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

2024-08-1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

杨集中心小学高效课堂教学基本环节指导办法

一、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正课之前所进行的铺垫。

要求:导入应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动机和引起关注,达到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操作:可以是复习旧知,揭示新课;可以递进导入,引入新课;可以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课题;也可以是用视频、材料、漫画、动画、活动、问题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课型灵活安排。

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

二、出示目标

出示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目标。

要求:

1、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

2、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3、目标明确具体,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学习目标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动词,如:了解„,理解„等,可多用具体性动词,如:记忆„,背诵„找出„等进行直观表述。

操作:

1、可用投影、张贴、板书等方式完成,但务求学生能够牢记于心。

2、可用学生齐读或教师口述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

3、也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分步出示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应达成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出示和解读时间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三、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可依据自学时间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两种形式,通过自学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求:自主学习要有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自学指导或自学提纲须具有自学指导作用,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自学后应做的自学效果检测题等。

操作:

1、在一节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或多次学生自学,每次自学指导必须有相应的自学指导题,自学指导题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2、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批注式阅读后独立完成(用书的要求合上书本)导学案或课件等上面的自学指导题,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释疑打下基础。

各阶段自学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四、合作交流

要求: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构建要科学。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

2、组员分工要明确。每个小组的成员在不同学科的小组活动中有不同的任务和分工。

3、合作时机要恰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任务时,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时,单元整理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时,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时等情况可以考虑小组合作。

4、合作要求要清楚。

5、合作时间要充分。

6、教师指导要及时。

7、评价方式要优化。既关注对个人的评价,还要关注对小组的评价。

操作:

1、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2、学习小组交流前,小组成员可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让学生各自陈述自己对任务的看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小组的集体意见。

合作交流时间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而定。

五、展示汇报

要求:展示汇报时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而不是个人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

操作:

1、展示汇报时可由组内中心发言人通过问答、上台板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最后形成班上的集体意见,并允许保留个人意见,同时还可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

2、对于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理解的问题,和训练中的错题可由教师或学生进行点拨、解答释疑。

展示提升时间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而定。

六、问题设计

课题导入、自主学习等各个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问题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班情、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于教材,另一方面取源于学生,但很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再加工——“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2、“问题”设计的启发性(利于思考,富于启迪)。

3、“问题”设计的导向性(强化“双基”,突出重难点)。

4、“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铺设“阶梯”,逐步深入)。

6、“问题”设计的创新性(强化思维,求异创新)。

七、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在进行当堂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形式要多样。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当堂训练活动。如语文、英语等学科可采用问答、背诵、默写、听写等训练形式;数学、科学等学科可采用做检测题、实验等训练形式。训练题目的呈现可以投影展示,可利用练习册、全优课堂,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学生答题形式可笔答、板书、口答、抢答等等。

2、训练时机要灵活。当堂训练应贯穿一节课始终,灵活机动,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目标,可以每次自学后逐一训练,即分步训练,但上课结束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检测。

3、训练时间要充分。

4、题目要分层。训练题目可实行分层布置,训练题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等。

5、题目要应标。检测题要对应、回访学习目标。

6、做题要限时。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作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7、信息要反馈。当堂训练后,及时反馈矫正,力争做到堂堂清。

各阶段训练时间总和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八、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图表,并适时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时间一般控制在2分钟左右。

篇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

课 题阶 段 报 告

自开展高效课堂以来,我们发现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研究工作于2016年9月了。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步骤的安排进行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概述

高效课堂在我校已经试行快一学期了,在实验中,我们感受到了高效课堂带来的变化。它对学生思维、合作能力的培养及转变学习方式等都很有好处。不过,我们也发现,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不高,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发言权基本上掌握在一些优生手中,其他学生成了“听众”。这部分“听众”之所以很难有发言权,究其原因,是他们在课前对要学的内容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课前的预习做得不理想,让他们很难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拥有发言权。事实上,在实施导学案教学中,“预习”环节被单独列了出来,并有明确规定,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能上!预习的作用可见一斑。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预习基本上仅仅停留在完成“预习”环节中的填空、问答上,难以达到预期要求,致使一堂课很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难实现课堂的高效。可以说,要实现课堂高效这一目标,学生预习与否,预习效果的好坏起着很关键的因素。反思我们的教学,在预习环节中,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真有利于达成我们的目标?在指导上,我们做到位了吗?教给学生方法了吗?很多时候答案都是否定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视不够,教师对预习的指导不到位,导致高效课堂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即使勉强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更是如此。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如果已经有所预习,就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识。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才会争取到发言的机会,才能融入小组讨论中去;在老师的指导过程中,才会有所侧重地听讲,而且思维会一直跟随老师,注意力会很集中,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因此,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决定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的研究”,力争探讨出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让学生的预习更有效。

