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2024-08-19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共8篇)

篇1: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提升方案

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的对象更是日趋复杂,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而言:

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经济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的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具体折旧方法的选用,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资产的种类进行判断。

篇2: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论文关键词:会计 职业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的经济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进行会计教学改革。从市场调查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入手,对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注重人格教育、加强实践性、开放性教学,提高教师素质等改革措施。

会计专业作为传统的专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属于“记账、算账、报账、用账”的管家型人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会计教学改革。

一、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调查

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8.6%,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

(一)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

连续几年召开的会计专业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来招聘的单位数十家甚至上百家,但用人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时要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有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等。

(二)专业胜任能力

走访人才市场、浏览网页、报刊等媒体的招聘条件,不难发现,现在的用人单位所需要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单纯狭义上所指的专业技能,也不局限于书本上那一套东西,而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综合能力。除此外,还应有随机应变能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等。

(三)综合运用能力

调查多家用人单位反映:现在单位做会计,并非纯粹是记账和算账,而是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统计分析、秘书、人事等可能都要做,所以复合型人才受青睐。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不断提高,不仅看重专业技能,更看重综合素质。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基本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加上会计课程枯燥、难懂,严重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申办高职会计专业以来,已有近历史。多次走访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较好,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果安排一件工作给三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高职生、本科生、重点本科生,高职生只会把工作尽力完成,本科生不但把工作按时完成,还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明清楚,而重点本科生则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并指明下一步怎么办。这就是高职学生能力方面的缺陷。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进入高职院校有悲观失望情绪,同时又受到整体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而成绩差的学生自制力差,当学习上碰到困难时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

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教材内容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更新,但教材更新的节奏相对较慢。使新准则、新规范、新改革内容不能及时反映到课堂上来。同时,专业课程的内容存在重复或交叉问题,人为地增加了授课时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局限性

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不能灵活讲解会计理论,同时由于教师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使课堂所讲会计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受到会计专业特点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沿用“黑板+粉笔”口头讲授的教学模式,平铺直叙,方法单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此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困难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将实践教学上升到重要的教学地位,力求培养具有较强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一)注重学生人格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教会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有团队意识。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会计人员作假账、出纳人员携款出逃等案件,这些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所以高职会计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采用多种形式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贯穿在日常教学中,交给学生规避职业风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

(二)改革教学内容,使会计教学内容贴近现实并不断更新

1.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既重视传统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充实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力求将那些陈旧、重复的内容剔除掉,强化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关内容。

2.更新教材内容

社会经济活动纷繁复杂,会计处理千变万化,会计教师要创新教材、精心编排教材内容,缩减不必要的重复。同时,注意选订教育部最新出版教材,也可根据教学情况编写结合本地和本校学生使用的自编教材,以弥补课本的不足。 3.引导学生“专”、“博”结合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才需要有基本的心理学、管理学、金融、法律、税务、语言表达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在会计教学中,应淡化专业概念,引导学生广泛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1.接受后续教育,不断总结提高

会计教师应该不断接受后续教育,使其知识具有前瞻性。例如,会计教师应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新会计制度和财经政策的变化;定期深入企业实践锻炼,以充实课堂教学,吃透教学内容并吐故纳新、不断总结。

2.多学科综合利用,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教材中难懂的专业名词、术语,教师可以通俗地讲解,以增添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在会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艺术、自然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组织教学,以便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进企业会计专家或职业能手做专题讲座

教师对于枯燥的会计理论总是空洞的说教,说服力不强。从企业引进会计高手给学生开讲座,较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使会计教学方法更能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1.抓住“三基”内容,进行精讲多练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点、难点,采用启发诱导式进行精讲多练。某些章节学完后,出一些业务训练题,整本教材结束后,可以进行综合业务训练。例如《基础会计》中“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章节学完后,模拟某企业某月份的经济业务进行部分内容训练,全部内容学完后,再进行综合实账模拟,效果非常好。

2.推行开放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讲到对固定资产进行财产清查时,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账面价值记账,而盘盈时则不可以,只能按照重置价值记账等。

参考文献:

