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2024-08-07

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精选6篇)

篇1: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篇一:评估整改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 评估整改方案

2013年10月21日—24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通过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是一所充满活力、大有可为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善于抢抓机遇,争取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师范生免费教育招生试点等标志性成果,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实属不易。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学科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欠缺和不足。现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指导意见并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专业结构有待优化,专业内涵建设需要加强。要对现有的二级学院设置和专业归并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部分非师范类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能很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够鲜明。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体化设计,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加强调研,改变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架设计和课程建设导向,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产学研合作力度亟需加大。学校与教学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合作培养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合作育人机制没有完全形成,措施没有到位。缺乏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的平台,横向研究项目少,缺乏能够真正支撑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平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体系不健全。

(四)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高学历和高学位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师资队伍还比较欠缺,需要加大教师的引进力度。加快新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速度。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

(五)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中心地位和教学管理权威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度不足;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的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有待改进;学分制管理缺乏对学生的绩点评价;教学改革课题较少;实验室开放度和利用率不高,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差;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教师的质量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六)开放办学有待提升。学校对外开放度不够,在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上要进一步加强开放性办学力度,要加大和国内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实际,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七)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有待提高。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增强顶层设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不够广泛,缺少计划性,引导和培育的举措不多;缺乏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措施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抓手;社团活动覆盖面不广,科技类社团比例低,社团活动没有纳入学分管理。

二、整改工作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按照“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的内涵要求,把近期整改工作与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长期建设任务与发展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重点解决教育部专家组指出的问题、学校评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总体办学水平为目标,巩固评建成果,注重整改工作的整体性、长效性、实效性,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扎实地做好整改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教学院(系)和各职能单位为主要成员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马 林 李 星副组长:李 静 李龙锦 钟正平周运生 吴 孝 梅 军

成 员: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秘书长:梅 军(兼)整改工作办公室设在评估办

(三)整改进程

我校整改工作计划在一年(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内完成,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部署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学校成立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机构,全面总结评建工作情况。整改方案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各单位按任务要求分别制定整改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第二阶段:整改实施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学校和各单位按照整改要求、实施方案逐项完成整改各项任务,适时开展整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学校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完成整改工作报告,经院长办公会审定后,报送教育部评估中心。

(四)基本要求

1.各单位根据整改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实施方案和计划,按照“四化三限”的工作要求,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每一项整改任务。2.学校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签订整改任务书,分步骤、有侧重,务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有序进展。

3.加强整改任务和责任的落实及整改过程的监管和结果评价。

三、整改内容与措施

(一)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1.调整二级院系设置和学科专业布局。认真研讨、调研,形成关于院系调整、专业调整、部门整合的方案,对现有院(系)、学科专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科学制定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部分非师范专业,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局面。建立院系之间师资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地方人才力量,提高新专业建设质量。

3.建立专业评估、更新和淘汰制度,对部分就业前景差、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情况、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等因素,建立专业动态更新与淘汰机制。(责任领导:钟正平、梅军;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教务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协助单位:各院系)

(二)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3+1”(3年学科专业理论教学+1年学科教育学或专业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设计,在人才培养上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在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上改知识输入导向为知识输出导向;加强社会需求篇二: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落实情况材料(修订稿2)人文社科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落实情况总结

2013年11月18日——21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对我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有三位专家视察了我院,我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但同时,评估专家也指出了我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我院办学水平,结合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立足我院实际,我院于2013年12月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迎评促建整改方案》,对我院评估中存在的问题逐一制订整改措施,并详细列出整改任务分解表,责任到人。并根据《琼州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中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内容要求,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整改工作。现就整改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整改工作:

(一)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

1、组织全院教职工开展办学思想、办学定位的研讨,论证三大学科、六个本科专业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1)评估结束后,我院多次组织教职工召开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大讨论以及开展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讨论活动,先后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如李鸥、杨剑宇、岳庆平、木斋、金乐敏等与我院教师一起,举办学院层面及专业层面的、学科、专业建设大讨论,就目前我院三大学科、六大本科专业并存局面展开研讨,以寻找学科专业之间的共性,为制订三大学科、六大本科专业融合发展方案奠定理论基础,为明确专业定位,制订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指明方向。

