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全

2024-08-13

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全(精选6篇)

篇1: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全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11宁波)(8分)

①②③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④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

⑤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

⑥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⑴屏人论事(C).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D).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要能联想课内学过的词语,还要结合具体的句意来理解。

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点拨:例句“大将军甚爱之”中的“之”是代词,A项是音节助词,C项是结构助词“的”,D项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大惊”前有“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这个句子,前面有“逆节之谋”,联系起来就能概括出原因。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可以看出王右军的聪明冷静。附译文:

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二、(11温州)(10分)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 善:善于、擅长(2)故中辍耳 辍: 停止 ....(3)外皆严装已毕 毕:完成、结束(4)上尝得佳鹞 尝 :曾经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可以由课外联想课内学过的词语,结合原句意思来解释。如“京中有善口技者”“辍耕于垄上”“录毕,走送之”“尝遗余....核舟一”。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抓住重点词(“或”——有时,“逢”——遇到)和句式的特点,做到文从字顺。

7.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意思来作答,魏征奏事久久不止是委婉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而忘记了国家大事。附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擅于说服劝谏别人。每逢冒犯君主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时;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据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适可而止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见到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三、(11台州)(9分)

①②③④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⑤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⑥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东阳时始总角(才)(2)再遣信令还(派)..(3)而太傅留之(他,代东阳(或谢朗)).(4)谢公语同坐曰(告诉或“对„„说”).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可以由课外联想课内学过的词语,结合原句意思来解释。如:“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何日遣冯唐”“(村中人)语云”。...9.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停顿的把握。可以根据句意来判断,注意提示要求断成三句,即画两下。

10.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王夫人的话“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和“新病起,体未堪劳”可以知道,谢朗病刚好,还未恢复好,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身体不会受到伤害。附译文:

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当时东阳太守谢朗还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不起劳累,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他母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把他留住。王夫人便只好亲自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意很激愤,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官听见!”

四、(11嘉兴、舟山)(9分)

阮孝绪传(节选)

①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

②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③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④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

⑤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闻者咸叹异之 异 : 惊异(认为„„奇异)..(2)不服绵纩 服 : 穿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度 : 估计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可以由课外联想课内学过的词语,结合原句意思来解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联系“渔人甚异之”“服”名词用作动词,联系“朝服衣冠”“虽”联系“虽人有百手”“度”联系“孤不度德量力”。

1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点拨:ABD项都是代词,C项是加强反问语气。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诛”“亲戚”。做到文从字顺。

1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结合“孝绪一无所纳”“ 孝绪度之必至颠覆”等句子作答。附译文: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年纪十六岁,父亲去世,不穿丝绵类衣服,即使吃到有味道的蔬菜也要吐出来。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终于获得赫免。

五、(11陕西)(12分)

①②③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

④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⑤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⑥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5.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点拨:(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有益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C)(2分)..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点拨:A项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都是“即使”。C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来”。D 项都是表转折关系。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善”“恶”“褒”“贬”等词的意思,以意译为主,做到文从字顺。

18.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2分)

答案示例:《出师表》中诸葛亮请求后主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任人唯贤(亲贤远佞),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识治之良才”是明白治国道理的好人才。结合《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可知。附译文:

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违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著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於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最终,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六、(11成都)(12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①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1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A.项王军壁垓下 壁:安营扎寨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归属 C.项王自度不得脱 度:估计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点拨:(“属”:跟随)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译文:即使江东父老怜爱我并拥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大意正确计 2分,落实“怜”的意思计1分)(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译文:我听说汉军用千金来悬赏购买我的人头,并给予万户封地,我就送你这个恩惠吧。(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德”的意思计1分)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句中注意“怜”“王”的意思,(2)句中注意“邑”“ 若德”的意思,以意译为主,做到文从字顺。21.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4分)答:心理:愧对父老乡亲,不愿苟且偷生。(2分)性格特点:勇武与豪放。(2分)(意思相近即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项羽不愿过江是因为他觉得无颜以对江东父老,最后自刎而亡。从这方面就可以分析出他的心理和性格。附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七、(11江西)(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①②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③④⑤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

⑥点拨: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和语感的把握,理解了句意,也就能画出节奏。这句的意思是“几千敌军四面围拢过来”。

2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世忠忧之 忧(以„„为忧,感到担忧)..(2)备悉敌情 备(详细,详尽)..(3)众惧辟易遁去 遁(逃跑)..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忧”是意动用法,“备”联系“前人之述备矣”。“遁”有点难,可以联系“逃遁”这个词来理解。24.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闻”“ 摇愕”的意思。

25.《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

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点拨:考查侧面描写表现手法。结合“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这句可以了解解元武艺超强。

26.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力大无比,本领高强(1分);智勇双全,战功卓著(1分)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能百步穿杨叶”“能以索持犀牛却行”,“积功授青涧都虞侯擢偏将军”“授閤门宣赞舍人”这些句子可以分析出来。

