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2024-08-17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共6篇)

篇1: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信息需求8)

当前,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我旗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方面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呈现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做到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不彻底。

在机关建设方面,个别单位还存在着工作不扎实,方法简单粗暴,滥用权力等现象。

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农村“三资”处置随意性大,管理较为混乱,处置过程不透明。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方面,主要存在建设单位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明招暗定,“借壳上市”等方式规避招投标;施工单位以资质挂靠、收买贿赂、围标串标,分包转包谋利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在查办案件工作中,旗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存在案

件线索难寻、调查取证难、成案率低、办案力量不强等问题,违纪违法人员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和高智能化,但纪检监察办案人员按照《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规定,办案手段有限,个别办案人员受人情干扰,思想有顾虑等。公安、审计部门查处的违纪案,多数以罚处理,不向纪检部门移交线索。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方面,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办公办案装备设施尚需加强。苏木乡镇纪委受工作体制、业务能力制约,职能履行不到位,对信访件办理达不到及时、准确、规范的要求,一些乡镇纪委查办案件数为零。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以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为抓手,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着力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完善全旗科级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使廉政档案成为掌握领导干部廉政状况的“晴雨表”。

(二)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实行“三级联动”,层层进行责任分解,延伸党风廉政责任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逐步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对一些典型的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公开处理,真正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稳

定一方的作用。

全面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制度约束,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考核和监督,将政风行风、干部作风、机关效能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开通“书记旗长信箱”、“行政效能热线”等监督载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牧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全面推行“五位一体”村治模式、农村牧区“三务公开”制度、农村牧区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解决农村牧区“三资”管理混乱问题,要对农村牧区“三资”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入账,建立村集体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审计制度、公开制度,公开资产处置流程,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农牧民对农村牧区“三资”管理的监督权。

(四)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和监督,要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工程项目“代建制”,从而减少业主对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干预;推进电子化招投标建设,使用网上直接下载标书,以及多个账号报名,多家银行交纳保证金等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围标、串标等一些市场不规范行为;加强工程项目中标后的监管,严格执行“押证上岗”制度,在岗抽查制度,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监督,有效遏制借用和挂靠资质、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行为,切实保证建设工

程质量和安全;建立招投标监督和案件查处联席会议制度。监察、发改、建设、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和监督部门以及领导干部遵守执行招投标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五)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优势,提高突破案件和调查取证的效率;创新办案方式,对疑难复杂案件,由上级纪委负责,组织实施交叉办案、联合办案,实施旗县纪委异地办案、协作办案,避免人情干扰;重视关心基层办案一线人员的生活政治待遇,建立完善办案考核奖励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办案人员成长、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办案人员内在活力的良好环境。

(六)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继续开展和深化“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优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结构,加大干部轮岗、挂职、交流力度,增强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生机活力。对苏木乡镇纪委工作人员,建议在更高层次(自治区纪委)组织培训,并加大培训密度,提高乡镇纪委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在自治区和市纪委统一领导下,创新工作体制,探索乡镇纪委管理新模式,解决乡镇纪委工作上不敢管、管不了的现象。

篇2: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同志们:

根据厅党组“廉政交通三做起”和“情系民生、勤政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的要求和处党委的安排,今天我就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抓好**管理处的反腐倡廉建设,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其重要性有很多全面、系统的论述,今天我想从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侧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1、反腐倡廉建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看,“廉”和“廉政”的概念自古有之、历史悠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早在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当时的黄帝就设置了实施监督的官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对管辖的属国行使监察权。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称之为“方伯”的监察官员,他“受命于王”,对各路诸侯进行监察。秦始皇改“方伯”为监御史和监察史,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相对独立巡视系统。西汉中期,由于对监察官员实行了分级负责,多数监察官员职位变低,但权力越来越大,对贪赃枉法者可以举奏弹劾,甚至可以直接拘捕。到了唐朝,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与其他重权机构平行。明朝的监察巡视制度则更加完善。朝廷派遣得力干将充任巡按者,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清初的统治者也深知以廉政为主要目的的监察对于维护封建政权的重要性,为了“察吏安民、澄清吏治”,专门建立了巡按制度,设立了巡道机构,并给予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被称为“天子之耳目、朝廷之心腹”。以上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反腐倡廉建设都非常的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的历史借鉴中发展和完善。

当然,按照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廉政,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地位,从而更加有效的盘剥和压榨劳动人民。但从客观上看,统治者实施反腐倡廉措施,调整了生产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因而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廉则兴,贪则败;廉则盛,贪则衰”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中国历史上几个黄金时期,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几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得到较好较快发展的“治平之世”,就是由于当时的当权者遏制了贪赃枉法势头,整个社会保持一种比较清廉的风气。其中就诞生了狄仁杰、包拯和海瑞等一些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反之,每个朝代的灭亡,基本原因都是由于其统治阶级的腐朽、贪污成性,使小人得志、贤臣良将深受迫害,可以说是腐败使之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众所周知,蒋家王朝之所以很快地为历史所淘汰,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不择手段、刮取不义之财,使国民党最终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其执政的基础,因而反腐倡廉也就成为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刻也不能松懈的重点工作,是保持政党执政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

