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4-08-18

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共9篇)

篇1: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建厂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08年4月15日)

陈 忻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建厂70周年。

借此机会,我代表工厂,向为工厂建设、发展付出心血汗水的历届工厂领导、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向各个时期、奋战在不同岗位的全体职工及家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70年前,工厂的创业者在战火的硝烟中,闯过潼关,来到这里,白手起家开业立厂。70年后,工厂的后继者,在历史的画卷上,使中国铁路罐车的龙头企业浓墨重彩,奋力腾飞。我们拥有了一流的技术研发体系,我们拥有了符合社会需求、先进质优的产品,我们锤炼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职工队伍。可以说,工厂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与中国铁路装备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交相辉映的奋斗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发展史。工厂的70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70年,是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70年,是催人奋进、-1-

令人骄傲的70年。

同志们:

建厂70周年庆典,既是对辉煌历史的回顾,也是新征程的开始。回顾历史,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坚信,有几代人奠定的坚实基础、有70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我们一定能够在发展的征程中取得新的胜利。

让我们在北车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同舟共济、继往开来,将我们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迎接工厂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谢谢大家。

篇2: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员工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合力泰公司建厂五十周年。在此,受公司董事长文开福委托,我代表合力泰公司的干部员工,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级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公司无私支持、关心和帮助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各界表示真诚的感谢;向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艰苦努力和杰出奉献的离退休老领导、老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也代表公司党委、董事会,向奋战在生产经营一线的全体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合力泰公司的前身是1965年建厂的国有企业山东沂源化肥厂(1970年2月更名为山东东风化肥厂),五十年前,第一代创业者风餐露宿,艰苦创业,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水电不通的条件下,靠手拉肩扛在沂河源头、塔山脚下建起了我们这个企业。五十年来,靠着一代又一代企业职工的辛勤耕耘和无私的付出,企业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而不断成长壮大,企业是七十年代国内小氮肥行业的百面红旗之一,是原临沂地区化工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然而,企业发展的道路总是不会平坦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发展落在了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后面。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化工市场的疲软加上企业自身原因,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已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2001年5月,企业确立了“治理、整顿、充实、提高”的发展思路,掀起了“转变思想、强化管理、稳定生产、挖潜增效”的热潮,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企业全面革新劳动用工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在2003年4月成功进行了改制,成立了山东联合化工有限公司,确立了“内涵充实提高,外延扩张壮大”的发展方针,于2003年7月对原沂源县化肥厂进行租赁经营,成立了沂源联合化肥有限公司。2006年2月,企业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2月20日,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公司在鲁南控股成立了山东联合丰元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兼并重组新泰宏达化工和泰安双丰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了山东新泰联合化工有限公司,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2010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税1.6亿元,是企业改革改制之前2001年的12.57倍和110.71倍。

2012年以来,因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持续发展,造成国内化工市场长期低迷动荡,并对出口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化工行业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持续大幅下跌,企业面临自2003年改制以来的重大挑战,自2012年开始,企业经营出现亏损。为了扭转企业面临的危机,2014年5月,公司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加了触摸屏和中小尺寸液晶显示屏及模组电子业务,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成功转型,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克服公司化工板块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遇到的生产经营困难,自去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大了挖潜降耗和管理改革力度,公司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大幅降低,产出效益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KPI绩效考核机制,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出现了止亏为盈的良好势头。

回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企业经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四个当年”的创业成功,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小氮肥企业之一;创造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远学大庆,近学东风”的辉煌业绩;遭遇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因面临发展困境而进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阵痛;收获了改革改制以后企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当前也正在经受着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说,公司发展的五十年是历代企业职工艰苦创业的五十年,是风雨兼程的五十年,是不断战胜风险挑战发展壮大的五十年。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合力泰公司从建厂初期的资产只有五百万、员工只有几十名,到今天拥有资产70亿、6000余名员工,分别为创建初的1400倍和220多倍。公司产品从单一的农用氨水,到目前成为生产经营十几种基础化工原料和电子触控显示产品的跨行业上市公司,企业规模、产品种类和生产能力在化工和电子产品行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公司的产品畅销国内并走向世界各地,凭借市场创新的力量,公司化工和电子产品走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了成熟的经营管理体制,拥有了强大的资源保障能力,所有这些一定能够为公司应对当前化工市场遇到的困难,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五十年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我们深知:成绩的取得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努力的成果,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厚爱,给予了合力泰发展的力量和保障,使公司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曲折而不断进步。是所有供应商和用户的始终伴随和信任、社会各界朋友的持久关注和帮扶,铺就了合力泰公司迈向成功的坦途。对此,我们永远不会忘怀,永远心存感激。

五十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但是对合力泰公司而言,却是五十年的坎坷奋斗之路!它饱含了创业的艰难,成功的喜悦,逆境时的奋起。五十年,企业在为社会发展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是我们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还有许多机遇需要我们去把握,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在新的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面前,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我们将加快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加快企业发展的战略转型,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篇3: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十年栉风沐雨, 薪火传承。回眸来路, 我们感慨万千。1958年, 经江西省水利电力厅批准, 学院的前身“江西火电技工学校”和“江西水电技工学校”建校。南昌市环丘街2号, 一个狭小的庭院, 是学校开始风雨征程的起点。学校的初期是弱小的, 在艰难曲折中顽强生长, 从南昌市环丘街辗转九江宫牌夹, 又迁移至南昌市郊石岗镇, 到最终落址南昌麦园, 曾两度停办又艰难复校, 携一路征程, 裹一身风雨, 历经艰辛, 实属不易。

五十年风雨洗礼, 春华秋实。学院从变革的狂风暴雨中脱胎, 在创新的熊熊火焰里涅磐。尤其是举办高职以来, 学院乘势而上, 跨越发展, 如今已是气象蓬勃、蔚为大观。现有教职工500多人, 设有6个教学系部28个招生专业, 面向全国27个省 (区) 招生, 全日制在校生1万多人。学院的招生情况一直呈良好的上升趋势, 第一志愿报考率、生源质量率等多个指标均列江西高职高专院校之首。近3年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89.77%, 年底平均就业率达到99%。

