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2024-08-10

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共10篇)

篇1: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刘玉萍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12页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 小组合作 课件演示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彩色手工纸10盒。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播放歌曲《数青蛙》问:100只青蛙,几只眼睛?多少条腿?

问:如果有800条腿,有多少只青蛙呢?(引入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出示主题图)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第 1 页 共 1 页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2: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3: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预设4: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预设5:20+20+20=60 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2(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第 2 页 共 2 页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那么600÷3= ?(课件出示)

生: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就是200.(6÷3=2 600÷3=200)生:200×3=600 600÷3=200 教学例2 2.2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4)1200÷3 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例1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小结口算方法:比较例1.例2找出最优的口算方法:

①.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求出商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②.想乘法,算除法。

(三).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第 3 页 共 3 页

8÷4=()

15÷5=()

80÷4=()

150÷5=()

800÷4=()

1500÷5=()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 倍,是一只企鹅的9 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局部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五).作业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60÷3=20 600÷3=200 120÷3=40

第 4 页 共 4 页

篇2: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第36页例1、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通过操作和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口算:

二、操作交流,探讨算法

1.创设情景,研究例1。

(1)全班有42位同学平均分成3组做游戏,每组有几位同学?怎样列式?

(2)怎样口算呢?小组合用42根小棒代表42个同学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每组有几个人?

(3)小组互相交流分的方法。

(4)教师评价分的情况。

(5)教师演示分的过程。

(6)小组交流怎样口算。并汇报。

(7)教师小结方法。

(8)做一做。

2.运用迁移,学习例2。

(1)出示例2,指名列式。

(2)小组合作运用旧知识研究4203的口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口算方法。

(5)做一做。

三、巩固与思考

1.练习八第1题,先说再做。

2.第2提,先做再说。

3.第3、4、5题。

板书:

口算除法(一)

423=144203=140

想:303=10423=14

123=44203=10

篇3:浅议小学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

认数是计算的基础, 反过来, 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 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 也是最重要的, 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学期一开始, 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 去获得数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 每认识一个数后, 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 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然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 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 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 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 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 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 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 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 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 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 可以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 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 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 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 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 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 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 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 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 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 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盒中, 第一盒凑成十, 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反之亦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 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 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 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形成数的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以后, 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 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 尽可能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 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名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 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 并统一涂色.例如, 教师出“9-6”的卡片, 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 学生人人动脑动手, 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 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 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但一味地注重数量, 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 最后会适得其反.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 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 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 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 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 7-7, 9-9, 13-13, 4-0, 6-0, 8-0, 0+2, 3+0……先让学生计算, 算完后思考, 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 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等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 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 竞赛中, 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 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 山上有3条路, 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 抽出18位“登山队员”, 分成3组, 每组一人算一道, 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 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 让学生在“玩”中练, 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接力计算”比赛, 分组进行, 每组人数相等, 各组竞赛题相同, 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 接着交给第二组、第三组……直到做完为止, 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 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因为学生不会计算, 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 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 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 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 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 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 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 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 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 坚持不懈, 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篇4: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一、好课难评。我们在看课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很好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执行,都显得无可挑剔。在评这类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用尽溢美之辞,你若从众很难突出个性。另外,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即使再优秀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憾,你若直奔要害,又显得妄自尊大。

二、坏课难评。跟以上的情况相同。

三、无个性的课难评。如果一节课上得没有任何“滋味”,这样的课也很难评。说成这样也行,说成那样也行,反而也为难上之难!