[1]王桂琴.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浅探[J].财会通讯,,(7)

[2]蔡宏标.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财会通讯,2009,(10)

篇3: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探析

一、职业能力内涵阐释

国内学者对职业能力进行界定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职业能力是完成一定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 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从一般意义上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特征和素质的总和,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专项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 职业能力又无法脱离具体的职业角色和职业岗位, 这就要求必须结合具体的职业角色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的意义

1. 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对培养目标的基本职业能力定位是职业学校教育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 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 从而突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依据就业市场———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开发设计。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活动范围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及知识结构, 成为专业培养方案组织构建相应的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门化培养, 使学生既能从事专门性技术工作, 也能很快适应综合型技术岗位。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型的教学模式下, 培养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适应会计核算岗位的能力需求, 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会计工作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核算技能, 还需要掌握决策、管理、分析的电算化综合技能, 此时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都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 增设管理决策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会计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课程, 如ERP沙盘综合对抗实训等。

2. 有效提高职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了强化学生实际的工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 整合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各种专项技能, 既注重培养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又注重心智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实践中具备在岗位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高低决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位置, 具备敬业、诚信的良好职业素质、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的职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才会备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因而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具体内容

1.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框架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某一特定会计活动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特征和素质的总和, 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体系、专项职业技能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所具有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性及其结构, 是决定从业者职业活动能力、工作状况及工作质量的基本因素, 包括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就会计专业岗位而言, 其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方面的内容。 (见表1)

(2) 职业知识体系涉及会计、税务、经济法、证券、投资、电算化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基础会计知识、计算技术知识、出纳实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税务会计知识、会计准则知识、会计综合实训知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管理会计知识、评判与投资知识、资产评估知识、审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等。

(3) 专项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基本操作技能、业务核算、分析、管理方面的技能, 具体包括:会计工作基本操作能力、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成本会计核算能力、出纳实务操作能力、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审计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等。

2.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解

见表2。

3. 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对应的会计专业岗位能力

(1)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培养具备会计工作基本操作能力; (2) 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培养财务会计核算能力; (3)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培养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 (4) 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培养成本会计核算能力; (5) 计算技术、出纳模拟实训培养出纳实务操作能力; (6) 税务会计模拟实训培养税务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 (7) 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证券与投资、资产评估模拟实训培养财务管理能力; (8) 审计业务模拟实训培养审计能力; (9) 会计信息系统、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培养会计电算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辉, 隆平, 黄玲.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

[2]丁常文, 蒋龙余.浅论高职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4月

篇4: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149-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与职能要求

为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旨在经过学校的技能与理论教育,把学生培养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并熟练掌握实际会计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能迅速适应会计岗位工作的人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会计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有出纳、会计人员、会计助理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相比其他专业学生从业单位选择是比较多的,涉及单位包括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私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等。会计工作经常需要与大量的数据、文件打交道,因此招聘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从应聘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学习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等方面来考察是否录取。并且现在很多单位招聘底线都要求应聘人员必须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甚至一些大规模的企业会要求应聘人员有初级和中级会计职称。同时,经济业务与财务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加大,对会计岗位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力度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根据上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与职能要求,可归纳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有职业价值观、专业能力、软性技能等。

(一)职业价值观。会计职业价值观包括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坚持准则、职业谨慎、强化服务等,它决定了会计从业人员的劳动绩效、职业期望和工作态度,从而影响着会计从业人员对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的选择。它是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品质,更是会计从业人员生存与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因此,应严格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保证其职业发展顺利。

(二)专业能力。会计专业能力是指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必须具备的保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能力,具体指财税知识、财务管理与处理能力、出纳技能、税务处理能力、会计基础知识、成本管理与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财务数据计算等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软性技能。软性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人际能力、自我发展和管理能力、运用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掌握能力、计算和语言使用能力、应对和判断能力等。在过去,会计人员只要专业知识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就可独当一面,而随着企业发展逐渐国际化、规模化、信息化,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日渐完善,会计人员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会计事业中有所成就,就需要集专业技能与知识以及软性技能于一身。