2、反腐倡廉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保障

从现实看,今天我们党走过了87年的光辉历程,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步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又是一部反腐倡廉,不断纯洁队伍,提高战斗力的斗争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12月至1989年6月,在不搞群众运动的前提下,通过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和全面整党,探索了在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反腐倡廉工作。1989年6月至1992年10月,面对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严峻负责的形势,邓小平同志作出的政治交代,第一件事就是反腐败,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稳定人心、稳定大局的作用。1992年10月至XX年12月,面对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态势,我们党采取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反腐败斗争,特别事查处了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等一批腐败分子,突破了厦门、湛江特大走私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XX年12月至今,反腐败斗争进入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新阶段。特别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严肃查处了王怀忠、刘方仁、田凤山、张恩照等案件,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认可。反腐倡廉实践说明,我们党惩治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非常正确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十七大对党风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概括。过去通常的提法,是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反腐倡廉建设”的提法,更符合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和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路子;更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利于更好地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反腐倡廉力量,把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强调“一个坚决、三个更加”,这就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以上事实说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发展阶段,更是高度自觉的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及时掌握腐败问题的发展趋势,防止错误心理。

我们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前些年,“高官”腐败案件、党政“一把手”违法违纪问题比较突出,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法违纪案件,资金高度密集领域、垄断行业、经济热点部位的腐败案件频发,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近两年,腐败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腐败“低职化”。XX年,国家反腐败查处的干部总数是13929人,其中省部级和局级干部合计为965人。可见,随着国家高级干部腐败案件被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大,“低职务”腐败比例在加大。因此,总听到有人说“我们这些芝麻粒儿大的官,谈不上什么廉洁不廉洁的。”其实,涉及票据管理、用品采购、招待费管理等一些具体工作,大都是靠职务低的人去落实的。这本身就有个能否秉公办事、正确用权、会不会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的廉洁问题。往往出现在工程招标领域,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参与,党政一把手不得打招呼后,而具体实施的一般工作人员往往容易出现腐败问题,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是腐败“年轻化”。过去常见的“59岁现象”不再突出,随着干部的年轻化,腐败案件中的70、80现象也逐渐显现。35岁左右的干部目前已经成为职务腐败的高发群体。原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李向雷,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不到33岁就担任广东省公路局副局长,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公路局副局长。但这名年轻有前途的干部被眼前的成功自我陶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担任局长职务第二年便开始收受贿赂,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让人惋惜;

三是腐败“日常化”。或者称为“潜规则化”,它是指在特定领域内按照默认的某种行为方式行事的潜在的游戏规则,具有秘密、潜在、默契、未作正式规定却心照不宣等特点。医生开刀拿红包,采购人员拿回扣等等,甚至教育系统不断提高的赞助费都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次厅直个别单位的腐败问题,起因就是当事人将款项存入银行后,为了表示感谢,银行按照“惯例”按照比例为当事人提成。这种看似“潜规则化”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四是腐败“合法化”。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一些腐败案件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案情更加复杂。腐败分子通过一些表面上看似合法的经济活动形式来掩盖其非法谋利的实质。有的借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或国有土地出让的机会,将国有资产或资源贱卖给亲戚朋友;有的本人或通过家属以低价购买、借用、不过户等方式从不法商人那里获取住房、小汽车等,进行权钱交易;有的通过洗钱将赃款转移境外后出逃,有的通过操作股票、期货来达到受贿行贿的目的。

五是腐败“家族化”。越来越多的“窝案”、“串案”,表明很多腐败分子越来越注重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和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往往案前有预谋有计划、案中有分工有组织,案后有攻守有同盟。腐败的群体中,配偶、子女、亲属、秘书、司机等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个贪官背后都有一个二奶。中央查处的震惊全国的“陈良宇案”就是典型的一例,其牵扯的涉案人员之多,身份之全令人咂舌。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也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仍然无法杜绝腐败案件发生。纠其原因,在腐败分子的利益驱使、飞蛾扑火的同时,也和我们少数同志在抓党风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影响密不可分。

一是“见怪不怪”的心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种心理普遍存在,即认为“腐败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出现腐败案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的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确出现了腐败问题,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推崇“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让人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是鼓励大家无原则的市场竞争,让人弄虚作假、争名逐利、损人利已;更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用于权钱交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腐败不容存在,也不应存在。“见怪不怪”必然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二是“与己无关”的心理。我们有一些干部自身素质是过硬的,但却满足于洁身自好,对腐败问题睁只眼,闭只眼。这种情况,我们本来无可厚非,但认真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愿、不敢、也不会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话,腐败分子和小偷一样,会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总有一天从偷变成抢。还有一种认识认为自己一不管钱,二不管物,三不管人,廉洁与我无关。殊不知,我们从一个领导干部到一个普通职工,手里往往拥有一些自身估计不到的大小权力,问题就出现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

三是“重大轻小”的心理。关于腐败的大案要案,我们了解很多。但是有“亚腐败”的现象正悄然蔓延。所谓“亚腐败”就是介于腐败和不腐败之间的状态。对于这种状态,我们一些干部不会过问,因为说他腐败,他没有贪污受贿,也没有腐化堕落;说他不腐败,他却习惯性地接受宴请、公款吃喝、搞“政绩工程”、打打“业务牌”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吃点喝点不要紧,只要不拿就行”的信条,其实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道理。过去说红线不要碰,其实黄线也不能经常碰。

