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2024-08-09

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共9篇)

篇1: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复习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22人,二班21人,共43人,其中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只有个别学生学习困难。

二、总体目标:

通过期末的复习,把学生本学期所学知识系统梳理一遍,把学生遗忘的知识找回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本学期的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具体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图形的变换》复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

2、《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4、《因数和倍数》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掌握因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四、复习内容及要点:

1、因数和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2、分数和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因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4、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及容积时,除了要掌握好它们的外在特征之外,还要根据已有的空间观念,分清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概念,然后再做习题。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5、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6、图形的变换

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及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固定度数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旋转是本节内容的难点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学生旋转方面的讲解与动手探索,争取让学生都掌握有关旋转的内容。

五、复习措施:先单元复习再分类性复习

1、认真看书,牢记基础知识,背会理解基本概念。提高做填空,选择,判断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2、细心计算,格式完整,书写认真!

3、认真读题,审题,按步骤完成图形计算和应用题。认真检查!

4、查漏补缺,数学书上的重点题,争取全部掌握!

5、抓紧时间,做分项和综合试卷,提高学习能力!

6、整理这学期所有的试卷和练习题,强化应试能力。

7、帮助学困生:

(1)、组织一帮一的学习合作小组。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

(2)、对个别学生单独进行指导。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

篇2: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张花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总复习的编排应对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习。在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三、复习的重、难点

复习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的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具体复习安排

1.“100以内的数”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98页的第5题。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同颜色的小花。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按照一定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习。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4.第100页第11题是数物体的题目。图中所摆的正方体有部分的遮挡,学生数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确有困难,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摆成图中所画的形状,然后再数一数实物。最后,对照实物和图,让学生讨论,哪部分是开始没有数到的,以后在看图时应注意什么。

5.“统计”的复习。

本学期统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分小组直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先不出填好的统计图,而根据全班的实际情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的全过程都复习一遍。

五、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6人,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或是由于年龄太小,或是由于基础、智力、学习行为习惯等问题而使他们的学习有较大的困难。尤其本学期已经涉及到了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对于一些计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还有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而且很少有做完题检查的习惯。另外,对于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以及位置的认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

六、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篇3: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迎战高考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同学学习数学的误区.

误区一:有些同学做题具有选择性,爱做会做的,见到陌生题就喜欢绕道走.实际上,遇到会做的习题时,看起来埋头在很认真地写与算,脑子实质却是空白的.这对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我们知道,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学生逐步锻炼,尤其可以通过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复习中不能惧怕难题、新题,一旦遇到,应该沉下心去分析题目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所求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支持……这样如果能找出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合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误区二:有些同学的笔记记得非常漂亮,而在问及老师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时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了.有些同学则更没有安排时间在课后温习笔记的内容.我认为这样做笔记等于浪费时间,不记也罢.我们应该做到的是,上课时应该以认真听讲主动思考为主,需要记下的是老师提出的重点和难点,课后再来认真思考整理.如果课上听懂了课后消化整理的时间就能大大减少,从而效率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误区三:我们提倡学生多问问题,但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或者因为不喜欢花时间思考而出现的提问是不可取的.或许你使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所有可以用于解决该题的方法都尝试了一遍,也没有解决一道数学题.从表面上看,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很多人会认为学习效率太低了.但是,这种收获是隐性的,敢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脑得到的训练是不能通过机械的做题得到的.所以,提问应该发生在反复思考之后,而且在老师启示的过程中也要认真思考,争取接受最少的帮助就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大脑在得到了锻炼的同时还获得了新知,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以上几种误区在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同学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如果你发现自己只爱学习而不愿动脑筋思考,就请尽快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它不仅有助于你现在的学习还有助于你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然而只思考不学习又会走上另一极端.

误区四:有些同学只“想”不做,眼看脑转,解题思路就有了,于是盲目地认为这类问题已经掌握,从而束之高阁,没有拿一道题试试自己的这把“刀”,等真正到考试时就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经常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得分率低.高考数学的时效性很强,需要在两个小时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题目,更需要在熟悉的题目上得心应手才能挤出时间来解决压轴题.因此那些“差不多会”的程度是适应不了高考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到四个层次:懂———会———熟———悟.听“懂”别人讲的是最基本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高考是闭卷,最起码要做到“会”,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会做.然而时间有限,这还要做到“熟”.这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艰苦过程.如果要想在高考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还要达到第四个层次“悟”,即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决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之后有时间去思考:困难源于知识上的哪些缺陷?是思考得不全面,还是心理因素不过关?该如何改进呢?还可以有目的地找一些类似的题来练,从而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多题一解”,它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当然还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法吗?也就是“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培养你的发散思维.同样是学习一个问题,掌握程度不一样,那么在高考中获胜的几率也就不一样.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的.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把每个问题都弄懂弄透是不太现实的.那就要求重点把握要准,考试当中A级要求的就没必要深挖,C级要求的当然相对要多花些工夫,同时还要有个详细的计划才能从容迎战高考.

