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2024-08-14

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精选8篇)

篇1: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医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

一、危急重患者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

1、标准:

(1)危急重患者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2)病历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3)会诊讨论等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患者会诊应在≤15分钟到达现场。

(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患者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讨论分析。

(5)紧急手术应在决定手术后即刻开出术前医嘱,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病房,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由有关科室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医师主刀。

(6)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7)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2、措施:

(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

(2)为急危重患者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

(3)急危重患者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

(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

1(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9)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和记录。

(10)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综合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围手术期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

(2)大中型手术、复杂手术、危重患者手术、特殊患者手术、新开展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有详细的手术方案;手术审批报告及时;完成术前小结。

(3)择期手术应于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手术室麻醉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

(4)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评估风险,制定麻醉方案,术后按时访视。

(5)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6)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要求执行。(7)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8)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执行。(9)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10)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及麻醉需要。

(11)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1)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

(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报告审批。

(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相对禁忌症。

(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手术人员。(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相关准备。(7)手术过程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访视。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

(9)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10)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11)严格手术安全核查相关规定。

(12)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汇报。

(13)及时书写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14)离体组织送病检。

(15)麻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

(16)手术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交班。

(17)病区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

(18)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手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

(19)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有创诊疗操作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质。

(2)有创诊疗操作项目根据患者病情是必要的、可行的。(3)病员及或家属(委托人)同意。(4)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5)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4)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患者心理准备、物质器械、药品、人员等。

(5)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原则。(6)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7)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8)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输血与药物管理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格。(2)输血与用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字。(4)药品要严格掌握等级权限。

(5)在病程中详细记录输血及特殊用药过程,必要时进行病例讨论。(6)完善输血前各项检查。(7)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2、措施:

(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

(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4)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

(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6)及时完成相关操作记录。

(7)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

医疗重点部门

一、急诊急救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按照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项要求设置。(2)急诊急救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医师、护士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

(3)院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医院或病员要求的医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

(4)急诊抢救药品准备器材齐全,设备(包括车辆)保证正常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

(5)病历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规范。

(6)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7)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等医疗制度的学习和落实。

(2)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

(3)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

(4)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医务科长、分管院长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5)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

(6)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实施急救。(7)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内窥镜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诊疗操作按照相关内窥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2)检查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

(3)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执行。(4)检查报告及时、描述准确、结论科学。(5)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操作医师必须了解相关病史,把握检查的适应症、(相对)禁忌症,检查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

(2)对用过的内窥镜,相关物品应按要求清洗、消毒,并记录。(3)对发现异常组织必须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

(4)对高危病员必须进行此检查前,应在临床科室做好充分的准备,征得病员及家属同意进行。

(5)检查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和相关医疗文书。(6)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产房管理标准与措施

1、标准:

(1)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良好。(2)产房应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和器械,随时保持效期和完好。(3)产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

(4)工作人员无传染病者。谢绝参观、探视。

(5)产妇在产后一般留观1-2小时,无特殊情况才可送回病房。(6)出生后的新生儿须作全身检查,测体重,验留脚印、系手圈、滴眼药等,然后送母婴室。

(7)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执行。

(8)工作人员进入产房时,必须穿专用衣、裤、鞋,戴好工作帽、口罩,接生和手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

2、措施:

(1)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2)产房应备齐产程中所需要物,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补充和更换。

(3)应热情接待产妇,严密测血压、听胎心、观察产程。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应及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产房应保持清洁,定期做好清洁工作、消毒工作和细菌培养。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分娩时应采取隔离措施,产后及时消毒处理,分娩结束后,及时整理用物、产床、被服,行常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归还原位。定期大清扫、空气培养,各种消毒物品定期灭菌,各种消毒液按规定更换。

(5)接生后,接生人员应及时、准确地填写产程、临产、新生儿和出生证等记录。

(6)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让产妇和亲人知晓相关情况。(7)产房应有浸泡手消毒液,保持浓度,定期更换。

