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2024-08-07

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精选5篇)

篇1: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组的教研活动将以教学改革思想为指导,做好学校部署的教研活动,并指导、监督备课组活动。高三历史会考依然要为达标作贡献,因此抓好基础、确保合格率是高三教学的主要任务;初中历史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历史思维习惯,更好的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为初三作准备;高

三、初三复习任务艰巨,备课组需多加研讨,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导复习。初中其它年级历史教学也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强教学教研。

二、活动目标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集合全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和能力,群策群力尽力研讨优质的课堂教学方案,带动新教师尽快融入教师行业,并加强新、老教师的磨合,互相取长补短;同时,探讨和解决课堂内、外遇到的新、难问题。

三、主要工作

1、研组活动定期每两周开展一次,并不定期地进行即时问题的解决。活动主要围绕学校部署的任务即时展开,并侧重教学方面的问题。组织好各级各类公开课和教学研讨,完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2、随着教学改革深入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日益加强,教研组将共同探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鼓励本组成员进行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3、教研组还将着重探讨“二考”问题,初中历史中考争取上一新台阶、高三历史会考也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将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除注意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加强信息的搜集和整合。

4、高三历史教学中,我们也将注意总结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提取有效信息,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5、配合教务处常规教学考试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及初

三、高三模拟考试的安排,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跟踪管理制度。

6、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和选修课,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篇2: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2009―20第一学期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2009―学年第一学期 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认真学习贯彻《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推进课程改革: 1. 组织各年段历史任课教师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导意见》,深入钻研历史新课程教材,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方向。 2. 历史组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在上好必修课的基础上,要求高一、高二的所有历史教师发挥自身的学术特长,积极开设选修课。例如:《军事活动选修》、《中国考古》、《中国文明史》等。 二、深化教改科研,提高历史组的教研水平1. 配合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的“读一本书”活动,认真学习《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一书,并建议全组教师学习一本本专业的`书籍。例如《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2. 依据当前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新阶段的形势。历史教研组形成《历史命题与测量学》的课题,全组参与。充分发挥本组有高考命题、会考命题经验的教师的作用,引导历史组教师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3. 结合高二实习教师的实习活动,历史组还开展了指导实习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实习活动能有序、有效地推进。同时,构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与高校历史教学的沟通渠道。 三、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 历史教研组(各备课组)依据学校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进度量以及教学工作计划。 2. 历史教研组(各备课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渠道,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式,使历史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历史教研组(各备课组)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每一学期要求各科任老师上传5个课件。 4. 历史教研组(各备课组)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规范要求。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历史教研组的教师构成良好,全组教师都经历了三年学艺期,正不断走向成熟。 1. 高三一轮的新教师培养,充分发挥结对子的培养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作用。通过对新教师的随堂听课来帮助、促进新教师的发展。 2. 历史组新来的教师虽是一名老教师,但由于各校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不同,历史组对新教师的评课要达到针对性明确的要求。 3. 历史教研组有不少名师,要求要发挥这些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提高。 4. 为有效地组织本组教师参选本校“青年十佳教师评选工作”,本组将组织教师先进行组内竞选的方式,让有竞争力的教师脱颖而出。 五、加强毕业班的相关工作 1. 历史教研组深入钻研新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使高三备课组各位教师养成学习《课标》、《考试说明》的良好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变成潜意识。 2. 历史教研组有些教师长期奋战在高三年,形成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各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发挥团队合作之精神。 3. 各组教师在高三教学实践基础上,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自编教辅材料。 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的独特性使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大有可为。 1. 进行爱国主义、励志教育; 2. 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 3. 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篇3: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一、改革的原则

1.主体性。要充分体现、保证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中强调了这一点, 洋思经验也早已实现了这一点。

2.主导性。教师要充当教学双边活动中的“导师”——诱导质疑发问, 指导自主学习, 引导积极思维。

3.实用性。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所以必须要有可操作性。

4.实效性。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短期效果看, 这种能力要转化成高考的竞争力即高考分数;从长远效果看, 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会学习, 善于学习, 让其受益终身。二要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 包括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

5.灵活性。洋思经验很成功, 必须学习, 但不能盲目照搬, 必须要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历史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应用, 并能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发展, 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改革的策略

(一) 编写导学材料, 指导学生学习——“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洋思经验中的“先学后教”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将其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我们认为, 关键要解决一个问题——“学什么?”