(2)组织教职员工学习《琼州学院“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高教三十条》、《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重要文件,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为制定人文社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各专业负责人还分别就专业发展规划召开本专业教师的专题研讨,并邀请客座教授共同参与本专业的研讨活,在教师科研方向确立、科研目标和方法确定、专业发展、团队建设与管理、重点学科申报、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干部培训班,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经过教职员工的思想大讨论,明确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学院发展坚持与学校定位与规划紧密契合,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以及学院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人文社科类各专业的特点,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立足海南民族地区,服务三亚开发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构建以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工作为特色,以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秘书学为有生力量的,面向市场、特色鲜明、宽窄并存、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办学途径,设计以全面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质量标志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学科专业特色,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文社科类应用型人才。

(二)继续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满足学院发展需求

1.进一步推进人才引进及培养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满足学校发展需求(1)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针对我院目前生师比偏大的现实,我院积极配合学校加大了高学历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扩大教师队伍,壮大师资力量。2014年以来,我院共引进了博士2名,分别为历史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我院还将积极配合学校大力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2)聘请住校教授、讲座教授

我院加大了聘请住校教授、讲座教授的力度,聘请了木斋(汉语言文学专业)、杨剑宇(秘书学专业)、岳庆平(历史学专业)、金乐敏、朱疆(新闻学)等多位住校教授、客座教授,充实专业队伍,同时在专业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本着资源共享、内部统筹,协调优化的原则,院内合理流动、调配教师,解决一些专业“双无”、“单无”问题,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调整部分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增设专科专业负责人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管理队伍,强化专科专业的管理力度,我院在各专业之间进行部分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的调整,并在五指山校区增设了三个专科专业负责人。

2、加强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带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1)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修学习。对有实力、潜力的教师重点培养、扶持,2014年,选派文珍副教授赴北京大学做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李明华、庞恋蕴2名老师赴美国访学、执教。

(2)优化师资队伍,积极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我院还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学习,攻读博士学位,我院现有蒋秀云、罗树林(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李苏(新闻学专业)、吴艳(秘书学专业)、唐书潇(历史学专业)等5名青年教师在国内重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3)选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选派方礼刚老师参加“中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4)教师晋升。本,我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栾锦红新晋升为教授。3.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

(1)制订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为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充分发挥高职称、高水平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关于青年教师培养文件精神,我院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人文社科学院关于师资培训工作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并组织青年教师学习。

(2)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2013年,我院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讲师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没人配备一名副教授以上的指导教师,全方位对其在授课、备课、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指导,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评教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院各专业积极组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我院教学督导黄育琴、文珍、孙少佩、郑力乔、方礼刚等积极深入青年教师课题听课,并开展评课活动,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优质网络教学课程学习。我院要求每位青年教师选择3门与自己专业教学紧密相关的课程,开展优质网络教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专业负责人进行积极督导。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5)今年我院有5名青年教师申报副教授。

4、加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

(1)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考取资格证书。我院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派出秘书学专业岳鹏雪、徐立新等5位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参加各类技术资格考试,并获得各类技能资格证书。其中,获得国家秘书职业资格二级证书1名(秘书学专业)、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1名(社会工作专业)、网络舆情分析师证书1名(新闻学专业)。

(2)选派专业教师到各市县、企业挂职锻炼。我院派出专任教师刘婧、刘文霞、王旭东、庞恋蕴、张淑玉等到省内外企业和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和培训;社会工作专业选派专业教师5人次参与海南省社会工作“三区”计划,汉语言文学专业选派2人参加“国培计划”,新闻学专业选派张帅老师到《三亚日报》报社挂职锻炼;秘书学专业选派岳朋雪老师到陵水县文体局挂职一周等,深入实践第一线进行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到高职、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和交流,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5.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完善教学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1)学院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严格按照《琼州学院教师教书育人行为规范》、《琼州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考核办法》等,制订了《人文社科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文件,要求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培养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按照学校的相关文件要求,我院严格查处学术、课程教学中的迟到、旷课、学术抄袭等违规行为,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聘任、进修深造和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

(2)严格实行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我院先后组织教职工分4次学习和讨论《琼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不断完善《人文社科学院绩效工资发放细则》,形成激励机制,鼓励更多优秀科教工作者脱颖而出。

(3)树立师德师风典范。2014年9月我院杨兹举教授获得“全省优秀教师”称号。6.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科研实力