(8)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关键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重症病房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2)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3)执行《ICU转入病人制度》、《ICU转出病人制度》。(4)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5)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进入ICU的管理制度》、《ICU探视制度》。(6)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7)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8)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的执行。

(2)ICU医生全权负责医疗工作,专科医生参与,ICU医生分管病人,分工不分家,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3)及时与病员及家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治疗计划等。(4)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6)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严格执行患者家属探视时间。(7)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和交接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掉电源。

(8)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五、新生儿病房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各项要求设置。(2)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3)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4)执行《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探视制度》。

(5)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6)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监护。

(2)医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会诊和讨论,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3)及时与家属加强沟通,通报病情及治疗计划等。(4)严格交接班,班班交接、床头交接。

(5)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6)患者的家属需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及时取得联系,严格执行患者家属探视时间。

(7)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卡和交接制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用后要整理完毕放回原处,关 掉电源。

(8)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六、血液透析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各项要求设置。(2)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管理。(3)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及各项工作职责。(4)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

(5)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6)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2)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治疗流程开展工作

(3)医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病情及变化,及时处理病情变化。(4)严格执行透析室工作制度,非本科及相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入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换拖鞋,必要时戴口罩。

(5)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6)加强院科两级质量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七、手术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及岗位职责。

(2)手术室设置及配置符合相关要求,区域及人员合理。(3)建立手术室各环节无菌操作规程。

(4)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5)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6)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2)各环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开展工作。

(3)各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重点是手术安全核查,物品清点要求仔细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等,准确记录。

(4)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手术病人麻醉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非手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手术室,进入人员要按规定换装。(6)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7)加强院科两级质量与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八、介入室管理标准和措施

1、标准:

(1)建立健全各项医疗制度及岗位职责。

(2)介入室设置及配置符合相关要求,区域及人员合理。(3)建立介入室各环节无菌操作规程。

(4)配备齐全的抢救药品、器械和设备,随时保持完好状态。(5)按规定介入耗材管理。(6)执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

(7)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处置

2、措施:

(1)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执行。(2)各环节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定开展工作。(3)各环节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措施,重点是查对制度。(4)认真履行职责,随时掌握介入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非介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介入室,进入人员要按规定换装。(6)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建立使用登记和交接,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操作及使用、维护、保养。

(7)加强院科两级质量与控制,检查和考核结果纳入每月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篇2: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医院重点学科考核标准

学科名称:

总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点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备注

组织管理

(6分)

学科管理

1.有明确的学科建设规划、方案和计划,有完整的总结。

2.学科内部管理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配备学科秘书。

3.学科建立常规学习制度,每个月学科专题学习会议不少于1次。

1.共2分,规划方案(1分),计划总结(1分)

2.共2分。

3.共2分。

学科团队

(11分)

学科带头人

1.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

2.在学术团体或委员会任职。

3.获各类人才称号。

1.共3分,学历(博士,1分;硕士,0.5分)

2.共1分,任职(国家级主委、副主委或常委,1分;省级主委、副主委或常委,0.5分;其他市级以上委员0.25分)

3.其他省级1分。市级0.5分。县级0.25分。

学科后备带头人

1.有博士或硕士学历

2.具有高级职称。

1.共1分,学历(博士,1分;硕士,0.5分)

2.共1分,正高1,副高0.5分

注:后备学科带头人按人数累加计算分数。

学科团队

1.团队总人数保持增长,2.学科硕士以上人数。

3.学科引进高级职称或硕士人才。

4.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进修时间不少于3个月)。可以累加。

1.共2分,每增长1人得0.5分

2.共1分,每1名硕士或博士得0.5分

3.共1分。每1人得0.5分

4..共2分,进修学习(每人1分)

科研能力

(33分)

科研项目

第一承担单位承担的国家、省部、厅局(省级行业部门,不含地市科技局)和市级科研项目。

共15分,科研项目,有符合即给分(国家级15分,省部级10分,厅局级5分,市级2分)。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1.在省卫计委《评审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医学卫生刊物名录》内,全年全科每发表1篇文章得2分,每增加1篇加01分。

