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2024-08-14

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泽州县民政局

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局紧紧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创建工作要求,乘势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在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构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考察推介、创业服务、工作核查等五大体系为保障,大力推动我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为取得工作实效,我局将创建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创建各项工作的开展,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二、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根据县创建办的要求,我局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及时研究制定并印发了《泽州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为创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新开展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

县民政局把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积极开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加强安置工作中的就业指导,培育扶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县民政局对城镇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搭建就业平台,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充分利用现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城镇退役士兵尽快转换角色,掌握就业基本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现有各类人才、劳动力市场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城镇退役士兵推荐人才交流活动,拓宽城镇退役士兵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渠道。返回农村的退役士兵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县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把培养、开发和使用农村军地两用人才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教育培训、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支持农村退役士兵。鼓励和扶持有专长的退役士兵创办经济实体,推荐优秀退役士兵作为基层组织的后备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对从事荒山开发、种植、养殖业的,根据国家现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予以优惠。三年共接收农村复员退伍军人 人,城镇复员退伍军人 人。已完成符合安置条件的退伍士兵 人,自谋职业 人,安置就业率达到了

100%。

(二)加强社会组织创新管理。

一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我们着手积极筹建县慈善协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二是制定下发了《泽州县煤焦领域社会组织与业务主管单位脱钩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坚持依法登记,严格管理,认真开展煤焦领域社会团体脱钩工作和年检工作,2009年至2011年共成立登记社会组织 个,民办非企业 个,年检合格率 %。

(三)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了改建北义城、李寨、南岭敬老院项目,扩建了下村中心敬老院。全县目前共有敬老院10所,其中乡镇敬老院9所,村办敬老院1所。同时,县民政局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加快县级福利服务中心建设进程,泽州县福利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我县“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820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711平方米,设计床位数100张,拟投资779万元,目前已争取上级补助资金600万元,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不断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

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有关加强工作责任和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办事制度,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简化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发挥民政工作优势,推动全民创业。

二O一二年五月六日

篇2: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五常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的事实意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餐饮、医疗等创业企业的审批环节,营造宽松、和谐、公平的创业环境,全面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城市工作的进程,按照市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目标,根据五创办等相关文件要求,规范和简化餐饮、医疗等创业企业的审批环节。有计划、分步骤完成缩短《餐饮服务许可证》办理时限;简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民营资本与外资兴办民营医疗机构,为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创业兴办餐饮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是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服务许可证》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依法实施卫生行政审批行为,必须坚持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强协调、通力合作。

2、分布实施,公开运作。通过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减少审批时限,压缩审批环节,为餐饮、医疗创业企业营造公平、宽松、开放、有序的创业环境。

3、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增强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许可发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通过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压缩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确保《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工作有序开展,使创业企业从中受益。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1、规范和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将餐饮许可证、医疗机构许可审批纳入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实行审批事项公示制度,将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通过办事指南向企业公示,增加审批工作透明度;实行审批工作前置指导,无偿为创业开展咨询和业务指导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为创业企业提供方便;实行超时默许制度,增强审批工作实效性;严格审批时限,餐饮业审批实行及时办结,材料及现场合格一个工作日办结。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缩短至十个工作日,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2、做好审批工作人员及创业企业的培训指导工作。一是

组织开展对行政审批人员培训,通过对《餐饮服务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批发放进行统一学习、培训,规范行政审批人员的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更好的为餐饮、医疗创业企业服务。二是做好对餐饮、医疗创业企业发证后的培训指导工作,加强对餐饮业、医疗机构准入后的监督管理,扶持创业企业有序发展。

3、完善审批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完善许可发放人员的绩效指标。要坚持职能导向,将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发问题作为基本内容,避免职能失位、越位、错位;要坚持结果导向,突发对履职活动结果、效果的评估;要坚持标杆导向,引导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谋创新、挖潜能,争进位、快发展,解决考核目标标准低、压力小、自我评估动力不足等问题。

4、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营医疗机构。根据黑龙江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黑卫医发[2008]407号文件)规定,“为促进与扶持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近期原则上停止社会办个体诊所、门诊部和100张床位以下民营医院的新设审批工作。”目前,我市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100张床位以上民营医院。根据全市地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指导社会资本申办上规模、上档次的民营医院。设置审批程序为:申请人填写《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和

建筑设计平面图等材料,向拟设医疗机构所在地区卫生局提出申请,经卫生局初审同意后,逐一上报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进行设置审批。

5、大力发展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五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五常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07-2010年)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可采取多元化方式举办。”审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程序是:申办机构在完成《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核准的事项后,应当向批准设置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疗机构申请职业等级注册书》及相关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对拟执业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考核,并对有关执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现场抽查考核;审查合格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审查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不予比准的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登记后,应将有关核准内容依法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09年1月到2010年末,分3个阶段开展