二、本阶段研究所解决的问题

1、预习收效不大的问题。

2、如何学生预习,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对象:

本校三年级学生、六年级三班学生、四年级二班学生。

四、本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理论的学习

从2016年的9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利用这半年的时间,我们主要通过自学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预习指导、教育科研有关的文章,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与研究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目前预习数学的现状及方法。调查问卷显示:(1)大部分同学都知道要预习数学,也在预习数学,但是预习的次数还不多;(2)绝大部分同学都知道预习后容易掌握新知识,但是他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层;(3)同学们预习数学的方法看似都选择了比较有效的,但从日常的各种反馈中可以看出,并没有完全起效。总之,学生没有问题意识,预习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阶段,预习能力还比较弱。在有了这些认识之后,课题研究开始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的展开。

2、根据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查找各种资料,根据研究计划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指导,收到了一定效果。

(1)精心设计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教师通过细心钻研教材,将知识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在设计问题时,多设计一些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通过温习以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将新知识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产生兴趣。(2)保证学生预习时间

丰富预习形式

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如果开始就把预习布置在课下的话,学生很难认真去预习,这样不仅起不到预习的效果,更难养成预习的习惯。因此,在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将预习任务放在课内进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预习。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合作探究交流—当堂检测——预习下一节新知识”的模式,让预习任务在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再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多种预习方式:单独预习、小组成员间共同预习、小组集体预习等,丰富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个新知识点学习的导学案的“预习任务”中设计“质疑问难”环节,引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学习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然后在导学案后设计一个问题解决汇总,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这项要求应该持之以恒,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在实践中,学生很喜欢这个环节,特别是当他们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时,他们会很自豪地写在导学案后的“我解决了:”一栏中。(3)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预习方法。如: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当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后,才能用到实践中去。

(4)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针对预习要求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检测,检测后,对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口头表扬、作业展示等,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下次预习充满期待。同时,我们还开展了“预习作业大PK”、“我是小小发现家”(看谁在“质疑问难”环节中发现的问题有价值)、“我的预习心得”交流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使他们对预习充满了期待,提高了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效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转变了对于数学预习的观念,有了较为明确的态度。

以往学生对预习数学的认识是很模糊的,总是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写完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我们比较欣喜的发现,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多多少少都出现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四年级的一位学生在关于预习心得体会中写到:“ 以前我觉得数学预习就是写完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了,但老师为啥要叫我们做这些,我并不清楚。但是现在我开始有点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叫我们做这些了,老师叫我们做的,和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系。当老师表扬我的预习作业做得好时,当我通过预习能很快学懂新知识时,我心里特别开心。而且现在我觉得听课越来越轻松了,学到的知识也不容易忘记。” 学生们对预习的态度已经开始明确了。2.学生学会了一些预习数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在预习导学案中,我们注意对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在分类预习中,学生逐渐掌握了一些预习方法。如:任务落实预习法;课本标记预习法;温故知新预习法;尝试练习预习法;动手操作预习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预习方法后,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提高预习的有效性。

3、学生对预习的兴趣提高了。

我们在预习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力求通过各种活动,并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因此,学生不仅预习的兴趣浓了,而且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了。

如:在预习《千克和克》单元时,布置学生去附近的商店,找找生活中用千克和克作单位的物体,掂一掂,让学生感受到千克用来计量比较重的物体,而克这个单位很小,通常一般重量的物体都要几百克。在预习《24时记时法》单元时,要多观察生活中的时间。包括钟面上的时间,电视机上的时间表示,电子表上的时间表示等等,从生活中感受不同的计时方法。在预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时,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观察比较各自的特点。在研究周长时可以搜集一些不规则的物体,如树叶等,并准备好绳子和尺,借助这些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在预习《观察物体》单元时,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物体去观察,如家里的橱柜、椅子等等,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的变化。在预习《统计与可能性》单元时,可以通过做游戏进行预习,如玩抛硬币的游戏,感受可能性的相等。

正是因为学生对于预习数学的和观念和态度有了重大的转变,才使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有了实现的可能,再加上给予了科学的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随着学生预习数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多了,而且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有价值,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准确的回答。