2.论文发表在中华杂志,每发一篇,加2分;发表SCI论文,每发一篇,加5分。

技术专利

1.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

2.专利转让产生经济效益。

1.共2分,发明专利(授权,1项2分;申请,1项1分)

3.共2分,有转让效益协议或证明,且资金到位。

科研奖励

1、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厅局和市级科技奖励情况,按最高计算。

注:主持是指学科所在单位获得国家奖排名前5,省奖为前3,厅局奖和市奖为前1为主持。其他名次均为参与。

1、共6分,奖励(主持国家或省部一等奖,6分;省部级二三等奖

5分;厅局级,4分;市级,3分;参与国家或省部一等奖,4分;参与省部二三等奖,3分;参与厅局级奖,2分;参与市级奖,1分)

教学培训

(12分)

人才培养

1.承担本、专科临床见实习带教任务

2.接受人员进修

1.共3分,每人次1分

2.共3分,每人次1分

学术交流

主办学术会议或继续医学教育(人数≥100人)

共6分,学术会议(主办全国会议继教班,6分;主办省级会议继教班或承办国家级会议继教班,4分,承办省级以上会议或继教班1分)

临床能力

(28分)

业务发展

1.学科业务能力持续提升,有关服务能力指标显著增长。

1.共20分,三项核心业务指标(临床学科指门诊量、住院量和业务收入;非临床学科另定)平均增幅(≥5%,20分,每少1%减0.5分)

医疗质量

1.病历质量,实地抽查5份病历质量。

2.建设期未发生负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1.共3分,出现1份乙级病历即不得分。

2.共5分,查相关记录,有一起即不得分

社会责任

(10分)

学科帮扶

1.与下级单位或对应学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

2.定期开展各种学科帮扶指导工作,有帮扶记录。

注:受帮扶的学科一般应为县级或以上单位。受帮扶的单位可以为乡镇卫生院或县及以上单位。

1.共2分,对口帮扶学科或单位(1个1分)

2.共2分。

社会服务

1.开展疾病防控主题宣传日活动、举办医学知识讲座、开展或各类医学科普三下乡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1.共2分。

对外宣传

1.学科工作或业绩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需出现学科名字或注明学科带头人)。

2.建有学科网页或公众号。

1.共2分

2.共2分

检查者:

篇3: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一、某三级甲等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S医院是江苏省目前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医院, 担负着全省医疗、教学、科研、公益四项中心任务。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中实行绩效考核的部门主要是院办和计财处核算科,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目前行政管理部门已经有一套单独的考核体系,但是不够完善,绩效管理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考核指标不健全。目前医院月度考核仅以科室考核的平均分为基准,有特殊重大违规违纪的才扣除一定的考核分,没有具体到每个岗位的评价指标;季度考核指标也比较粗略,特别是缺少量化指标,不能很好地体现绩效评价的意义。由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特殊性,很多工作很难量化,因此量化指标的合理设计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尤为重要。

2. 评价过程主观因素较多。由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的考核主要以评价打分为主,且院领导的评分占比较高, 这就存在着比较大的主观成分,由于每个院领导对部门的要求不同,造成评分的差异较大,使考核结果不够客观,无法真正体现考核的公平与公正。另外,由于季度考核中的考核主体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评价过程中没有遵循工作相关性原则。有些部门(如团委)的工作范围比较窄,很多科室的负责人并不了解其工作完成、服务态度等情况,于是其评价就显得缺乏公正性。

3. 考核指标权重分配不够合理,打分模式不科学。医院目前的行政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中,考核指标的权重分配不够合理,目前季度考核中院领导评价占比较大, 其次是临床科室评价,年度考核中季度考核的均分占总分的50%,由此可见,季度考核的成绩影响较大。而季度考核中的主观因素较多,考核工作容易陷入“避实就虚”的误区,很难准确地评价职能部门的工作实效。

