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2024-08-16

综合执法主要措施(共10篇)

篇1: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综合执法主要事迹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执法队党支部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立足本职,做到“创”有目标、“争”有方向,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夯实专业执法基础,全面美化优化小区容貌,全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争当“学习先锋”

学能养性,辩能增慧。开展以来,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学习先锋争当先锋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章立制。为深入开展学习活动,认真落实“每周学习日”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引导队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成人人当先锋、个个争优秀的内在动力。二是突出学习重点,学以致用。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全面提升全体队员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典型引路。近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杨经理先进事迹,一心为民、踏实工作。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争做“执法先锋”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支部更加突出党建带动作用,深挖创先争优同日常工作的结合点,围绕小区执法,积极开展物业监管等工作,在营造良好环境中创先争优,争做“执法先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支部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将规

范物业管理、保障广大业主合法权益作为物业执法的工作重点,按照建立物业执法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要求,认真做好物业执法检查。

三、争创“服务先锋”

党支部立足执法的实际,引领全体队员增强服务意识、创

新服务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来,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深入执法一线,积极服务。二是立足本职做好“我是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坚持送法到小区。党支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送法上门”等教育活动,送法活动的开展较好的体现了“服务先锋”的先进本色。

四、争树“和谐先锋”

党支部始终坚持把抓好作风建设和队风建设融入到创先争

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中,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和谐共进”的文明执法队伍。牢固树立为民执法意识,积极探索理性执法、人性化执法的方法和途径。坚持教育、疏导为主,规范执法文明用语,摒弃野蛮执法、随意执法,坚决杜绝态度粗暴,一罚了之现象的发生。以“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导向,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紧密联系群众,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求所有执法队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行政相对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依法行政、服务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塑造和

谐城管新形象。并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成果,全面促进执法事业再上新台阶。

篇2: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1、监督检查主管部门委托执法范围涉农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

2、受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审批、发放、年审、注销各种行业许可证照和特许品种的许可行为、可行性调查。

3、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负责基本农田保护的检查监督。

5、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授权进行专业执法。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检疫检验管理办法,依法对辖区内屠宰加工的动物、动物产品施行监督;依法对市场(超市)冻库和流动环节的动物、动物产品实行监督检疫。

6、负责对农业机械进行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核发牌证、年检工作;负责对农机驾驶人员考核及核发驾驶员证和年审工作;负责公路以外农机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全区农机化发展规划;开展农业设施、设备、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负责对农机技术、农机维修行业、农机使用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农机化统计与信息工作。

7、负责对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业投入品中的种子、苗木、农药、农膜、肥料、兽药、种畜禽、饲料及其添加剂等经营监管和安全使用管理。

8、负责对植物危险性、病虫疫情进行封销控制和管理,实施隔离试种、产地检疫,发放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证书,开展法规授权的植物检疫专业执法。

9、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依法对动物防疫、检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依法对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监督;依法对动物疫病的控制和扑灭工作进行监督。

篇3: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1.1 水环境

铁力农场目前没有污水处理厂, 农场场部污水全部为生活污水, 2008全年污水排放量为20万t。其中楼房年排放污水量为7.2万t。场部楼房住户生活污水直接通过建筑物内下水管道进入室外化粪池沉淀, 然后进入铁力市城市排水管网, 排出场部外。平房住户生活污水明沟排放, 自然挥发。

1.2 大气环境

铁力农场场部近年来空气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 同时, 场部气候干燥多风, 建筑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亦对空气质量构成威胁, 交通繁华地段污染相对更为严重。空气质量季节性变化明显, 一、四季度采暖期污染重于二、三季度非采暖期。烟尘、总悬浮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1.3 固体废物

铁力农场场部有关固体废物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农场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2008年场部有人口5489人, 产生生活垃圾2203.8t, 全部运往铁力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所以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是目前场部的主要固体废物问题。

2 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2.1 水环境综合整治

a.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水定经济结构、定发展规模, 发展节水型经济。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特别是饮用水源放在首位。

b.场部兴建一座生活污水处理厂, 日处理污水2500t, 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重新利用, 更好地保护了地下水和地表水, 特别是减少对场部周围环境的影响。

c.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 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d.加强污染源管理。在确保老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前提下,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坚持“三同时”制度, 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

e.节约用水, 加强污水资源化建设进程。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治污水平。

f.加强水体水质监测力度, 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准, 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g.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广泛开展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 涵养水源。

2.2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a.继续加强场部集中供热。集中供热区域内禁止插建分散锅炉, 对集中供热区内的原有自备取暖炉要逐一拆除。场部内的1t/h以上的燃煤锅炉及各种窑炉, 必须安装高效除尘设施, 实现达标排放。废旧锅炉及烟筒要按期拆除。

b.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 严格使用无铅汽油, 建立农场汽油无铅化监管机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机动车排气的年检、初检及抽检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

2.3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

a.提高城市的气化率;推行净菜进场部;有效控制白色污染;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在场部规划区东北角处设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厂, 对固体废弃物进行防渗填埋处理, 生活垃圾及分类处理, 可利用的重复使用, 不能重复利用的实行无公害化处理, 炉渣制砖、修路、做堆肥, 使场部保持清洁的卫生环境。

b.单位和居民楼区配备专 (兼) 职人员负责单位或楼区卫生, 设置卫生箱 (桶) , 保持日常清运卫生。

c.主街两侧设有果皮箱, 供行人扔垃圾, 并配有环卫工人, 负责主街的保洁工作。

d.平房区各居民住户依据“四有”原则, 保持居住区的卫生清洁, 做到“四不”, 即不乱扔垃圾, 不乱倒脏水, 不乱堆杂物, 不散放畜禽。

2.4生态环境保护

a.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合理界定核心区与缓冲实验区, 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并严格加强自然保护区法治管理。

b.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城镇规划与城镇改造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城镇建设要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邀请有关专家对农场的生态承载能力, 进行全面的系统评估。

c.大力抓好造林绿化工作, 增加森林覆盖率。

篇4: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1-1

1大豆病害及防治措施1.1大豆灰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茎、荚及种子,种子带病出苗后子叶上出现半圆形深褐色凹陷斑,病害扩展到生长点,病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褪绿小圆斑,然后逐渐形成中间灰色至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蛙眼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中间生出密集的灰色霉层。茎部染病产生椭圆形病斑,中央褐色,边缘红褐色,密布微细黑点,荚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