(二)教师方面

课题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教师的成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课题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水平有所提高。课题组的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科研的认识,用理论指导课题的开展。在这一年里,我们学习过《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教育科学论坛》《高效课堂22条》《教育走向生本》等,我们用学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2、总结出了较为有效的预习导学案的编制。

课题组老师根据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教材说明,根据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所学知识的不同特征,总结出了不同的预习导学案模式。如: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数学知识,主要设计尝试解题类的预习模式;空间与图形数学知识,主要设计动手操作类预习模式;实践类数学知识,主要设计调查类预习模式等等。

3、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对教材的了解加深了,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把握更准了,对科研的认识也更清晰了。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有效预习指导策略初探》获得了上一届论文评选一等奖。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老师们的科研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预习的时间有时得不到保证,有些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少的预习效果不是很好。

2、预习布置得多,指导不够到位。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致使预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努力的方向

1、加强预习的指导,争取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预习的时间,保证预习效果。

篇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

一、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兴趣是激发学生欲望的根本动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特有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具体来讲, 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 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实现学生由“ 被动学习”到“ 主动求知”的根本性转变。 一方面, 在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 在讲解《 课间十分钟》 时, 教师可以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 你知道了些什么? ”“ 课间十分钟你们会做些什么活动? ”利用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调动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氛围与环境中来。 另一方面, 可以采用讲故事或者图片展示的方式, 紧凑教学环节。 比如, 在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 一课时, 蝌蚪的成长过程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四幅图画, 并根据课文教学的进度展示蝌蚪成长的阶段, 使学生始终跟随教师的教学过程, 既丰富教学方式, 又让小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提供合作小组平台, 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注重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与探究性学习, 以“ 学生本位”为根本原则, 推进小学语文的改革与发展。 比如, 在教学《 妈妈的账单》 一课时, 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堂上仔细阅读课文 ( 包括字词、文章的主要内容, 细节表现方面等等) , 在课堂上提问:“‘ 报酬’、‘ 款项’、‘ 如愿以偿’、‘ 蹑手蹑脚’、‘ 芬尼’ 等各是什么意思? ”“ 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没说话? ” 以此使每个小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增强。

三、扩展语文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为使学生明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教师可以实行“ 生活化”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并要求全班学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既丰富了合作学习模式的形式与类型,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实用性。 比如, 在教学《 美丽的小路》时, 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去公园游玩,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在参观结束后指导全班学生编写以“ 我心目中的美丽小路”为主体的黑板报,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 分别是板报设计组、内容筛选组、文字创作组, 共同完成班级主题黑板报的设计工作。 既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又可以激发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四、推行“赏识教学”模式, 注重独立解决问题

积极推行“ 赏识教育”, 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与鼓励, 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更能够调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比如, 在讲解《 火烧云》 这篇课文时, 通过提问:“ 晚饭过后, 火烧云上来了, 霞光照在大地上, 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并给予学生鼓励:“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 你们说得真好, 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 ”以此鼓励学生深入朗读课文, 自主寻找答案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兴趣与热情。

总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 树立“ 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促进课堂效率与课堂有效性的不断提高, 并以此为契机, 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素质化、现代化与完善化。

篇4:指导预习创设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指导预习 课堂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2-01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把握好课堂,作为在一线教书的教师,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课前的指导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提前预习让学生在短短一堂课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所以指导预习语文课堂教学务实高效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预习教学是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有时学生把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为重点学习方法,而预习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课本看一下,这样并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学生应该从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

1.改革传统的预习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预习活动。

传统的预习方法只是让学生看看新课内容,尝试的做一做习题,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现成的结论,忽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忽视了在预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预习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阅读教材在书本之中获取知识。在学习古代文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提前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根据时代背景去理解作者的写作心境。当然,预习也不是局限于个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课文的预习作业。

2.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认知和接受能力不同,在指导预习时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达到自己预习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自己预习语文的起点。这时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的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这样的预习型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预习活动就可以“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 行预习,这样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的形成。同样,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近代及当代教材应重点采用阅读法预习,古代教材应重点采用尝试理解法预习,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中学语文。

3.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各种“未解决的问题” 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 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时我们应该去敏锐捕捉和把握这些有效的资源开展教学。不要因为怕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成为在教学时精心创设的一些问题情境和探索情境的羁绊而不愿预习。而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地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学生与教材。对学生:应及时掌握预习后的学生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的困难?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分歧?因学情的变化,调整原先的教学预设。对教材:教材的思路与想法不再新鲜,教师必须考虑重新组合教材,拓展教材。同时教师要考虑怎样的应对策略,如何突破预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怎样展示各种创新想法,在课堂学习中如何生成新的想法,得到新的收获,从而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有效的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预习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设计合理巧妙的预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篇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指导

