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管理艺术之我见

2024-08-12

园长管理艺术之我见(精选6篇)

篇1:园长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艺术之我见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通俗的说是“法”。随着学校的诞生,管理也随之产生,几百年来经过无数代人的探索、尝试、积累、沉淀,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古代的孔子到现代的管理精英,从享誉内外的辽宁盘锦中学、上海建平中学,到土生土长的本土学校都有不同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无外乎如下模式:惩戒模式、行政模式、法制模式、经济模式、思想教育模式、目标管理模式和新兴的无为管理模式等等。

其实作为非理论研究来说,教无定法、“管”无定法,只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管出成效,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每种管理模式都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探索出的经验和方法,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及个性特色。我们只有采用拿来主义,汲取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营养,丰富自己 ,完善自己,取长补短.根据学校管理的教育性、多边性、阶段性和长期性以及可比性低、模糊性大等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艺术。切不可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如果机械照搬 ,其结果只能是失去自我,陷于迷茫,举步维艰,四处碰壁,是活生生的邯郸学步。

一、学校管理的“管”和“理”

管理本身就包含了管和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管”,一方面是“理”。

学校不同于企业,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它的特殊性在于原材料、生产者、产品都是人 ,而且是文化素质较高、感情世界丰富而脆弱、性情内恋、自尊而又自卑的教师和朝气蓬勃、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因此学校管理具有其特殊规律,不同于工厂、部队。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有良好的秩序,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一定的制度约束是非常必要的,适当的行政干预也无可厚非,但是硬性的管一是要适量,二是要出于公心,三是要管理者率先垂范才能使师生信服,但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有的学校照搬企业管理模式,对师生上班签到、下班签退、中间查岗,请假扣钱;对学生尤其是住宿生二十四小时监控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这种管理看似立竿见影,短期内秩序井然,但时间一长,师生身心疲惫、敷衍被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后患不言而喻。

现代理念认为:学校管理应该轻“管”重“理”,所谓“理”就是在管理上以人为本。《论语》中记载“马厩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这就是最原始的人本思想,学校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求管理者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师生着想,做到制度无情,操作有情。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涵浓郁的人文关怀。

过去的管理是重“管”轻“理”,如罚戒式、行政式、规范式。现代的无为管理较侧重于“理”。在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广泛、深刻的变化。现代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给人以更多的尊重、更大的自主,同时要求人有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

二、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艺术的几种理念

(一)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有“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这不仅是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是一种以人治事的活动,所以要求校长要知人善任。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争霸天下,刘邦笑到了最后,成为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他得意地说:论行兵打仗,攻必克,战必胜,吾不如韩信;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论治国家,抚百姓,给粮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此三者皆人杰,但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得天下。同样校长也不是科科精通、事事都行。只要善于用人、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能管理好一所学校。

学校管理也是一样,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艺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寓约束于调动中

学校的事物要从调动入手,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与调动中。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任何人在感情上都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已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调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校长的以身作则。学校领导要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职工中起表率作用。要健全对学校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比如,学校制定了党政干部廉洁制度,一般注重约束性,而忽略调动性。校长要注意这个问题,建立健全调动性的规章制度,使之与约束规章制度相互配套。调动的另一层意思是要防止“力”的抵消,注意及时排除离心力,要设法变约束抵制为调动竞争,促使竞争机制的形成。

2、以协调促服从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一味要求下级服从,强调教职工听话;另一种是讲究民主,注意协调,以协调促服从。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应努力建造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础,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校长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四有”新人,以实现学校近、远期奋斗目标,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共同基础。校长必须真正做到爱护教职工,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考虑教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随时注意调节各方面的关系,以取得协调配合。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不能拉帮结派,搞“小山头”;也不能耍手段,搞权术,做表面文章。这样做,只会产生逆反心理,破坏人际关系的协调。、在培养中使用

对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研究对人的使用和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要用人必立足于育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立足培养,在培养中求使用,即“圆中求方”。

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校长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培训措施,特别要注意把培养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重点来抓。

4、求同存异

在做人的工作时,经常会碰到求同存异这个问题。即在细节问题和局部问题上允许存异,在原则问题和全局问题上必须求同。

一所学校,思想工作做得再细,管理制度再好,矛盾和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不必大惊小怪。教职工的思想有多种多样,个性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本问题在于校长能否坚持在大事上讲原则讲求同,不怕得罪人;在小事上,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允许存异。作为一个校长,平时注意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特点、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讲究管理艺术,处理事情能“小圆大方”,造就一个既有全局上的同,又有局部上的异,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个性的发展这样一个良好局面。

(二)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学校也要面对社会和走向社会,形成开放格局。闭门造车、画地为牢是无法办好学校的。作为一校之长,不能只习惯于办公桌前的思考,满足于校园内部的管理。只有立足于学校,并主动积极地投身到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中,才能使学校不断进步,立足于不败之地。一句话,校长善于“处世”——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中理顺自我与学校、自我与外界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代尔 ·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的却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做人处世的能力。”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同样的,处世心态则决定着处世方式的选择、处世效果的优劣等等。因此,校长要有良好的处世心态。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校长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敬重上司,服从上司的正确领导,切实履行上司交给的职责、任务,及时而又认真地向上司汇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这是校长必须做到的。上司也是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在法律、原则的范围内,校长应与之沟通情感,做到互敬互信。“不唯上”一是指不“眼睛朝上,”只看重和尊敬上司,而打心眼里瞧不起群众;二是指不唯唯喏喏,对上司有偏颇甚至是错误的指示、干预,应进行同志式的商榷和批评;三是要对上司负责,但不必因此畏首畏尾,成天担心“出什么岔子”不好交待。校长对上也要保持独立平等的人格,并以此垂范于众。

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圆通”指为人、办事灵活变通,能协调全局,左右逢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寻找和抓住机遇,将自我向社会“推销”。现代校长一定要打破“闭关自守”的老传统,其次要有“兼收并蓄”的心理,既要期待、争取外界的支持和赞助,也要正确对待社会上一些消极势力或因素的干扰,努力化解矛盾。校长不要到处树敌,使学校陷入“四面楚歌”的困窘境地。要善于依托社区基层领导的威望和权力,请他们出面帮助解决某些纠葛。当然,校长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周边百姓“献一份爱心”。

