大,消费率就会相应下降,从2009年的49%下降到28%。一般国家都是消费占70%,储蓄与投资占30%,但是中国却成了“倒三七”,说明中国以增加消费为主要方向的扩大内需工作,已经到了极度迫切的时候。

另一方面,消费率的下降就是投资率的上升,但是投资统计相对也比较真实,所以如果GDP总值被放大,投资率反而应该是下降的。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按生产法统计的经济总量大而按支出法统计的经济总量小,这又从一个侧面更加说明了中国生产过剩矛盾的严重性。

此外,按生产法统计的经济总产出扣除了消费和出口后就是储蓄,如果储蓄大于投资除了会在现象上表现为生产过剩,在银行体系内也会有反映,即表现为不断扩大的存差(商业银行的存款数大于贷款数)。自2003年以来,中国年均在银行体系内生成的存差高达2.5万亿元,到去年底6年就累积了逾14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又新增了超过4万亿元,说明储蓄大于投资、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第四,由于在当代中国,财富主要在城市创造,隐性收入也主要发生在城市经济中,所以个人收入统计失真的情况在城市就应该比农村严重得多。

如果我们假定农村个人收入统计比较真实而在城市严重失真,则目前统计所展示的城乡收入差距就比实际情况要小得多。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58倍,目前上升到3.33倍,看起来30年中似乎变化还不是特别猛烈,但是如果城市个人收入统计失真度高达75%。则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就接近6倍了。这就说明了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来改善分配结构从而释放内需的要求更加迫切。

最后,与总量相关的重要比例关系还有许多,在经济总量变大后,这些比例关系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的认识。比如贸易依赖率,日本号称贸易立国,但是在出口依赖率高峰时也只有16%,而中国近年来已达30%一线,这样高的比例以往只有小国才有,大国里面一个也没有。由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外向型发展已达到尽头,出口对GDP的比率继续上升既不可能,也不安全。可是如果中国的经济总量被放大75%,出口依赖率也就相应下降到20%以内,也不是特别高了。

还有就是单位总产出的能耗,目前中国比发达国家要高出6-10倍,比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能耗也高。但是如果经济总量被放大,以目前能源消耗规模所支持的产出就要大得多,单位能耗也会下降。当然中国由于消耗能源所排放污染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但更有可能是与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关,因为中国的平原面积只有12%,而且90%集中在东部沿海,而只有在平原地带才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布局,而不像美、欧那样平原辽阔,工业化的污染也容易相对分散。

我以前也有疑问,为什么在自2003年启动的上一轮经济增长中,中国生产设备的技术更新与升级十分明显,单位GDP能耗却还是难以下降呢?到目前为止,发电机组60%都是近6年来新上的大、中型超临界机组,且都在30万千瓦以上,5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在国家强制下几乎都被淘汰。水泥、玻璃、钢铁、有色等高耗能领域中的技术进步速度也十分明显,但是为什么单位总产出能耗却还是难以下降呢?如果经济总产出被放大了75%,单位总产出的能耗当然就是显著下降了。

篇5:个人收入申报

中国社科院马研院研究员 潘金娥

中越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和行政体制相似,公权机构的设置和公务员配置也具有高度相似性。目前,越南已经开始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越南的做法,对我国正在加紧制定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一、财产申报的相关规定

腐败问题在越南被成为“国难”,严重威胁到了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越南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腐败,增加工作透明度,其中包括2005年通过了《防止和反对贪污腐败法》。越南《防止和反对贪污腐败法》第二章第四条规定,公职人员必须公开申报财产和收入。为配合这项法律的实施,2007年3月9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就签署了关于财产和收入公开的政府第37/2007/NĐ-CP号决定,要求国会代表与政府官员申报财产。从2008年起,部分党政机关的干部申报了财产。2011年,政府颁布了第68/2011/NĐ-CP号决定,对2007年决定进行了补充和修订。2012年11月,越南十三届国会第四次会议以94.98%的赞成票通过了《防止和反对贪污腐败法》(修正案),该法律规定越南干部和公职人员必须申报个人财产申报表,从而使得国家公职人员财产和收入申报开始有法可依。这部法律还对领导干部个人所增加财产的各类义务加以规定,越南国会指定政府负责出台有关领导干部个人所增加的财产定价、申报人的权力与责任、申报手续与程序等的具体规定。