(一)准备阶段(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

成立卫生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五常市卫生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健全餐饮、医疗许可审批配套制度。搞好卫生监督员培训工作。

(二)启动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成立行政审批办公室,进驻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对餐饮业、医疗机构许可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环节,鼓励和引导创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兴办民营医疗机构。完成市管餐饮企业《餐饮服务许可证》换发工作,将《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环节、时限依法压缩,做到条件合格,一个工作日办结

(三)推进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末)。按照《五常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任务目标》进行自查,对审批工作进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推进工作开展。

四、保障措施

(一)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保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分工协作,落实责任。按照责任分工,扎实工作、积极推进,确保餐饮、医疗执业许可审批工作取得实效。

(三)有效支撑,保障实施。对卫生行政审批机构给予资金、人员支持,保障其全员入驻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并适时

篇3: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1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意义

近年来, 生态意识、生态文明开始深入人心。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应当是一种共存关系, 一种持续协调发展关系, 从而开始以生态学思想来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即走生态园林道路,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首先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发展已经是21世纪最重要的议题, 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 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和最有效的工作载体。其次,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 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人居环境, 造福广大市民;同时, 它对于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对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平顶山市来说, 通过近几年创建园林城市的实践证明, 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是完善城市功能, 全面提高城市环境水平, 创造良好的生活和投资环境, 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平顶山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出了生态建市、产业立市、文化强市、和谐兴市的兴市战略, 把“生态建市”放在首位, 充分体现了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

2 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通过近几年创建园林城市工作的开展, 虽然平顶山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要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 困难很多, 任务还很艰巨。

2.1 创建生态城市的优势

一是城市建设基础好;几年来创建工作的开展, 使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更具完善, 各项城市功能更具完备, 特别是绿化工作积累了较好的基础, 城市绿化规模大, 管理水平较高。二是自然资源丰富;平顶山市依山傍水,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白龟山水库、湛河、白鹭洲湿地公园、平西湖湿地公园为城市造景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 城市绿化建设潜力巨大。三是绿化工作进步较为明显;平顶山市是一座煤城, 与外地市相比, 取得同样的成绩, 付出的努力要更多。尤其是煤矿矸石山绿化和采煤塌陷地治理成效巨大, 能够收到明显效果, 更容易得到专家的肯定。四是群众基础好。近几年, 平顶山市通过努力先后取得了“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城市建设和人居环境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老百姓深切地感受到了创建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充分享受到了创建生态城市带来的成果, 因此, 开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既能取得市民的拥护, 更能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2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劣势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 中分一般性要求和基本指标要求。平顶山市在应用生态学与系统学原理来规划建设城市方面还有欠缺, 城市与区域之间还未完全协调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还不完整, 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还未得到有效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有待继续完善, 城市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等等。19项基本与《标准》都有差距, 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差距还相当大, 有些甚至还是空白。因此, 应加快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 尽早把各项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当中, 早日实现市委市政府“生态建市”的目标。

3 对平顶山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

目前, 平顶山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虽然目标不同, 但具体工作内容大多一致。因此, 在推进城市创建工作中, 要着眼长远打算, 制定较高目标, 体现目标的一致性和实施的阶段性, 尽量满足多层次的需要, 防止出现反复调整, 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对照平顶山市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3.1 健全园林管理体制, 加强行业监管

要加快园林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加强行业监管。现有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所处的位次已不适应, 与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已不适应。借鉴外地经验, 应尽快成立较高规格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加大行业管理力度, 对目前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进行规范, 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管理, 制定统一标准, 严格监督检查, 树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权威性, 有效地保护绿化成果。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建设宜居城市、优化投资环境, 投资小、见效快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要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发展水平, 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水平。要对现有绿地进行更新改造, 适当增加绿地内乔木比重, 丰富植物品种, 要尽快完善绿地灌溉系统、景观照明系统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环境效益和景观观赏功能, 为优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 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3.3 坚持规划建绿, 稳步增大城市绿量

要严格执行已经公布的《平顶山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平顶山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保护绿化成果, 保证城市绿化用地。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每年有计划、有步骤、成规模地安排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 保持城市绿量稳步增长, 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园林绿化监察保护力度, 巩固园林城市建设成果。

