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2024-08-10

体育工作五年规划(精选6篇)

篇1: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林丰中心校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2006年—20010年)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根据校工作思路和整体安排,以“依法治体,强化管理,狠抓规范,踏实工作”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深化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及不同需求等先进体育教育理念为依据,为南溪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我校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大投资进行器材配备。

2、结合学校班级情况和教学需要,分配新体育教师一名。

3、进一步提高体教师德修养,强化组风建设。

4、抓好常规教学,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形成理论学习、研究的良好氛围。

5、抓好群体活动,活跃校园体育,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认真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

6、加强业训学生的五风建设(训练、生活、行为、思想、学习),激励业训学生形成良好习惯,促进训练动机。针对重点,落实好措施,逐步提高校业训水平提高。

7、抓好“二操”合理化、规范化建设和学校体锻达标工作。

8、开展“争先进,做合格体育教师”活动,营造一些知名度高,成绩出色的体育教师。

9、规范学校体育,迎接教体局对我校各类体育工作验收。

三、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

1、以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目标,大力推进《纲要》实施进程,明确青少年是实施的重点对象,每年都将以开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多种形式健身活动订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中,以保障《纲要》的实施进程。

3、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健全群体活动制度,提高课余训练质量。

A、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按照《中小学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验收细则》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促进学校体育的规范化。

B、每年由体育领导小组,针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细则,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评估验收,总结。

3、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切实加强《体质健康》工作的管理,每年举行一次“体质测试运动会”,以单项达标比赛的形式,来扩大学生的参于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普及群体活动,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打好基础。

4、努力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积极开展课余训练。

5、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强化组织建设,重抓常规教学,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学校体育是全民体育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配合科研处,进行《体育新课程》研究,协调工会进行,组织说课评课活动加强年青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规范,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管理条例》建立好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认真制订好学年、学期、每堂课的教学计划。其次采用相互听课,集体评课的方法,互帮互学,相互促动,相互提高,使全组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认真把握教学环节,学习教材,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进取,挖掘内部潜力。

篇2: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体育和艺术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办学特点,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重点,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四有”人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标,以全面贯彻国家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为保证,使我校体育卫生以及艺术等方面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发挥学校整体功能,搞好宣传,增加设备、坚持走科研兴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路子。

二、办学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观念。改革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争取把我校办成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优秀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力争在一年内达标90%,优良率达到30%以上,在五年内达到区级达标优秀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9%,体育考试及格率达到98%,体育活动出勤率达到98%以上,在五年内有一至两名体育或音乐美术教学能手,鼓励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每年举办好学校运动会和小型比赛,争取在参加市级各项比赛中取得名次,同时要努力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争取使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成为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方面的先进学校而努力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整体水平。

具体目标:

1、建立一支有能力、业务强、素质高的音体美教研队伍,学校不断培养他们积极要求进步,鼓励教师业务学习。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体育工作条例》作好体育考核,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练标准。

3、在体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教师备课时必须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教师在开学前必须提前制订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师在上课时做到服装整齐,按教案上课。

4、教法: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到讲解精练,示范准确到位,在教材和器材搭配上力求科学合理,任务制定准确,同时做好保护与帮助,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5、认真抓好大课间活动及体育活动课:每天的课间两操做操时不少于30分钟,体育活动做到有计划,各年级的活动内容、有检查、有组织、有评比、有记录,力争做到规范上档次,出成效,使我校间操课和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6、认真抓好每年的达标训练,并且做好统计,上报学校,迎接上级教育主管的达标验收。每个班级达标率必须达到95%以上。力争各年级达标优良率在原有基础上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

7、认真抓好长年业余训练工作,体育教研组要做到有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按计划执行训练工作,年终有训练总结,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每年在镇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8、学校积极投入资金争取在五年内将操场修理完好,新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校园内地面平整,按上级标准配齐体育器材,以保证教学和训练的完成。

以上是学校认真落实《体育卫生条例》五年总体规划,望全校教师认真执行,认真工作,力争五年内完成上述各项目标和任务。

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2007-2008学年度,为实施第一阶段。

任务是:树正气,抓典型,提高认识,分步实施,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抓达标,抓训练,抓课间,使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

第二阶段:2008-2010两个学年度为实施的第二阶段

任务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各项成绩,总结第一阶段成果,改进第一阶段不足,自编一套韵律操。使我校的达标力争创一流,体育活动争创一流,课间操力争创一流,学校特色力争创一流。

