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2024-08-18

幼儿生活自理教案(精选8篇)

篇1: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引导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学习方法为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幼儿生活自理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大小便

掌握如厕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木偶小猴、布置场地。

教师出示木偶小猴,讲述故事一遍。

尿湿裤子会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不尿湿裤子?

教师总结:尿湿裤子会让我们心理和身体都感觉不舒服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参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识别男厕所和女厕所的位置。

分清小便池,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男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

穿有拉练的裤子小便,要小心不要损伤皮肤。

女孩子入厕讨论: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

教师带幼儿回到活动室。

提问: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

(2)教师小结后再次抛出问题: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

篇2:幼儿生活自理教案

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服的不同穿、脱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教师: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扣扣子。

教师: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教师: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或者是好朋友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教师:现在老师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刚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他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了,不要妈妈帮忙:红红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红红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红红终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教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篇3: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具体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与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家长要从思想上重视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只关心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开发, 但对自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幼儿认真学习, 其他事情家长都包办了。我们班就有一个这样的幼儿, 现在已经是大班的学生了, 可在家还要让父母喂着吃饭, 而且是一边玩一边喂, 不喂就不吃了, 因此养成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 逐步培养。

幼儿期是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 父母一定要抓住这重要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我们注重对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如让幼儿自己吃饭, 自己整理书包, 自己如厕, 幼儿们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回到家家长又开始不放心, 认为幼儿小, 什么机会也不给幼儿, 这样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些幼儿在家不会扣纽扣, 不会剥鸡蛋皮, 而在幼儿园这些事情幼儿们都能自己处理。

家长应适当给孩子一个自我施展的机会,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舞台, 相信幼儿能做好,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不要总以为孩子还小, 对于任何事都做不好, 还不如自己干。所以在这里我要劝那些不放心的家长:请给孩子机会, 相信自己的孩子。

二、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幼儿

幼儿年龄小, 自己吃饭、自己穿衣, 要用相对长一些的时间, 很多家长看着麻烦, 于是就什么都替幼儿包办, 这样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要知道, 任何事情的学习都有一个过程, 家长千万不能因为怕麻烦或溺爱幼儿, 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允许幼儿尝试, 以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逐渐掌握自理能力。

让幼儿在自己不断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生活技能,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 应该以身示范, 引导孩子在自己的示范作用下由模仿行为逐渐过渡到拥有自我意识的行为中, 这个过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最常见的行为, 在父母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下让孩子学, 在学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纠正和鼓励, 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能力, 就要为幼儿多创造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 让孩子多去锻炼和练习, 这样自理能力才会提高。

幼儿的生活技能需要在成人的耐心帮助指导下不断学习, 慢慢地巩固提高。在此过程中, 只有我们及时给予鼓励, 通过与幼儿的重复交流, 幼儿就能逐渐拥有独立处理一些小事的能力。

三、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总是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很容易对周围的陌生事物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兴趣, 我们可以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 用游戏的形式来教育幼儿。如幼儿不喜欢自己穿衣服, 就来个“穿衣比赛”, 一家人都参与, 这样一来幼儿有了竞赛意识, 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比赛。比赛结束后, 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时间长了幼儿也就养成了习惯。再如:小班幼儿年龄小, 我们可以用“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 让幼儿边喂边说:“捏住小勺子, 送进小嘴巴”, 幼儿居然挺有爱心, 都争着抢着给小动物们喂东西吃, 生怕把这些小动物们饿着了, 边喂他们还边说:“小鸡请吃虫子”“小熊请吃桃子”……渐渐地他们能熟练地喂食小动物了, 在游戏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于是, 我让他们又开始了另一个游戏:自己喂自己, 吃饭时教育幼儿不让大人喂, 学着自己喂自己, 幼儿兴趣很高, 都想试试, 他们用笨拙的小手把饭菜一勺一勺地喂到自己的小嘴巴里, 看到幼儿灿烂的笑容, 我也替他们自豪, 效果很好, 幼儿们居然很快学会了吃饭。这种将生活能力潜移默化般教给幼儿的办法, 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般的作用, 让幼儿不知不觉中愿意不断地练习直至掌握。这种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用游戏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

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总是在人们潜移默化的日常行为积累之后所导致的结果, 所以对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养成也一样, 我们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日积月累的准备, 不能因为一时感觉到麻烦就把许多事情代劳了, 我们应该耐心地将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当成一种职责和工作去履行, 去做。

我们可以用奖励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习惯, 让幼儿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幼儿每天自己穿脱衣服, 叠被子。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一朵小红花, 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朵小红花时, 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 如图书、画笔、零食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五、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