今天,《黑龙江教育》编辑给我发来两篇教学设计:分别是鹤岗市新南小学徐丹老师和七台河市第六小学王淑玲老师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我认为两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各有千秋,在教学执行上也各具特色。如何评这两节课呢?在我的面前摆着评课的“新三难”:

一、同课异构难评

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从教学设计当中,我看得出两位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水平。比如,徐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改编,使教学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她结合学校的“红领巾种植园”种西红柿、黄瓜、辣椒、菠菜4种蔬菜的情境展开教学。这情境就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种植活动即将开始,关于“西红柿籽60粒,黄瓜籽600粒,辣椒籽240粒,菠菜种子124粒,如何分配”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数学规律进行数学学习。王老师在学生当堂检测上大下工夫。王老师除了利用了书中的基本练习,还设计了“限时算”这一练习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短时进行知识内化,及时反馈利于学生形成基本技能。而且这一练习里的习题既有对比练习,又有深化练习,还有变式练习。区区12道题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可谓深刻。“同课异构,各领风骚!”两位老师特色突出,而且在自己擅长的方面用足心思,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关注点不同难评

王老师和徐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迥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学案式教学设计。王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新课伊始,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预习反思: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惑?学生们进行交流,突显出问题所在。学生们反思后的困惑均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就是“算理”。师生明晰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这种“释疑式”的学习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的效率。徐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着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比较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理解算理。在教学设计中,徐老师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掌握其算理,使学生明白:“几个十或几个百除以几”的道理。另外,徐老师还在课中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王老师采用的是“学案式”教学,徐老师采用的是“情境式”教学;王老师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释疑能力的培训,徐老师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文化的熏陶……殊途同归,学生在课上对算理的理解都很深刻,都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程度不同难评

篇5:口算除法教案

《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 4 =

()×5 =

()×7 = 12 ÷ 4 =()35 ÷ 5 =()28 ÷ 7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 400里面有几个百?(2)120里面有几个百和几个十? 二:学习新知

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整百整十的除法。

1、让学生观察课本13页得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1(1)赵大伯3次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分析: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是怎样计算的?

60÷3=20(箱)答:平均每次运20箱。做一做: 80÷4 90÷3 议一议: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结: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拿几个十除以 一位数,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分析: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怎样列式?

你是怎样计算?

600÷3=200(箱)答:平均每次运200箱。

做一做: 800÷4 900÷3 议一议: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再拿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分析: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怎样列式? 240÷3=80(箱)答:平均每次运80箱。

为什么这样列式?

240除以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 做一做: 360÷4 280÷7 议一议: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小结: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除以一位数,得到的商就是几个十。

三、练一练:

1、口算

90÷9 = 40÷4 = 160÷4 = 900÷9 = 400÷4 = 280÷4 =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142×3 = 426 426÷3 =()351×2 = 702 702805×3 = 2415 2415四:作业

练习三1、2题

篇6:《口算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8~80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方法,通过合作交流优化算法。

2、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经验合作探究估算方法的过程,学会估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或得良好的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正确掌握除法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口算乘除法时常用到哪部分知识呢?(乘法口诀)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行吗?

1、口算

2040×3= 50×6= 48÷4= 270÷9= 480÷6=

2、估算

30×19≈ 99×3≈ 38×30≈ 151÷5≈ 79÷8≈ 271÷9≈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乘除法口算知识真下了功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元旦“就快到了,我们学校准备要用气球装扮教室,迎接新年的到来!出示情境图

师:瞧,小华和小芬正在学校老师这里领气球呢?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书面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来帮忙分气球吧!

1、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1)、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80÷20=(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口算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口算方法(师板书)

○可能出现: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

因为20×4=80,所以80÷20=4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4,所以80÷20=4 方法三:知识迁移

因为80÷2=40,所以80÷20=4 方法四:数的组成

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所以80÷20=4 方法五:用减法技算

80-20-20-20-20=0,所以80÷20=4(4)、师:同学们的算法多样化,在这些算法中你以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5)、答完整这个数学问题。

(6)、练习(出示)口算:60÷20= 90÷30= 80÷40=(指名学生口算)

2、知识点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师:刚才我们一起合作帮助学校解决了分气球的数学问题,为了把教室装扮得更漂亮,学校还有120面彩旗准备分发到各班,我们再一起帮帮忙好吗?

