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2024-08-06

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精选8篇)

篇1: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2018年江苏省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职责使命,统筹抓好新时代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学校国防教育、民兵国防教育和社会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人民军队、全民国防”观念,更加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一、广泛开展新时代国防观念宣传教育

1.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围绕十九大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思想,积极拓展国防教育内容,创新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2.深化“中国梦和强军梦相统一”宣传教育。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思想,不断深化“国富不等于国强、强国必须强军”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弘扬爱国拥军光荣传统,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自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3.深化“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宣传教育。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思想,不断深化“全民国防、共同事业、齐心协力、义不容辞”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4.深化“依法履行国防义务”宣传教育。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思想,广泛开展宪法关于公民国防义务内容,以及国防法、兵役法、国防动员法、国防教育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关心、支持和投身国防建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责任,切实增强依法履行国防义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持续加强“三个重点对象”国防教育

5.聚焦“爱我人民爱我军”抓好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坚持把国防教育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学习会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计划,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通过组织经常性学习培训,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抓住党委常委议军会、“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契机,组织党政领导干部集中过好军事日。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在省管干部和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套办“国防教育专题培训班”,推动各设区市和县(市、区)参照省里做法,在各级党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和专题培训班。联合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和省国资委,分别举办一期省级机关党员干部、全省高校武装部长、省属企业干部国防教育专题培训班。支持省民防局、省公务员局开展国防教育。继续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部队开展“走进军营、感知国防”军事体验活动。

6.聚焦“精忠报国”抓好学校国防教育。围绕“把学校打造成国防教育基地”目标,推动学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重点放到铸造学生“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上来。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推动国防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与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军营一日游等课外活动相结合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推动开展“爱我国防”系统教育,组织正规入学军训,开设国防教育讲座、军事理论必修课和国防教育选修课,全面提高学生的国防素养,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优质兵源。总结推广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聚焦“精忠报国”打造学校国防教育基地做法,组织高校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大学生“爱我国防”主题演讲大赛,支持香港有关方面组织大学生到我省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7.聚焦“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抓好民兵国防教育。坚持把国防教育作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围绕组织整组、军事训练和遂行急难险重任务,采取集中教育与个人自学、理论培训与活动渗透相结合方式,着力加强民兵国防教育。对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突出爱国主义、人民军队光荣传统、职能使命、周边安全形势和国防法律法规等内容,每年至少集中安排4次和2次国防教育课,引导他们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履行好新时代民兵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省军区将继续组织开展“退役军人创业之星”推选活动。

三、扎实推动国防教育社会普及

8、继续办好国防教育专栏专刊。组织县(市、区)和机关、高校、省属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围绕“爱我人民爱我军”主题撰写文章,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推进军民融合、抓好国防教育、征好新兵、管好“老兵”、训好民兵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扩大江苏国防教育专栏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围绕“世界眼光、中国国防、江苏动员”,继续办好《铁军·国防》杂志,并做好全省赠阅工作。组织力量编写《爱我人民爱我军——县(市、区)委书记国防教育采访录》,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编写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读本。

9.切实做好国防教育融入工作。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拥军优属,引导各地各部门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保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推动国防教育融入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等重大主题教育,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增强爱国情怀和国防意识。推动国防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在南通市通州区召开“弘扬忠孝文化、聚焦‘精忠报国’、培育时代新人”座谈会。推动国防教育融入典型宣传,大力选树和宣传爱军习武、建功军营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军营、关心军人、关爱国防。

10.着力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各地将国防教育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用好用活现有资源,命名一批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推广常熟市打造“江南奇兵国防教育基地”做法,支持和指导徐州市铜山区加强“喻继高国防教育馆”软件建设,引导有条件的设区市打造国防教育主题公园。

四、不断提升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水平

1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宣传、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作用,在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国防教育委员会组织协调、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按照有关要求,推动各地完善国防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人员力量,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专人干事。

12.创新方法手段。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国防知识,普及国防观念,扩大教育效果。注重发挥红色资源的国防教育功能,经常性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使之成为国防教育的生动课堂。注重运用文艺形式开展国防教育,以国防和军队为题材,组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生动讲述国防故事,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情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创新项目推选活动。将从今年开始,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择机选择一个设区市举办一次国防教育现场会。

