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2024-08-07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精选8篇)

篇1: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幼 儿 园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阶段性小结

本学期,我园继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全园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写好每一篇观察记录,精心准备好每个教育教学活动。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现将本期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了切实在可行的学期研究计划。为本期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目标、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

本学期我们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研究目标,调整了研究步骤,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组织了“幼儿良好行业习惯养成”教研观摩活动,家长走进幼儿园来观摩活动,使家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

二、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实验班,形成了领导指导、实验班引路、其他班级积极参与的格局

为了研究工作在全园铺开,我们成立了以温园长为组长,刘园长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确立了大

(四)班、中

(一)班、小

(一)班为实验班,其余班也积极投入到了研究工作当中。温园长经常亲自参加研讨活动,给予教师们专业性指导;刘园长全面负责指导教师们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教研组长和实验班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坚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幼儿园组织教

师每星期召开两次集体研讨,共同讨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慢慢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就形成了全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形式。

三、从细微处着手,教师的教研工作做得踏踏实实

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的研究工作做得细致、踏实。实验班教师坚持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每个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并认真写好活动反思,非实验班教师也坚持每星期写一篇观察记录,每星期组织一个行为养成主题活动,教师们还积极总结经验,写出了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

四、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为研究工作推波助澜

每个班在开展研究工作时都注意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访等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家长共同讨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让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我们把家长请进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观摩活动向全体家长开放。刘霞梅老师的《小剪刀,我爱你》、郭美英老师的《危险的火》、白晓梅老师的《你好,再见》、刘晓卿老师的《天冷了别冻着》、杨丽老师的《猜猜我有多爱你》……从不同的角度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许多经验,但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课题研究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1、教师们的研究工作浮于表面,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研究水平和文字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2、《行为习惯养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过于简单,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活动中说教的成分过多,今后要注意寓教于乐,把教育活动组织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教育意义。

3、在日常工作中,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注意持之以恒,没有把活动中的培养目标延伸到一日常规当中,进行反复训练。

4、“5+2=0”的教育仍然存在,家园联系还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继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观摩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家园协作,尽量避免“5+2=0”的教育,多给家长讲一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篇2: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中班幼儿经过在小班一年的学习生活,在礼貌礼仪,生活习惯以及课堂常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部分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挑吃、偏食,吃饭速度慢等,特别是新插班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操作方面,幼儿基本上能够按照操作要求操作,使用玩具材料,能够较好的收放玩具,但是存在个别男孩子乱扔玩具的现象;生活自理方面,本学期开始,逐步要求幼儿能够学会自己叠好被子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礼貌教育方面,将继续通过各种故事表演,儿歌,日常随机教育等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为了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以下常规计划:

(一)生活常规

目的:

1、每天能够高高兴兴入园主动接受晨检,与老师问好,插好标志,主动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2、能将晨检卡放在指定的位置,自己的毛巾、杯子、拖鞋使用后会放回原来的位置。

3、能够有序上下楼梯,不推挤,不冲跑。

4、饭前便后,手脏时候能够主动的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5、进餐时候保持安静,做好,正确的使用汤匙,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干净,并懂得饭后要漱口、擦嘴巴。

6、进睡房安静有序,自己脱衣服,并将拖鞋摆好在指定的位置,迅速入睡;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

7、离园前,能够自己整理好衣服,拿好书包,听到老师喊自己的名字才可离开,离园懂得要和老师、阿姨问好。措施:

1、教师每周放学10分钟前组织幼儿当选明日的值日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常规。

2、组织幼儿参加年段的自理能力竞赛,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3、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

(二)教育教学常规:

1、每天来园以后能够安静的到各个活动区活动,能合作的实现同伴间的交流合作;有次序的收放玩具。

2、做早操动作有力,精神饱满,听音乐变换对形状。

3、上课时能够积极举手的发言,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

4、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候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

5、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协商一起玩。措施:

1、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帮助本组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2、每周评选一次“进步奖”(好孩子)

3、根据常规要求,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规教育,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新年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进入中班下学期也是幼儿各项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老师和家长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前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让孩子的各项智能取得更快发展非常重要。

篇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寓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将每种习惯的内容自始至终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其目的是,使各项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系统教学、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家长工作、环境创设五种途径,遵循将每种好的行为先让幼儿认识,再产生情感、端正态度,然后通过培养其能力和技能,最后变成幼儿自觉自愿的行动即形成好的习惯的原则,在习惯养成过程中,真正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幼儿本身,要调动起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让幼儿自我约束自己,能自觉按照各种行为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针对洗手卫生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幼儿结合看录像、听故事,有关不讲卫生、不洗手就拿东西吃,然后吃了肚子疼的图书、图片和有关资料,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其次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先挽起袖子,用自来水把手打湿,然后抹上香皂,手心手背轻轻的来回搓,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把手擦干。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尝试,最终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