单位: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第四中心小学

姓名:苏 旗

电子邮箱:971229336@qq.com

联系电话:0372—7055689、*** 摘要: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信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3)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5)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关键词: 高效

备课

信任

引导

活跃 激励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构建呢?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信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高效。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既然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必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交流协作环节中,给学生以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真正用读用写用思考走入课本中,开动思维。开头一段时间,难以掌控,但时间长了,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自然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展示激励环节,学生的发现探索学习肯定是有个过程的,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很照路,或说出问题的答案。也许会离题万里,也许会东拉西扯,这事就需要老师,我们 的耐心,用语言激励学生间展开讨论或辩论,然后因势就导,将孩子学习引到正途,当然,学生开始必然会摸不着头脑,成绩下降,但是,我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主动学习的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因为我们的高校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培养一名优秀的会学习的人。

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他会先思考从哪里着手。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会尽力避免重复性的线性思考,而进不规则的“螺旋式”思维状态。他们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生的实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尤为重要。

3.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3.3 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

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长达180字,占全文篇幅的1/4,教学时教师可以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看到什么问什么,琐碎芜杂,不得要领。但是,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这一自然段里可以删去“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不能删去,原以为五彩的水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人间的五彩池,这是何等神奇!问题数量虽少,容量却很大,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涵盖其中,一问多能,以约驭丰。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并非问题越少容量越大越好,而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适当。

3.4 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有价值,能难倒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便忙着翻书,只一会儿工夫,他们便小手如林,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作者当时那么小,为什么胆量那么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果然’?”还有的学生问:“老师,你知道李大钊的大儿子到哪里去了?”听了学生的提问,笔者不但感受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正在深入,而且体会到他们与教师的距离正在缩短。现在,笔者深深地理解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语文之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备课实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参考文献: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

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单位: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第四中心小学

姓名:苏 旗

电子邮箱:971229336@qq.com

篇6: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探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1)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3)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4)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5)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关键词:备课;合作;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教师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构建呢?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的效果与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是否高效。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自身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积极思维少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提高备课实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和业务再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学会分配精力,找准备课的黄金分割点。有资料表明:用80%的精力钻研教材,了解学情,20%的精力书写教案的教师,是善于成长的教师。优秀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是不急于动笔的,而是先放飞自己的思想,他会先思考从哪里着手。为了防止思维落入固定的模式,他们往往会尽力避免重复性的线性思考,而进不规则的“螺旋式”思维状态。他们在备课时,不仅关注教材,更会关注学生的实际,他们会不断地考虑:怎样使自己预设的目标最接近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才会让学生最容易走近目标;如果学生在这里出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调整教学变数才会让学生走出困境。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构建务实高效的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尤为重要。

3.1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可以这样操

作: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教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模式。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3.3 课堂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它应紧扣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助学生走进文本,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提问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提问精当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

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长达180字,占全文篇幅的1/4,教学时教师可以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看到什么问什么,琐碎芜杂,不得要领。但是,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这一自然段里可以删去“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不能删去,原以为五彩的水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人间的五彩池,这是何等神奇!问题数量虽少,容量却很大,把其他几个问题都涵盖其中,一问多能,以约驭丰。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并非问题越少容量越大越好,而宜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适当。

3.4 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笔者让学生给老师提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有价值,能难倒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便忙着翻书,只一会儿工夫,他们便小手如林,提出一个个问题,如:“作者当时那么小,为什么胆量那么大?”“‘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这句话为什么要用上‘果然’?”还有的学生问:“老师,你知道李大钊的大儿子到哪里去了?”听了学生的提问,笔者不但感受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正在深入,而且体会到他们与教师的距离正在缩短。现在,笔者深深地理解到: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语文之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篇7: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有效教学也成为课改路上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所有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小,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怎样让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养成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并不断提高预习的有效性呢?我们教师必须先从思想上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千万不要小看预习,如果课前预习充分的话,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出色的表现。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初次尝试的过程,对知识有着极大的新鲜感,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自主性。要知道,预习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是实施预习的主人。平时,我在班上经常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可以让我们提前学到更多的知识,为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更丰富的资源;通过预习,可以提高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要有所侧重。低年级的预习应以生字为主,课文为辅。预习包括:读、标、查三项。

