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4-08-10

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精选9篇)

篇1: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大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机械类099班团支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我们就进入了大二下学期。经过半年的锻炼和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我班团支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也是初见成效。这主要依靠全班广大团员青年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在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共同面对风雨,我们共同走过光辉。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继续携手走过漫长的道路,把我班团支部建设得更好。对于未来有如何打算,如何把我们班团支部建设得更好,现把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思想方面

经过一年多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大学生活,思想上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知道了作为一名共青团员的职责与义务,明白了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思想觉悟。所以在接下来的下半学期里,团支部会继续用团的章程去教育大家,继续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和认识,带领大家向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让同学们明白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去充实自己。

2:学习方面

要时刻让大家明白:学习时刻是一个学生的崇高使命。决不能让大家颓废,针对考试挂科的同学,要让成绩好的带领着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争取补考一次性通过。另外,团支部准备组建一个学习监督小组,监督大家去上自习,努力学习,时刻提醒大家自己的使命与理想。在班上实行以寝室为单位的学分大比拼活动,通过比较平均学分绩和寝室获奖情况来评比出学风优秀寝室,并且给予适当的奖励。

3:生活方面

积极组织同学们进行寝室间和班级间的篮球比赛,象棋比赛,辩论赛。以此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团结与互助。同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夏令营,让同学们记住自己青春中美好的回忆。但绝不能忘记我们的宗旨:勤劳节俭,朴实创新。

4:工作方面

积极组织各个团小组开团会,进行各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各小组的实力。同时搞好团支委与各小组间的合作。在团支委内部,要求分工更加明确,加强每个人之间的默契,让大家清楚地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主要活动安排:

1:3月份 3月5日是学雷锋日,所以我们将响应团总支号召,积极学习雷锋精神.主持召开一次以学雷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并开展“做文明学生”活动。

2:4月份清明节时组织大家去到马鞍山的烈士陵园扫墓

3:5月份劳动节来临了,对同学们进行劳动光荣教育

4:6月份期末考试将要来了,积极组织大家备考,并对大家进行“诚信考

试”教育

5:最后,大二结束了,组织大家对大一作一个总结。

篇2: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紧接大一上学期的脚步,转眼就来到了下学期。在过去的半年中,我们彼此了解,相互熟悉,在自己的努力下都有所收获。作为班长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相信在所有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班定能成为一个学风浓厚,成绩优秀,凝聚力强的,有特色的班级。

新的学期,新的挑战已经到来。这学期我们将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和加强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两个主题进行班级建设。现将本学期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风建设。

建设优良的学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本学期,我将继续严肃纪律,端正同学们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督促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老师积极配合,协助老师完成教学工作。还要进行学习经验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学习气氛,调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本学期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考试及格率定为100%。

本学期我们继续坚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督促,学委统筹的方式进行学习。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英语四级通过率定为80%。

对于四级考试同学比较茫然,因此我已经和本班英语老师交流过,姜老师会给我们一些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的通过考试。我想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会完成这个目标。

3.计算机二级通过率为85%。对于通过计算机二级是现在的主要任务,我将会和学委要求大家多做黄建老师发的课后习题。并且多做历年真题,了解考试到底考什么,抓住重点。利用好模拟考试系统,熟悉考试环境,那样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慌神了。

4.另外适当地加入一些考研和就业方面的知识,使同

学们在这些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班集体的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适宜的班级管理制度。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班委会的作用是关键。我们将注重班委会工作的协调统一,发挥班委会的骨干核心作用。起好带头作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并且要杜绝班委挂科的现象。

这学期我们班将一起努力拼搏,奋发图强,鼓起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激扬我们的斗志和理想;肩并肩,走出我们崭新的天地,手挽手,创造我们共同的辉煌。

篇3: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大一学生工作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一学生,学生工作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 步入大学标志着人生进入崭新的阶段。他们的人生目标由单纯的升学转变为提高综合素质, 生活方式由家庭生活转变为集体生活, 学习方法由记忆主导变为重在理解, 人际关系由简单变为复杂。因此, 大一新生工作涵盖了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诸多领域, 肩负着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明确目标、适应大学生活的使命, 因此非常重要。我们根据任2010年级主任的实践经历, 谈谈对大一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大一学生的特点

1. 思想状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思想”既可以作为名词表示结果, 又可以作为动词表示过程, 因此我们所说的思想状况是指思想结果 (即狭义世界观) 与思想方法的统称。 (1) 思想结果。大一学生所能感知、体验的世界是一个狭小的世界, 他们的世界观涉及的范畴并不大。大一学生主要关注学业、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对于学业, 由于长期的中学应试教育, 部分学生有学习疲劳的倾向, 他们希望大学是轻松的, 学习不要太紧张, 但在学业之外, 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日常生活, 由于现在的大一学生多是“90后”, 休闲的要求明显高于以往, 很少具有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对未来发展, 找到好工作是普遍诉求, 但对更为根本的职业发展却很少考虑。因此, 大一学生不清楚当下的大学学习与未来的社会发展到底是什么关系。 (2) 思想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与独生子女的特点, 大一学生思想方法最鲜明的特征是缺乏独立性。简言之, 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方法。他们人云亦云, 思想上被流行的观念主宰, 喜欢跟风, 易受思潮的鼓动, 因此思想波动较大, 情绪起伏不定。当他们面对选择、遇到压力, 特别是在处理无法模仿别人的个性化问题时, 很容易出现失误。