在大纲中要求教育幼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在幼儿自主能力培养教育过程中, 一定要针对性地给幼儿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 不要以大龄学生的要求来同等要求低龄幼儿也要做到。比如洗衣服这个事情, 对于大领幼儿来说可以顺利完成, 但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有点力所不能及, 我们最好能给他们一些洗一洗手帕之类的小事让他们去顺利地完成, 这样在完成工作之后得到了大人的赞扬, 同时也让幼儿对于自主完成事件充满了信心, 极大地鼓舞了他们循序渐进的去自我完成更多事情。

很多时候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毕竟家长不仅仅是家长更是孩子各项生活能力的教师和示范者, 所以要很多时候以身作则地去引导和教育幼儿做正确的事。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是幼儿永远眷恋且不停课的学校, 父母是幼儿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幼儿园必须与家庭携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篇4: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树立让幼儿自己动手的理念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服,都是一种锻炼和考验,作为家长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麻烦而替孩子包办,包办代替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能力提升的机会。我们知道:孩子在3岁前就要逐渐学会自己吃饭。最初当家长把饭菜端到桌上时,孩子总会伸手去“抓”或是去“捏”,还有的幼儿拿筷子去“戳”,这时家长会说“抓”“捏”太脏而不让孩子“抓”“捏”;拿筷子“戳”会弄得菜洒一桌子,而不让孩子动手。他们会让幼儿张着小嘴巴直接把饭菜送到幼儿口中。家长可能不知道这是孩子自理能力学习和形成的必经阶段,成人的这种包办违背了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失去了最好的锻炼机会。幼儿会慢慢长大,家长不可能一生都伴其左右,要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当幼儿积极地要求学着做事时,家长应给予表扬和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要给他帮助和鼓励,放手让幼儿大胆去做,增强幼儿自我锻炼的机会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只有家长放手幼儿才能更好地成长。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方法,在一日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

我们知道许多时候幼儿有自理意识,但缺少自理的方法和技巧,这时就需要家长和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给他们多创设一些练习的机会。(1)寓教于乐 。 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幼儿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在游戏娱乐中学习。如我教小班初入园的幼儿学叠衣服时就用儿歌:“大门关关,小手抱抱,帽子领子点点头,最后弯弯腰”激起兴趣。我边教给幼儿说儿歌边演示给幼儿看,再让幼儿脱下自己的外衣在桌子上按儿歌内容练习叠衣方法,幼儿的兴致很高,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叠衣技巧。(2)在区域活动中练习。幼儿天生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通过给娃娃穿衣服、扣纽扣、扎小辫、给娃娃喂饭等操作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区角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更多的材料:比如提供蚕豆、红豆、花生米和勺子,让幼儿练习用勺子取物;提供鞋带、穿线板练习系鞋带;提供纽扣和扣眼练习扣扣子;提供七巧板和拼图玩具,锻炼孩子的耐心和思维及动手能力等。(3)树立模范榜样,争做“小老师”、“小服务生”活动。对于5~6岁的大班幼儿来说,帮老师做事是幼儿感到最最荣幸的。在班级里我们经常开展我是“小老师”、“小服务生”的活动。老师常常请“小老师”帮老师发书、铅笔或绘画纸,教能力差的幼儿扣纽扣、穿鞋子等。做“小老师”、“服务生”太棒了,大家都乐于尝试,同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通过表扬鼓励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小班幼儿能力差、情感脆弱、害怕失败、依赖性强,他们往往一点小事做不好而哭鼻子。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应给予及时地鼓励。如自己穿上了鞋子,扣上了纽扣等,都要及时表扬 “你真能干”、“你真棒”。幼儿听后都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信心倍增。而对于大班可要求幼儿收拾班级的玩具,帮老师整理图书、自己叠被子等。还可以开展“小能手”的活动,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以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个“笑脸”,谁得到的“笑脸”多就证明谁的小手最能干。通过“小能手 ”活动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会更强,他们会尽力将自己会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四、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纲要》里说“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要培养有良好的自理能力的幼儿,家长要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在幼儿园能独立吃饭、睡觉,一旦回到家就成了“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样样都要大人来代办完成。也就是常说的“能力退化”。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幼儿在园的表现,同时也要求家长大胆放手,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多督促、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我们可以通过飞信活动告诉幼儿在园的表现,要求家长在家对幼儿提出合理要求;通过家长会、日常交谈了解幼儿的最近表现;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幼儿在家庭生活自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培养,我们会惊奇发现幼儿变得越来越能干了,越来越棒了。

