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

2024-08-10

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精选6篇)

篇1: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男,年 月 日生,身份证号:,家住 代理人:,性别:,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 住:。电话:

代理人:,性别:,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 住:。电话:

委托人 委托、在 案中作为我的代理人。

两位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均为:特别授权,包括但不限于代为起诉、承认、变更、放弃诉讼请求,和解、协调,上诉,代收法律文书等。

委托人:

年 月 日

篇2: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

委托人:,女,汉族,1968年12月6日出生 住址: 被委托人:,系辽宁 律师事务所律师 地址: 电话:

委托人因与 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一案,委托被委托人为其诉讼代理人,代理权限如下:

代为起诉;代为承认、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代为反诉;代为进行调解或者和解;代收法律文书;代为调取证据;代为查询档案;代为申请司法鉴定;代为办理退费。

委托人:

篇3: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改判率低下的成因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1.1 外在因素

(1)立法缺陷是造成案件改判率低下的重要因素。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但现实中,抗诉案件到法院后,大都是发回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即所谓的上抗下审,上级人民检察院还得派员出席下级人民法院的庭审,实质上就是将上级人民检察院与下级人民法院置于同等地位,违背了司法对等原则,而且有悖司法效率原则,且再审的原法院受本位主义的影响,难以采纳检察机关的抗诉意见。

(2)司法不公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些错案得不到纠正的原因。利益驱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导致的错案一般都难以得到及时纠正。

(3)认识分歧使一些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得不到法院认可。由于法律对民事行政检察的监督规定不具体,检察机关自身对民事行政案件事实、证据等方面没有形成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导致检、法两家在某些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审查认定、法律适用问题上认识有分歧,不能达成共识。

1.2 内在因素

(1)检察机关内部缺乏一体化协作机制。近年来,检察机关内部职能划分细化,但缺乏一体化协作机制,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难以形成合力。例如,行政、司法人员涉及的办理民事行政案件的贪污、受贿、渎职犯罪案件由反贪、反渎部门办理,与民事行政部门缺乏一体化协作机制,这无疑削弱了民事行政工作的力度,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难以形成合力,对行政、司法机关违法犯罪者起不到震慑作用,致使该改判的错案得不到及时纠正。

(2)以抗诉为主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思路也是一大因素。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从设立起就一直强调监督即为抗诉,抗诉即为监督,以抗诉为主,导致抗诉案件数量大,质量不高,改判率自然就下降。

(3)民事行政检察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基层检察院民事行政科干警的调配不尽如人意,存在老弱现象;二是岗位轮换、人员调动频繁,使干警从事民事行政工作时间较短,不能熟练掌握民行业务,对案件的提请抗诉切入点把握不准,造成提请抗诉案件质量不高甚至抗诉错误。

2 破解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改判率低下之道

(1)完善立法。司法对等原则是一个国家法律程序设计上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规定却与之相悖,因此有必要进行纠正。其办法有二:或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案件不得移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或赋予作出裁判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以抗诉权。

(2)将行政、司法人员涉及的办理民事行政案件的贪污、受贿、渎职犯罪行为的监督职能赋予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使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对该类违法犯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促进抗诉案件改判率的提高。

(3)提高民事行政检察官队伍素质。首先,选调年富力强、知识全面的干警进入民事检察部门并相对固定;其次,应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官队伍的业务学习,提高其执法水平。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涉及的法律、法规繁多,专业性强,审查的案件法律关系纷繁复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精通民事法律的基本理论和熟悉民事行政审判业务,否则难以正确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无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所以,提高民事行政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民事行政干警的业务知识学习尤为迫切与重要,要通过系统培训、在岗自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确保案件质量。

(4)与法院有关部门多联系沟通。在案件提出抗诉到裁判之前应与法院审判人员多交流、多沟通,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尽量协商达成共识,以期达到最佳的抗诉效果。

(5)争取人大支持,也是提高抗诉改判率的有效途径。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应主动向人大汇报,接受监督,同时对人民法院错而不改判的案件可建议人大以进行个案监督或评议,督促法院改正,实现改判目的。

(6)把好抗诉案件审查关,提高案件质量。在审查案件中应严格实行专人审查、集体讨论、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制度,进行层层审查把关。严把审查关就是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一要熟悉案情。二要掌握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程序是否合法,证据是否充分,有无漏证、疑证、伪证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使用的情形等。三要认真审查判决、裁定书。审查其定性是否准确,使用法律是否得当,运用证据是否齐全等。四要找准抗点,即审查有无《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