2. 性格特点

大一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有: (1) 自我意识强烈。这是大一学生最鲜明的特点, 也是其他性格特点形成的基础。自我意识强烈与学生成长环境的三个特点有关, 即独生子女现象、应试教育与网络影响, 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学生的家庭生活单调, 社会生活贫乏, 造成他们更多地生活在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在与同学、老师、班级的关系处理中, 当面对课程、班级活动、军训等“社会”活动时, 强烈的自我意识造成大一学生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 顾及自己的面子, 重视自己的感受。 (2) 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烈必然导致个性鲜明, 因为每一个自我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自我, 所以个性间的差异很大, 反衬鲜明。从人才培养目标看, 个性鲜明并非褒义, 它是需要努力转变的, 因为这里的个性是面向自我的个性, 而社会需要的是面对外部世界的个性。从未来发展看, 学生需要的是融入社会, 具体就是尊重社会、重视外部、关注他人, 而不是一味地彰显自身的个性。 (3) 追求独立与平等。这一特点在新生中表现得最为强烈。由于生活方式的巨变, 学生原有的“社会”地位受到双重动摇, 一方面是高手如云, 使得原有的良好学习感觉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集体生活也瓦解了他们在家庭中备受尊崇的地位, 从而产生失落感。因此新生希望以独立性追求为手段, 最终达成平等, 以弥补原来“崇高”地位的失落的不足。不难看出, 这里的独立性追求旨在重塑“社会”地位, 因为他们担心年级主任、班干部的管理, 以及同学间激烈的竞争会导致自我的彻底丧失。

3. 学习观

鉴于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体, 因此需要专门讨论。这里的学习观指世界观在学习范畴的版本。学习观可以分为学习观念 (作为静态的名称) 和学习方法 (更多指向学习过程) 。 (1) 学习观念。新生通常认为, 大学学习不过是知识量增多、知识点更难、课程五花八门, 但学习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如上课过程、课后复习及考试等在形式与目的上与中学相差无几。他们不清楚大学学习的基本目的是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大学学习是创造性培养的过程, 是为走上社会奠定基础的过程。因此, 新生的学习目标偏低, 缺乏基于崇高学习目标的学习动力。有些新生搞不清学习与社团、班级工作的关系, 他们偏离了学习这个大学的主战场而热衷于其他事情, 更有甚者将娱乐休闲摆在高于学习的位置。 (2) 学习方法。长期应试教育给新生的学习方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习惯于记忆、计算等较为低级的学习方法, 对概念理解、抽象分析、文字表达等大学知识的精髓视而不见, 对因此而带来的学习方法转换很不适应。调研显示:很多学生学完大一后, 对大学学习方法仍然不甚了了, 学习方法实际停留在中学水平上。

二、目前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理念的错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因此高校的科学管理理念应该为学生成才服务, 学生是服务的对象与主体。然而, 目前高校学生工作中主从关系是主流, 即教师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 而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和管理对象。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源于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

所谓“官本位”, 就是一种以官为导向和中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价值追求。[1]它与特权、等级、服从、命令、驱使等专制、集权作风紧密相连, 而这也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民主精神和信念的本源。“官本位”强调官为主、民为仆, 官为中心、民在边缘, 官重民轻, 官尊民贱, 官上民下, 自上而下形成严密的等级秩序。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中国儒家文化的理想追求及科举制度这三大支柱的支撑下, 官本位思想得以经久不衰。

在今天, 尽管官本位思想开始受到动摇和削弱, 但作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 它已深深植入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深处, 以致在当今的社会领域, 官本位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要彻底根除还需很长时间。

2. 管理方式的失当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方式。受现有管理理念的影响, 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以行政化控制性管理为主。所谓“行政化”, 即在管理体系中通过指令、规定等自上而下地逐级施行行政管理, 它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关系。所谓“控制性”, 即通过制定目标、建立章程等方式进行考核, 它强调规范化、有序化。

现在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从整体结构看, 组织机构可谓纵横交错、条块分割。在学校层面, 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按职能划分, 以块状为主, 如学工处、宣传部、团委、武装部、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后勤管理中心, 等等十余个部门, 这些部门彼此平行, 互不统属。为了“管好学生”、“管住学生”, 各部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考评措施, 并将它们下发到各基层学生工作单位。不难发现, 整个工作过程的终端表现为学生服从并执行各项指令, 在大量重复的管理要求下, 尽管各个行政部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但学生的根本诉求却没有得到重视。

3. 工作重心的偏移

管理理念的错位和管理方式的失当使学生工作重心偏移。人才的培养应当是全面的, 但在当前高校的管理制度下, 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像两条平行线, 互不相交、彼此分离。以院系为例, 院长 (系主任) 分管教学, 书记或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教师也分化为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教师, 一支是学生工作队伍, 如辅导员。专业教师负责传授知识, 辅导员则仅仅负责学生思想与日常生活, 但与教学工作脱节。这种脱节导致专业教师与学生工作间的二元分立, 即“教书不育人”、“育人不教书”, 同时也使学生工作仅仅停留在事务的处理上, 却与学生的核心任务———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渐行渐远。我们认为, 作为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学生工作只有与教学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特别是紧紧围绕教学“主战场”, 才能将“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反之, 如果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割裂开来, 甚至对立起来, 学生工作的地位和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三、人本主义管理观