我院加强了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动员和指导,通过跨学科申报科研课题,实现教师跨专业联合申报科研立项,为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014年,我院在科研项目上取得重大进展,获得: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汉语言文学专业李冬梅副教授主持《先秦儒家人格审美理论研究》课题获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2)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郑力乔主持的《基于文本细读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智宇晖主持的《黎族与其它百越后裔诸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获海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3)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孙少佩的《海南民间故事中的世居黎族历史研究》、栾锦红的《海南省候鸟人群现状调查研究》、林日举的《海南省数民族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张帅的《基于对三亚旅游文化产业展感知的国内游客重复旅游倾向研究》获2014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4)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智宇晖主的《三亚地域文化研究》获2014年三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5)校级青年教师科学基金项目11项。智宇晖《黎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段莲《黎族与其它百越后裔诸民族民间歌谣比较研究》、刘琼《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影像化传播比较研究》、庞恋蕴《来琼留学生话语标记与习得研究》、吴超华《摩崖石刻文化与海南旅游研究》、岳朋雪《多语校园中海南籍学生语言素养调查研究——以琼州学院为例》、张帅《基于ipa模型的海南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感知研究》、郭敏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背景下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研究》、刘婧《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习得研究》、应燕平《海南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刘雯雯《唐代歌妓文化研究——以〈全唐诗〉为例》等11项获得2014校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6)邢孔史的《海南本土诗人诗歌探析》列入海南省作家协会2014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7)在海南省政协汇编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中,林日举担任执行副主编,林日举、杨兹举、文珍、智宇晖、郑力乔等承担撰写任务,并分别与南方出版社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8)参与《中国人的精气神——核心价值观国民读本》(许俊主编,2014省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海南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的撰写(杨兹举任第一课题组组篇三:本科合格评估整改工作检查汇报 院领导,教务处:

按照《关于开展评估整改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根据评估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依据《关于整改实施阶段工作任务的细化方案》,计算机系认真组织,对我系的本科评估及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就《本科教学评估整改任务细化分解表》中与我系相关的内容及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思想与领导的作用

我们系按照本科教学的需要,结合评估专家的反馈意见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多家企业和培训公司签订协议,建成校外实习基地。签订协议的单位有达内科技(北京)、浙大网新(杭州)、上海杰普、西安游戏学院、北京十月数码、北京翰子昂,凤凰教育(凤凰卫视旗下)等15个。基本满足学生专业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要,同时为我系教师到这些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使用中,我们突出java工程师、.net开发工程师和数字媒体制作几大特色,现在又加进手机开发的内容,选择国内实力强的机构进行合作。学生参加实训后,实践能力增强,效果显著,经过实习企业培训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了国内外知名it企业,如浙大网新、汇丰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同时,专业教师经常下企业与实训基地企业的经理、主管联系、沟通,对市场的最新技术、企业用人规范也深入进行了了解,提高了自身水平,做到了企业与学校的“双赢”。最后,从学生实习总结和教师成绩评定和企业反馈意见来看,各方反馈效果良好。

二、教师队伍

截止2011年12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专任教师62名(实有专职教师43人),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级重点学科。教师分别毕业于30多所国内高等院校及科学院所,学缘结构较合理。我系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有些紧张。目前我系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83.9%,符合岗位资格的主讲教师比例为10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队伍数量仍显不足;管理人员兼职从事教学的现象较多;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新办专业教师较少;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实验员全为兼职的;教师科研整体实力不强,高层次科研项目及成果较少,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结合本科评估和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制订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在x~y年达到z人,符合本科教学所城的师生比要求。我们首先是争取数量上的提升,争取尽早的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问题,优化数量结构。在这方面我们每年都向学校报有引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计划,学校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今后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相信,随着高水平、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和数量的增加,管理人员兼职从事教学的现象较多和学科、学术、专业带头人等领军人才缺乏的问题肯定能得到逐步解决。

其次是加大培养力度。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的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和培养层次,创造条件,鼓励、选派在职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或企业进行学历进修、课程进修、短期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现在所有青年教师都具有了硕士学位,已有博士2名,在读博士4人。随后将有博士陆续毕业,也会有更多的硕士考上博士。今年,我们又通过多种办法选派6人次到高校或企业参与课程和短期培训。学历和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2、在职称结构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今年又有3名同志晋升高一级职称,其中何宗耀、刘荣辉和苏靖枫分别被评为教授、副教授和讲师。但必须承认,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3、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我们注重实践能力、授课水平有待提高。以教研室为依托,以老带新,以老教新,通过教研活动、授课竞赛、观摩教育等活动,促进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水平。同时我们也敢于给青年教师圧担子,让他们承担主要或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学习和教学中不断成长。实践证明,我们青年教师的表现是好的,所做的工作学生和学校是认可的。