(7)加强法律文书说理论证,制作高质量的抗诉书。要充分认识加强法律文书说理论证的重要性,迅速转变观念,坚决摈弃过去那种只要把案件提抗上去就算成功的错误认识和做法,要求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从提高办案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督效果等方面切实加强法律文书的说理论证工作,制作高质量的抗诉书,努力实现提抗案件法院再审改判率的提高。

(8)发表高质量的出庭意见。检察人员出席再审法庭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通过监督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判活动来达到抗诉目的。因此,法庭审理针对的对象应当是申诉人与被申诉人争议的事实,出庭检察人员应协助法庭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运用事实和法律阐明抗诉意见并让合议庭采纳。为此,出庭检察人员首先可针对遗漏调查的事实和没调查清楚的事实,要求法庭或直接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发问,帮助法庭正确查明案件的客观事实;对必须到庭的证人而没有到庭作证的,可建议休庭,待证人到庭后恢复法庭调查。其次,在法庭辩论结束后发表出庭意见,出庭意见是对抗诉书的补充,检察人员应针对抗诉提出的理由,结合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运用事实和法律对原判决裁定错误之处提出指正意见,对双方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发表原则看法,供法庭参考。好的出庭意见不仅能让法庭积极采纳,而且还能让当事人对改判服判。

摘要: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错误的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监督职能之一。但从检察监督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案件法院改判率低,这极大地削弱了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因此,总结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改判率低的成因,进而寻求破解之道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这一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抗诉案件,改判率,成因及破解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篇4: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问题研究

关键词: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模式

一、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内涵及类型

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相对人与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之间因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纠纷的一种诉讼制度。民事诉讼是解决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纠纷的一种诉讼制度。两者是不同性质的诉讼形式。不同种类的诉讼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当事人提起诉讼必须归属于一种诉讼类型,受运用于该诉讼类型的诉讼法的支配。[1]由于行政机关的某些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着行政相对人的民事权益,使得普通的行政争议因交织着民事争议而变得比较复杂,从而出现行政诉讼涉及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涉及行政诉讼的交叉问题。具体而言,民事、行政交叉案件,是指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同时存在均需解决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两个争议在法律事实上互相联系,处理结果上互为因果或互为前提的案件。[2]

民事、行政交叉案件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以民事、行政交叉案件中争议之间的主次关系为标准,可以将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民事主导型交叉案件

这类案件主要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因民事争议而引起的纠纷中,只是因为行政行为的介入,使得民事争议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类案件中,民事纠纷的解决认定,直接决定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主导型交叉案件

这类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行政诉讼,同时请求法院审理在同一案件中存在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的诉讼。在此类交叉案件中,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并存,但是行政争议是诉讼的核心,民事争议作为附带问题出现,两者在事实上具有内在的联系性,民事争议的解决依赖于行政争议的解决。

3.民事、行政并重型交叉案件

这类案件,是指因同一法律事实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之间相互独立的案件。这类案件中,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相对独立,一案的处理结果也不影响另一案的处理。

二、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的司法现状

由于欠缺关于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机制的明确法律法规,导致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对于此类案件的审判程序、适用法律、裁判结果上都存在着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审理模式:

1.先行后民的审理模式

这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一种审理模式,这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的社会公益性优先于民事个体利益体现在司法程序上的结果[3]。在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审理中,民事争议的解决往往要以行政争议的处理结果为依据。行政诉讼能否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的处理,因为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除非经过法定程序撤销,否则都具有法定效力,民事审判无权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只能认同为合法有效,这必然导致法院的两份裁判自相矛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中止民事诉讼,待行政诉讼作出了裁决再恢复民事争议的审理。

2.先民后行的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涉及行政确权行为中发生的纠纷,比如颁发房产证的行为,如果当事人发生权属争议,只能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当一方当事人以行政机关不作为提起行政诉讼时,就产生了民事、行政交叉问题。这种情况下,法院为慎重起见,都先解决民事纠纷问题,权属确定后,再依据民事审判结果对行政诉讼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或要求行政机关履责的判决。

3.民事、行政分别进行的审理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适用于同一事实既可提起行政诉讼,又可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是一种诉讼竞合。两种诉讼可由当事人选择进行,也可同时进行,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分别作出裁判。