“圆通”与“圆滑”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从诚信出发,校长办学,常常对社会有所承诺,校长要以君子的雅量“兑现”诺言,不然,它就会自陷“圆滑”的险境。

对下属:信赖而不依赖。不管哪一个校长,他自身的能耐总是有限的。唯有站在下属这一群体共同垒筑的“阿尔卑斯山”上才能成为事业上的“巨人”。因此,校长对下属要倚重,要信任,要做到“用人不疑”,要下属从校长的目光中读到这样的话语:“好样的,你能行!” 但校长对下属不能有依赖心理。一是各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自己的事自己做”是最起码的职责要求;二是因为下属可能存在或强或弱的私欲,校长依赖他,很可能使这种欲念膨胀,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宾主难辩”,或者“喧宾夺主”的现象,就会形成学校领导的“双核心”乃至“多核心”,这对学校事业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害的。三是校长要有自己的“头脑”,要做“明白人”,别人对他“思维场”的过多干预只会起到蒙蔽和阻碍作用。

亲和而不亲热。校长不是“家长”,也不是旧观念的“长官”。他不应该以颐指气使的态度发号施令。从心里到神情,从语气到手势,都应该是亲切的、和蔼的;即使严厉的批评,也要尽量消除居高临下的迹象,要给下属可亲近感。当然,这些都是“亲和”表层意义;校长更要凭借自身人格魅力激发全体下属的凝聚力,把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但校长亦不能对下属“亲热”,因为,校长的“亲热”会使下属泯灭应有的敬畏感,或许还会给他们以轻浮、不庄重等印象,使之滋生蔑视情绪。校长更要避免在公众面前对最为信赖和器重的下属持“亲热”态度,因为这样会导致有违民意的“小圈子”出现。

严格而不“失格”。很显然,这里着重是指校长对下属的要求不能“失格”。这有优劣两方面:一是“处世忌太洁”,对下属要有敦厚长者的风范,而不是以“显微镜”式的目光发现其缺点,也不是以“放大镜”式的言语渲染其缺点;二是时时处处尊重其人格,杜绝意气用事,对下属不讽刺挖苦,不揭露隐私。

对自己:稳固而不顽固。处世态度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一个层面,是学识、阅历等的积淀,也深深地打上了个人性格、天赋的烙印。校长的处世态度一般都比较稳固。而忽冷忽热、时严时宽则是不成熟的标志,需要不断“锻打”。校长要通过比较、自省和征询别人意见等途径了解自己这方面的缺陷,随时加以调整、修正,还要不断赋予它靚丽的时代色彩。

(三)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短处。如果校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时时事事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教师,那么教师与领导的摩擦就会产生,就会愈演愈烈。如果说物质的摩擦可以产生热量,那么人际的摩擦恰好相反,他会无端的损耗人才自身的底气和储能,降低人才群的整体效能。这不仅是校长的不幸,更是学校事业的悲哀。

赏识是一种“仰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者不会取得这样的“视角”。对教师的赏识,体现了校长的谦谦雅量。

赏识是一种“对话”。教师群体中既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更有比较含蓄、不愿轻易流露情感倾向的同志。要打破这种僵局,就必须让教师产生一种自身受到重视、自己的话也有分量的感觉,而校长的赏识正是这种感觉最有力的“诱因”。

赏识更是一种认可,是校长对教师工作的一种积极评判。教师都有一种希望自身工作价值得到人们积极认可的心理。校长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就能使之获得更大的工作驱动力。

对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校长没有理由不欣赏;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把欣赏的目光投向以下几种人:

——失败者。教师的工作失败后,或颓丧悲观,失去前进的勇气,或不甘失败,力图重振旗鼓。无论他们有那种情绪反应,都需要校长及时给予赏识。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肯定其工作热情和能力,使他体会到校长仍很重视他,他只是“有能力的人干了件失误的事”。其次,在公开场合,让他在其他方面做出成绩,维护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再次,给他表现能力、发挥特长的新机会,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赏识。

——自卑者。对于自卑感强的教师,校长做工作的关键是要增强他的自信心,发挥他的潜在能力。首先要经常赏识他在一些小事上取得的成绩,使他体会到,成绩虽小,领导仍很看重,并且这些成绩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的。其次,给他安排较大难度的任务,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促其圆满完成,对其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宣传。

——爱发牢骚者。“牢骚太盛防肠断”。校长要努力引导下属养成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态度和开放的眼界,但对那些常以发牢骚的方式表达批评意见的人,校长也要采取积极、宽容的态度。实际上,许多牢骚人,都是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他们对学校工作的创造性意见往往隐含在诸多的牢骚中。校长应充分肯定这些教师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赏识他们提出的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及措施,一旦建议被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不要忘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及时表扬他们。

——幕后辛劳者。那些默默无闻做幕后工作的教师,常常不受重视。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这些教师的工作热情。鉴于此,校长要时常亲临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抚慰,在教职工大会等公开场合给予赏识,在学期和年终报告中,肯定他们对学校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赏识教师时:一要坚持“真”。真,就是不夸饰,不溢美,符合实际的赏识。工作平庸或弄虚作假者得到赏识,容易强化被赏识者的不良心理。二是示以“诚”。诚,即动于中而形于外,虚伪的恭敬,廉价的客套,往往使诚实者感到你的做作,正直者感到你的卑琐,敏感者感到你的企图,自负者越发目空一切,无知者愈加沾沾自喜。三是注以“情” ,赏识时要饱含激情,热情洋溢更能启动被赏识者的心扉,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调整好教师的心理状态

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这就决定着教师不仅要谙熟学生心理,自己也必须有健康的心理。“以已昏昏”,不能“使人昭昭”。