防治措施:选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清理田园并秋翻整地;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大豆结荚期前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2次,大豆结荚期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2次。

1.2大豆根腐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期,成株较抗病。病菌主要侵害皮层,病苗出土缓慢,子叶褪绿,病株后期根部变褐色,表皮腐烂,侧根,须根少或坏死。病株矮小,发黄,下部叶片提前脱落。

防治措施:种子选抗病品种,播前用含适乐时、甲霜灵等药剂的种了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田间积水,适时中耕培土。

1.3大豆花叶病毒病

症状:常见的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矮化型。轻形不矮化,能正常结荚。皱缩形病叶有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缘向后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皱缩矮化形叶片皱缩,输导组织变褐色,叶片歪扭,明显矮化,结荚少或不结荚。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防治蚜虫,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害;化学用药钝化病毒,主要有病毒A、植病灵、菌毒清等。

2大豆主要害虫及防治措施

2.1小地老虎及防治方法

小地老虎:以幼虫为害幼苗,成虫昼伏夜出,成虫对黑光灯及发酵的酸甜气味趋性强,幼虫共六龄,3龄前在地面,为害较小,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团,老熟幼虫大都迁移到田埂,杂草根旁较干燥的土内筑土室化蛹。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除草灭虫,杂草是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用灭草剂进行播后苗前除草,同时消灭地块周围的杂草,以减少其产卵量,降低为害;在作物幼苗期进行中耕松土,或在初孵幼虫发生期进行灌水,可消灭大量卵和幼虫;物理防治:诱杀成虫,根据成虫的趋性,可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放稻草引诱成虫在此产卵,每5天集中处理一次;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地老虎六索线虫和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的螟蛉绒茧蜂等对小地老虎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毒饵诱杀,常用切碎的新鲜菜叶或杂草在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中浸泡10分钟,制成毒饵,傍晚撒于作物幼苗旁边。也可以用敌百虫药液在粉碎炒香的麦麸上喷雾制成毒饵进行毒杀。

2.2大豆叶夜蛾及防治方法

大豆夜蛾:属鳞翅目,幼虫食害叶片,低龄期将豆叶卷起,潜入其中为害,长大后沿叶脉暴食,将叶片咬成缺刻、孔洞,有的仅剩叶脉,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在结荚期为害豆荚,幼虫在豆荚上咬一圆孔,取食发育的豆粒。在东北一年发生2代,成虫夜伏昼对糖蜜和黑光灯均有趋向性。大豆叶夜蛾防治方法:在幼虫卷叶期,可据卷叶习性捏杀幼虫,幼虫三龄年采用药剂防治,利用成虫对黑光和糖蜜有趋向性进行诱杀。农业防治———清除豆田及附近的杂草,进行秋翻地,减少越冬虫源,种植抗虫品种,增施磷肥和钾肥;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田间捕杀幼虫;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草蛉、瓢虫、蜘蛛等田间自然天敌控制其种群数量;化学防治———用苏云金杆菌在幼虫期用3.2%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3大豆蚜虫及防治方法

大豆蚜虫又名腻虫,蜜虫,属半翅目,蚜虫分泌蜜露能引起霉污染,导致大量霉菌发生,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还传播大豆花叶病毒,引起植株结荚小而少,形成斑驳粒。蚜虫在东北一年发生10多代,其受精卵在鼠李科植被上越冬,春季孵化取食嫩茎。有翅蚜迁飞到大豆田,为害大豆嫩苗,大豆生长后期主要在叶背面,数量也会明显减少。

防治方法:大豆蚜虫应遵循早期防治,保护天敌的原则。农业防治———可有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在大豆田四周种蚜虫的非寄主性作物高梁,大豆可以和玉米间作来预防蚜虫和提高产量;生物防治———在大豆田释放异色瓢虫,10天后对大豆蚜的防效高达90%,工人释放日本豆蚜茧蜂可使大豆蚜寄生率达56%以上。化学防治———无公害的药剂有G-P复合生物杀虫剂,对蚜虫天敌毒害较轻。有机磷药剂用50%辛硫磷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量为40公斤。

2.4大豆食心虫及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别名大豆蛀荚蛾、小红虫、豆荚虫,属鳞翅目。该虫仅为害大豆、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造成虫口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适时翻耕,减少虫源;调整播期,使结荚期与成虫产卵期错开;及时收割。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灭卵,在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化学防治:每亩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40毫升,在大豆开花盛期,孵卵高峰期兑水50~60公斤喷雾。

篇5: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试行)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维护种子经营者、使用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品种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及薯类作物新品种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品种试验”是指进入本县辖区的农作物新品种需进行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不包括种子的研发、繁育等种子生产。

第二章种子登记备案管理

第五条:为规范种子经营市场,[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掌握全县主要农作物品种结构及种质资源,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凡在本县辖区内经营销售的品种均需事先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进行种子登记备案。

第六条:种子登记备案需同时提供以下资料:

(一)品种审定机关颁发的品种审定证书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公告复印件。

(二)品种介绍资料,包括品种特征特性、适宜地区及产量水平,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等。

(三)提供计划经营销售的品种数量及网点分布等书面材料。

第七条:县内种子企业、农技推广单位自主引进的主要农作物品种或试验示范材料亦应申报登记备案。

第三章品种试验管理

第八条: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凡初次进入或计划进入本县辖区内经营销售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应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

第九条:国审、省审通过的、初次进入本县辖区经销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必须进行生产性试验(县试验点在同一生态区不少于2个,每个试验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1亩),有一年以上生产性试验资料、证明其先进性适应性,方可经营推广。

第十条:国审、省审、外省审定通过的、其种植区域不涵盖本行政区域拟进入县辖区经营销售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应同时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同一生态区区域试验设2—3个点,试验设重复2—3次,每个处理面积不少于0.02亩;生产试验不少于2个点,每个点的种植面积不少于一亩。

第十一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程序:

(一)品种所属单位(以下简称甲方)向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提出试验申请,经研究同意后确定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以下称乙方)负责试验实施。

(二)甲、乙双方在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的监证下签订“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协议书”。