三、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学生不是天生就拥有职业能力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接收外界信息、吸取知识,从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个体因素、教育因素、环境因素。

(一)个体因素。学生由于天赋、性格、兴趣、家庭背景等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天赋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硬件,兴趣和性格决定能力发展的倾向,而家庭影响着学生性格兴趣的塑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家庭背景牵制着能力培养的全局,是导致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出现的最关键因素,家长及教师需加以重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

(二)教育因素。通过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与知识,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力。教育的思想、师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等决定着教育的成效,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并严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环境因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总会处在各式各样的环境中,而教学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好的教学环境则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环境的设置应参照职业环境,建立健全实习与实训的场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并结合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本文提出相应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科学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体系。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主要是以会计、出纳、审计、财务管理等会计岗位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为中心,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结合会计职业资格体制与认证的要求,设置行业通用、岗位特定、职业核心、专业拓展等能力课程,并进行岗位适应、专业综合、专业单项、顶岗等能力培养。

(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还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环节。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需遵循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即学习之前组织学生去参观会计机构和企业,让学生切身体会了解整个经营运转过程;待学生对实践有充分认识之后,再在学习中进行实训和调查,包括单领域的实训、综合领域的实训以及社会调查;学习完毕之后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实习,学生实习期间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充当教师角色,指导、督促学生开展会计工作,确保实习效果良好。此外,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之后,根据自己实习的情况如实撰写会计岗位实习报告,然后交给学校评定成绩。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应充分利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的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参加会计专业资格考试来获取“双师”证书。高职院校需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密切的关系,把会计教师合理地安排到会计工作单位任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师实践的能力。同时,要给予“双师型”教师在待遇和职称聘任上的特别照顾,确保“双师型”教师培养顺利开展,吸引更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四)改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高职院校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灌输式和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把学生视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构建活跃的互动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丽金.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析——基于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视角[J].工作研究,2013(1)

[2]马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的构建[J].教育园地,2012(27)

[3]李文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考评研究[J].职业教育,2013(3)

篇5: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本科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王怡

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1期

一、引言

能力是个体胜任某项任务的体力方面和智力方面的主观条件,通过个体的社会活动体现。依据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是指在现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的规范体现工作责任的能力。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包含的具体内容有很多,基本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多个具体要素,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具体能力要素不尽相同。近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的会计职业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笔者将个人品德、专业知识、综合技能作为三个维度,从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不同角度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行调查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会计本科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帮助高校和用人单位改进和完善会计人才培养内容和能力评价方法。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对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源自上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经过近30年的研究后发布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指出核心胜任能力包括工作胜任能力如计量、报告、风险预测和防范等,个人胜任能力如职业道德、领导与协作技能等,同时还应具备广泛的经营管理常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也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教导、说服和沟通的能力;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发布的《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中提出会计教育的内容应是宽口径的,需要具备的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观三方面,完善的会计教育应使学生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些权威机构所发布的报告中,对各个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进行了系统地规范,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完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近年来针对雇主和职业界对会计毕业生能力期望的调查显示,职业能力的供需双方之间存在认识差别,雇主期望毕业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提高经营管理意识、职业道德和掌握多学科背景知识。

(二)国内文献 我国学者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长期研究,林志军(2008)通过因素分析法总结归纳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几点最重要的素质,分别是企业管理方法与技能、会计基础知识和人格特质。邵瑞庆等(2008)研究也表明会计人员在掌握经济和管理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不确定环境下的预测和决策能力。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 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使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准则与工作态度的各类职业能力。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在上述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会计职业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调查问卷分别以用人单位、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三方为对象进行设计,通过对调查对象之间的数据比较,从不同角度考察观念差异。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及对会计本科生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第三部分是对我国高校目前本科会计教育目标和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的评价。

(二)调查样本 调查问卷首先进行了小范围预调查(30份),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后确保问卷设计合理性。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调查对象为财经类、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其中,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包括大一(1%)、大二(9%)、大三(53%)、大四(36%)年级学生和研究生(1%);教师问卷发放80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企业问卷发放80分,回收有效问卷67份(其中国有企业23%、民营企业56%、外资企业18%、事业单位3%)。