另外,很多指标实行评分制,如“工作质量”这个指标总分为10分,由独立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3分),工作方法恰当、准确(4分),无工作差错和失误(3分)组成, 考核主体在评价时很难确定其满意程度对应的相应分值,随意性较大,难以准确反映工作质量。

4. 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不到位。医院虽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部门考核体系,但是其考核结果的实施与应用并不到位,真正与奖金挂钩的也较少,因此考核主体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也较低,认真投入评价的人也越来越少,使绩效考核越来越拘泥于形式,无法真正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医院财务工作岗位介绍

医院的财务工作岗位拥有100多名员工,财务部门在行政管理部门中属于规模较大也较复杂的部门,是医院的核心管理部门。目前财务管理工作由总会计师总负责, 下设资产处和计财处两个职能处室。资产处下设物价科和资产科;计财处下设稽核科、会计科、核算科、门急诊及住院窗口。财务工作的岗位较多,我们按不同的处室设置不同的岗位职责,明确不同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的明细化为关键绩效指标(KPI)的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医院财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

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绩效指标分为经营绩效指标、 行政事务质量指标、社会影响力指标及行政部门KPI四个部分,其中经营绩效指标、行政事务质量指标、行政部门KPI为季度考核指标,社会影响力指标为年度考核指标。

1. 季度绩效考核指标。

(1)经营绩效指标。由于财务部门是非创效部门,经营绩效指标体现在节约成本方面,可控成本的变化数可以清晰准确地反映医院的损益,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指标。我们可以依据经营绩效指标对科室的运营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但是医院的绩效不能单纯以经济利益来衡量,经营绩效指标在绩效评价中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 因此将其权重定为20%。我们可以规定不同区间的增长率分别对应不同的分值,以达到鼓励成本节约的目的。例如,2014年一季度可控成本为11 000,2013年同期数为10 000,可控成本增长率为10%,其对应的区间值为100, 那么该科室的经营绩效得分为20分(100×20%)。如果2014年一季度可控成本数为15 000,其增长率为50%,其对应区间值为75,那么该科室的经营绩效得分为15分(75×20%)。以此类推,详见表1。

需要指出的是,对可控成本的数据有效性要进行监控,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由计财处的成本核算系统计算相关数据,对录入的数据要求有审核的过程。

(2)行政事务质量指标。行政事务质量指标主要是考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工作协同性与主动沟通情况,以及临床科室对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与能力方面,此类指标可沿用目前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其权重定为30%。

(3)财务部门KPI。行政管理部门KPI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岗位及其职责来设置,岗位分得越细致就越能反映其工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这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在考核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医院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将其权重设定为50%。

现在以财务部门为例,对资产处和计财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按不同的岗位设定了不同的对应指标,详见表2和表3。KPI的合理设置不仅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技能,还可以为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对科室本身来说,KPI是促进团队合作的工具,提高了科室内部和相关科室之间的工作配合度,有利于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对于员工来说,则可帮助员工更好地取得成功, 促进员工各施其能、各尽其职,充分把握发展提升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2. 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具体包括季度绩效考核的平均成绩(30%)、年度计划完成情况(50%)、社会影响力指标(20%)。季度绩效考核的平均成绩由院办汇总登记、人事处进行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由科室负责人进行述职、 总会计师和分管院长根据年初上报的计划情况和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按达标的百分比进行评分。

社会影响力指标是新增的一系列指标(详见表4),反映科室的专业学术地位、社会评估力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在同类指标中如有多项任职的,每个人仅选取最高的一项计算,这是对科室业务素养与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四、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对考核结果进行评分及排名,总分排名在前15%的,年终院内考核奖励较平均水平上浮10%;总分排名在后15%的,年终院内考核奖励较平均水平下浮10%;如果科室评分低于50分,则应考虑取消科室负责人的任职。