二、迎战高考要有周密的学习计划

误区五:面对高考,各科老师都会系统给出复习资料,同学们自然也会有所准备.但高考之后发现许多资料都没有来得及做,即使老师改完讲完的试卷有些同学也没有仔细看过.还有一些只是抄满了,真正沉下心去做的比想象中的要少许多.当然,这并不是同学不用功,不想学,而是时间有限.要想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求同学们在开学初制订好适合自己的计划,长到一年,一轮复习,短到每周,甚至每天,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的任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开始复习之前请教老师各阶段的复习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计划.数学的第一轮复习内容要全,基础要牢,计算要强,确保根基牢实.二轮查缺补漏深入思考,构建好知识体系.做到每个章节都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因此前两轮复习时可以根据老师复习的步骤,计划好每天什么时候要复习老师讲过的,什么时候预习要讲的,什么时候补充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周中何时做单元练习,何时做综合练习,何时反思总结一周内容.到第三轮就要练习临场发挥了.这个阶段就要计划好何时做练习,何时纠正,何时反思,何时做巩固练习.有了周密的计划,你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从容迎接高考.但有些学生在执行过程中恒心不够,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一个计划执行不到两天就放弃了,处于一个天天计划,天天变化的状态中.还有些学生信心不足,在课堂上一步不会,死揪着不放,以致下面知识根本没听,一道题不会一堂课就不想听了,课后也没有做一些补救措施,下一节也听个半懂.如此往下的恶性循环,数学成为一门弱势学科也就逐渐形成了.所以同学们还要计划好如果遇到拦路虎时应该怎么办,过后又怎么办.我觉得课堂上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跳过或者把它当成已知的去听下面的知识,课后按计划补齐即可.

三、迎战高考要实战演练做好应试心理准备

考试结束后听到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不马虎,我能考130”“如果有时间,我能考120”……但考试没有假如.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错误?

误区六:许多同学在平时训练时听着音乐,聊着天,一道题做个半小时,一张试卷做了半天,在非常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做完.分数挺高,自我感觉也良好.但高考考场已被家长、学校、社会和你自己渲染成非常严肃、重要以至神秘的战场.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许多学生考试时心怦怦直跳、手哆哆嗦嗦,好长时间心情平静不下来.如果此时再来一拦路虎,更增加了此时的紧张情绪.如果考试在慌乱中度过,何谈超常发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像对待高考一样去认真对待,适当地营造一些紧张气氛,使自己能够完全地投入思考.而等到高考像对待平时练习一样认真严肃,大脑再兴奋些,人再仔细些,你就会很好地发挥了.总之就要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并且在每次认真地练习之后,无论考多少分都应该认真地反思.从知识上:哪些过关了?哪些没有?如何补救?从时间安排上:哪些地方快了?哪些地方慢了?如何调节?从心理上:紧张吗?懒散吗?开头和结尾的心理状态好吗?遇到难题怎么处理的?正式考试我应该如何应对各种情况?制定一个考试预案,考试时才能从容面对.总之,整个复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练习、反思.调整的过程,最终把你的知识、方法、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去迎战高考.

高考是高三学生既期待又害怕的一次考验.它既能锻炼你的意志,又能培养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同学们应该相信: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相信只要你能科学地迎战,等待你的必将是大学的美好生活.

摘要:本文指出高考数学复习中常见的误区,并且指明如何走出误区.

