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2024-08-07

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通用8篇)

篇1: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 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d、用数学的意识差;e、数学的能 力弱。这是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直到今天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教材”占多数,

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极大程度上反映了数学应用的程度和水平,理论型教材对实施数学应用教育是不利的,这是造成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的主要原因。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全国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 注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普遍认识到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领会或理解数学,更主要是为了使用 数学,同时,为了培养具有数学化素养的跨世纪人才,当前数学教学正在从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 要目的,转变到以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培养广泛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可见,发展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是数学教 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应用意识: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的提法,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 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寻找解题策略的意识与他人交流的意识;面对新的 数学知识,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学习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学习能力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其中任一方面发展不足,都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思维或生活技能出现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在情理之中。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目 前,国外的研究者对学生解题时缺乏真实性意义,考虑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是理论分析解释,关注较多的是标准应用题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如何促进学生对数学问 题进行真实性意义思考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国内很多研究者对小学生解决应用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如何由一步应用题移到两步或多步应用题等,但是针对数学应用意 识缺乏问题的研究还不多,目前还没有开展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分析,有必要对数学应用意识本身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的价值

(1)开展此次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a、充分调动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弘扬学生个性

c、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会数学思维,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周围世界。

(2)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构建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a、让学生在现实中感受数学知识;

b、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c、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数学知识。

四、本课题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教学内容生活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使我们的数学内容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2)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现成结论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教学评价生活化。评价内容给予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探索科学的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为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生活化的导向。

2、创新之处

在于从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三方面去重建数学课堂,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这一变革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我们小学教师更新并建构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制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

(2)培养学生收集、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研究;

(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三年,从20xx年9月至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1)研究准备(20xx.9-20xx.2)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实施(20xx.3-.5)

a、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b、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c、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3)研究总结(2010.5-2010.10)

a、资料积累;、b、写总结报告;c、自测、讨论、总结;d、结题鉴定e、总结推广

2、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理论材料,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了解现代化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随时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展开调查,摸清学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学生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应用水平的现状,摸清他们应用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以便课题组老师作出对策,考虑将学生按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适当分类,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制定目标,加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分层次的目标,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4)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利用数学和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索储备相关的学术理论及科研信息,用于学习、运用和借鉴。

(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被实施课题之前的本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

组长:朱万松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虞传荣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分工与协调。

成员(课题具体实施者):赵国清李桂华殷娟李青青潘金水胡德华

篇2: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指导策略与方法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而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方法。着力改变偏重于记忆和接受的学习方式;帮助指导学生形成 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目标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校本教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确立整体教学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堂教学目标

1、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有利的交流空间,营造探究合作的活动场,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

2、变式“问题”情境,整合学习资源,巧设探索性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3、铺垫“问题”情境,激励“合作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结合“问题”展开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4、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5、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6、主动建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成果目标

深化素质教育,真正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成果目标

经历课题研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造就教学教研骨干教师。

(四)学生成果目标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实验原则

1、坚持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坚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原则,坚持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拓展思路,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3、科学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研究组长:张彩琴

2、课题研究组员:孙小俊郭小花田建斌张磊

3、研究课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的研究(2)、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

六、课题研究步骤与内容

(一)实验班级:七、八、九年级,共6个班。

(二)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20xx.9.1――9.20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制定本学期研讨课题并填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

第二阶段:9.21――12.21实验探究阶段性:

9.21------10.21由田建斌、张磊负责“数学课例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

10.22-----11.22由郭小花负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途径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11.23------12.15由孙小俊、张彩琴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策略”研究,及时整理并上交过程性资料,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小课题成果汇报。各组员根据上一阶段的小组研讨结果进行改进,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第三阶段:12.16――20xx.1.24教研组长对本小组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课堂实验

七、课题研究方法:

1、 注重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潜心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并注重拓广自学的内容,搞好数学教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 重点、有心得、有效果。每位教师必须细心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内容;在动态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 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2、注重课堂教学研究,丰富师生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感受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科书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留有较大空间,“想一想”中的诱导发现,“议一议”中的问题提出均有一定深度和相当 大的弹性,不同的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读一读”中引出多种思路,对问题解决有很大启发性,“试一试”中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感受经历“数学 化”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3、整合教学资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确立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展示反馈――中考链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积极思考、是否 自主探究和主动交流、是否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能否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4、形成人人参与,合作研究的氛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实用性,突出研究的针对性,师生互动,目标明确,齐心协力做好课题研究,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感悟,反思问题研究的过程,提高实施与研究的能力,提出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策略。

5、 注重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提炼研究模式。开展综合研究课题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练真功,过硬招,勤于笔耕。撰写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案 例、教育故事、教案、论文。反思课题研究的形式与过程。在课题实施中做好以下基本研究:提练模式----做模式课----形成优秀模式课。

6、注重成果呈现,抓好课题研究实验活动:做好研究记录;交流实验优秀课;展示汇报课;课题研究成果每一阶段进行研究小结。

方案二:

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一、内容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或点错了一位;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错误原因是学生在去小括号时没有减变加,不理解已知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用这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错误原因是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归结为学生对以下概念不够清晰:计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能一位不够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里学生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及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0占位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现跳位商和空位的错误。

2、运算不认真

如:数字抄错:1.35÷15在列竖式的时候写出13.5÷15,还有的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3、思维迁移的影响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消极的作用则干扰学生学习新知识,如:7.68-2.75+1.25=7.68-4=2.68错误原因是学生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扰,而导致错导。又如:4.9+0.1-4.9+0.1=5-5=0错误原因是学生把凑整作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再如:10.6-0.6×(0.72+1.28)=10×2=20错误原因是学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凑成整数,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三、研修方式:

1、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书,多读教育书籍,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写好教学论文,上好示范课,在小课题实验研究中担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平台和教学课件,结合实际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尝试教学法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定期做相应的总结。

3、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反悔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及小课题研究成果和困惑写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2、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形成了熟练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确运算的速度。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提高正确计算速度,在教学时必须注重加强品牌能力训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济的减法;一位数乘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熟练地口算。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并计算,才能得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与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审题的习惯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在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时,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不应仅限于巩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的认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教材中的重点是学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其次练习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了解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五、预期研究结果:

篇3: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以小课题为载体, 推动教师自主学习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老师, 自己如果不懂小课题的研究肯定不行。因此, 要自主地去学习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与指导方法。

在问题的生成阶段, 由于学生没有研究的经历, 因此初期我会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范例, 并结合教材给出一些问题与看法。经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 生活中想数学”的思维习惯, 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 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 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比如一个学生喜欢玩游戏, 后来对风靡一时的“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这两款游戏进行了研究, 形成专题《游戏中的数学》。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网购, 形成专题《网购对于现今消费的影响》;还有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对于中国养老金问题中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小组的组建阶段, 学生进行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许多内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因此, 我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发挥各自的专长。

活动方案由课题名称、研究目的、研究组成员名单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关指导人员、实施步骤、展示汇报方式等部分组成, 它的制定为下一阶段的实施工作做好了计划指南。因此, 这个阶段是整个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学生各自发表看法, 并征求我的意见。比如前面提到的课题《游戏中的数学》, 学生运用游戏修改器, 通过不断改变植物的攻击强度, 测试出植物攻击次数的改变, 最终求出攻击力的改变情况。得到植物攻击强度对应攻击次数的散点图, 并用Excel进行数据拟合, 拟合出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 最后用残差判断拟合出来的函数的优劣。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 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上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因此,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 让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二、以小课题为依托,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在指导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中, 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教育可以通过课内体现, 也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进行谈心、开导来实现。

(3) 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针对形成技工院校学生思想品德不良现状的家庭原因, 有针对性地改善并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刻不能放松;要增强教育的责任感,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共同责任;要以身作则, 转变不当的教育方式, 加强与学生、学校的沟通。