第三阶段:2010--2012年度,为巩固提高出成果阶段

任务是:在第三阶段,我校各项体育工作力争在全市创一流,经过五年改革实验,各项体育工作要写出经验总结或论文。

篇3: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体育名教师工作室, 是以名教师名字命名的、吸引同一领域教师加入而组成的教师研训基地, 是教师培训部门与教科研部门有关职能的延伸与补充。组建体育名教师工作室, 是为了建立起全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间合作互动的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使其成为培养全市优秀体育教师重要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体育名教师的孵化地, 促进全市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名师工作室概况

常州市目前有两个市级体育名师工作室 (即李长志名教师工作室和王渺一名教师工作室) 和两个区级体育名师工作室 (即新北区体育教育优秀教师培育室和天宁区冼建宏教师发展工作室) , 目前已培养67人, 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名师工作室目标定位

工作室定位在“真诚服务、专业引领、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上, 即纵向瞄准体育教改前沿, 形成相对序列, 横向源于日常在职需求, 紧扣体育课堂, 以典型引路, 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 管理岗位上出经验, 课堂教学上出精品, 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发展, 让每个成员发挥好传、帮、带、促的作用, 从而构建学习型共同体, 打造优秀群体, 产生名优效应。

三、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确保工作室由过去民间的分散自发的研究行为, 转变成由官方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行动, 采用“四大机制” (见图1) 确保工作室规范、高效运转。

1. 导师培养制

教育行政部门与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成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 明确责任。工作室领衔人为其他成员的导师, 领衔人也可聘请工作室中符合“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条件的教师共同承担导师职责, 制订培养方案, 包括培养目标、培训课程、研究专题、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等, 以促使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基础培养目标是工作室成员应在常州市优秀教师成长“五级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公认的“知名教师”。

2. 项目领衔制

工作室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 以领衔人专长为基础, 对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进行系统的专题研究, 在项目运行时采用了“立项运作系统”、“项目支持系统”、“全程管理系统”和“考核评估系统”, 通过建立宏观导控机制、倡导自我内涵激励和行动者研究的行动策略, 保证工作周期内有相关工作过程及成果显现。

3. 成果辐射制

在工作周期内, 工作室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等成果应以专著、论文、名教师论坛、报告会、研讨会、拍摄专题电视片、指导读书、现场指导、观摩考察、公开教学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基本要求为, 工作室运行期间, 需以工作室为单位, 主持一个市级以上研究课题, 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0篇, 开设辖市 (区) 以上公开课至少20节;每学期, 工作室领衔人在辖市 (区) 或以上开公开课、培训讲座各一次, 听成员课不少于20节。建立名教师工作室特色网站, 使网站成为名教师工作室的一个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各工作室网站的点击量、质量及显现的效果将成为评估工作室的指标之一。要求工作室中的每个成员积极承担各级组织的专题讲座和巡回教学指导任务, 负责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 并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研究成果。

4. 考核激励制

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专门机构专职管理工作室。在每个工作周期中, 按照有关评估标准,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 对名教师工作室进行工作周期内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 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淘汰制, 考核不合格则摘牌取消资格。工作室成员的考核主要由领衔人负责, 主要从师德操行、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一个周期 (3年) 后, 教育局组织考核, 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名教师工作室及其成员, 给予表彰奖励。工作室运行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官方补助的方式给予解决, 市级工作室启动经费每年1万元, 领衔人工作津贴为每年7200元, 区级工作室由区教育局酌情每年按6000元左右补助发放。

四、名师工作室行动策略

“打造优秀群体, 产生名优效应。”为了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工作室用“六大策略” (见图2) 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1. 坚持理论学习, 激发问题意识

工作室注重培养学员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导大家广泛阅读各类健康有益的书籍和专业报刊杂志, 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精神境界, 对教育教学现象以研究、观察的眼光去审视、剖析, 去发现个中的奥秘和蕴含的哲理, 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 使其不甘当教书匠, 力争成为富有思想的学习型教师。工作室都为成员购买了很多理论书籍, 并创造机会组织成员外出学习, 向专家名师取经。通过不断学习, 进一步激发大家的问题意识, 使每个成员都明确奋斗目标, 增强前行动力。

2. 开展草根研究, 提升科研水平

根于实践, 源于问题, 亲近学生, 扎根课堂, 这种草根式的“鲜活”科研, 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因此, 工作室都以一个市级以上课题为抓手, 且成员应通过申报子课题的方式参与总课题的研究, 并通过教育科研, 激活问题意识, 迸发思想火花, 寻求教学对策, 提升管理水平。在研中教, 在教中研, 教研结合, 通过不懈努力, 形成了总课题统领子课题的网络结构, 开创出生机勃勃局面。

3. 聚焦课堂教学, 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地主要在课堂。因此, 工作室的活动应始终聚焦课堂, 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增强问题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共同实践新课程, 研究新课程, 提高教学技能, 努力探索“省时、高效、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尽职尽责。