出示情境图(例1(2))

师: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2)、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口算。(3)、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4)、全班交流口算方法。

(5)、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真令人佩服,不管是整十数除整十数,还是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口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在计算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想乘法算除法或表内除法)(6)、即时口算(出示):180÷30= 240÷40= 420÷60=

3、知识点三:探讨估算(1)出示:

想一想:83÷20≈ 80÷19≈ 122÷30≈ 120÷28≈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积极参与),请看,你们知道这几道题的要求吗?(指名回答:用估算求商)

(2)、请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人选一道题来试一试,并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3)、小组汇报交流估算的方法

可能:、83÷20≈4 把83估成80,因为83÷20=4,所以83÷20≈4 80÷19≈4 把19估成20,因为80÷20=4,所以 80÷19≈4 122÷30≈4 把122估成120,因为120÷30=4,所以 122÷30≈4 ④120÷28≈4 把28估成30,因为120÷30=4,所以 120÷30≈4

(4)、师: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真强,谁愿意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算式中不是整十的数用“四舍五入”法估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进行估算)(5)、即时估算

62÷20≈ 93÷30≈ 80÷38≈ 184÷30≈ 240÷30≈ 420÷58≈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师:同学们的估算能力很不错!

1、口算。

60÷30= 80÷10= 89÷30≈ 91÷29≈ 180÷20= 240÷30= 143÷70≈ 241÷61≈ 420÷70= 810÷90= 632÷90≈ 719÷80≈ 2、在()里填上整十数。

150÷()=3 240÷()=4 420÷()=7 178÷()≈3 359÷()≈6 421÷()≈6

3、我们班有39人,在“爱心助学”的活动中一共捐了360元。平均每人大约捐了多少元?

4、用电脑录入一篇720个字的文章,小明每分钟录入82个字,小亮8分钟能录字完,谁录入得快?

5、全校组织350人去春游,需要租船,每条船限坐50人,需要租几条船?如果每条船租金需要40元,一共需要租金多少元?

二、游戏环节,巩固提高

1、同学们研究了这么久一定很累了吧?为了奖励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积极表现,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次抽奖活动,每人一张奖励彩票,算式的得数中就是中奖的号码,大家一定要认真填写,填写完了仔细检查。

学生计算后开奖:

三等奖:3 二等奖:4 一等奖:6 特等奖:8 师:请中奖的同学举手,并和同桌说出你的中奖算式,请同桌当公证人,检查号码是否正确,如果检查出来了,他的奖品就颁发给你。

2、超级智能票

师:没有中奖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我还准备了一张超级智能票。出示:()÷()=4 师:同学们填的答案越多,课堂表现越积极,这个最佳表现奖就发给你。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了不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今后一样勤于思考,善于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好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外作业

完成课本第80页第2、3、5题。

七、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 120

83÷20≈ 122

80÷19≈ 120

篇7:口算除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78——80页

二、教学目标:1.在乘法的基础上让同学们了解到除法的含义并掌握正确的口算除法的方法;

2.同学们能对被除数或除法进行适当的估算,并能运用到口算除法中;

3.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四、教学难点:体验及学习除法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回顾:在学习本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以前学的乘法知识,接下来老师出题你们来抢答,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2.(同学们抢答)3.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师(出示PPT):学校要每个班举行一个晚会,并用气球来装饰教室,共有80个气球,每个班可以分得20个,那同学们有几个班可以领到气球?(老师讲解并板书:80/20的算式)2)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3)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

生1:我们不是学过20X4=80吗,那相反80/20=4。生2:如果8/4=2,那80/20=4。

师:因为80里面有8个10,20里面有2个10,所以8/2=80/20=4。4)学生交流给出答案,记住答问题一定要写答。(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认为简单的运算)

5)师:接下来老师把这道题变一变你们是否可以解答解答呢?(课件)学校还准备了83根彩带,也是每班可以分得20根,那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板书:83/20)