3.4 更新绿化理念, 多建精品工程

在“三统一, 三为主, 两要两不要” (即景观与功能的统一、大气与灵气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以乔木为主、以乡土树种为主、以专类园为主, 要丰富多彩, 不要杂乱无章;要简洁明快, 不要呆板单调) 这一城市绿化理念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园林绿化发展趋势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要求, 并结合平顶山市实际, 要不断进行园林绿化工作理论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 真正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 不断建造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3.5 注重生态效益, 优化绿地结构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 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 增加城市的绿化总量, 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根据生态学的原则, 合理配置绿地中的乔灌花草藤的复层结构, 使各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 在有限的土地上, 充分地利用光照、空气、水分、养分等自然资源, 达到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结构, 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 使城市生态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3.6 创新工作机制, 提高管养水平

在养护管理上要引入竞争机制, 按照“制定标准、核定面积、核定人员、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思路, 优化园林专业队伍构成, 落实岗位与责任, 制定统一管养标准, 严格考核, 严格奖惩,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专业队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推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高管养水平。

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状, 结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形势和基本要求, 全面分析平顶山市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和差距, 围绕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 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富安.平顶山市如何回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所见.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5卷第1期。

[2]王丽红等.生态城市及其建设浅析.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5卷第1期。

篇4: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创建工作形成合力

南宁市为打造创新型城市、创业型城市,年年都有大动作,年年推出大载体,通过高端引领,推进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在2007-2008年实施“全民创新”、“全民创业” 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组织实施了“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发展环境年”等主题活动。在创建活动中,南宁市在“五个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落实领导。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48个成员单位参与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二是落实责任。市政府与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力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落实制度。充分利用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督查制度和联络员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落实项目。将新增就业岗位、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每个城区建设1-2条创业街等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市政府具体督办。五是落实经费。各级财政落实了1500多万元作为创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安排创业培训补贴、创业项目推介服务、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扶持各项创业基地等,为创建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不断改善创业环境

从2009年开始,南宁市立足于统筹城乡,打破创业政策城乡分割,拓宽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取得了“五个更加”的新变化。一是创业政策覆盖对象更加广泛。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水库移民、残疾人、复转军人和退役士兵等群体纳入创业政策覆盖范围,实现创业政策全覆盖。二是鼓励创业的条件更加宽松。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机关行政效能,降低创业门槛,城乡劳动者参与创业更加便捷。三是扶持创业的政策更加优惠。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根据相关政策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补助、培训补贴、社保补贴、鉴定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系列优惠政策。四是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到位。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为企业和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困难牵线搭桥,形成了多渠道融资扶持创业的新格局。五是参与创业的群体更加踊跃。通过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宣传指导,城乡劳动者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南宁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8000多名农民工成功实现返乡创业,吸纳近5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对南宁市成功化解当年26万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南宁市以启动实施“万名小老板创业培训计划”为抓手,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抓好扩大创业培训覆盖面的环节。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菜单式”培训。2009年以来,南宁市累计开办SIYB创业培训520多个班次,培训人数1.3万人。二是抓好激发创业热情的环节。近两年来,共举办200多场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青年创业活动、创业演讲、创业风采展示、创业典型表彰等活动,激发创业者投身创业、展示自我、奉献社会的激情。三是抓好培育孵化基地的环节。积极鼓励和引导工业园区和民营企业参与创业,重点培育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失业人员三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政策咨询、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南宁市创建的“南宁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目前,首期引进了20多家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集优惠政策、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有效服务

南宁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在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中,着力加强“四项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我们在全市139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搭建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服务等“一杆子”插入基层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加强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建设。市、县(区)相继成立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241人组成的创业专家队伍,开设创业咨询服务专线,实行专家轮岗“坐诊”和上门“问诊”、“会诊”制度,免费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三是加强创业项目推介机制建设。定期采集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不同群体创办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收集了5921个创业项目,并将40多场创业项目推介会开进校园、开进社区、开进农村,为创业者提供了“零距离”创业服务。四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南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融资平台、南宁市企业信用协会推介平台、南宁市南方担保公司担保平台的“三大平台”建设,在帮助融资、信用证明、担保贷款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在个人申请贷款方面采取“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方式,切实为自主创业人员解决贷款融资难题。

五、强化督促检查,实施典型引导营造创业氛围

篇5: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强化就业目标管理。通过上街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光碟、现场咨询、展板宣传等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高校毕业生、人才服务、就业创业政策及劳动维权等社会较为关注的政策和信息,营造和鼓励全民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10次,提供现场咨询服务8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

通过宣传等活动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报刊、网络、咨询热线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普及创业知识,表彰创业典型,介绍创业成功案例,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选树一批创业就业工作先进典型,表彰优秀创业者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是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形势的有效途径。将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效应,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以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努力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篇6: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意见的通知》(筑府办发)[2009]85号和《息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息烽县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镇开展此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有关工作,成立了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劳动保障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创建工作的规划编制、方案的制定、政策宣传、协调指导和督查落实。按照责权明确、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为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创业支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降低创业门槛,注册登记、税费优惠、资金扶持、创业培训、综合服务等政策措施,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对九庄镇2011年登记注册的40户创业实体每家每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工作,同时宣传资金扶持、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目前有152户个体工商创业实体正常营业,带动105人实现就业。