(三)指标设置 根据能力特性理论,个体能力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两类,其中在工作胜任能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人品质和从业动力,因此问卷将个人品质作为一级指标。由于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规范要求,其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将其设置为二级指标。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人员也应具备管理者的知识与技能,诸如决策能力、领导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战胜困难和实践创新的能力等。会计工作是由会计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规范与方法来具体实施的,因此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也应该成为能力评价的一级指标,同时还需要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与风险管理。依据国内外会计机构和学者对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结合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共设置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个人品质、专业知识、综合技能。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属于个人品质方面的有职业道德和工作主动性;属于专业知识方面的有专业课成绩、专业资格证书、数据收集与分析、实习经历、法律法规应用、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属于综合技能方面的有团队合作、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创新意识、抵抗挫折。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调查问卷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将指标的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非常重要对应5分,后面依次为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对应4分、3分、2分、1分。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值及其分布情况,每个受访者对指标的打分不同,说明受访者对指标的认可程度不同。根据平均得分可以得出评分者对指标的认可程度,将其分为:高认可度、较高认可度、一般认可度、低认可度四个档次。得分在4.5分以上的指标有:职业道

德、工作主动性和团队合作;得分在3.5分至4.5分之间的有:专业成绩、专业资格证书、数据收集与分析、实习经历、法律法规应用、计算机应用、领导能力、人际交往、口头表达、抵抗挫折;得分在3分至3.5分之间的指标是创新意识、外语水平。上述指标得分比较均衡,未出现平均得分低于3的指标,因此不需从评价指标体系中剔除指标。

(二)权重确定 本研究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定义αij值为第i个指标相对于第j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将任意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对比得到的估计值aij矩阵,取值方法采用1-9比值标注,如表2所示。

根据调查中受访者对上述指标进行的比较评分,结合统计分析的结果,综合权衡后得到比值如表3所示。

由表3可得对应矩阵A:A=1 3 1/21/3 1 1/32 3 1

计算求得向量ω=(0.33251,0.139648,0.527836)T,特征值?姿max=3.05362。一致性指标C.I.=■=0.026811;查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8(n=3);一致性比例

CR=■=0.04622<0.1,通过一致性检验。因此,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个人品质0.33251,专业知识0.139648,综合技能0.527836。

二级指标比较的结果如表

4、表

5、表6所示。

(三)会计本科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确定一级指标权重相同的方法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得到各指标最终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表7所示。

五、结论

(一)找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调查问卷可看出,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一致。62%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当,学校对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偏高,没有切实考虑社会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水平需求;26%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仅局限于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方面,未针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方面,是专门人才还是复合人才,是培养应用能力还是培养研究能力,是定位于高级人才还是中级人才,各高校还有争论。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会计学本科人才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中等规模企业的会计主管、大型企业的普通会计岗位、政府会计管理部门的公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一般审计人员、中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学生在全面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和基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具有沟通合作能力,具备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市场细分情况下,学校应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对就业市场进行划分,根据社会不同需求分不同方向设计选修课程,有方向性地培养学生。

(二)适应社会对会计本科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为了解社会对财会人才的能力需求信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以及专业素质是否能较好地胜任第一份工作,问卷列出会计数据分析、专业实践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抵抗挫折能力、领导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几方面。调查显示,上述能力指标中排在很重要或重要地位的依次是:职业道德、会计数据分析、专业知识与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团队合作。这反映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并重,同时对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应用方面也有较高要求。调查还显示:42%的被调查者认为团队合作比较重要或很重要;认为领导能力比较重要的占33%,认为一般的占37%,但在企业问卷中对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评价分数不高。这反映出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在初次就业时,专业知识和基本业务能力是具备的,但在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方面尚有欠缺,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培养。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高校应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开设培养职业道德、加强沟通能力和提高团队精神方面的实践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摆脱以往只注重笔试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设计性实验、企业会计活动调研报告、参与教师科研团队等多种方式,着重考核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三)把握本科生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就业影响因素中占据很重要或重要地位的依次是:职业道德、综合能力、专业知识。经过四年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专业知识已有较好积累,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法律法规应用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其原因可能是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培养,而在学科综合和人文素质方面有欠缺,导致学生知识面较狭窄,对信息的敏感度不足,相关财经法规不熟悉。对待各类资格证书的态度上,学生认为对应聘工作起重要作用的前三项依次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但对企业进行相同问题调查时,认为资格证书非常重要的仅占17%,认为重要或一般的占58%,很多企业认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重于资格证书。