根据高中学生和历史学科的特点, 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编写导学材料供学生学习的方法。之所以如此, 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现行教材 (包括即将推行的新教材) 由于篇幅所限, 其内容简洁, 阅读量不大。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 不以大量信息为前提是难以进行的。二是教材的语言精练, 概括性强, 学生难以理解, 而理解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三是教材的编写体例是叙述式的, 不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四是教材中编排的训练题题量偏少, 且缺乏解题指导, 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五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比初中生有明显提高, 增大阅读量, 加大学习强度是可行的。

导学材料怎样编写?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补充性。以“相关链接”的形式出现。对于教材重点内容但教材又没有详细阐述的, 在导学材料中加以补充, 以使学生了解历史现象的全貌。

2.理解性。以“重点、难点、点拨”的形式出现。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历史现象和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3.指导性。以“典型题例”的形式出现。通过精选典型题目, 介绍该题的特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答案要点等方式, 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目标性。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阅读导学材料, 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主要包括填充知识结构中的“留白”, 对相关问题作简要回答等。

洋思经验中的“以教导学”的实质就是强调教师的“导学”作用。学生会不会学, 学习的效果如何, 教师“导学”的技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 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加强学习指导。

首先是培养兴趣, 使之“想学”。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只有对知识有兴趣, 才能学有所爱、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宋人张载曾说:“教之如不受, 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 必不投也。”如何培养兴趣, 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提高教师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精美的板书、流利的普通话、传神的描述都会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2.增强趣味性。改变说教式的讲课风格, 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补充精彩的史实, 都会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3.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会成为其前进的内在动力, 增强其自信心, 使其有成就感, 激发其学习潜力, 直接促使其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

其次是指导学法, 使之“会学”。“思有其序, 学有其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学法指导正是教育者通过对被教育者的指导, 使之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 我们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1.学会阅读:要求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2.学会思考:让学生沿着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还有什么的思路思考, 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学会讨论:设计讨论题, 鼓励辩论, 让学生在辩论中增长知识。

4.学会练习:重在加强解题指导。

5.学会归纳总结:每一单元结束后, 要求学生用提纲、图表方式概括总结本单元的内容, 提炼要点, 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 师生互动, 质疑释疑——“以学促教, 教学相长”

洋思经验中的“以学促教”系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针对性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实际上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讲学生所缺、释学生所疑、解学生所困, 是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体现。

心理学认为, 学生天生有社会本能、创造本能、探究本能、爱表现本能, 中学生正处于这些本能的高峰阶段。利用其“爱表现本能”, 通过提问→解答→争论→优化答案四个环节的参与给他们足够的表现机会, 就有利于其他三个本能的挖掘和提升。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论”认为, 师生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 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 这是时代对学生的要求, 建立了这个前提, 就能排除学习的强制手段, 事半功倍。

事实上, 课堂效率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发挥, 取决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 并学会参与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师生互动, 双向提问, 合作讨论, 解决疑难”的教学方法。

该教法的程序如下图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尤其应注重以下三方面。

1.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孔子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又说,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这强调了质疑的重要性。确实, 没有疑问, 就不可能有思想, 当然更谈不上探索和创新。质疑是探索的原动力,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进行组合创新的过程。所以,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2.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 努力采取开放的、科学的、民主的、灵活的、合作的方式,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无压抑感的互动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之情绪高涨, 思维敏捷, 以激发其聪明才智和高度的求异思维, 弥补各自的知识、信息、经验间的差异与不足, 共同得到发展。

3.教师努力锤炼自身“内功”。该教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必须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 成熟的经验, 驾驶学生、教材、课堂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三) 限时训练, 自主整理——“当堂训练, 及时反馈”