4. 组织研讨活动, 增强反思能力

“水尝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工作室自组建以来, 或邀请名师专家引领, 或组织学术沙龙, 或开展专题讲座, 或互相听课辩课, 或进行“课例研究”, 共同切磋教学技艺, 让成员的智慧在碰撞中激发、在思维的交锋中闪现。

5. 加强对外交流, 发挥辐射作用

工作室以网络教研为平台, 积极发挥辐射作用。网站上建有成员专栏, 即成员电子档案袋, 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包括工作计划、总结、论文、优秀教学设计、精彩教学案例等。工作室网站不仅构建了内部成员互动的平台, 也为区域外同行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做到了教学开放、研讨开放、资源共享, 工作室网站也成了体育教师的精神家园, 成为了体育同行化解难题的“智囊团”。此外, 工作室还吸引了更多的“编外人员”, 将成果与他们一起分享, 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6. 注重名师示范, 促进全员发展

工作室领衔人不满足于“纸上谈兵”, 在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向成员做经验分享的同时, 还率先垂范, 行动跟进, 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 摆脱了居高临下、坐而论道的姿态, 增强了专业引领的实效性, 促进了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发展。

五、结果

1. 成绩显著, 深受领导和教师青睐

自从第一届工作室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运行到现在, 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 笔者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和走访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和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发现, 占绝对优势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工作室做出了肯定性评价;同时, 利用市、区运动会比赛空余时间, 对在场体育教师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 发现有92%的教师有强烈加入工作室的愿望。

2. 完成了专业发展目标, 成绩喜人

通过对工作室年度考核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我们欣喜地发现, 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超额完成了市或区教育主管部门预设的专业发展目标, 成绩喜人。四大工作室成员 (含领衔人) 每年人均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1.78节、进行区级以上讲座1.6次、参赛评优课获奖0.65次、撰写论文5.3篇。尤其是李长志工作室, 在3年时间中完成并出版了70多万字的体育教育专著《模块教学设计与实施指南》 (上下册) , 该成果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一等奖。

工作室的建立, 促进了教师之间专业知识与经验的分享。在传统的学校组织中, 教师之间倾向于互相封闭, 很少有深入的专业交流, 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名师工作室中, 尽管不同成员在教学知识和经验方面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 但是, 由于专业共同体强调交往的透明性, 并提供了多样化的互动机会, 名师工作站中会建立起一种成员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格局, 在活动中呈现给参与者的信息量相当大, 研究主体中所揽括的问题层次丰富、领域跨度较大, 这就为教师进行研究、审视提供了广阔的角度。也由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使大家在不同问题领域的交流与碰撞中, 启迪了彼此的思维与想法, 使参与的每个人都在研究与交流中获得了提高。

3. 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工作室是一块优秀教师的孵化地, 年青教师在这里可以获得快速成长, 并脱颖而出, 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骨干力量或领头人。工作室着重全方面打造成员, 要求所有成员把体育教育当做事业去做, 永远保持奋斗激情和锐气, 自强不息。这里也是现代人的“思想净化器”, 使得各成员自觉拒绝物质生活、交际、休闲、网络等的诱惑, 潜心钻研知识和业务, 并扎扎实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成员的专业素养得以快速成长, 也使他们自己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样板”。在7月末对四大工作室进行的调查发现, 在工作室成员中 (含领衔人) 中, 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的高层次创新人才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常州市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12人、辖市区级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16人, 绝大多数的成员已经达到了常州市学科带头人或骨干的相应条件。工作室成员中95%的成员受到辖市区级表彰奖励, 受到常州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16人;被聘任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有29人, 校级领导干部后备人才有11人;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的有11人, 晋升高一级职务的有58人。

名师工作室是一种以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结构”, 它的建立同时满足了时、空、人、物、信息等条件的无缝对接, 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其运行模式能够充分整合“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种教师专业成长方式, 所以其实践效果也是较为明显的。

4. 成果辐射影响深远

四大工作室始终围绕着“共建、共进、共享、共赢”的工作目标, 开放工作室, 聚集了一大批体育教师, 促进了全市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推进。工作室要求每名成员“帮、扶、带”本校或者本区1~2名青年教师, 作为自己项目组的核心成员, 与工作室正式成员共学习、共研究、共发展。工作室通过自己的总课题或总项目, 要求成员围绕总目标分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四大工作室的子项目或子课题跨地区成立了136个实验基地, 遍布全市各区县80%的乡镇或街道, 直接参与研究的体育教师在450人次以上。工作室还通过工作室网站、QQ群、博客群、论坛平台、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阵地, 组织工作室成员、工作室编外成员、骨干教师和广大体育教师, 对体育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工作室网站上传资料近2000份, 网站点击率达2000多万人次, 数百项次成果被运用或转载, 工作室网站已经成为体育教师的精神家园, 登录该网站已经成为体育教师每天的必修课, 以至于众多体育教师评价它“资源丰富、受益最大, 是自己理论学习培训的最好去处。”具体辐射情况见图3。