(三)甲方按试验性质和要求无偿提供试验种子、品种资料和试验费用;承担因品种本身缺陷(非人为及气候因素)所造成种植户的减收补偿。

(四)乙方严格按农作物田间试验方法主持试验工作。试验结束后如实公正地向甲方呈报试验总结报告,并抄报农业综合执法大了存档备案。

第十二条:县内种子、农技推广单位自主引进的农作物品种或试验示范材料也要安排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应报送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存档备案。

第四章种子经营管理

第十三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监督管理全县农作物种子市场。农作物种子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经营(或代销)人员需持证上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换证、年检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国审、省审,审定通过的经在本县辖区试验适宜种植,并办理了品种登记备案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可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依法保护县经营权益。

第十五条:依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经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对适宜本县辖区种植的新品种,在办理完善引种等相关手续后可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

第十六条:经生产试验证明,对不适宜在本县辖区内种植的品种,无论审定与否均不得进入本县经营销售。

第五章违约责任

第十七条: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不执行本办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不如实如期申报经营品种登记备案而擅自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的;

(二)对应参加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而拒绝参加试验,直接进入本县辖区经营销售的。

第十八条:县内外国营、民营及个体种子经营企业,不执行本办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据相关法规予以加重处罚:

(一)隐报、谎报经营品种,对本县生产造成损失的;

(二)对不宜本县辖区种植而强行进入本县经营销售造成生产损失的;

(三)经营经试验不适宜本县辖区种植品种造成生

产损失的;

(四)经营未经审定品种造成损失的;

(五)以“示范”种植为名,将未审定种子售给或变相给种子代销户的,无论数量大小,视为擅自经营推广未审定品种从严查处。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县农业综合执

法大队负责解释,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6:市行政执法局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务院、省政府对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有关规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起草本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的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联系、协调市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工作,指导各县(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三)负责本局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监督、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及各直属机构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队伍建设。

(四)负责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含城市道路废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五)负责行使城市建成区(市区一环线以内)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相应区域内的行政处罚权。

(六)负责行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七)负责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行政处罚权;对城市饮食服务业排污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向城市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和其它废弃物的行政处罚权。

(八)负责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九)负责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室外无照商贩、违规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行为的行政处 1

罚权。

(十)负责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人行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十一)负责受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的投诉、应诉和行政复议工作。

(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篇7: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主要做法

1、注重宣传培训,切实增强保护资源意识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保护土地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为了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及其它配套法规,使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依法用地意识,我们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为契机,采取广播、电视专栏、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散发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国土资源国情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县有线电视台《静乐时迅》、静乐新闻网站以及会议、公告、传单等媒体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对打击违法占地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报道,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更好地履行职责,推进工作,我们还把全面加强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举措,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先后投资10万元组织乡、村两级干部230余名在忻州顿村举办了2期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有效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意识。

2、强化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三级监控网络。

静乐地处山区,交通不便,80%以上村庄坐落在山沟,给土地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一年来,我们立足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在巡查监控网络构建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查处和解决问题。一是明确村民委员会主任是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土地负有监管和保护职责,严禁村民在耕地上特别是基本农田范围内盖房,严禁任何人非法、违法出售或转让土地,严禁村集体出现“以租代征”行为。二是明确乡镇国土所所长是土地执法监察巡查第一责任人,组织动态巡查工作,重点区域每周不得少于2次,非重点区域每周检查1次,对于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及时向县局报告、调查、制止。三是明确局执法大队的职责。对重点区域每半月不少于1次,非重点区域每月1次,及时将巡查情况如实填写巡查汇总表,发现问题立即制止,并及时向分管局长和局长报告。对重大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该向上级反映的事要立即报告。为了强化县、乡、村三级监督责任,我们还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辖区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列入各乡镇主要领导政绩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县局与国土所负责人每年也要签订土地执法监察巡查责任书;各乡镇分管负责人与村主任签订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监管责任落实在具体人头。

3、健全工作制度,提高综合预防能力

按照“查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我们着重通过落实“三项制度”来提高土地违法综合预防能力。一是登记台帐制。局执法大队和基层国土所分别建立巡回检查登记簿。以便县局及时掌握巡查动态,也利于苗头性违法用地的及时处置。二是汇报通报制。要求巡查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违法用地行为,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向县执法大队报告。重大案件要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必要时向市局汇报。三是责任追究制。对因巡查不及时或制止不力造成违法占地事实的、对接到违法案件的报告或举报不及时汇报、不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状》的有关要求从严处罚。

4、创新工作机制,注重“点、线、面”有机结合 首先是找准执法“点”,通过对日常一些带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分析,将以租代征、未批先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土地违法行为作为执法监察的重点。其次是延伸执法“线”,紧紧围绕县、乡、村三级土地执法监察信息网络这条主线,在全县设立了五个中心所,发展和壮大了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在体制和机制上保障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在基层的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查处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扩大执法“面”,通过扩大制度覆盖面、政策宣传面、部门配合面,对重大典型案件在新闻

媒体上进行公开曝光、公开查处,达到查处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

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打击非法采矿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我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零报告”制度。各基层国土资源所每天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以短信方式报告局执法大队专管人员,大队再以短信形式报告分管局长和县政府分管县长,有重大问题时还要及时向县长报告。县国土资源局每周将各基层所的情况书面汇总以后,分别再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二是实行执法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公安、国土、乡镇、行政村四支队伍作用,对境内重点采煤区和非法采矿高发多发区进行进行不间断巡查、抽查和明察暗访,一经发现,露头就打。特别是在春节、“五一”“国庆”等 重大节日,严格实行昼夜监控,专人盯守,确保非法采矿现象不出现反弹。三是实行举报制度,在县电视台首次公开了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公安、国土部门主要领导的手机号,鼓励群众检举揭发各类非法采矿行为,凡群众举报的非法采矿点,私藏私制非法爆炸物品的,经有关部门查证属实的,给予 举报人适当的奖励。四是实行无证矿资料建档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国土资源所处罚资料为基础,对在巡查和专项行动中发现的无证矿点全部建立详细台账,包括违法的时间、地点、涉案人员、资源破坏情况,处

篇8: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1 商丘市小麦病害的发生动态

随着单产的提高, 小麦病害危害加重。20世纪60年代以来, 商丘市小麦总产持续增长。总产增加主要是由于单产大幅度提高, 其中70年代比60年代、80年代比70年代均分别提高30%左右, 90年代比80年代约提高17%,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产量比20世纪90年代约提高7%。随着市场的开放, 新的病害不断涌现。