从总体调查结果看,我国会计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并不高。高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设计培养方案时很少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缺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缺乏信息反馈的通道和对毕业生进行长期追踪调查的制度,导致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不高、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学校应注重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及时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毕业生对学校培养体系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促进会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系“中外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与借鉴研究”(湖北省教育厅2007010)和“会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11091)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会计研究》2012年第1期。

[2]孟雪、林艺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素质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12年第4期。

[3]邵瑞庆:《关于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载《立信会计论丛第3辑》,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版。

篇6: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与实践

摘 要 中国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会计人才。现行的大部分的职业院校的会计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加以改革完善。文章针对针对课程目标设定不明确、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职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文章首先分析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改革完善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职业岗位能力 会计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反观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上就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压缩版,或是将原有的学科课程加以重组的结果,所形成的课程体系不具有自身的特色,不能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宗旨。所以,我们必须对现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的打破,消除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的观念,构建出具有职业特色的、能够体现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1.1 课程设置的现状

(1)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本科教育体系,照搬照抄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或者是在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简单地加入一些徒有虚名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直白地说,就是本科课程体系设置的简化本。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是人才的培养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未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无法满足市场对会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过于重视理论传授,忽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实现程度较低,教学方法仍然以理论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为主,无法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实操实训受限,且缺乏专业指导,学校的实训内容主要是依据理论教学体系来确立的,而不是从会计岗位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来安排的,实训课实质上是与会计专业的岗位实践相脱节的。会计实训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如出纳、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等需求。现有实训的岗位性不够明确,定位不准。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对学生职业方向起到指导作用。

1.2 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的办学与企业的发展是一样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职业学校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1 课程目标

根据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严格按照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构建“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化实践教学、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岗位技能的锻炼,培养学生的适岗能力。综合职业岗位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专业能力,即会计核算能力、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第二,方法能力,即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第三,社会能力,即沟通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

2.2 课程体系

2.2.1 总课程体系设计

(1)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按照行业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将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细化,归纳整理职业行动能力,制订各岗位能力标准,以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学习情境开发,形成以任务、项目及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实现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改变,依据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科学地规划学习领域,实施从行动到学习的改变,分解学习领域的任务与能力,实施从领域到情境的改变。将教学切入点定位于岗位对接,以真实职业技能为参照,制定符合地区人才需求,体现我院特色的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真正做到紧贴市场,服务社会。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转换表如表1所示。

(2)会计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遵照全国统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依据产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会计岗位职业技能需要来设置会计专业课程计划,使课程内容无缝对接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将人文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培养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加强对学生会计专业综合素养的培育;根据社会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社会的行业多岗位转换及内涵转变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最大化地发掘学生的专业能力潜能。设置会计专业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基础公共课、专业课以及实训课的课时占比,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岗位模块及拓展模块。公共模块,该模块主要承担德育、体育、办公自动化、基本文化素质、职业基本技能教育的功能,实现文化课对专业课的递进式服务。职业岗位技能课程模块,通过在校内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室对仿真业务进行岗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实现“零距离”上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拓展与会计展业相关知识,通过在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训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处理企、事业单位基本经济业务。

2.2.2 实践教学体系

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增加动手实训的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技能训练体系。重视技能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积极作用,争取做到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课赛融合、学做互促、技能递升”。专业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突出职业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要做到“课赛相融,学练互促”。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采用岗位模拟、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训内容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展开,根据任务驱动、岗位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用原则来制定实习的各项内容。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是企业认知和沙盘模拟认知实习、基础会计单项实训和传票翻打实训;第二学期,开展会计实务实训和电算化实训;第三学期,开展会计岗位分岗实训;第四学期,开展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实训和出纳技能实训;最后一年企业顶岗实训。