二、寓教育于一日活动训练中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不能主动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在不用提醒的前提下,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又如,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缺乏自理能力,特别是在中午进餐和穿鞋子方面存在着不良习惯,如大部分的幼儿不会自己吃饭,在家里是大人喂着吃,只有个别幼儿是自己吃的。还有一部分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子和衣服,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可通过多次强化训练,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 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向能吃饭、能穿鞋子的同伴学习。当能力弱的幼儿有所进步时,再逐渐加以引导与强化。这样,既调动幼儿积极性又促使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寓道理于家长的配合之中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新《纲要》指出: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根据这一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发现家庭对幼儿影响非常重要,要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达到家园共育。特别是新时代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倍受父母的娇宠,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和小少爷,想要什么家长就会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会做什么,一些幼儿为此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导致了幼儿不良习惯的养成,终身难改。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再者告诉家长,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养成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长要发挥表率作用,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另外,还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要注意循序渐进。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方法的指导,对孩子要多用赏识教育。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老师的表率作用很重要,老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的示范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模仿、被学习,孩子身上的不少习惯就直接从成人那里模仿来的,如果老师言行规范,严于律己,从而才能以行为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反之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以及行为习惯的修养。如幼儿礼貌用语的使用,在幼儿园,老师不小心踩了小朋友的脚,老师主动向幼儿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在幼儿入园时,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问声小朋友好! 小朋友早! 并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有的过程看似很平淡、很多余,但孩子在这个环境里生活,他们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那么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常规于幼儿主动参与制定中

让幼儿自己参与制定常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比老师强迫着去做效果要好得多。如幼儿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到户外活动的顺利发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尽管每次活动前我再三叮嘱,可还是有极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我改变老师制定出条框,强迫幼儿去做的方法,在活动前我组织幼儿自己讨论出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做? 幼儿纷纷出主意,积极发言,如不捡石头,不捡棍子,不爬高,不打闹等,如谁犯了其中一条,就自己站到旁边去改。让幼儿主动参与制定常规,不仅使幼儿能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而且还会互相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重要。它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要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及给幼儿提供反复练习的条件,坚持做到持之以恒,最终能够促进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为孩子以后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应该从多方面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4: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关键词】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 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幼儿因为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任性、挑食、依赖、意志薄弱、攻击性行为、不懂礼貌、不和群等不良习惯。面对上述情况,家长和老师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应遵循的原则

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幼儿成长规律和教育学的规律,我总结分析认为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家长和教师应该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当幼儿初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时,应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及时纠正,切不可因为孩子还小,一味迁就,那样将贻害孩子终生。我国教育家颜之推曾经说过:“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因须早教,勿失机也。”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要注意一个“早”字,要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之初进行指导帮助。要在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及时纠正,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候抓住时机,耐心批评指正,跟踪观察,防止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

当孩子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也要及时鼓励,正面强化,对其进行表扬肯定。孩子在被成人赞扬和鼓励后会获得成就感,知道自己这样做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得到父母老师的承认,从而更加强化这些优良行为习惯的坚持。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抓住时机,在孩子哪怕获得一点点的进步时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信心,产生新的希望。

(二)加强正面引导原则

当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要冷静地采取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通过耐心的说教,讲道理,举例子来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进而调动幼儿的力量来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时,要么迁就纵容,不管不问,要么简单粗暴,批评呵斥,甚至采取暴力措施。事实证明,这些做法不仅不会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强化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持续。正面引导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心灵,取得幼儿的好感和认同,注意说教的形象性,结合具体的事件和幼儿的思维认知水平,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用幼儿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和语气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指正。

(三)方向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幼儿的父母、幼儿教师等,在教育幼儿时立场、观点一致,而不应当着孩子面出现分歧,尤其是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时更需如此。

在家庭中,如果成人在教育幼儿时当场出现分歧,会给幼儿造成可乘之机,谁对他有利他就靠在谁一边,这样不但纠正不了幼儿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在同时形成其他不良品质。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家长之间应讨论好教育方式,在态度上取得一致。即使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分歧也不要当面暴露出来,事后再协调一致。