2 小麦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1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病, 是由柄锈属真菌侵染引起的一类病害, 有条锈、叶锈和秆锈病3种。

2.1.1 诊断。

可根据夏孢子堆 (1~7项) 和冬孢子堆 (8~12项) 的形状、大小、颜色、排列方式等进行识别。群众总结: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呈现大红斑。

2.1.2 发生条件。

小麦3种锈病都是严格的专性寄生菌, 在活的寄主植物上才能生存, 同时均有明显的寄生专化性, 即同一锈菌有较多的生理小种, 一个特定的小种只能危害小麦的一些品种, 对另一些品种不危害。病菌 (夏孢子) 能随气流远距离传播, 以异地转移方式在小麦上逐代侵染完成其周年循环。

2.1.3 防治方法。

推广利用抗锈病的优良品种。同时抗3种锈病的品种主要有新麦19、太空6号、济麦4号。药剂防治, 冬麦区要狠抓冬前和早春苗期防治和成株防治2个关键时期。一是药剂拌种;二是药剂喷雾, 一般可用15%粉锈宁1.5 kg/hm2, 或20%粉锈宁乳油900~1 200 m L/hm2, 或12.5%烯唑醇450~750 g/hm2对水375~525 kg在拔节期明显见病或孕穗期至抽穗期病叶率5%~10%时喷药1次, 如果病情重持续时间长15 d后可再用1次。

2.2 小麦白粉病

2.2.1 诊断。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一般叶片的正面病斑比反面多, 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重。病斑最初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长出1层白色绒霉 (分生孢子) , 以后逐渐变灰至浅褐色, 生出黑色小粒 (子囊壳) , 菌丝层脱落后, 叶片上留下黄褐色的斑点。

2.2.2 发生条件。

白粉病菌只能在活的寄主组织上才能生长发育, 同时具有严格的寄生专化性, 不同作物上的白粉菌不能相互危害, 同一种作物上的病菌致病力也有明显差异。病菌以子囊壳在病麦草上或以分孢子在自生麦苗上侵染越夏, 以休眼菌丝体在秋麦苗上越冬。病菌孢子随气流传播危害, 扩大蔓延。

2.2.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目前抗、耐白粉病品种有周麦18、郑麦9023、矮抗58和豫保1号等。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50%退菌特可湿粉剂800~1 000倍液, 或50%麦穗宁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用药液1 500 kg/hm2, 在小麦孕穗至齐穗期喷雾防治, 根据病情发展, 每隔7~10 d喷1次;也可用15%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粉锈宁乳油、20%粉锈铜乳油、10%三唑醇可湿性粉剂, 用原药120~150 g/hm2 (m L/hm2) , 在顶三叶病叶率5%~10%时喷洒1次[1]。

2.3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俗称红头瘴、烂麦头、赤曲病等。赤霉病的危害有3个方面: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病麦含有毒素。

2.3.1 诊断。

小麦从苗期至成熟期都能受害, 引起苗腐、茎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穗腐初发生时, 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 逐渐扩展变黄褐色或青枯状, 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粉红色霉层 (分生孢子) , 后期在病颖上长出紫褐色小粒 (子囊壳) 。病轻时, 局限1个到几个小穗发病, 病重时全穗发病, 籽粒干秕、皱缩, 丧失发芽力。苗腐、茎腐、秆腐发生时, 被害部变褐色, 节上产生红霉, 严重时全株枯死。

2.3.2 发生条件。

赤霉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 在稻桩和残株上越冬, 在水田内越夏。翌年春季, 病菌产生子囊壳, 放射出大量的子囊孢子, 借风雨传播, 侵染麦穗。病穗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再次侵染危害。带病种子可引起苗腐和茎腐。2.3.3防治方法。减少越冬菌源。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抗、耐病性的品种主要有郑麦9023、洛麦21、淮麦21等。药剂防治是当前防治赤霉病的主要方法, 其关键是掌握短期天气预报, 以感病品种或开花至灌浆期可能遇到高温阴雨的地段为防治重点, 在小麦始花期, 连续喷药2~3次, 每隔7 d喷1次,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或40%复方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 或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200倍液, 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250倍液, 或40%多福合剂500倍液[2]。

2.4 小麦纹枯病

2.4.1 诊断。

发病初期, 近地面叶鞘产生不规则形的病斑, 中央浅褐色, 边缘暗褐色, 病株枯黄, 以后茎基部叶鞘产生明晰的灰色云纹斑。多个病斑常围绕茎秆扩大, 并向上蔓延, 长达30 cm, 向内发展, 延至茎部, 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的病斑, 上有很薄的菌丝块, 湿度大时产生白色绵状物 (菌丝体) , 后期在叶鞘和茎秆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的黑色小颗粒 (菌核) , 严重发病植株早枯或抽穗后成立枯状, 易折倒, 根部不被侵染。

2.4.2 发生条件。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夏过冬, 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产生的担孢子随风雨传播, 再行侵染危害。

2.4.3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和施用未腐熟农家粪。适期播种, 合理密植。提高整地质量, 加强麦田管理。选用抗病品种, 如开麦18、内乡188、济麦4号。药剂拌种, 可用2.5%适乐时1~2 m L拌种子1 kg, 或用2%立克秀水分散粒剂1~2 g拌种子1 kg。喷雾防治时, 可用5%井冈霉素1.50~2.25 kg/hm2, 或20%粉锈宁600~750 m L/hm2对水450~675 kg喷洒麦株茎基部[3,4]。

2.5 全蚀病

2.5.1 诊断。

病苗种子根、次生根和地下茎变黑, 表面和内部腐烂。分蘖前后基部老叶变黄, 分蘖减少, 生长衰弱, 严重的枯死。拔节后根部和茎基部腐烂加重, 植株矮化。穗灌浆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愈益明显, 形成典型的黑脚症状, 叶鞘易剥离, 内侧和茎基表面黑色。近收获时可见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由于根部和茎基腐烂, 植株早枯, 形成“白穗”, 造成穗不实或秕粒。