4、关于实验教师队伍问题,确实没有专职实验人员,全为兼职的,就目前的形势看近期难于改善。不过我们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就业基地等为平台,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我们还通过学生实验员(机房管理员)队伍来配合实验教师,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实验建设与管理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双丰收,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今后我们加大对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引进专职实验教师。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我们系有2个实验单位:实验中心和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站)。我系的实验中心下设软件工程实验室、信管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系统结构实验室、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中心的专业实验人员总计16人,年龄、学历和职称分布合理。实验中心面向本系和学校全部的计算机课程,年均实验开出率在95%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实验实习的要求。

实验室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为我系教学服务外,还为数理系、电气系、工商管理系、生物系、规建系等系提供与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还为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各种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软硬件服务。

公共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现有各种档次的台式计算机476台,面向全院的计算机基础课或公共课程,同时,也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场所。

存在的问题是:设备数量和质量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为我们是非城建类实验室,资金投入不足。

1、实验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服务计算机系的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设备利用率较高,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或已经感觉到了不够用。

从数量上课,我们的现在实验设备,还可以满足日常的实验教学需要,但一到期初或期末,各种各类的课程设计、软件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上来之后,首先是不能满足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的需要,其次是正常教学与集中实践相互影响,不能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很难保证实践质量。

2、目前急需解决的是数字媒体专业设备问题。数字媒体专业的实验室,应该是具有专业性,目前的情况是,除了以数字媒体名义建立的具有数字媒体“头衔”的计算机实验室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实验室和设备,正在开设的课程由于器材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受其影响的专业课程有7-8门课,课程设计有5-6门课;就毕业生而言,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市场的选择。该专业急需的相关设备已报送学校相关部门多次,且我们也已经有了一届毕业,但实验建设仍然没有完成,希望学校能够尽快给与解决。

3、计算站大部分设备老化,新型系统和软件安装不了,只能作为像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课程的普通实验。

4、图书资料方面,我们系有图书资料室。我系的专业均为发展更新比较快的专业,系里与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从出版社得到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类教材和应用类图书,及时补充资料室的图书。为了满足我系教师对于专业图书的需求,对于科研、教学、毕业设计等急需图书,由老师自行购入,从系专业建设经费里解决,并进行登记,用完后充实到资料室。存在的问题是外文图书不多,我们以后会根据需要逐步购进。

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我系共有4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和软件工程,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老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数字媒体均为2008年新上专业,刚有一届毕业生,软件工程为今年的新上专业。针对教学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目前正在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全面贯彻学校“三从一大一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原则意见》,邀请10多家企业和公司,参与我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提高了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与度。我们认真梳理各专业设置的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各教研室结合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反馈意见、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企业、用人单位、培训实训组织的意见,组织本教研室成员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初稿。其次,利用实训企业、用人单位见面交流会时间广泛征求业内人士对于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第二稿。再次,成立系副高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稿进行汇报,经过集体审订,最后形成定稿,现在已经完成。

2、大纲的制订按照要求进行,编写规范,科学合理,保证教学任务能按教学大纲大纲严格执行。在制订教学大纲时,我们以课程为单位成立课程责任小组,指定责任人负责大纲的制订和课程的建设及教学过程实施。

今后将实行课程建设团队制,课程负责人负责整个课程的规划和设计,以更好地组织开展教学交流和讨论工作。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所有团队成员合作开展整个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培养和带动年轻教师。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到课程建设团队中来,系里组织专家组对教师水平及教学效果进行审核,并以考核课程建设情况和每个教师的授课情况。

3、在教材的选择与建设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教材管理规定进行,在授课环节上注重前后配合避免关联课程之间重复。我们还在学校教材管理的前提下,加强教材建设,目前已有我系教师主编的教材x部,今年又有2个教材在校立项。同时我系还与河南省计算机学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参与省学会的各种活动,参加他们组织的教材建设。

4、在实验教学方面。我们利用教研室活动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题研讨,进一步界定并认定实验项目的类型,精简演示、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把综合训练和创新精神培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要求系实验中心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要求,按计划每天为指定班级增加晚上课外实验,保证为更多有余力和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验时间。我们还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结合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学业、兴趣和就业等多方位的指导。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某些实验要求较高课程,我们采用了机试方式进行考核。

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建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可能是我们的还努力不够,虽经多次,仍未成功,但我们会继续努力。

5、在对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我们实行网络管理,每年都提前安排,每过10.1就要求教师按学校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拟订下期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并通过网络上传。然后通过学生选择教师确认的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