四是“下不为例”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违法案件的处理上,往往认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腐败现象往往一念之差,得饶人处且绕人”。主要表现在:在形式上,以人治带法治,某某领导说了话就避重就轻、从宽处理;从表现上,宽严不一,处理起来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从结果上,以罚代之、一罚了之,给予经济处罚,谓之“创收”。这些就导致执法执纪没有真正落实,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现象。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只触肌肤,不伤筋骨,无法产生强大的威慑力量。

五是“一片黑暗”的心理。对于当前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去冷静分析,反而把不廉洁现象看得过于严重,对为政清廉的许多积极因素和先进典型,看不到、听不进,对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缺乏信心,产生一种悲观失望的心理,导致对腐败行为不敢抓,不敢管,更不敢斗争。这几年,我们交通系统连续出现腐败案件,对交通形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绝大多数交通人是好的,我们还有着陈刚毅、王静等一大批勤政廉政的交通楷模,腐败分子永远只是海中一粟。

以上谈到的腐败问题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几种错误心理,是必须高度警惕,努力克服的。

三、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落实力度。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不断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党风反腐倡廉建设既不是一、两个领导的事,也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干部职工的事。必须全员参与,把反腐倡廉建设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根据厅党组的统一要求,全省交通系统今年开展了“廉政交通三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处党委对这一活动已经做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各支部、各单位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借这个机会,我想再提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是要与时俱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比如:随着“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确实为支农惠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另一方面钻政策的空子逃费的现象日渐增多,对我们的征费人员来说,私放人情车、违规减免甚至相互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还有最近的油料紧张的问题,就出现了加油站人员利用加油服务索要“小费”的现象。诸如此类,我们都要及时预见问题的发生,及时制订相应的检查和监督的办法,把工作做在前,事后补救往往于事无补。

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准确的讲,就要通过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讲话、法规以及党章的学习,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历史教育影片,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自觉地提高综合素质,用好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有更高的境界、更好的修养。同时加强警示教育,经常性地用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地净化社交圈、纯洁生活圈、规范工作圈,敲响廉政警钟。

三是要把握重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对大中修工程项目的检查监督,继续做好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设计变更、材料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干预插手招投标等以权谋私的行为。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廉政合同制等管理制度,推进施工单位履约情况通报工作制度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廉政共建运作模式和机制。

四是要加大监督,提高工作的参与性。要坚持和完善六公开的政务公开制度,给大家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以后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日常检查的一个重点督促落实。要吸引社会监督,比如这次荆宜支部广泛地聘请行风监督员,在社会上造成了积极的影响。有必要推广这种做法,并定期走访寻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形成各级部门接受监督的自觉习惯,从源头上杜绝公路“三乱”的发生,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建氛围。

五是从我做起,提高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开展的效能建设和“两个讨论”、“两个活动”,都是抓住了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关键是各级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点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比如当前的维稳问题,必须对突发事件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对老河口所发生的被盗案件,必须举一反三,坚决杜绝。其二是带头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思考本职工作,努力创造好的经验做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同志们,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大家一定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新机制、新方法、新举措,深入推进我处的反腐倡廉建设,为实现**管理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以上体会和认识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反腐倡廉建设党课讲稿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廉政尚德,国税之魂》。

**是一片丰美富饶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国税人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他们锐意进取,敢为人先,默默奉献,如春蚕般将自己的能量,秉承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国税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赞歌。

而我县国税局局长**同志,正是**国税人的领导者,他带领我们走过风雨,走过阳光,正是有他的带领,我们取得了各项骄人的成绩。尤其是在工作学习中,他可称得上是我们每个**国税人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廉洁奉公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依然有许多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官廉吏,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直笔方能写正字,清廉才敢谈人生。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政尚德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但如今,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的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各种挑战和考验让人目不暇接。于是一个个腐败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在“糖衣炮弹”面前纷纷倒下,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如同警钟,使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在我们税务工作中,每天都要同各类生产、经营者打交道,我们的手中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权力更象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可以为民造福,为国家造福;一面也可以为私谋利,为己掘墓。在执法过程中,当面对各种矛盾时,当面对各种利益冲突时,当面对种种诱惑时,**局长总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一身正气、纤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始终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沉甸甸的大字装在心里,坚持着勤廉尚德的理想,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如果我们偏离公正执法的职业规范,不讲原则,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轻则会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重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到那个时候,不仅个人名誉和尊严无存,还会失去人身的自由和家庭幸福,这样的人还有幸福吗?**局长就是这样一个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国税人,他秉承著“廉洁尚德,兢兢业业”的国税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履行着一个**国税人“为民服务,为民奉献”的职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多少次因履行职责而不分昼夜,多少次受到群众甚至亲人的埋怨与误解,他无怨无悔。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言壮语,没有孤胆英雄的舍生取义。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国税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有的,只是他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税收为民这个永恒的主题。他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国税的和谐发展,换来企业经济的不断提高,换来城镇建设的高速发展;用勤政廉洁的实际行动,诠释“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诤诤誓言!