在现时中不少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障碍,有的教师因为气量狭窄与同事过不去,人际关系僵化;有教师因为某次工作上的挫折,对自己的职业开始厌倦起来,提出改行请求;更有教师因为恋爱、家庭等方面的纠葛而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一位诗人说过大意如下的话:每个人总是站在大海的彼岸呼唤着人们的理解。是的,一颗心就是一个博大丰富的世界,教师的心灵世界尤其如此,校长要“读懂”教师,洞悉他们的心灵世界,就必须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这不仅需要细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也需要比较精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校长要认真研究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探索和参与建构教师心理学。

校长的“调整”则主要是呵护备至的爱心、“金石为开”的诚心、不厌其烦的耐心,是包含着真情的行为,是带有艺术性的语言。

校长还有豁达的胸襟,要有宽容的情怀,有时候甚至要具备忍辱负重的勇气。一位青年教师,爱与领导“开顶风船’,一次因评优与校长发生争执,态度蛮横,口出秽语,事后还扬言要与校长干到底。而校长并不计较,相反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又当面向他承认那次争吵自己也有责任,请求他的原谅。这样一来,使得那位教师坐立不安,他主动找上门来,为自己的过激言辞而道歉,从此“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校长要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高尚修养,哪怕教师行为有明显的偏向,也要有礼让三分的君子风度。“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

大海宽容了江海,拥有了浩瀚。

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

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由此可见,“心”教是校长多么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以平等的身份走进教师群体,走进教师心灵,和缓地扣动教师思想情感的琴弦,教师封闭的心灵门扉就会向你开启。

调整教师的心理还要注意:(1)校长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心理之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校长的“心病”会影响一大片人。校长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要把优化“体内环境”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来抓。(2)校长要具备有预见性的目光。“心病”常常是潜伏着的,爆发起来很可怕,校长要善于防微杜渐。(3)提起校长对教师的“调整”,人们总是往“温情”这两个字去想。事实上,绝大多数“思想工作”都是风和细雨、润物无声的。但也不排斥暴风骤雨式的“动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晴天霹雳震撼心灵的魅力和威力。某青年教师因工作失误被家人反映到教务处,他气愤之至,想从此敷衍下去。校长私下严厉批评他没有骨气,并表示自己对他的失望和痛心。兜头一盆冷水使该教师清醒起来,于是又一如既往和勤奋工作,可见,“调整”不仅要“对症下手,”而且还要因人施“医”,要做到“怠者策之,卑者扬之,傲者折之,弱者励之”。

(五)营造“人和”的环境

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人为中心,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工作好坏与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得到中层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的响应,副手与学校非行政指挥系统高层管理者的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各级管理者的支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善于巧妙的周旋于上下左右之间,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学校高层管理者搞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否则,学校如果没有“人和”环境,其生存和发展将十分艰难。如何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学校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学校管理者待人艺术的微妙性,尽管人们难以找出两个处理得完全相同的人际关系的例子,但是,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还是有一些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方法。首先,处以公心,以诚相见。学校高层管理者要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一定要处以公心,秉公办事,要摆正各种利益关系,作到个人利益服从于学校整体利益和教职工利益,尤其是在自身利益和教职工利益的处理上要甘愿自己吃亏;无论是对自己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均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亲有疏,对事对人赏罚分明;对教职工纠纷的解决,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使双方都服气,切忌厚此薄彼。要以诚相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诚心诚意待人,不说假话,言而有信。其次,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公众由于个人经历、习惯、爱好、兴趣以及知识。才能、气质与思想情况不同,其个性特征也不同。因而,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既要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又要看到他们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征——他们各自的气质、能力与性格;要善于掌握他们的个性倾向——他们各自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心理上变化,尤其是他们的情绪状态;要善于自我诊断,了解自己的个性,加强个性修养,善于调整自己的心境,检讨自己交往中的得失。第三,相互尊重,互相谅解。相互尊重一是学校高层管理者对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其职权,既不要随便插手他们权限范围内的事,也不要超过他们直接处理的事务,以保持好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二是副手和中层管理者要十分尊重高层领导者的职权。对学校高层领导者的决定要坚决服从与执行,对自身的工作要如实向其请示汇报;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不随便推给高层领导者,加重其负担;对应由学校高层领导决定的事,决不自作主张,不请示就越权处理,侵犯高层领导者的职权。相互谅解,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与下级之间如有隔阂,要通过谈心沟通,在了解实情与困难后,相互谅解或消除隔阂。第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就是学校高层领导者不以权谋私,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待人忠诚;要敢于任用比自己高明的人。宽以待人,就是校长对人要宽厚、宽容,切忌整人或给人穿小鞋。

(六)正确合理地解决教职工各种需要

作为校长要经常研究教职工在想什么,在现有条件下有哪些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有哪些需要暂时还无法满足,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目前是不合理的。当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是时,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对于教职工的各种需要,要针对具体环境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那么,教职工通常有哪些需要呢?(1)、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物质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例如增加工资资金,改善住房条件,减轻家务负担,青年教师的婚姻问题,中年教师的健康问题,子女入托、入学、就业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解决不好,势必对学校教学质量产生很大影响。(2)、提高政治地位的需要。生活在社会中的教职工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重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领导上如何评价自己。作为学校领导要真正理解教职工,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对于有些人来说,政治上如何评价自己比其它方面更为重要。(3)、个性特长、才能要求得到发挥的需要。当一个人有了某种特长以后,就想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又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如果校长忽视了、甚至压抑了其特长、才能,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满情绪,也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应当为每一个有才能的人建构一个广泛的崭露头角的舞台。校长一方面要引导他们作好本职工作,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地使他们的特长、才能得到发挥。(4)、业务进修和深造和需要。这是一切有理想、有志气、有事业心的教师的共同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必须要用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一桶水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还要不断地添水换水。要通过继续教育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营养,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5)、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人们的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教师对于业余期间的文化要求将越来越高。对于在山区和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他们对这方面的需要则更为强烈。我们不能用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情况去要求他们,而要全力创设教师业余文化需求的条件。总之,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需要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校长要和教师交知心朋友,让他们把自己的欢乐、愿望、苦闷、意见、困难都向你倾诉,以取得领导对他的支持、鼓励、指导和帮助。一个现代学校的管理者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各种合理需要。