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选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及社会调查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鼓励在实习实训单位直接参与并完成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论文)。加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严格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做到前期、中期、后期检查,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规范了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保证教师的指导日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日志,毕业设计(论文)、毕业答辩等全过程各项材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6、试卷管理工作。考试试卷都按照学校试卷管理规定和本科评估要求进行命题、阅卷和装订,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大纲中要求的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知识点与试卷中的知识点存在偏差,实际执行中完全符合有难度,要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2)由于我系的专业特点,个别课程采用了机试方式。上机考试的组织、命题、阅卷与本科评估要求尚有差距,或待进一步出台管理措施以参照执行。

(3)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在课程考试卷的组织中,主客观题较多,在能力考查上与要求有差距,需要一步努力,找到更合适的办法。

篇2: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激发专业办学活力,推进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专业的改革和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教高„2011‟9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有关文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专业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突出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强化专业合理定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为全校除已经参加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专业评估或工程教育认证并获通过专业以外的所有本科专业。

三、评估范围与重点

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意见》(教高„2011‟9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等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确定评估范围。评估范围主要包括专业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与质量改进、学生发展与社会声誉6个项目,涵盖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及其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及实践教学开展、招生就业情况、学生学习效果及学风建设情况、教学质量监控及改进情况等评估要素。学院自评及专家评估皆以评估要素为标准,重点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进行判断,突出专业建设与发展中成就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不进行分级打分。

(一)评估范围 1.专业目标

专业定位准确,专业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专业建设有显著成效;制定科学、可行且符合专业定位的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标准,并认真执行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的达成度高。2.师资队伍

对专业教师及实践教学人员有长远培训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能落实,有成效;教师能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经验交流;本专业学术带头人水平高,专业教师数量满足课程开设需要,能开出培养计划所有专业课程;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位结构合理;实践教学人员数量满足实践课程开设需要,结构合理;综合测评优良以上的教师达到85%以上。

3.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

能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规范,对各项实验有具体落实措施,能保证按计划开出实验;能满足校内、外实习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实习有具体的落实措施,能保证实习按计划进行;有明确的教材建设规划与措施,落实建设规划,取得一定成效;所有课程均配有教材;选用近5年出版的新教材比例高。

4.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措施,执行情况良好,取得成效;实践教学内容先进,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5.教学管理与质量改进

教学管理文件齐全,执行严格;教学资料齐全,管理规范;有具体的保证试卷质量、评阅和分析的措施;考核成绩分布合理,成绩记录规范;课程设计(论文)选题及工作量适当,有指导书,总体质量较好;部分课程设计(论文)有一定创新;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较好、部分设计(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有实际应用价值;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6.学生发展与社会声誉

有稳定学生数量措施,报考第一志愿考生的人数达到招生人数比例高;学风建设方面措施得力,学生学习效果好;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措施得力,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

(二)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评估附加项目

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评估,除按学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考核外,还应重点考核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明确、具体、可检查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体现出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将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半数以上的专业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基于项目或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

2.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累计有1年时间左右或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学习。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开发教学内容,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高校的教学活动。校企联合在企业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承担教学任务。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有6门专业课由具备 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制定并实施了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历的具体措施,专业课程主讲教师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具备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要达到一定比例。

4.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至少与一个本专业领域境外的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

四、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包括专业自评、专家现场考察、整改提升等三个阶段。

(一)专业自评。参评专业根据本方案要求,收集整理相应支撑材料,认真开展自我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评报告。

1.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1)专业基本情况

(2)近3年取得的主要成就(限5项以内)(3)存在的主要问题(4)拟改进措施

(5)分项自评表。(见附件)

各专业填写分项自评表要对应评估要素,紧扣评估要点,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说明本专业该项工作的相关做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不评级打分,用论据描述事实。部分专业如果不涉及个别评估要素则不需要填写;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还需填写4个附加考核项目的相关自评内容。

2.评估资料涉及时间区间为近3年,即从2010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三个学年,教师、学生等状态数据时间点统一为2013年8月31日(其中学生数据应含2013届毕业生数)。

3.支撑材料主要围绕自评表中陈述的内容提供证据、佐证材料,是平时教学运行和管理过程的积累,提供的材料要真实可靠,供专家现场考察时查证。

(二)专家现场考察。专家组在审核被评专业自评报告基础上,通过查阅支撑材料、个别访谈、集体访谈、考察教学设施、观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形式,做出公正客观评价,形成专业评估报告。