廉洁如水,来不得半点污染;奉公如蚕,吐不完一身正气。是的,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尚德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古往今来,有多少勤政廉洁的好榜样,为我们树立起飘扬不落的红旗,建立起高大壮丽的丰碑。

要真正做到勤政廉洁,领导带头是关键。领导就是镜子,是学习的榜样。而**局长就是这样一个榜样,他作为一局之长,工作始终保持一条,就是依靠领导班子集体。他讲究领导艺术,努力搞好班子的团结,把不同年龄、禀性、文化、风格和方法的班子成员团结在一起。他宽以待人、关心同志、知人善任、主持公道。工作上不搞“一言堂”,重大问题坚持事前沟通,集体讨论,充分听取其他党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机构改革、竞争上岗、重大基建项目等所有重大事项上他都坚持用民主集中集中制的议事方法处理,事前商量,事中讨论,形成决议后共同执行。在他的带领下,国税人形成了较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核心力,为国税工作的良好和谐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反腐倡廉建设党课讲稿三

同志们:

根据厅党组“廉政交通三做起”和“情系民生、勤政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的要求和处党委的安排,今天我就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抓好**管理处的反腐倡廉建设,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

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抓好反腐倡廉建设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对其重要性有很多全面、系统的论述,今天我想从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侧面来谈谈我的体会。

1、反腐倡廉建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历史看,“廉”和“廉政”的概念自古有之、历史悠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早在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当时的黄帝就设置了实施监督的官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对管辖的属国行使监察权。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称之为“方伯”的监察官员,他“受命于王”,对各路诸侯进行监察。秦始皇改“方伯”为监御史和监察史,从中央到地方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相对独立巡视系统。西汉中期,由于对监察官员实行了分级负责,多数监察官员职位变低,但权力越来越大,对贪赃枉法者可以举奏弹劾,甚至可以直接拘捕。到了唐朝,任务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与其他重权机构平行。明朝的监察巡视制度则更加完善。朝廷派遣得力干将充任巡按者,代天子巡狩,权力更崇重。清初的统治者也深知以廉政为主要目的的监察对于维护封建政权的重要性,为了“察吏安民、澄清吏治”,专门建立了巡按制度,设立了巡道机构,并给予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被称为“天子之耳目、朝廷之心腹”。以上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反腐倡廉建设都非常的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的历史借鉴中发展和完善。

当然,按照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历代统治阶级重视廉政,是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地位,从而更加有效的盘剥和压榨劳动人民。但从客观上看,统治者实施反腐倡廉措施,调整了生产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因而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廉则兴,贪则败;廉则盛,贪则衰”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中国历史上几个黄金时期,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几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得到较好较快发展的“治平之世”,就是由于当时的当权者遏制了贪赃枉法势头,整个社会保持一种比较清廉的风气。其中就诞生了狄仁杰、包拯和海瑞等一些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反之,每个朝代的灭亡,基本原因都是由于其统治阶级的腐朽、贪污成性,使小人得志、贤臣良将深受迫害,可以说是腐败使之灭亡成为历史的必然。众所周知,蒋家王朝之所以很快地为历史所淘汰,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不择手段、刮取不义之财,使国民党最终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其执政的基础,因而反腐倡廉也就成为一个政府、一个政党一刻也不能松懈的重点工作,是保持政党执政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

2、反腐倡廉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保障

从现实看,今天我们党走过了87年的光辉历程,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步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又是一部反腐倡廉,不断纯洁队伍,提高战斗力的斗争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12月至1989年6月,在不搞群众运动的前提下,通过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和全面整党,探索了在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开展反腐倡廉工作。1989年6月至1992年10月,面对1989年春夏之交出现的严峻负责的形势,邓小平同志作出的政治交代,第一件事就是反腐败,并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反腐倡廉工作发挥了稳定人心、稳定大局的作用。1992年10月至XX年12月,面对体制转轨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态势,我们党采取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开展了深入持久的反腐败斗争,特别事查处了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等一批腐败分子,突破了厦门、湛江特大走私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XX年12月至今,反腐败斗争进入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的新阶段。特别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严肃查处了王怀忠、刘方仁、田凤山、张恩照等案件,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认可。反腐倡廉实践说明,我们党惩治腐败的态度是坚决的,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非常正确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

党的十七大对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腐倡廉建设”是十七大对党风反腐倡廉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概括。过去通常的提法,是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工作。“反腐倡廉建设”的提法,更符合反腐败斗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和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路子;更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利于更好地把反腐倡廉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反腐倡廉力量,把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强调“一个坚决、三个更加”,这就是,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以上事实说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和关键发展阶段,更是高度自觉的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及时掌握腐败问题的发展趋势,防止错误心理。

我们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前些年,“高官”腐败案件、党政“一把手”违法违纪问题比较突出,利用干部人事权、司法权和行政审批权违法违纪案件,资金高度密集领域、垄断行业、经济热点部位的腐败案件频发,腐败分子往往集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近两年,腐败问题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是腐败“低职化”。XX年,国家反腐败查处的干部总数是13929人,其中省部级和局级干部合计为965人。可见,随着国家高级干部腐败案件被关注程度的不断加大,“低职务”腐败比例在加大。因此,总听到有人说“我们这些芝麻粒儿大的官,谈不上什么廉洁不廉洁的。”其实,涉及票据管理、用品采购、招待费管理等一些具体工作,大都是靠职务低的人去落实的。这本身就有个能否秉公办事、正确用权、会不会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的廉洁问题。往往出现在工程招标领域,规定领导干部不得参与,党政一把手不得打招呼后,而具体实施的一般工作人员往往容易出现腐败问题,这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是腐败“年轻化”。过去常见的“59岁现象”不再突出,随着干部的年轻化,腐败案件中的70、80现象也逐渐显现。35岁左右的干部目前已经成为职务腐败的高发群体。原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李向雷,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不到33岁就担任广东省公路局副局长,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公路局副局长。但这名年轻有前途的干部被眼前的成功自我陶醉,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担任局长职务第二年便开始收受贿赂,最终走上犯罪道路,让人惋惜;