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做到字字入目,不加字,不减字,不重复,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直到达标为止。为了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每项至少读五遍,多者不限,还可以变换形式读,给爸爸妈妈读、哥哥姐姐读、对着镜子读等等,不仅达到了读的目标,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标:就是先交给符号,标出文章每个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文中的生字;标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标出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自己并尝试解答。

查:预习生字时,利用教材和各种工具书预习生字的相关知识,比如说结构、部首、笔顺、字义、组词等等。

提高预习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激励。通常,我总会在孩子们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交流。每到这个时候,你可以听到五

彩缤纷、个性飞扬的对话,有的说:老师,我想来当回小老师,领大

家读读生字;老师,我想给大家说说某个词的意思;老师,我会用这

个字组词;老师,我要提醒大家哪个字容易读错;也有的说:老师,我很喜欢哪一段课文,想读给大家听听„„孩子们在这种轻松自由的交流中,不仅收获了学习方法,而且体验到了预习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大大地激发学生预习的愿望,今后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预习作业。

这样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也轻松,课堂效果自然会很好。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更不是靠说说就能办到的。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

左右。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更短了。这

也就意味着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更要突出重点,而且要采取各种教学方

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他在有效的时间里发

挥他的潜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一定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

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

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1、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气氛:

教学内容是创造课堂艺术氛围的凭借和依据,教师要努力使课堂

气氛与教学内容的情调一致。教学内容对教学氛围的营造,起着定向的作用,因而教学气氛应当因文而异。我在执教《蓝树叶》这课时,课前的谈话中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师:老师说一句话,你认为它是对的,你就鼓掌;认为是错的就

坐直。竖起耳朵专心听。(学生马上坐直,全神贯注)

师: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生鼓掌)

师:请求别人帮助要有礼貌。(生鼓掌)

师:上课要积极发言。(生鼓掌)

师:书上长着蓝叶子。(生坐得端端正正)

师:你们为什么不鼓掌啊?

生:因为树上不会长蓝叶子。

师:哦,我们都没见过蓝色的树叶,但有个小朋友就把树叶画

成了蓝色,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个故事。(板书

课题)

这个衔接导入课题的一个小小游戏,既将课文的主旨无声的渗

透,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

2、让音乐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

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舒缓学生紧张的大脑,放松学生的心情,能

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疲劳,营造活泼欢快的气氛,非常适合低段学生。

比如:我参加市上作文赛课执教的《编童话故事》,上课伊始,我和

孩子们一起演唱《小鲤鱼》这个动画片的主题歌,这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舒缓了学生当时紧张的心

情,营造了欢乐的氛围,并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在执教《胖乎乎的小手》这课时,我设计了“夸夸我的小手”这样一个环节,为了引

出这个环节,我巧妙地利用《我有一双小小手》这首歌。孩子们边唱

边伸出手做动作。唱完后,我拉着一个孩子的小手说:“我看到了,这是一双能干的手,这也是一双能干的手。请举起你们的小手,(孩

子们都举起了小手)我看到了你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来夸夸

自己的小手吧!”孩子们说话的激情被激发了。又如我在执教《欢庆》

这课时,为了营造欢乐的气氛,我说:“孩子们,祖国妈妈60岁生日

到了,我们送给妈妈一份什么礼物呢?”许多孩子说:“送个生日蛋

糕吧!”我说:“好。我们来做个生日蛋糕吧。”我用彩色的粉笔,按

孩子们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蛋糕,上面有:五星红旗、祝

词、60、鲜花、六根蜡烛。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为祖国献上《祖国生

日快乐》这首歌。这歌声使孩子们激情高涨,后面的朗读自然深情并

茂。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方法很多,我们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从玩入手、从奇入手、从趣入手、从疑入手等等。在教学中应充分利

用各种手段,如耐人寻味的故事,精彩有趣的游戏,幽默风趣的语言,紧张刺激的竞赛,形象具体的操作,饱满真挚的情感等等,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系列情境,如“生活情境”、“图画情境”、“实物情境”、“活动情境”、“挑战情境”、“问题情境”、“体态情境”

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变得喜学、乐学。一般说来,低

年级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新课。

讲课如同写文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有利于最大

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很

快的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就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如教学《窗前的气球》

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导入的:小朋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

么?(出示气球)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学

生发言)看来,气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增添快乐的气氛。不

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个气球,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呀,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本,学习22课——《窗前的气球》。教师创设情境,用充满激情的导语,把

