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的主要特点及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

2024-08-11

简历的主要特点及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精选3篇)

篇1:简历的主要特点及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

其基本内容通常必须具备:

个人资料:可能涵盖姓名、国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信箱或电邮地址等等

学历:求学课程、参与重要考试、或是学位证明等等

经历:专业工作的纪录、实习训练、教学或任职例如助理教授等辅佐性身分,也可能包含专业以外的活动参与,例如某协会的会员、延伸的课程学习(又称研习),文章的发表或著述、或是甚至类似撰写百科全书等等的经验,都可记载。

以下部分则经常附加于后:

语言能力。需注明使用状况或等级(例如欧洲语言采用的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最好能附上语言检定证明。

其他无检定证明的能力专长。例如熟悉维基百科的编辑、程式设计、平面设计等等。

其他出版著述或显著的成就或个人实现。

家庭状况、具有驾照、个人兴趣及休闲。

篇2:简历的主要特点及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所学校实际上都存在一个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只不过不同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同的特点。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质量观、和质量管理观的基础之上。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观的理论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考试和评价不再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本身, 而只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先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经典理论之上的。与此同时, 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推行ISO9000族标准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的热潮。

目前, 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理论体系主要有:

(一) 斯蒂芬·默戈特洛伊德和科林·摩根的11要素模式:

(⑴起联合作用并得到普遍承诺的共同愿景;⑵以顾客 (指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 为导向的战略和过程;⑶以工作团队为中心的组织架构;⑷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目标;⑸日常管理的技术方法, 强调基于数据的决策;⑹文化;⑺承诺;⑻沟通;⑼诚信;⑽领导;⑾授权) 。

(二) 邦斯廷的质量学校模式:

学校的四大支柱 (⑴顾客——供方焦点;⑵持续改进;⑶过程——体系方法;⑷持之以恒的质量领导能力) 。

(三) 纳瓦拉特南的质量旅行模式:

(质量旅行阶段1:觉悟和自我评价;阶段2:培训、团队建设和沟通;阶段3:质量计划;阶段4:实施质量计划过程;阶段5:综合评价) 。

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论和模式给出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要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战略管理、领导管理和承诺、质量文化、团队和质量管理小组、人力资源和质量教育、授权和参与、系统管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科学管理工具。

尽管上述不同的理论体系所含要素不完全相同, 但全面质量管理的经典理论在以上各模式中得以贯彻。

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特点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指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现方针和目标的一些必备要素构成的, 是用文件形式列出有效的、一体化的技术和管理程序。首先学校要根据达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准备必要的条件 (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教学煤体等资源) , 然后通过设置教学组织机构, 分析确定需要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 (过程) , 分配、协调各项活动的职责和接口, 通过程序的制定给出从事各项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工作方法, 使各项教育教学质量活动 (过程) 能够经济、有效、协调地进行, 这样组成的有机整体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因此, 这个监控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一) 以顾客为中心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以学生、家长、社会、政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结构、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等都要体现顾客的要求和让顾客满意的精神。

(二) 系统性

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同时教学工作又与学校的其他工作以及学校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就是按照教育教学工作本身的系统性建立起来的, 体系本身通过对教育教学系统各要素及其与学校其他系统的关系给予系统安排, 使所有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要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三) 过程性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按照过程方法建立起来的, 体系本身也反映了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性要求。按照过程性的要求,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建设应按以下步骤进行。⑴以过程为主线, 明确体系包含的各过程及应开展的主要质量活动。⑵明确各个过程以及主要质量活动涉及到的部门。⑶把程序和活动的职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 并区分主要责任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

(四) 持续改进性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功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本身设有自我审查和改进装置, 定期进行自我审视,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以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持续适应和不断创新。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主要要素分析

由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要素 (1.顾客导向、2.过程管理、3.持续改进、4.全员参与、5领导和战略) 直接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构成, 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质量管理的保障体系。因此,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主要要素为:顾客导向、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全员参与、领导和战略。