老师讲解其实像这样的关于‘大约’的我们可以算它的大概的数。比如83,询问同学们可以看成是什么整十的数,老师在进行讲解(怎样进行估算)

师:那如果80/19呢,同学们可依照上面的做法自己做做,看看得到了什么启示。(同学们做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6)师:学校还准备了120面小红旗,每班可以分得30面,那有几个班可以的到小红旗呢?(板书120/30)

(学生答,然后老师在进行讲解前面的两种方法)

师:如果我们把题变变用122/30和120/28,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先讨论讨论,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的。(同学们相互讨论)

八、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啊!本节课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现在我们对于本堂课的做一下总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方法可以看作是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来进行计算。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巩固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吧!

九、课堂训练:(1)完成课本上每个例题下面所对应的题;

(2)看括号里最大能填什么? 70X()<423

30X()<100

20X()<85 50X()<365

篇8:如何看待小学数学口算的重要性

一、口算是否不再重要

还是同传统珠算比较举例,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 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那为什么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环节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们有了更为便捷易操作的运算工具, 珠算的局限性就凸显出来了, 因此, 珠算的没落, 可以说是时代进步的副产品。但是, 口算并不一样,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 数学教学中, 学生创新思考, 快速解题, 与其必备的计算能力是分不开的。有些学生可能理解能力很强, 也明白怎样才能得到题目的答案, 但是计算环节屡屡出错, 与高分失之交臂。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对口算重要性的认识, 这对教学效果的增强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那么, 为什么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容易忽视口算教学呢?

二、没有正确看待口算的地位

面对小学生这样一群教学主体, 解题或者日常教学中的计算方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 常见于教学过程中, 即接受式运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讲解、演算示范, 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的一种运算方式;第二类, 则是小学生学习或者教师教学过程中“内敛”式思考的运算方式, 即口算。口算的方法异于接受式运算, 它主要体现为一种思考过程, 以及对已学计算知识结果的熟练运用。纵观整个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口算之所以容易被忽视, 主要是因为, 口算是一种内在思维过程的体现, 是对已有算术知识的极其熟练的运用, 这种特点使得口算教学存在一定难度, 或者说, 教师只能传授口算的方式方法, 但具体操作还要看学生已有的算术素养, 这就要延伸到第二个问题上。口算既然与个人算术素养息息相关, 那就意味着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之间的口算能力可能相差甚远, 这在某种意义上给后进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三、忽视口算思维习惯的培养

如上所言, 因为口算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使得很多教师难以认识口算教学的重要性, 抑或是认识到其重要性, 却苦于寻求不到正确的方法突破这一教育瓶颈。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得出正确答案才是一些教师和大部分学生所真正关心的, 这就导致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无论是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 其注意力都集中在计算结果上, 忽略了算理教学和应有的计算思维习惯。

由于算理教学的忽视, 学生难以形成正确高效的计算习惯, 一旦错误的计算思维习惯养成, 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口算技能的提高都将受到严重阻碍。良好的学习思维计算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环节重视起来。如学生在接受口算训练时, 教师不仅要注重训练的数量, 更要保证训练的质量, 尤其是面对小学生这样一个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群体。学生在学习做题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审题不清、思路混乱等问题, 这就是不好的学习习惯的充分暴露, 而不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认为的“马虎”或者“粗心”。教师对这种情况应给予足够重视,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思考、抄写习惯, 从而使其清晰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情况下。数学本身是一门有趣的课程, 但由于相对语文或者音乐、美术等其他科目而言, 有一定难度, 学生成绩更容易两极分化,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高考的时候“栽”在数学上。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从小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思考。运用情景教学、小组学习等各式各样的方式使数学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帮助学生在小学期间打下良好运算基础。口算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在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期间, 若能将教材的内在结构转化为课堂的教学结构, 则不仅能凸显口算教学的主干, 而且能使课堂变得疏密有致。这一背景下的口算课堂教学, 必然是妙趣横生的,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五、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我们享受信息技术的同时, 应该多花点时间思考其利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再陌生, 课件教学的使用可以让教学内容在演示过程中一目了然, 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失误。对小学生而言, 有趣的教学课件无疑也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但是, 这很容易造成这样的后果:学生处在“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的恶性循环中, 这正是课件演示忽略思考计算过程的弊端之一。学习失去了思考的过程, 变为被动接受, 在大部分学生的脑子里一闪而过, 计算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 使得学生陷入数学学习的瓶颈。口算教学也失去了教师的主导教学, 缺少了学生参与计算的过程, 难以取得大的突破。