常州市体育名师工作室自运行5年来, 目标清晰, 计划翔实, 措施有力, 形式丰富, 实施有效, 工作室以“实”为核心, 扎实、踏实、务实、平实、真实地开展学术沙龙、案例分析、专题研究活动, 把追求“高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领衔人亲力亲为、率先垂范, 成员紧跟而上、坚持跋涉、孜孜以求, 追求智慧的浸润与生成,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造就了一大批体育教学精英和业务骨干, 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体育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优秀教师的发源地, 成为青年教师的向往地, 成为优秀教师合作互动的交流地, 成为教学难题的集体攻关地, 成为体育同仁们“研究的平台, 成长的阶梯, 辐射的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长志.让名师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推助器[J].中国学校体育.2006.9.

[2]杨企贤, 刘晖, 梁增红.行走向着教育智慧的深处[J].江苏教育研究.2009.9.

[3]谢晓枫.成如容易却艰辛三年研讨不寻常[C].首批常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三年工作总结汇编.2009.2.

[4]全力.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育科学.2009.4.

[5]王泽军.教师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09.10.

篇4: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2011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印发《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意见》颁布以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指导意见》的重要举措和内容。

《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促进体育产业各门类统筹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大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壮大体育消费市场;加快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培育骨干体育企业;推动体育服务贸易发展。以体育劳务、赛事组织、场馆建设、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为重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升我国体育服务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推进体育产业基础工作;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做好体育彩票管理工作。

《规划》也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措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加快体育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落实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支持和规范职业体育发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和保护;抓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

《规划》提出了“三个一批”的发展目标,创建一批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打造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

在培育骨干体育企业方面,《规划》明确指出,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体育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体育领域战略投资者,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各类体育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建立20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3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近几年,国家先后建立了深圳、成都温江、福建晋江、北京龙潭湖、浙江富阳和山东乐陵等6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有效地调动了地方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发挥了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规划》指出要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以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的互动结合,拓展体育产业领域,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体育出版、体育传媒、体育创意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在具体举措上,《规划》提出,要加大体育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要加大财政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通过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或争取其他专项资金,采用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产品、项目和企业给予扶持。

此外,还将鼓励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筹措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积极探索创建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去年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日前,据黄杉股权投资基金董事长陆浩透露,黄杉资本正在发起募集2亿元的专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将大大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资本化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指导意见》发布之后,体育总局一直在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各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取得了重要成果。结合产业工作实际,总局积极与有关部委合作,大力推动《指导意见》的细化落实工作。特别是以体育旅游为突破口方面,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开展的合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两局有望在今年联合出台文件,推动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据刘扶民介绍,自《指导意见》颁布后,在体育总局的积极鼓励下,地方在推动本地区体育产业政策的细化方面已取得一定突破。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不少地方还以省(市、区)政府的名义下发实施性文件,对文件进行细化落实,如在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切实体现了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有些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具体规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浙江、江苏、河南、河北、陕西等多个省市出台了实施意见。

“今年,适逢‘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将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竞赛表演与健身休闲等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随着《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中国的体育产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总局将积极探索体育赛事市场运作的新模式及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运行机制,整合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各种体育资源,实现体育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良性循环,”刘扶民道。

体育产业轨迹:从无形到有形

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体育产业目前走过的是一条从无到有的坎坷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总量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既是中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作为低碳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不仅能为国增光、为民服务,还是“调结构和保增长”的新生力量,或可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的体育产业目前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近几年成长迅猛。据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增长22.83%;2008年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增长16.05%。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人均GDP达到3000至5000美元时,国民经济中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转型,文化体育消费的比重会迅速提升。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这个数值更是超过了10000美元。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的13亿消费者对文化休闲产品的需求构成了中国文体产业发展的内在强劲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从2006年至今,体育产业每年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6%。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数据显示,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而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则只有0.7%。不过,专家表示,这说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也就意味着至少要比目前的产值翻一倍。

☆无形资产的价值

体育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行业,价值内核是按照市场方式组织的体育活动,因此发展体育产业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大项目产业。种类繁多的体育产品带给大众的不仅是欣赏和娱乐,经过精心打造和培育的一系列体育赛事品牌,体现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无论是小小的网球,抑或是篮球还是足球,每年都能给全世界带来可观的产值,拉动相关行业发展,为其带来巨大的利润,这就是体育无形资产的力量。