历经五十年的风雨, 铸就半个世纪的辉煌。学校从中等专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院, 实现了“万人大学、品牌名校”的跨越式发展, 先后荣获“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院校”、“江西省第四届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连续五届“江西省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江西省电力公司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荣誉, 2007年, 学院以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江西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 是一部师生一德、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创业史。在困难和曲折面前, 几代电院人不退缩、不放弃, 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始终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前进中的困难, 推动学校不断发展壮大, 培养出大批人格完善、技能优良、全面发展的莘莘学子。铁塔巍峨, 银线悠悠, 处处都有电院学子的身影。广大校友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进取, 建功立业,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校友们无论身处何方, 位居何职, 总是心系母校, 以自己出色的业绩为母校增光添彩, 以不同的方式襄助母校的建设和发展。五十华诞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 是一个满怀豪情的新起点。昨天的积淀和凝结, 今日的成就与辉煌, 为明天的腾飞插上了强劲的翅膀。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今日的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开始新一轮的创业, 我们将继续奉行“培养一个学生, 造福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 遵循“质量为本、师资为根、特色为魂、经营为基”的办学理念, 立足电力, 服务江西, 面向全国, 继续发扬“严谨、求实、文明、奋进”的优良校风和“勤学、尊师、立德、进取”的良好学风, 塑造优秀校园文化,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为把学院建设成省级示范、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篇4: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满怀喜悦,共同庆祝四川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在百忙之中拨冗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

光阴荏苒,忆往昔峥嵘岁月。70年前,我国话剧运动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在成都郫县吉祥寺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随着历史的发展,学院相继更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195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川音乐学院”,成为我国首批6所本科音乐学院之一。

学院现有两大校区,占地面积1155.7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48561.40㎡。有19个专业教学系(院),17个专业,77个专业方向。拥有音乐学、美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现有在校生16000余人,专任教师812人,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

70年来,学院艰苦奋斗、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学院抓住机遇、不断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音乐学科为龙头、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院牢牢把握综合协调、不断创新、既做大又做强的办学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学院始终遵循艺术教育规律,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学院在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了“优秀”成绩。在最近两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我院共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24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为进一步完善学科层次,2009年,学院还与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文学与音乐传播艺术专业博士生。

学院不断扩大教学交流,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台湾、香港等地区的30多所艺术院校和团体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多个艺术院校和团体签署了合作协议,还成功举办了2003国际现代音乐节、2003中德音乐院校院长论坛、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2008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打击乐重奏作品比赛等活动。

学院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青年教师业务考核、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此外,学院还涌现出了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等一批堪称师德表率的优秀教师,先后有20多人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进修学习,有数十人次到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留学或进修。近十年来学院公派出国人员100%归国返校。学院成立了廖昌永大师工作站,聘请了谭盾、郎朗、阎惠昌等一批著名音乐艺术家为我院客座教授,定期开展专业教学和学术交流。

学院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宗旨。建院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两万名学生。一批知名校友活跃于国际国内艺术领域,如:钢琴教育家但昭义,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朱世瑞,旅美歌唱家范竞马,旅德歌唱家赵登峰,青年歌唱家霍勇,歌手张迈,著名演员刘晓庆等。

学院科研工作成绩突出。文化部攻关科研项目《高胡、二胡、中胡(系列)高音区音质、音量的改良》1999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腔葫芦埙的研制》先后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2007年,科研成果《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拉忽雷的研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光祈研究是学院的特色研究项目。2008年,李岚清同志在我院学报《音乐探索》发表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一文,2009年4月,又专程来到学院举行了中国近现代音乐专题讲座并聆听了专场音乐会。今天上午,由学院整理编辑的,迄今为止国内编著最为完整全面的《王光祈文集》(共三卷五册、330余万字)举行了首发仪式,意义深远。

学院师生在国际国内各项比赛和评奖中,屡获大奖,共有5447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205项,其中,国际奖项607项,国内奖项4418项。(截至2009年9月)创作及设计方面:胡小鸥获2006年肖斯塔科维奇国际作曲比赛优秀作品奖、第六十二届美国作曲家论坛颁发的克里斯托弗和斯蒂芬·卡斯克作曲基金奖、2007年乔治·埃奈斯库国际音乐节作曲大奖;郭元获2005年鲁托斯拉夫斯基国际作曲比赛第五名;贺承、周东获2005年意大利国际工业设计“IMM奖”;刘锐、贺承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德国工业设计最高奖“红点”(Red Dot)艺术表演方面:吴驰获1996年李斯特钢琴比赛第三名(第二名空缺);李云迪、陈萨分获2000年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四名;文薇获2005年第九届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三名;宁峰获2006年第五十一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在2005-2009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快乐女生等大众喜爱、社会关注的比赛中,李宇春、谭维维、何洁、魏晨、王铮亮、潘虹樾等师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中共获20个奖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优秀作品奖5项)。1999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项。2001年-2009年,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18项(终身荣誉奖1项、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7项、优秀奖4项、特别奖1项)。在刚刚落幕的2009年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音乐大赛中,我院学生韩炜及教师秦海波领衔的SKY组合分别获得男子组和组合组两个金奖,在2009CCTV民族器乐大赛中我院学生曾河获古琴专业中青组银奖,在2009年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中,学院选送的作品荣获民族民间舞作品银奖、最佳服装奖及优秀组织奖。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全院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守岗位、奋起自救,共同维护了校园稳定,确保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全院有近千名师生自发地深入重灾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学院师生积极创作,以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鼓舞抗震救灾军民的斗志。学院组建的“共产党员在一线”演出慰问团,派出多支小分队深入绵阳、德阳、什邡、江油、安县、绵竹、北川、映秀、都江堰等地进行了数十场慰问演出,给当地受灾群众和部队官兵带去了精神食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了报道。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七十年,拼搏奋进,回望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院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正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四川音乐学院才能取得今日的辉煌。

七十年,弹指一挥,回顾过去,我们怀念川音的老一辈领导,怀念故去的川音前辈,怀念故去的川音校友,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和关心帮助,才奠定了川音发展的基石。