五、思考与建议

1.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每年年初管理部门应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规划制订并向部门负责人提交本科室的工作计划,如遇特殊、突发情况使部分计划不能完成的,应及时修改计划。其次,KPI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的反馈,绩效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相应的指标,需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因为更加人性化的指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再次,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科室应根据考核结果找出问题所在,与上级领导和内部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和面谈,对现有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绩效评价对科室内部的工作计划进行调整,并将内容反馈至总会计师和院领导,完成一个完整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 行动)循环。

2. 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量化。绩效管理是一个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过程,只有医院领导层大胆突破束缚、勇于承担责任,才能为医院的绩效改革带来真正的动力。绩效指标的科学量化需要通过调查来参考员工的意见,再聘请绩效管理专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确定绩效指标的权重及计量。

3. 考核结果应能充分应用。S医院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目前还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的应用可以延伸到除奖金和聘任以外的其他很多领域,如职称的晋升、岗位的调配等,如果考核结果的应用问题不解决好,会严重削弱已完成考核工作的成绩。因此,必须构建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机制,这是完善绩效体系的重要保障。

4. 应充分完善绩效考核监控机制。绩效管理的原则是客观、公正、公开,在监控方面,必须有相关的制度来约束,有专门的部门来监督。除此之外,还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向全院员工公布绩效考核结果,并有效获取广大员工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客观与公正。

参考文献

钱振波.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江毓钊.H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彭望清,朱胤.绩效革命[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李玮.构建医院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医院管理,2012(36).

篇4: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关键词】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预防和控制;管理要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6-02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而生,全世界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无法回避它。在21世纪的今天,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本文旨在阐述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提出管理要求,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国家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在2004年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义务及工作原则。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制定了如《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新生儿病房清洗消毒管理规范》等。2012年,卫生部制定印发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医院感染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我院完善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规定,各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细则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根据卫生部相关规范和指南,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开展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加大监管力度,针对薄弱环节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如下。

2.1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的方法。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并干燥存放。每日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两台手术之间,环境或设备表面若有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室暴露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手术室所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2.1.2 空气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空调应保持正压,以防止走廊和邻近区域空气进入。保持每小时至少15次的空气交换,其中至少

3次应为新鲜空气。无论是再循环或新鲜的空气,必须选择适当的过滤网加以过滤。进风口就位于天花板,而出风口接近地面。保持手术间的站处于关闭状态,除非有设备、工作人员和患者进出。洁净手术室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就独立设置。骨科植入物手术就考虑在室内空气经过严格净化的手术间进行。洁净手术室连台手术时应满足各等级用房自净时间的要求。

2.1.3 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对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不耐湿、耐热的物品可选干热灭菌。对不耐熱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选择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对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可选择环氧乙烷菌。对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器械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灭菌。

2.2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2.1 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上、下午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开启空气动态净化消毒设备。地面每日用清水湿式擦拭,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抹布分区使用。

2.2.2 物品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每位患者透析结束后,对其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对护理站的桌面、电话、电脑等要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2.2.3 透析机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透析机外部在每次透析结束后要擦拭消毒,透析中有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透析机内部在透析中发生透析器破膜、传感器渗漏等情况时应消毒后继续使用,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2.3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3.1 软式内镜消毒或灭菌要求 采用消毒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于用75%乙醇擦拭消毒。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浸泡不少于45分钟。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复用的口圈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天更换。

2.3.2 硬式内镜消毒或灭菌管理 消毒的内镜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20分钟。灭菌的内镜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灭菌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2.4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2.4.1 环境管理要求 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新生儿淋浴间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闲,淋浴物品专人专用。足月新生儿的适宜温度为22-26℃,早产新生儿适宜的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如抹布、拖布、消毒剂等。

2.4.2 新生儿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要求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由CSSD集中回收、清洗、消毒。蓝光箱和暖箱应当一人一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用后终末消。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应当每日进行清洁,每七日更换一次暖箱。婴儿床内或暖箱内有婴时,不得使用酚类制剂擦拭其表面。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等。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一用一洗一消毒;盛放奶瓶、奶嘴的容器、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应当每日清洁与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潮湿或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应当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3 结 论