(三)整改提升。被评专业根据评估中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制定整改计划,采取具体措施,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五、时间安排

篇3: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自200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实施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估制度。但是,在目前实施的评估方案中,评估结论只是粗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大类,使得许多在各方面水平相差很多的高校得到同样的评估结论。目前的评估方案还应进行细致的量化处理,更加精确地设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权重确定方法有许多,比较简便适用的方法就是“德尔菲”法,但是单一的应用该方法将受专家能力的影响,带有较重的主观色彩。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中的最大特征根法,结合专家打分法,通过指标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后分出层次,再应用定量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实现具体操作确定权重,从而使得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改进优化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模型构建与求解

层次分析法(AHP)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I.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多目标群体决策思想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一)构造层次分析结构

首先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一级指标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层次分析结构:

对于一级指标来说,层次分析模型主要分为三层。最高目标层即对院校的本科教学进行评估;中间层为准则层,即7个一级指标;最下一层为方案层,即待评估的院校。

同理给出各观测点的层次结构图如下:

(二)构造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后,就可以在各层次元素中进行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性计算的重要依据。针对教学评估这一问题,为恰当地给出其判断矩阵,我们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均为有丰富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的专家、教授和教学工作者。应用SPSS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如表1中结果。

对表中结果进行分析后,考虑到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是考察高等院校各方面的均衡发展状况,指标权重间不应相差太大,我们给出如下的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

同样,对于各主要观测点,依据调查问卷中收集到的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中间略)

据此我们给出每一个一级指标下各主要观测点的重要层次的判断矩阵B1~B7,

(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判断矩阵,这使得判断思维数学化,简化了问题的分析,也使得问题的定量分析成为可能。此外,该方法还有利于方案的决策人检查并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所谓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指在判断指标一致性时,各判断之间协调一致,避免相互矛盾的结果。在多阶判断的条件下不一致极易发生,退一步,我们通常要求判断具有大体的一致性。为了保证应用AHP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合理,以下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应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可得判断矩阵A的特征值中λmax (A)≈7,代入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即:

当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时,CI=0,反之亦然。显然矩阵A具有一致性。

同理可算得B1~B7的最大特征值,以B1与B7为例

显然B,具有完全一致性。而B7的CI值不为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保证全部一致性,且一致性的较小偏差并不影响做出正确决策。此处为确定CI的容许范围,应用Satty给出的对于不同的n(矩阵的阶数)的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表

当n≥3,定义一致性比率CR为CI与它同价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即:

当CR<0.3时,认为A的不一致性在容许范围之内,无须调整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B7计算的

因此可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层次单排序

接下来,我们进行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

对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应用Mathematica软件计算可得λmax=7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

WA=(0.38,0.41,0.34,0.37,0.35,0.34,45)T

正规化后为

即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一级指标确定权重依次为0.15,0.17,0.12,0.14,0.13,0.12,0.17。在这里要补充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将评价方法引入评估问题,对判断矩阵的确定是较粗糙的,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判断矩阵的确定还需更加慎重。

同理可算得B1,B2…,B7的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的正规化特征向量W依次为:

(五)层次总排序检验

依次沿递阶层次结构由上而下逐层计算,即可得到主要观测点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值,即各主要观测点的权重值。但是,这之前对于层次总排序也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下对评<估指标权重组合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计算得到

CI=0.15×0+0.17×7.5×10-4+0.12×0+0.14×0+0.13×0+0.12×8.3×10-4+0.17×2.5×10-3=2.27×10-4RI=0.15×0.58+0.17×1.24+0.12×1.24+0.14×1.45+0.13×1.12+0.12×0.90+0.17×1.45=1.156

由此可得

即判断矩阵通过了组合一致性检验。

(六)决策

通过以上计算,最终我们得到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以及各主要观测点的权重值如表3。在此基础上考虑对高等院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可以应用相应的权重值给出各个院校的评估总评分,根据总评分给出评估结论,划分评估等级。

三、结论

本文在专家调查法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主要观测点给出客观的权重值,便于在现有的评估方案中对各个被评估院校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和评估,依据分值给出评估结论,这对于优化现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续表

参考文献

[1]曹喜望.管理科学中的数学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4: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物流管理;培养目标;师资;教材;实训