2.5.2 发生条件。

病原菌以菌丝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 成为主要初侵染源, 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小麦从幼苗至抽穗均可侵染, 但以苗期最易受侵染, 造成的损失也最重。全蚀病以侵染为主, 再侵染不重要。大麦、小麦等寄主作物连作, 小麦、玉米复种发病重。土质散、碱性, 有机质少, 缺磷、缺氮、肥力低下的土壤发病均重。2.5.3防治方法。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 土壤处理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45 kg/hm2, 加土混匀后施入播种沟内, 防效可达70%;种子处理可用12.5%全蚀净 (硅噻菌胺) 悬浮剂按0.2%~0.3%的比例拌种, 对全蚀病防效可达75%以上。

2.6 小麦胞囊线虫病

2.6.1 诊断。

典型症状是根尖生长受抑, 从而造成多重分根和肿胀, 次生根增多, 根结成团, 生长浅薄。受害根部可见附着柠檬形胞囊, 开始灰白, 后变为褐色。地上部系受害而表现分蘖减少、矮化、萎蔫、发黄等营养不良症状。

2.6.2 发生条件。

土壤中线虫密度越大, 侵染的几率就越高, 危害越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适当降雨的年份, 轻砂质土壤发病较重。

2.6.3 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 但太空6号、温麦4号、偃4110和新麦11等具有一定抗性。合理轮作, 通过与非寄主植物 (如大豆) 和不适合寄主植物 (玉米等) 轮作, 降低土壤中线虫的种群密度。适期早播, 在大量2龄幼虫孵化时, 小麦根系已经发育良好, 抗侵染能力增强, 发病可减轻。合理水肥, 适当增施氮、磷肥, 改善土壤肥力, 可降低危害, 干旱时应及时浇水, 能有效减轻危害。化学防治, 播种期用10%克线磷颗粒剂或10%噻唑磷4.5~6.0 kg/hm2进行土壤处理,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害。发病时, 可用5%神农丹30 kg/hm2拌细土300~450 kg, 顺垄撒施, 施后及时浇水, 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 2006 (6) :33-34.

[2]宋玉立, 何文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4) :14.

[3]闫光升, 屈改枝.小麦纹枯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03 (2) :27-28.

篇9:综合执法主要措施

【关键词】枣树;落花落果;特点;成因;措施

枣树是我地区果农致富的优良树种之一,而枣树落花落果现象极为严重,已成为枣树不能丰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现就栆树落花落果主要成因及综合防止措施浅述如下:

1.枣树的花果特点

(1)枣树是当年分化花芽,随枝叶生长而分化;花芽分化和新梢生长,花期和幼果发育,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同步进行;枣树花量大,坐果少,我地针对不同品种观察自然座果率仅为1%,据我地2011年—2014年调查,金丝小枣的座果率仅0.4%~1.6%,我地枣树从始花后的第4~8d开始落花,第2~3周达到高峰,总落花量达78.3%~90.2%。

(2)枣树落果有两次高峰,第一次是在坐果后的第2~4周,即6月下旬~7月上旬,占全部落果的 81.6%~89.8%;第 二次是在采收前的第2周左右,即8、9月间,约占10%~20%;总的落花落果率为99.1%。

2.枣树落花落果的主要成因

2.1花期温度

枣是喜温的果树,开花期要求温度较高,花期适温24~26℃,花期气温偏低会影响枣花的开放和授粉授精,以至落花落果严重。花期遇阴雨,减少了日照时数,气温降低,光合作用下降,即使养分供应充足,也会影响坐果。

2.2花期湿度

枣树花期相对湿度70%~80%为宜, 相对湿度低于40%~50%,则花粉发芽不良。花期空气过于干旱,相对高温、干燥,还易出现“焦花”现象。

2.3激素水平

据研究发现,枣树落果是由于果柄处形成离层所致,而离层形成于内源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等有关。自然落果时期正是果实中生长素含量低的时期,生长素高时,落果率则低。

2.4树体营养不良

枣的花量大,花芽分化、开花坐果、幼果发育与枝叶生长重叠进行,消耗了多数贮存营养,从而致使树养分不良,易出现大量落花落果。待到盛花期后,大批幼果变黄,甚至叶色变浅,呈现缺乏营养的症状。山地丘陵、粗放管理、病虫害极严重,若是早期落叶的枣园,更为营养不良从而导致的落花落果严重。

2.5修剪不当,光照不良

枣树喜光,必须重视夏季修剪,冬夏剪结合,如放任生长或修剪不良,造成树体郁闭、大枝过多、枝叶徒长,从而使枣树光照不良、树体营养不足,则枣花量少且坐果不足,影响产量。

2.6品种授粉不良

枣树是以异花授粉结果为好,有些品种雄蕊发育不良,花粉退化(如梨枣),则更需要配置授粉树。

2.7自然灾害

花期遇干热风、连阴雨天、暴风则落花落果率高,果实生长时期遇大风、冰雹等会造成落果严重。

3.综合防止措施

3.1严格适地建园

若是山地丘陵建园则选择向阳背风的地块,要避免花期积聚冷空气的低洼谷底和风口。

3.2合理配置授粉树及花期放蜂

配置的授粉树要与所栽品种花期一致,并能产生大量发芽率高的花粉且亲和力强。据我地观察,金丝小枣配绵枣、梨枣配冬枣、婆枣配斑枣以及义乌大枣配马枣为授粉树都有的增产效果。枣花为典型的虫媒花,蜜蜂为最好的传粉媒介。一般将蜂箱均匀的放在枣园中,蜂箱间距不超过200m。我地观察表明,花期放蜂能提高座果率1.5倍,增产15%-30%。

3.3合理整形修剪

枣树属喜光树种。科学整形修剪可以调整枣树营养生产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改善树体的透光通风条件,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冬剪时对重叠枝、交叉枝、过密枝和病虫枝等凡是位置不当又影响光照的从基部疏除。俗话说枝条疏散红枣满串。春夏季修剪枣头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及树冠内膛萌发的无用枣头及时疏除,早春枣树发芽后对萌发的新枣头若不作结果枝组及延长枝培养则从基部抹除,以改善树体光照,减少营养消耗,集中营养给枣树供花芽分化、开花和坐果。