2.3 教学方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逐步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其次利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2.4 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过程的全程化、考核空间的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和互动式评价。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7: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顶岗实习职业岗位分析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变了又变,为了让毕业生出去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顶岗实习便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地位,中小企业也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小企业也将招收更多的人才。作为会计工作,关键还是看工作经验,你的工作经验越丰富,那么你的工资就越高。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两年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努力掌握并熟练运用相关技能,从而更好的适应实际的工作。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了解会计岗位的各个操作环节,操作要点,不同会计岗位的相应职责,与自身理论进行结合分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认识自身不足,从而做出相应改善,培养相应的工作技能及处事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实习单位概况

台州黄岩日进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铁铸件生产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铸件生产设备,辅以完善的炼铁铸造技术,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铁铸件,公司销售状况良好,年产值近亿,拥有三百多熟练的操作工人。公司长期致力于员

工技能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生产技术的完善,从而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二)实习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本部门职责及岗位设置

岗位设置:财务主管,出纳,记账,复核,总账,报表,报税等

(三)实习岗位职责

审核各类原始凭证例如发票、银行进账单、以及承兑汇票等,对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原始凭证填写相关记账凭证,并装订成册。

(四)实习岗位工作流程

仔细审核各个部门交来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归集,到月末开始本月记账。

(五)实习岗位工作知识与能力要求

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要具备,简单的分录要求必须熟练,熟练运用相关的财务软件,熟练的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

(六)实习内容及过程

(一)实习方式

与自身理论知识进行结合分析,时刻记录工作难点和注意事项。空闲时间浏览公司以前的凭证,更好的了解公司业务及凭证制作方法,之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自己操作,不断的与自身的理论进行结合分析,直到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为止。

(二)典型工作事例描述

填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将税金卡插入接口→进入税控操作软件→选择专业发票填开→将系统中的发票号与发票簿里的发票号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发票填开。

一、实习总结及体会

(一)学校课程设置与实际岗位的差距分析

通过顶岗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仅仅只起到了一个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实践经验,例如税收申报,工商年检,养老保险申报等等的实际操作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涉及到,仅仅提到过计算方法。

(二)企业实际岗位对技能的要求

相关财务软件的熟练应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练运用,会计相关知识必须具备,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学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差距表现

例如预提费用,按照学校所学知识我们在结转时应该通过以前损益调整,而现实中,除了上市公司需要这样,一般的中小企业可直接结转预提费用,不用通过以前损益调整。例如养老保险金的计提依据,每个行业都是不同的,比如我现在的铸造业,计提基数是工资*0.75而学校只提到计提率。

二、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的建议

(一)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建议

增加成本会计课时,使得同学能够熟练的进行相关成本核算及结转,通过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

(二)对学校技能训练的建议

篇8: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实践教学

一、职业能力品质是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的重要内容

新《企业会计准则》提高了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品质的要求。传统行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力求对所有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而详细的规定, 这样的操作规定导致了会计人员对传统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形成严重的依赖性, 在执业理念上重操作轻理论, 没有太多的职业能力要求。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表现在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般要求和具体原则, 对记录的要求不再明确规定。

加强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品质是深化会计教学改革的要求。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 在目前的会计教学实践中, 注重对学生进行应用性理论的教育, 忽视基础性理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造成学生上岗后只会机械记账, 既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又缺乏从事理论探讨的能力。加强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品质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要求。会计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新招收的会计专业的大学生在正式上岗前, 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进行岗前培训, 加大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 如何加强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使其培育出来的人才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 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完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 使高校的培养目标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 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 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品质应把握的原则

第一, 坚持合法原则。使学生树立在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时, 必须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法合理判断的意识。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 应当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 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乎常理的判断。也就是说, 会计职业判断只能在会计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作出判断和选择, 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要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 坚持诚信原则。诚信原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能力的重要原则, 它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客观公正地对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断。新《企业会计准则》给与了企业更多的会计自主权, 有利于会计人员根据经济实质作出判断, 但同时难免给企业提供了更多操纵会计信息的可乘之机, 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面临着更大的“诚信风险”。这样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品质的建议