一致性原则还要求家长同幼儿教师协调一致。家长和幼儿教师要经常沟通,在教育观点、立场、方式、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共同制定教育方案,通过家园的不断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家长和教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采取的措施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懂事,良好行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长和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及时奖励幼儿的良好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林因·克拉克认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都是孩子所接受的奖励造成的。有时父母会在无意中奖励和强化了孩子的良好行。可见奖励在形成幼儿良好行为、克服任性等不良行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幼儿没有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目光接触、微笑、拍肩、拥抱、口头表扬等精神性奖励。当幼儿表现出讲道理、合作、友好、分享、自觉整理玩具等良好行为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小红星、黏贴纸、手工纸、糖果以及飞翔玩具等物质奖励以强化幼儿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

(二)采用正面引导为主,强制性措施为辅的方法。正面积极引导指的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有利于改变不良行为的教育方法,包括各种形式的表扬、奖励、道理的灌输,通过活动建立体验,等等。强制性措施指的是纠正不良行为错误的逆任性心理的教育措施,如不理睬幼儿的无理取闹,对幼儿提要求,如果幼儿欺负了同伴必须道歉等等。家长和老师在孩子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无休止的纠缠、抱怨、喊叫、哭闹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温和的惩罚来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园密切配合,做到方向目标方法一致。幼儿不良行为的形成一般都有明显的家庭娇惯、宠爱的原因。一些家长在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问题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幼儿园还存在一些分歧。要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家庭环境非常重要。如果在幼儿园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矫正,而在家里,家长却放纵孩子,这样不但教育效果差,还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家长应充分重视幼儿不良行为对其成长的严重后果,从而认真负责地担负与幼儿园互相配合的教育任务。同时,家长应该向教师学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杜绝孩子一有错误就迁就纵容的做法。

相信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观念和不当的教育方法,让我们携起手来,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为社会和家庭培育健康快乐优秀的孩子,造福社会,造福家庭,造福孩子的一生。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

篇5: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总结

一、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在每次小便后都能坚持洗手,每次吃东西前洗手,小女孩都学着擦屁股等等。加点时能接着盘子吃点心不掉点心渣,加点后幼儿知道漱口、擦嘴,大多数幼儿做得都比较好。

二、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实在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孩子表现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与幼儿年龄有关,幼儿是小班幼儿还因为班中有部分幼儿是今年春天刚入园的年龄比较小,家长们包办现象比较严重,在穿脱大衣方面幼儿需要大人的帮助。在今年进行的穿鞋比赛过程中因为提前请家长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都能自己穿好鞋子,但还有个别幼儿分不清左右,需要今后多进行指导。

三、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幼儿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但通过半年的学习,幼儿上课的“坐功”有了好转表现,尤其是讲故事时幼儿听的特认真,遇到幼儿不听讲,我总是冷不丁的停下来,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区角活动后幼儿听到老师喊活动区关门了,幼儿会尽可能的快速收拾好玩具,而不是以前的大扬场。

四、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幼儿在院子里不乱跑,出入排队走,这样以来拥挤的现象少了,避免了一些安全隐患的发生。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幼儿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极力配合教师,把家庭变为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温床,在接送幼儿的过程中,孩子的爷爷奶奶由原来的背着孩子变为现在的领着孩子上幼儿园,这就是一个大的飞跃。

篇6: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城市建设的生力军中,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数比重激增,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的焦点。由于这些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且流动性大。为了让这一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从幼儿、教师、园方、家长四个角度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关键词:幼儿教育;流动儿童;行为习惯养成;齐抓共管

来自农村的外来务工人员用自己的付出换来了城市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我们应当看成是自己的问题,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近几年来,我园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园率年年增长。由于这些幼儿的成长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经济基础普遍较差,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且流动性大,导致这些入园幼儿的教育成了棘手的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不仅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许多一线教师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为让这部分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探索尝试,从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四个角度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现将我们的的具体做法归结如下:

第一,从幼儿角度,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我们确立了“一帮一”的幼儿互助生活学习方式。新入园的农民工家庭幼儿一入园就分配到一个学习的小伙伴。在坐位的安排上,在分组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午休和劳动时,教师都注意让这些幼儿有一个好伙伴在身边陪伴。

例如,新入园的幼儿方言较重,与大家交流不便,有个城市儿童与之相伴,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不到半年,就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交流顺畅了,这些幼儿入园时的自闭和自悲问题就解决了。又如,新入园的农民工幼儿娟娟没有卫生意识,来园后不知道带手帕等物,常用衣袖擦鼻涕,同桌每次都有礼貌地递上一片纸巾,渐渐地,这个小姑娘也知道要随身带着备用的卫生用品了。

再如,一些农民工家庭的幼儿不懂得来园时和老师打招呼,离园时和老师说再见。一则是羞涩,二则是家长没有给予他们这样的教育。所以,我们就让一帮一的小朋友示范给他们看,一点一点地将这些待人接物的生活小细节当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攻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好伙伴以身示范,这些幼儿的好习惯也就慢慢习得了。