1. 人本主义的核心

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在尊重人的个体差异的同时, 将人的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统摄下, 学生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接受教育管理的同时, 得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张扬, 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并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完美对接, 成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的人。在大学教育过程中, 学生应该是主体, 应该具有绝对的主动性。但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 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以人为本”的“本”强调人的发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是分层的, 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按照需要的性质, 又可将其分为底层的物质需求与上层的精神需求。而人的真正发展则是一个以底层物质需要满足为前提, 上层精神需求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的发展包含两个层次, 即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实现。在需要层次理论中, 归属与爱、自尊等需求是人得到社会认可的满足感的体现, 也是人在满足社会需求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归属与爱的需要会促使大学生努力与周围的人们建立关系, 不断适应社会需求, 以使自己在社会中找到合理的位置。自尊是人对名誉、地位等 (来自他人对自己尊敬与尊重) 的欲望体现, 也是人渴望获得社会对自己稳定且较高评价的体现。为了满足归属与爱和自尊的需要, 人必须不断提升自我, 使自身发展与社会的评价标准相契合。

在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之后, 大学生就应该超越社会束缚, 迈向自我与社会互动的更高发展层次, 即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个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人格臻于完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了底层需求的羁绊, 人可以充分释放全部潜能, 实现全部价值, 成为一个自由的、健康的、无畏的人, 同时也是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就像植物对于阳光、水及养料的需求一样, 大多数人需要安全、归属、尊重及其他需要的满足, 而这种满足只能来自外界。一旦人的内在高层次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个体的自我实现就开始了。人在理想和价值观的驱动下, 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实现目标, 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并生成意义。可以说, 这种实践活动就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寻求存在意义的过程。所以, “以人为本”的最深刻、最本质的内涵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它使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将人的发展推向高潮。

2.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服务式管理

在“以人为本”理念的统摄下, 服务式管理应运而生。服务式管理是相对于行政化的控制性管理而言的, 它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 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为主要内容。

服务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方式, 其对象为学生, 构成要素为尊重、研究、服务和发展。[3]尊重教育对象即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 与学生平等友好相处,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研究教育对象即全面、及时地了解学生, 掌握其身心及行为的变化, 明确学生真正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服务教育对象即把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学生的需求, 融教育、管理、活动、服务、发展于一体, 通过服务引导人、激励人、发展人。发展教育对象即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 整合资源, 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 营造全面发展的氛围,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发展自我。

四、服务式管理的举措

1. 入学引导

对于大一新生而言, 过去的教育体系是封闭的, 他们的目标也是明确的, 即一切以升学为中心。在封闭的教育体系中, 目标和方向总是明确的, 只是在不同时期方法略有调整。然而,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上层结构, 却是开放的、与社会相联通的。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带来了原目标的消失, 许多大一新生会问:“我们专业学什么?”“我们将来干什么?”因此, 入学引导的核心是目标的重塑。在工作中, 可以通过报告、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的设置及目的、专业前景及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情况, 使学生对专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有所了解, 以便重新树立发展目标。

2. 工作重心的回归

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 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起点。因此, 学生工作的重心应该由事物的处理回归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在工作中, 可以通过优秀学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 使大一新生与高年级优秀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传授, 又有利于示范效应的形成。同时, 可以通过定期测验的方式, 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 对于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 辅导员、班主任应进行个别指导, 或介绍专业教师给予帮助。

3. 学习观的改变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 大学生应当具有博而专的学习观。其中, “博”强调知识的广度, 而“专”则强调专业知识的深度。但是, 长期的受应试教育使学生的知识面大大缩小, 理解能力存在很大欠缺。因此, 在工作中, 应当引导学生注重文理科知识的融合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以理工科为例, 学生工作应注重通识教育与学生思维方式的结合, 更多关注通识教育的可操作性和易接受性。同时, 引导学生将理解维度由自然科学定律、简单逻辑推理和数理方法向哲学与方法论的层次展开, 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4. 心理关怀

步入大学后, 学生的奋斗目标、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 学生工作在加强引导的同时, 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心理关怀。在工作中, 辅导员应当积极深入到学生中, 以平等的身份倾听学生的声音, 了解学生的困难,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 积极开展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 以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寻求集体的归属感。此外, 还应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骆四铭, 柴世思.高校行政化转型与治理[J].现代大学教育, 2011, (2) .

[2]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 (许金声等译)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6.

篇4: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关键词】长短学期制;高校工会;维护;宣教;参与;服务

一、学期制改革在高校适用的现状

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必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国一部分高校所进行的“改两学期制为三学期制”的学期制改革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内部分高校就开始实行短学期制。进入21 世纪,关于高校短学期制的探讨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化。传统的两学期制每学期时间太长,学生学习节奏慢、效率低,缺乏自主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来说,两学期制教学时间冗长,不利于教师更新知识、进行教学研究和国际交流。

短学期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在观念上,由于短学期制比较新,很多学生、教师甚至相关领导都相对轻视,甚至因此引发心理问题。在课程设置问题上,课程改革并没有完全跟上学期制改革。在管理上,实施短学期的经验不足,未形成完整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很多课程并不能反映学生实习的真实效果。 此外,未形成相关的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方案落实不到位。