篇2: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工 作 安 排

根据2018年县国防教育办公室工作安排,结合县总工会工作实际,对县工会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如下: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推进开阳国防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加深对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切实巩固国防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努力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开展国防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并借鉴其它区、县的经验,努力推进工会国防教育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坚决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法》是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的法律保障,根据《国防教育法》,积极配合县属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组织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以重大纪念日节庆日为契机,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大力营造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国防教育活动。以“发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配合有关部门和宣传部门,深入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采取祭扫烈士陵园、参观抗战遗址、举办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在全社会树立爱国奉献、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县总工会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15周年、第16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和第7个全省国防教育月活动期间双拥创建、征兵宣传等工作。

开阳县总工会

篇3: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深入贯彻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筹备召开世界语言大会。提升师生汉字书写能力和学校书法教育水平。加强对各地城市和区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督导。开展对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行业和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开展语言普查与国情调查。推进建设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与语言文字智库。完善语言文字立法和规范标准修订工作, 印发《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 研究制订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修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国家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努力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巩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成果, 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加快全国学生、教师等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部署和应用。加快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 提高公共教育装备服务水平。

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坚决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成为提案新热点

截止2014年3月7日,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875件。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共有提案1484件, 其中涉及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提案606件, 占总提案的12.2%, 主要建议有:加强德育工作, 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 执行城乡统一的教师配置标准;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 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改革, 支持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与经费监管制度, 加快构建国家科技信息共享系统,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制。 (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系统环境

3月12日, 浙江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提出,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全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和省纪委三次全会的部署和要求, 坚持从严治党, 切实改进作风, 强化纠风治乱, 坚决惩处腐败,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和任务, 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系统环境, 为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江苏终身教育新政———“学分银行”可兑学历

日前, 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法 (试行) 》, 正式建立“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江苏常住居民及外来人员, 可将存储在学分银行账户里的学分“兑换”成相应学历。办法规定, 学分银行提供学分认定、记录和转换, 以及学习咨询、学分查询、出具学分证明等服务。学分包括学历教育学分和非学历教育学分, 学历教育学分分为研究生课程学分、本科课程学分和专科课程学分。根据办法, 学习者通过3种方式获得的学分, 可经学分银行认定记录为对应的学历教育课程学分:取得国家认定的普通高校或成人高校学籍后, 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课程学分;通过高等教学自学考试获得的课程学分;在其他高等学历教育机构取得学籍后, 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课程学分。 (中国教育报)

陕西校长、教师交流“学校人”变“系统人”

近日, 陕西省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 提出今年将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吸引优秀校长教师到薄弱校和农村校交流轮岗, 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陕西将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通过政策要求和激励措施, 吸引优秀校长教师到薄弱校、农村校任教, 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禁止教师无序流动。同时, 抓好义务教育全员培训、骨干提升, 大力培养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 实现人人有发展、校校有名师。 (中国教育报)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系统推行热点问题“挂号销号”制度

2014年3月中旬, 衢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广泛推行热点问题“挂号”“销号”管理制度。一是查找问题挂号登记。通过网络监督、电话调查、校长接待日、教师家访等形式查找问题, 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归类汇总。二是解决问题勾号归档。对于目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 要马上制订方案, 立时进行整改, 确保取得实效。对于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要着力解决、重点解决。对挂号整改的问题, 采取多种办法, 集中力量解决。三是复杂问题留号整改。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建立整改落实协调联动机制, 成立专项小组, 实行上下联动、左右互动, 整合资源、综合治理, 并及时向群众通报整改进展情况, 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四是落实问题销号从严。 (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浙江省嘉兴市四项机制加强师德建设

一是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出台《嘉兴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开展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自查工作。二是建立师德培训机制。将师德培训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之中, 将师德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内容之一, 各类培训须修满一定的师德培训学分。三是建立楷模示范机制。多条线多渠道肯定各类师德楷模的工作, 在全市范围选拔优秀教师组成师德先进事迹报告团, 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师德榜样。四是建立师德考核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制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办班及校外兼课等行为的意见》精神, 将教师的师德师风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结合起来, 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浙江省平湖教育网站)

美国教育部提出“双重考试”方案

美国教育部近日发布公告, 将允许各州自行决定是否暂停一些数学、英语或其他语言课的考试, 并提出“弹性的双重考试”方案, 让符合条件的州可选择自己制订的考试或是采用联邦统一的考试, 也可以选择自己州内的考试取代部分或全部的统一科目考试。目前许多学校认为这个弹性方案是值得尝试的, 因为其结果可用来评估哪一种学习成效的评量方式最适宜, 同时能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和学校业务的负担。各州都正在思考如何回应这个弹性方案。目前预估在能选择的情况下, 许多学生应该会选择只考统一考试, 而不用负担两种考试。 (《上海教育》)