七十年,辉煌已铸,展望未来,四川音乐学院要继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四川“文化强省”,为“两个加快”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校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把川音建设得更加美好!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四川音乐学院向在座的各位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川音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5:在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会议,共同来纪念和庆祝我们青年朋友的节日,“五四”青年节。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向广大青年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人民日报社论“用奋斗为民族赢得新光荣”,也在团旗下重温了入团誓言,贤耀同志传达了刚刚召开的浦东新区第四次团代会精神,位团员青年作了很好的发言。我认为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和团员青年们一起谈四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一是青年要有抱负,理想坚定,志存高远。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树立从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国家民族的前提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与推进浦东的二次创业联系在一起,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温家宝总理邀请青年朋友到中南海做客,提了五点希望,希望青年朋友们“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温总理讲话中把“有理想”放在第一位。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的身上。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当前我们正在开展 1

创先争优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团员青年继承五四精神,敢于创先争优,敢于开拓创新,开展各类活动,真正成为党的后备军,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这是团员青年传承五四精神、体现忠诚的关键所在,这就是最实际的抱负。

二是青年要讲文明,品德优秀,情操高尚。青年要带头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自己的实践,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在一言一行中培养,大佬自身道德修养的根基。

三是青年要爱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一定意义如何培养能力,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实践,不断地勤奋工作。有才识不一定就有能力,能力要靠经验的积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是经验。有句歌词唱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只有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我们现在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创评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就是很好的实践;最近,全区创评工作中要求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区,浦东志愿者大行动”活动,说得通俗些,就是组织创评迎检网格化志愿者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团员青年也要积极投身倒创评行动中去,参加志愿者队伍,开展创评宣传、检查、迎检等工作。团员青年们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将来再回首时,那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越是努力地工作,越是直面问题不退缩,越是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你的能力提升就越快。2

四是青年要能吃苦,甘于奉献,苦干实干。志愿者工作。总之,团员青年先要有抱负,还要有才识,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相信大家一定能在浦东二次创业和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中大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6:在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受中共超化村党委委托,对三年来的工作进行回顾。三年来,超化村党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转换职能树形象、激发活力谋发展,克难攻坚,知难而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委凝聚力、战斗力 三年来,在村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党支部、党小组立足本职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不动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党委的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村上下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事业进步、人心思上的良好局面,很多工作干出了亮点、形成了特色、创出了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村上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结果,更是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扎实苦干的结果。

三年来我村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目标,以促进新农村发展为目的,重点抓好党员队伍学习。强力推进“三联两创”党建固本工程,全面落实党员“三定一岗”分类管理和“围绕中心,承诺定责”实践活动,立足实际,强化责任,狠抓学习提素质,健全制度抓落实,进一步增强了村党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建立了有效的党员干部学习机制,以各支部和党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经常性、制度化学习活动,设立每月五日为党员学习日,对党员、村组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用技术培训,把全体党员的学习情况做为评选表优的依据;二是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以及承诺定责,主题教育,在全村开展党员帮带活动,促党员干部学以致用。三是我们十分注重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三年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26名,发展党员12名。

二、经济发展实现跨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是硬道理”作为工作的宗旨,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中心,转变思想方式,改进工作方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确立了快速、科学发展的思路。

l、强力实施旅游兴村战略,加快超化寺景区建设步伐。三年来,经村两委一班人始终坚持旅游兴村战略不动摇,外引内挖,多方努力,使超化寺景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投资1300万元的超化寺上寺大雄宝殿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室内装修和和大殿周围附属工程年底完工。上寺部分明清古建筑得到修缮保护。投资25万元的上寺道路硬化工程和投资15万元的排洪渠工程已经峻工。投资2200万的仿古商业步行街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反映、宣传超化寺文化的电影剧本正在紧张的编写之中。投资5万元,组织党员义务植树3000多棵,绿化了上寺。超化寺的旅游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强力推进生态村建设,打造绿色宜居超化。

三年来投资42万购置2万余棵扬树、桐树、黄杨球、大叶女贞等。超化村景内的所有主干道、河渠两侧全部得到了绿化,并在超化寨大寨二寨栽植了大量的风景树,田间地头、岗坡河滩都得到了绿化,极大地改善了超化的人居环境,目前超化村绿化率达46%,顺利地通过了郑州市生态村验收。

3、动真格,强力实施村容村貌建设。

三年来,我村借“清洁家园、美化乡村”活动的东风,积极开展以整治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卫生素质为中心的卫生创建活动,建立了稳定的卫生保洁队伍和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深化“清洁家园"活动,清理垃圾、杂物,取缔违章建筑,拆除残墙断壁,破旧房,建设和改造了全村垃圾池,使我村垃圾处理日益规范化,实现环境清洁、整齐、规范,使我村卫生环境建设取得突破,人居环境、旅游环境得到改善,为超化的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2011年元月,我村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村验收,我们重视卫生创建工作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肯定。

4、大手笔,绘就超化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

三年来,我们经过多方努力,投资4000万元的超化东庄花园示范小区一期工程顺利完工,402套高标准住宅通过验收,已入住使用。二期工程现在已清运土方5万方,投资1200万的二期100套住房工程已动工兴建。

5、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年来,道路建设投资400万元。(1)建设了以东庄花园小区为中心,东至碾沟路段,北至卫生院前,西至新市场口路段建设。(2)完成府东路建设。(3)完成组组通建设和村村通工程。(4)安装镇区和村主干道路灯148盏。(5)村主干道全部栽上了路沿石,铺设了人行道,种上了风景树,有效地改善了我村道路面貌。(6)投资30万元,改造了镇区高低压线路,新增变压器2台,改善了超化村电力供应现状。我们的努力使超化新农村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6、工业上新力度大

三年来,我村工业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势头,郑州同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上一条隧道窑生产线,提高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福泰煤业和郑煤集团重组已经完成,通过验收,已恢复生产。福德耐材和高二军联营成功,新上项目启动。我们村的财政收入和税收将稳中有升。

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七组四十亩核桃树经济效益喜人;十组宋海洲的二十多亩的农业生态园初具规模,前景大好,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