(三)九庄镇紧紧抓住2011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大 1

力开展创业政策宣传,鼓励、引导、扶持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整合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将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农村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意愿者和城镇劳动者个体工商户为创业培训重点,开展SYB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截止目前有124人参加培训,其中有57人属返乡创业,40人自主创业当上个体老板,部分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及时改进经营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了市场经营竞争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返乡农民工中部分人员不具有特殊技能,年轻人员文化较低,无思路寻找创业方向。

三、下一步的打算。

1、继续开展多形式的创业政策宣传,有针对性的对创业意愿较大人员提供政策扶持帮助。

2、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解决创业者在政策帮扶过程中的困难,增强创业者创业信心,为全镇经济发展环境目标服务。

3、针对年轻劳动力无工作经验,无特殊劳动技能者宣传动员其参加SYB创业培训,使劳动者有一定的创业方向。

九庄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篇7:县民政局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总结

是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开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发改委认真履行职责,力促经济回升和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为我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提供经济动力和社会保障。

一、抓好基础产业项目,夯实创业设施基础

荣乌高速荣文段、青荣城际铁路、威海机场国

际航站楼及综合服务设施、威海港客运中心及航运服务中心、石岛核电、大唐风电、华能风电、华能威海电厂三期等一批重要的交通能源项目获得国家、省核准,工程建设陆续展开,为全市经济发展和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环境支撑。

二、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创业结构层次

以科技创新产业化、产业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为切入点,争取拓展公司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获批,确立了企业在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军地位;争取三角集团高性能子午胎和新北洋打印机及相关产品两个省级工程实验室以及北洋集团光纤传感器等5个高技术产业示范项目;争取华东数控金切机床制造基地等18个重点产业振兴、能源装备制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在获得国家无偿扶持资金2亿多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产业结构层次,加快了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为高水平创业工作的开展打造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三、抓好服务业发展,优化创业服务领域

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全面推进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21个市级重点服务业项目全部开工,实际完成投资67亿元,占计划的144%,全市服务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项目上级引导资金争取、本级引导资金管理及项目融资工作规范开展,城区、园区和企业三大载体的统计监测稳步推开,在全省服务业三大载体考核中,威海市区获得优秀中心城区奖,荣成市、文登市获得先进城区奖,家家悦、西霞口获得优秀重点企业奖。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为创业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

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创业投资机遇

重点项目建设是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保持适度的社会投资增量,能够有效增加创业、就业产业空间。一年来,发改委立足本职,建立健全配合联动、协调推进、稽查督导和考核约束四项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对市级重点项目的调度管理,确保项目运作规范、管理有序、进展顺利。百项市级重点工程总投资871亿元,97项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350亿元,华泰汽车、黄海造船、蓝星玻璃等一批过亿元投资项目竣工投资或部分投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创业、就业的强劲动力。

五、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一是坚持“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终生学习有基础”的培养思路,突出招生计划的源头引导作用,会同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努力做好普通高、中等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的编制和争取工作,在全省招生计划比上年缩减1.5%的情况下,争取省下达我市招生额度增长11%。二是跑项争资,搞好我市中等职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学校实训、培训能力,形成系统、规范、实用的创业培训机制。威海工业技校利用国家扶持资金200万元新建数控实习车间及购置部分设备项目全面完成,实训工位达到400个,年培训规模达到4500人次以上;争取文登高级职教中心实习车间及宿舍楼项目列入中央投资中等职业教育储备,申请中央扶持资金800万元,建设实习车间8000平方米、学生宿舍3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非学历培训可达4000人次,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六、抓好农村民生项目,改善农民创业致富条件

通过提供技术和产业扶持,鼓励农民开展规模种植、养殖等创业活动,推动创业型新农村建设。一是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动物防疫、苹果非疫区疫情检验检测水平等,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创业致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争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资金余万元,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强力支持;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3万亩,年增产粮食100万公斤、花生40万公斤、果菜36万公斤;建设小麦、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各2万亩,年增产小麦良种50万公斤,年产优质出口花生良种560万公斤;推动黑鸭保种及选育、奶牛生猪良种改良及标准化规模养殖,良种改良达到100%,奶牛产奶年均提高0.5吨以上,生猪出栏年增加8800头。

七、抓好项目审批,提高创业服务效率

上一篇:选择婚纱摄影公司注意事项下一篇:幼儿园家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