总之,要提高学校管理艺术应做到“管”“理”并举,轻“管”重“理”,以人为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由低庸疲于应付的学校管理,朝高水平的科学管理去努力,再由高水平的科学管理朝科学人格化的具有人文特色的管理去努力,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科学管理和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在高层次上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学校的管理于千变万化中只追求的是一条真理:解放师生的思想,让他们快乐地生活.一所学校做到“无缝隙”的精致管理并不难,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却不易.因为教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更多的是要看一所学校是否具有一种团结,宽容,勤奋,自信的精神内涵.而这种内涵的形成是由领导的思想内核与员工的群策群力演绎而来的.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学校当成你的事业去做,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享受到教育的快乐的.作为被管理者,要多以管理者的心态去想问题,干事情.管理人也要与被管理人换位思考,俯下身子看问题.有许多问题并不是令行禁止,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的是一种宽容,需要的一份赞赏的期待.

快乐是一种美德 微笑是一种力量 歌唱是心灵的阳光 简单就是享受 优秀是一种习惯 成功是一种心态 清白是温柔的枕头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现代校长的形象

现代校长的形象是校长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现代校长形象是一种总体评价,是现代校长名誉、声誉、信誉的体现,反映着内外部公众对校长的认可程度,体现了社会公众对一位校长的全部看法和评价、整体要求与标准。笔者认为现代校长的形象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现代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长,还应该是教育专家、理论权威,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思想,熟悉党的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精通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当前尤其要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洞察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永远保持理论上的高水平与新姿态。

现代校长还应有专业与广博结合的知识结构。现代校长首先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有相关学科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带领教师开展文化、业务学习,用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永远反映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

现代校长要好学不倦,广阅博览,善于思考,勤于写作。要带头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很好的文字功底,能写出有一定深度或较高理论层次的文章。在师生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一位博学多识的教育家形象。

2、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现代校长应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勤恳的工作态度,要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做到廉洁勤政、务实创新;注重强化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以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现代校长应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和群众观点,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用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教师和学生,为他们解忧解难。要虚心征求师生意见,改进工作。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多注视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小过小失。

现代校长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责自律精神。在困境中头脑冷静不改常态,受挫不馁,居功不傲。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感情,始终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工作中勇于自我检讨,善于发现不足。有自知之明,有自省习惯。凡要求教职工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师生中真正树立起德才兼备的师表形象。

3、严谨务实的管理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学校,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提倡科学管理,讲求效率,实现学校内部结构及育人过程的优化,加快节奏,加大容量,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代校长要努力改进学校管理手段,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设施和方法进行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善于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管理领域中来,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现代校长要致力于学校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办学条件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办学条件现代化的重点是与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条件,就是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体能训练器械、艺术教育手段、科学实验及生产实习设备来装备学校,并达到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管理,产生一流的教学效益。

4、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形象

现代校长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校长居于战略家高度的思想基础和首要条件。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明确教育的真正意义和育人方向,把学校由单纯的“读书场所”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摇篮”。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导向,努力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为培养具有现代市场意识、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人才打好基础。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用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审视新的问题。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校长面临观念、人才、凝聚力的竞争,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有锐意改革的紧迫感。既借鉴市场机制,又不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随意支配,要站在“两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高度,把握教育的特点,进行整体改革,优化组合,统筹协调。

校长要有真正的战略,而不是眼花缭乱的战术,在办学和管理上要实行战略性操作。那就是对学校有一个总体构思和办学目标,在目标指导下工作,在动态管理中实现目标。一个目标实现前要有对下一个目标的构想,上一个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下一个目标开始之时,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进行着良性循环和滚动提高。

5、.纵横捭阖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现代校长要大力加强教育现代化宣传,介绍学校现状,展示学校的发展前景,宣传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关心,对学校建设的热心支持,拓宽办学经费渠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社区教育,密切同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素质及家庭教育水平。

在各种社交活动中,现代校长要显示出一定的公关能力。在与对方的接触中,要热情大方,坦诚无私,头脑冷静,思维敏捷。要外示谦和内隐韬略,一言既出无懈可击。要既坚持原则,又机动灵活。语言要清晰流畅,委婉得体,说服力强,有鼓动性,并善于运用情感打动对方。在任何情况下,现代校长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失教师尊严,不损校长风度。

6、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现代校长应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仆。公仆形象的本质就是谦虚、忠诚、服务、奉献。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代校长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更显重要。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巨大的正效益的同时,也有其天然的负效应,易使人滋生利己主义思想,对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构成冲击。当前就有许多教师、干部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负效应”的腐蚀。因此,现代校长务必珍惜党和人民交给的权力,努力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群众看干部的重要标准是看他们能否带头奉献。这就要求现代校长要正确对待苦与乐、得与失、荣与辱、生与死,把自己融进为学校无私奉献和为师生谋幸福之中,努力树立好一个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公仆形象。

篇2:园长管理艺术之我见

大乌江中学余碧松

学校管理的状况和水平是教育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

题,学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艺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众所周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为主体”的基本理念。突出中心,统一协调,因势利导,集众之长,使学校工作正常高效运转,并在运转过程中培植学校自身发展的生命力。

一、加强修养做表率

校长处于学校核心地位,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有全面领导的责任。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道德情操、意志品质、专业素养提出了诸多要求。校长在工作中所创造的如师如友的同志关系、上下齐心的工作氛围以及校长在事业上所展现的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只争朝夕的工作斗志,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扎实全面的专业素质,对创建一支具有共同教育信念的教师团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校长要勤学、苦练,不断更新观念。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善于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当好教师的教师。

二、办学之本抓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加里宁说:“加强对培养人的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开始。”为此,学校的领导者,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水平,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立足长远抓师德。德为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从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高度,常抓师德建设。、加强对教师教育思想的领导。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在对心理学知识、教育理论和原则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在个人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学校对教育思想的引导与要求,则是更直接更有力的。因此,校长在端正教育思想上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最主要的是献身教育事业的志向和深深地热爱孩子。、鼓励教师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对待工作和学习,但不苛求社会。将教师既看成一种职业,更看成一种事业。正确认识教师专业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表彰先进等形式,大力倡导良好的尊师风尚和良好的人际、文化环境。倾听教师呼声,帮助教师进步,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相信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激励教师借鉴创新。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治校先治学,以治学促治校,通过“学”、“看”、“议”、“写”、“做”活动,把经验总结与素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