篇9:口算除法的数学教案

【关键词】计数器 抽象概括 口算乘除法

计数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工具,从认识十以内的数开始,一直到大数的认识,都离不开计数器,教材中将生活中的具体数量引入,然后半抽象到计数器上,最后再抽象成数字,计数器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中转的作用。因为计数器有别于生活中的具体数量,既略为抽象,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沿着操作水平到表象水平再到分析水平逐步提高的,对应的智力发展阶段是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因此,计数器是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数学世界的桥梁。然而在课堂教学中,计数器的使用还有待于挖掘和提高,目前,计数器的使用范围大多是在教学认识数这一内容时使用,借助计数器来体会十进制计数单位,包括数的组成、读数和写数。有的教师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也会用到计数器。但是很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时使用计数器,更少有教师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算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时使用计数器。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时使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成从生活世界到数学世界的数学化过程。

一、计数器在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页主题图: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0×3。很多学生都知道答案等于60,这时教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出学生的各种想法。

从生活中引入学习内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尤其是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0×3的积是60,部分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因为2×3=6,所以20×3=60,在算法上确实如此计算,但是隐藏在这个背后的算理是什么?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二)半抽象:计数器

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2×3=6,所以20×3=60。提出疑问:2×3=6与20×3=60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借助计数器演示:20在计数器上是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在算式上看到的是20×3,而在计数器上看到的是2×3,因为计数器上有数位,学生很清楚地理解了20表示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计数器将2×3=6和20×3=60串联起来,沟通了算法和算理,不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迁移:从整十数迁移到整百、整千、整万数……

计数器上的这些珠子可以用哪道乘法算式来表示呢?出示下图,列式并说算理:200在计数器是表示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等等。从20迁移到200、2000、20000,数字变了,算理也随着计数器上珠子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从几个十到几个百,再到几个千乘3。

(四)抽象

观察这四个计数器及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不同,但是在计数器上珠子的数量是一样,都是2颗珠子,都是可以用2×3=6来思考。如下图。

(五)概括

如果把2×3=6换成2×4=8,那么可以写成哪些一个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乘法?

如果换成是3×3=9呢?

观察这三组算式,一个因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一个因数是一位数,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全都可以转化成表内乘法。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因为可以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乘一位数。

至此,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到计数器上的计算,再到纯符号的运算,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更明白了算理,从操作水平开始,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发展到符号水平,完成了数学化的过程。

二、计数器在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中的运用

(一)生活引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页例1: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是60÷3,问学生是怎么计算的,很多学生都说是因为6÷3=2,所以60÷3=20,再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计算呢?就回答不了了。其实这是引导学生发现算法背后的算理。没有算理的支撑,算法是单薄的,必须让学生明白6÷3=2和60÷3=20之间的关系。

(二)半抽象:计数器

将60÷3=20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是怎样的呢?请看下图,计数器将60转化成了6个十,学生发现60÷3=20就是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就是20。在计算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了算理,再去计算其他题目时,就会调用头脑中计数器这个表象,快速地实现从生活数学到符号数学的转化。

(三)迁移:移动珠子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如果将计数器上的珠子从十位移动到百位,你得到的是哪道除法算式?如果移动到千位呢?万位呢?学生根据计数器上珠子在不同的位置列出不同的除法算式。