二、学期制改革下对高校工会职能的新要求

(一)维护职能

《中华人民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维护高校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在学期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内部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财务制度都将面临与之配套的改革,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内部出现的矛盾也必然加剧。这就要求高校工会必须学会协调各方关系,不仅在劳资关系、经济利益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应注重教职工政治权益的维护。

(二)宣教职能

学期制改革的推行打破了旧有学期制教学管理的路径,不仅给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学校学生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等各大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遭遇到种种抵制情绪和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工会出面在教职员工中做好宣传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予以缓解和疏通,找到排解压力与促进学校发展动力之间的有效路径。

(三)参与职能

短学期制度的推行,不仅涉及到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利益,而是涉及到学校整个系统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局。在这种重大利益面前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做好联系党和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教代会为载体,广泛听取来自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向学校决策层传达职工们的想法和心声。要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

(四)服务职能

工会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在其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短学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工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不同需要层次的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在服从改革的大局下,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短学期制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工会要抓住机遇,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职工群体搭建发展平台,对青年教师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合理诉求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中年教师晋升、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对老年教师退休、健康等问题给予关照。通过努力为教职工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真正尊重和关心教师的成长发展来服务于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改革大局创造条件。

三、学期制改革背景下高校工会各项职能实现的条件

(一)提高工会参与度,增强高校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法律保障了高校工会参与校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但是在我国高校中,长期形成的单一治理结构,以及高校工会职能发挥的“虚位”或“缺位”现象,使得工会组织定位在八小时以外成为自己的主要活动空间,其内容则是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而显现出职能发挥的力度不够。要提高工会的参与度,真正在高校校园中形成民主参与的风气和精神,还需要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实践。首先,继续肯定和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广大教职工广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其次,工会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有关的程序制度;最后,要加大力度推进二级工会建设,发挥院系工会作用,推进工会干部职业化进程,夯实工会组织基础。同时要加大工会工作政务和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工会的所有工作要得到教职工的支持和监督。

(二)增强责任意识,实现工会由福利型向服务型转变

福利型特征是目前全国高校工会的普遍特征,具体表现为在特定的时期或节假日向教职员工发放慰问品,组织体育运动或各类比赛等文体娱活动。事实上,高校工会要转变工作方式,将简单的提供福利转变为切实的为每位教职员工服务,努力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通过了解教职工的真实需求,解决广大教职工的生活困难与现实困惑。一方面,在物质提供上,由于实行短学期制,高校教师的工作强度变大,工作节奏加快,亚健康问题突出,工会必须提供切实的物质保障,如定期提供针对教师员工的员工健康检查,提供场地和健身设备或运动器材,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针对家庭经济特殊困难的家庭,工会要定期送温暖,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另一方面,在精神需要和心灵层面,工会要及时关注到教师的情绪和心理,建设心理咨询室或提供相关便利,及时发现教职工的心理隐患,帮助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保障教职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三)发挥工会引导作用,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短学期制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推行短学期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举措。短学期制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党政班子的领导,更离不开全校教职员工上下齐心共同努力。面对改革的种种压力和怀疑,高校工会要勇于承担责任,发挥工会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工会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引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负有重要作用。工会组织作为高校的重要组织部门,一方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也是密切联系教职工的部门,它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群众化的工作方式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高校工会可以最大限度的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号召他们凝聚起来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工会有天然的优势,可以组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范围的职工参与各种文体娱活动,从而使忙于各条战线的教职工有更强健的体魄、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这是新时期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能够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重要作用。

篇5: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新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作为班长我将竭尽全力为全班同学服务。

总结上学期的不足和成绩,我感觉这学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关心和督促同学们的学习上、班级以及班际活动的的组织上。

首先,对于学习,我们班上学期成绩不是太理想,部分同学主次不分,过多地把心思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没能抓好学习。对此,班委成员这学期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号召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向班里学习比较努力的同学学习,做好考勤的工作。具体的实施方法:

1.继续实行划分学习小组的方法,各组长对所辖的同学给予学习上的帮助、督促

2.寝室集体上自习。各寝室参照课程表,每周至少选择一个晚上进行集体自习,时间为晚上7:00到9:00,每晚由一位班委陪同,同时记录出勤情况。无特殊情况不许迟到、早退、缺席,学期末根据个寝室的出勤情况,生活委员用班费给予表现好的寝室一定的奖励。

3.逃课的问题。由副班长不定期查勤,发现逃课的同学,一次警告,两次报告给辅导员。

4.针对国二、四级考试,由宣传委员组织知识交流、经验学习、信息沟通,进行互帮互助。

5.针对老师对布置的作业不检查、不批阅的情况,我班组织班级内部批改作业,由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负责,每科目的作业学习委员必须在下次上课前一天收齐进行批阅,上课前十分钟发给同学。

其次对于班级以及班际活动,应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进行,本着增进同学间友谊、增强同学们的体质、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的原则,本班的这学期提上日程的活动有:播放心理教育影片、春游、主题班会、五四晚会。对于班级活动,以体育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增强班级间的友谊。具体的活动方案,以策划书的方式呈现,在取得老师的肯定后方能进行。

以上就是我这学期的工作计划,如有不足将会及时改进。总而言之,我将会努力把我们班建设成团结、友爱、有影响力的班级。

XXX

篇6:大一下学期学习计划

4.在文化节其间,组织任何(不限年级,学院,甚至学校)志愿者到南亭进行义教.

