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14

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精选8篇)

篇1: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也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县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乡镇人大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对人大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召开乡镇人大副主席会议集中培训。同时计划年底召开乡镇人大交流会研究部署乡镇人大工作,为乡镇人大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氛围。根据常委会“加强调查研究”的要求,围

绕“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搞好乡镇人大工作”这一课题,笔者对全县个乡镇的人大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到部分乡镇实地察看了解,现将有关情况简析如下。自身建设加强工作日趋规范

恢复县制以来,全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严格按照地方组织法和省的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乡镇人大组织建设成效明显

全县个乡镇均依法设置了人大主席团,普遍由乡镇一把手--党委书记兼任人大主席。配备人大专职副主席人,专职副主席全部参加乡镇党委。乡镇党委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的平均次数达=次,多的近==次。人大主席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保证了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人大主席团均设置了办公室(其中有专门办公室的占)。乡镇政府对乡镇人大行使职权所需的各项经费能予以保障,多数乡镇已把人代会、主席团会议、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为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目前,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已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乡镇人代会工作依法开展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对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都十分重视。据了解,都能依法按期召开。有的还制定了主席团筹备和主持召开人代会的工作职责,在履行职责中做到了“五落实”(大会安排落实、工作报告材料落实、代表清理与补选及视察工作落实、宣传任务落实、会议经费落实),为开好人代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人代会的审议质量也逐年有所提高。比如xx镇人代会对镇里提出的经济发展思路进行了认真审议,共提出建议条,其中有条被政府采纳。特别是针对代表提出的立足本镇实际,发展壮大花生、大豆、肉鸡等优势产业的建议,镇政府按照建议的要求,对几个优势产业进行了重点引导、扶持,很快在镇里产生了积极效应。全镇年共出栏肉鸡尤只,花生面积达到创纪录的公顷,大豆公顷,镇村经济等到了发展和壮大。

三、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日趋规范

=、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的召开已形成制度,年平均召开次数为=次,最高的达==次。每次召开会议基本能坚持邀请乡镇政府和相关人员列席。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基础工作也逐步规范,许多主席团都完善了三个职责(镇人大主席团职责,人大主席团主席职责,人大主席团副主席职责);建立了六个制度(人大主席团学习制度,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制度,调查研究制度,请示汇报制度,联系代表制度,办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建立了“六簿一册”(主席团会议记录簿,代表先进事迹记录簿,人民来信来访记录簿,各级文件登记簿,代表议案和批评、建议、意见记录簿,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代表分组情况及代表花名册)。另外,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代表小组每年工作都有计划,基本能按计划进行。

=、加强了同代表、选民的联系。

主席团成员经常定期、不定期地走访、看望代表,倾听代表心声,了解群众愿望。不少乡镇人大主席团确定了每月一天的代表及选民来信来访接待日,将收集到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认真及时办理,及时化解了一些矛盾。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团还在节日期间进行慰问代表活动,帮助代表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如社里乡在走访慰问中了解到县人大代表韩桂珍患病住院,乡党委政府领导亲自上门探望,并带去元慰问金。三岔河镇人大主席团了解到该镇高家、半号两村的代表、选民反映的道路差、雨季果蔬运输难的问题,组织代表进行了认真调研,向镇政府提出修红砖路的建议。政府接到建议后,立即责成一名领导,抽调相关人员,着手测量和实施,不到天时间.公里土路全部铺上了红砖,彻底解决了雨季行路难的问题,群众十分满意。

许多乡镇人大主席团开展了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主题的代表活动,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如提倡“四个一”活动,即:每年反映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和人代会的决议、决定执行情况;为发展当地经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密切联系选民,为民办一件实事;接受选民监督,向选民汇报一次工作。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涌现

出了许多代表的先进事迹,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使代表真正起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评议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近几年来,各乡镇人大普遍开展了对乡镇政府部门以及“七所八站”和村级班子的评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年末,xx镇xx村因村班子软弱,出现了集体抗税,形成了干部群众对峙局面。镇

人大主席团立即组织代表,深入村里,对该村班子进行调查评议。通过评议,建议对村班子进行调整。镇里根据人大的意见,及时调整了班子,推荐一名能力强的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不但完成了税收任务,而且理顺了万的债务。现在这个村各项工作都进展的比较顺利,群众情绪稳定。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镇人代会工作仍需完善

部分乡镇人代会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乡镇人代会不能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有的会议议题选择不合理、不科学,有些应当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的事项没有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二是乡镇人代会安排时间很短,有的会期一天,一些重大问题根本来不及审议,没有充分保障代表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力。三是有的乡镇把人代会开成了党委、政府部署工作的一揽子会议。加之乡镇人代会闭会后有的乡镇人大工作开展较少,存在“代表,代表,开会举手,闭会就了”的情况。

二、认真履行职责不够

目前,乡镇人大主席在履行职责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力度不够,部分主席满足现状,怕得罪人,影响关系,不敢监督;或是认为人大监督没有作用,督与不督一个样,放松监督。对质询案、罢免案的运用尚属空白。二是在行使职权的程序上未严格依法进行。一些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议案虽提出较多但真正立案的较少。三是目前仍有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直接负责政府的某些具体工作,有的甚至投入了主要精力,使人大工作既无精力开展,更不可能自己监督自己。