根据《防止和反对贪腐败法》(修正案)规定,越南的领导干部需在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将个人财产申报清单在本人所在机关、组织或单位公布,与此同时,越南国会代表及地方各级人民议会代表以及候选人的个人财产申报清单须在选应选地区公布。2007年政府第37号决定规定了11种人属于申报范围:1,专职国会代表、专职议会代表、国会代表和议会代表候选人;2,县级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公职人员或机关、组织、单位中享受副处级以上待遇的人员;3,部队副团级以上指挥官和县级武装部副指挥长以上军官;公安部门副团级以上、区县级公安局副局长和大队副队长以上干部;4,国营医院和研究院的经理、副经理、院长、副院长、会计师、处长、副处长、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和主治医师等;5,国家财政拨款的报纸和杂志的总编辑、副总编辑、会计师、处长、副处长等;6,国家下属各省、市、区的小学和幼儿园的园长、副园长和会计师,国家下属各初中、高中、中专、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的校长、副校长和会计师,国家各所大学和高等院校的校长、副校长、会计师、处长、副处长、系主任、副系主任和正教员(相当于副教授);7,国家财政投资项目的经理、副经理、会计师、处长、副处长、项目主任和副主任,官方发展援助(ODA)资金项目经理、副经理、会计师;8,国有公司中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副经理、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监事长、副监事长、监事、会计师、处长、副处

长、项目主任、项目副主任以及业务处长等,受国家委派到国有企业担任上述职务者。9,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各级人民议会主席和副主席,各乡、坊、镇级人民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公安局长,乡级武装部部长,土地和建设局干部,乡、坊和镇级财务和会计等;10,国家调查员、检查员、审判员、法庭书记员、国家巡检员、监察员、执行员和公证员等;11,经内务部和各部级单位领导商定并呈报总理批准,如下人员也在申报之列:在国家财政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政治-社会组织以及国会办公室、人民议会办公室和国家主席办公室工作的人员等,他们直接接触并负责处理机关、组织、单位和个人事务。

根据2011年政府第68号决定,属于申报范围的机关、组织和单位包括:国家机关、政治组织、政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社会-行业组织、人民武装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使用国家财政的机关、组织和单位等。第68号决定规定:财产和收入申报的真实性由填报人自己负责。申报表将由人事部门存档,只服务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干部任免和晋级时;二是接受贪污腐败调查时;三是其他与干部人事有关的事项。

政府第68号决定还对申报表的公开形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职干部可由本单位领导决定是在会上宣读或是张贴公示;国会代表及地方各级人民议会代表的申报表需要在代表的办公地点和居住地公示,由国会、地方议会选举委员会以及越南祖国阵线常务委员会指定公示形式;即将当选国会或议会代表候选人的申报清单须对当届国会代表或议会代表公开,具体公示形式由国会常务委员会和议会常值机构决定;政治组织、政治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公职人员,则需要根据本人单位的规定在单位内部公开。所有以上情况的公示期不得低于30天。

对于不如实申报财产和收入者,可视情况分别做出处分,包括:谴责、警告、降职和开除等处罚,并且在单位公示处罚决定3个月以上。而推迟申报者也可能被处以谴责、警告和降薪等处分。

国家还统一定制了财产收入申报表,分为1号、2号和3号表。首次申报的需要填报1号表,这是申报范围内所有公职人员必须填报的表格;第二次以上申报的填报2号表,即财产变动申报表;国会代表、议会代表候选人和即将发生职务变动者填报3号表。申报表需要填报信息除了本人外,还包括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申报的内容包括:住房、建筑工程、土地使用权、珠宝、现金、各种有价证券以及其他价值在5000万盾(1美元约合22000盾)以上的物品,存放在国外的价值在5000万盾以上的财产和账户,以及申报期内的实际总收入等。所有财产每年变动金额超过5000万盾的,都必须填报2号申报表。规定申报时间范围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来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完成公示。

目前,越南各个国家机关和单位正在加紧落实这项工作。越南财政部根据要求于2012年12月3日颁布了第16741/BTC-TT号公文,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该办法要求所有单位的干部人事部门必须在2012年12月31日前收齐申报表,并报送财政部;河内市日前颁布

了具体操作方案,要求各机关单位公职人员严格执行财产和收入申报;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和航海大学等单位还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要求正教员(相当于副教授)、各科室以上干部填报财产和收入申报表,并及时上报。越南航海大学规定,如延迟30天之内未上报者,将受到谴责,30-45天者,将受到警告,超过45天以上的,将受到更加严重的处罚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二、执行情况