篇5:医院重点部门的感染控制措施

1、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严 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各诊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开始工作前开窗通风、换气。

3、地面每日湿式清扫、拖洗2次,遇污染及时进行消毒;各诊室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抹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日定期消毒。

4、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紫外线灯管每周定期用75%酒精擦试一次,有记录。照射强度低于70uw/cm或累计时间大于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

5、所有的物品(无菌物品、外用药品、消毒药品等)分类放置固定区域,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超过有效期(7天)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位置。

6、各种操作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如换药:先换无菌伤口,再换感染伤口,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

7、各种器械尽可能采用高压蒸气灭菌,使用浸泡消毒法时,应选择合适灭菌剂,(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及注意事项);器械应打开关节浸泡,严格掌握灭菌时间,有标志。

8、各种无菌器械使用后遵循浸泡消毒---清洗---高压灭菌原则;一般感染与特殊感染或传染性病人使用的物品与器械分开浸泡消毒;严格掌握使用浓度及浸泡时间;(感染性与非感染敷料分别放置污物桶加盖)。

9、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灭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10、碘酊、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更换容器1次;开启的棉球、纱布储槽,使用时间最长不超24小时(尽可能用小包装)。

11、无菌镊子及容器配套一罐一件,消毒液浸泡液面为容器的1/2—2/3,消毒液(戊二醛)每周更换一次,容器每周灭菌更换1次。

12、治疗和检查的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静脉采血、注射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13、针头、头皮针、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分类放置,集中环保处理。

14、弯盘、止血带用后浸泡消毒,清洗备用,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用一消毒。

15、不能用塘瓷和铝盒作为灭菌物品的储存用。

16、进入人体组织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

17、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严格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

18、医务人员不能穿工作服走出院外及进入食堂。

19、各科室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检工作,每月定期做好灭菌物品(无菌包)、使用中的消毒液、使用中的灭菌液、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紫外线灯强度等七项监测,特殊科室加强特殊项目的监测。

20、螺纹管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喉镜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每日消毒,湿化液使用消毒蒸馏水,每天更换或干燥保存。

21、平车、诊断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体温计等使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22、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做到随脏随换,恢复期病人每周更换1-2次,每一病人出院应终末处理,枕心、棉絮、床垫定期消毒。

23、冲洗桶每天高压消毒一次,冲洗接头一人一用一消毒。人流吸引瓶每天用后终末浸泡消毒。

25、洗衣房布类应严格分开清洗如供应室布类、婴儿包布、工作服、病人床单被服、衣服等应严格分开,不能混洗。

26、若致病菌感染用过的地方、物品,除按终末消毒外,须进行细菌学监测,无致病菌后方可再使用。

篇6:医院重点部门监督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对“三重一大”的监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充实和完善我院重点部门监督管理办法。

一、重点部门

根据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招标办公室、药剂科、医学工程部、总务部、规划建设办公室、医疗保险办公室等为医院重点部门。

二、监督范围和内容

(一)对人事工作的监督

1、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人事工作的要求,人力资源部应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做到推荐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考察干部要全面深入了解德、能、勤、绩、廉的表现情况。任用干部必须如实记录拟任人选的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

2、认真执行省卫生厅职称晋升、聘任工作的有关规定。

3、人才引进及毕业生分配工作中的推荐、考察、面试、决定、择优录用等程序要公开,结果要公示。

(二)对财务工作的监督

1、财务工作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所有收支均纳入医院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严禁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和公款私存等。

2、对国家物价政策和收费标准执行情况以及各项收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

3、严格执行《票据法》、《现金管理条例》、《银行结算办法》。认真落实医院经费开支、程序及审批权限的有关规定(如礼品及招待开支等)。

(三)对招标工作的监督

1、凡是利用医院资金采购额度单次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后勤物资、基建工程、维修工程等各类高值项目均应纳入招标采购范围。政府招标的药品、耗材等在进入医院时都必须严格按医院制订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进行。