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教师根据自身实际,选读所需要的内容,读记结合,吸收有益的营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看:组织不同层次的说课,公开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学习,找出差距,学有目标,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

议:在“学”“看”的基础上,通过“校本教研”这一学习型组织或其他形式进行研讨,百家争鸣,深刻体会。

“写”:在议论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育规律,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和全面性,使教师的教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做”:把教育理论,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学用结合,教学相长。

作为提高教师水平的系统活动,它的每项活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主要目的在于学习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看”主要目的在于寻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先进榜样。“议”和“写”两项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运用教学理论,按照先进榜样的标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为理论。“做”是将学到的教学理论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使系列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就要充分发挥系列活动的整体功能作用。

(三)教师管理。、唯才是举,量才而用。

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用人。学校的领导人要有求贤若渴之心境,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发现有作为或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但人各有所长,用人之长,使人尽其才,教师的作用可得到最好的发挥。、积极创建合作竞争型的人际关系。

没有竞争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紧张、激烈的状态。竞争利于激励精神、提高效率。学校领导要善于创造有序竞争的环境,教师之间的竞争是磨砺自身的一个良好的环境,山外青山楼外楼,竞争可以不断地

取长补短。但又要注意到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要融入社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协同。领导要及时组织交流,以消除内耗。我坚信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为此,学校的领导者要努力营造竞争是为了进步、协作是为了全局这样一种协作竞争型的人际关系。、进行个别的、亲切友好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是校长对教师做工作的主要方法。

教育是一种十分细致的精神活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同音乐对人的影响可以相比拟。只有当心灵的碰撞产生共鸣之火花时,才会有效。列夫〃托尔斯泰写道:“对精神活动强施影响,无异于去捕捉阳光,不论用什么去覆盖,它总还是在表面上。”同教师的谈话要有耐心,这种谈话是经常性的,有时还需要校长自身的行动去影响。、重视每一名教师。

被别人重视的愿望来自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他承认与否,别人的重视,则是对他这种渴望的满足,会让人拥有发挥不尽的力量。人性的第一原则是渴望得到赞赏,为此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加以赞赏,这会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产生亲合力。、宽容一点。

虚心纳谏,博采众长,立身端正,功成不属,谨言慎行,宽以待人,会增强团体的亲和度。这样的团体就不单有了凝聚力,战斗力,也有了生命力,它就会像一个活的生命体一样,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吐故纳新,成长壮大。、正确对待教师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具有合法地位的“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指由同学、亲友或爱好兴趣方面的原因,自发形成的群体。对于“非正式”群体,一是承认,因为这毕竟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允许其存在。三是避免成为学校工作的内耗因素,并积极促使其向有利于团结和工作的方面发展。

教育是为未来而工作。校长有责任为教师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和总结工作经验,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做到使个人的探索小溪汇成集体的创造洪流,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

三、常规教学抓“细”“严”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是由学校这一学习型组织的任务决定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学校的领导者应当靠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对教学工作的诸环节,抓细、抓实,严谨治学。

(一)抓好计划的制订,调整和落实。

从学校到班主任、各学科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和师生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而且计划一经确立,就要坚决执行。、学期初抓计划的制订和确立。、期中抓自查,总结和分析。、期未抓总结、评比、考核。、平时抓落实和调控。

(二)对教学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与平时调研相结合。从发现典型利于工作的角度出发,通过检查、座谈等形式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以及校本教研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深入课堂。通过推门听课、定期听课、跟踪听课等形式,真正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教学主阵地的质量,力争使每一位教师做到,当堂问题当堂清,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搞好单元教学质量分析。既要从及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上客观把握,又要对典型方法和错误的产生找准症结,及时补救,力争单元问题单元清,这是学生初步综合能力的体现。、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视导。尊重现实,追寻历史。多关注、多投入时间和精力,以求尽早改变现状。、抓好复习阶段的工作。从时间安排到内容方法诸方面综合考虑,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重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四、稳定秩序抓治安

(一)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全面落实。

明责在于确定任务目标,落实才会有成效。在工作中,一要细心。在自己的职责岗位上开动脑筋,细观察,巧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二要敏锐和果断。发现问题,不可麻木不仁,心存侥幸,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与上级沟通。

(二)加强培训。对一些可能发生或一旦发生后产生不良影响的事情,由学校或专业人员集中加以讲解,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判断能力。

(三)制定预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或降低损失。

篇3:班级管理艺术之我见

一、以规章制度培养良好习惯的艺术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总结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单靠反复强调, 天天批评、事事亲为, 是绝对建立不起来的。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班级管理要有制度可依。班主任应依据《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集体讨论拟定班规, 分别制定出纪律、学习、卫生、集会等具体细则与达标要求。班规既要符合学生特点, 又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以奖励为主, 又要奖赏分明;还要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制度的习惯, 制度一经制订, 就必须严格遵照执行。这样, 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良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二、以博爱之心打开单亲家庭孩子心扉的艺术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 往往因为心灵受伤而主动关闭与同学、教师交流的窗户, 所以, 作为班主任, 我们一定要捧出爱心, 关心和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要多和他们交流, 尊重他们的隐私, 信任他们, 同情他们, 尽量实现和他们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努力使自己成为单亲家庭学生的“父母”, 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之情。对单亲家庭的孩子, 尤其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切忌讽刺、挖苦、更不能伤其自尊。班主任要留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肯定, 帮他们树立起信心。

三、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艺术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过:“身教重于言教。”作为教师, 尤其是整天面对学生的班主任,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身教显得多么重要。所以, 班主任就应该有高尚的品德, 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豁达开朗的胸襟, 还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公正无私, 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威信, 给学生强有力的影响。