三、关注民生,积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1、提高群众的生活品位,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三年来,我们先后投资50多万,建起了五个休闲广场,硬化了场地栽植了花木,安装了健身器材,鼓励、倡导跳舞、健身等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了全民健身运动,超化人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

2、积极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98%都加养老保险,18岁以上社会保险参保率达85%,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基本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就医和养老问题,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3、投资I50万元,在老卫生院门口打330米深井一口,并进行配套,该工程将会从根本上解决我村用水难的问题,有力地改善民生。

4、扶危济困,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三年来,我们尽最大力气做好了贫困村民的救助工作,资助贫困群众200多人次,救助贫困学生26人,救助五保老人40多人次,探望军烈属、老党员、老干部80多人次,使他们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5、投资8万元,对公墓进行扩建完善,安装了大门,整修了房子,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公墓的规模和品位。

6、投资32万元的超化卫生所工程已经完工。并且通过卫生主管部门验收。

7、利用超化小学富余校舍资源,投资15万元,联合组建超化村新星幼儿园,为我村幼儿早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严格办事程序,推进民主建设,构建和谐、稳定新 超化。

三年来,我们在确保超化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依章办事、规范办事、推进我村民主建设当头等大事来抓,村两委工作充分依靠联户代表制度和“4+2+1”工作法决策和开展,特别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确定低保对象等敏感问题,我们严格依“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科学程序操作,从而化解了各种矛盾,和谐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使超化的各项事业都得以顺利实施。构建了平安超化、和谐超化。

五、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强村建设成效显著。

我们在抓经济、科学发展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三年来,在完善了村文化大院设施的基础上,健全了制度,开展了活动,夏季的广场舞会、每周的戏剧擂台等活动都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先后成立了一组、二组健身秧歌队,五组、六组的红红歌团,福泰煤业大型军乐团,我们群众的休闲娱乐活动正向规模化、高品位发展。由于我们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我村的文化大院也被郑州市命名为示范文化大院。

三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超化吹歌的保护、弘扬力度,装修完善了吹歌演练厅,强化了吹歌的训练和指导,建立了超化吹歌的训练和演出制度,并着力推介和宣传,超化吹歌现已成为超化村在河南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我们的吹歌已由新密市文化广电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垂直颁导,由专项资金动作,由专业艺术家进行指导训练,超化吹歌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今年六月我村吹歌队参加在淮阳举行的中南六省民间艺术巡展中,获得与会艺术家的一致好评。9月份,我村吹歌参加了在邯郸举行的全国首届吹歌大赛中,夺得大赛一等奖。超化吹歌成了我们大家的骄傲。

由于我们重视和倡导健身运动,我村男女拔河队在新密市第五届全运会上均夺得第一名,在郑州市农民运动会第二名。

三年来,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超化村先后被评为“新 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密市综合实力三十强”、“超化镇红旗单位”、“超化镇先进单位”、“郑州市林业生态村”、“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郑州市示范性文化大院”等荣誉。

三年来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届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村党委向全村党员和所有关心支持我村发展的同志们,表示忠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的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保守,思路不清,习惯按老经验办事,有的心浮气燥,服务意识不强,对民生问题重视解决不够:有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更有甚的把自己混同一般群众,目光短浅,只顾个人得失,而不顾集体利益,在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设置障碍,使旅游开发步子滞后;还有十二组的群众上访问题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们超化的和谐稳定,大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三年,我们超化村党委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大超化寺景区旅游开发的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和加强卫生、环境整治,重视民生,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下大功夫,努力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超化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已踏上了新的征程,超化村发展的重任在考验着我们,4000多民众的期盼在激励着我们,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肩负神圣而光荣的使命,我佃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有上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有强有力的两委班子,有广大的在座各位的齐心协力,我们没有什么理由止步不前,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奋发图强,为打造超化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富足文明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篇7: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努力开创大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大英县委书记蒋志明

(2010年6月29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十佳”村干部、两委“好搭档”,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再鼓干劲,努力在建设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的伟大实践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谨此,我代表中共大英县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89年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万难,英勇奋斗,经历了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曲折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89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高昂斗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一定会乘风破浪,不断走向新的胜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会顺利实现!

去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和县三届四次党代会部署,立志争先进位,着力富民强县,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推进“五个大英”建设,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2009年,大英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考核中排181个县区第25位,在全省59个扩权试点县中排第7位,在40个丘区扩权试点县中排第3位。9大主要经济指标中有GDP、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项指标增速进入全省丘区扩权试点县前10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GDP32.5亿元,增长16.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3万元,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增长31.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5%;主营业务收入76亿元,增长4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4元,分别增长16%、15%;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1亿元,增长37.2%;旅游总收入9.66亿元,增长45%。多项指标继续在全市领先。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得益于全县各级党组织的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得益于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和无私奉献,凝聚了全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血。在此,我代表中共大英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县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辛勤与汗水交融,拼搏与成功同在。我们要倍加珍惜当前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加快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大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发展为先、发展为大,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坚定信心,自加压力,负重奋进,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为不断开创大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一、注重内涵,提升质量,构筑大英现代产业高地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根本出路。我们要突出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坚持三化联动,统筹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规划,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专业化、特色化建设,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将盛马化工培育成为全市首家百亿产值企业,促进骨干企业提升质量、做大总量。推进定向定点招商,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子机械、生物制药、特种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建名牌产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盛马化工、久大蓬莱盐化、南华纺织等21家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技改、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做强做大龙头加工企业,推进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积极推进省级标准化小区建设,争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加快中国死海创五A级景区和五星级酒店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

二、项目攻坚,要素集聚,打造大英投资创业洼地

项目是大英发展的生命线。有项目,推动发展才有抓手,追赶跨越才有平台。我们必须按照全市“项目攻坚年”的要求,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全力以赴打好“秋季大会战”、“冬季大决战”,加快签约引进一批项目做大总量,加快建设投产一批提升项目实效。要创造和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不断改进招商引资办法,精心组织项目对接活动,敏锐捕捉产业转移信息,采取集中推介和紧密跟踪等措施,促成重大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建设。要全力推进盛马化工500万吨/年燃油技改、蓬莱盐化90万吨/年替代盐热电迁建、LED前后制程、晶粒封装及应用产品生产、老城改造、采和湖生态堤防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中央和省、市政策的研究,用足用活政策空间,找准对接点,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国家和全省的发展规划,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进一步整合部门的招商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职能,构建整体联动、规范高效的项目投资服务体系。认真清理、精简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降低收费标准,着力营造高效率、低成本的投资环境。