篇5:生活自理能力教案

时间:2012-4-23

执教老师:吴老师

活动目标

1、能分辩冬季裤子与前后面,学习自己穿裤子(中低层次的目标);学会自己有序地、整齐地穿着裤子(高层次的目标)。

2、体会到自己穿裤子的乐趣。

3、继续发展身体和四肢动作的协调性。

重点难点:分清不同款式裤子的前后面,用正确的方法穿裤子。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当天所穿的冬季外裤。

2、新奇角或活动区放置一些娃娃的各款裤子,供幼儿练习。活动过程:

1、用开“聪明小火车”方式,引导幼儿依次描述自己裤子的前片上有什么。

说明1:这样有助于幼儿在平行影响中获得更多的分辨裤子前后片的方法:如看贴花、口袋、拉链、扣子等等。

说明2:幼儿讲完后,教师应稍稍加以归纳。

2、由1-2名幼儿示范穿裤子的方法与步骤;教师作适当的讲解。

要点:(1)裤子的前片要向上(或向前方),双手拦住裤腰,坐在椅子上,逐一将腿伸入裤腿。穿上后站起将裤缝处拉正,并将内衣塞入裤腰内。有带、后、链者系上。(2)如有内裤,应塞入袜筒,以免向上卷缩。

3、幼儿边看教师念顺口溜(或自己念),边练习穿裤子:拉着裤腰儿,穿进裤腿儿,伸出腿丫儿,自己穿裤儿,真是乖孩儿。

说明1:幼儿穿裤子时,教师可重点指导使用门襟拉链有困难的男孩。

说明2:教师也可利用顺口溜的最后两句,对穿好裤子的幼儿作评价和鼓励。

4、活动的延伸:

篇6: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泸州市人民南路幼儿园

刘莉

刚接手中班的第一个星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都在班上,可还是让我们显得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什么原因,原来我们班都是3岁左右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弱,从吃饭、洗手、上厕所到中午的午睡穿脱衣服、甚至上课坐凳子都得老师帮忙,你说能不累吗?我们几个老师立即意识到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任务。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该如何对中班的孩子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筷子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教育方法的探索

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着重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诱饵,让他们再看看、听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理;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学着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智力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习惯,设计了“我是乖宝宝”的评比栏;还设计了“小手巧”的主题墙饰。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朋友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请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喜爱的娃娃,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娃娃的衣服:裙子、上衣、裤子等,我和小朋友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让小朋友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小朋友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小朋友们穿的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小朋友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小朋友们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的练习,通过这次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经常鼓励多表扬。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是乖宝宝》的红花评比,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睡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并奖励他小红花。针对个别特殊的幼儿,对于他的点滴进步老师都能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中班的孩子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有时他们会做这样的事,比如洗手,往往由于调皮捣蛋故意不认真洗手,有的幼儿也非常的关注同伴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洗我也可以不好好洗,因此坚持性较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要想使孩子坚持用良好的方法洗手也 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老师就抓住孩子关注同伴的评价的心理,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开展了自理能力坚持性的培养。当洗手的时候教师观察孩子洗手的过程,发现洗手有进步的幼儿时请他当“小小监督员”寻找和他一样能干的孩子并用表扬的话语或者动作进行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赞扬孩子们的心里会更开心,也会产生我也要做“小小监督员”的愿望。在我们的进餐、喝水时也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收效较好。小孩子都喜欢帮老师做事,我就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帮助老师打扫、整理玩具、图书等,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幼儿,使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还进行了“尊重老师劳动”的活动,孩子们吃完饭都能把碗筷放得整整齐齐方便老师来收取。在平时也不乱扔纸屑了,地面也能保持整洁了。

4、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

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筷子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筷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

5、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靠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生活习惯培养方面家庭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我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了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种要求,这样很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 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这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而无所适从,为此,我利用家访和入、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交流,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篇7: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理解幼儿自理能力

二、调查时间:

20xx年4月

三、调查地点:

成都市快乐宝贝早教中心

四、调查对象:

幼儿、老师、家长

五、调查方法:

访谈

六、调查的基本情况: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分别从小、中、大及学前班各抽出十多位家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还是由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回家写作业是自己主动写还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写。

篇8: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探析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 是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概述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就是自我服务, 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 能比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困难, 也就是幼儿在各年龄段具备的自己承担或料理力所能及的生活活动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习惯养得好, 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 终生受其罪。”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活卫生习惯既能保证幼儿健康、安全地生活, 又能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后, 幼儿就可以很好地计划自己的生活, 掌控自己的学习, 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独立做事的愿望, 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主见, 依赖性强, 无所作为的人;或是使孩子情绪压抑, 信心丧失, 失去对周围世界的兴趣。有研究表明:2~5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关键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 年龄越小, 可塑性越强, 越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 因此, 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2.1 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