首先, 热爱学生。师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也是教育技巧, 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有了爱, 才会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这种爱, 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感情。师生关系融洽, 就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会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并能自觉地把教师的严格要求转化成自身的自觉行动。

其次, 严于律己。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身不正, 虽令不从。”处于身心正在快速发育的初中生, 其思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可塑性, 而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自正其身,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用自己的“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再次, 认真细心。这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班主任所面对的不是一个或几个“世界”, 而是几十个“世界”。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认识并熟悉这些“世界”, 培养并发展这些“世界”。因此, 班主任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认真细心。只有细心才能少出漏洞, 少出矛盾, 只有细心才能全面公正, 才能对学生体贴入微。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身心健康和思想状况, 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以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的艺术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会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更加健康地成长。因为“好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而后进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 经常被教师和同学指责、批评, 甚至对他们偶尔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产生怀疑。对后进生来说, 如果连班主任都歧视或否定他们, 那他们的世界必然显得灰暗而缺乏光明。因此, 面对后进生, 班主任决不能雪上加霜, 而应该关注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进步, 强化他们的优点, 让他们得到肯定。这样不仅能让后进生迸发出希望的火花, 还能给他们“饱经沧桑”的心灵送上温暖和关爱, 让他们珍惜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

(一) 让后进生当班干部,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后进生由于自觉性和自律性差些, 所以表现才会不如其他优秀学生。如果让他们在班里当个干部, 给后进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就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让后进生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 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 通过班级管理的锻炼, 也有利于后进生的责任心, 使他们认识到要想对别人负责, 首先必须对自己负责, 提高并完善自己。

(二)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 激励其进步

教师发现后进生的优点, 并予以表扬, 就能使后进生从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自信, 迈向成功。后进生并不是没有优点, 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必须拿着放大镜用心去发现。对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赞扬、鼓励, 这样可以激起后进生的斗志, 鼓足他们的勇气, 从而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

(三)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 增强后进生的自信

班主任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 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而正面的赏识性评语, 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激励, 感到自信。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 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写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是好样的”“你真棒”“加油”等等。这样做, 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 而且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后进生, 他们会为此而兴奋,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

总之,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其工作神圣而伟大, 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懈追求。

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明白, 只有掌握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艺术, 才能塑造良好的氛围,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管理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养。

篇4: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之我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

对于小学生来说,班级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班主任就好比“大家庭”的主心骨,班主任身负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是小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所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处理问题、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呢?

一、小学生的特点

作为小学班主任,只有了解了小学生独有的特点后,才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小学生的特点主要包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两大部分:

(一)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性阶段,骨骼骨化尚未形成,骨骼组织含水分较多,含钙盐成分较少,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的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既有弹性又易变形。而小学生的肌肉发育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不适宜长时间连续的运动。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走、坐、书写等姿势,防止骨骼变形。

(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思维方式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已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转变,但是由于知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思维还是以感性经验为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从情感方面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趋于稳定和丰富了,道德情感进一步加强,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感情,并十分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从性格、意志等方面来看,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往往都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对待一件事情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往往自制力不够,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较差。

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技巧直接影响着管理的成果,关系着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笔者主要从班主任个人层面、管理技巧层面以及与家长互动层面来谈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一)班主任个人层面

首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管理好学生的前提,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家庭状况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班主任顺利展开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班主任要为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熏陶感染学生,为小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表率。

(二)管理技巧层面

首先,管理要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合他的管理方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教育专家于永正曾说过“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也笑着看老师”,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对于一些好人好事要坚决鼓励表扬,对待错误,该个别谈话的绝不当众批评,能委婉规劝的绝不武断粗暴。

其次,培养得力助手。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谨慎选择,定期换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采取的是民主选举,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都是顺应“民意”的,全班学生都会自觉服从安排和管理。

最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不管”,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班主任不可能事事管、时时管,所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其实现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管理的一大突破。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笔者将自我评比机制引入到班级中,定期评比学生在学习、卫生、人际方面的行为,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便全面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三)与家长互动层面

要想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家长与班主任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作为班主任,笔者会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上对于前段时间以及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做出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划,对于学生教育问题与家长达成共识,并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此外,还依靠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建立了家长互动QQ群,将每天的作业和基本教学状况公布到网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管理艺术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以上不过是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会进一步探究班主任管理的艺术,进一步完善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海文.新时期师生沟通的策略及分析[J].文教资料,2006,(01).

篇5:园长管理艺术之我见

——高中艺术生管理之我见

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 刘加明

电邮:yzljm2003@yahoo.com.cn电话:***邮编:222221

【内容提要】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关注这样一个事实:高中艺术生(特别是高中音乐生)难管理。本文谨从高中艺术生(主要针对音乐生,下同)难管理的原因以及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对策两个方面,略作探究,以期在今后的艺术生管理工作中能扬长避短,转变艺术生难管理的现状,改变当前艺术教育颇为尴尬的境地,使目前的高中艺术教育更加规范化。

【关键词】艺术生;管理策略;艺术教育

众所周知,艺术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高中各种科类、组合中,艺术班的管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因势利导,切实做好艺术生的管理工作呢?

一、探究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缘由

艺术生往往与“普通生”或“文化生”并称。在高考中,由于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因而艺术专业成为近些年来很多学生争相选择的科类。那么,为什么艺术生与普通的“文化生”相比,管理的难度要大很多呢?

1、整个社会、学校的大环境、大氛围使然。

不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校里,大家都认为艺术生就是难管理的代名词。这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首先,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不论是艺术班的班主任,还是艺术班的任课老师,都会产生松懈意识,认为反正这些学生本来就“差”,我又能奈何!