一、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加入WTO,物流业得到蓬勃发展,从而导致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大幅度增长。现在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 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06年底,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如上海世博会,需要物流人才至少在2万名左右,但现在上海市能胜任这一岗位的物流人才还不到1000名。多数大型的物流企业领导都在为招揽人才大伤脑筋。如广东最大的物流企业宝供,由于公司正处于向供应链转型期间,迫切需求大量的高素质、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但市场上这类人才很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现在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

物流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物流人才层次如表1所示:

二、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三大特色。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三个特色:一是姓“技”,培养物流战线一线管理和操作者;二是姓“管”,培养能在物流环境中取得成功的与规划、组织、以及个人特征相关的技能。三是国际化,培养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懂物流管理国际惯例,能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的物流人才。

2.课程体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多课程少课时”为原则,相对较宽、较浅;专业课则相对较窄、较专、突出职业针对性。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弹性化教学。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偏好及学习能力情况,也可根据就业市场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选择不同的课程调节物流技术课程和管理学课程的比例,对于想将来从事以技术为主的学生,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的比例设为4:1比较合适,对于从事管理为主的学生,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的比例设为2:3比较合适。

3.实践教学改革争取实现三大突破。为了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步伐,要积极努力,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构建实践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建立“岗位――任务”实践教学模式。所谓 “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北美国家职业教育流行的CBE 理论及DACUM 方法的原理,将实际工作中某个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进行针对训练,学生通过对各项任务的逐一训练和掌握,从而具备或形成该岗位所需的实践能力。其具体的思路为:首先根据经验丰富的物流师对岗位所进行的分析,将物流管理的某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技能) ,每项任务还可拆分为更具体的操作单元。任务分解时要说明各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学生应当掌握什么技能,形成什么能力;其次,根据具体的操作单元开发相应的学习指导书、学习教材及音像教学资料;最后,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起指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具备某种行业或岗位所需的技能。

二是在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大的突破。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一门或几门能反映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份量。对多数专业课程,特别是一些物流管理应用软件的课程,如配送管理软件、运输调度软件等,应尽量采用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各占一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强化训练;在课程结构调整上,应按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来重新组合课程,可将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课程宜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岗位任务要求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关系,整合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打破学科课程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积极实施课程的整合。

三是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有所突破,建立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基地要有明确的定位,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此外,还要十分重视和定位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以便使学生在踏上就业岗位时具备较为熟练的实践技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比较艰巨的工作,应积极探索以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1)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2)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3)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4.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依据学院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和稳妥地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在考核方法上,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理论课程采用笔试与口试、开卷与闭卷等多种评价方法;实践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物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5.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三师型”教师比例。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师资主要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过来的,本身需要知识结构的调整和理论更新,师资匮乏严重制约了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三、结束语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一定要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在多个物流职业岗位工作。实现既满足社会物流需求的多样性,又保持学校物流教育的相对稳定性。

要实现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有三点要特别引起关注:一是专业教师的培养很重要。可以在专业教学改革中适当引进双语课程及国外的评估机制,方便学习国际最新物流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的层次。二是实践性教学应以校内实训为主。因为校内通过模拟物流平台,才能让学生学到系统的物流知识。三是教材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统编的优质教材还不多,这就意味着要结合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好讲义、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史新平,陈培毓,袁尚文.香港物流本科教育及培训课程的概况与发展[J]. 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研讨会,2004,8:25-58.

[2]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38-40.

[3]BrittaGammelgaard, Paul D. Larson. Logistics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1,22(2): 27-50.

[4]王健.现代物流概念的比较研究[J].发展研究,2005,1:59-61.

Scheme for Teaching Reform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

Gu Shuhong

College of Economy Management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aster scheme for teaching reform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article specifies the course’s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cultivate of teaching faculty. It also raises issues such as teaching faculty, teaching materials, and skill training with regard to the skill requirements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faculty; teaching materials; skill training

篇5:某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草案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校本科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评估目的

专业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单位和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就是发挥评估的引导和督促功能,完善专业发展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推动专业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办出特色,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专业评估原则

(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二)以教学质量为专业建设核心,坚持将专业发展目标、教学条件、过程、效果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以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做到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主体性、目标性、客观性、发展性、实证性、系统性、简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机制。

三、专业评估对象

本评估方案适用于本校所有本科专业。

四、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6项,主要观测点37项,满分为100分。

五、专业评估的方式和程序

(一)评估方式

专业评估实行院校两级评估制度,即学院自评和学校抽查两种方式。学院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对各专业进行全面自查、自评,形成自评结果;学校由教务处负责对自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二)评估程序