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要不断增强科研信心, 积累科研经验, 感受科研的能量, 为将来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小课题研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 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 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

三、以小课题为途径, 增强教师专业情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虽然作为数学教师, 我也认为数学只是锻炼思维的工具, 但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 我知道了数学是一门探索的、动态的、发展的学科, 而不是一套死板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 数学是理性的艺术。通过指导学生数学小课题的研究, 也增强了自己作为数学教师的价值感和荣誉感。

四、对于高中数学小课题研究进一步思考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并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教师的课题。比如在指导过程中, 可以专门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何评价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 展开深入研究。

新一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学生小课题的研究成果, 开发出更适合学生, 更受学生欢迎的新课程, 为课程开发做好准备。

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 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我们数学课堂更多关注的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教材的内容, 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有限, 学生被动接受的就是我们有限的教学内容。而与此同时, 我们忽略了学生、社会、生活中蕴涵了广阔的教学内容, 而且这些内容学生更加感兴趣, 并且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 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 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总之, 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 可以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从而也促进学生成才。对教师来说, 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有两种, 一是成功, 二是成长。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因为成功是一时的, 成长是永恒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我们真正追求的并不是权力、财富和荣誉, 而是个人的专业成长, 是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是幸福人生的创造。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总之,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要重视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好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就必须在准确分析社会、学校、学生特点之后, 在工作实践中,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沟通联系, 注意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合力。要本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进行系统、长期工作。

篇4: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的方案

[关键词] 科学小课题;自主探究;方案

科学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个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做”,亲身经历“动手做”的活动,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指导,从不同类型的小课题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自主探究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性格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通过对全年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调查发现,80%的学生很乐意去挑战自我,动手研究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予学生自我研究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课题方案设计

科学小课题研究可以按照现行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进行方案的设计指导。流程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课题。科学小课题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生感兴趣的,愿意动手探究的;二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条件下的可操作性;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具有独立研究的可能。

根据调查分析将从以下三种类型指导六年级学生科学小课题方案的设计:

1.科学实验类

科学实验类是科学小课题研究的主流方向,可直接按照科学探究的七步法进行课题研究。从问题出发,先对问题提出疑惑或假设可能的结果,根据假设制订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以学生小课题“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学生发现的“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这个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设计课题方案。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每天利用身高贴量出身高,用画脚步轮廓图找出脚趾和脚后跟的直线长度,持续研究至少半个月以上,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2.科学幻想类

如果说科学实验是科学小课题的主流方向,那么科学幻想绝对属于偏门,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以前的科学幻想在现在都变成现实,比如说电话诞生之后,从有线到无线,从体型硕大到小巧玲珑,从功能单一到智能手机;再比如说电脑,从刚诞生的埃尼阿克占据几间房,到微机,到笔记本电脑,到掌上电脑。纵观科学发展史可以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思想在先,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实现的可能性。科技创新大赛中的科学幻想画类也许就是想从孩子们的想象力中发掘未来可能变成现实的想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创造发明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首先,“画出一幅蓝图”——幻想达到的效果,这个可以用画笔绘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最好是图文并茂;其次,进行“结构设计”——如果是实物幻想发明,则需要说明内部结构特点;如果是未来展望,则需要全面介绍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实现幻想的效果。

3.资料整理类

这种类型的小课题,主要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地球与宇宙范畴,现阶段很难有条件去进行实验观察。经调查发现,六年级近50%的学生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用资料搜集整理的形式进行类似文献综述类型的课题研究。

例如,《阿波罗登月真伪》从网络中发现对阿波罗登月的怀疑出发,搜集各种类型的资料进行分析,去寻找证据来认证阿波罗登月的真假。可利用网络搜索关于阿波罗登月的争议话题,登陆谷歌月球,寻找登月第一手资料,从双方辨识的焦点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结论。