对于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越南百姓普遍欢迎,但并不报以很大希望。谈到新出台《防止和反对贪污腐败(修订案)》,越南芹苴市律师阮长城(Nguyễn Trường Thành)提出几点不足:首先是法律不够严谨,如申报人为在职的要求在单位申报,而国会代表则要求在其住所或者选区公布,但是70%以上的国会代表都是有单位的人,因此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报或不报的情况;而对于财产确认的规定,则是单位由负责人来确认,但是对于没有单位的候选人,则未明确由谁来确认。其次,祖国统一阵线有权确认国会代表的申报情况,而不是所有申报对象,但根据有关规定,祖国阵线有权对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第三,有关法律规定未提及新闻媒体有权跟踪和确认公职人员的申报情况,尽管国家主席张晋创说:“任何人都无权阻止媒体反腐败”,但实际媒体还发挥不了作用。第四,申报人只要求申报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名下的财产,但是没有把其他亲戚和相关的人列入申报范围,这将会使部分干部将其名下的财产转移给这些人,甚至还有人转到什么“二奶”“三奶”的名下。

据原越南财政部战略研究院院长刘碧湖(Lưư Bích Hồ)博士介绍:目前执行财产申报和公开的情况还很有限,也不够严肃,只涉及高级干部、有问题的干部或者即将提拔的干部等人,且主要是申报土地和住宅,而且这些信息也不一定准确,情况就跟反腐一样,马马虎虎走过场;干部和群众并不相信这个规定能执行好。刘碧湖认为:这件事很重要,但很难执行。原因是整个政治系统还不透明和公开,经济问题很多,贪污腐败严重。刘碧湖认为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改革之后,这一规定才能落实到位。在刘碧湖看来,这件事最为关键的是干部和人事制度,是要真正地落实民主。

本文作者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越南的法律很多很严,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都要大打折扣。现在对于财产申报只是采取内部公开的办法,而不是向全社会公开,因此还是有暗箱操作和互相包庇的空间,因而也还不具备很强的约束性。但最近两年来,越共已敲响了治理贪污腐败的重锤,出台一系列政策并发起了自上而下的整顿党风党纪运动,因此,修订后的《防止和反贪污腐败法》有可能从制度上对防止贪污腐败现象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篇6: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认证与申报材料

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为本区当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标准的170%,农村低收入家庭标准289元,城镇低收入家庭标准697元。本区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调整与本区城乡低保标准的调整同时进行。由市民政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市财政局定期测算,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二、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申报材料

申请本区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书面申请书(包括家庭人口、人员结构、身体状况、是否残疾、患病种类、孩子上学、劳动力情况、月总收入、困难原因等内容)。

2、居民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包括户口薄首页)。

3、收入证明:城乡低收入家庭收入的调查评估:

(1)工薪收入:对在职职工收入的核定,由职工所在单位劳资部门出具职工月总收入情况证明,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并经单位盖章认定,同时注明联系电话、联系人。

对兼职性收入等其他劳动收入,由个人诚信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其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其中,属于在市场、商店、早市等商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市场管理部门出具从事经营活动人员收入情况的证明(注名联系人,联系电话);市场部门不能证明其收入的,由个人诚信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其所从事的社会劳动情况评估确定。

(2)经营性净收入:由个体经营、私营企业者诚信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3)财产性收入:<1>利息收入、股息红利收入、保险受益和其他投资受益。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2>知识产权收入、出租房等资产收入,按照转让、租凭等合同核定收入,合同价款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由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4)转移性收入:<1>离退休金。凭本人离退休证和离退休金领取存折予以认定。<2>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凭本人《失业证》予以认定。<3>农村养老保险金。凭本人领取的农村养老保险金专用存折予以认定。<4>遗属补助费。凭单位开具的遗属补助费证明等予以认定。<5>赔偿收入。凭人民法院调解书、判决书等证明材料予以认定。<6>经济补偿金(安置费)。凭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文件以及发放证明资料等予以认定。<7>赡养费和扶(抚)养费。确定本区公民是否具有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的确定方法。根据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家庭人口,以本区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为起点,计算其家庭应留生活费,确定该家庭有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具体计算公式:

家庭应留生活费=本区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x150%x家庭人口

凡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家庭总收入低于或者等于按以上公式计算出的“家庭应留生活费”数额,视为无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超出“家庭应留生活费”数额的,视为赡养、扶养或抚养能力。赡养扶(抚)养费计入家庭收入。

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双方关系的家庭成员,其相互之间的赡养和扶养或抚养关系、应尽义务等,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8>提取住房公积金。凭公积金查询存折予以认定。<9>接受馈赠收入。由被调查人诚信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评估确定。<10>继承收入。继承的房产、财产、现金等收入由申请人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评估认定。

(5)出售财产收入:<1>对出售财产收入的调查期限不受一年限制。

<2>一个家庭占多项出售财产收入项目的,应合并计算;其支出项目不能重复扣减,并由申请家庭进行支出证明,不能证明的视同没有支出;其收入剩余部分应进行分摊。

(6)借贷收入: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

(7)家庭成员拥有的资产:包括可供租凭的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由申请人家庭成员诚信申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评估确定。调查评估期及分摊按照出售财产性收入规定执行。

(8)劳动收入:种植业按本地粮食、经济作物年纯收入计算;养殖业按本地畜、禽销售纯收入计算。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认定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格:

<1>家庭中虽无从业人员,但生活来源有其他渠道,且家庭日常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本区城乡低收入家庭标准的;

<2>购置或佩戴贵重饰品或拥有自己出资购买的非生活必须高档消费品,如;汽车、客货车、摩托车(残疾人专用车除外)、空调、液晶电视(电脑)、高级组合音响、名牌服饰等;

<3>安排子女在民办、私立学校就读或高价择校、自费出国留学的;

<4>家中饲养高级观赏宠物或拥有高价收藏、投资有价证劵行为的;

<5>在就业年龄段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无业人员,无正当理由不进行就业服务登记的,或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或不接受职业指导的,或不接受职业培训的,或村(居)、乡镇(街道办事处)、区级等部门介绍就业岗位拒绝就业的;

<6>法定赡养、扶(抚)养能力但未履行义务或转移、放弃个人资产的;

<7>两年内购买商品房、修建住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

<8>拒绝配合家庭收入调查或隐瞒家庭真是收入(包括非稳定性隐性收入)提供虚假证明的;

<9>家庭中有吸毒、赌博、酗酒、嫖娼等其它违法违规行为且不悔改的;

<10>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有关人员;

<11>其他经区委、区政府或市、区两级民政部门认定不具备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格的。

4、相关证明材料:

(1)在劳动就业年龄(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内、有劳动能力的无业人员,需提供就业(求职)状况证明,同时还要提供目前是否就业证明及就业后的收入证明(包括临时收入,具体是什么时间开始的,从事什么行业,月收入总额等内容,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

(2)残疾人需提供第二代残疾证(残疾证中所有页)复印件;患病的需提供区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证明中注明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3)夫妻结婚证复印件;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的户口证明。

(4)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判决(调解)书的复印件。有子女的需提供子女供养和财产分割协议书复印件。

(5)家庭住房证明,包括地址、房屋性质、房屋证件、长期共居人口、房屋类型、房屋结构、采暖方式、房屋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居住面积等。有房产证的提供房产证复印件。

(6)个人劳动关系档案证明。由相关部门出具的存档证明。

(7)职业介绍证明。由相关部门出具的职业介绍证明。

(8)协议保险证明。与企业签定的“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协议书”复印件。

(9)社会保险参保证明。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复印件。

(10)在校全日制学生证明(包括学校名称、地址、邮编、性质、联系人、联系电话、学习阶段,学习年限、入学时间和毕业时间等内容)。

(11)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精减退职老职工、起义投诚、宽释人员、优抚对象、华侨、侨眷、服兵役、水库移民、两劳释放人员、困难企业员工、原工商业者等需提供能过确认其身份的证明材料。

(12)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和材料。

篇7:3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收入申报表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近六个月收入情况申报表

2.此表填申请家庭成员在申请之日前连续6个月的收入情况。3.户口性质: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

4.婚姻状况:已婚、未婚、离异、丧偶。5.健康状况:健康、一般、重病、重残(1、2级残疾)。

6.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全部丧失劳动能力。7.就业状况:三无、在职、离退休、登记失业、未登记失业、灵活就业、学生、其他。