其次,由来已久地,在其他学生眼里,艺术生也就等同于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习惯均较差的学生。他们总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艺术生。艺术班、艺术生因而总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再次,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艺术生往往也会自暴自弃。他们认为:在别人眼里,反正是差生,再怎么努力,我也改变不了别人的这种看法。这种典型的“破罐子破摔”心理,导致很多艺术生无所追求、无所畏惧。这是最关键、也是最让人心痛的,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如此看来,很多艺术生往往给人以怪怪的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2、当前的高考招生方案(特别是针对音乐专业的学生)使然。

江苏省的高考招生方案中,对于音乐高等院校的招生,采取的是文化成绩先达本科线,然后再按音乐专业成绩进行投档。即:不论音乐专业的学生高考文化成绩考多少分,只要他能达到全省划定的本科统招线,就能参加以音乐专业成绩

为准而进行的高招投档。比如全省统招线为200分,则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只要能达到200分即可,若再高的话(比如实际考了260分或更高),对他能被哪个院校(系科)录取也不会产生影响。因为他能被哪个院校(系科)录取,下一步关键只是看他的音乐专业成绩。而不像美术专业的学生,是按照文化成绩与美术专业成绩的合分来进行高招投档的。

因而,这种方案便导致了高中音乐生对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3、家长、学生片面的“走捷径上大学”思想使然。

不可否认,在选择艺术专业时,不乏有很多学生确实是喜欢艺术(比如美术、音乐)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的文化成绩一般,若以普通文化科类的身份参加高考的话,可能根本没有上本科线的希望,而选择艺术专业,就可以给文化成绩“松绑”。因而这部分学生义无反顾地踏入了“艺术”的大门。这还是比较好的。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艺术生则完全是由家长(或者说是由高考的情势)逼出来的:因为文化成绩差(连一般化都谈不上),不可能通过文化考上普通类大学(不要说本科了,连像样的大专都很成问题),父母便想到让他们学艺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于是,很多艺术生在参加高考前,仅仅是通过培训班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专门训练艺考要考的内容(根本不要谈艺术修养了)——其实这也是迫于高考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即使达线,考上了相关院校的艺术专业,但对于很多无志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仍会考虑自己将来要不要继续走艺术这条路!

4、部分学生重“艺”轻“文”思想使然。

据观察,有很多学生在音乐室或美术室上专业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可一到教室学习文化科目,则往往很难做好,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学常规都经常做不到。而从事艺术班管理工作的,往往不是艺术专业而是文化科目的老师。于是在很多时候,艺术生难管理便会定格在很多文化科目老师的印象当中,进而也便形成了如前所述的恶性循环——大家认为艺术生难管理,而事实上也就真的是这样了。这就好比拟定目标一样:从目标拟定开始,你总是在找各种借口,说目标定得多么高——怎么可能实现啊!于是,基于思想上的懈怠,平时也总是以“目标定得太高,不可能实现”为由,替种种失败找借口,那么到最后目标决计是不会实现的。

记得2009年高三音乐班的班长高昂,在高考时便吃尽了文化成绩不达线的苦头。

在高二刚分科的时候,高昂的文化成绩在音乐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他在遵守纪律等方面,做得都很好。可自从知道高考音乐专业招生的实施流程之后,便对文化科目(在我们江苏,主要是语数外三门)的学习,放松了很多。为此,我找他谈了很多次,可效果总是很不明显。在他的潜意识里,总认为:只要学好了音乐专业,将来就能考个好学校(专业),而文化成绩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因而出现了严重的重“艺”轻“文”倾向,他的文化成绩也一直有所下滑,但始终没有引起他足够的重视。直到2009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残酷的事实才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文化成绩比全省统招线低将近20分,而他的专业成绩在全班、甚至在我们县里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应该算作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5、部分学生逃避文化科目的压力、漫无目的的求学思想使然。

有很多学生都认为:在普通文化班,学习的压力很大,不如选择学习艺术,压力要小得多。这样,很多文化成绩很差的学生都“蜂拥”至艺术班,再加上学校、年级一般都不对艺术班(特别是音乐班)的学生设置诸如成绩等方面的门槛,这便给“混日子”的学生有机可乘,艺术班俨然成了他们“躲灾”的乐园。

总之,艺术班的学生难管理,不乏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究其根源,还应该从学生的思想层面来剖析。

二、探究高中艺术生难管理的对策

“心病还需心药治”。既然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学生的思想问题,那么除了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努力外,当务之急,应该矫正高中艺术生存在的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切实解决高中艺术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一)从社会、家庭教育方面着手

1、扭转“学习无用论”思想,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

凡事总有前因后果。随着“学习无用论”沉渣泛起,苏北农村中很多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到苏南等发达地区也能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使当地很多学生包括很多家长都片面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这对孩子的影响是空前的——他们说不定在读小学或是初中的某个时候,就开始放弃学习了,可等到后来自己幡然醒悟,再想认真学习时,却发现已经落下了太多的课程,想在短时间内把它补上去,那谈何容易!因而很多学生便会在这种无奈之下,选择了放弃学业。久而久之,这种影响带来的后果自然很严重,甚至出现几乎整个村的学生都辍学打工去了——这难道不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使然吗?!

而在一些发达地区(比如苏南),一些村镇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谁家的孩子若考上了大学,一般都会给以相当高的物质奖励,进而营造尊崇学习的良好氛围。

正反对比,无疑给人以非常明确的答案:若再继续听之任之,必然会使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是城乡、更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因而,彻底摒弃“学习无用论”思想,在社会上营造浓烈的崇尚学习的氛围,已迫在眉睫。

2、家长、学生要慎重对待艺术之路的选择。

家长、学生应切记:艺考之路,“非诚勿扰”。

一则艺考不能成为许多考生及家长达成上大学梦想的跳板。

首先,由于报考人数大增,艺考文化课的门槛也在提高;

其次,文化课较差的学生在短期虽能达到升学或上更好大学的目的,但它往往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因为此时艺术俨然成为了“梦想的阶梯”,成为了搭起学生与大学之间的“功利化”工具。因而艺术之“美”早已烟消云散。没有“美”,那还能称其为“艺术”吗!失却了“艺术”,那么此时的“艺术大学生”,不就俨然成了追逐那一纸文凭的傀儡吗?

二则学习艺术也不能成为许多学生逃避文化学习压力的无奈之举。

首先,这种逃避本身也会造成对艺术教育资源的无偿占用与浪费。

其次,若是单纯地从学生个人的发展来看,真正把艺术班看成是规避学习压力的场所的人,还不如转型去考个职业技能学校,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哪儿都能“吃个安稳饭”,而且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拉拢更多的人脉!