三、富民惠民,改善民生,铸就大英平安和谐福地

改善民生是提高社会凝聚力,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努力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事。继续实施保障性住房、扶贫解困、城乡就业等重大民生工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县和县中职校创“国重”工作。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大涉稳信访问题的处置力度。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竭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奏响和谐发展主旋律,全面推进幸福大英建设。

四、提升环境,连片推进,建设大英生态宜居绿地

有序拓展城市空间,加快老城改造、采和湖配套工程等市政建设的步伐,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强化城市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品味,努力把县城打造成宜居宜业城市。大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活动,突出抓好县城主要地段、商业中心和“五线”环境整治,着力培

养良好文明卫生习惯,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确保今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加大投入,整合项目,加快推进“一城两镇二十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9月底完成县城和2个示范乡镇风貌塑造和提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强化保障,创先争优,拓展大英党建红色阵地

加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县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认真总结学践活动的成功经验,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和学习考核激励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搭建学习的平台,强化学习保障,着力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推行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方式,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进一步完善单位“一把手”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考核谈话制度及退休提前谈话制度。深化领导干部谈心交心活动,努力营造关爱干部的良好氛围。

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创建和优秀共产党员争创活动。以深化“共产党员示范城、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党员示范行动,扎实抓好“党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提升全县“两新”党建科学化水平。继续巩固和发挥党员服务中心、惠民帮扶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切实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良的干部作风,是促进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落实的保证。扎实开展“作风效能年”、“投资环境年”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省委 “四个特别”要求,真正把服务人民、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正了解群众疾苦,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县级干部和科级干部要践行承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时总结、推广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经验,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勤廉双优”争创活动,加大政务、村务、财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力度,强化“一岗双责”,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资金使用的审查和监督管理。规范权力运行,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形成事业快速发展、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篇8: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同时举行七一表彰活动,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坚定信心。首先,我代表镇党委向新加入党组织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并通过大家,向奋战在全镇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和全镇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为实践,不断提升基层组织执政为民、服务于民的水平,2010年,我镇实现财政收入8889万元、工商税收1.5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充分证明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

此时此刻,我相信在座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已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我们在傲然于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该着重眼前:一定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顺民意、谋民利、集民智,树立“群众的利益高于天、党员干部

责任重如山”的为民爱民意识;;要在当前的工作开展中,以身作则,起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苦干兴业、表率于民!

同志们,九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党员只有五十三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而九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拥有七千八百万党员的大党,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解决了温饱,正大步迈入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

篇9:厂长在建厂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和万分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徐海建局60周年、改制10周年。这次大会是一次回顾企业六十年光辉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的盛会,是一次展示徐海优良传统和丰厚文化的盛会,是一次显示徐海雄厚实力,展现广大员工良好精神风貌的盛会,更是一次展望美好明天,继往开来,谱写发展新篇的盛会。首先,我代表局党委、局,向奋战在施工生产一线、工作在全局各个岗位的广大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几十年来,历尽艰辛,顽强拼搏,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企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1950年,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同年11月,为了保障战争补给线的畅通,来自各铁路单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铁八师的5160名铁路员工和军人,迅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沈阳集结并迅速跨过鸭绿江,投入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就这样,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序列中,一支英雄的工兵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诞生,这就是徐海的前身。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在敌人不分昼夜的狂轰滥炸下,徐海的先辈们,凭着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和无限忠诚,以血肉之躯,筑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毁” 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了战争大动脉的畅通。在这场血肉与钢铁、坚韧与霸蛮、侵略与反侵略的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徐海的先辈们奉献的不仅有艰苦,更多的是鲜血和生命。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总队阵亡官兵超过250名,更有数千名官兵负伤。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徐海的后人们留下了无尚的荣誉。

1953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总队凯旋回国。此后,经过铁道部西北铁路工程局和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两部分11次较大规模分立、组合,至1965年1月,以福州铁路局工程指挥部调入华北铁路工程局为标志,基本形成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的主体。1966年8月,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正式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为贯彻执行西南三线铁路建设的国防战略,经过20天的千里搬迁,局机关从繁华的北京市迁址云南省富源县。1970年6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与铁道部第四设计院合并,在湖北省武汉市组建新建制的铁道部第四工程局。1977年1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按原局、院建制重新组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和铁道部第四设计院;3月7日,新建的局、院就地分开办公;为响应铁道部“东取华东”的号召,经过3个月的搬迁,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安徽省合肥市新址正式办公。1984年10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在“拨改贷、利改税”的改革中,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85年9月,铁道部第四工程公司又更名为铁道部第四工程局。2000年6月28日,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与铁道部正式脱钩,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徐海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作为两个投资主体,设立徐海集团有限公司。徐海建制沿革的演变过程,是几代建设者为祖国建设事业四海为家、服从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缩影,也是企业与时俱进、顺应市场、改革创新、不断发展的历程。

60年来,徐海几代人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山水水,在荒凉的草原戈壁、凶险的雪域高原、波涛汹涌的海湾,在繁华都市、穷乡僻壤,在辽阔的神州大地,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四海为家,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对责任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勇气,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筑起了一座座时代丰碑。