体育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对大众的吸引力不容小觑。在欧美等一些体育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品牌赛事所带来的收益则更为巨大。2008—2009赛季,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联盟的收入就达到了32亿美元,除了出售电视转播权和门票,NBA依靠众多明星进行商业表演,开发NBA相关游戏、服装、食品等等,赚钱手段五花八门。

虽然NBA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上已成为典型案例之一,但它绝不是世界上惟一收益丰厚的职业体育赛事,即使在美国,也还有职业棒球和橄榄球联赛排在它的前面。世界杯足球赛、网球四大满贯赛和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这些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无一不在体育产业中扮演着“聚宝盆”的角色。

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在尝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北京有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北京国际长跑节等,计划长期举办并重点培育ROC世界车王争霸赛、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欧亚全明星乒乓球对抗赛等。特别是中国网球公开赛升级后,其地位和影响力极大提升。同时,北京还积极探索将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相结合,使体育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市通过举办品牌赛事,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 2008年网球大师杯赛,赛事收入为0.96亿元,赛事期间为上海酒店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为5.25亿元。上汽集团作为2007—2009年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冠名赞助商,3年来旗下荣威品牌与大师赛品牌全面结合、共同成长,2009年上半年荣威汽车销量达4.5万辆,仅用半年时间就提前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

☆体育必须市场化

中国体育市场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仅就竞赛表演领域而言,中国的市场约只开发了10%。中国的体育产业是一座尚待开掘的“露天金矿”,其不仅可产出金牌,还能收获“真金白银”。中国体育产业的潜力若要得以最大化开掘,未来必须摆脱“举国体制”的发展模式,打造独立的联赛经营公司,将联赛和俱乐部公司化,让联赛拥有自己的产业链。

虽然目前我国已拥有一定数量颇具特色的品牌赛事,但与国际重量级赛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就以在中国发展的最好的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来说,尽管与美国的NBA在竞赛模式上十分相似,但由于品牌建设时间较短,缺乏世界级球星,竞赛水平一般,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极其有限。据统计,CBA的市场开发收入2003—2004赛季为2700万元,到2007—2008赛季增长到1.5亿元,虽然自身进步巨大,但和大洋彼岸的NBA还相差甚远。

相关专家普遍认为,体育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服务产品的行业,价值核心是按照市场方式组织的体育活动,因此发展体育产业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大项目产业。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做大项目产业,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体育推向市场,开办俱乐部、实现职业化。这也是国外发展体育产业的成功经验。

但专家也指出,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都适合推向市场。如篮球、乒乓球等群众基础非常好的体育项目,完全可以推向市场,当需要进行国际比赛时,搞一个全国选拔赛,选拔出尖子去打比赛。而一些诸如体操、射击等受众面较小的体育赛事,仍可以延续专业体育的模式。

事实证明,职业化发展较好的体育项目,在竞赛成绩上也会有所提高。如中国网球已经逐渐向职业化靠近,运动员可以出去打职业比赛,成绩也随之提高,涌现了一批像李娜、郑洁这样的国际排名前列的优秀运动员,特别是近期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的问鼎,更是带来了巨大的网球效益。

企业:需审时度势

《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里提出:在体育产业各个门类中着力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增强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在规划的主要措施里也明确要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支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体育用品世界品牌。鼓励体育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

这无疑给国内的体育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产运动品牌活跃在公众视野之中,从赞助热门体育赛事到邀请国内外知名运动员代言,再到走出国门获取更大的体育资源,国产运动品牌强势崛起,与国际品牌一决高下,无不彰显着国产品牌的强大野心。当然,在国内体育用品业风生水起的背后,也无法掩盖一些误区和隐患:比如各品牌之间的同质化发展,比如盲目扩张、恶性竞价的无序竞争,比如忽视研发、依靠模仿的低层次经营,比如不重内涵、只求噱头的广告策略等众多问题。那么在新的五年里,体育品牌该如何实现飞跃?