3.4开甲

开甲就是树干环状剥皮,俗称“骟树”,此技术可增产30-40%。开甲能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输与分配,开甲切断了韧皮部组织中的养分向根系运输,使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短时间内集中在树冠部分,供开花结果。盛果期树应在主干进行开甲,枣树开甲应在旺树上,而且是盛果期枣树。主干粗度应在5厘米以上,小树不可开甲。首次开甲应在距地面树干基部20厘米处,开甲宽度0.5厘米,以后每年向上移动5厘米环剥,开甲后绑塑料条保护甲口,严防病虫害从伤口侵入,同时又起到保温作用,利于伤口愈合,一般1个月左右可愈合。开甲虽然能使枣树增产,但也有消弱树势的作用。据我地连续三年开甲实验观察,增产幅度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一年增产68%,第三年增产25%,而隔年开甲第一年增产68%,第二年增产26%,第三年增产42%,三年均增45%,增产超过连续开甲。所以开甲一定根据树势,结合土肥水管理量势而开。

3.5摘心

摘心强度因品种和树势而异,一般树势强的可重摘心。二次摘心可随生长随摘心,枣头中下部二次枝可留6~9节,中上部二次枝可留3~5节。还可进行枣吊摘心,生长势强的枣头上的枣吊留40cm摘心,其他枣吊可留15~20cm摘心。2013年我地对500个早掉摘心处理,发现摘心能大幅提高座果率。

3.6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枣树的萌芽、开花、坐果主要消耗前一年的贮藏营养,因此在秋季要早施肥,以枣采收之前施入基部为好,此时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叶大仍有较高的光合效能,有利于有机营养的积累。基肥可按1kg果1.5~2kg肥施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施入一些速效肥;在花期喷肥可补充树体营养的不足,一般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可喷0.3%磷酸二氢钾,每7~10天喷1次;在萌芽前、花期结合浇水进行追肥,可喷布0.3%~0.5%的尿素、0.2%~0.3%的磷酸二氫钾及0.2%~0.3%的硼砂。;在生长期(6月份)要追1次尿素,盛果期树株施0.5~1千克,结合施肥可浇1次水,同时要进行叶面喷肥。

3.7喷水

花期遇高温干旱,可在枣树盛花期上午9~10时或下午12~14时对枣树喷水2~3次,严重干旱年份可喷3~5次,每次间隔1~3d,喷水时可加人0.5%尿素,以提高树体营养水平。

3.8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

补充枣树生长所需的特有酶类、糖类、维生素、抗生素和抗病抑菌关键微量元素及花果关键元素,从而综合调理枣树生长,提高枣树防病抗逆能力,大幅度提高座果率和枣树的产量和品质。

据我地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观察表明,在盛花期喷15mg/kg的赤霉素,或在枣树盛花期、末花期各喷1次枣丰灵,可以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座果,于采果前30~40d喷1~2次萘乙酸,防止采前落果,实践证明,喷洒激素和微量元素方法简单,投资小,见效快,是防止枣树落花落果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科]

【参考文献】

[1]王英涛,赵玉华.果树栽培新技术.河北省农业广播学校,1999.4.

[2]李锦辉,周琳.枣树落花落果原因及防止对策.山西果树,2000(2),2000.5.15.

篇10:我市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担着大量的行政执法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认真研究分析近年来规范执法行为取得的成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和创建良好经济发展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004年以来我市规范执法行为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4年3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发布以来,我市在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规范、体制机制建设和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问题、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了各项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

先后制定了《**市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市行政机关联合办理行政许可事项暂行办法》、《**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暂行办法》等11部有关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的政府规章和《**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则》、《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七不准禁令》等多部规范性文件,包括执法投诉、许可监督、收费监督、效能监察、政务公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备案审查、责任追究等内容。与此同时,在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主体资格审查、违法案件的举报受理和转办督察、法律知识培训考核、证件管理、执法情况统计、行政执法公示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体系,为规范执法、强化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初步理顺了行政执法体制

逐步扩大了市级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在松北区、依兰县开展了扩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试点工作,松北区已基本实现了“一支队伍执法”,市农委等15个部门分别成立了综合执法队伍,代表本部门对外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完成了全市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初步确定市政府本级行政权力142项,编制流程图126个,确定市政府各委办局行政权力4866项,编制流程图828个。进行了4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应当取消或改变管理方式的审批项目分别进行了调整,实行了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对适宜下放的权力交由区、县(市)政府行使,初步理顺了执法体制。

(三)逐步完善了执行程序机制

在完善执法程序方面,我市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并实行了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离、集体讨论、事前告知、听证、回避、救济等制度。设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分散在45个部门的242项审批项目纳入中心,对审批项目进行整合,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串联到并联的转变。进行了建设系统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主审受理、并联审批、顺序出件、统一回告”的审批运行方式,使行政审批与技术性审查相分离、行政审批与行政收费相分开,将44项审批备案项目缩减为25项,减少了12个审批环节,审批时间由120工作日缩减至45工作日。针对以往建设项目收费中存在的收费分散、效率较低等问题,将城建各项收费纳入电子收费系统,实行一个窗口收费,“统一建账、统一收缴、统一管理”,杜绝了城建收费“跑、冒、滴、漏”现象,有力确保了城建资金应收尽收。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以人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加大对“人、财、物、事”四权和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公开力度,编制了政务公开目录,建立网上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系统和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政务信息。通过政务公开,实现阳光作业,有利于防止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提高了社会对政府行为的“预期”,改善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四)全面实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开展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一条主线,2004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以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理清执法职责为基础,在职责分解、评议考核和兑现奖惩三个环节方面大力推进。一是对行政执法依据和执法职责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市行政机关执法职责综览》一书,共归集57个市级行政执法部门61个法定执法机关、33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32个委托执法单位正在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1468部,具体行政行为5382项并逐项列明,明确了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并向社会公告。二是制定了《**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暂行办法》,对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范围、主体、内容、方式、奖惩、责任等均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各项评议考核制度,为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标准。每年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制定执法责任制考核目标和

详细的考核标准。2006年开始建立执法单位的评议考核档案,2007年为全市执法人员建立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档案,将检查考核重点从年终检查考核向平时检查考核转变,初步实现了行政执法动态监督,彻底改变了以往年终一次检查形式化、走过场,难以全面评价被检查单位全面执法工作的弊端,有力地促进了责任制的落实和执法行为的规范。三是逐步加大奖惩力度