俄罗斯2015年起高考增设外语口语

据俄新社报道, 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监察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宣布, 外语口语技能测试将于2015年起正式加入到国家统一考试中。并且, 从2020年起, 俄罗斯将把外语考试归入国家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中。

篇4: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年度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29.全面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各地普职招生大体相当,以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指导地方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研究制订普通高中工作规程。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开展高中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创新活动平台建设。

30.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制订行业企业办学指导意见,分类制订行业职业教育指导意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度试点。健全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修订相关教材。审定公布“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诊断改进工作。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完成第三批国家中职和高职示范校验收工作。推进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研究设立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推动各地办好相关活动。

31.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一流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继续推进医教、农教协同等协同育人,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探索推进医学教育分阶段考试改革试点,做好医学教育整体衔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建设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加强本科教学管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建立本科专业动态调整和专业预警机制。推进试点学院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快产业行业急需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创业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面向自主创业学生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制度”。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教师。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

32.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扎实推进“2011计划”,加快构建完善高校科研创新体系。全面落实《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深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革,启动高端智库建设。深化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完善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政策。组织开展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制订《关于全面深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创新的意见》。充分发挥普通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3.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动出台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文件。办好开放大学,拓展推进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整体转型升级,推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研究制订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推动各地开展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遴选工作。

34.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研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外国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信息技术产品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做好《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宣传实施,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公共服务领域外文译写规范相关工作。实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加强语言文字监管体制机制和监测平台建设,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和“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第18届推普周活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5周年宣传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办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完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加强手语主持人才培养。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做好语言国情调查。做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培训工作。

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5.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启动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国家教育经费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倾斜。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研究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加大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持。继续做好定点联系滇西扶贫工作。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编织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36.继续大力推进入学机会公平。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指导重点大城市进一步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方案。改进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管理,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37.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落实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实施特殊教育重大项目。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发布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启动起始年级教材编写。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特殊保障办法。组织开展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工作。

38.推进民族教育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制订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推进双语教育,加强双语教材和资源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各类专项招生政策。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建设合格教师队伍,继续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推进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教育科学发展。

39.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就业创业指导必修课和选修课。实施好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鼓励更多学生参军入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健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实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完善学生就业信息和学籍信息沟通衔接,提高就业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0.落实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助学政策,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突出精准资助,坚决查处申请资助过程中的作假、冒领行为。落实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强化资助资金监管。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做好资助政策宣传。

篇5:2018年基础教育科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肥东县教体局2018年工作要点为依据,以“巩固成果、夯实基础、创新理念、提高质量”为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规范办学行为作为切入点和突破点,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全面完成2018年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基础教育工作。

三、工作要点

1.加强科室队伍建设。

2.进一步完善目标绩效考核细则,发挥评价导向作用。3.积极推进学校创建工作,提升学校发展品味。4.进一步做好学校各项体育卫生工作。5.积极参与推进“美丽校园”创建工作。

6.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制定《肥东县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方案》,坚持“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原则,严格控制班额、严禁分重点校和重点班。

7.着力抓好“防流控辍”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8.积极参与组织实施2018年中高考相关工作。认真完成学籍核对等工作。9.认真落实教育部新修订《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整体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10.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相关问题处理的通知》(教基一厅〔2016〕2号)精神,启用普通中小学生转学电子审核流程,停用普通中小学生纸质转学审核流程,转学审核全部实行电子审核。“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减轻家长(学生)在办理转学等业务时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成本消耗,提高学籍业务信息化水平。

11.参与推进教育结对合作工作,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积极探索集团化、大学区制改革。

12.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现实需求,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

13.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修订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4.完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方案。做好2018年普通高中毕业文凭的验印和发放工作。

15.积极协同处理相关信访工作。

16.积极参与推进教育布局调整,破解大班额问题。

17.积极参与开展与学科课程教学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健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机制。

18.积极参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为教育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应用提供的新平台,协助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带动全县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19.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各校执行规范办学行为和减负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整改。严格控制学生周课时总量,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作息时间、睡眠时间。落实考试、竞赛、教材教辅等规定,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开设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推进中小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验,破解“有偿补课”难题。

篇6: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2018年教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以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抓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做出深化教师工作改革总体部署,写好奋进之笔、完成得意之作,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1.出台《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眼于未来五年目标任务,放眼于2035年长远发展,就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切实加强党对教师工作的领导等重要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2.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制定各部委分工方案,筹备召开工作会议,加强媒体宣传,组织专门宣讲,开展政策解读,加强指导监督,推进地方打通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最先一公里”,推动全国各地教师队伍建设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3.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定广大教师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