有分析称,近几年国内体育市场出现“国进洋退”的现象。国产运动品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发力终端,圈地二、三线市场,甚至开始高调进军一线城市,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对于这种形势,安踏副总裁张涛表示:这几年,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投入的金钱和时间也明显提高,国产品牌在这种利好的形势下强势崛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体育用品业带来不小的震动,对比国内外运动品牌近两年的业绩表现,确实出现“国进洋退”的趋势。国内消费者日趋成熟的消费观,使得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受到市场的追捧。从企业自身来说,价格、销售网络、成本控制三方面的因素成为国产品牌的撒手锏。同时,本土品牌纷纷加大了资本的扩张和品牌线的拓展。金融危机之后,商业成本有所下降,恰好为有实力的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了逆市扩张的契机。

张涛认为,国际品牌深谙市场运作和消费者的心理,拥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仍占据着最有潜力、利润最高的消费群。目前,国内大部分品牌的差距,不仅是企业实力,更多的体现在观念以及品牌规划与管理上。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的销售中有85%属于品牌产品,而我国大多数运动品牌尚无法积极有效地参与竞争。从营销角度看,对广告过分依赖,没有品牌的核心价值作支撑,不但品牌差异性小、价值低,而且直接造成企业在品牌维护和建设上的高投入。这或许是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在推广中最需要调整的部分。

去年开始,耐克、阿迪达斯不断在中国市场调整战略,推出低价鞋进军二、三线市场,同时,国内一些知名运动品牌也在上调售价,高端品牌与大众品牌的价格差似乎正在缩小。而在三、四线阵营中,地域运动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这种形势,张涛表示,本土运动品牌目前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超高的性价比,未来竞争中,品牌溢价能力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当前,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拥有强势品牌就意味着拥有了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市场占有率。这就需要更专业的划分,挖掘品牌本身更深层次的体育内涵,通过准确的专业品牌定位及强大的体育营销能力,形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体育用品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北体大博士生导师易剑东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国际化战略未能很好实现的情况下,不少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为追求规模扩张,都采取大而全的产品策略,同时不断地扩大销售渠道,以此来占领国内市场。但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体育用品消费市场还处于平稳增长阶段,而且国际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并未衰减,因此国产品牌并没有占据明显优势。

易剑东指出了国产品牌的症结所在:国产运动品牌的主要差距在于创新技术、专利、品牌塑造能力的欠缺。国际上体育用品的每次突破性创新几乎都与中国无关,我们很多体育用品企业什么产品都做,大而全的产品种类本身就说明缺乏专利技术和创新技术。而普遍采用明星代言方式推广品牌,则是塑造品牌能力单一的重要体现。

“有远见的体育品牌应该提升在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其在文化传播、制度变革中的地位,而不仅仅依靠明星代言,依靠盲目地大规模扩展。体育品牌一方面应该巩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应寻求现有国际体育品牌的空白点,力争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易剑东强调,中国体育用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符合中国市场和国情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理念创新。要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加大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创新企业盈利模式。中国运动品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和影响国际体育事务,积极参与甚至引领全球体育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

在体育产业中最为成熟的中国体育用品业,必须通过介入和解决中国体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方式来助推中国体育的发展。当前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空前扩大,体育用品企业急需在与政府和社团的合作中,创新产品和服务种类,从而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

颜强(体坛周报社副社长):让群众走进体育场

如何更好地激活体育产业?颜强道出了自己的观点:“把体育还给社会。要推动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真正的原动力,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广泛需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体育事业在中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整体上说仍然秉持以取得金牌的竞技体育为导向,以精英体育诉求为目标。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体育产业只能舍本逐末。由此诞生出来的一些体育品牌,也都是围绕狭隘的竞技体育,只能集中在几个极其有限的体育传播平台上。因此,体育产业在中国真正的发展,应该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体育参与程度。当跑步的人更多了,打球的人更多了,看体育赛事和体育电视节目的人更多了,对各种体育产品以及服务的要求更高了的时候,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自然会更大。”

颜强说:“2008年,美国人自豪地宣称体育产业年产值为4410亿美元,相当于挪威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各项体育运动中锻造的体育英雄是这个产业的摇钱树。无孔不入的媒体的疯狂报道是这个产业的催化剂,完善的职业体育运作手段是这个产业能够抵御金融危机的坚固屏障,全民全年的体育疯狂是这一产业最为坚实的基础,要知道,2010年全美国有6000万名青少年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如果想让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得更快一点,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换上运动衣,走进体育场,动起来。”

颜强表示:政府作为社会引导主体,应该从这入手,去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只有把体育还给社会、还给人民,才能真正带来体育产业的秩序化,带来体育产业的未来繁荣。

鲍明晓(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与城市建设结合

“体育产业是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总称,它是与国民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产业,是典型的生活方式产业。”一直关注着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的鲍明晓教授有着自己的解释:体育产业是需要以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和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对旅游、商业、会展、建筑、通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游戏动漫、网络等产业具有显著拉动和辐射作用的综合产业链。

“规划指出要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以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的互动结合,拓展体育产业领域,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体育出版、体育传媒、体育创意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创建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区,鼓励各地建设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这项措施对城市建设方面有极大地好处” 鲍明晓如是说。