篇4: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篇5: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复习的重点内容是:

1、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数位表,掌握数的组成。

复习的相关题型:

1、数的组成:

(1) 7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

(2) 3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判断: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 (很多学生很粗心,对2个十和6个一最成的数是26能够很快做出,但是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假思索的认为6个一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62。)

2、数位表的认识:

(1) 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7,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4,这个两位数是( ).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的数字是5,这个两位数是( )。

(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先说十位上的数字是5,个位上的数字是6,都知道这个数是56,反过来先说个位上的数字,就会有个别学生犯错)

3、100以内数的顺序以及大小比较:

(1) 按规律填数:

(a) 112131()61()()91

(b) 1009590()()()65()

(2) 与37相邻的数是()和()。

(3) 用2、5、7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他们相差( )。

(4)用2、5、7三张数字卡片组成的两位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他们相差( )。

(5) 在○里填上“”“ ”或 “=”

37 ○ 65 68-20 ○ 68-30

40+7 ○ 50+7 67-7 ○ 60

二、100以内加法、减法的复习。

一年级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学期数学第六单元的内容应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

复习主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能熟练的进行100内数的口算,在具体情境中能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

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篇6: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及要点:

1、方程:

复习时,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用数对确定位置:

复习时,让学生熟练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列、行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找规律:

复习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4、公因数和公倍数:

复习时,要抓住数的整除特征以及素数和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一些重要的概念,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分数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好。

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分数和意义和性质,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叫做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知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弄清分数与整数、小数的联系,以及分数单位、约分和通分等重要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计算和应用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注意使学生弄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另外,还要注意使学生掌握在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怎样算比较简便,真正提高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计算是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训练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势在必行的。

7、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8、圆:

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要适当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注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很重要。

9、统计

在复习中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进一步扩大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具体安排6、1——6.4复习方程

6.5——6.9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

6.10——6.13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14——6.16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6.17——6.19用数对确定位置、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6、19以后做综合性练习,可以根据本册内容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灵活的多为学生准备一些综合练习题目,全面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所有题目,争取让学生把书上的题目全部都会做,同时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做题习惯。

篇7: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本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校生活,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较专心的听课,书写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口算能力较强,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够工整、规范,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过的知识有回生现象,比如:个别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熟练的进行换算,还有的学生对“大约几时”的判断比较模糊,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通过三次测验,及格率在95%左右,优秀率在80%左右。有两名学生始终是考不及格,其中一名学生第一次考了6分,第二次考了5分,第三次考了10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希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复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复习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和人民币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方位与图形及厘米、米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图形的拼摆、数100以内的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复习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五、复习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和时间的认识。

六、复习措施:

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1、大胆采用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习方式。

整理复习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只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整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整理,可以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这样便于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灵活运用练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练习题。

4、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查漏补缺。

无论是学生回顾整理知识,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教师要帮助他们及时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8: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复习到底是什么呢?

老师答:复习是巩固知识、增强能力, 使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学生答:“复习=题海”, 复习就是每天做试卷.

笔者调查了本校六年级100名学生, 42位认为复习就是做试卷, 58位认为复习=做试卷+老师讲评试卷+订正.特别是进入六年级下学期的漫长毕业复习阶段:老师面临毕业检测的压力, 则陷入试卷批改的“重围”, 认为熟能生巧, 练得越多, 学生进步越大, 成绩越好;学生忍受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的压力, 反而是熟能生厌、熟能生倦, 熟能生笨.那么, 如何在复习中轻负高效, 让学生感觉到“复习≠题海”呢?

一、使学生乐于复习

在复习中, 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都已学过了, 没有什么好学的, 这就需要老师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老师不要把复习当作考试倒计时的冲刺, 不要把考试当作复习的唯一目标, 要把复习当作平时普通的学习过程, 只要学生进步了, 我们的复习就成功了.为实现这一理念, 师生在毕业复习中要做到有合适的目标、周密的计划、进行有趣地练习、作业的赦免等.

(一) 合适的目标, 使每名学生都有奔头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评估, 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 使他们学有奔头.把班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自己的目标.

(二) 周密的计划, 避免“复习课=题海课”

制定复习计划虽然会花费时间, 但对复习大有帮助, 通过制定复习计划, 可以知道应以什么样的进度复习, 同时, 在复习过程中可随时掌握自己的复习进度, 了解已经复习到何种程度, 是否拖欠了复习的内容, 将复习进度掌握在手中, 避免“复习课=题海课”.

1. 教师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不仅要让学生“温故”, 还能使学生“知新”.因此, 开始复习前, 教师必须将小学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对复习内容有一个统筹安排,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使复习有的放矢, 避免出现题海战术的情况,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计划要全面

复习计划要能使老师统筹安排, 节约学生的时间,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在复习进行中, 要始终贯穿着一个长期目标.复习是什么?怎样复习?复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该如何达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在复习前老师都必须心中有数.