4.推动教师战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纳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识才、爱才、用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5.加强教师工作司党组织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驰而不息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抓好作风建设。继续办好教师工作杏坛,开展读书沙龙活动。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为广大教师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三、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推动教师教育在历史交汇期实现全面振兴

6.大力支持师范院校。遴选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印发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标准。改进和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发挥好引领示范作用。

7.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启动教师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计划,提倡教师磨炼“三字一话”,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示范引领高素质教师培养。继续出台若干领域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指导标准,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职教教师、高校教师国培计划,引领带动各地教师全员培训。

8.应对新技术变革。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探索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支持教师决策、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新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有机融合,实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建立教师随时可学、随地可学的常态化发展机制。启动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创新培训平台,大力提升教师新技术应用能力。支持部分学校引入人工智能教学实验,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

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

9.完善师德建设制度。研究制定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列出负面清单,重申师德红线,推动各地各校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一批师德教育涵养基地,开展理论研究,构建课程标准,组织丰富活动。

10.加强师德宣传教育。调动相关方面参与,延展“中国好老师”行动,抓好师德师风源头教育。继续选树宣传全国重大教师典型,大力弘扬新时代教师高尚精神。组织开展西迁精神学习宣传活动。支持创作反映教师队伍新形象新面貌、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和文艺作品。

11.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把尊师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打造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继续做好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遴选活动,落实相关优待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对教师出资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2.强化师德师风考核。修订师德标准,选树师德标杆,推动师德考核,让师德考核优胜者得到褒奖,让师德考核不良者受到鞭策。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定期通报制度,营造风清气正教育行风。

五、持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

1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动各地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召开全国幼儿园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师招聘工作,研制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文件。推广示范区典型经验,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推动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

14.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研制中等职业学校、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进教师岗位管理改革,研究修订中小学、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意见。

15.加强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推动落实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选优配强中小学党支部书记,遴选一批“中小学校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改革示范区,激发学校管理者办学治校活力。

16.推进教师管理信息化。督促指导各地深入应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举办教育大数据与教师管理信息化专题培训班,遴选发布优秀工作案例,开发教师工作网上评审功能模块,推动教师信息定期更新,探索建立教师队伍大数据,以信息化推进教师治理现代化。

六、打好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攻坚战,有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17.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扩大实施“特岗计划”,优化实施管理工作。加强乡村教师尤其是紧缺领域教师培养补充。整合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发展对口帮扶机制。召开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暨“三区三州”教师对口帮扶工作会议。

18.扩大乡村教育“对口援助”。实施“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4000名内地教师赴新疆、西藏支教。完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选派优秀教师赴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服务。

19.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大力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乡村学校课堂。国培计划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倾斜,落实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指南,提升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实效。

20.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地位。推动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标扩面,在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基础上,推动各地扩大实施范围,提高补助标准,惠及更多乡村教师。关心乡村青年教师工作生活,巩固乡村青年教师队伍。继续为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七、推动完善教师激励措施,增强广大教师的获得感

21.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指导各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调研,研制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价值和工作绩效。

22.加强教师表彰。提高表彰层级,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教师国家荣誉制度。统筹协调、精心组织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工作,对一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国家奖励,引导教师专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23.维护教师权益。推动对教师依法从教权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健全教师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推动教师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八、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24.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各地各校重视和支持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地方本科院校新入职教师国培计划,组织实施师范院校教务处处长能力建设国家级培训。加强高等学校各类人才的支持与管理,开展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培训。

25.深化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推动各地各高校调整教师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实际制订本校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发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开展高校职称评审全面下放后相关监管工作。

篇7:枝江市教育局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宜昌市教育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优质均衡发展为主题,以强化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保障,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品质,突出抓关键、求突破,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枝江争创“五个示范”、实现“三大目标”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一、聚焦从严治党,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狠下功夫,努力使十九大精神成为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内法规“三项教育”等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开展支部建设年和党建质量年活动。严格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落实“四个一”日常管理模式。抓好公开承诺和双向述职评议活动,实行“月报告、季督导、年考核”。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健全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党委纪委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转作风抓落实工作,切实纠正四风,强化纪律教育,建设廉政文化。深入整治和查处教育乱收费、有偿补课、违规推介教辅资料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执纪问责。构建惩防体系,运用“第一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

4、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正面宣传、网络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聚焦立德树人,持续推进素质教育