5.在广州大学城的论坛上发贴,宣传我们的文化节,展示我们的成果.

6.联系学院各大社团,开展相关活动.如联系红会,组织志愿者献血等.

7.联系大四的师兄师姐,开展义卖活动.

暂时只想到这些,如有需要,可在部门例会上进行讨论,切实可行的,再写具体的策划书.

3).在开学初期,抓紧时间,将注册广州市青协这件事落实.

4).极联合科普协会,心协分会,红会,青协分会,艺术团,记者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这些协会进行更多的交流,协助其日常工作的展开。具体开展要视乎协会本身的活动,并做好学院这些协会与学院之间的沟通桥梁。

5).全力协助学院日常工作的展开,配合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活动的准备以及现场工作,维护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内部团结。

二.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为目标;以开阔自己的思维为目标.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锻炼,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需要迫切弥补的缺陷.没错,我的目标就是部长,但要做到部长这个位置,我的思维还不够开阔,我的应变能力还不够强.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会在这个学期里有意识的去锻炼自己,争取在这个学期内让自己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周围的每个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1).做个细心的人,多些留意身边的事物,多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多些与人沟通,在不断的沟通中锻炼自己的口才.

3).努力建立自己的人脉.

4).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5).要把握机会,该自己争取来做的,就要争取.

大一下学期学习计划篇三

以前高中时期学英语的时候可能更强调应试(语法词汇都很程式化),到了大学阶段应该注重听说读写译综合发展和英语的实际运用。

1.听说。

听是输入,说是输出,所以听力是口语的前提。你可以常上英语学习网站,比如普特(putclub)、沪江英语(hjenglish)上面有很多听力材料,有不同的难度梯度。如果你本身英语还不错的话,可以从上面多找一些VOA、BBC和CNN的新闻和报道(有音频有视频),然后做精听练习。

先听一两遍,搞明白main idea,然后再以句子意群为单位,精确地repeat其中的每句话(重复的时候注意模仿原音中的发音、语调、停顿等)。这样的训练可以很实在的提高你的英语听力实力。经过一段时间(一个月、一学期...)的密集训练,你就会发现听英语的时候不再是“朦朦胧胧”的,而是很清楚的知道老外在讲什么。

另外还有一种提高听力的途径就是看美剧英剧,这个方法既能娱乐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耳朵的敏感度,学习到新鲜实用的口语表达。像经典的情景喜剧《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等等,如果对喜剧感觉一般般的话,可以选择剧情类的(美剧在这方面提供的选择超多的,校园、科幻、司法、医务等等),你可以去伊甸园和美剧迷这样的网站论坛上多去看看别人的推荐和分享。

2.阅读和写作。

其实中国大部分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是对付考试的,所以这种文章都有套路,词汇运用也有限。阅读是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的最佳途径。推荐大学生多看看外刊(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Economist经济学家、Times泰晤士报、Guardian卫报等等),从这些报纸杂志的文章里,你能涉猎到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各个层面,而且熟悉西方人的逻辑和思辨。这些外刊都有其官方网站,可以定期上去浏览,并保存一些视角新颖、文风犀利的文章,做做翻译练习。

英语强调积累,所以要在每天的生活里贯穿英语的学习,而不是集中一两个月应付一下考试然后将其抛之脑后的那种学习。如果你觉得缺乏学习方向和动力的话,也可以参加培训充充电。苏州的译阁乐是我很想推荐的机构,专门培训上海中高级口译,对于想提高英语的同学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其实学英语最重要是能对英语产生兴趣,另外就是可以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好了,即使有很多单词不认识,都可以在语境中猜出来,否则枯燥的背诵只好导致更快的忘记,可以去青岛韦氏英语学校看看,韦氏专职教师全来自美国和加拿大,教授纯正的北美英语,随时更新的原文教材,更体现原汁原味的北美文化,在韦氏只能讲英语,相信只要你用心学,可以学得很地道。

1.多听 多看 多说 多练

2.平时多积累一些词汇 这样用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

3.多跟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多研究

4.最好是看一些资料和光碟。属于日常口语方面的 ,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5.记忆词汇的时候要掌握内在规律,比如 发音方面的 词形方面的 意义方面的等等

6.可以多看一些英语类的节目,英语类的书籍。

7.可以多写写小短文。从简单句入手。逐步提高。

8.可以听听英语歌。看看英语短剧等等。

总之,只要记住 听说读写译 几方面的步骤 灵活运用。穿插进行。多积累,多练,专心致志,日积月累,就会有所成就。

针对学习目的不同列出两种英语学习方法:

1、为过4、6级而学英语;

——做真题 寻找弱项逐个单项突破

2、为真正学习一门语言而学习外语(任何一门外语);

——环境最重要,为此列如下方法:

1)每天跟外教学习英语,多接触外国人,使你的学习语言的生活成为和外国人在一起的生活学习;

2)看西方历史、文学作品的电影;

总之,文化学习是主要,了解之后的兴趣再学习英语词汇等基本功就是得心应手的事了。

平时可以多看看美剧,看看英语电影,或者去听摇滚吧,那样你一定会爱上英语的。首先要让自己对英语有兴趣才可以有动力,看或者听的时候,尽量跟着原声重复。强调一下,如果你经常看原声的英文电影,你就再也不会想看中国翻译配音以后的电影,至少我现在是,有些翻译过来已经完全失去美国人讲英语的感觉了。