4.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模式

这一审理模式,是行政机关对平等主体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在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民事争议纠纷。这一审理模式的适用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十一条,这一审理模式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节约了诉讼成本,体现出法律的统一性。

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上述的几种主要审理模式,由于立法滞后,无法构建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完善的体系制度,使得司法实践中呈现出随意性和无序性,造成此类案件审理的困境。这样既浪费了司法资源,降低了诉讼效率,又加重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因此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三、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的模式选择

由于民事、行政交叉案件比较复杂,类型多样化,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不能实行“一刀切”的做法,也不能简单地适用统一的程序。要想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必须按照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审理模式。

1.民事主导型案件的审理模式选择——“先民后行”审理

对于民事主导型案件,有学者提出建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也有学者提出将此类案件纳入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笔者认为,针对此类案件,可以采用 “先民后行”的程序来审理。

如王某是刘某的保姆,刘某写“遗赠协议”将自己的房产赠给王某,王某依据此协议将房屋过户到自己名下,刘某的亲属不服。该案中刘某的亲属可以提起两个诉讼:一是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审查“遗赠协议”的真实合法;二是行政诉讼,请求法院撤销房屋登记部门的过户登记。这两个诉讼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房屋产权登记是根据“遗赠协议”作出的,我国房屋产权登记实行的是形式审查原则,在法院没有对“遗赠协议”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查确认前,行政诉讼是难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就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审理情形:其一,刘某的亲属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审理中发现该行政争议的解决依赖于另一民事案件的处理结果,中止行政诉讼,告知原告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其二,刘某的亲属提起民事诉讼,待法院判决后,再行提起行政诉讼。

nlc202309041213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先民后行”审理模式应当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存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交叉性;第二,行政案件的处理需要以民事行为是否合法为依据,对相关民事行为的审查结果直接影响了行政案件的裁决结果。

2.行政主导型案件的审理模式选择——一并审理

“一并审理”又被称之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受理与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争议,将民事争议与行政诉讼一并审理,一同判决的诉讼制度。[4]这一模式法律依据来源于《解释》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行政诉讼一并审理民事案件的特点是:首先,一并审理并非是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是主诉与从诉的关系,行政诉讼是主诉,民事诉讼是附属诉讼,法院对行政诉讼的审理直接影响着民事诉讼部分;其次,全面审理,法院对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都要作出法律判断,对具体行政行为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民事争议也要做出相应的法律裁判。

3.民事、行政并重型交叉案件——分案审理

严格来说,民事、行政并重型案件,并不是属于民事、行政案件交叉的情况,而只是存在某一方当事人的重合,或者基于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或某一事实的发生,此类案件中两个诉讼之间没有任何法律或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审判结果互不影响。因此,对于这类案件,法院应当由行政审判庭和民事审判庭分别进行审理。

四、结语

对于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如何处理,理论界一直没有形成共识,司法实践中虽然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但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系统的规则。本文重点对民事、行政交叉案件的类型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对不同类型的案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种模式的选择,一项制度的建立还是需要不断探讨完善,故此呼吁立法机关尽快对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规进行修改,把民事、行政交叉案件问题加以考虑,为建构全面系统而灵便实效的民事、行政交叉案件审理机制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实现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邓辉辉:《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根据之比较》,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9期,第136页

[2]许尚豪:《民事、行政交叉案件诉讼程序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1期

[3]吴偕林:《民事、行政救济程序交叉问题之解决》,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7期

[4]王兆雷,姬忠彪:《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若干法理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28日

篇5:民事诉讼案件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

委托单位,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职务: 受委托人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单位与 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代理人。

代理人 的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代理,即可以代为承认、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

委托单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

篇6:民事、行政案件授权委托书

委托单位:

法定代表人:

职务:

受委托代理人:姓名:

职务:

工作单位:

现委托上列受委托人在我单位与****纠纷一案中,作为我方诉讼代理人。

代理人代理权限为:特别授权,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提起上诉或反诉,进行和解、调解,代收法律文书。

委托单位:

****年**月**日

公司职工身份证明书

同志,现在我公司工作,为我公司的职工,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年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同志,在我单位任特此证明。

****职务,为我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名称:

上一篇:网络信息传播与知识创新关系研究的论文下一篇:徐州市融资担保公司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