5、扎实开展德育工作。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品牌项目培育,坚持实施“主题活动与生活德育并举、注重养成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工作策略,继续开展“文明伴我成长”、“宜昌市新春第一课”、“汉语言文化知识大赛”、“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法制进校园”等主题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举办读书节、科技节、社团节、法律和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优秀书法作品评选等活动。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班主任工作室推荐、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创建等活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活动管理,注重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抓好专题教育,全面上好安全、法制、国防、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环境(循环经济)等教育内容,督促高中学校做好新生军训工作。

6、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修订枝江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学校卓越绩效管理的应用,努力争创宜昌市教育质量奖。

7、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按照“写实记录”“学期评价”和“毕业评定”三个板块,从“公民素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维度,使用“宜昌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形成学年电子档案。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普通高中升学有机衔接的学生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8、推进家校共建机制。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建起家校联系网络,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平台。加强留守学生“志能关爱”工作。实施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一对

一、多对一的师生、生生结对帮扶活动。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家园共建工作。

9、启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坚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制定研学旅行课程计划,全面启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0、稳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等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1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以中高考改革为导向,积极推进初中、小学教学改革,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美育等内容的考查;外语听力、口语考试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体育测试增强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用统一机考的方式进行。

12、强化学校体卫艺工作。扎实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建立规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管理档案。加强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训练,大力推动校园足球等各类体育社团发展,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指导学校做好预防传染病和常见病等工作,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分类开展体育、艺术工作评价。举办枝江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初中联赛、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面落实省《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出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若干意见,丰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网络资源,抓好开学第一周和期末最后一课安全教育活动,确保课时、师资、资源三落实。加强中小学生生涯规划(辅导)课程开发,逐校落实《宜昌市中小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指南》的要求,督促中小学常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3、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一师一课”“名师领航”活动。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评价。推进中小学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转变,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创新素养培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研训方式。

三、聚焦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14、抓好总体谋划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眼于教育未来发展,就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用人体制机制改革、教师待遇改善等工作,深入调研,全面谋划,加强宣传,制定相应实施细则,推动我市教师队伍建设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

15、加强师德培育工作。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师德培育活动,完善师德承诺制度,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树立和宣传师德典型,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建立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坚持深入开展转作风抓落实工作,持续推动广大教职工作风转向“严、紧、硬、实”。加强教师考勤、考核等日常管理。

16、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认真抓好教师招聘工作,落实本免费师范生8人,其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人的招聘计划。在教师“市管校聘”的基础上,继续抓好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继续推进城乡援助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偏远、薄弱学校流动。

17、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训。认真做好国培、省培、市培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选派和跟踪管理工作。抓好名师工作室建设,持续开展名师领航活动,落实好学科通识、农村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校长挂职锻炼等专题培训。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校本培训落地落实。加快建立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机制,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实践性培训探索,组织名师开发实践性专题,积极向上推介本地优质资源,借助各级平台建立本地特色的教师培训资源库。

18、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根据教育部及省统一部署,推进教师职称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及乡村补助发放机制,落实乡村从教30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制度。不断改善教师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激励支持教师安心从教。

19、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认真抓好特级教师、宜昌名师、杰出校长、宜昌市学科带头人、明星班主任、明星教育管理者、枝江市骨干教师的考核工作,督促骨干教师履职尽责。开展枝江名师评选工作,促进教师争先创优。

四、聚焦优质均衡,持续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20、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提高保育教育质量。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期行动计划,发挥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带动作用,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范围,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区域公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以上。

2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执行《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枝江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管理办法》,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办学机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农村及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市域内均衡优质发展。

22、探索普通高中发展新路径。深入研究新高考背景下学校面对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教师任职、学生管理、考核评价、场地资源等六大变化的有效措施和办法。应对新高考做好选课走班管理策略谋划,在师资调配、教学评价、设备更新、特色发展等方面初步形成新的管理构架。组建生涯规划教育团队,全面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真实可靠。

23、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巩固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案》,集中职业教育资源办好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特色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鼓励职教中心加强对口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形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24、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更好保障残疾人基本教育权利。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推进学前三年残疾儿童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入园率和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入学率。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以上。

五、聚焦公平共享,持续扩大教育惠民力度

25、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全面改薄”任务,完成城区友谊大道幼儿园、董市高峡幼儿园及问安、顾家店中心幼儿园新建工作。

26、深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调整投入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持续加强对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确保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达到85分以上,新增一级或省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义务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15所;职教中心达到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标准;社会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85%以上。