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

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简简单单悟课文。

世界是形象的,但描述这个世界的课文却是抽象的文字符号。比

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这课,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对“影子”这一自

然现象的认识还不清楚,对“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像条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这些内容还不太理解。如果只是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太小,难以接受。

课堂上,我发现外面太阳很大,灵机一动:何不直接到太阳下,让孩

子们亲身感受一下影子呢?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质

疑。学生纷纷质疑: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影子为什

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常常跟着

我?为什么说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为了解决以上疑问,我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他们在太阳底下排好队,指挥他们分别

面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让孩子们找找自己的影子各在自己的什么方向。孩子们马上就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

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我又让孩子们在操场上随意跑,把自己的影子甩掉。孩子们愉快的跑着,不断地有孩子向我报告:“老

师,我的影子甩不掉,它像小黑狗一样跟着我。”“老师,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走到哪儿,我们俩像朋友。”„„学生简简单单地理解了课文。

3、创设情境,快快乐乐说和写。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

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

交流。”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借助实物、图片、音乐、表演、语言描绘等,创设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孩子们置身其中,较好

地展示自己。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

情境,小蝌蚪找到了妈妈,都跳到荷叶上,围着妈妈呱呱叫,该多么

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踊跃发言,争相说出

自己想说的话。教完《窗前的气球》后,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去

看看科利亚?孩子们高兴地说:“想。”“科利亚也非常想念你们,他

盼望能得到你们的祝福。”我让孩子们赶快拿出事先发给他们的用纸

剪的五颜六色的气球,写一句祝福科利亚的话,还可以画上漂亮的图

案。孩子们画着、写着,友情通过笔尖尽情地流淌。

4、创设情境,深入浅出拓思维。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学中我一直有意识

地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

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如识字教学时,大街上、车厢里、超

市内、商店广告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课程资源无处

不在,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

又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这一课时,课文学完后,我让学生说

说生活中所看到的环境问题,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环境。这样,在生活中延伸

了语文教学。

五、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

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

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

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

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篇8: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索

一、高效课堂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千古不易,自己努力,才有进步,教师与朋友无论如何高明,总之只能从旁启发,尽切磋的责任,代替学习是不可能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而现实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讲,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这往往是语文课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发现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只用耳朵听讲时,知识保留5%;用眼睛去阅读,知识保留10%;分组讨论,知识保留50%;向别人讲授或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法,要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主动去学。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引导、疏导的作用,直到非讲不可时才讲。学习中,力求让学生耳、眼、口、脑、手并用,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互助互学。这样,知识容易记得住,能力也形成的快。我在教学《劝学篇》的名句时,把学生分成六组,以游戏《传悄悄话》这一形式进行比赛,最后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名句,其他同学在自己本子上默写,看谁记得又快又多,最后每组请一个小老师批改默写好的名句,正确率高的那组获胜。学生们个个求胜心切,都能主动背诵,唯恐拖小组后腿,在传悄悄话的过程中又深切体味了合作的重要。这样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效课堂一定是学习兴趣浓厚的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语文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精彩的导入,富有吸引力的提问,多媒体的使用,音乐走进课堂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高效。

2.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学习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爱护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我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时,让学生谈读文后的感想,班中学困生郭涵瑞同学举手发言,虽然答不对题,但我还是带头为他鼓掌,表扬他的勇敢发言,并鼓励孩子们说:“只要尽力,即使答错了也是最棒的!”自此,我的课堂上,孩子们都能踊跃思考发言,语文能力不断提高。

3. 激情授课,感染学生。

教师的情绪直接感染着学生。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把自己的激情融入授课过程当中,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以教师亲切的态度,饱满的情绪,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学习情绪,引发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形成浓烈的学习氛围。如:学习《槐乡五月》一文,我以饱满的情感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美丽的槐乡,看到了课本上描绘的漂亮的槐花、浓郁的花香、淳朴好客的槐乡孩子,让学生带着表情和动作朗读,学生们被老师的激情感染着,全身心投入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高效课堂一定是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双向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具有偶然性,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时机时要有灵活性、机动性,并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机。如何去做,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这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智慧,关乎一节课能否高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我们在新课程倡导的改革指引下,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才是最有效的,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我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作了一点摸索。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学习兴趣浓厚的课堂,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体现教师智慧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生主体,教师智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上一篇:合同的分类下一篇:新年的愿望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