三、组织建设有待改善

近几年,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几个突出问题尚需逐步解决。一是个别主席、副主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二是一些较年轻的主席、副主席,到人大工作后,也成了“最后一站”,“进得来,出不去”,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专职工作人员偏少,致使乡镇人大工作疲于应付,制约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要继续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使全社会逐步形成共识:乡镇人大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担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人大主席是一个重要岗位,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一定资历的同志才能胜任和担负起这一重要职务。乡镇人大主席应当理直气壮地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大工作,努力开创乡镇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落实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省、市、县先后召开了人大政协工作会议,并对加强人大工作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对乡镇人大工作提出了全面、具体的要求。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重视乡镇人大建设,通过争取同级党委的领导和同级政府的支持,将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及时向党委提出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建议和意见。要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要突出重点,通过建立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的乡镇人大工作联系点和文件、资料、信息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乡镇人大主席团的联系。要从制度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乡镇人大主席团因地制宜地建章立制,推进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注意收集整理乡镇人大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促进各地乡镇人大工作平衡发展。当前,特别要按照中央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乡镇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监督。

三、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要加强自身建设

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主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能力强、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公民选为人大代表。积极拓宽代表活动渠道,逐步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工作程序和决策机制。要逐步推行代表向选民述职和代表公示制,坚持和完善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走访代表制度,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制度,接待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等。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逐步解决乡镇人大理论研究不够的问题,大胆探索乡镇人大工作新的方法和措施,努力谱写中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新篇章。

篇2: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街道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权机关,同人民群众的接触最经常,联系最直接,是行使管理职能、依法行政的最前沿阵地。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切实抓好乡镇依法行政工作,对树立维护基层政府的良好形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能,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行政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贪赃枉法等侵权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进乡镇和村组依法行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我们在市委党校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个乡镇依法行政工作调研组,每两人一组,分四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走访等形式对全市近几年来农村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 调查,将400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乡镇街道行政管理相对人和农村居民手中,由各类调查对象对我市乡镇街道在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乡镇和村组依法行政基本情况 **市地处黄河上游、陇中腹部,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东邻宁夏,南连定西,西界兰州并接河西走廊,北靠内蒙。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4%。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共有56个乡,18个镇,10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农业人口114.79万,土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2万亩。共有各类乡镇企业750家,其中工业企业50家,形成固定资产4.4亿元。全市小城镇总数已达19个。

全市乡镇机构含党委、政府、人大、纪委、武装、财政、计生、林业、农技农经、国土资源、水利水保、畜牧、邮电、民政、文化、广播电视、学校、卫生院、派出所、信用社、司法、法庭等组织,共有 名在职干部职工,其中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 人;共有778个村民委(社区)个村民小组,村“两委”干部 人、村小组干部 人。

近年来,各乡镇街道依法行政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为主线,紧紧围绕并服务于市县工作大局,在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复议、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培训、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政务公开等方面下功夫,共梳理审核各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依据 50个,确认行政许可207项、行政处罚3322项、行政收费56项、行政强制154项、行政确认12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193项,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依法办事的机制基本形成,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的实施。

二、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宣传不到位,效果不显著

通过“三五”、“四五”和 “五五”普法宣传,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趋向提高,懂法、用法、守法有了初步成效。但问卷表明85%群众认为普法宣传效果不明显,依法行政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一是乡镇村组对法制宣传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个别乡镇出现“三多三少” 现象,即讲重要性多,讲具体内容少;讲原则性多,讲具体方法少;讲具体要求多,讲具体落实少,宣传工作没有系统性。二是普法学习“上热下冷”问题极为突出,弱化趋势十分明显。表现为认识弱化,许多农民认为普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自觉性弱化,农民缺乏学法的自觉性;方法手段弱化,普法学习节奏慢,效率低。

(二)乡镇和村组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行政行为不规范 当前,在乡镇35周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中,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的人员相对较少,而大量的乡镇干部都是高中以下学历,他们在个人素质锻炼方面相对要欠缺些,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短期的培训,而法律是成系统、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仅仅依靠短期的突击培训是难以吸收、消化和具体操作的。这样,自身素质的不足,加上客观上学习深度的不够,浅尝辄止,造成了乡镇执法主体“依法”行政的先天残缺,暴露出了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弱化,依法行政意识不高,行政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对依法行政的认识不够。他们思想上,重人治轻法治;工作中,喜欢凭主观臆断下命令,不愿按法律规定去办事,致使有些行政行为不合法,造成工作失误。个别领导,为了单位,甚至个人的利益,重罚轻管,以罚代法,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二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问卷显示有85%群众认为基层干部有侵权行为,他们在工作中以权谋私,知法犯法,滥用权力,以权易钱,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声誉,在群众中影响很坏。三是有些基层干部个人素质欠缺,对自己要求不高,只求工作上过得去,平时做一些违法的活动,如赌博、谋取私利、挪用公款等事件。四是当前大多数行政工作人员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也往往重结果轻过程。程序是执法公正的基本保障。问卷显示92%乡镇村组干部认为在具体行政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程序违法的问题。比如在计划生育违育费的征收过程中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先收费,然后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程序,当然这也是作为违育对象最能接受的方式,他们认为如果按照法律程序依法征收就是对自己过不去,表示反感,不理解,甚至不配合。