2、招标投标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信守信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和质量价格比最优相统一。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程序,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议标等不同的方式,防止虚假招标、干预招标、串标和非法挂靠等问题出现。

(四)对药事委员会和药剂科工作的监督

1、药品要实行集中招标,不使用非招标药品。

2、严格执行招标价格。

3、新药引进首先由有关专家论证,初步筛选引进品种,再经医院药事委员会(随机抽取委员名单)审批后方可引进。

4、药品采购要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遵循“计划采购、定额管理、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药品管理原则,保证药品质量,不准“统方”。杜绝药品购销中的“回扣”、“红包”等不正之风。

5、按规定对负责采购、保管、进药等工作岗位的主要人员定期轮岗(2年轮岗一次)。

(五)对总务部、规划建设办公室、医学工程部、医疗保险办公室等处(科)室的工作在重点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并按有关文件要求进行监督。

三、监督办法

(一)重点部门选聘兼职监督员,对本部门工作进行监督。并按有关要求定期汇报所监督范围的情况,如发现特殊情况应随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纪委、行政监察与审计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每半年对上述重点部门进行检查(采取座谈会、听汇报或个别谈话、查看会议记录等方式)。

(三)纪委、行政监察与审计办公室对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四)纪委、行政监察与审计办公室、财务部等部门要按照《医院招标投标工作监督管理办法》对招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五)对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应从招标开始即成立由纪检、行政监察与审计办公室、财务部等有关专家参加的工程廉政领导小组,必要时邀请驻地检察部门有关领导参与对工程中的每个重要环节进行监督。

篇7: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一、各重点部门(手术室、ICU、产房、口腔科、胃镜室、供应室、检验科)

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

二、科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醒目。

三、科室设有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的监

督,保证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落实。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五、建立健全日常清洁制度,保证环境清新整洁。

六、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七、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上岗,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八、认真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

九、按要求做好空气及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十、按要求做好环境卫生学的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各项监测指标符合要求。如有超标,要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保证消毒效果。

十一、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篇8:医院重点部门考核标准

一、评价体系存在哪些问题

(一) 评价主体存在问题

年底临时组建评委会的做法有两个弊端, 一是评委会成员中除了院领导外大部分成员没有参与职能部门这一年的管理, 他们实际不太了解这些职能部门做了什么, 所以评价较为主观;二是评委会成员大部分来自中层和基层, 他们站的高度不够, 没能从管理艺术与方法的角度审视职能部门工作, 给出的大多是刻板的印象分, 这对于一些管理上有创新有想法的职能部门是有失公允的。

(二) 评价导向与评价方式设计问题

在近几年的职能部门考核评分表设计中, 虽然医院是希望评委会成员要从管理方法创新的角度去思考职能部门的工作, 但由于对管理过程的描述过于笼统, 没有对管理思路与方法本身进行细化, 导致评价体系中管理创新导向性凸显不足, 不能引导评委会成员朝管理方法与艺术的角度去考量问题。

(三) 评价依据问题

要对一件事情进行评价, 前提是必须有所依据, 但目前对职能部门的评价除了负责人在台上15分钟的工作汇报以外, 别无其他评价依据, 没有分管院长的最终评语, 没有日常绩效管控的过程评价, 也没有任何满意度测评, 在这样的前提下, 让不太了解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评委会成员来评分, 也确实难为他们了。

二、分析解决评价体系问题

年终的时候对职能部门这一年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实际上是绩效管理体系中的第四步, 要想评价好, 前三步没走好, 评价这一步是走不好的。一般来说, 一个组织的绩效管理是分四个步骤的, 第一步:设定明确的目标 (I) ;第二步:对目标不断计划与实施 (P) ;第三步定期的评估与检讨 (C) ;第四步目标达成的评定与奖罚 (U) 。这就是世界顶尖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著名IPCU理论。下面就这四步逐一进行分析, 以求为现在凸显的评价体系问题追根溯源, 寻找评价方式改变的依据。