篇8: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个人所得税

一、我国个税税制

个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 (居民、非居民人) 之间在个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范的总称。具有课税公平、富有弹性、不易重复征税的特点, 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和吸引高级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税制模式

我国1993年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采用分项列举的方式将应税所得分为10项具体税目和一项概括所得, 除偶然所得外, 其他各项所得均依各自的法定标准分别作相应扣除后, 按不同税率纳税。征税方法上实行课源法为主, 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辅的征收方式。特点是征税面小, 税负从轻, 扣除从宽。

2、应税所得额的计算

方法有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⑴工资、薪金所得, 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⑵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为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 减除成本、费用及损失后的余额。⑶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为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 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⑷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为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 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 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⑸财产转让所得, 为转让财产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⑹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为每次收入额。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 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扣除。

3、税收征管

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相结合的申报方式。《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 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 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个人所得超过国务院规定数额的, 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以及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纳税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 (试行) 》第二条规定:“凡依据个人所得税法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㈠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㈡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㈢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㈣取得应税所得, 没有扣缴义务人的;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申报内容不包括确定的免税所得及按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二、个税收入与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1、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增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税的纳税人。与之相应, 财政收入中来源于个税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5年个税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2.12%, 到2008年个税完成3722.19亿元, 其中, 工资薪金所得税收入2240.65亿元, 同比增长28.1%, 个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已增至6.87%。

2、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包税制”, 指不管收入多少, 只要交足包税税款就不再计征。致使不少业主把个人、家庭支出等与公司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都作税前列支, 以偷逃税款。比如从华东某市解剖的20家个体老板实行“包税制”分析, 包税税额与应纳税税额平均相差近4倍。有个公司每月包税1200元, 仅粗查收支账目, 每月交税应不少于15000元, 这还不包括许多没有入账的收入。相较于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按章纳税来说, 突显个人收入分配分配差距之大。

三、个税征收的意义

1、增加财政收入

个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个税以个人收益为课税对象, 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便会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大, 个税的财政收入功能日益增强。

2、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通过三个层面上的因素表现出来, 即, 收入、消费和财产。个税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和不同种类的收入采取不同税负政策, 使个人可支配税后所得产生总量和结构性变动, 多得多纳税, 有利于公平分配的实现。国家取得个税收入, 通过转移支付, 实行普遍社会保障, 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促进社会公平。

3、促进经济稳定

个税普遍实行累进税率。个人消费需求取决于个人可支配收入, 当经济衰退时, 一部分人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到免税区, 另一部分人收入分别降到相对较低税率区, 即“累退效应”, 个人税负下降, 延缓消费需求下降, 进而延缓经济衰退;反之亦然。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稳定的作用。

四、对我国个税税制的几点建议

1、完善纳税筹划, 加强个税法制建设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活动的一些调整和安排, 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个税纳税筹划, 纳税人依据个税税法, 在实际缴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负担的低位选择。

加强个税法制建设, 从立法的质量上保证个税税法的权威性, 增强适应性, 注重对纳税人利益的考虑和维护法律稳定及公平的追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稽查制度, 推行自行申报个税的同时, 加大对偷漏税行为惩处力度, 维护自行申报纳税人合法权益, 减少税款流失。持续广泛利用媒体影响等手段增强公民对个税的了解, 促进纳税意识不断提高, 进而促进我国个税的健康发展。

2、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税税制并逐步过渡到综合所得税制

综合所得税制, 充分考虑纳税人实际负担能力, 符合量能课税原则, 有利于充分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于其对征管水平等的要求较高, 对征管效率的兼顾存在不足, 据我国现阶段国情, 先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 条件成熟时过渡到综合税制。

3、细化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项目多寡和扣除标准高低直接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细化可从收下方面着手:⑴分项扣除与标准扣除相结合。分项扣除应与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制度相配合, 制定科学的扣除标准;扣除项目较少或难以取得扣除原始凭证的, 允许实行标准扣除, 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并降低其纳税成本。⑵家庭生计扣除, 对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扣除标准。⑶依物价指数对纳税人生活费用适时调整扣除标准,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清, 个人所得税, 为什么管不住中国富豪, [J], 沪港经济, 2002 (9)

[2]田萍、张进, 中国“富翁”谁偷了“奶酪”, [J]四川省情, 2002 (9)

[3]纪宝成, 共同富裕, 当今中国的“中心课题” (N) , 环球日报, 2011.6.28, (15)