然后,对于以后找工作,或者是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英语也是一个分水岭,英语的优势绝对会让你比别人多很多机会。

而且,我们国家现在正在努力承办各项国际活动比赛,比如世博啊,奥运会之类的活动,如果英语好的话,可以去申请做志愿者,对人生绝对是一次不同的经验和锻炼。

篇7:大一下学期学习计划

新学期、新气象,为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多更大成就,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

划。在总结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做出如下计划:

一、做好一切准备迎接三月份计算机考试、五月份职业经理和六月份电子商务考试

1、熟识计算机理论知识、熟练计算机操作(word/ppt/eocel···)

2、掌握职业经理理论知识(职业经理教材)

3、电子商务培训

二、研读财务报表(重点);目标:基本掌握财务知识,看得懂财务报表

1、阅读财务书籍

2、阅读报纸有关公司年度报表

三、学好课程知识

1、走在老师前面,课前预习(30分钟之内)基本掌握当天所学内容:划出重点难

点深入思考,试着提出两三个问题

2、思绪一致,课上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口手眼脑并用(课上不许玩手机、不聊天,对有些课程可用来看书或写总结)

3、课后的第一,课后要及时回顾:先用五六分钟回忆课堂内容,然后翻阅课本仔

细复习一遍,最后在睡前再复述一遍

4、温故而知新:学后两天复习(重点部分)、周末巩固、一个月再仔细复习一遍

四、计划每天学习时间

1、科学合理安排每个时间段学习时间

2、与时俱进,根据实际调整、以变应变

五、阅读书籍(不要多但要精读,要读薄又要读厚)

六、积极社会实践,在社会上寻找机会,锻炼能力、获取经验

七、踊跃参与社团、班级团体活动,尽量去展现自己才能并提升自我八、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少吃热食

2、多参与体育运动(打篮球);傍晚健身运动

3、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每天存一元、记入每天消费情况

九、以成功人士为榜样、以成功者的思维思考看待问题、成功者

十、为人谦和、态度诚恳;行事谨慎、考虑周全;有上进心、责任感、持之以恒

十一、努力完成这个计划,练就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

新学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园地,但是要认识到:荣誉的桂冠往往要荆棘编就,成功的道路往往由汗水铺通,旅途决非一帆风顺。它需要忠贞不渝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热情,脚踏实地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攀登,有了计划就要努力去实施,所以,要培养坚

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决心学习的人,得有经受磨炼的思想准备,在困难和挫折面

前,不灰心、不放弃。

不要做理想主义者,要成为理想的行动者。

篇8: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的工作不是从事理论研究,也不是从事开发设计,而是把现有的规范、图纸和方案实现为产品、商品和财富。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应落实“以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此我系结合学院提出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的要求,根据系部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从2014年就开始构建基于项目化教学法的综合实训课程,彻底摆脱以往专门针对一门课的实训操作,而是把几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最后以一门综合实训的方式进行基于企业职工模式的动手实操课。该大一夏期的学期项目教学目前主要是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初级工技能培养服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研究中引入企业新技术和最新职业资格标准,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结构。让学生形成知识能力认知、技能训练、市场研发三层递进的知识体系结构。

本课题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指导教师给出的项目选题进行设计、仿真、安装。将项目制作与职业技能对接,让学生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有种身在企业工作的感觉,这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还没有一定成效,此举也可为兄弟院校服务。

二、学期项目中选题的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要求“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教学”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但笔者研究的学期项目主要针对的是大一的学生,该群体刚刚进校一年,对工程概念理解甚少,对所学电子专业的知识量积累不够,如果直接把设计要求提的过高,不但无法实现项目化教学的最初目的,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甚至有可能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做为对大一初学者的项目化要求的设置就变得尤为重要,既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困苦。因此,在此项目初期,作为引导作用的项目课题的选取就变得十分重要。笔者同研究团队经过反复思考得出应用电子专业学期项目选题如下:项目一、利用晶体三极管,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为5的共射放大电路,需要解决直流电源设计。项目二、利用晶体三极管,设计一个放大倍数为100的共射放大电路,需要解决直流电源设计。项目三、利用晶体三极管,设计一个路灯亮、熄自动控制电路(路灯电源为市电)。需要解决直流电源设计问题。项目四、利用集成运放LM324,设计一个人工控制四个发光二极管依次亮,依次熄的工作过程,需要解决直流电源设计。项目五、利用晶体三极管,设计串联稳压型电源。需要解决,输出电压可调为3-15V。项目六、设计与制作一简易RC正弦振荡电路,频率为5-10KHZ之间任意一种即可,幅度自定。

以上六个项目选题与大一所学课程紧密联系,既可以将安全用电知识引入其中,又可以结合初期学习的电工技术基础、仿真课程、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做到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要求。

三、应用电子专业学期项目的设计实施要求

在学期初便将项目选题、要求发给学生,让学生按3-5人组成小组,将企业的团队意识提前灌输给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按照以下六步严格要求进行。

第一步(信息搜集):负责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指导教师按照学期项目实训要求对本次综合实训做系统讲解,包括任务要求、目标、考核标准,对每个小组项目选题进行说明。学生自己进行对应信息搜集,完成个人方案的确定。