(一) 第一步:设定明确的目标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具体的、量化的、可达成的、可实现的、有明确时限的目标才是明确清晰的目标, SMART原则也许大家都知道, 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 要想真正书写出这样的好目标的确不容易。但不容易不能作为借口, 根据医院安排, 年初职能部门将对本年度工作进行计划拟定与研讨, 接下来院部将依据本年度医院总体目标与计划以及职能部门自己拟定的目标计划下达任务书, 在职能部门计划研讨过程中, 须向职能部门灌输SMART原则, 其列出的年度重点工作与实施计划尽量不用“有进一步提高, 成效明显, 初步搭建”等这样的形容词, 如果设定目标都是笼统的, 没有量化指标, 年底如何去评价是有问题的。

(二) 第二步:职能部门如何达成目标及其管理思路与方法

医院在评价体系中倡导管理艺术与创新, 那如何在评价中体现职能部门的管理思维与方法呢?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职能部门是如何为了达成目标去努力的, 其管理步骤与方法是怎样的。

职能部门要想达成目标, 应该朝以下五方面去考量:

1. 找对人。

院部下了任务, 职能部门要想做好, 除了负责人自己要努力外, 必须找到得力的人来辅助他做这些事。每个部门十项重点工作, 负责人必须懂得分工, 知道他的下面每个人的长处与优点, 进而分配给他们相应的工作和任务, 责任不落实到人, 想成事很难。

2. 做对事。

职能部门要完成年度重点工作, 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从哪里切入, 每一步的设计与考量是怎样的, 脉络是否清晰, 能否及时预测到执行时的偏差与错误并解决这些问题等, 这里主要凸显的是管理者思考力问题。

3. 用对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 负责人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 是二八原则, 还是简化原则, 还是行动原则……或者是管理习惯的改变, 比如说每天上班前10分钟, 部门成员来谈谈当天要做什么, 重要、紧急的事情来排个序, 每天下班前10分钟, 大家谈谈当天做了些什么, 是否达到了目的等。这些都是管理方法的运用问题。

4. 明确的时间要求。

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要有时间管理意识, 每项任务每一步骤的时间管控与把握要心中有数。

5. 明确的结果。

要清楚地告诉你的团队你对他们期望的结果是怎样的, 在数量上、质量上、成本上、时间上等, 并以此作为评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

(三) 第三步:定期的评估与检讨

在绩效管理中, 过程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说没有这样的过程, 是不会有这样的结果的, 这也是日式管理与美式管理的区别所在。对于职能部门来讲定期的评估与检讨实际上也是纠偏的过程, 这对于年底目标任务的达成是相当关键的。

(四) 第四步:目标达成的评定与奖罚

这一步就落实到如何评价的问题了, 结合上述分析, 应从如下几点来考量:

1. 评价内容上。

一是年初职能部门计划拟定质量分。这反映的是职能部门对计划的态度问题、责任心问题。态度好, 责任心强, 就会认真去思考, 列出明细的计划与步骤, 遵循SMART原则, 为自己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想方设法去达成这个目标。二是过程评价分。季度或半年度评价, 并与院务处对每个职能部门督办院部任务执行情况的追踪与记录相结合, 作为过程评价的依据之一。三是年底职能部门工作汇报时按照每项重点工作 (项目) 是否找对人、是否做对事、是否用对方法、是否有明确的时限、完成结果如何五个方面来设定分数。把大家的视线吸引到重点体现管理思维与管理创新上来, 弱化职能部门影响力因素, 让评委会能就事论事, 而非考虑其他方面, 从而明确评价的导向性作用。四是年底分管院领导对自己管辖职能科室有一个评语与评价分数, 从而体现分管院领导的职责与作用。五是针对职能部门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成效, 进行员工满意度测评。

2. 评价主体上。

上一篇:最后自然作文下一篇:做一道菜3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