(三)农村群众法律知识贫乏,维权意识不强 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农民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一是农民法律意识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还有差距。从农民自身方面看,有历史因素、传统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现实的种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我们在调查中遇到了一位群众,当年因农业税过重而外出新疆打工,把承包地上交了村集体,村上借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机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收回的承包地搞了退耕还林,去年听说国家有补助政策,就回来要收回自己的承包地,于是和村组产生了纠纷,乡上在多次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劝说该农户起诉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该农户根本无法接受,认为政府推诿,不断上访,我们也给他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但收效不大,目前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同时,农村社会政治体制也没有为农民法律观念的发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村委会的实际运作方式,表现出行政手段过于强大,给法律留下的空间有限。二是法律在农村的作用显现不全面。我们在全市三县两区进行了调查,农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与政府打官司维权的案例很少,据统计***至***有一个县共收到农村行政复议申请6件,受理4件,其中撤销1件、维持1件、做其他处理的2件;行政诉讼案件仅有3例。可见法律在农民心中还未获应有的地位,未能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获得现实的生命力。当然也 有些有关农村的法规,并未真正贴近农村实际,未能实在地深入农民生活。同时,由于政府权力的过于扩张,使得纸上的条款与生活实际距离较大。在部分农村,《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际上已被架空,造成了法律与农民的隔离,不为农民所相信,而一些为农民所依赖所期望的规定,又没有上升为法律,这也使农民看轻了法律。农民是最讲实在的,法律未能实在地给农民以正面的感受,因而也就不易赢得农民的信任、拥戴。加之基层司法中的一些腐败行为往往抹去了法律的积极效应,引发了农民对法律的一些不正确看法,妨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健康提高。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大于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从目前的体制来看,乡镇人大,纪委等机构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对执法过程及有些违纪行为的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起不到相应的监督制约作用。我们调查中有一位乡镇纪委书记说除了搞好所包村组的计划生育工作,他不知道自己的具体职能有哪些,如何本职开展工作,这充分说明了当前体制问题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监管的缺失。从我市近几年农村执法检查暴露出来的的问题看,权大于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得不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制约:一是执法不严,违法办案。重罚轻管,甚至侵害公民权益。二是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三是执法中的利益观,扭曲了法律的公正性。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 首先,要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强有力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乡镇“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的工作格局。其次,要组织成立依法行政督促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各站所院校依法行政质量和效果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定期对乡镇各部门办公室的依法行政质量实行考评和督促落实。再次,要实行领导包干联系责任制,确定乡镇党委领导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个以上的村或企业,各站所负责至少联系1个组;同时乡镇各分管领导要做好对各站所实施依法行政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分析、研究和处理。

(二)切实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结合普法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进一步推动“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突出宣传“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依法行政”、“人权”和“物权”等新思想新理论。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基层党政领导干部要从我做起,不仅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而且要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行政行为,自觉依法办事。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维护自身利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制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有效的学习教育机制。坚持党委集体学法、重大决策咨询、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任职法律知识考试、普法考试等制度,不断强化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提高依法决策的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首先,要强化乡镇领导和干部对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和党在新时期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领会、把握其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到思想上不迷失,行动上不偏航。通过不间断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乡镇领导和干部“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纠正工作中出现的轻民思想和粗暴鲁莽的工作方法;其次,要加大对乡镇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对涉及到乡镇工作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要让乡镇干部弄懂钻通,不但要学习一些实体法,还要学习行政处罚、复议、诉讼等程序法,切实纠正部分乡镇干部中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以及断章取义的草率作法;再次,要强化对乡镇干部“正反典型事例教育”,举一反三,自省自查自纠,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促进他们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推动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提高依法行政意识。

(三)增强为民服务意识、落实文明执法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直接面对的是相对人,群众办事需要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频繁接触,他们的行政风格和态度将会成为影响群众评价其工作表现的重要依据。这次调查表明,部分与群众接触较多的机关办公窗口如乡镇办、民政办、司法、公安、计生等机构经常被反映态度不好或执法手段不文明。因此要妥善处理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不管哪个行政部门代表的都是国家的权威,其一举一动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形象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应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改变执法作风,规范执法行为,把工作对象当作服务对象,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执法的文明程度,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同时要树立群众观点,正确行使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对人民群众负责,把长期习惯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社会经济事务的方式,逐步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领导和管理的方式,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掌好权,用好权,当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四)加强队伍建设,严肃党纪政纪法纪

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注重加强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的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熟悉和正确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具备运用法律手段完成行政管理职能的相应能力,认清新时期农村社会基本矛盾,学会有理有节做好群众工作,把完成任务与执行政策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下大决心要整顿“治吏”,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作风整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那些违犯党纪法纪政纪或不作为的干部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干部自身权益的保护,对那些公然侮骂殴打执法人员、抵抗国家政策的不法分子,要坚决绳之以法。

(五)落实执法责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管理体系 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确保每一个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岗位,行政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相应的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办事须公开,过程受追究。做到政务公开、执法程序公开、办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推动依法行政行为。首先,要开门纳谏,畅通渠道,聘请社会知名人士担任乡镇“依法行政”监督员,对乡镇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定期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上门“做客”,为乡镇工作“挑刺”,做乡镇政府的“参谋”,及时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其次,要开展“阳光操作”,推行政务公开。在乡镇管理中,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如救灾款物的发放、农村低保、以及其他各种支农慧农补贴的发放、社会抚养费征收、人口计划、婚姻登记等等,及时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参与政务管理和执法监督,确保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再次,把对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建章立制,加大对村组干部监督考核力度,推行干部考核公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判和检验。通过这些做法,进一步增强乡镇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虚假政绩的产生;切实建立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监督机制,确保依法行政真正落实到每个干部的自觉行动之中,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之中。结束语 :