洋思经验中的“当堂训练”同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罗素说:“教育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很难传授的原因是运用知识是一种很强的技能, 知道了理解了, 并不等于就会运用, “纸上得到终觉浅”。要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尝试。所以, 要使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就必须强化训练。我们认为“当堂训练”有如下功能。

1.巩固性: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

2.反馈性:充分暴露学生所学不足, 为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依据。

3.提高性:通过训练可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掌握解题技巧, 使知识得到升华。

4.效率性:一节课接近尾声时, 学生的注意力相对削弱, 思维能力开始走向低谷, 而强化限时训练能重新唤起其注意力, 激发其求知欲, 从而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这些认识,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限时训练”这一环节, 进行强化训练。为保证训练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体现以下几点原则。

1.选编题目注重针对性。主要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遗漏即盲点, 以往训练中出现的弱点。所以题目必须精选。

2.信息反馈讲究及时性。当堂训练, 当堂评讲。因为此时正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机, 此时正确的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是最强烈的, 给他留下的印象也将是深刻的、持久的。

3.评讲试题重视指导性。不仅仅讲答案, 着重讲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力求通过训练、讲解, 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此外, 考虑到历史学科的识记量大、头绪复杂、知识点内在联系多等特点, 我们每节课还留部分时间供学生自主整理笔记, 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 有所选择, 有所侧重。整理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课笔记。重在教材难点, 如对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历史原因的分析等。

2.知识结构。粗线条地概括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3.正误笔记。将限时训练中的典型错题进行整理, 包括题目、错误、发生错误的原因、正确答案, 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等。

4.学习心得。可针对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 谈学习所得。

(四) 发挥督查功能进行滚动式检测——“日日清周周清”

洋思经验中的“日日清, 周周清”强调了督查功能, 但督查的目的和方式同样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我们认为该做法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更具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因为:

1.它符合心理学中的“激励性原则”。通过长期的、有规律的督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发他的成就感和“爱表现本能”, 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2.它符合教育学理论。理解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而识记能力是理解能力的前提。没有识记的能力培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米之炊”。

3.这是由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材知识容量大, 信息广, 识记内容多, 只有将这些内容“化解”到平时去一一落实, 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二是知识点前后联系、内在联系紧密, 没有量的积累就达不到知识能力的升华。“温故而知新”对于历史学科是非常适用的。

为有效地发挥督查功能, 完成教学任务,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滚动式检测”的督查方式, 并注意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检测过程的长期性。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 无论是高一还是高三, 都长期坚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督查工作。

2.检测内容的系列性。在编写默写讲义时, 并不是随意选一些知识点进行抽查, 而是根据新授课, 一轮、二轮复习的特点, 与教材相配套, 编写系列化、专题化的默写讲义, 既达到了检测、巩固的目的, 又让该讲义成为学生以后复习的资料。

3.检测手段的多样性。有默写, 有背诵;有集体检测, 有个别补测;有教师检测, 有学生互查。

综上所述, 我们的改革策略一是将洋思经验有机地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如下图所示。

二是在洋思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有所发展。

1.学习内容的扩展:由教材扩展到导学材料。

2.自学时间的延伸:不局限于课堂上的自学, 学生在课外还有大量的学习任务。

篇4:中学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指导思想:

以青岛市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加强学科建设,认真做好课程标准的细化解读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搞好初高中毕业班复习备考研讨,抓实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一、继续推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市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都处于深化的阶段。广大教师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大家对于新课改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各学校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使新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推进。本学期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继续推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科建设。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学校要引导广大教师在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科的价值思想和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层次的新课程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稳步发展,在新的学年,市区教研机构将继续举行一系列新课改跟进培训工作,拟分别举行初中、高中历史新课改课例研讨会,做课教师要精心准备,各校备课组长要结合本校新课改

实施情况进行会议发言,各校老师要积极参加,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1、本学期按照市教研室的总体工作安排,遵循新课改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探索历史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以模式研究为载体,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均衡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各校发扬集体协作的力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抓住重点,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成果,然后逐步通过示范课形式向全市推广。、继续深化以“内外迁移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公开课、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内外迁移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开展好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本学期,按照文件要求,开展教学能手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树立典型。各区市、各学校要以此为载体,层层开展选拔活动,展示推广优秀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切实抓好初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1、初中。认真做好201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会。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明年考试做好前期准备。同时编写好各种相关复习资料。