八、(11宜昌)(16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③④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

⑤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27.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②杉之阴 阴(树荫(阴)、阴凉)..③散柯布叶 柯(树枝)④安而不危乎 安(怎么)..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揭”联系“揭竿而起”,“ 柯”联系“横柯上蔽”,“ 安”在课内多次学到,是疑问词。

①28.请在原文中另找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答句:①府史之所蹲伏 ②而簿书之所填委

点拨:考查“之”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29.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

点拨:考查学生对句子节奏和语感的把握,理解了句意,也就能画出节奏。这句的意思是“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 30.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2分)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说明:“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0.5分)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欲”“直”“折”“乎”四个关键词的意思。31.本文由树及人,相映成趣。请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2分)

直节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文章第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提到“直节”。

32.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摘录原文作答。(2分)(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意用原文作答。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即点到。33.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点拨:考查知识的迁移。“杉”品性是直节,《爱莲说》中表现“莲”的句子学生很熟悉,再根据题目括号字数的提示,学生很容易写出来。附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上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为“直节”。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广施仁爱,在他任职的地方,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高高耸立而不偏倚,枝桠伸展,叶片散布,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飞雪洒满庭院,杉树依然颜色不变,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而不如剪削砍伐,杉树自己并不知道,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九、(11南京)(12分)

水仙(清)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①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②③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季节(2)欲购无资想要 ..(3)请已之 停止(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通“返”,返回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时”联系“四时之景”“四时具备”,“欲”在课内是个常用字,“反”是个通假字,课内也常见。

35.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点拨:“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表修饰关系,AC项表并列关系,D项表转折。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注意“予”“ 是”的意思。(2)注意“质”的意思。

37.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2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 人”的作用是什么?

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听予质

簪珥购之。”这两句可知我“爱花如命”。家人不能阻止我买花,也可见我“爱花如命”。附译文:

水仙花就是我的命。我有四条命,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海棠为命,冬天以蜡梅为命。如果没有这四种花,也就没有我这条命了,如果哪一季缺了这一种花,那就等于夺去了我这一季的命。④水仙花数南京的最好了,我之所以把家安在南京,并不是为了在南京安家,而是为了在水仙的故乡安家。记得丙午年的春天,当时穷困潦倒,无富余钱财过年,等到水仙花开的时候,没钱购买。家人说我要自己克制,一年不看水仙花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我说:难道你们是要夺去我性命么?我宁可少掉一年的寿命,也不想一个季节没有花的陪伴。况且我从他乡冒着大雪回到南京,就是为了看这水仙花。如果看不到,岂不是不如不回来南京,就呆在他乡过年算了?家人劝不过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十、(11无锡)(12分)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38、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至之市 C.亲戚畔之 D.怅恨久之 ....点拨:“楚闻之”中的“之”是代词,指这件事,B项动词:到„去;C项代词“他”,D项音节助词。

39、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C)...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点拨: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称不上是忠。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身干阖闾 身: 亲自 ②被羔裘 被:

通“披” 穿着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进攻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抽打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被”是通假字,“伐”联系“齐师伐我”。

4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译: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⑵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译: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1)“即拘昭公南郢”在“南郢”前省略了介词“于”。(2)注意疑问句式。附译文: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这样攻打楚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吴王阖闾于是派伍子胥率领部队,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握住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

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篇2: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全

㈠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或旦而不鸣

或-

⑵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翻译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㈡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1.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

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 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

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翻译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㈢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②阖(hé):关闭。

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⑵适异国来贡狮猫

 ⑶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⑷既而鼠跳掷渐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翻译

4.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3分)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㈣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①,地大震。余适客稷下②,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②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

1.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

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翻译

4.“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㈤资治通鉴·周纪一

赵简子①之子,长曰伯鲁,幼日无恤②。将置后③,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曰:“谨识⑤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释】①〔赵简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③〔置后〕选立继承人。④〔二简〕两片竹简。⑤〔识(zhl)〕记住。⑥〔甚习〕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昌赵〕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

于舅家见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问其简

其真无马邪

D出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2、文意理解。(4分)

3、⑴赵简子通过观察无恤“

”、“

”这两个细节,认为他贤能,最后选定他做了继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⑵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㈥水仙

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各司一时

⑵欲购无资

⑶请已之

⑷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⑵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㈠1.⑴有的⑵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 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 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 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 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 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 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

㈡1.B 2.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3.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说“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他们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道“我害怕智慧就象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庄跷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的国家政治混乱军队软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象眼睛一样。”楚庄王就停止了讨伐越国的事宜。所以了解某件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如何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够自己看见本身的不足才是所谓的明智。” ㈢1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2⑴总是⑵正巧恰逢⑶都全⑷缓慢迟缓 3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4C参考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㈣1C2分 2B2分 3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的变化。2分 4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争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花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2分每个问题1分意思相符即可 参考译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㈤1A(2分)2⑴诵其词甚习