由于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 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动手做些什么, 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 对孩子极度溺爱,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事事包办代替, 久而久之, 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 导致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

2.2 孩子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由于家长时间的关系, 着急上班或嫌孩子动作慢, 往往代替孩子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剥夺了孩子反复锻炼的机会。

2.3 家长缺乏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当孩子做错或做不好时, 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 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的方法, 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从而阻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2.4 重智力投资, 轻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学文化知识, 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了, 以为生活自理能力长大之后自然就会了, 没能认识到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而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3 建议

3.1 教师在幼儿园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指导

(1) 饮食。在进餐时, 如果孩子拿勺子的姿势不正确或用手抓菜, 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并告诉幼儿正确的方法, 而不应任其不管。由于年龄特点, 幼儿吃饭的时候常常不能专心, 喜欢东张西望, 这时教师应该小声提醒, 而不是大声呵斥。可以采用一些游戏化的形式, 例如小朋友请客、竞赛等。多鼓励幼儿独立进餐,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表扬吃的又快收拾的又干净的小朋友。进行餐前总动员, 进餐前, 告诉幼儿今天吃的蔬菜的名称, 并告诉它的营养价值, 对身体的好处等。 (2) 如厕。教师应该针对男孩女孩的生理特点, 教给幼儿大小便时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而不是把如厕训练的任务全部留给家长;当幼儿不能整理好衣服的时候, 教师应该耐心指导, 而不是代劳;提醒幼儿如厕后要冲水、洗手等。 (3) 睡眠。有的幼儿午睡时间不能保持安静, 入睡比较困难, 可以让实在睡不着的幼儿先同教师一起安静地看书或画画, 不打扰其他孩子。起床后, 教师应该一边帮幼儿整理被褥一边讲解整理被褥的方法, 而不是因为怕麻烦、节约时间而全部代劳。 (4) 盥洗。有的幼儿在洗手时把水龙头开的过大, 导致把水溅的到处都是和部分幼儿洗手液洗不干净, 建议教师在不改变客观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把水龙头上安装上塑料管, 这样水流就不会过大, 导致以上现象;教师应该教给幼儿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 并告诉幼儿什么样才是把泡沫洗干净了。生动的图标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还比“说教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教师可以在盥洗室的水龙头上方, 为幼儿准备洗手流程图, 起到了环境暗示教育的作用, 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图片上分别演示每一个动作, 图片上方配有文字, 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可以张贴节约用水的卡通图, 让幼儿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 (5) 着装。教师应有效利用午睡的时间, 教幼儿穿、脱衣服的技巧, 而不是怕麻烦让幼儿穿衣入睡;应利用幼儿早上入园和离园的时间, 让幼儿自己练习穿、脱衣服, 并整理好放在柜子里;可以合理利用儿歌, 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够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掌握一些生活自理的技能, 激发他们独立做事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穿衣时, 可以结合“穿衣歌”:抓领子, 盖房子, 小老鼠, 出洞子, 吱溜吱溜上房子。

3.2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 幼儿家长要从自身做起, 为幼儿树立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榜样。之所以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是因为有些家长自身的生活卫生习惯就比较差, 也就忽视了孩子的卫生, 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习惯, 给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从自身做起。 (2) 幼儿家长应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 不要过于溺爱孩子, 包办代替。家长要提供给幼儿做事和表现的实践机会, 如果怕时间来不及, 每天早上可以多给幼儿留出一些时间自己穿衣服、洗漱, 养成幼儿自理的习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 幼儿自我意识飞速发展, 儿童自主欲也逐渐提高, 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如果父母过于溺爱, 一切欲望有求必应, 从而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使孩子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 将会对幼儿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学习自主性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消极的影响。 (3) 注重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 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 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 所以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 一定要让他知道生活自理的方法。当孩子自己做一件事时, 即使是做的不好, 都应以鼓励为主, 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应和幼儿一起找出不足之处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让幼儿有自信, 敢于尝试, 并鼓励他下次更好地完成。

3.3 家园合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 这两方面的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和幼儿园应遵循一致性的原则, 步调一致,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宣传栏等方式, 与幼儿家长多沟通、多交流, 让家长理解、支持教师, 与教师达成共识, 确定幼儿在一定时间的常规培养, 方法统一, 从而形成家园共育, 营造一个更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 是合作伙伴关系, 只有家园双方共同努力, 才能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只有家庭、幼儿园与社会多方配合中, 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少玲.优化环境.提升幼儿生活活动质量[J].当代学前教育, 2010.

[2]冯蜀丽.关于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学前教育, 2010.

[3]杞美茹.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0.

上一篇:关于学校食堂监控装置的申请下一篇:钥匙 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