二、课题实践研究,数据记录

确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对于时间较长的实验研究来说,坚持不懈、认真实验是比较难的,可以称为长周期实验的课题研究。此时教师需要不时通过各种方法督促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鼓励学生的研究过程,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持续研究。例如,“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要求至少研究半个月以上才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因此这个课题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完成长周期任务的能力。

科学幻想类的课题,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最大的肯定,不怕学生天马行空,只要能圆满解释,那么就是成功。学生最怕的就是别人笑话他异想天开,这种情绪有时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科学课课标里明确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资料搜集类课题,就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分析总结,撰写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课题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表达研究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在分析自身的观察结果、实验数据、搜集的资料等基础上表达课题研究的成果。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教师应强调原始数据的重要性:哪怕是错误的数据,也不可以更改。有时错误的数据也能引发重大发现。

以“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小课题为例,出示研究的科学小论文。

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变化的研究

我针对身边的小疑问:人一天中身高和脚长是否有变化?从自身感到困惑的地方出发来设计实验:每天在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先通过身高墙贴测量身高;再通过画脚部轮廓图,测量脚长。最后通过比较早中晚的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经过17天连续不断地测量,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晚上的身高比早上要矮将近1.5厘米,脚长却是晚上要比早上长1厘米左右。

通过资料搜索,人一天中身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和职业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肩担、背扛的重体力劳动者和运动员,尤其是举重运动员,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更为明显,早晨起床时要比晚上睡觉前高出2~3厘米。

而一日之内的身高变化又是评定生理负荷大小和疲劳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某一个体而言,早晨起床时最高,晚上睡觉前最矮。脊柱这一生理增减,仅是一日之内的变化,经过一夜睡眠,肌肉得到充分休息,疲劳消除后,身高也随之恢复。

通过观察和资料搜索发现:一天中脚长的变化原因是人活动了一天之后,脚的血液循环慢,发生了肿胀,脚部就会增大;而当晚上睡觉时,脚和心脏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血液循环加快,所以早上脚部就会小。

根据不同课题类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整理数据的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蔡艳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新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2).

[2]任英丽.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的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8).

篇5:)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篇6:小学数学小课题教学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数学错题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这都是我们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其次是因为学生粗心或听课不认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得不扎实;最后或许是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归根结底:一方面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而且不够重视错例的反思、归纳和整理,教师学生都没有把错题当成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认真对待理开发利用。最终导致学生一错再错的现象,远远高于不会做而错的现象。

短板理论者认为: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定律被称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小说《明天战争》中主人公常说的那句话“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少。”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将错误收集起来,对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判断,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正确和错误中不断的进行反思、辨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减少错误的产生。因此我觉得教师、学生都应重视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探索学生数学常见错题出现的各种原因,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的后续的教学起到提前预知学生错误的作用,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篇7:数学趣味小故事比赛活动方案

数学趣味小故事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我校特举行本次数学趣味小故事比赛。

二、参赛对象:

本校一——六年级学生。

三、参赛方式:

各班数学老师确定一个数学故事(可配乐),参赛人数不限,比赛前一天抽签决定各班选手出场顺序。

四、比赛时间:

2013年12月20日12:30——13:30(参赛选手务必在12:30前到达比赛地点)。

五、比赛地点:

校大会议室(请参赛选手自觉保持大会议室的整洁卫生)。

六、评委组成:

陈茂生、张冬红、潘灿阳、齐志华、郝文燕、陈华清

七、评分方式:

满分为10分,各评委独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剩下5位评委平均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现场亮分。

八、计分人:汪堂平

九、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按年级段设奖,各年级段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十、注意事项:

1、各班数学老师将本班参赛选手准时带到比赛地点,负责参赛选手上下天桥及楼梯的安全。

2、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3、故事内容不超过5分钟。

官港中心学校本部数学教研组

篇8: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昆明—安宁高速公路路线起点位于昆明市南过境公路大观收费站前630 m处, 与建成的石虎关—大观收费站高架公路相接。在K27+390 (小河边) 处与成昆铁路成21°角下穿成昆线后, 接和平村立交连接安宁—楚雄高速公路起点。