三是腐败“日常化”。或者称为“潜规则化”,它是指在特定领域内按照默认的某种行为方式行事的潜在的游戏规则,具有秘密、潜在、默契、未作正式规定却心照不宣等特点。医生开刀拿红包,采购人员拿回扣等等,甚至教育系统不断提高的赞助费都成为大家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次厅直个别单位的腐败问题,起因就是当事人将款项存入银行后,为了表示感谢,银行按照“惯例”按照比例为当事人提成。这种看似“潜规则化”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四是腐败“合法化”。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多元化,一些腐败案件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案情更加复杂。腐败分子通过一些表面上看似合法的经济活动形式来掩盖其非法谋利的实质。有的借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或国有土地出让的机会,将国有资产或资源贱卖给亲戚朋友;有的本人或通过家属以低价购买、借用、不过户等方式从不法商人那里获取住房、小汽车等,进行权钱交易;有的通过洗钱将赃款转移境外后出逃,有的通过操作股票、期货来达到受贿行贿的目的。

五是腐败“家族化”。越来越多的“窝案”、“串案”,表明很多腐败分子越来越注重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和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往往案前有预谋有计划、案中有分工有组织,案后有攻守有同盟。腐败的群体中,配偶、子女、亲属、秘书、司机等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每个贪官背后都有一个二奶。中央查处的震惊全国的“陈良宇案”就是典型的一例,其牵扯的涉案人员之多,身份之全令人咂舌。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组织也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但仍然无法杜绝腐败案件发生。纠其原因,在腐败分子的利益驱使、飞蛾扑火的同时,也和我们少数同志在抓党风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影响密不可分。

一是“见怪不怪”的心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这种心理普遍存在,即认为“腐败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出现腐败案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的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确出现了腐败问题,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推崇“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让人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是鼓励大家无原则的市场竞争,让人弄虚作假、争名逐利、损人利已;更不能把等价交换原则用于权钱交易。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腐败不容存在,也不应存在。“见怪不怪”必然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

二是“与己无关”的心理。我们有一些干部自身素质是过硬的,但却满足于洁身自好,对腐败问题睁只眼,闭只眼。这种情况,我们本来无可厚非,但认真想一想,如果大家都不愿、不敢、也不会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话,腐败分子和小偷一样,会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总有一天从偷变成抢。还有一种认识认为自己一不管钱,二不管物,三不管人,廉洁与我无关。殊不知,我们从一个领导干部到一个普通职工,手里往往拥有一些自身估计不到的大小权力,问题就出现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

三是“重大轻小”的心理。关于腐败的大案要案,我们了解很多。但是有“亚腐败”的现象正悄然蔓延。所谓“亚腐败”就是介于腐败和不腐败之间的状态。对于这种状态,我们一些干部不会过问,因为说他腐败,他没有贪污受贿,也没有腐化堕落;说他不腐败,他却习惯性地接受宴请、公款吃喝、搞“政绩工程”、打打“业务牌”等等,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吃点喝点不要紧,只要不拿就行”的信条,其实常在河边走、那有不湿鞋的道理。过去说红线不要碰,其实黄线也不能经常碰。

四是“下不为例”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违法案件的处理上,往往认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腐败现象往往一念之差,得饶人处且绕人”。主要表现在:在形式上,以人治带法治,某某领导说了话就避重就轻、从宽处理;从表现上,宽严不一,处理起来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从结果上,以罚代之、一罚了之,给予经济处罚,谓之“创收”。这些就导致执法执纪没有真正落实,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现象。对腐败现象的惩治只触肌肤,不伤筋骨,无法产生强大的威慑力量。

五是“一片黑暗”的心理。对于当前出现的腐败问题,不去冷静分析,反而把不廉洁现象看得过于严重,对为政清廉的许多积极因素和先进典型,看不到、听不进,对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缺乏信心,产生一种悲观失望的心理,导致对腐败行为不敢抓,不敢管,更不敢斗争。这几年,我们交通系统连续出现腐败案件,对交通形象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但我们必须看到,绝大多数交通人是好的,我们还有着陈刚毅、王静等一大批勤政廉政的交通楷模,腐败分子永远只是海中一粟。

以上谈到的腐败问题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引起重视的,几种错误心理,是必须高度警惕,努力克服的。

三、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建设的落实力度。

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深化、在深化中提高,不断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党风反腐倡廉建设既不是一、两个领导的事,也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体干部职工的事。必须全员参与,把反腐倡廉建设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根据厅党组的统一要求,全省交通系统今年开展了“廉政交通三做起”主题实践活动,处党委对这一活动已经做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各支部、各单位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借这个机会,我想再提几点原则性要求:

一是要与时俱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比如:随着“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一方面确实为支农惠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另一方面钻政策的空子逃费的现象日渐增多,对我们的征费人员来说,私放人情车、违规减免甚至相互串通、谋取私利的情况就有可能发生。还有最近的油料紧张的问题,就出现了加油站人员利用加油服务索要“小费”的现象。诸如此类,我们都要及时预见问题的发生,及时制订相应的检查和监督的办法,把工作做在前,事后补救往往于事无补。

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准确的讲,就要通过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讲话、法规以及党章的学习,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观看历史教育影片,参观革命纪念馆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自觉地提高综合素质,用好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己有更高的境界、更好的修养。同时加强警示教育,经常性地用反面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地净化社交圈、纯洁生活圈、规范工作圈,敲响廉政警钟。

三是要把握重点,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强化对大中修工程项目的检查监督,继续做好治理交通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设计变更、材料设备采购、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督,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干预插手招投标等以权谋私的行为。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决算审计以及廉政合同制等管理制度,推进施工单位履约情况通报工作制度化,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廉政共建运作模式和机制。

四是要加大监督,提高工作的参与性。要坚持和完善六公开的政务公开制度,给大家一个明白,还自己一个清白,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以后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日常检查的一个重点督促落实。要吸引社会监督,比如这次荆宜支部广泛地聘请行风监督员,在社会上造成了积极的影响。有必要推广这种做法,并定期走访寻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说话,形成各级部门接受监督的自觉习惯,从源头上杜绝公路“三乱”的发生,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共建氛围。

五是从我做起,提高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开展的效能建设和“两个讨论”、“两个活动”,都是抓住了党风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环节。关键是各级党员干部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点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比如当前的维稳问题,必须对突发事件有清醒的认识,比如对老河口所发生的被盗案件,必须举一反三,坚决杜绝。其二是带头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思考本职工作,努力创造好的经验做法,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篇3: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 应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性、民族性。

当前, 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我们所倡导的主流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不断的弱化。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模仿、追求的对象, 西方的价值观也正在为大学生所接受。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 不仅唤醒了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 而且也诱发了自由主义、利己主义, 导致大学生表达和呼吁自我的时候注重社会自由而忽视社会义务, 自我中心意识不断增强, 公民责任感不断减弱。这与我们的主流文化, 与我们一直倡导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大相径庭。所以,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 应加强中国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看待西方文化, 从而不断的汲取中西方文化的精华。

2、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 应防止校园文化的媚俗化、功利化的倾向。

市场经济的发展, 促使人们金钱意识的觉醒。受此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表现在高校校园文化上, 就是校园文化的媚俗化、功利化的倾向。比如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图书是那些言情小说、武打小说、消遣性刊物, 而那些名家名篇、理论性刊物倍受冷落;对基础学科的探求缺乏热情, 对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处于一种浮燥的心理。

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应有的高层次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 不仅要避免这种媚俗化、功利化的倾向, 而且应该以清新的风格、高雅的品位、严肃的氛围、科学的精神引导时代潮流, 使高校校园文化真正成为社会文化的先锋。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世界, 改变了人们的命运。于是, 人们更加追求发明创造, 更加崇尚科学精神。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人文精神的完善与充实却逐渐淡出于人们的主导视野之外, 当代青年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代青年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必须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但是, 我国的校园文化, 对于人文精神的塑造, 还停留在简单的说教或是低层次的文化娱乐上, 而缺乏真正的高雅艺术和人文关怀。所以,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应重塑人文精神, 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能够和谐统一, 共同发展、繁荣。

4、在高教改革的新形势下, 校园文化应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 向“大众型”方向发展。

现在, 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享受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利。与此相适应, 高校的校园文化, 也应该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就业、成才紧密结合, 真正实现变主体“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因此, 校园文化应该在形式上、内容上更加吸引人, 使不同层次、不同爱好、不同品位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做到雅俗共赏, 从而一改现在那种一批校园“精英”独霸校园文化舞台的格局。

5、在广大学生“e网情深”的现实中, 校园文化建设应因势利导, 利用好网络这一新兴媒体。

21世纪是网络时代,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之一, 上网已经成为青年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现在, 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 但是, 大多数的校园网主要功能都是起宣传、教育的作用, 常常因为内容的陈旧、形式的单一难以吸引学生光顾。所以, 在当前, 应利用好网络这一青年学生喜爱的媒体, 发挥网络信息优势, 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1、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 树立全员共建意识。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相关政策上、财力上给与支持。同时树立全员共建意识, 以教学、科研为龙头, 以后勤服务为保障, 动员所有人员, 都关心、支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使校园文化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 倾听学生的呼声, 有针对性地设计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大学生从中受益, 从而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兴趣。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造者, 主体文化的参与者, 强化其校园文化的自我意识, 激发他们强烈的进取欲、参与欲、活动欲。同时, 通过校园文化体系的象征和暗示作用, 用校园文化体系共同的价值观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 通过校园文化体系的时代精神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实现校园文化的功能。

3、突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突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为己任。要大力弘扬中国的主流文化, 从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境界、人生道路四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正面引导, 帮助学生自觉地选择科学的、先进的文化, 摈弃各种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 有效的抵御西方多种文化思潮的“西化”、“分化”。