篇3: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1 现阶段农村婚礼消费概况

自古以来, 婚姻之事就被视为人生头等大事, 在农村地区尤为如此。为了表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同时受攀比心理的影响, 农民在婚姻消费方面不免存在讲排场、要面子的情况, 致使婚礼花费水平居高不下, 铺张浪费之风屡刹不止。以该镇某农户儿子娶妻为例, 仅准备结婚新房 (盖新房、装修) 一项就花费6万余元, 随后购置家用电器例如彩电、洗衣机、空调等及日用品花费1.5万余元;在婚宴方面, 该农户采用自家准备与对外承包相结合的方式, 场地租用、食材购买、烟酒选购及承包费高达2万余元;在婚礼期间, 婚庆公司负责婚礼主持、节目表演、摄影录像等项目, 该农户共支付0.5万元。以上仅是结婚消费较大的开支项目, 在此之前, 见面礼至少0.1万元;相家费至少0.1万元;随后下聘礼至少又得0.5万元。结婚当天, 下车钱、叩头钱、婆媳见面礼等环节至少需要0.5万余元。

将结婚期间大的项目消费进行简单汇总后, 大致花费就高达11.2万。而这仅仅处于该地农村地区结婚花费的平均水平。纵观婚礼消费情况, 形式多、花费高是其突出特点, 按照2011年该镇所属县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4元看来, 这样的婚礼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多数家庭可承担的经济范围。

2 农村婚礼消费走高原因

2.1 地区经济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 依托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 该镇适时确立了“中粮、北牧、南旅游”的发展框架。至2011年底, 全镇各类企业已达187家, 初步形成磁铁矿生产、旅游开发、农副产品生产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齐全, 群众生活日益提高, 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目前, 全镇正着力把该地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力的“资源开发基地、旅游观光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

在此情势下, 顺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潮流, 外出务工的青年人逐渐掀起返乡热潮, 形成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的回流, 在兼顾农业生产之余, 开始投身农村创业致富的行列中来, 农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 为高额度的婚礼消费提供了可能。

2.2 农村攀比之风的高涨

同城市地区不同, 由于人口受教育水平有限等客观现实, 农村地区在信息传递、思想解放、观念接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婚姻大事为例, 农民往往以金钱投入的多与少视为对其重视程度的高与低的有力表现, 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家族威望与名声的考虑, 坚持认为多投入也是宣扬家族势力的一种表现。因此, 在农村往往存在一种情况, 人们会将不同家庭的婚礼花费作为评价不同家庭实力的标准, 花费多的家庭会获得更多的肯定与赞扬。受此思想影响, 部分讲排场、好面子的农民将婚礼花费一提再提, 即使超过自身经济实力可支撑的范围。攀比之风是部分农民虚荣心理的产物, 加剧了婚礼消费高额度的情况。

2.3 传统婚姻风俗的构成

受传统文化影响, 传统婚姻风俗存在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特性。一方面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另一方面也是现阶段婚礼消费居高不下的症结。农村地区婚礼多以媒人撮合为主, 双方均向媒人支付费用算作酬劳。花费含:见面礼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 由男方提供) 、订亲钱 (男女双方互相满意对方后, 由男方提供) 、相家费 (女方来男方家, 由男方支付) 、下聘礼 (男方迎娶女方, 男方提供) 、封儿钱 (婚礼当天, 男女双方家庭支付给婚礼操作各个环节的执行者的酬谢费) 、改口钱 (婚礼当天, 新郎新娘向对方父母行改口礼, 双方家长在此环节支付的费用) 以及婚宴花费等。这些花费已经使得现阶段农村地区婚礼消费难以瘦身。

2.4 西式婚礼仪式的应用

随着西式婚礼在城市地区日渐兴盛, 农村地区对其接受程度也有所提升。传统婚礼在婚礼当天会邀请传统地方民乐队, 并演唱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经典戏剧曲目等, 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在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官享受之余, 也造成了婚礼成本的上升。邀请传统乐队的费用大致为0.3万元, 但是西式乐队的费用高达0.5万余元。同时婚纱摄影录像更是受到现阶段农村年轻人的喜爱, 现代媒体的发展使得喜庆事件得以完整记录并保存。再加上邀请婚庆公司等, 在并不富裕的农村地区一次性创造近11.2万元的婚礼消费就不再是什么难事。

3 建议与对策

现阶段, 农村地区婚礼消费走高已成为常态。高额消费不仅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 降低农民幸福指数, 还助长了虚荣攀比、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 违背当前社会所提倡的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 长远上不利于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奔小康的“绊脚石”[3]。为此, 需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 应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建设, 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保持农村地区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其次, 倡导文明新风, 宣传现代生活观念, 教育农村青年树立现代婚姻恋爱观, 逐步改变农村中带有商品性的婚姻观, 树立自由恋爱的思想。再次, 逐步去除农村结婚的繁杂仪式和昂贵的彩礼聘金, 提倡节俭合理地举办婚姻。使以注重对方家庭条件为主的传统婚姻择偶观逐步转变为以注重对方个人能力和双方感情为主的现代婚姻择偶观。最后, 引导农村青年移风易俗, 新事新办, 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倡导健康婚礼、文明婚礼、节约婚礼, 让新的婚嫁风尚成为农村婚俗的主流。

参考文献

[1]侯俊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结婚消费研究述评[J].传承, 2013, (5) :113-115.

[2]王茂胜, 雷才丽, 操文锋.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状况透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35-38.