小河边下穿工程地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铁路等汇集的咽喉地段, 为昆明—安宁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下穿工程的设计, 充分考虑工程区域各方面控制条件, 从结构安全, 施工方便, 确保既有公、铁运营通车等方面, 多方案优选, 最终确定了钢筋混凝土整体框架, 桩板墙临时防护、B型便梁加轨束梁架空既有铁路, 便梁支点二次托换分段实施的总体设计方案。本文就下穿工程的设计作简要介绍。

2工程区域概况

小河边下穿工程位于昆明—安宁高速公路止点附近, 地处流螳螂江水系安宁四级阶地, 安宁断陷盆地内, 盆地内地势平缓, 路线区段地形稍有起伏, 区段内区域性构造复杂, 地震频繁, 是我国多震地区之一, 新构造活动现今仍发育。主要地层分布有玄武岩和石灰岩, 工程范围内有一条次生、错距较小的断层及破碎带, 地下水不发育, 局部见岩溶裂隙。昆明—安宁高速公路与既有成昆铁路成21°角斜交, 并紧邻昆安一级公路, 工程位于村庄附近, 民房较多。成昆铁路近期拟作复线改建, 远期预留四线条件。

3设计标准

3.1 昆安高速公路

1) 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2) 行车速度:

100 km/h。

3) 最大纵坡:

快车道4.0%。

4) 路面宽度:

行车道宽2×15 m, 中央分隔带宽3.5 m, 路面标准路幅总宽33.50 m。

3.2 成昆铁路

1) 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2) 设计荷载:

“中—活载”。

3) 行车速度:

160 km/h。

4工程方案研究

4.1 下穿和上跨方案的比较

小河边上跨方案综合路线、立交等条件主线桥梁总长达1 600 m, 同时和平村立交因接线关系将全部采用高架方案。和平村立交作为规划安晋高速公路的预留接线点, 规划设计为三条高速公路连接的节点立交, 采用上跨方案将会造成规划方案工程造价大幅上升。经多方综合考虑最终采用下穿方案。

4.2 下穿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铁路连续梁方案。

成昆铁路采用2×64 m连续梁跨越昆安高速公路, 连续梁采用单箱单室箱形截面, 最大梁高5.2 m, 最小梁高3.2 m, 梁部采用纵向及竖向双向预应力, 全预应力结构。铁路便线临时改移, 后恢复既有线。

方案二:公路隧道下穿方案。

下穿隧道采用双孔12.5 m连拱, 隧道全长290 m。铁路便线临时改移, 采用明挖法施工。

方案三:铁路框架桥方案 (见图1) 。

采用钢筋混凝土单箱双孔框架桥, 框架桥沿公路方向长290 m。采用B型便梁架空, 支点二次托换技术, 明挖施工。

各方案比较表见表1。

综上所述, 铁路框架桥方案在结构可靠性、全寿命期使用成本低、施工简便易行、对既有公路、铁路影响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同时在征得了铁路部门、地方政府的同意后确定采用该方案。

5下穿框架设计

铁路框架桥在同时考虑即将建设的成昆复线的需求及地方道路连接要求后, 下穿框架设计总长290.54 m, 共分19个框架节段, 设伸缩缝20道, 节段长度10 m~18.75 m不等, 编号为1号~19号节段, 其中6号~13号节段顶上有成昆铁路通过。

施工阶段计算荷载分为:结构自重;静土压力;施工便梁自重及铁路荷载等作用在结构上的竖向集中力。

运营阶段计算荷载分为:结构自重;铁路二期恒载;公路二期恒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影响;静土压力;列车竖向静活载 (分单线、双线铁路) ;公路竖向静活载;列车竖向动力作用;列车制动力;汽车制动力;温度变化的影响。