[4]马广博.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J].技术经济, 2006 (3)

[5]温海莹.论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的选择[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0 (11)

[6]张永忠.唤醒纳税人意识[J].涉外税务, 2006 (1) (15)

[7]刘军.构建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的基本思路[M].税务研究, 2004 (7)

篇9:个人收入完全受制于佣金

签下肖太太夫妇的单子后,杨先生挺高兴,他也很感谢T,并邀请T和肖太太节后一起抽空聚聚,这一餐,当然由他来“埋单”。毕竟,肖太太夫妇买下的保险,今年能给杨先生带来4200元的收入(12000*35%的首年佣金提成比例);明年肖太太夫妇继续缴费后,他可以再获得1200元的收入(12000*10%的次年佣金提成比例);后年肖太太夫妇继续缴费后,杨先生可以再获得600元的收入(第三年佣金提成比例下降为5%,此后不再有续期保费的佣金提成)。大致上,杨先生可以通过肖先生夫妇投保的保单获得大约相当于其20年缴纳的总保费的5%的佣金收入。

类似杨先生的保险代理人,由于和保险公司只是表见代理关系,而非正式员工或劳务派遣用工关系,他们没有普通职场人士所享有的基本社保“五险一金”,没有底薪,销售保单所得的佣金是他们的全部收入来源,是养家糊口的“命根子”。为此,他们对于签单客户和介绍客户给他们的朋友或老客户是特别感激的。

但无可否认和避讳的是,也正是因为保险代理人员没有底薪和社保,他们对于佣金收入会特别看重,以致部分代理人走入了销售误导的歧途,为了获取签单而不惜采用种种误导话术甚至卑劣手法,有些甚至出现类似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那样的犯罪案件。这也是最为消费者和市场所诟病的“保险代理人N宗罪”之一。

保险代理人制度的前世今生

保险代理人,这在我国是个纯正的“舶来品”。

1992年,首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也将他们的保险代理人模式引入了中国。

随着友邦带来的“代理人制度”犹如疾风骤雨般在国内掀起浪潮,而且第一批“老友邦”的业务拓展能力被证明非常有效(当时招募的代理人大多是自主下海的机关公务员、教师等,素质也都相对较高),此后我国寿险机构纷纷效仿之,保险代理人(后称“个人营销员”)渠道一直是各家寿险公司最为倚重的营销渠道。

由于保险产品属于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个人营销员销售保险,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对于客户而言,能通过代理人的推介更为了解产品,同时也让投保人对保险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金融产品有了具象的概念和指向。投保后,要做保单信息变更、理赔等处理时,投保人也能通过服务自家的代理人更有效地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可以说,保险代理人是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沟通和联系的“桥梁”。

但是,由于代理人是从保险公司获得报酬(佣金),他们的日常行为主要是受到服务的保险公司“基本法”管理,因此他们更多会考量自己的经济利益,也就是佣金提成收入等。这虽然是作为一个“经济人”的正常行为方式,代理人靠自己的服务和劳动获取佣金收入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更容易诱发代理人为了取得更多佣金收入而损害投保人利益的行为发生。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保险代理人普遍的佣金收入水平。以一家业内较为有代表性的公司基本佣金制度为例。

该公司的代理人佣金制度请参见上表。

从中可以看到,代理人佣金提成的比例与保险产品的类型有很大关系,然后和客户缴纳费用的时间长短有关系。如果销售的是寿险(包括养老、教育金、终身寿险、终身重疾险等,这些产品形态有可能是传统的,也可能是分红的,不包括万能和投连险),那么根据缴纳保险费用的时间长短不同,提成有所不同。而万能险和投连险由于收取的费用比较透明地列出,其佣金制度和传统及分红险差异较大,这里暂不作讨论。

当然,由于险种太多,保险公司太多,包括每个公司的业务竞赛规则不同,比例可能有少许差异,不能说都是这个比例,但原理大多是这样的,大家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看看。

从代理人的佣金制度中,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首先,代理人的佣金收入并不如我们平常想象的那么高。趸缴产品大多只有2%,这个比例在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行业(比如其他行业销售人员,诸如各类产品销售员、广告业务人员等人群)横向比较,真的很低。

其次,对于分期缴纳保费的产品,保险代理人主要依靠前三年的佣金收入,特别是第一年的佣金收入来生存。第一年的佣金比例虽然很高(但第一年的展业成本也不小),但折合10年、20年下来,他们的佣金收入水平大约也就5%,这个比例也很难说有多高。