建局以来的60年,是徐海人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60年。战火硝烟中诞生的徐海从成立之际,就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就注定要与艰难困苦相伴。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我们的员工必须远离繁华都市,流动于全国各地,甚至遥远的异国他乡。我们必须在没有路的地方开出路来,所以我们必须在野外作业,必须长年累月臵身深山险壑。我们所处的是异常艰苦的环境,忍受的是抛妻别子的内心苦痛,从事的是繁重的工作,面对的是前人没有遇到的困难。我们铁道工程总队的老战士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如何一把炒面、一把雪地艰难度日;不会忘记在供给最困难的时候与战友分享仅有的几颗盐豆;更不会忘 记,美军的炸弹如何夺去一个个战友鲜活的生命。四局老员工们不会忘记,在施工手段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如何用原始的木夯砸出成千上万方路基;不会忘记如何在坚硬的山体上用钢钎凿出隧道,用肩膀和手臂运出废碴。曾经的坦赞铁路建设者们不会忘记,如何在毒蛇侵袭的沼泽、野兽出没的原始丛林,筑起古老非洲的交通大动脉。徐海的子女们,不会忘记自己是如何望眼欲穿地等待父亲一年一次的探亲归来;不会忘记与父亲聚少离多的童年。我们经历了烽火连天的战场,经历了战云密布的福建前线;我们经历了尘沙漫天的蒙古高原和新疆戈壁,经历了凶险异常的雪域高原。在这种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徐海几代员工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的情怀和艰苦奋斗、以苦为荣、乐于奉献的实际行动,为祖国的强盛、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友好,奉献青春,奉献生命,奉献子孙。建局以来的60年,是徐海人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60年。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大动脉的捍卫者,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国家铁路建设的排头兵,我们徐海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民族独立、国家兴亡的历史重任和庄严使命,在六十年岁月中形成了以国家兴旺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和崇高境界。几代员工胸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大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硝烟炮火中,我们以大无畏的勇气,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在举世瞩目的坦赞铁路建设中,我们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远渡重洋,克服困难,不辱使命,在异国他乡,树立起了共和国的国际 形象;在战云密布的福建前线,我们义无返顾,倾心投入战备铁路建设;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国家基础建设,在祖国广袤大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四海为家,建设国家,建成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在改革开放特别是铁路大规模建设时期,我们积极担当铁路建设的主力,先后参与了一大批高速铁路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铁路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60年来,我们共修建铁路干线65条,复线26条,支线32条,大型铁路枢纽14个,专用线159条,总施工里程近12000公里,共和国铁路运营铁路的七分之一出自我们徐海员工之手;参加了19个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项目的施工,承接了第一个客运专线试验段,承建了国内第一条有砟轨道铁路和无砟轨道铁路、第一条高速铁路、第一个营业线无站台柱雨棚。在投身铁路建设主战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社会大市场,共修建高速公路近1800多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1/25;我们勇敢涉入高科技含量的施工领域,参加了包括杭州湾大桥在内的4座跨海大桥的建设;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在全国13个城市参建了40多条轨道交通线。自1987年承建中国第一个汽车试验场——解放军总后定远试车场以来,我们陆续承建了国内90%以上的试车场工程,成为试车场建设领域理所当然的“王牌军”。近20多年,我们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大部分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建筑市场的“全能选手”。在全方位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我们还把市场拓展到了海外,在21个国家和地区承建工程,尤其是合同总额达54亿元的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和合同额达30亿美元的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项目的承建,标志徐海正式以跨国公司的形象走向国际。我们有15项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1项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3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5项工程被评为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施工企业”、“全国文化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无可争辩地证明,我们不愧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不愧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时刻牢记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当国家有灾、人民有难的紧要关头,徐海员工总是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我们不会忘记,在六十年代华北特大洪灾中,是我们徐海的员工,在未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提前勘察灾情,进行抢险的预先谋划,从而在接到国务院抢修京广的命令后,使队伍迅速集结,胜利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大规模抢修任务。我们不会忘记,在唐山大地震中,是我们徐海的员工,迅速奔赴救灾一线,不顾个人安危,昼夜奋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用大爱拯救无数生命。我们不会忘记,在1991年苏皖两地百年不遇的洪灾中,是我们徐海的员工,在自身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一面全力支援沿线地方抢险,一面全力抢修中断的铁路线,保证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我们不会忘记,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是我们徐海的员工,在五日内,迅速组建抢险突击队奔赴灾区。即使在文革十年**的岁月中,徐海广大员工依然牢记使命,力排干扰,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建设了十余项重大铁路工程项目。60年来,无数次紧要关头,是我们无数次挺身向前。这正是我们徐海广大员工识大体,顾大局,胸怀大爱,勇挑重担的有力印证。

建局以来的60年,是徐海人自强不息、不断发展的60年。60年来,我们徐海广大员工,始终把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作为目标,并坚信只有实干,才有发展。无论是臵身建国初期物质匮乏、百废待举的火热年代,还是跻身新世纪市场经济的大潮;无论是身处史无前例的文革**岁月,还是面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徐海员工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发展的期待,对成功的渴望,始终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实现了企业的不断发展。1983年,国家实行新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基建任务由指令性分配变为以招投标方式取得。自此,国家分配基建任务的历史结束,企业施工任务由“送饭上门”变为“找米下锅”,主要依靠投标获取。面对市场竞争生与死的考验,徐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积极推进企业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大潮的搏击中,敢于竞争,敢于超越,敢于突破自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不论在建设高峰时期,还是在 任务严重不足的困难时期,始终保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仅为3亿元,2004年实现双超100亿元,2006年实现双超200亿元,今年将实现双超500亿元,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成为股份公司系统的排头兵和铁道部的标杆单位。

建局以来的60年,是徐海人顺时应势、不断变革的60年。企业发展60年的实践证明,顺应时势、不断变革,是徐海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徐海6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顺时应势、不断变革的过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的号角之后,我们适应形势的发展,确立生产经营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实现由党委一元化领导向局(处)处长负责制的转变。在国家改变基本建设管理模式之后,我们立即对企业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大胆果断地走向市场,成功实现经营范围向其它施工领域的拓展。在旧有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时候,我们打破已有内部组织结构,建立了适应施工项目管理要求的全新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不断调整内部资源配臵方式,改革内部管理关系,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企业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原来的机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原来传统的局处段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投资关系和内部工程承包关系,实现了内部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在建立现代企业中,我们进行了领导体制的改革,建立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分别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和经理层作为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治理格局,并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的雏形。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中,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实现了由一业为主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战略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建筑业一体化的优势不断增强,建筑业上、中、下游业务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海外业务取得重大突破,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建局以来的60年,是徐海人砺炼企业精神、创造企业文化的60年。60年来,徐海这支“钢人铁马”队伍南征北战,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出色地完成了国家各个时期的建设任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建起了一项项精品工程,竖起了一座座建筑丰碑,在创造物质产品和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五十年代的“宝成精神”、六十年代的“钢人铁马”精神,还是八十年代的“小杨村精神”、“徐州会战精神”,抑或是九十年代的“京九精神”、新世纪的“青藏精神”,这种丰厚的精神文化,在以张静之、刘汉东、马六顺、刘志祥、丁太环、胡开颜、翟长青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彰显着几代员工的共同精神特质,那就是: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互助友爱、团结协作 的团队意识。正是60年来徐海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是不同时期创业精神和英雄事迹的不断升华,才形成了今天徐海“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和“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这种企业精神,既是企业历史发展的总结和继承,又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引领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期,我们一定要弘扬光大。