1.各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按照《**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方法及说明,认真组织各专业总结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效,收集和分析反映各专业教学状态的基本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同时提供相应的《专业评估支撑材料》。

《自评报告》应按照理念到位、数据说话、事实支撑、文字精准、成绩客观、问题透切、结论自证等要求,围绕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效果实现状况来组织,不要求对评估指标进行面面俱到的叙述。《自评报告》应充分反映专业的实际和特色;所列数据、事实要支撑专业定位、成效和存在问题,确保客观真实;要直面问题并分析透彻到位,对问题的描述分析应占一定篇幅。2.教务处不定期组织专家对自评结果进行抽查,并进行实地考察。专家实地考察前应充分审阅《自评报告》、《专业评估支撑材料》等材料。实地考察时,通过听取专业建设报告、查看专业评估的支撑材料明细、召开师生座谈会及现场考察等方式检查专业建设成效和教学管理规范性,对学院自评结果进行客观论证和评价,提出整改建议,并形成写实性的《专业评估报告》。

3.评估结果由教务处负责向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反馈。

六、专业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不设具体等级,但各学院必须根据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评估意见及建议,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深入整改。对于存在问题多,整改不得力的专业,学校将视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七、其他事项

1.各学院要将专业评估作为教学管理手段,常态化开展。专业评估每年开展一次,每学年第一学期内完成。

篇6:本科教学评估方案

2006年11月5日至10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成就,一致认为吉首大学立足湘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区位劣势和基础弱势,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的大学功能,在为湖南民族贫困山区及其周边地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科技支持和文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湘西及其周边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学校高度重视评建工作,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开展评建工作,重点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和“教学条件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定位准确,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发展态势好;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监控运行有效;重视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优化育人环境,社会声誉好。同时,就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加速培养和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进一步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党委、行政专门召开会议,认真研究专家组意见和建议。为了做好评估整

改阶段的工作,巩固办学和评建成果,促进学校快速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学校评估整改方案和工作计划如下。

一、评估整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强校工程为着力点,以办学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深化内部管理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为目标;全面谋划,项目推进,分步实施,强化责任,落实任务,加强考核,跟踪检查,力求实效。

(二)主要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和《吉首大学人才强校工程实施纲要》确定的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引进5-10名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培养3-5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团队,使我校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学改革:继续实施《吉首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教改成果,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全校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评估整改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发展节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立足区域,强化特色,增强功能,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功能。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整体水平

1、按照“人才强校工程”实施纲要确定的目标,大力实施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2、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积极搭建学科平台;

3、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提高的力度,积极遴选、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提高;

4、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进一步推进与“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设臵专业,拓展专业口径,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进一步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弹性学分制,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确保教学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5、组织和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进一步加大校级重点课题的支持力度;

6、进一步加大课程、教材建设力度,积极配合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教材;重点抓好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开发、挖掘通识选修课程建设;

7、进一步推进项目管理,健全教研教改项目库;

8、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创新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

(四)大力推进“三风”建设,使教师安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职工甘于服务

1、继续按照《吉首大学关于加强“三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三风”建设的力度,使其经常化、制度化、程序化;

2、大力宣传和弘扬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成就,扩大对外影响,努力提升学校声誉;

3、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学术活动,提高学术品位;

4、进一步改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积极发挥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努力培育属于吉首大学大学生特有的“阳光精神”。

(五)积极推进第四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

1、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按照有利于优化校内资源配臵、有利于调动全员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改革方案并有效实施;

2、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重新设臵管理机构;按照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原则重新设臵教学科研机构;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管理机构、教学科研机构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及考核办法;

3、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坚持按需定岗、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的原则,继续深化以聘任制为主的校内人事制度改革;

4、进一步深化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坚持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加大奖励津贴比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全员积极性。

(六)成立教育教学评估处,切实落实评估整改工作 学校继续保留评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教育教学评估处,具体负责整改方案的实施,负责开展经常性的和专题性的全校教育教学评建工作。各学院、机关单位相应成立评估整改工作小组,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整改措施并逐项落实。同时,加强评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使整改工作组织落实、责任落实、任务落实。

三、评估整改工作的时间安排

我校的评估整改工作从2006年11月开始,到2007年11月底结束。

1、2006年11-12月,研究教育部专家组意见,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任务;

2、2007年1-11月,整改阶段,对照专家组的意见和学校确定的整改任务,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3、2007年12月向教育部呈报《吉首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整改报告》。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应该怎么写-自我评价下一篇:“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投资者教育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