第二步(制定方案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小组讨论,最终确定小组方案。小组之间进行方案讨论,确定方案的优点和不足。解决指导教师提出的项目制作前拟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确定方案):小组讨论确定整机电路以及电路具体参数。同时确定出所用元件的检测方法,估算出项目成本。指导教师点评。

第四步(方案实施):进行项目电路制作。进行电路调试与性能检测,解决故障。对电路制作成本进行核算。对产品进行工艺封装。

第五步(评估):通过项目电路数据测试分析以及得出的结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产品进行评估、考核。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项目制作报告书。

第六步(反馈):学生用PPT展示项目内容以及所学内容,对本次综合实训进行自评与互评,达到信息的反馈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我系应用电子专业三届学生大一学期项目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此项教学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具备了根据工程要求,设计、组装和调试基本模拟电路的能力;能读懂基本电子电路图,具有分析基本电路功能和作用的能力。在项目实训过程中,整体表现出学习兴趣高,态度积极,学习现场气氛活跃。大部分同学通过本次项目实训掌握了焊接基本技能、元件测试、电路带电测试检修等技术知识。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量多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2、焊接过程强迫规定出焊接时间,这样可提高焊接效率。3、对于自主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每次课都给其规定任务并在课程结束前考核检查。

摘要:应用电子专业大一学期项目是一项以任务驱动作为整个实操内容的主体课程,整个项目贯穿最初的设计到最终实物呈现的整个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安全用电、设计中的软件仿真,以及电子产品工艺制作的要求,穿插到整个综合实训中来,教学中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文化。同时通过大一学期项目的教学,为大二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基于以上种种要求,若要达到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选题的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实际教学,对学期项目选题进行反复探讨分析,得出了适合学期项目的优化选题。

关键词:学期项目,选题,思考

参考文献

[1]邓玲黎.基于CDIO开展高职机电专业学期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田树军.职业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例[J].中国培训,2016(13).

[3]熊宇,张堃,庄武良,梁奇峰.高职高专“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08).

[4]陶振琴.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0.

篇9:大一下学期工作计划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大一新生适应性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原有的硬件环境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办学需要,同时考虑到办学成本,纷纷在城市郊区开办新的校区。多校区办学虽然解决了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新校区多在郊区,加上交通、住宿等原因,原有习惯在市区上课的老师,势必对新校区的学生精力投放上有所减少,也减少了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其次多校区办学下,低年级学生一般被安排在新的校区,这十分不利于他们对外交流、与高年级同学交流,缺少一种引导与沟通,以至于使他们的适应周期会有所加长,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因此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大一新生乃至大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是摆在每个辅导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上海某高校商学院大一新生为分析对象(该学院2007级学生有653人),采用跟踪调研的方式,通过长期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发放600份,回收583份,有效回收率为97.13%)等方式、方法,同时与单一校区办学下的同学们进行比较分析,查找出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大一新生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分析,挖掘出深层原因,并提出实践对策。

1 多校区办学下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现状分析

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呈现两大方面的特征:一是相较于传统单校区模式下办学,多校区办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二是刚刚脱离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学习,在适应过程中所呈现的一些问题。

1.1多校区办学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与分析

1.1.1多校区办学导致师生交流减少

传统的单一校区办学优势在于:学校位于市区内、交通便利,便于学生对外交流;师资力量集中,便于资源交互共享,学生与老师交流方便;高年级(本文特指大三、大四学生及研究生,以下简称“高年级”)同学可以更好地把经验传导给大一新生,加速大一新生的适应性。但是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以上优势便不复存在,根据问卷调研情况如下:

图1.1大一新生与任课老师交流情况分析

由上图1.1可以看出,多校区办学下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交通、住宿的影响,使任课老师不能长时间地待在新校区,致使他们只能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于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进度的问题。同时,多校区办学下把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分开,也减少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图1.2),造成高年级无法把自己在适应大学生活的经验与大一新生分享。

图1.2大一新生与高年级同学交流情况分析

1.1.2 多校区办学导致班导师的作用发挥有限

班导师,往往是院系里优秀教师,对同学们的大学生活规划有着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但多校区办学对大一新生与班导师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班导师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出来,根据调研如下图:

图1.3大一新生与班导师交流情况分析

由图1.3可以看出,原本在单一校区班导师对学生们的指导和交流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多校区的情况下,由于受交通、住宿、授课、科研等方面的影响,班导师与同学们的交流大大减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1.2 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与分析

较之高中的生活,步入大学后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呈现出多样性变化,这都需要他们做出心理调适。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学习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和心理方面。

1.2.1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根据我们的调研,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学习强度认知存在差异。通过图1.4可以看出,在经过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磨砺后,大学学习与他们的心理预期有所背离,由高中的被动学习还没有转变到大学的主动学习。在他们入学两个月后,还有超过35%的同学没有习惯大学的学习方式,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图1.4大一新生对学习强度认知情况分析

第二,专业认知不足、发展目标不明确。由于是在新校区,大一新生与上课老师缺少交流机会,造成大一新生对专业认知度普遍不高,甚至有些同学进来之后就有转专业的念头或对专业前景有着悲观的看法。

图1.5大一新生对专业前景认知情况分析

由图1.5可以看出,较多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专业认识不清,往往会导致目标缺失,失去学习动力。这个数据提醒我们,要加强大一新生的专业认同感教育。