。对执法责任制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将对区、县(市)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检查考评结果纳入市委对区、县(市)党政领导主要责任考核目标,将市政府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兑现奖惩。2004年以来,一些部门因在执法责任制检查考核中存在执法违法问题被评为基本达标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制中被扣除了相应分值。有650余名执法人员因法律知识测试不合格的被暂扣执法证件,个别人员调离了执法岗位。同时,我市还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奖励制度,市政府每年均拨专项奖励金,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部门和执法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以市政府名义对行政执法责任制优秀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调动了各部门和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水平、自觉落实执法责任制的积极性。

(五)强化了行政执法监督力度

2004年以来,围绕落实《纲要》,我们不断探索行政监督的新方式,拓展监督渠道,严格查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政府形象的执法违法行为。一是扩大了备案审查范围,探索建立行政行为事前和事中监督机制。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基础上,开展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行政收费事项备案、行政裁决备案工作,扩大了备案审查监督范围。改进了审查方式,强调对审查监督对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对重大、疑难事项,审查部门将提前介入,进行事前审查把关,避免违规文件出台。在重大处罚、行政裁决备案审查工作中,严格按照时限审查,如发现问题,可以在处罚、裁决尚未执行时,及时纠正。二是建立了行政执法投诉网络,健全了对行政行为的事后监督机制。市政府和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均设立了行政执法投诉电话和网上投诉专栏。2004年以来,市政府直接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280余件,纠正执法违法行为200余件。同时,对执法任务量较大、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执法部门,如公安、工商、税务、规划、土地、技术监督、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了暗访,解决正常监督检查难以发现的问题。三是建立效能监察机制,严格追究行政责任。制定了《**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设立了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和行政效能投诉电话。几年来,共调查处理了61件违反效能规定的案件,73人被追究了党政纪责任。对5起重大责任事故中38名责任人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强化了责任追究力度。

二、行政执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行政执法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行政执法工作中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依法行政观念仍较淡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地区、部门的领导和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有的认为依法行政妨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存在依法行政难以落实到位的现象。有的领导同志进行决策时,还不能把决策是否合法放在首位来考虑。有的部门领导在行政执法工作中表现出随意性较大、不按程序办事、乱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2004年以来,结合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考评,我办每年均组织1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测试,年度最低及格率为64%,县(市)的执法人员及格率仅为36%,平均分数为52分,甚至出现了某执法人员在测试中仅得2分的情况。此外,还反映出参加测试的中层领导干部及格率较低,测试成绩明显低于一般执法人员,而且参加考试时纪律较差,甚至出现个别领导干部找人替考、谎报年龄等情况。这些都反映出我市行政执法人员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法律素质依然偏低,尤其是基层执法单位中层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较低,对相关法律规定不熟悉,这就难以避免在执法中出现越权执法、程序违法等问题,少数“害群之马”更是滥用职权、弄权勒卡、徇私舞弊,败坏政府形象。

(二)行政执法体制不顺,效率不高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机关管的事情过多,一些执法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问题比较突出,造成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省、市、区、县执法部门在执法方面职责划分不明确,对同一管理对象,一个执法部门有权管理,另一个执法部门也有权管理,省级部门可以进行管理,市、区、县各级执法部门也同样可以管理,造成重复执法、执法扰民。据调查,有的企业成立不到半年,市、区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就到该企业进行各种检查30多次,为此,企业不得不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应付行政机关的各种检查,影响了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另外,经费保障体制也制约着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有的部门,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执法人员经费全部靠罚款、收费解决开支,有的主管部门对下级下达高额上缴经费指标,搞层层分解并同拨款挂钩,造成乱执法状况的加剧。如市交警支队下达罚款指标的问题被省政府发现,在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依法执政考核中造成恶劣影响。

(三)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随意性较大

几年来,我市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公示制、承诺制和告知、备案、投诉、培训、证件管理、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但从检查情况看,这些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在执法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立案、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离、告知、听证、送达、执行、监督等运行环节之间还不是很协调,没有形成对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制约,执法随意性问题比较突出。实施行政处罚在调查取证与审核决定分离、重大处罚集体讨论、重大处罚决定备案、履行告知程序、罚缴分离以及告知行政救济途径等方面还不完全符合《行政处罚法》的要求,甚至有的部门至今没有设置法制机构或没有专业法律人员进行审核把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有的部门大部分案卷均是调查终结后执法人员提出高限处罚的建议,部门法制机构已核准,而经部门领导审核后却均是按照下限处罚,差额很大;有的案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内容与领导书面批准的处罚内容不一致,反映出较大的执法随意性。《行政许可法》颁布五年来,虽然我市各级行政机关积极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并制定了很多实施行政许可的制度和法律文书,但在检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行政许可,没有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程序实施,甚至不给申请人出具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和行政许可决定书。在行政执法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制度,使制度形式化,没有完全起到规范执法的作用。

(四)部门利益驱动严重,以执法作为谋利手段

有的执法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执法活动,为聚财而罚款,为收费而许可,把执法职权作为生财的“后盾”,借权敛钱,有利则争,无利则推,出现“有利乱作为,无利不作为”的状况。如我市某局以与企业签定技术服务合同为由,向企业收取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的咨询服务费,但又不提供任何服务。有执法部门到企业抽样检查不出具手续,只收取检验费,不实施检测,不出具检测结果。某公安派出所不履行任何法律程序对新生儿超期落户实施罚款,并截留罚款。一些部门在实施行政许可中,仍然违法收取费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

(五)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方式不多,力度不够

严格兑现奖惩,认真开展责任追究,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环节,但从近年来执法责任制检查情况来看,2006年,73个被检查单位中有12个单位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工作,纠正了一些执法违法或不作为问题,对个别责任人员给予了行政处分,但总体上看,责任追究方式单一,力度不大。2007年,73个被检查单位中只有市地税局、国税局、公安局、林业局和巴彦县政府等5个单位对存在问题的行政执法人员追究了执法责任,尚少于2006年开展责任追究工作部门的数量,反映出责任追究工作已成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一个薄弱环节。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我市尚处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初级阶段”,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体制性障碍没有从根本上排除;二是部门和个人受利益驱动,私欲膨胀;三是对违法执法行为的监督查处不力。长期以来,执法部门既是执法者,又是监督者,“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而各级政府的层级监督虽然做了大量的监督工作,但由于受机构规格低、人员少等因素影响,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违法执法人员批评教育多,追究责任少,“乌纱帽”、“铁饭碗”很少触动。行政执法违法的成本很低,风险很小,成为乱执法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四是受社会转型期的环境影响,法治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缺乏法治社会的氛围。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打交道,无论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办事,都还习惯于托关系、找路子,不请客送礼,心里不托底,这也是出现执法违法问题的一个外在诱因。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建议