第二,从教师角度,指导习惯的逐步养成为了让农民工家庭的流动儿童在园中不受歧视,我们别出心裁地启动了“特别关爱”活动,专门针对农民工家庭子女的行为习惯问题补课、开小灶。例如,有的老师从最简单的事教起,如教给这些孩子饭前要洗手,要在自来水管前“湿一湿,抹一抹,搓一搓,冲一冲,擦一擦”,让这些孩子一点点养成好习惯。为了让幼儿养成长期讲卫生的好习惯,老师还组织了卫生周调查,利用午休时间检查幼儿的指甲是否干净达标,头发是否坚持洗净,提醒幼儿勤洗衣勤换衣等。为了让幼儿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我们还自编儿歌《我是懂礼好娃娃》《文明礼貌真重要》等来教育他们。

由于许多幼儿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幼儿照顾不周,所以老师在幼儿教育课程

中专门增加了卫生礼貌常识课,教给幼儿如何洗衣叠被、洗脚刷牙、洗脸洗头,如何与人打招呼、和平相处等这些日常文明礼貌礼仪,还不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来境加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如,洗手绢比赛、唱儿歌比赛等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娱乐中熏陶好习惯。

三年下来,许多幼儿普通话过关了,好习惯养成了,为了让孩子的好习惯持久坚持并终生受益,大班每年都会搞一个班级范围内的亲子互动活动,做为幼儿开放日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孩子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成长,有的孩子用行动演示给家长看,那阵阵鼓励的掌声会让幼儿在以后的生活道路明白,做一个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孩子才是人人喜爱的好孩子。

第三,从家长角度,建立习惯养成的督导

由于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不理想,所以才让他们有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讲卫生懂礼貌等行为习惯,要从源头抓起。所以,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在园内开展,也把对家长的素质提升纳入了我们的工作范畴之内。

首先,我们建立起“家长课堂”。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较忙,我们教师分别用周六周日两天的上午时间,不定期义务为家长讲解有关儿童成长的理论知识,家长可选择时间每周到园听课一次,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增加他们的育儿经验。我们还准备一些教育儿童的有关资料打印成册免费发放给家长学习。

其次,我们帮助家长建立起互相学习的接待室。充分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在接待室中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接待室中,我们挂上一些优秀家长及幼儿的照片,下面标上他们所在的班级和幼儿姓名,让各班级的家长都知道哪些家长更加懂得教育孩子,方便他们取经、学习。

再有,我们针对一些特殊幼儿,专门建立了一些家庭档案,跟踪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并做为研究的重点,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

第四,从园方角度,塑造习惯养成的环境

结合近几年来入园幼儿中农民工家庭子女不断增多的现象,对他们的培养教育成为园方比较重视的问题。学校成立了课题小组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策略性研究,许多老师积极响应,认真配合,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程式化的做法。我园不仅思想意识上重视这一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从卫生检查体系的量化,幼儿活动的安排设计、教师的进修再学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开设了家长课堂,为家长灌输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法,还请来专家为家长上课、答疑,为提升孩子的文明礼貌和卫生意识,不仅在园内想尽办法,还与家长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多方齐抓共管,效果的确喜人。

总之,搞好幼儿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努力,汇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才会卓有成效。参考文献:

[1]朱璐璐;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篇7: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论文

伴随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孩子的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孩子文明习惯的培养。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文明习惯往往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然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却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个讲文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品德,能够懂得体贴身边的人,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孝敬父母,这都是良好的文明习惯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培养,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教师自己的教学工作,促进孩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点滴小事,引导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能够给孩子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求助,教师可以先不要急着给孩子解决,而是观察这件事孩子能否自己做到,或许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件事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注意对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观察,找出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帮助孩子进行积极改正,比如说,孩子不懂分享,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只想到自己,不会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吃之前,先想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事例。还有,教师要注重对孩子诚实品格的培养,要教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孩子犯错误时,教师不要急着对孩子作出批评,可以对孩子诚实的品格作出表扬,这就能培养孩子诚实的品格。

二、教师以身作则,示范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巨大,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良好榜样,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避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很多教师当着孩子的面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比如说,随地吐痰、破坏花草、说脏话等很多不文明现象,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好影响。很多时候孩子会不自觉模仿大人的`行为,而跟孩子接触最多的可能就是教师,可见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尽量在孩子面前不表现出很多过分的行为,引导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就要跟各种各样的人合作,为了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要促进孩子之间进行合作,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注意宽严相济,强化行为习惯