第三,不适应大学授课方式、听课理解有所偏差。大学学习与高中是不一样的,每节课信息量很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根据我们调研,对于那些文科性的课程,同学们了解、吸收较快,但是对于高数或逻辑运算要求很高的课程,同学们理解程度表现不一(表1.1)。

表1.1大一新生对听课理解程度情况分析

1.2.2人际交往方面

交际能力是大学生需要很好培养的一种能力,是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方面。

第一,缺少主动交流和换位思考。在被问及熟悉周围的人所用的时间时,42%的同学表示在一周以内,32%的同学表示在一到两周,24%的同学表示在两到三周,2%的同学表示在一个月以上。一般情况下熟悉身边的人应该在一周到两周。

在涉及与寝室同学相处方面,只有73%的同学表示相处融洽,剩余的同学或多或少的都与寝室同学有些摩擦,甚至有的还比较严重。

第二,团队意识不强。在有关团队意识的调研中,也不容乐观。只有64%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或集体活动,27%的同学表示偶尔参加,9%的同学表示从不参加。不少同学认为班级活动那么多人,少我一个又无所谓,或者对于这群还未熟悉的同学不屑一顾,或者孤僻而不参加、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等,这些想法都是不成熟或存在误区的。

1.2.3心理适应方面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从心理上适应大学的环境恰是大学适应性关键部分,如果处理不好,不能很好调节,势必影响大学四年学习,影响将来自己的人生发展。

第一,自信心不足。对于自信心方面,我们通过调研他们自我认为在同学们中的欢迎程度来显示的。

图1.6大一新生自信心现情况分析

从图1.6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生活后,不能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定位,在与他人比较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自信心不是很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老师关注的问题。

第二,自我期望较高、情感依赖较强。在面对当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当问及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哪里时,70%多的学生回答是“自己的期望”,20%左右的同学选择“家庭期望”,不到10%的认为是“环境所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期望普遍增高。此外,由于他们还没有真正的独立,对家庭、朋友的情感依赖性仍然很大,面对“心理断奶”还是不太适应。

2 多校区办学下的大一新生适应性对策及实践路径

根据我们的一年的跟踪调研分析的结果显示,虽然多校区办学下给大一新生的适应性带来很多变数,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只要应对得当,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1学习适应对策

在学习适应方面要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班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任课老师、班导师多到新校区与学生沟通。

2.1.1加强任课老师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

大一新生还不太习惯大学寻求知识过程的自主性、广泛性和学术性,因此任课老师应该多传授一点学习方法和技巧。

此外,针对不同的课程,尤其是同学们普遍反应理解难度不同的课程,讲课的时候应尽量有所区别。鼓励任课老师到新校区进行答疑,这样学生有困难可以及时解决,不至于赶不上进度。如果交通不便,鼓励任课老师通过网络与同学们交流,及时进行指导。

2.1.2加强班导师与新生交流,帮助他们尽快确立新目标,加深对专业的信心

成为班导师的一般都是院系里的优秀老师,他们的指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班导师可以很快让同学们了解自己专业的现状与发展、社会的需求等信息,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据我们的一年来的跟踪调研,我们(下转第87页)(上接第80页)发现班导师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次数的多少,与同学们的学习有着正相关关系(表1.2)。

表1.2班导师对大一新生产生的影响

由表1.2可以看出,班导师与同学们面对面指导情况,对同学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各个学院要拿出积极措施,鼓励班导师到新的校区与大一新生多多面对面的交流。

2.1.3发挥学生督导员作用,用老生帮带新生

可以在大二学生中挑选出学习优秀、思想觉悟较高、为人活泼开朗的同学做大一新生的督导。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一年来的生活体验心得与新生们分享交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节奏。

2.2人际关系适应对策

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除了校方提供平台外,学生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双方共同努力,尽快消除人际关系不适应带来的负面情绪。

首先,学校多组织一些新生活动,扩大新生参与面,消除他们对大学环境和大学生活的陌生感。依托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组织一些文艺、体育等各方面的活动,比如:新生卡拉OK大赛、书画大赛、文艺汇演、篮球、足球、排球等方面的比赛,给新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其次,同学们自己也要主动结交别人。大一新生要主动和同学交流,主动去帮助同学们,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注意方式方法,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别人,放宽心态,那样心理适应就会大大加强。

2.3心理适应对策

当前的大一新生基本为90后一代,多为独生子女,因长期在父母的庇护下,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因此到了大学独立生活时,一些心理不适应就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处理问题时的技巧有待改进、自信心不足等方面。

第一,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大一新生准确定位自己。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班导师、辅导员作用,对大一新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让他们认清形势,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树立正确目标,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坎坷与挫折。任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多向同学们灌输一些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让同学们掌握更多资讯;班导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时,多向大一新生讲述一下专业情况、专业前景、就业状况,增加他们的信息;辅导员可以多下寝室,与同学们面对面、单个的交流,排除他们心理不适应感;与老师、同学们接触多了,咨询掌握多了,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第二,教会大一新生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大一新生进校后,首先要培养他们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学习意识;教会他们处理问题的小技巧和基本处理问题方法,使他们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大学的学习特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正确处理恋爱、社会工作、学习、友谊等问题;让他们学会放宽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第三,给新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学校有很多社团、学生会工作、班委工作以及勤工助学等工作,这些社会工作都能给大一新生带来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3 结论

上一篇:明日之神读后感下一篇:厦门市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