规范执法行为,应当从实现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确定的“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目标出发,按照市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四年计划(2008-2011)的部署,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推进。近一段时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一)加强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成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领导班子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我市当前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的首要任务。应当建立健全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将法律知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各级政府常务会议和各部门局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组织经常性的法制知识讲座和集中培训;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拟提拔的领导班子成员实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任命;逐步推行在各级行政机关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具有法律工作经历或者法律教育学历的领导干部。

二是抓好中层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要切实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使其在执法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执法部门中层领导干部在任职前也要经过法律知识考试,尤其是要严格要求一线执法机构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法律知识测试不合格的,坚决不能任用,三是抓好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以提高实际执法能力为目的,强化对执法人员的执法实务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实际操作水平。学习培训要避免走过场和形式化,可以采取实务讲座、案卷评查、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情景模拟、随机抽查、笔试、口试、问卷调查、建立学习档案等多种方式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进行培训和考核,促进执法人员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执法水平,达到规范执法的目的。

四是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在公务员考试时,应当增加法律知识在相关考试科目中的比重,对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专门的法律知识测试。

(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执法效率

一是合理划分市和区县(市)的执法权限。对行政执法权该上收的上收,该下移的下移,该集中的集中,以解决行政执法职能上下一般粗的问题,简化执法中间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层次,降低行政执法成本。

二是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应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受两条线制度,尤其是要重点解决部分基层事业单位靠罚款、收费开支问题。

三是继续推行综合执法。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推行综合执法,市级行政执法部门一个单位原则上只能有一个机构代表本部门统一对外行使行政处罚权。彻底杜绝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和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

(三)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形成有效制约机制

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在以往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清理工作,明确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划分标准,将审批事项尽可能纳入《行政许可法》规范的范围,加大清理力度,克服部门利益倾向,取消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服务型政府不相适应的审批事项,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把事前管理和事后监管、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推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行政效能。

二是强化行政执法程序建设。认真研究现有程序的合理性,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重新审视、设计执法流程,用健全的程序来制约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有关行政执法的公开、告知、听证、职能分离、调查取证、法律救济、回避等制度,对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尤其是要注意抓好各项有关执法程序制度的落实,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彻底改变当前行政执法中程序违法问题比较突出的状况。

三是对自由裁量权进行规范和限制。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并将细化、量化标准公布执行。当前可以先期探索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应当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在行政处罚法定种类和罚款幅度内对本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进行细化,根据违法事实、违法情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行政处罚标准。通过建立裁量基准、典型案例类比、行使裁量权说明理由、公开、备案等项制度,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少实施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保证执法行为合法公正。具有行政许可权的部门应积极探索规范行政许可自由裁量权的有效方式,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摸索经验。

(四)深入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实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

一是认真分解执法职责,确定岗位责任。目前我市已经全面完成市级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依据和执法职责的梳理工作。各执法机关应将梳理后确定的行政执法职责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明确履行每一项执法职责的程序和执法标准,确定每一个执法岗位的执法责任。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度,将行政执法依据、职责、程序、评议考核部门、考核方式以及行政执法人员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各区、县(市)政府应参照市直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依据梳理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本级政府所属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并要明确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执法依据和执法职责,将执法责任制工作向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延伸。

二是落实档案制度,探索实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认真贯彻落实《**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档案制度。将建立行政执法人员评议考核档案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创新检查考评方式,探索实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尽快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加强平时的监督检查,认真听取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各界对被考评单位的评价,注重发挥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的作用,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三是丰富责任追究方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明确执法责任,对存在执法违法问题的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认真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是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我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一个薄弱环节,必须加以改进。应在已有的相关工作制度基础上,将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工作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或进一步完善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确定相应的执法责任,并要在确定执法责任工作中注重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违法责任要落实到人,要让执法违法者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行政代价和经济代价,使其因违法承担的风险和成本远远高于违法获取得的利益;考核结果要作为评判行政执行力和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晋职晋级和提拔任用挂钩,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检查不合格的单位,领导干部要给予通报批评、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不断丰富责任追究方式,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之外,可以多采用批评教育、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扣执法证件、取消评优资格、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等方式追究行政执法责任,推进我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进一步加强监督力量,强化执法监督

对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和机制在实施力度、实施方式和措施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是应对执法监督工作机制作必要调整。对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和职能进行合理配置,提高机构规格,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各级监督部门直接对政府首长负责,赋予监督部门必要的监督权和处置权,减少来自各方面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干预,使其真正做到有权监督、有能力监督。

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执法人员档案网上公布制、执法状况公开制、重大违法案件点评制、个案考评制、媒体曝光案件跟踪制、管理相对人联系制、执法责任追究制等执法监督制度,使监督工作重点实现从监督整体到监督个体的转移,从监督部门到监督执法人员的转移,从建立健全制度到真正落实制度的转移,切实发挥规范执法行为的作用。

三是深入开展案卷评查工作。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案卷评查标准,进一步扩大评查范围,在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的同时,探索开展对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其他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各级政府每年要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促进规范执法。

四是加大个案监督力度。建立统一的投诉案件受理、办理机制,依法办理行政执法投诉案件,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核查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闻媒体反映的重点问题实施跟踪问效和明察暗访,整合投诉、暗访、新闻媒体等方面的案源,着力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执法违法案件,严肃处理执法违法问题和执法违法人员,不断加大个案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工作纷繁复杂,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都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规范执法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我市当前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工作建议,但规范执法行为关键还在于抓好各项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的落实,需要每一个执法机关、每一个执法人员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规范自身的每一项执法行为,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改进整体工作,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综合执法主要措施】相关文章:

城管综合执法07-19

林业综合执法07-26

农业综合执法范文05-30

商务综合执法范文06-01

城管综合执法方案06-24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06-24

交通综合执法改革07-06

交通综合执法系统07-06

交通综合执法支队07-06

交通综合执法平台07-06

上一篇:水土保持学名词解释下一篇:小学生挑食有什么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