在城市建设上,首先是增加就业。体育产业是主打健康和娱乐牌的生活型消费服务业。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它是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不二选择,对城市政府而言,它是保增长、调结构、促就业、重民生的重要选择。同时,体育产业也是大文化产业、大生活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实际运作中与文艺表演、广电影视、艺术创作、游乐会展等文化娱乐产业的混业经营以及与餐饮、酒店、零售、旅游等生活服务业的配套经营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而这样的产业特征和运作趋势,就使得体育产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功效。

发展体育产业可以促进城市再生、带动城市转型以及吸引投资和人才。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纽约。该市不仅是闻名遐迩的纽约马拉松赛、美国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城市,还是职业棒球大联盟纽约洋基队、NBA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场,同时,各类健身会所和社区俱乐部遍布全市,其中中央公园更是纽约人运动、休闲、健身的圣地,无论是黎明时分,还是灯火初上,你都可以看到健身人群捷走飞奔的身影。而在洋基主场和麦迪逊广场花园你也会经常看到美国的政坛要人、商贾巨富、知名新贵以及影坛和歌坛的明星们风云际会,畅享欢愉。“试想,在这样一个充满运动激情、体育氛围浓郁的城市生活,人们能不流连忘返吗?”

当下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无一不在刻意打造浓郁的城市体育氛围,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以及由他们引致的资本、技术和信息。这说明了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生活方式的打造,对一座城市集聚资本、人才、技术和信息资源,提升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地位,具有独特的作用。

王奇(中体竞赛管理集团副总裁):体育要打文化牌

“2009年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促进了电影、娱乐、演出、出版、广播、电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成功对体育产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文艺演出团体相当于体育产业中的俱乐部,文艺商业演出可以认为与体育赛事相对应,文化产业在体育产业里都有相对应的方面。因此,完全可以借鉴文化产业的成功模式来发展体育产业。”王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长期以来,注重体育竞技功能,而轻视体育的服务和娱乐功能的现状,致使体育产业资源高度集中,业外资本进入门槛很高,经营难度过大,仅靠市场化很难维持。对此,此前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就曾专门指出: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

“奥运会是‘体育+文化’的成功典范。”王奇说到:“正是看到了体育品牌赛事的巨大商机,目前各地政府依托地理环境与区域优势,纷纷承办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

王奇举了一个例子:在国内,这种以品牌体育赛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案例中,最有名的应该说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湖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7-8月在青海省举行,既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年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湖光山色加上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多姿的青海高原文化几乎成为这项体育赛事的标签,每年都为青海相关产业带来不菲的收入。

篇5:学校体育五年规划

(2021年--2025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精神,全面开展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学生身心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同时大胆创新,力求突破。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探讨阳光体育的新思路与发展方向。打造学校武术、足球、篮球特色,为学生的健康做出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之一,对体育教学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选择性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体育对于自我完善和延长生命的主要作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能力,促进身体协调发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经过选择的身体练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三个基本阶段(即:教学的准备阶实施阶段、检查与评定阶段)秩序井然、衔接紧密,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与体育教学原则,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在每学年或每学期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步骤、时间要求、工作措施等等。以中小衔接为基础,打造好学校的特色。

(二)运动队的训练与竞赛工作

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技术的优秀人才。抓好武术、足球、篮球特长队训练工作,以社团和训练队为突破口,各校队每周5次以上训练时间。极参加区级以上各类赛事,足球、篮球力争成绩稳定在区级前三,市级前八,武术项目成为市级前三水平。同时,积极改进方式方法,完善各级校队梯队建设工作,为学校高水平队伍,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继续做好三大特色进课堂工作,把特色活动融进体育课堂,继续开展特色活动进课堂工作,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校各项特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特色环境。

(三)课外体育活动与课间操活动

全面开展阳光体育,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为了保证这个要求,实行一二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四-六年级每周三节体育课,学校大课间操保证有30分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锻炼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的活动中起指导与咨询作用,使学生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参加区级以上大课间比赛,力争实现2个以上区级一等成绩,推进学生体育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体育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业务水平的培训

成立由李文跃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后勤处、体育组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岳麓区xx实验小学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把学习体育工作作为重点开展,列入学校总体规划和每学期工作计划,并建立校长负总责,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的管理责任体系。体育教研组在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责任制与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作关系,全组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与拼搏,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政治素质和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编写教案,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中充实自我。积极参加各种论文评选活动和公开课活动的授课与听课,要求教师主动外出学习,促进学校与学校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见识,丰富教学经验。

(五)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与建设

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设施是开展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的基本物质条件。建造体育器材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制定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体育器材进行登记与合理的分类,器材分布适当、井然有序。做好运动器材、设备和运动服装的选购工作,及时满足体育教学发展中各种物质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每年登记损耗的各种器材数目与数量,及时补充。