3、家长、学生要树立“艺”、“文”并重的思想。

既然选择了学艺术这条道路,当然需要文化上的强大支撑,因为艺术是美的,但艺术需要积淀、更需要用心经营。只有把文化的功底扎牢,才能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而若仅以此作为上大学的“跳板”,则必然使艺术充斥着“功利性”、散发着浑身的铜臭气,最终也必将不再成其为艺术了!

况且随着艺考人数的逐年增多,艺考文化课的门槛也在提高。因而仅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若要真正考上大学或是考上好一点的大学,没有过得硬的文化功底也是万万不行的。“艺”、“文”并重,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最切实可行的。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着手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要想加强高中艺术生的管理,切实转变当前一些落后地区高中艺术教育的尴尬局面,学校教育、班级管理无疑是我们最佳的、也是唯一的着力点。

1、从学校、年级来说,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开展真正的高中艺术教育。艺术是生活的折射,没有艺术的人生是枯燥的,没有艺术的教育也是残缺的、失败的教育。高中艺术教育应该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让每一个艺术生都成为普通生,让每一个普通生又都成为艺术生。

(1)开展全面的艺术课堂教学。

一方面,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

步骤,采用“情感体验、任务驱动、主题探究、艺术采风”等形式进行艺术教学,努力实现真正的艺术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文化课教学应该充分关注艺术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忽视艺术生的状况。

(2)对进艺术班的学生设置一定的门槛,不能听任“艺术班”变成“差生班”。

(3)设立艺术兴趣小组,发展艺术特长生。

(4)壮大师资队伍,开发校本课程,拓展课程资源。

2、从班级、教师管理来说,不仅要切实转变观念,而且更要采取最直接可行的措施。

(1)班主任管理应注重情感投入,做到尊重与欣赏兼而有之。

正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艺术班的班主任,我们首先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方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欣赏。“因为尊重与欣赏,是对学生的一种充分的肯定,是对学生精神上更高的褒奖。”

(2)班主任应设法转变学生的自卑心理,让艺术生重新找回自我。

拿破仑说过:“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必将一事无成。

作为班主任,拥有爱的眼睛,才会发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时也只有毫不吝啬地将赞美表达出来,才能让学生找到自信。

(3)班主任应表扬与批评并用,善于激励、督促学生。

适时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创造学先进、争上游、树正气的氛围。

而批评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要与人为善,特别对艺术班的学生,更应如此。否则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敌意和逆反心理,造成师生对立。

当然,不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一定要掌握适度原则。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可能产生自负心理;而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4)班主任应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艺术修养。

一方面,班主任应正视艺术生。这是对艺术生最起码的尊重。

不论别人对艺术生有什么样的偏见,但身为艺术班的班主任,必须要坚信自己的学生都是最棒的,并且要通过平时的言行,把这个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就好比在高二刚分科的时候,我就对我们班的学生提出了“艺术班普通化”的目标与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能更加自信,不至于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另一方面,身为班主任,必须有一些相关的艺术专业方面的知识。

班主任必须通过其他艺术专业老师,或是通过网络等,了解艺术高考的相关信息,增加自己在艺术方面的修养等。只有这样,在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时,才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班主任应正视艺术生的共性特征,正确引导。

不可否认,在日常生活中,艺术生往往存在重个性、重自我而轻共性、轻他人等现象。因而针对艺术生生活与学习习惯较差、文化课基础也薄弱等实际情况,班主任老师必须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首先,从身心健康、文明修养、创新精神及创业本领、发展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争取做到“德艺双馨”。

其次,要注重班级整体创建与个体塑造相结合,扬长避短,正确引导。

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最好环境与基本保证。

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不仅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感化与熏陶,更离不开规范的管理与引领。这要求我们班主任在管理中要讲求工作艺术,尽量做到几个结合:一是理论疏导与感化疏导相结合;二是集体舆论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三是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增强教育效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总之,作为普通老师,我们应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管理艺术与技巧,“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以无形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以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学生”,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转变艺术生难管理的现状,才能转变当前艺术教育颇为尴尬的境地,也才能使目前的高中艺术教育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白晓玲 张学友 刘素文.浅谈艺术生的管理艺术.北京:《教育艺术》,2010年第3期. [2]混沌的博客.高中艺术教育之怪现状及思考.新浪博客.

篇6:教师的批评艺术之我见

主讲 高兵时间: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如批评语言的选择、场合的选择、时机的选择等都应因人而异。如果批评不当,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抵触。还是要从朋友角度来交流沟通,这样效果好。

一、批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原则

1. 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

2. 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三句不离骂字,甚至舞枪弄棒的,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产生畸形心态。

3. 批评要适时适度,切忌唠叨。学生讨厌教师无缘无故地唠叨,即使是关心的。那么教师如果选择了唠叨,就意味这要从心理上和学生对立。

二.批评需要注意的技巧有哪些?

1.批评的时间长度。批评学生,不同于与学生谈话,时间要把握好。我个人认为,批评的时间不能长,也不能太短,应在5-----15分钟之内。把问题讲清楚,道理说明白,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想。

2.批评的场合。最好在老师自己的办公室,避开学生,而不用避开老师。

3.批评时的姿态。如果你站着批评学生,学生也是站着的,那就要注意了,要面对面,学生要站正,老师也要站正。老师的目光要平视学生。

4、表情要严肃,不能边笑边批评。学生会错认为自己的错误并不严重,老师也并不生气。影响批评的效果。

二、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1.多肯定,少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最好不用或少用“不准”、“不行”、“不能”。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赞扬代替批评。“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不愿听批评话,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我们在批评其不足之前,应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或者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

3.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如果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教育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老师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班集体,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4.循循善诱,少用问号

一些教师习惯于以各种各样的问号来批评学生,诸如“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你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吗?”等等。这种批评是教师镇住学生的绝好武器,但却不大为学生所接受。

上一篇:设备买卖合同书下一篇:营销目标计划