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孩子做的,可能会遭到孩子的拒绝,或者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如果教师采用威胁的方式强行要求孩子,则将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怨恨,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师要明白一手萝卜、一手棒槌的道理,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威严,以便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威严形象,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威严,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但也需要进行一定好处的引导,比如说,一顿好吃的,带他玩喜欢的游戏等很多方法,既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又能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营造适宜环境,潜移默化行为习惯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改变是很深刻和长远的,尤其是对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幼儿来说,环境对其性格和行为习惯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因此,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可以对室内的环境进行一定的设计。活动室是孩子们学习和玩耍的主要场所,为此,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好习惯的图片,让孩子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都能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和感染。在图片和相关内容的收集上,可以让家长和幼儿自身都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和任务,让家长和孩子从网上或图书馆等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然后让孩子自己装饰到活动室当中。在室外环境的创造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幼儿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餐厅、游乐设施等地方,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受到良好的影响。例如,在楼梯口可以贴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提醒幼儿在楼道上不吵闹不拥挤;在草地上可以插上一块画着小猴子的木板,提醒孩子不要踩踏草坪,要爱护花草树木。此外,可以在楼道上张贴一些有关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名人名言,如威廉詹姆士的“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等。

五、发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帮助养成习惯

篇8: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言传身教,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模仿性, 外界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作为与孩子接触最为直接和密切的教师更是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言传, 更要发挥身教作用,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令幼儿耳濡目染, 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只重视言传, 只是从理论层面告诉幼儿要如何做, 自己并不这样做, 幼儿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缺乏判断力而陷入迷茫之中。只有言行统一才能让幼儿在模仿中不断强化, 以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如要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教师就要首先成为幼儿的榜样, 当幼儿早上来园时主动与幼儿打招呼, 离园时和幼儿说再见, 这样幼儿在来园与离园时自然也会主动和老师、家长打招呼, 在其他场合也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二、多样活动, 激发幼儿的参与动机

幼儿年龄小, 单纯的说教不仅不能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不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还会适得其反, 使得幼儿滋生一系列的消极厌倦情绪, 甚至会对幼儿园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 以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强烈的参与动机。幼儿的认知与思维处于形象阶段, 画面、色彩比起文字与语言更有吸引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视频短片, 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身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要让幼儿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 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我们可以为幼儿播放影像资料《来客人了》, 这样比起教师的讲解更有吸引力, 更能让幼儿进入特定的场景中, 通过认真观察, 明白如何接待客人, 要做哪些事, 说哪些话, 进而使幼儿学会礼貌用语、文明待人。同时教师还可以拍摄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的照片与视频, 熟悉的人物与画面更能引发幼儿的关注, 增强教学的真实性与熟悉感, 更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更加利于幼儿对文明礼貌的理解与运用。

三、角色体验, 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来自于亲身体验的感受更为直接和深刻, 因此要想让幼儿深刻地理解,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 让幼儿进入特定的角色与真实的场景, 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而且更能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内化与提升, 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让幼儿来玩过家家的游戏, 分别扮演爸爸、妈妈, 再现父母工作与做家务的场景, 带领孩子一起出游, 等等, 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热爱, 体会到父母的辛劳, 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更可以让幼儿体会到家人该如何相处。这样的活动集信息的输出与输入于一体, 所取得的效果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

四、家园合作, 筑造良好的教育平台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学校与家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形成教育合力, 筑造家校一体化教育平台,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1. 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都尽最大的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 买智力玩具、参加各种体验运动, 等等。但往往忽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此, 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家长推荐相关的网站、名师讲座等, 让家长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以取得家长的认同, 这样家长与学校才能积极配合, 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加强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沟通。

家长与教师不能各自为战, 而要加强交流与互动, 老师将幼儿在园表现及时告知家长, 家长将幼儿在家的表现及时告知老师, 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发育与成长, 共同制订教育方案, 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赏识激励, 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机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 更加重视评价。赏识可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 强化幼儿的荣誉感, 从而激起幼儿更大的热情与动机。但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赏识就是对孩子进行一味的表扬与鼓励, 不适当的表扬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会使劲儿滋长骄傲情绪。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加鼓励, 而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关注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善于发现, 能够以最真挚的语言、最丰富的情感、最温暖的眼神来给予幼儿真实具体的表扬与鼓励, 这样才能强化孩子的行为与动机, 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幼儿学会了扣纽扣、系鞋带、学会了自己吃饭, 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树立幼儿的榜样, 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我们要重视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 使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0) .

[2]孙艳.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 (1) .

上一篇:邓论复习大纲下一篇:小学英语教学法主要方法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