三、主要的目标与方向

1、加强德师风建设,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运动安全,教授学生运动保健知识,积极开展组内集体备课、听课。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制度,严格规范教学常规行为,加强集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认真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3、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与技能,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达到增强体质,强健体魄,有计划、高标准地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保证每年全校学生25%以上的优秀率与98%以上的合格率。

4、在学校领导下,坚持推进体艺2+1项目的开展,确保xx实验小学学生在毕业时,全部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

5、保证各运动队的正常训练与比赛,继续打造xx实验小学三大特色体系。圆满完成长沙市第十届运会、第十一届运动会目标任务。

6、配合学校的课外兴趣活动,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小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与技能,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后备人才。

7、开展各种校内体育活动的比赛,保证每学期一次全校运动会的正常开展,继续坚持一年级队列队形比赛,二年级段位拳比赛的开展,确保每年的班级足球、篮球比赛正常开赛。

8、配合学校做好组外工作,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如教职工比赛,达到提高成绩、增进友谊、增强体质的目的。

9、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公开课的观摩与各种体育学术报告会,坚持每学期每人至少一节教研课,撰写一篇小论文。

9、妥善管理体育器材设备,增加体育器材设备与设施的数量。

10、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

长沙市岳麓区xx实验小学

篇6: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一支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教职工队伍,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教师五年发展规划。

二、个人基本情况

姓名:

职称:中学高级

任教学科 :

体育

三、现状分析:

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来看,我缺陷的主要表现有:

1、新课程思想观念、现代教育理论

2、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

3、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亟待提高。

4、缺少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专业基本功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亟待提高。

5、教学设施及场地的的欠缺

优势分析:

(一)教学工作

1.二十年的从教经验,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不少,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能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并积极参与。

2.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学术活动,开阔视野。善于思考,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3.积极自学能力。空闲时会阅读学校购置和推荐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尝试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二)其他方面

1.职业心态平和,严于律己,善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2.平时能阅读一些体育教学方面书报杂志和网站资料。

3.爱岗敬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乐于了解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不足剖析: 1.有待提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如何能准确并及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并将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程度降低到最小,对课堂的整体性把握有待提高。

2.个人教学风格不明显,需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独立的教学能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下,在学科教学中还需抛弃模仿和惰性,发扬自身长处,寻找体育教学中的创新。

3.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积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加强

四、主要措施:

在实施五年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己特点,根据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发展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至少完成1万字业务学习笔记和政治笔记,每学期结束自己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

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一篇好教案、一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县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体育教学》、《教育报》等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5、学习信息技术,动手制作的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学习信息技术,制作较难的课件是我的又一个发展规划。

五、预期目标:

通过五年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3、努力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

4、成为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的教师。

第一年目标:

1)1~2节有质量的展示课,并认真做好课后反思。

2)听课、展示课有好评,学生的反响良好。

3)好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伴随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4)有3~4篇反映自己提高的教学日志;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1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学习笔记上。

5)一篇较好的教学设计

第二年目标:

1)1~2堂一定合作校内的公开教学展示课,并且获得好评,学生的反响良好。

2)和睦的课堂,良好的师生关系,好习惯好行为伴随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3)有3~4篇反映自己提高的教学日志;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写下读后感,并保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日记上。

4)一篇较好案例

第三年目标:

1)1~2节较为成熟、并能发挥自身教学风格特点的校级优质课。

2)总结3年的教学经验,集合成一套较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总结资料。坚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学习笔记上。

3)一篇教科研论文。

第四年目标:

1)1~2节较为成熟、并能发挥自身教学风格特点的校级公开展示课。

2)总结4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资料。坚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学习笔记上。

3)一篇体育课题初稿

第五年目标:

1)1~2节较为成熟、并能发挥自身教学风格特点的县级公开课

2)总结5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资料。坚持每月有2篇教学类随笔总结在自己的个人学习笔记上。

3)一篇体育课题定稿

六、达成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自我检测措施

1.积极、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得到同行的赞同。形成自身特有风格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反响热烈。

2.总结经验,能在个人博客教育平台上发表有质量的教育心得文章,有一定的浏览率和点击率。

3.根据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制定,进行每学年、每学期的实施内容细化,制定改进计划和实施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创新。

4.建立成长档案。定期对所写规划与实际成效做对照,撰写成长反思。(做到月月总结备案,下附月小结表)

5.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参与专业技能提高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和水平。

6.学期、学年的考核,接受校长和领导的监督审查,以此来督促自己。

体育教师五年计划

(内附每一年的计划)

吕玉平

马圈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团队建设读本试题下一篇: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