通过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 对各节段的不同工况分别进行结构分析, 计算内力及应力, 分公路荷载影响范围, 铁路影响范围分别配筋, 并检算各性能指标均满足公路及铁路规范要求。

6施工方案研究

小河边下穿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案, 既要确保既有成昆铁路安全运营通车, 又要保证邻近的昆安一级公路及通往凤凰山火葬场和公墓的地方道路的通行。

设计阶段对顶推方案、D型便梁架空线路一次现浇施工、便线改移现浇方案等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最后, 结合结构安全、运营安全、施工易行、确保工期等因素, 并会同施工单位共同研究, 征求了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最终确定采用桩板墙临时防护、B型便梁加轨束梁架空既有铁路, 便梁支点二次托换分段实施的总体实施方案。

6.1 基坑临时防护

下穿框架基坑开挖深度平均深达11 m, 最深处达14 m, 受昆安一级公路、地方道路及民房等影响, 地面开口宽度极为有限。针对地表覆盖层粉质黏土, 其下为灰岩及玄武岩风化层, 临时防护桩有较好锚固段, 且地下水经勘探确定处于可控条件下等实际条件, 确定采用先开挖灌注临时防护桩, 基坑开挖过程中逐级在桩间采用挂板和喷锚防护的临时防护措施 (见图2) 。

6.2 B型便梁既有铁路架空方案

B型便梁铁道建筑设计研究院2003年研制的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应急抢修的便梁, 采用拆装式下承钢板梁。基本单元12种, 单元最大长度8.25 m, 单元最大重量3.81 t, 设计跨度16 m~24 m。具有安装方便、运输便利、经验算和局部改动后可进行支点连续处理等特点。

结合本工程特点, 第一次采用B型便梁简支体系架空线路, 第二次对B型便梁的简支支点进行局部加固后, 将简支支点连续, 支点转换后体系转换为不等跨连续梁结构。

1) 第一次架空成昆铁路。

与临时防护桩同期在7号、9号、11号、13号节段位置挖孔施工便梁临时桩墩, 每个支点采用2×1.5 m钢筋混凝土矩形桩2个, 支墩完工后采用5×24 m B型便梁, 两端采用纵横工字钢梁作为配跨梁架空线路。其后施工5号、6号、8号、10号、12号、14号节段。

2) 第二次支点转换、体系转换。

待各已施工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85%, 将B型便梁由简支梁支点处进行加强连接, 并将支点转换至5号、6号、8号、10号、12号、14号节段上, 体系转换为跨度为9.32 m, 15.19 m的连续梁, 拆除7号、9号、11号、13号节段位置临时桩墩后, 施工7号、9号、11号、13号节段, 最后恢复线路。

7结语

1)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以21°角斜交的特小角度下穿既有铁路, 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本工程综合设计、施工、运营单位的要求, 合理确定工程方案, 实践证明是经济、安全、可靠的。

2) B型便梁是综合了广泛使用的D型便梁的使用效果, 优化、改进的新型铁路施工、应急抢修的便梁, 在本项目中, 通过对B型便梁的加强、改进, 拓展了该梁的应用范围, 为今后既有铁路施工、设计拓宽了思路。

3) 铁路建设面临跨越式发展, 既有干线铁路绝大多数要进行提速改建, 公路建设也正进入建设高潮期, 公铁之间的交叉干扰越来越频繁, 在建设过程中应综合各方利益, 全面考虑各行业发展空间, 合理选择设计方案, 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摘要:通过对下穿工程实例进行方案研究, 从工程方案、施工方案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 对高速公路以特小角度下穿既有铁路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解决了在不影响既有铁路运营条件下, 高速公路以特小角度下穿既有铁路的难题。

关键词:既有铁路,高速公路,下穿方案,B型便梁

参考文献

[1]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2]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3]JTJ 041-2000,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S].

[4]TB 10002.1-2005,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S].

上一篇:年假!下一篇:邓论复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