篇4: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乡镇统计工作调查

0引言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1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统计网络不健全,业务经费无保障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乡镇机构改革时,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从分管领导来看,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未进行详细区分,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业务经费无保障,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乡镇统计工作会议,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只能分级贯彻安排,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统计只当副业干,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合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县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而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上半年报的数字,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2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15-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稳定队伍,上下联动。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配备专用微机,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篇5: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崔玉琴

2005-03-0

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大批的男劳力外出谋生,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也是妇女,妇女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妇女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样,乡镇妇女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自2000年以来,乡镇先后进行规模调整、机构改革,乡镇妇联干部数量明显减少,流动明显加快,乡镇妇联工作呈现出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准确定位乡镇妇女工作,以充分发挥乡镇妇联在农村妇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十分必要。今年4月,我们围绕乡镇妇联组织建设,对全省乡镇妇联工作开展情况和乡镇妇联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进行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乡镇妇干配备基本到位,整体趋于年轻化和知识化,改变了以往年龄偏大、知识层次偏低的现状。以天水为例,全市112个妇干中,大专以上73人,占65%,平均年龄29岁。同时,乡镇妇联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通过抓活动、抓培训、抓典型,有效地增强了乡镇妇联的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调动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妇女工作虽能基本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调查情况分析,只有 20%的乡镇妇干会工作,另有40%的妇干正在学着干工作,还有40%的妇干不会工作。在一些地方,基层妇女工作任务基本担在县区级妇联,部分乡镇妇联的工作十分薄弱,上级妇联的许多工作传达到乡镇后,如泥牛沉海不能贯彻落实,乡村两级妇女工作出现断层。总的来说,妇女工作到乡镇一级便搁浅了,乡镇妇联成为制约妇女工作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党政领导重视不够。由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基层的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乡镇领导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知或知之甚少,对于“妇联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等问题认识不足。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而妇女工作没有量化的指标和要求,又不纳入目标考核管理,因此乡镇领导把妇女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虚的工作,认为妇联工作可抓可不抓、做多做少都无关紧要。有的乡镇妇干被安排身兼多职,工作担子被压得很重,却没有工作主动权,无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妇女工作,工作政绩也没有真正被认可,导致了待遇不落实等问题的存在。

妇干兼职过多。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后,由于乡镇行政编制的限制和妇干提拔、交流等原因,妇干兼职比较普遍。天水112个妇干中有35人兼职,占31%;陇南地区兼职的占1/6,其中,武都县40个妇干中有28个兼职,成县22个妇干中有12个兼职。妇干兼职对于开展妇女工作应该说有利有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利的一面没有发挥出来,弊端却有不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其一,部分乡镇妇联工作由女性党政领导兼搞,但肩负重任的党政领导所承担的中心工作任务相当重,这些工作又有严指标、硬任务,因此,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妇联机构形同虚设。其二,乡镇妇干一人兼几项繁琐工作,如兼任计生、民政、团委工作,也有的从事办公室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使妇联工作流于形式。其三,乡镇干部各自包点,工作包罗万象,妇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懂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妇女工作重点不突出。其四,由于乡镇妇干兼任的工作五花八门,使大家进入一个误区,变成了谁都可以担任这一职务,致使妇联地位之重要无法体现,妇联的主要职能难以实现。

部分妇干不会干工作。近年来,各地配备的乡镇妇干其整体素质较之以往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工作与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妇干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接受系统学习培训少,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方法,缺点子,提不出工作思路和办法,不知从何着手开展工作,只能被动地参与县市区开展的各类活动。部分妇干认识不到自己作为妇联干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认为妇联工作比较虚,不容易显政绩,因而只埋头搞中心工作,不钻研妇女工作业务,对妇女工作得过且过,使妇女工作陷于被动状况。部分妇干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敢和领导讲,不敢协调,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也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采纳。部分妇干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妇女面临的困难及其需求,更谈不上认真地去思考妇女工作的方式与手段,不能为妇女提供应有的服务等。这些都影响了妇干自身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妇联工作的开展。

工作经费无保障。乡镇妇联要在提高女性素质、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女性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创造条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财税体制改革后,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乡镇中心工作经费都难以保证,也就无法保证妇女工作经费。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由于缺少专项工作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在弱化,凝聚力在下降。

工作水平在低层次徘徊。乡镇妇联组织虽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工作,真正的妇女工作只能挤时间加班加点去搞。大多乡镇的工作局限于单打独斗式的工作方法,未能将妇联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一些文体活动,或是配合乡村组织妇女群众进行几次学习和培训,调解一些家庭邻里纠纷等,开展活动的规模小,内容也较为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在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贫困山区,一些工作更难以开展。部分乡镇村级阵地建设滞后,经费基地少,又无经济实体,妇联工作没有依托和抓手,导致妇联工作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与农村妇女最贴近的“双学双比”等活动缺乏深度,创新不够,效果不明显。

在妇联系统的纵向组织网络中,乡镇妇联是与农村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妇联组织,是妇联全部工作的基础和增强活力的源泉。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农林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妇女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提高认识。乡镇妇联担负着组织、引导、教育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其工作做好了,就是为党委、政府分忧,因此,乡镇妇联的工作理应受到重视与支持。乡镇党政领导要从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力军的高度提高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带头学习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工作上指导、政治上关心,为妇女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争取支持。要按照党建带妇建的要求,切实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中,通过从思想上带,从组织上带,从作风上带,从方法上带,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要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妇联组织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要积极争取乡镇党政从工作经费、活动阵地等方面对妇联给予支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每年协调适当资金,用于妇联开展技术培训、文体活动和阵地建设等。要积极协调政策,采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镇妇干的政治经济待遇,稳定乡镇妇干队伍,调动乡镇妇干的积极性。