2、高中。抓好高中毕业年级复习备考工作:①认真搞好各轮复习教

学备考工作,提高和加强各轮次复习备考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②及时组织高考复习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毕业班教学工作;③ 搞好大集备,各学校要精心准备,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到人,认真进行准备会议发言,并交书面材料。

四、做好初高中各学段考试命题和教辅资料工作

做好初高中各学段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工作是本学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命题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一线教学,一套试卷不仅要做到能够科学、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将对今后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为此要认真把握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材;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和精选试题等,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圆满完成各次考试的命题工作。

教辅资料编写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不可等闲视之。这些年来,我们学科的资料编写工作,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专人统筹,安排得当,认真负责,责任心很强,保证了编写质量,受到了一线师生的广泛好评,希望今年再接再厉,保持优良传统,早作打算,尽快安排落实编写人员,做好这项工作。

五、深入一线听课调研,及时掌握一线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做为学科教研员,最重要工作就是深入学校一线教学。及时了解、解决一线教学存在的问题。本学期继续下大力气深入学校,调研、听课、议课、探讨。通过深入听课调研,对一线教学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我市历史教师队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发现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一些有利的环境。

六、强化“青岛历史教师论坛”和“教学教研”网络平台的应用。本学年,要强化“青岛历史教师论坛”和“教学教研”网络平台的管理和应用,完善网络教研的规章制度,积极进行网络教研;要及时完善、更新和充实本学科网页内容,为教师提供优质网络资源,要把QQ群教研讨论与网站论坛相结合,切实增强网络教研的功能。

篇5:第一学期历史教研组计划

(2009年9-2010年1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两纲》和深化二期课改,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职能,聚焦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工作中心,以“推进学案教学、史料教学”为抓手,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常规及质量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研训目标

1.完成松江区中学历史教师、课程教材及教学问卷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明确方向。

2.重视“两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3.加强命题研究,总结高考复习策略,提高松江区历史高考成绩。

4.聚焦课堂,推进学案教学、史料教学,编写高三《一课一案、一课一练》

5. 通过调研活动和校本研训等活动促进各校备课组和教研组建设,重点关注农村学校教师成长和农村学校的教研组建设。

三、工作要点

1、高三工作

(1)2009年高考情况分析、总结

(2)成立高中历史中心组:中心组专题调研:华高、四中、上大附外

(3)加强对高三复习有效性的研究:推进学案教学、史料教学

(4)高考专家讲座

(5)命题及质量分析工作

(6)校际合作、资源共享、梳理考纲、推进学案教学

(7)编写高三《一课一案、一课一练》

(8)做好新教材培训工作以及教材修改意见征集工作 11月完成2、高一、二工作

(1)完善《高中历史会考复习要求》

(2)加强听课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收集教学案例

(3)加强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推进学案教学、史料教学,与高三衔接

(4)开展高中历史教育资源库建设(华高试点)

(5)松江一中包卫老师全市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

(6)组织部分教师观摩市级公开课

(7)对高一教学进度的建议:加快教学进度,本学期能够上到第三分册

3、初中历史:

重点关注农村学校的历史教学情况。

(1)、成立学科中心组

(2)、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

(3)、加强听课调研(新桥、九亭),推广二期课改的经验,收集教学设计、案

例、课件。

(4)、推进两纲工作。

(5)、建议各校开展迎接国庆60周年为主题的“历史电子小报”的评比活动(拓

展型课程)

4、教学研究课 安排4-5节

贯彻主旨、落实史学思想方法、把握历史过程与教学细节、达成价值观目标、体现有效性应是主要方向

5、课题研究

(1)完成松江区中学历史教师、课程教材及教学问卷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并能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明确方向。

(2)史料教学中落实史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

(3)青年教师课题工作

6、青年教师培养

7、与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同步开展的工作

上一篇:角色游戏的指导下一篇:入学即入职,中关村北大青鸟笑傲最难就业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