4、处理好流行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流行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 在引导流行文化中坚持倡导高雅文化, 要让大学生认识到高雅文化在文化的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 要通过举办高水平的专题讲座、研讨会、辩论赛、演讲赛等高雅严肃的文化活动, 用良好的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的认知系统, 培育和满足学生高品位的文化需求, 促使学生高素质、高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 必须注重优秀文化精神的传播, 充分利用现代校园传播网络, 形成以学生社团为传播主轴和骨干, 以校园网络和校园广播、影视为传播纽带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 开展各种普及型的高层次的文化艺术活动, 使学生在高雅文化中感受艺术熏陶、启迪理性思维、感悟人生的价值和责任、懂得做人的道理和方法。

5、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网络文化作为最现代的社会文化, 已经风靡校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应该抓住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契机, 建立健康成熟的校园网络文化。首先在网页的设置上, 要科学规划, 注意形成学校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其次, 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网上文化活动, 活跃学生网上文化生活, 使其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此外, 还要建设一支既掌握网络相关技术, 又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的专门人才队伍, 及时更新网络信息、给予创造指导、学术评论和进行网络维护, 以保证校园网络文化成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美芬、陈厥祥:《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变迁的几点思考——与苏国红同志商榷》, 《青年研究》, 1999年第11期。

[2]赵平:《校园文化批评与校园文化重塑》, 《青年研究》, 1999年第10期。

[3]党继农:《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第11卷第3期。

[4]龚榕容:《高效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攀枝花学院学报》, 第20卷第5期。

[5]符庆明、刘里枕:《关于一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辽宁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

篇4: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决定》对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197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其实质和发展趋势考察,可以说一开始就是逐步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走的。先后提出和实施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改革实践上,都可以视为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这种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作为所有制变革的直接产物,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格局的形成,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日趋普遍化,都超出原先的预期。对外经济体制因为加入WTO的推动而取得可观的进步,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总的判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如果说,十年前人们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还比较生疏,那么,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变革过程,成为人们生活在其中的最重要的制度和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十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动荡和经济低迷的冲击,克服国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战胜严重洪涝和重大疫情,经济保持旺盛活力和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是重要的动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个总体判断,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大的框架搭起来了,基础奠定了,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按照新体制的轨道和规则运行;一是说,这种新体制还很不完善,在制度层面还有缺陷,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社会利益关系还没有理顺,经济法制还不完备,经济效率不高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消除,新体制在显示出巨大优越性的同时其固有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过程中,体制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的过渡形式,甚至矛盾和混乱的现象,这是人们从日常的社会经济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的,也是必然的,难以完全避免的。

和十年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时候不同,我国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变化,即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建设的任务和以往不同,经济体制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以及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紧迫问题。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做更大的努力,是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这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带来很大的压力,也是积极推进改革的动力。随着过渡期终结时间的临近,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日渐紧迫。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竞争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推进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我们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形势:一方面,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对于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许多体制性障碍,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非常及时地做出的重大决策。

十四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比较完整的,有预见性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需要另起炉灶,构建新的体制框架,而是在原有的大框架基础上做如何“完善”的文章。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总结了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地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以及与此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为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宗旨,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决定》关于各方面"统筹"的要求,丰富了新的发展观,也丰富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新的发展观和改革观的进一步升华。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难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城市,而且要着眼于农村,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这是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现在,农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左右,而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60%以上。农业比重的降低是产业升级的结果,困难在于人多地少,不容易形成规模经营,加上农业收益比较低,以及政策方面的原因,导致投资过分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呈继续扩大之势。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与此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必须对农村发展和农民问题给予更大的关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需要解决大量的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

二是统筹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客观条件以及改革开放步伐和力度的不同,地区差距目前仍呈继续扩大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难点不是在东部而是在中西部特别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双重的要求:一方面,要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优势,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这是比较长的时期内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的主要依托,也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财力物力支撑;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有利于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包括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统筹区域发展是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是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全面进步。既定的经济总量,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下,人民实际福利和社会总体状况可以有重大差异。我们的目标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在的情况是,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入,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产生了,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切实地关注和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四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日益发达,规模空前扩大,这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但过分的、不适当的开发利用也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无公害产业的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都是人类觉醒的表现。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环境承载力弱,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至今尚未根本扭转,矛盾非常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才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功在当代、泽及子孙,而不能利在眼前、贻患长远。体制改革要有利于达到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这样的双重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现在是在对外开放环境中谋发展,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国内发展和改革要考虑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加入WTO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着双重的任务:一方面,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适应国际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则;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订立、修订和完善进程,努力争取使之符合我国发展的利益。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是不同国家利益矛盾和妥协的产物,并不是天经地义和一成不变的。我们不是简单地同国际规则"接轨",而是在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经济体制同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相互协调。这里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较量。

统筹就是兼顾。对于执政党来说,统筹兼顾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上述一系列“统筹”,都是从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要求来说的。努力做到这些统筹,兼顾到各个方面,其结果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这里贯穿的统筹兼顾以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新的发展观和新的改革观的体现。这些都是必须长期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实现这些理想也是长期努力的过程。可以说,能否切实做到这些方面的统筹,朝着这些理想目标努力,都是决定经济改革和发展成败的。

《决定》根据各方面统筹发展的要求和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了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沉重社会负担和承担过大的改革成本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寻找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当的实现形式所遇到的特殊困难。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更广泛地推行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为特征的股份制,将有利于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在强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强调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清理和废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将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这是许多地方的经验所证明了的。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维护公、私各类财产权,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和保证。