(二)60年的创业历程,几代人的拼搏奉献,为徐海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在近十年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改制以来的10年,是徐海变革最为深刻、影响极为深远的重要时期。10年来,我们抢抓铁路和国家基本建设高潮的历史性机遇,全面开拓铁路市场、路外市场和海外市场,使企业经营规模由几十亿发展到目前的500亿元;10年来,我们致力于企业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不断地探索和不懈地寻求搞好搞活传统国有老企业的发展规律,努力寻找一条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新路子,使企业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迅速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模式;10年来,我们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坚持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从路内走向路外,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一个传统的、低层次的、单一产品结构的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经营结构比较合理、现代企业制度比较规范的综合性建筑 企业集团;1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发展中心,大力加强改进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不同时期企业发展任务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大力开展了“青藏高原党旗红”、“党旗飘扬杭州湾”、“客运专线党旗红,徐海争先锋”等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证和动力支持。

通过改制1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实现了十大转变:

一是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特别是随着股份公司上市以来,我们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全面树立国际化战略思维、现代化经营理念、市场化管理模式、集约化管理手段和法制化管理意识,变革传统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完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来经营管理企业。

二是实现了由计划管理体制向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我们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公司董事会,完善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的管理规则,下派外部董事、监事,基本建立了上市公司治理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公司治理,建立与市场接轨的绩效考核、组织管理、科技创新、激励约束和内控管理机制,逐步探索出一套切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构建经营绩效考核、信息披露、11 内控制度、风险防范等体系,基本形成了上市公司运行机制,企业治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实现了生产经营由小幅增长向规模发展的转变。我们坚持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10年来,企业营业额由2000年的3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84亿元;完成新签合同额由2000年的4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03亿元;企业总资产由2000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25亿元,其中,净资产由2000年1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5亿元。特别是今年,我们确立了生产营销双超500亿元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经完成新签合同额479亿元,完成施工产值296亿元,实现了规模发展。

四是实现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我们牢固树立集约型发展的战略思路,通过加强投融资项目的监管,确保企业经营安全;通过加强组织结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通过推行项目扁平化管理,缩短管理链条。特别是全面推行了资金、物资和设备的“三个集中”管理,不仅优化了企业资源配臵,发挥了集团优势,提高了管理效益,而且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提高了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

五是实现了由经营项目向经营市场的转变。我们积极推动经营模式的创新,全面整合经营资源,加大协调力度,实行统一开发,集团经营,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推动企业经营方式向内部联合经营、集团经营和区域化经营,对外协作经营的转变;经营重 点向大标段投招标、设计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投资建设经营转变;经营方法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全过程经营转变;经营手段向加强高端合作、源头介入和运作项目的经营转变;经营方向向“上中下”游协同、基建与相关业务并举的多元化经营转变;经营领域向面向铁路、非铁路、海外市场的跨行业、跨国经营转变;经营模式向依托资本、技术、人才、设备和信誉优势的品牌经营转变,使企业经营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六是实现了由一业为主向相关产业多元发展的转变。我们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充分发挥科技、设备、人才、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面扩大以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市政建设为重点的主导市场,强化传统建筑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和产品结构,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重庆、西安分公司等一批地区性经营管理公司,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臵;大力发展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大的专业化公司,成立了钢结构公司,使钢结构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立了安徽中铁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速铁路核心材料和砼外加剂,产品已经应用于多条高速铁路;成立了淮南投资公司、如皋项目投资公司,加大房地产开发和BT项目的力度,以淮南山南新城开发为重点的一批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设立了安哥拉分公司、委内瑞拉分公司,理顺了海外经营管理体制,海外市场经营业绩和经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建筑业 一体化的优势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建筑业纵向“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链条,横向基建主营业务突出、相关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七是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我们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企业一切工作都以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通过做强做大主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项目管理,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水平随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同步增长,企业利润总额由2000年的1643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5.71亿元。

八是实现了员工队伍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型的转变。我们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社会办企业职能,推进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离,实现了员工队伍的成功转型。企业员工由2000年的29771人精简到目前的23251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已达11686人,局级以上各类专家42人、教授级高工26人、副高级技术职称760人,高级工人技师132人,员工整体素质大幅提升。通过劳动资源的整合优化,实行减员增效,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外部劳务队伍的使用和管理,实现了队伍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型的转变。

九是实现了由同质经营向突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转变。我们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 争优势,使企业在高速铁路修建技术、汽车试验场技术、高速公路黑色路面技术、长大桥梁技术、城市地铁技术上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局被授予“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

十是实现了由员工生活水平较低向富裕小康的转变。我们始终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的理念,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要从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原则,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广泛开展以“工地生活、工地卫生、工地文化”为内容的“三工”建设,全面改善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行“三不让”承诺,积极推动员工集资建房和团购住房,使广大员工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0年来,全局员工人均年收入由2000年的10769元增长到2009年的46882元;其中在岗员工人均年收入由2000年的11597元增长到2009年的52780元。

回顾建局60周年和改制1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徐海之所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持续稳定发展之路,得益于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抢抓铁路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得益于始终坚持改革发展和持续创新,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体制,为科学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得益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尊重员工群众,让广大员工更多地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得益于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创新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和谋事干事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党的先进性,把政治优势转化成了企业发展优势。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们实现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新的战略发展目标、推进企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纪念建局60周年、改制10周年,就是要发扬四局的光荣传统,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团结拼搏,奋勇争先,把徐海打造成发展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员工生活更加富裕、继续位居中国中铁系统前列的基业长青的现代企业。