出诸袖中而奏之(2分)

⑵示例①细节决定成败。②要选贤任能。(2分从小事、细节、教诲、机遇、品 格、选人等任一角度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嘱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大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竟然背诵竹简训词很熟习追问竹简他便从袖子中取出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 ㈥1.4分⑴季节

⑵想要

⑶停止 ⑷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2.2分B 3.4分⑴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篇3:试析课外文言文阅读方法

一、积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 而积累字词解释是读懂课外文言文的关键。于是, 不少教师让学生背字词的解释, 背句子的翻译, 但这样只会扼杀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古汉语的特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其字义和字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其构字特点中往往可以探求这个字的意义轨迹。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法, 不仅能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字义, 并能准确地区分其细小差别。学生在追溯字源、积累字义过程中, 会对古汉字产生极大的兴趣, 不会再认为古文枯燥难懂, 学习热情也会高涨。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 并使之形成系统, 我还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 建立“文言知识库”, 把每课课后注解中的重点实词、虚词以及常用句式等做好登记, 定期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此外, 我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 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学生在积累中不但提高了词语辨析能力, 还体会到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这就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猜

所谓猜, 就是猜读, 即根据字形揣摩字义。因为字形和字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要把文言文字义弄清楚, 就能正确无误地阅读文言文, 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作者思路和构想。形声字在汉字中约占了85%, 弄懂形声字的字义对我们看懂古文有很大的帮助。第一, 我们应弄懂形声字的形旁, 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词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第二, 要利用组词特点, 猜测词义。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 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 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词转换的过程中, 又多以同义合并、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 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 猜读其意义。第三, 利用词性辨识, 推测词义。汉字具有多义性的特点, 词性不同其词义往往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应根据整个句子的含义或词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出句子中较难理解的词的意义。采用词性辨识揣摩词义的方法, 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起到“温故”的作用, 又可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得到“知新”的乐趣。第四, 利用对文互义特点, 猜测词义。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文法来说更讲究语言的工整, 这是古文的又一显著特点。所以,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 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 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总的来说, 用“猜”方法理解字义虽然并不十分科学, 但它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找到了阅读古文的“入口”, 像庖丁解牛一样, 找到了下刀的地方, 找到了切割的方法, 使学生发现翻译古文不是一件难事, 阅读古文也会变得很有趣。

三、读

所谓读, 就是诵读。诵读是进入作品的最有效途径, 是整体理解作品的必要前提。教师应让学生在诵读中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 搜集文章中的外显信息和头脑中内存语言知识及生活体验等信息, 从而达到理解的拓宽和深入。文言文惜字如金, 用词精凿, 一些字词的意蕴十分丰富, 很值得慢慢咀嚼品味, 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诵读得以体现。而且理解文言文情感、意境美也需通过诵读来品味。古文是古代大家精神的积淀物, 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读古文其实就是跟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 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无穷的启迪。在诵读过程中, 心灵与文字撞击, 用情感及理性的思考穿透文字外壳, 就能达到其深层意蕴, 形成“入境始与亲”的思想情感的共鸣。

四、论

文言文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上, 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常言道:“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人说的“古语”, 我们大可今人今看, 让学生自由地说说他们学完文章后的感想。历史上的某个典故、某个人物有时不只出现在一篇作品中。如阅读到关于吕蒙的古文, 我们也可以阅读其他几篇文章来进行对比阅读,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领悟了名人的魅力, 还积累了写作素材, 可谓一举多得。

篇4: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 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 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 ⑤窃:偷偷地。 ⑥致:送达。 ⑦饥:饥荒,年成不好。 ⑧奉迎:迎接。奉,敬辞。 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endprint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 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 ③春秋:年纪。 ④夷灭:被杀。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 ⑦斧钺:古代的兵器。 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 ⑩衿:衣襟。 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 ②陟:登,上。 ③上方:佛寺。 ④山阿(ē):山岳。 ⑤萼(è):花萼。 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 ⑦羽翮(hé):羽毛。 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endprint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 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 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 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篇5: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1、课外文言语段选文的标准

一个是注重中华文化的全面熏陶。诸如读书、做学问、修身、齐家、为官、治国、人际关系、思乡、爱国、审美、哲理、科技(这些内容,其实也是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和作文命题的内容),等等,以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感染,诸如诚信、坦荡、善良、乐观、勤奋、以天下为己任,等等。

另一个是看重风趣幽默的风格或语言。选取风趣幽默而又内容丰富深刻的文段,从浅层次上说,是为了使同学们学有兴趣,从深层次上说,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幽默感。

2、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3、课外文言文答题要求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

篇6: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广东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的兵器。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⑩衿:衣襟。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上一篇:高速公路养护行业及反光材料行业分析下一篇:三、高校禁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