(二)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继续推进工业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实现现代化这个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这种根本性的社会转型,要着重解决的实质上是“三农”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除农业方面的努力外,从根本上说,要从“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上找出路。就是说,要用先进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促进大量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社会化轨道。现阶段的中国区域发展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从根本上说,统筹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都是要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个长过程,即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顺利,2020年城镇化达到55%左右,届时全国农村人口仍将有6亿以上,"三农"问题仍将是大问题。重要的是,经济体制要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某些现行的体制和政策,是不利于逐步改变甚至是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的,需要坚决地进行改革。

(三)市场体系建设和改善国家经济管理。这是贯穿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当前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是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职能还没有完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转变。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当前主要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完善商品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改善国家经济管理方面,《决定》强调继续改善宏观调控,转变政府职能,对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给予高度重视,明确了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以及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调控机制的目标和任务。政府在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经济法制建设。回顾20多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利用党和政府系统集中统一的优势,推进以主体分散化和利益多元化为特点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新的改革阶段,需要继续发挥这种优势。

(四)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固有的社会问题。积极扩大就业,推进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人口多,又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转变时期,就业压力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困难,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与扩大就业相结合,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作为重要的体制改革和政策目标。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要是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以达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之目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健全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市场竞争不能自发实现这种社会目标。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依靠国家的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

(五)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也把这个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问题。现在,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经济基础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体制,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领域的改革和发展都受到市场竞争的深刻影响,市场机制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作用,但这些领域又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搬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简单地提“市场化”和“产业化”的目标和口号。重要的是,要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体制选择和发展战略,都要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的要求,努力实现《决定》所提出的目标,将会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中国社会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实现这种转变,为社会转型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包括三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三个文明”建设的开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宗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无疑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是,我们具备推进改革的诸多有利条件:经济快速增长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解决改革进程中的矛盾提供了比过去雄厚得多的物质基础;社会稳定和对于深化改革问题愈益广泛的共识;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指导思想的正确;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普遍认同,等等。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乐观预期,就是以此为基础的。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也将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得到解决。

篇5: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一、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一是当前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认识不高。经常认为基层组织权小钱少,不会发生腐败问题,即使有也是小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二是村组干部普遍素质不强。对会计、法律、经济发展等领域缺乏业务能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决策拍脑袋,干事拍胸膛,有责任拍屁股的现象在部份农村干部中依然存在。三是村组干部享乐之风蔓延。四是农村腐败问题危害直接。农村腐败问题不论大小直接危害农民利益,影响党和政府的现象。五是对村组干部监督难度大。监督人员产生难;村级监督机构的后勤保障难(尤其是资金保障没有明确规定);监督手段相对单一;乡镇一级的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六是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难。许多问题是多年以前产生的,可能在当时符合政策,但随着社会发展,一些矛盾、当时政策的盲点、现象政策的不连续性逐步暴露出来,引发长期社会矛盾。

二、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面临新挑战

一是当前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协调的问题太多,牵涉精力太大。二是县内办案人际关系复杂,面临社会压力大,取证工作比较难,应探索建立异乡、异县办案制度。三是高科技手段作案明显增加,网络化舆论引导、合理利用难度大,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办案高科技能力,改进办案装备势在必行。四是纪检监察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二、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面临新挑战

篇6: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

A.第六十二位 B.第七十二位 C.第八十二位 D.第二十九位

2.我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调是?

A.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B.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C.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D.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3.加强监督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深入政务公开

B.积极探索监督关口前移的方式和途径

C.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 D.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4.我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

A.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B.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风党纪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C.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 D.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5.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包括下列哪项?

A.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B.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风党纪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C.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D.深化财税、投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

6.我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点是?

A.加强党内监督,增强党内监督实效 B.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 C.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7.我国腐败的新特点不包括下列哪项?

A.腐败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渗透 B.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损失惊人

C.方式由直接变为间接,作案手段趋向隐蔽化 D.行贿对象多为国外企业

8.推动科学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方式是什么?

A.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B.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党风党纪党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C.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检查 D.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展态势良好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地位不断提升

B.基本探索出一条符合现阶段国情的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

C.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不错成效 D.借鉴国外经验,高薪养廉

2.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提出要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哪些方面的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

A.从业 B.投资入股 C.到国(境)外定居 D.出生年月

3.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到国(境)外定居等规定和有关事项报告登记制度

B.治理违规建房、超标准建房等问题

C.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D.严禁领导干部相互请托,违反规定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4.腐败领域更加集中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人员相对集中 B.资金相对集中 C.学历更为集中

D.一些具体的事项更为集中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郭京毅立法腐败案中涉案人员都不懂法律。

正确 错误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是一次例行的会议,意在总结上一年度的情况,并且对未来尤其是下一年的工作做出部署。

正确 错误

3.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和操纵招商引资项目、资产重组项目,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正确 错误

4.《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分为: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正确 错误

5.建筑、规划、交通、土地以及干部人事领域是贪污贿赂和腐败分子容易滋生的一些领域。

正确 错误

6.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受贿不会被追究责任。

正确 错误

7.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正确 错误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的转换,社会也从过去的高度集中向多元转变,在转轨过程中必然存在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并存的现象,所以就会造成体制之间的缝隙,就会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正确

上一篇: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下一篇:如何提高景区销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