配强妇干。乡镇妇干是农村妇女工作的领头雁,推动乡镇妇联干部的合理配置,是市县、乡镇党政工作的需要,也是上级妇联的职责所在。因此要高度重视乡镇妇干的配备问题,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以配齐配强乡镇妇干为重点,着力解决班子涣散、工作缺乏活力等问题,促其上档升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一要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热爱妇女工作的优秀妇女干部配备到妇联工作岗位上,为妇女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要加强对乡镇妇干的培养,关心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为她们提供一个能够施展才能、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三要加强县市区妇联对乡镇妇联班子建设的指导,强化协管力度,督促乡镇在选配妇干时征求县市区妇联意见。四要坚决制止挤占妇联干部职位的情况发生,确保乡镇妇联干部使用行政编制,保证乡镇妇联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工作。

加强培训。当前,乡镇妇女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妇女干部知识面要广,工作能力要强,而且群众越来越需要服务型、引导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对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乡镇妇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要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乡镇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和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计划,协调各级党校办主体班时,规定乡镇妇干所占的比例或举办专门的乡镇妇干培训班,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干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要在乡镇妇联干部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的活动,引导妇联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以妇女干部素质教育丛书及妇联干部培训手册为教材,系统讲解业务知识,指导其学会从事妇联工作的方法和本领。要引导、教育乡镇妇干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工作。面对新形势给乡镇妇联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乡镇妇联要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乡镇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荒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村妇女致富奔小康上来,不断推动妇女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要从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富、求发展的愿望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种养加等高新实用技术培训,促使妇女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要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良好的组织服务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实体化、项目化的工作方式,在直接服务群众的同时,不断扩大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壮大妇联组织的经济实力,走出一条围绕事业兴实业,发展实业促事业的路子。要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帮助致富女能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妇代会主任带头致富,支持鼓励她们领办经济实体,创建示范点,并通过她们帮助周边姐妹学技术、创业绩、奔小康。要积极开展双学双比、美德进农家等各类创建活动,通过抓典型、抓示范,提高妇联组织的整体功能。同时,要打破妇联单家独户搞活动的传统做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动社会力量,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既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又解决乡镇妇联开展活动缺乏经费的问题。

篇6: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黑沿子镇纪委

(2011年12月)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艺为载体的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廉政”为主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近年来,我镇十分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加大了经费投入,以黑西村等五个村的文化书屋为依托建起了廉政文化图书角,利用电影放映队在社区、村庄播放红色电影、歌曲等节目,还在醒目的地方书写了廉政标语。组织黑东村秧歌队和涧河村评剧团,利用每天晚饭后身披廉政彩带在村民活动广场进行表演。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作。举办了廉政文化诗歌朗诵、廉政主题摄影展、廉政主题征文等活动。可以说,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正在我镇扎实有效的开展,受到群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渐成为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廉政文化目前在我镇开展得还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认识不深、质量不高、范围不广、后劲不足,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当前我镇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不够,认识不深。由于廉政文化具有特定内涵,又加之平时宣传不够,导致人们对廉政文化的理解并不全面,认为廉政文化就是廉政教育。而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也只是局限于感性认识上,只是单一地认为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几个反腐案例,几块宣传牌子等等。

(二)教育面不广。目前廉政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机关,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和大多数家庭仍是空白地带。许多社区居民、教师学生、农村党员干部及群众、企业员工、个私企业负责人等平时很少接触过廉政文化,谈不上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三)协调配合不力。虽然按照要求,各村和各站办所要对廉政文化建设齐抓共管,尤其是镇党委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工作内容,进行统筹安排,纪委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特别是纪委、组织、宣传和文化四家既要通力协作又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大宣教”合力的示范作用。而实际上,经常是纪委一家在单打独斗,有关要求和实际操作相脱节现象依然十分突出。

(四)思路不宽。目前,全镇廉政文化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不少单位和干部,特别是村和部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感到

工作无从下手,致使廉政文化在不少地方存在空白点。

(五)缺乏相应载体。有关廉政文化的书店、图书馆、阅览室、音像制品店等等很少,文化场所建设缓慢。网络平台建设及使用效益滞后等。

(六)自学的主动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案头、书桌没有廉政文化书籍或报刊。不少党员干部认为廉政文化教育的对象应是领导干部,自己无职无权,没有腐败的条件,学不学廉政文化无所谓。如果没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许多党员干部几乎不会主动去自学廉政文化。

二、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

一是重视不够。各村、各部门不少主要负责人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抓廉政文化建设是纪委的事,最多和文化站扯得上一点边,和他们不大相关。参加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许多人认为是纪委下任务,总是被动接受或以经费缺乏为由进行推诿,甚至应付差事。所以抓廉政文化建设的问题实际上成了纪委一厢情愿的事情。整体水平差异表现突出,在领导重视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和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相对而言经费投入较多,领导不重视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和部门廉政文化建设,相对而言经费投入较少,导致我镇廉政文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廉政文化建设在资金保障等方面缺少强有力的刚性支持,制约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往往造成了各村、各部门之间廉政文化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

二是缺乏精品。近年来,我们组织了一批感染力强的廉政文化作品,但我镇自己创作的能结合我镇实际的作品还没有,尤其是群众易学、易记、易传、富有感召力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教育小品、歌曲、民谣、标语、顺口溜等的创作显得乏力。相对于其它流行文化,廉政文化就显的很微弱,吸引力和渗透力不高。