(一) 顾客导向

顾客导向的实质是通过和谐的供求关系, 满足顾客的需求。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它的顾客, 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以顾客的需求为关注的焦点, 致力于满足顾客的需求, 并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顾客的需求多种多样, 有的是明确的, 有的是隐含的。明确需求是指在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中所规定的需求 (如:国家规定的教学标准、教学大纲、家长要求等等) , 隐含的需求包括顾客期望或不言而喻的需求 (如:家长希望学校、教师公正地对待自己的子女、子女升学、子女就业等等) 。因此,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应依据顾客的需求来确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并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作用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含义是: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工作和活动看成相互关联的过程, 加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把影响质量的资源和活动都作为过程来管理。传统的教学管理往往只重视结果, 将注意力放在最终的成绩测试或终结性评价上。而过程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在输入端、过程的不同位置以及输出端寻找测量或检查的机会,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和改进。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过程”包括两个动态过程, 即教育教学全过程和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教育教学输入、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结果,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包括教育教学质量策划、教育教学质量控制、教育教学质量改进。这两个动态过程的不断运行, 以及它们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关联、交叉作用, 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全过程沿着不断策划、控制、改进的线路循环往复, 推动教育教学全过程和自身的不断优化和增值, 从而有效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目标。

(三)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含义是: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不断提高工作业绩水平是学校工作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学校的每个层面都应有要改进的项目和任务, 学校的每个人均应认识到每个过程都能以更好的状态和效果运行, 都存在改进的机会。

持续改进是一种有计划的、不断的改进。由于外界的环境在不断变化, 科学技术在发展, 顾客的需要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都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改进可分为四个层面:高层改进、中层改进、基层改进和个人改进。改进的层次越高, 改进的意义就越大, 影响越大。质量改进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 它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益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

(四) 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落实, 人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 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必须建立在学校内部全体教职工和外部顾客广泛参与和主动投入的基础之上。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参与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⑴通过授权让下属或顾客自主开展教育教学质量活动;⑵通过决策参与吸纳下属和顾客的意见和建议让职工和顾客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做贡献。

(五) 领导和战略

领导和战略的含义是: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要依靠和发挥高层管理者和战略计划的作用。高层管理者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 培育符合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要求的组织文化, 使学校获得持久的质量提高能力。

领导和战略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 关注的都是组织的高层次问题。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牵涉到学校内部以及外部的广大领域, 需要整个组织上下的持久努力。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发动和正确领导, 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不可能起步, 即使起步也不可能成功。战略的作用在于把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纳入学校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轨道之中, 以维持教育教学质量的深入持久地改进。

总之, 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实现方式, 它们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顾客导向和过程管理这两个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 也是取得高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全员参与;坚持系统改进和改进系统相结合, 这两个要素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领导和战略是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推动力。而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 质量管理又是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来付诸实施各项质量活动的。可见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意义之大。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民群众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数量增多, 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在人才市场化改革中竞争取胜的法宝。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经国内外广大企业长期实践证明是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全面改进和持续提高质量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 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便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侯威.英、澳、新三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

[2]黄雪娜.英、德、法三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3年.

篇3:简历的主要特点及应该包含的基本要素

摘要: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相比网络媒体诞生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有着鲜明的特点:主体多样化;渠道多元化;内容丰富性;受众情绪化;影响广泛性。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思想建设为主导、以文化建设为主线、以网络阵地建设为保障。

关键词:高校 思想文化 网络阵地 特点与内容

1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主要特点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思想文化为内容,通过采取多种积极措施,促使网络成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关键步骤,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探索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具体对策,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平台,相比网络媒体诞生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有着鲜明的特点。

1.1 主体多样化。在高校传统思想文化宣传教育过程中,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课堂教育,大学生大多只是单纯的“接受者”,而网络传播的出现达到了主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同时由于网络虚拟社会中可以不公开真实身份,曾经被动接受信息的“靶子”大学生也开始畅所欲言的表达意见和观点,日渐成为了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中的主体,并以各自为中心形成一定圈子,在学生当中产生不可小觑的思想文化舆论力量。

1.2 渠道多元化。在网络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年轻群体的集散地、时尚元素的领跑者,除使用新浪网等主流网站和百度等搜索引擎之外,还开创了复杂多样的信息传播渠道。各高校的BBS论坛、帖吧热帖纵横;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QQ、MSN、飞信等聊天工具,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更有风靡一时的博客、微博的不断开通,使得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更加亲近。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这些渠道加以利用,引导大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文化信息的宣传和交流,那么高校思想文化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高潮。