27、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创建。加强对丹阳小学创建智慧校园工作的督促和指导,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与课堂融合水平,启动建立学校数据中心,研究引导学校管理信息化,力争丹阳小学创建湖北省智慧校园。发现、扶持在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有特色、有成效的学校,不断扩大我市智慧校园创建参与面。

28、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教育城域网中心机房建设,实施教育城域网等保测评工作,落实安全设备配置,确保教育专网安全。建立和完善班班通、计算机云教室、互动录播教室、校园视频监控、图书、考试“六大”管理平台。

29、规范招生考试工作。推行各高(职)中高考考务精细化管理,健全考务考核评价机制。严肃考风考纪,确保阳光招生、有序招生,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和谐。根据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有关安排,做好枝江一中考点学业水平考试试点工作。

30、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和学生资助工作。完善“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资助体系,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建设。落实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入学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加强资助信息化管理,确保“精准资助,不落一生”。

31、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全面启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修订完善《枝江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继续深化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改革和完善镇(街道)教育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助推教育管理重点落实、热点解决和难点突破。做好教育行政审批工作。加强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六、聚焦后勤服务,持续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32、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双随机一公开”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突出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现代学校章程建设,提升校长队伍依法治校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提高学校管理法制化水平。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教育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对教育的监督。

33、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分级防控工作,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三防”措施。统筹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突出加强防溺水、防轻生、道路交通、校车、消防等安全管理。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运用好各类安全教育载体,积极开展校园安全主题教育和应急技能训练。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不稳定因素排查和形势研判,认真做好敏感节点期间学校稳定工作。

34、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强化预算执行、内部审计、学校资产管理。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全面开展收费检查,加大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强力推行收费公示制。进一步加大规范收费和治理乱收费工作力度,开展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

35、强化后勤保障。突出“文明宿舍”“绿色生态校园”“放心食堂”三大创建活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争取所有学校达到枝江市级“文明宿舍”标准,80%达到宜昌市级标准。督促指导“花园式学校”建设工作,确保第10批花园式学校验收合格。实现阳光食堂食品监控平台对接,加大信息化管理,争取A级食堂达到30所,确保2—3所学校达到省级“放心食堂”标准。加强后勤工作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餐饮服务操作流程,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

36、统筹做好其他工作。扎实做好信用体系建设、文明创建、扶贫联系村、“双全”服务等工作,按要求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及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档案、保密、计划生育、统战、爱国卫生、离退休干部教师管理等工作。支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会、妇联、共青团、老科协工作。

篇8:2018年江苏国防教育工作要点

一、深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

分类指导东中西部推进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 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薄弱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 办好必要的教学点, 推进解决超大班额问题。统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定期通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综合利用多种方式推动项目省份提高管理水平。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开展学区制管理工作调研, 适时提出指导意见。对各地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情况开展过程性调研。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指导, 搭建工作推进平台, 总结好经验、好做法, 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推进图书馆、条件装备标准制定与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

二、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

印发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 推动各地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组织升学、规范办理手续、实行阳光招生、加强宣传引导, 不断提升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管理水平。印发进一步做好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 指导和帮助大城市明确总体要求、细化阶段目标、规范招生行为、加强监督查处, 全力做好中心城区、热点学校、主要时段、关键环节工作, 加快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坚持实事求是, 区分建制镇和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不同情况, 指导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三、深化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

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印发减负工作规定, 推动各地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明确责任追究办法。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第2季”活动:部署各地减负自查;开展减负工作督查巡视, 及时查处和通报不规范办学行为;开展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工作, 抽查每个地市的一些学校予以施测, 并将开展减负工作的情况加权考虑, 得出合理结果, 适时公布。加大宣传力度, 创新宣传手段, 积极倡导“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科学理念,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推出一批轻负优质先进案例, 加以培育和推广。

四、深化基础教育治理结构改革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推动学校依法管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开展管办评分离工作调研。探索发挥家委会作用的有效机制。建成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督促各地制定实施细则, 抓好系统培训, 部署系统运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启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实验区工作。指导各地按照备案的专项规划优化学校布局。制定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标准, 细化工作指导, 落实岗位职责。将人防、物防、技防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研制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和演练。创新方式方法, 举办好第19个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进一步指导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开展以消防、安全防范、校车管理等为重点的安全检查。召开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 总结交流和积极推广校车试点运营地区经验。推动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工作的意见》, 创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教育形式。

五、深化基础教育德育工作改革

上一篇:母亲八十岁生日祝酒词下一篇:南昌大学地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