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一)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廉政文化建设是我们党在多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取得的经验。廉政文化这种文化正是适应了反腐败工作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因此,作为乡镇一级,一方面,要提高对廉政文化的思想认识,明确廉政文化的概念;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廉政文化是直接为政治建设服务的文化。我们应该站在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对廉政文化的发展进行思考、规划和把握,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核心问题,通过文化的力量,着力纯洁党的执政主体,筑牢党的执政基础,使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浓厚的氛围,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要加强领导,进一步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建立健全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是保证廉政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

键。镇党委、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要提高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强领导,着力推进,从经费上给予保障。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全镇各纪检监察工作者要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认真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心组织。组织、宣传、文化、广电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整合廉政文化资源,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三)要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廉政文化,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水平。必须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的廉政思想,特别是深入研究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密切联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善于从广大干部创造的经验中汲取理论研究的营养。加大投入,广泛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集中与分

散相结合的理论研讨活动,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面和影响面,切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水平。

(四)要强化措施,进一步发挥好现有廉政文化阵地和载体的作用。近年来,我镇采取了多种措施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的廉政文化活动,广泛宣传了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今后,我们要利用好行之有效的廉政文化载体,如做反腐倡廉简报,选择主题教育等。扩大廉政宣传的影响力,营造守廉、尊廉、崇廉的浓厚氛围。

篇7:关于乡镇人大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8期

关于调动和提高乡镇干部积极性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南溪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宇

乡镇是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此,县委从2005年起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全县16个乡镇,对乡镇干部的工作状况和思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调查显示,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确有下降,但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关键在于如何调动。

一、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偏低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保守,习惯于用旧思想、老观念看待新事物,缺乏改革的勇气和胆识;满足现状,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不愿意下功夫钻研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懒散怠惰,缺乏勤奋苦干的精神,不善于思考钻研,不能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见解、理出新思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缺乏敬业精神,遇到棘手的矛盾和问题,不是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是能上交就上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通过分析发现,无钱办事、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干头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

债务沉重,无钱办事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清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等,导致多数乡镇负债,乡镇财力十分吃紧。南溪县16个乡镇平均负债近500万元,其中,负债最多的达971.6万元,最少的也有近100万元。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税及其附加,占乡镇本级财政收入的70%左右。农业税全面停征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变窄,加之财源枯竭,县对乡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经费最多只能保乡镇干部“吃饭”,有的乡镇甚至连基本的公务运转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兴办公益事业。为确保正常的工作,一些乡镇干部只好个人垫支,而垫支的款又不能及时报销。对此,乡镇干部忧心忡忡,感到力不从心,消极悲观的情绪不断滋生蔓延。

人员臃肿,无事可干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就南溪来看,全县16个乡镇核定的行政编制384名,实有296名;事业编制533名,实有488名。人员多的乡镇干部达80人,最少的也有30人。税费改革后,干部的工作由过去的催粮催款转变到了现在搞服务抓发展上,大量的事务性的工作现在没有了。因此,有的岗位本来两个人就能胜任的,结果安排了四五个人。一些乡镇干部反映,以前还可以收收农税,抓抓计划生育。现在,一杯茶、一张报就是一天,感觉“闲得慌”。

待遇偏低,缺乏保障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乡镇干部清苦不仅表现在工作环境和条件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待遇的缺失上。从目前的工资制度来看,乡镇干部的职务上不去,工资级别也就很难上去,很多乡镇干部干了几十年临到退休仍然是“科员”。事业序列的干部,由于乡镇财政窘迫,加之经历了几次乡镇机构改革,其工资中的津贴部分多数情况是靠部门“自找”。条件好的乡镇能够勉强保证事业干部的工资,条件差的乡镇只能是在优先考虑公务员身份干部的工资待遇前提下,尽力而为。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干部只能领到基本工资部分,而地方津贴和其他方面待遇却无从保障。与此同时,多数乡镇事业干部除了享受不到公务员同等待遇外,还要担心随时被“机改”掉。正是由于乡镇干部工作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使得很多乡镇干部心态失衡。

身份制约,有为无位影响乡镇干部积极性。在乡镇干部的身份构成中事业人员占到了绝大多数,而占少部分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又占多数。相对于事业干部而言,乡镇公务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一些行政岗位在乡镇公务员中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对此多数乡镇普遍采取混岗的办法解决。据了解,30%以上的乡镇事业干部都在行政岗位上串岗,有的甚至从来就没有干过事业部门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事的没位子,有位子的没事干”的现象。而从政治待遇来看,由于“公务员凡进必考”规定和其身份的限制,乡镇事业干部干得再好也只能是个事业干部。2004年12月,《四川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出台后,规定了“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的,要采取公开选拔方式进行。”也就是说事业干部工作干得再出色,素质再过硬,都不能直接提拔为领导干部。一些能力强的事业干部干脆辞职“下海”打工,而多数求安稳的事业干部又担心出去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同时,乡镇行政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任务繁重,条件清苦,工作难度大,难出成绩。有的乡镇领导干部二十多岁就当上副科级干部,干了几十年仍旧“原地踏步”,政治上提升无望,经济上没想头,想回城又比较困难。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甚至有到县级部门当一般工作人员的想法。

二、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也是我们党多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他们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关系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党的执政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乡镇干部的辛酸苦辣,从更多的层面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创造一个能干事、愿干事、干得成事的良好环境。