随着新准则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及以后在各类企业的普遍应用, 对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在企业零培训或较少培训下就能独当一面, 这就需要各大专院校在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 提高在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对策

首先, 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 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 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 具备终身独立自学的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农业或工业时代, 如果说不识字是文盲, 那么,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不会再学习的人就会成为现代文盲, 而很快被这个社会淘汰。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企业的不断创新, 新的经济业务大量涌现, 会计处理、会计规则不断更新变化, 要求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动态地更新知识, 补充新内容, 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只有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通晓会计政策,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从而能在诸多可选择的方法中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分析与选择, 并把它们恰当地运用到会计处理中。

其次, 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和改革。会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后续发展及学习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学中, 一是要重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尤其是对会计准则、原则及各类会计规范的把握。二是要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知识, 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金融工具、资产组等新概念, 规定了不同的计量属性以供选择、使用, 使会计的技术难度增大, 要求会计专业学生较之以前有更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金融财经知识。三是要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 逐渐改变“灌输—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从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会计现象和业务入手, 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 要重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规范, 最终需要纳入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规范当中, 可以通过制定规范的会计实践教学实施进程控制表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进程应结合满足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进行组织, 利用准备阶段编制好的会计实践教学进程控制表, 督促、检查学生完成阶段实践的情况及质量, 以督促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实践任务。要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交易或事项做出合理的判断, 那么对交易或事项的正确而迅速的处理则是基础。加强实践性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需要由浅及深、循序渐进。不同课程有不同实践重点, 通过有步骤地实训, 使学生所学课程系统化, 增加学生在校期间处理实际业务的数量和经验, 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因此, 人手一份进程控制表可实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个性化控制, 可以最大限度地针对每个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最后, 还要加强会计专业人才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应本着真实、公允的原则, 其判断结果所产生的会计资料应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因此, 学生除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 还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财经法规的学习。同时使学生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 通过业务操作, 维护企业及社会利益, 从而避免在运用职业能力时, 出现人为的失误和偏差。着重教会学生如何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提高其实际执业能力。

(二) 提高在校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职业品质对策

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品质已不单纯是会计专业学生自身修养高低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高低、会计信息真假的社会问题。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的建立并逐渐成型的时期, 在这时候进行会计的伦理教育极利于日后这些准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然而, 我国大学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仍未把职业品质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 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品质意识, 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品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因此, 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品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1. 会计教材的建设。

目前, 我国的会计界对于会计伦理在会计教学中作用如何尚未形成共识, 会计教材的撰写注重会计理论的阐述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 会计伦理内涵和作用则往往被忽视, 如何建立一套集会计理论、操作技能和会计伦理于一体的会计教材体系是会计学历教育的当务之急。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在会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职业品质教育, 英国专门颁发了会计道德教育大纲, 要求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把道德教育作为在未来企业之间的竟争中保持其发展地位的重要措施, 明确地把学校教育作为灌输其价值观和职业品质的重要场所。美国欧文出版公司出版的《财务会计》和《基本会计原理》都把伦理问题摆到非常突出的地位, 都在序言中强调指出:伦理是最基本的会计原理。国外最新的研究也表明, 会计伦理对经济及管理的作用胜于会计法律。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现在会计课堂教学的形式丰富多采,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使会计教学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在采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时, 更可以使会计教学的内容多样化, 在理论教育中穿插案例教育, 以音像、声音、图片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会计伦理在会计职业中的重要性, 特别要让学生了解会计人员的道德困境及其选择的原则。

3. 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情性教学环节是会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它也是会计伦理教育的一个重要节点。让学生通过对经济实际的了解, 认识到会计职业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有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不仅有利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 更对企业成长、对社会大众的利益、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 学生的学余生活。

在课堂学习之余,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会计知识竞赛, 或者组织会计伦理意识的辨论大赛, 激发培养学生对会计伦理意识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 形成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建群.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J].会计之友, 2004, (10) :12-13.

上一篇:高考作文指导(17):写想象作文下一篇:广电网络xx分公司18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