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我们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企业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指导。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就没有发展的突破。新的形势、新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更高的层次上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破除发展上的自满、改革上的畏难、创新上的短视、管理上的不合时宜等问题,做到不因过去成绩而自满,不受传统思想所制约,不被既有经验所束缚,不以固有模式所局限,不为小富即安而止步,使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始终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始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推动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们要坚持抢抓机遇,保持企业规模发展优势。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永远是全局第一位的任务,是全局最大的政治,是广大员工的殷切期盼。保持企业规模发展优势,我们要切实克服安于现状、畏首畏尾、无所作为、松劲懈怠、求稳怕乱等思想问题,树立勇于进取、改革创新和不断超越的理念,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紧紧抓住当前铁路大规模建设和国家基本建设的机遇,加强铁路、社会和海外市场的开发,加大上、下游的开发力度,使企业无论在建筑市场的高峰与低谷,在海外市场的风险和挑战中,或是在其它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不大起大落,每年保持营销规模的不断扩张,保持企业营业额的一定比例增长。

我们要坚持多元发展,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顺应经济发展全球化、建筑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向以建筑业为核心、适度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是做优做强企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适应建筑市场发展的趋势,适应铁路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坚持“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构建主营业务突出,资本运作、国际业务、房地产、工程设计、物资工贸、装饰安装、新型材料等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要正确处理好主业与其他板块协同发展的关系、推动当前发展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主业,又要适度多元;既要立足国内,又要走向国外;既要立足铁路,又要面向社会。要抓住基建高潮的机遇,全力做强主营业务,并适度开发对企业战略发展切实必要、风险较小、回收周期短、收益率高的项目,不断提升在建设施工领域的综合实力;要 加强钢结构、新型材料、反光材料等工业产品的组织管理、市场研究和营销体系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实现快速发展;要加强国家经济形势和房地产政策的研究,稳步推进土地储备和开发,扩大房地产业务规模;要加强投资业务,逐步完善投资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已实施的项目,并加强政策学习和宏观研究,积极寻找对策,适时寻找项目,扩大规模;要加快工程设计的发展,提升设计等级,提高企业总承包能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推动企业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坚持深化改革,是我们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的根本动力。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破除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企业的生产力;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建立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深化领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领导体制;要深化内控管理机制改革,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和股份公司的统一部署,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全局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要深化组织机制改革,通过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要深化绩效考核机制改革,逐步形成“职责明确,责权对等,权利清晰,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更加注重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要深化用人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 18 场化用工机制,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岗位体系,逐步形成员工“能进能出”的劳动用工新机制。

我们要坚持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强管理,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要大力推进项目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制定出台全局项目标准管理规范,健全和完善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标准,形成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闭环管理;要全面推行项目扁平化管理,进一步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提高工程毛利率;要强化安全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杜绝重大以上安全质量事故发生;要加强责任成本管理,深化资金、物资、设备集中管理,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形成责任成本刚性约束机制;要加强协作队伍管理,认真把好协作队伍准入关,加快劳务基地建设,加强对协作队伍的技术指导,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快建立完善企业内控体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降低公司内部管理风险,确保企业经营安全。

我们要坚持科技兴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领域形成科技主导作用,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具有领先优势。要按照技术创新企业的要求,按照局首届科技大会的部署,按照各子分公司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突出各单位在产品、品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和发展本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形成各自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要精心打造技术含量高、影响力大、代表企业科技水平和施工实力的精品工程,积极推动隧道、桥梁、电气化、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相关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科技影响力。特别是在黑色路面、汽车试验场、高速铁路等已经形成比较突出竞争优势的领域,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加强局、子分公司两级科研资金投入,加快培养青年科技专家队伍和高级技师队伍,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励和继续教育,努力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科技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创新型企业。

我们要坚持文化强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力弘扬“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巩固广大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大“中国中铁”、“徐海”的品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要积极开展员工喜闻乐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员工的文化生活,充分调动员工做好本职工作、加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大力推进项目 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全局形成更加崇尚文化、更加重视文化、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氛围,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企业。要认真贯彻“依靠员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员工”的指导方针,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发展权利,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奋进的发展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认真抓好员工的就业上岗、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要注重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素质和技能,积极为员工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要加强“三工”建设,大力推进“五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员工和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深入推进厂务公开,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切实维护员工政治和经济权益。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企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企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我们要坚持改进创新,大力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优势是我们企业的优良传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大法宝,是我们徐海极为重要的竞争优势,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局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变化的形势和企业实际,以发展为主题,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股份公司“五重”、“五 有”和局《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强作用履职尽责作贡献,促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为主题,大力兴起创先争优活动热潮,积极创新活动载体,落实开展好各个阶段的工作,着力形成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共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的良好局面。要认真贯彻执行局党委两个《实施意见》,以“强基础、建制度、定规范、促活动、展作为、出形象”为目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在基层的落实。要以创建“四好”班子为主线,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政治硬、作风实、能力强、员工信任、具有科学发展思想、领导员工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的坚强领导集体。要认真开展好“客运专线党旗红,徐海争先锋”、创建项目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红旗项目部”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高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扎实抓好党员教育和培训,广泛开展“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五先五最”、“共产党员岗位承诺”、“创岗建区”、“一岗带三岗”、“党员身份明示”等创先争优活动,使党员成为生产骨干、技术专才、学习表率、工作模范。

我们要坚持企业发展成果共享,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要把逐步增加员工收入、不断改善员工生活条件摆到突出位臵,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按劳分配、按贡献大小分配,奖勤罚懒,以公平、公正的分配来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主力军作用; 要在重视解决好各级经营者、项目经理和各类关键岗位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施工生产一线和基层单位一般员工的收入,不断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要关心员工生活,落实“三不让”承诺,切实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努力使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使每个员工和员工家庭都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上一篇:春节的名言诗句示例下一篇:岗位职责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