事业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希望干事。事业是人们追求自我实现的一个价值平台,是增强干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提高乡镇干部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在乡镇干部中倡导“有为就有位”的思想,树立“以贡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乡镇干部干实事、创新业。一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乡镇干部实绩评价体系。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和手段,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实行组织认定和群众公认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干部的评价力求与干部所做工作的实际相符,使每位乡镇干部受到组织公正的评价,让干实事的干部不寒心。二是建立健全乡镇干部荣誉激励机制。定期对乡镇干部进行评比表彰,进行广泛的正面宣传和客观的报道,为乡镇干部开展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把表彰的结果与县委使用干部结合起来,使有作为的乡镇干部看到希望。三是加大对干事创业乡镇干部的使用力度。在干部的使用上,坚持对在乡镇工作的干部适当倾斜,同等条件下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考虑,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要进一步加大对他们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力度,在县级部门、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中可以专门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提供给基层有能力有作为的同志去竞争;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时对乡镇干部的文化考试要求应适当放宽,让乡镇干部政治上有盼头。加大乡镇领导干部交流任用力度,有计划地选派县级部门的年轻同志充实乡镇领导班子,扩大县级部门与乡镇之间领导交流力度,探索相互选派挂职锻炼的机制。要特别重视边远山区干部的交流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

待遇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想头干事。正确地对待和有效地解决乡镇干部的利益诉求,是提高其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乡镇干部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并为其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如适当的交通、通讯补贴。二是要在政策范围内尽可能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缩小其与县级部门干部收入的差距。探索实行组

织、宣传等党务工作岗位津贴,使党务工作岗位留得住人。三是要逐步建立起乡镇干部激励机制。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作为乡镇干部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在乡镇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乡镇干部,使乡镇干部在其岗位上永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感情激励,让乡镇干部带着激情干事。感情激励就是对干部要有爱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一是突出人本理念和人性化关怀。针对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难、生病就医难等涉及切身利益的困难和问题,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二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在科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对乡镇干部谈心谈话活动,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将组织的关怀送到乡镇干部的心坎上,激励他们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三是建立优秀乡镇干部回城制度。每年在县级部门拿出一定名额定向在乡镇干部中选调,凡在乡镇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工作业绩优秀的,均可向组织申请或经所在乡镇推荐回城,经组织审查有计划地安排在相关部门。

篇8: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统计工作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 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 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 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 实现“内创和谐, 外树信誉, 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 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 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 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

1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1.1 统计网络不健全, 业务经费无保障由于《统计法》只规定

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 乡镇机构改革时, 不仅撤掉了原有的统计站, 而且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统计人员不专一, 有的乡镇统计工作由乡镇办公室文书、经管站干部等兼职。统计管理不归口, 从分管领导来看, 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业务, 管业务的不管人的矛盾;从统计工作归口管理看, 未进行详细区分, 乡镇政府一个统计往往兼搞农业、工业等多个专业。由于统计机构不健全, 绝大多数乡镇财政紧张, 造成了统计工作办公条件普遍较差, 业务经费无保障, 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办公设备简陋。由于经费无法保障, 大多数乡镇一年难以召开一次, 乡镇统计工作会议, 对于上级会议精神和工作任务, 只能分级贯彻安排, 导致会议精神传达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完成, 统计数据不能准确上报。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不专业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归乡镇政府管理。

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 办公费用由乡镇政府出, 而且关于乡镇统计人员的管理问题, 有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 县级统计部门大多权力有限, 无力干预乡镇政府调配统计人员, 因而乡镇政府随意更换统计人员, 随意安排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一年一换、一年几换, 导致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兼职过多, 统计只当副业干, 迟报、错报、漏报现象时有发生。

1.3 统计资料不完整。

调查中我们还发现, 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 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 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 年度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 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 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1.4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 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县

乡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 要求统计工作做相应的变化, 而多年来, 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 农业是一个受自然影响大的行业, 因自然灾害和农民生产趋向而改种、弃种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报表却不变。如春夏播种面积和全年播种面积调查表, 上半年报的数字, 下半年不得做任何改动, 而实际的情况有时却有很大的出入。这既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 更凸现出统计制度和统计报表呆板, 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1.5 统计数据处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在一定程

度上, 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 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 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 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 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 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2 解决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指出﹕“要完善统计体制, 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 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 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 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明确责任, 加强管理。

根据情况, 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 设置专职统计员1至2名, 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 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 条件成熟的可以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 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 (所) 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 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 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5日前提供给乡 (镇) 有关领导, 经乡 (镇) 领导审核同意后, 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 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 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2.2 稳定队伍, 上下联动。

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 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乡镇政府要重视统计工作, 把统计工作当作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同时, 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统计人才不断创新, 要使统计人员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 自身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 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严格执行《统计法》的有关规定, 基层统计人员变动必须征得统计管理部门的同意, 统计员必须持证上岗, 统计员不得随意变动。

2.3 健全制度, 严格考核。

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报表报送、审核、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 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 管理约束统计人员, 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2.4 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实现基层统计电算化。

首先要加强硬件建设。要为各乡镇统计站解决办公用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并配备专用微机, 解决统计手段落后的问题, 逐步实现县、乡统计信息微机联网, 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对统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从统计报表指标复杂化, 还是从报表的趋势上看, 统计工作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所有乡镇都要配备电脑设备, 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 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快速提高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是加强软件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进入统计队伍, 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2.5 强化服务, 突出精品。

上一篇:令我敬佩的一个人小学作文300字下一篇:怎么才能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