(2) 计划要有针对性

从学生实际出发, 才能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 避免出现无目标地重复复习.例如, 简便计算对一些学困生较难, 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

2. 学生合作制定复习计划

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指明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 角色分配等.如:

空间图形复习计划

队别:必胜队队长:徐奕晟队员:朱、罗、王、李、林、潘

优势:全组学员已了解所有公式的推理过程, 能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需要提高的部分:空间观念不强, 不能灵活运用.

例:用棱长1厘米的小立方体, 拼一个较大的立方体, 至少需要 () 个.

具体措施:活动时间:周二、周四中午.

任务分配:朱、罗负责找此类易错题, 王、李负责准备演示材料, 徐奕晟负责组织讨论.

教师和学生有了周密的计划, 确保了教师有序地复习, 学生目的明确, 有效地避免了“复习=题海”的现象.

(三) 心理干预, 促成有效复习

六年级学生以为自己长大了, 心理逆反, 厌学严重, 还有少数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显现出来, 作业不完成是他们的“家常菜”.可分三类:第一类“推”, 今天的作业推到明天完成, 有数不完的明天.第二类“赖”, 能赖多少是多少.第三类“不做”, 老师不在就不做.对付这类学生宜疏不宜堵, 允许其偷工减料, 只能将惩罚作为最后的手段.根据情形不同, 措施如下:

1. 全部免做, 欲擒故纵

个别学生智力不错, 成绩也不错, 就是不爱做作业.针对这种情况, 是请家长到学校?还是放学留下补……思量后, 我决定叫他整个星期的作业都不用做———全免, 刚开始, 学生还挺高兴的, 但过没几次就感觉不对劲, 感觉自己像孤单失群的大雁, 害怕失去学习的权利, 会寻找归宿心理上有期待于是就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 而且会把前面的补上, 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2. 部分免做, 允许“偷懒”

上面的只是班里的个例, 但更多的这类学生还是要做到“严”字当头, 并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转变其习惯.老师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待遇”, 允许他们“偷懒”:

(1) 交换法

可以不做简单的练习, ———综合运用题必须全做对;

可以不做计算题, ———每次测试必须达到优秀;

两份作业任选一份做, ———班里公认的数学优等生.

(2) 榜样法

通过小组合作、小队同学的捆绑优秀同学的正面影响, 督促、带动的作用下, 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3) 递增法

如3周的复习时间里, 第一周允许有3项作业免做, 第二周递增到2项作业免做, 第三周递增到只允许1项免做, 这样既具体又模糊, 在不知不觉中, 改变了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使学生善于复习

(一) 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复习中, 渗透数学内容梳理的方法在于“理”与“清”, 通过整理前后知识、沟通相关知识、使模糊的概念更加清晰, 技能更加熟练, 使原来分散学习的有规律性的知识联系起来, 融合起来, 使之系统化, 条理化, 构成纵向“串成线”、横向“连成片”的知识网络.梳理知识的方式有:知识树、复习日记、习题卡片等.

数学知识树.就是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把知识的脉络理清, 以一个知识点为主干, 由这个主干开始分支, 每一个分支都是知识点的主要部分, 分支上有果子, 学生称之为数学果, 是学生举的例子或学习方法的总结.

复习日记.是数学日记中的一种形式.主要是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复习后的心得体会.

习题卡片.学生在复习中, 会遇到不少的数学问题, 不可能都能及时解决掉, 让他们储存在“数学银行” (错题集) 中, 到毕业复习时, 学生们只要清理“数学银行”, 交流各自的问题, 把自己不懂的或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卡片上, 小组内先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最后, 让学生把这些卡片集成册子, 称之为“数学宝藏”, 而对于我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呀!

(二) 复习策略的指导

1. 经常概括所学的内容.

即这一阶段学了些什么?它们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这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当然, 这能力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培养的,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渗透与培养.

2. 经常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对成长中的每名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各种能力的局限性, 所以在概括知识点时会出现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虽然在复习时老师同学可以帮助他, 但同伴间的一种经常性的交流, 能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之处.

3. 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指导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思, 做完题后要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方法与思路, 错了要认真找原因, 自觉地纠正错误.

(三) 针对不同题型, 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和方法

数学的题型不外乎是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图形题和解决问题.