而在佣金比例上设置得较为“前置”的这样一个制度,也导致了不少代理人经常喜欢在老客户投保一两年后就劝他们“退旧保单换购新保单”,这不仅增加了投保人的费用支出,也可能由于新旧未能很好衔接问题令投保人产生保障“空窗期”等各方面的不利影响。

对于业绩好、保单销售额相当高的保险代理人而言,通过佣金收入,他们的收入应该很体面,有人能达到一年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佣金收入。但对于业务能力一般、保单销售额不理想的人群而言,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高。也正因为要完全“受制于”佣金收入,保险代理人对于佣金的渴求比其他有底薪、有社保的销售业务人员更为强烈。

被手续费“绑架”的保代和银保渠道

佣金,这是个多么有诱惑力的词。

不仅仅是个人保险代理人容易受到佣金的诱惑,即便是保险代理公司和银行,也可能被佣金(或称渠道费、手续费)所“绑架”。

比如,前阵子惊爆全国的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女高管携款潜逃案,最主要的犯罪诱因还是因为保险代理公司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超高比例的佣金,甚至可以“讨价还价”。比如,20年分期缴费的保单,泛鑫保险首年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100%、120%、150%甚至160%的的代理佣金,即便没有续期佣金,折算下来也比市场普遍水准高出很多。

而在银保渠道,作为占据先天渠道优势的保险代销机构,银行在渠道手续费方面的议价能力也是非常强的。

nlc202309041246

比如,2010年8月为了统一各家的手续费上限,遏制不良竞争,上海多家保险公司一起签署了《上海市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手续费标准自律承诺》,其中规定:投连险、万能险产品手续费一律以3.3%为上限,趸缴分红险、普通寿险、健康险手续费上限根据5年期以下(含)、5年期以上分别为3%和3.3%,期缴健康险手续费上限5年期、5年期以上、10年期以上分别为12%、14%、20%,期缴分红险和普通寿险同样根据年期分为5档,最高为10年期以上的15%。但是让保险公司无奈的是,随着银保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手续费公约早已“散架”,仅2011年就已经提高了约一个百分点。

而银保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发的“销售误导”,也很难不让人联想为银行及其业务人员希望靠各种话术提升销售业绩,从而获得更多手续费和佣金收入。

保险代理制:凤凰如何涅槃?

虽然保险代理人制度、保险代理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附上了诸多的诟病,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保险销售和服务过程中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通路。只是,今后该如何去调整和完善之,已是整个行业都需思考和努力的关键事宜之一。

保险代理人制度方面,从中国保监会到各家保险公司都已在想办法改革中。2012年10月,保监会发布《关于坚定不移推进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提高营销员待遇和保障,鼓励保险营销员由代理制转为员工制。

设想是美好的,但改革的路上总会遇到许多荆棘。

比如,对于大型保险公司而言,它们的代理人数量多,如果实行员工制,即使按照目前最低的社保缴费基数为代理人员上社保,这笔成本也会成为难以承受之重。

而部分中小险企,比如华夏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华泰人寿等,虽然已经对部分代理人实行员工制,但取得的效果还是各有差异。

比如,建信人寿对江苏等分公司的代理人实行了“双身份制’,它们给营销员每人每天计“一小时的员工制”,然后销售业绩的计算依旧按照佣金制来计算,实践下来的结果倒是不错,“增人增效”两个业务发展指标都有了不少进步。

但恒安标准人寿在青岛成立分公司之初,实行的是员工制,可几年下来之后,却变成了员工制和代理人制度双轨制并行。

另一方面,越是能力强的保险代理人,对员工制通常越不“感冒”。“代理人制度比较自由,并且可以拿到更多的提成,如果实行员工制后,收入要平均化一些,我们的回报岂不是和付出不匹配了呢?”上海一位多次荣获市优秀寿险代理人称号的保险代理人如此担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约束代理人行为规范,避免销售误导,建信人寿将代理人首年佣金分成了两部分,除了投保人第一次缴费并过完犹豫期后,代理人可以获得首年佣金的一部分,剩余的部分首年佣金则必须等保单满一周年后。这样“佣金后置”设计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倒也值得行业思考和借鉴。

上一篇:听见天堂个人观后感下一篇:第五单元第1课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