(四)抽象

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分别写出下列算式,再进行抽象:这些算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可以转换成6÷3=2来计算。

(五)概括

变换数字,又可以写成哪些算式?然后观察这些算式,进行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被除数是整十、整百、整千的,除以一位数,为什么可以化成表内除法来计算?挖掘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那就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算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深刻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三、利用计数器沟通口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天然的亲密关系,而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在算理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口算除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再结合口算除法的算理,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把整十、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计算。

比如根据上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学生看到的都是6颗珠子,而表现出来的算式却是20×3=60和60÷3=20,如果追问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是都转化成几个十来计算。一个是表内乘法,一个是表内除法,然后再深挖,那就是全部都出自同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最终,让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回归到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口诀,实现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知识发展过程,竖成线、横成片。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在二年级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在三年级的口算乘法和口算除法中得到了应用,通过计数器这一载体,沟通了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从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到了图形表象水平,进而进入符号运算水平,在二年级时需要摆弄小棒的,到了三年级时就用看计数器的图片就能明白算理了,到四年级几乎就可以脱离图形,独立地进行符号运算了。这是一个智力水平发展的过程,也是知识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中间环节——图形表象的作用,计数器在三年级口算乘除法中得到的充分应用,正符合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篇10:《口算除法》教案

1、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估算。

2、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除法的估算。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分钟计时口算)

口算卡:

50×9= 60÷20= 40×8= 80÷40=

300×3= 120÷30= 20×3= 180÷60=

60×4= 240÷40= 80×5= 420÷60=

50×9= 240÷60= 6÷2= 400÷80=

24÷6= 720÷90= 40÷8= 359÷40≈

90÷3= 220÷18≈ 80÷4= 80÷38≈

60÷5= 62÷20≈

二、谈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生:口算除法。

师:你们怎么知道?

生:看屏幕上知道的。

师:你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这个优点,并且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三、1号学案:

知识点一: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自学 限时5分钟)

1、请打开书78页,看图理解题意:

要求80个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也就是求:( )里面有几个( )。

所以用( )法计算,列式是( )

2、研究口算方法:

方法一:算除法想乘法

因为20×( )=80 所以80÷20=( )

方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因为8÷2=( ) 所以80÷20=( )

3、请你完整的列式解答

时间差不多啦,你完成了吗?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两人都完成,交流你们的学习结果,如有困难,先求助同桌再四人小组合作。

没有问题请总结归纳:

整十数除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①

师:有问题吗?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知识点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5分钟哦,你能行!)

83÷20≈ 80÷19≈

想: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计算83÷20≈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83÷20≈( )

同理,( )接近( ),所以在计算80÷19≈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因为( )÷( )=( ) ,所以80÷19≈( )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把算式中不是( )的数用“ ”法估算成( )数,再进行口算。

很简单吧,同桌看看你们的答案一样吧!“小结”看黑板,和老师的一样吗?

没问题就试试看,你会算吗?(选择其中一竖行,同桌两人口述,要说明你的口算理由啊!)

60÷30= 90÷30= 80÷40=

61÷30≈ 92÷30≈ 80÷38≈

2号学案:(请你按照1号学案方法自学下面内容)

一、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打开书79页(2),快速完成(只说不写)

1、理解题意,要求 就是求 。

2、口算方法:⑴算( )法想( )法

因为 所以 。

⑵利用( )计算

因为 所以 。

3、完整解答。

师生汇报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计算122÷30≈ 和120÷28≈时(同桌俩人各选一个,照下面的样子说明你的计算方法)

我选择( ),我观察发现:( )接近( ),所以在估算 时,可以把( )用“四舍五入法”看成( ),因为( )÷( )=( ) ,所以( )

比较1号、2号学案,你来总结:(总结完成后看看我的和你的一样吗?)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是:⑴

上一篇:注册环境保护工程师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下一篇:对国培培训单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