做填空题一定要培养学生写过程, 不能蒙.

做判断题要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 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能够像语文改病句一样会改, 还可以教会学生用反推法, 举例法和假设法.

选择题则要教会学生用排除法和代入法.

做计算题要培养学生养成按步骤解题, 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很多学生四个步骤只做了一个, 那就是算.

解决问题除了教会学生解题步骤外, 还要教会学生解题要有依据, 找到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会学生抓题中的关键字、词、句, 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应用题

篇9:小学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教材简析

学生在二年级时,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和步感受了排列组合的思想的方法。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学习排列组合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重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科书第10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不重复,不遗漏以及符号化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星期六是小红的生日,她打算和几个小伙伴到数学乐园里去玩。一大早,妈妈就给她准备了几件衣服,请看(课件出示几件衣服)这些衣服漂亮吗?(漂亮)有几件上装?几件下装?(2件上装,3件下装)。如果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搭配在一起是一种穿法的话,你觉得小红一共有几种穿法?(学生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谈话的方式展开,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的导课轻松自然,直奔主题。】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探究搭配的方法

师:小红的这五件衣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呀?请大家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卡片(两件上装、三件下装)摆一摆,看一看到底有几种不同的穿法?摆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搭配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2、汇报展示搭配方法

师把教具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请小组里的代表上讲台把自己的搭配方法介绍给大家,谁愿意?(请三四名学生代表到黑板上操作并口语表达自己的思路),预设:①先固定上装,再用2件上装分别与3件下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②先固定下装,再用三件下装分别与2件上装搭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几个同学展示并表达了自己的搭配过程,结果都是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那你比较喜欢刚才哪位同学的描述?为什么?(生答)

小结: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其实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再次走进了数学广角,学习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搭配(板书:数学广角→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动嘴说一说,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搭配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并训练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思维的能力。】

3、寻找简捷的表达方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学具卡片摆出了五件衣服的6种搭配方法,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这些學具,你们能通过什么方法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请同桌交流、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方法)

(学情预设:可以用文字表达,用符号代替,可以连线……)

师:请大家在答题卡上把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再列式算一算,有几种搭配方法。

(生记录、计算,师巡视、了解、指导)

请三四名学生上台投影展示说明自己的记录方法

预设1:有序,用文字表达

灰短袖—花裙子 灰短袖—长裤 灰短袖—包裙

蓝长袖—花裙子 蓝长袖—长裤 蓝长袖—包裙

3×2=6种

预设2:有序,用符号表达

① ② A1 A2

B1 B2 B3

3×2=6种 3×2=6种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生答)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搭配事物的时候,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一定要有顺序地进行搭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对比学生的作业,感受有序思考的好处,深化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描述记录的方法中,渗透“符号化”思想。】

三、巩固新知,实践应用

1、早餐的搭配

①操作并列算式

师:小红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地帮她搭配衣服,她真高兴,她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套衣服,出发前,要填饱肚子呀!瞧,妈妈已经给小红准备好了早餐(课件出示早餐),这些早餐有什么特点?(上面两种是喝的,下面4种是吃的)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这些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吃法呢?请大家在答题卡上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搭配连线,并列出算式。

(学生在答题上记录,列算式,师巡视、了解、指导)

②展示作业

请两三个同学展示作业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如果再加上一杯果汁,一共有几种搭配?你能直接列算式吗?同桌说一说,指名答,3×4=12(种)

2、照相搭配

①课件出示图片,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为小红的早餐找出了8种不同的吃法,小红感谢大家,她匆匆地吃了早餐就出发了。和小伙伴汇合后,他们一路蹦蹦跳跳地很快便来到了数学乐园,还没进门,他们便碰见了多久不见的好朋友聪聪、明明。他们4人都想单独和聪聪、明明分别合拍一张照片,一共要拍多少张照片?

②现场表演、操作

老师请4名学生当小红和小伙伴,请2人当聪聪和明明上讲台,再请学生上台操作怎么照相。

③请学生列出算式,2×4=8(张)理解两种方法:一种是2个4张,一种是4个2张。

师:通过照相,我们又巩固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照完相,小红和小伙伴高兴地进入数学乐园玩去了。

【设计意图:目标达成练习,强化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进而抽象到直接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师进行全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课本102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105页第6题。

教学反思:

上一篇:机械电子工程求职意向下一篇:银行演讲稿 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