1.3 内容丰富性。互联网络内容之丰富、信息之庞杂、服务之全面是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比拟的。网络媒体作为新闻的集散地、知识的新载体,为思想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议题”,但因特网没有根据受众的立场进行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经过一定的筛选但也难免会产生大量诸如虚假、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和污染,致使网络在开辟崭新疆土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1.4 受众情绪化。在虚拟身份充斥下的网络大本营,就如同一个意见自由市场,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意愿交换观点。大学生群体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其在读取信息、发表言论或是采取行动之前大都会经历激烈的思想交锋和权重衡量。对于正面信息,他们会不遗余力的转发并传承;而对于负面信息,他们会不留情面的严格批判。但是,正负的辨别则是由他们自己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甚至是价值观念来操控的,一旦认同,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思维理念,就会为其作出的选择而据理力争,所起的煽动性作用也非一般群体可以比拟。

1.5 影响广泛性。事实上,网络文化魅力和影响是巨大的。关注大学校园论坛中的十大热点话题和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就会发现,网络思想文化不只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同时还给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带来极大的挑战。信息传播往往可以大张旗鼓、想方设法绕过发布新闻的障碍,网络管理人员不可能对网上言论逐一检查和评价,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对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方向的把握。

2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基本内容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是以宣传思想文化为目标,通过组织全体师生的主动参与、建设网络平台或扩展网络覆盖等措施加强网络宣传的影响力,从而促使高等院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场所。大致也可以引申为类似这样的三种关键因素,即以思想建设为主导、以文化建设为主线、以网络阵地建设为保障。

2.1 高校思想建设为主导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而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然而,单纯地将思想建设作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大肆渲染,难免会让学生心生抵触,适得其反。高校思想建设并非是把思想建设限制在高校这一象牙塔内,对高校师生进行彻头彻尾地思想武装及其灌输,而是将高校师生作为主体研究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矫治。共青团中央曾指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总目标是: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将思想建设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主导方向推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工作目标推向崭新阶段。

高校思想建设的传统渠道上,真可谓是多种多样。首先,采取网上网下结合方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其次,通过各种活动和校园文化氛围进行渲染和熏陶。再次,较为集中的学习、生活方式也便于高校对其进行集中的思想教育,教室、宿舍及食堂以及作为大学生课外汲取知识的殿堂的图书馆的思想建设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现代传播工具也成为高校思想宣传和建设的重要媒介,校园广播站的早中晚热点播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转播,校报编辑及增刊,甚至校园网主页、学生组织或辅导员的博客、QQ都成为重要途径。

2.2 高校文化建设为主线

高校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建设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两大主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将思想与文化密切结合,就是要将思想建设归结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文化建设的方式引导和改进大学生思想观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这也源自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多种多样。第一位系统研究校园文化的是西方学者沃勒,他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特别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一方面由不同年龄儿童将成人文化变为简单形态,或儿童游戏团体所保留的旧成人文化而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教师设计,以遇到某些年龄学生活动的文化所形成的。学校中的各种仪式,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认为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则属于文化模式。”[2]此后的国内外学者,有将校园文化定义为“课外活动”的,有喻为“第二课堂”的,还有称其为校园“亚文化”或校园“精神”的,总之涵盖了物质、精神、制度等多重方面。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有校园内部各种硬件设施作为辅助载体,这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2.3 网络阵地建设为保障

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必须以网络阵地建设为保障。如果说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是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的软件核心,那么网络阵地建设就是与之共存相辅相成的硬件设施。将网络阵地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保障进行建设,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福祉。

网络阵地建设的内容可谓是方方面面,但归根结底都与网络的三个构成要素密切相关。网民,既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网络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同时也是网络文化成果的使用者,是网络阵地建设中的核心力量。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主体,大学师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对于他们的教育、培训、组织甚至是思想改造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网络社会,就是虚拟化的网络平台,是网络信息的诞生地和传播场所。而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和完善一直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将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除了校园内网的建设,更需要的是外网的延伸甚至是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年轻一代的大学师生更容易接受新奇的网络语言、新鲜的网络资讯、新生的网络观点,自然对抗这些信息的免疫力就较为低下,筛选、规避、挑拣积极正面的信息充实网络世界也是网络阵地建设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版)[M].共青团中央,2011(12).

[2]W.Waller.The Sociology of Teaching.Rousseau & Russell,Inc.,1967:13.

[3]龚小平,黄洪雷.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上一篇:努力提高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下一篇:学习王立忠同志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